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我们,谁不是这尘世中的一粒沙呢散文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谁不是这尘世中的一粒沙呢散文
我们身处在尘世中,如同一粒般渺小,起初的我们毫不起眼。但有所不同的是:有的沙粒最后成了珍珠,有的沙粒依旧还是沙粒……宛如有的人功成名就,万人追捧,鲜花掌声,如同耀眼明星;有的人兢兢业业,勤勤恳恳,默默奉献,恰似深谷幽兰;有的人功不成名不就,工作也不好好干,好比混世魔王在人间。
记得汪国真曾这样说过,“你要活得快乐些,就只能活得简单些;你要活得辉煌些,就只能活得痛苦些;你要活得长久些,就只能活得平凡些。”所以,能成为珍珠的沙粒都是经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磨难,不变的蜕变,沙粒成为珍珠的过程,是漫长而艰辛的,是奋斗更是坚持,绝非一蹴而就的辉煌,也并非所有的沙粒最终都能成为珍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不是这尘世中的一颗沙粒呢?但是放眼世界,如沙粒般平凡的人们比比皆是。
在凌晨的大街上,当路灯还在摇曳着昏暗的光,当很多人还在熟睡的梦乡,而那些身穿橙色马甲的清洁工们,却在清扫着地面,擦拭着护栏,铲起一锨一锨的垃圾,是闷热聒噪的夏天,还是寒风冰雪的冬天,他们日复一日地默默地劳作着;在灰尘弥漫的建筑工地上,那些头戴安全帽,满身泥浆的建筑工们,他们或攀墙而上,在高空中作业,或掘土和泥,累弯脊梁,他们做着又苦又累又脏的活,甚至有的是背井离乡,一年到头才能与妻儿父母团圆;在机器轰鸣的工厂里,那些操作熟练,如同机器人般不知疲倦的工人们,一年春夏秋冬四季转换,而他们却只有工作服在冬夏之间轮转。他们在自己狭小的生活圈里,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华年。
一粒沙,或随风而飘浮于尘世间;又或是散落在大地的某一个角落,随处可见,却总也是视之宛若未见。在这尘世里,沙子是最不值钱的,但这毫不起眼的沙粒,若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会成为一颗光芒四射的`珍珠。恰如有的人,历经周折,辗转磨难,终究让世人瞩目。闻名世界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却是一名极普通的职员;出身贫寒的匡衡,“凿壁偷光”而读书,终成为著名的学者。他们起初如同沙粒般汇聚在茫茫人海之中,但正是他们的努力,拼搏,坚持成就了他们璀璨的人生。如若说沙粒成为珍珠有时出于偶然,而他们的成功必然是千百倍的血汗的凝聚。
写到这里,在我的脑子里突然蹦山山这样一个问题:一粒沙只有成为一颗珍珠,才能获得人们的认可吗?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想成就一番事业,都想让拥有一个华丽的人生。就如同变成珍珠,应该是每一粒沙的梦想。可是,千百年来,兴衰万代,有的人却放弃珍珠的光鲜,转而去追寻沙子般平凡的生活。濮水边,楚王的邀请悄然而至。然而庄子静赏清水,“持竿不顾”。人生总是如此,世人皆知珍珠的灿烂珍贵,更明白沙粒的渺小,微不足道。或许,人们的眼中沙粒是最不值钱的。但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最有价值的黄金就孕育在它们之中。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位置,我们每个人平凡的都像一粒沙。但你看那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那不正是千千万万的沙粒汇聚而成的吗?我们要像爱因斯坦和匡衡般的努力和坚持,让自己成为一颗珍珠;我们也要有庄子般的情怀和节操,即便是一粒珍珠,也绝非是为了哗众取宠。就算我们最终只是这尘世中一粒沙,我们是平凡但并非平庸,你看沙子组成的海滩足可以怀抱海洋。就如同我们,虽然身处平凡的岗位,但依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散文分类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
哲理散文
哲理,是感悟的参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结晶。它纵贯古今,横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会,寄寓于人生百态家长里短,闪思维领域万千景观。高明的作者,善于抓住哲理闪光的瞬间,形诸笔墨,写就内涵丰厚、耐人寻味的美文。时常涵咏这类美文,自然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和熏陶,洗礼和升华,这种内化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灵透辟的整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体现出的思维方式,去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例如:尼采的《我的灵魂》。
1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而是达到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我们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2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由于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把自然、社会、人生多个角度进行了融合。
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散文鉴赏技法
散文鉴赏,重点是把握其“形”与“神”的关系。散文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并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
注意散文表现手法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内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就是所谓的“形得而神自来焉”。我们读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3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联想的方式有:①串联式:如《猎户》“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辐射式:如《土地》以“土地”为中心生发开去,写“热爱生活,保卫土地,建设土地”;③假托式:如《白杨礼赞》;④屏风式:如《风景谈》。注意丰富的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到虚,这样才能体会到文章的神韵,领会到更深刻的道理。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一大特色是语言美。好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是富于哲理、诗情、画意。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地更加深刻。
5领会作品的内涵
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豫园位于上海市老城厢的东北部,北靠福佑路,东临安仁街,西南与上海老城隍庙毗邻,是江南古典园林,始建于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占地三十余亩。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供大家欣赏。
:印象豫园
楼阁参差,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山石峥嵘,湖光潋灩,素有“奇秀甲江南”之誉的豫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它是上海老城厢仅存的一座明代园林,距今已有四百余年历史。豫园又叫“老城隍庙”,所处地区叫“老城厢”,它原是明朝一潘氏私人花园,园内有穗堂、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四十余处古筑,楼群的建筑外型沿袭了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散发著浓郁的民族韵味,在别的地方是难于见到这样规模