民间剪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民间剪纸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1张

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瑰宝,据考证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中,有个特别招人喜爱的想象就是(抓髻娃娃)。民间传说,抓髻娃娃能(镇住妖魔鬼怪)能让(家族多子多福),所以他深受人们喜爱。

《生命花树》中,抓髻娃娃位于画面中心,在奇花异草的簇拥下,手持象征富贵的牡丹花,两只寓意长寿的鹤在空中飞舞,给画面增添了雍容华贵的喜庆气氛。

剪纸的特点:⑴、对称式构图,使画面饱满、充实。⑵、采用阴刻、阳刻、混合刻等表现手法。⑶、使用“隐喻”的手法表达情感。如:“牡丹”寓意富贵、荣华;“鸡”寓意吉祥;“蝙蝠”寓意幸福;“鹤、桃、松”寓意长寿;“喜鹊”寓意喜庆。

象征意义:

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

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先唐

纸的发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汉时代(公元前6世纪),在此之前是不可能有剪纸艺术的出现的,但当时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

《史记》中的剪桐封弟记述了西周初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成“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战国时期就有用皮革镂花,(湖北江凌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

银箔镂空刻花(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出土文物之一),都与剪纸同出一撤,他们的出现都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南北朝时期《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而中国最早的剪纸作品发现,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的北朝时期(公元386一581年)五幅团花剪纸。这几幅剪纸,采用重复折叠的方式和形象互不遮挡的处理手法。

  一

 冬日柔软的太阳光透过玻璃窗,懒懒地洒在老屋的火炕上。姥姥在炕上铺一块旧布,对窗盘腿而坐,很自然地把她畸形的小脚收在腿下。然后一手捏红纸,一手一会儿拿笔,一会儿拿把小剪刀,神情专注地划划剪剪;星星点点的碎纸屑随剪刀的张张合合悄然落下。姥姥时而眉头紧皱,伸长胳膊把未完成的红纸片背过阳光审了又审;时而会心微笑,小心翼翼地用指肚轻轻按按细小的剪纸线条。红纸片把阳光反射过来,屋里顿生一团喜气,姥姥的脸色也更显安详慈爱了。

 二十多年前的这个画面时常在我眼前显现,不知道对当时只有六七岁的我,记忆为何会如此深刻清晰。

 其实姥姥不常剪纸。只有在腊月底,家里买红纸请人写对联时候,裁下来多余条条块块的碎纸,姥姥才会拿来简单一折,喳喳几下,变戏法一样,再展开便是一朵团花,几只蝴蝶。我爱极了姥姥的剪纸,于是四处收集红纸边角料,邻居家、玩伴家,甚至各家各户的垃圾堆里,然后央求姥姥教我剪纸。五角星、多瓣花、手拉手小人,当我成功地剪出这些简单的图案,已经彻底激发了我学习剪纸的兴趣。

 邻家大哥哥娶媳妇,我和小伙伴一块儿去讨喜糖。当我看见满窗精美的剪纸,居然忘记了去接新嫂嫂递过来的喜糖,只恨不得把那些窗花全部撕下来拿给姥姥。

 姥姥说,她是不吉利的人,不能给嫁娶的新人剪窗花的。我问为什么,姥姥什么也没说,只是叹了口气,可我分明注意到姥姥眼角的酸涩。

 后来才知道,姥姥先后生育了三儿三女,由于疾病,只有妈妈和大姨侥幸活下来。在那个思想陈旧迂腐的年代,无儿就是无后,是大不孝,于是姥姥在家里便没了地位。加上五十岁时姥爷病故,姥姥更成了妨夫克子的大灾星。谁家有个喜事,姥姥是万不敢踏进人家院子的,更不要说给人剪窗花了。对自己的命格,姥姥自然也是忌讳的,过年过节也不会剪几幅窗花贴在自家玻璃上。

 年纪不大的我,居然听得难过起来,也不知道是为姥姥的坎坷命运还是为姥姥无从施展的一手技艺而伤心。

 二

 从小学到初中,学校里每年都有手工比赛,而我一直喜欢绘画,并将图画绘在红纸上,用剪纸的手法表达出来。我也因为这独特的手工屡屡获得奖项。

 接受着老师同学的夸赞,我不禁得意起来。姥姥的剪纸只局限于传统的'鱼鸟花草,寓意将一年中美好的愿望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倾注其中,而我更着重于新生活现状的描绘,教师节剪师生校园图,圣诞节剪圣诞老人图,贴近人心,更亲切。并且我的手法也逐渐熟练,线条也愈来愈细,偶尔不小心把剪断相连的线条,也学会了灵巧的修改成别的花纹,整幅剪纸不会变得不堪。

 姥姥由于年轻时辛苦劳作患上关节炎,这时已经拿不稳剪刀,更别说把这薄薄的纸张剪出细细的线条了。姥姥看着我的剪纸,跟我讲起了一个人。

 姥姥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太姥姥,有一双巧手,缝纫刺绣样样精通,尤其是剪窗花,花样新颖,线条精细,而且太姥姥不用打花样,拿红纸端详那么一会儿,小剪刀便灵活得剪剪刻刻,小半晌功夫就可以完成三四对窗花。过年过节,乔迁嫁娶,为邻里亲朋太姥姥有忙不完的活儿。太姥姥也会把自己很满意的花样留下一对,方便给别人家做花样子。

 可惜啊!姥姥说到这儿,摇摇头:我只学到了皮毛,娘走之前,让我烧掉了所有的窗花样子,她说自己的魂儿附在上面了,她走,魂儿不能留下,否则就不能托生了。

 我不担心太姥姥能不能托生,只是和姥姥一样叹惜那些精美的窗花样子,还有太姥姥剪纸不需打底样的高超技艺,让我将信将疑,而姥姥讲述时的神情,却又让我深信不疑。太姥姥把自己的灵魂都寄托在剪纸上,那份爱与执着,可想而知。我惭愧,收敛起逐渐膨胀起来的自满情绪,踏踏实实地学。

 三

 姥姥离开了,我也因自己的学业、工作把这半瓶子手艺撂在一边。直到怀孕待产期间,因为无所事事,总想做点什么打发时间,脑海里姥姥盘腿坐在窗台下剪纸的情景立马清晰起来,于是我买来红纸,找出剪刀,让我的生活喜庆起来。

 那时我还不懂得网络,更不知道百度里藏有那么多精美绝伦的剪纸。我四处寻找剪纸样版,烟盒、酒盒、旧报纸,我把上面类似剪纸的画了个遍,剪了个遍。老公看得目瞪口呆,啧啧高手在民间哪!

 年底时候,我和老公在集市上挑选对联,摊位上居然有好多剪纸窗花,立刻把我俩吸引过去。这种窗花已不再是早些年的薄薄的红纸,而是一种静电pvc材质,不用胶,不怕水,贴在玻璃上平整干净又不怕被水汽浸湿,并且摆脱了原始红纸单面染色的弊端。我猜想,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延续到今天实属难得,肯定很贵的。

 三块钱一对。

 听着摊贩的报价,我揉揉耳朵,心想一定是听错了。

 三块。

 摊贩伸出三个指头朝我晃了晃。

 我替中国古老的手工艺术鸣不平了!剪纸,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瑰宝,不但给人以美的享受,且寓意深远。它把人们朴实无华的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倾注在上面,让剪纸活生生地表现出来,而且剪纸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了。三块钱?!这开得真真的就是国际玩笑!

 我仔细端详了一番,这剪纸线条明快流畅,内容丰富凝炼,丝毫没有剪纸时入刀收刀痕迹,也就是说,这不是人工剪出的。摊贩解释说这是电脑制版,机器雕刻的,具体怎样,他也说不好。

 其实有什么不平的?我想要去维持一个古老的民间传统,也不过是打发日月的小游戏,再说深刻一点,也不过是寻找喧嚣生活中的一份宁静而已。世界在进步,日新月异,如果万物都在止步不前,那么还有什么进步而言!文化在传承,技艺在延续,我们必须接受并适应这逐渐加快的节奏,并为剪纸能走到今天感到庆幸,虽然心底多多少少有些失落。

 四

 六岁的小外甥拿着几张彩纸,一把儿童剪刀颠颠跑来。

 舅妈,老师教我们剪纸了。他扬扬手里的碎纸片,五角星、四瓣花,一脸得意。

 我仿佛看到了二十几年前的我,拿着从垃圾堆里捡来的红纸,央求姥姥,剪出五角星、小团花……

 舅妈,姥姥说你的剪纸最漂亮,可不可以教我?小外甥央求的语气打断了我的沉思。

 好!

 我相信,剪纸艺术会一直传承!

我国剪纸这门艺术,有着十分丰富的吉祥寓意,皆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与各民族的风俗文化密切相关。有求子、求福、多寿、富贵、平安、如意等。

剪纸可以长期流传的主要原因在于纳福气、迎吉祥的表达功能。在古代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类劳动成为生存的保障,摆脱病死之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地域封闭、自然灾害以及文化局限等困境的侵袭,激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中国民间剪纸图案的寓意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对生命的尊崇成为人们真诚的信念,透过剪纸,人们虚构美丽的形象来抚慰自己的心灵,宣传人们征服自然的伟大创造力,以建立人民理想的世界,肯定他们的力量,鼓励人们继续奋斗。民间剪纸以多种形式表达对生命的渴望,爱护生命,歌颂生命,表达生命的喜悦。托物寄情剪出人生。

民间剪纸表达的语言并非简单直接的描述,而是寄托,用通过相沿成习的概念形象,寄托从古至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好运和幸福的期待。民间剪纸把那些吉祥的寓意融入到各族人民的生活里,用以满足各族人民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从而支撑人类生存,丰富人类生活。承载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

不同的剪纸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剪纸流传至今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承载了近两千年来我中华民族的风土民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60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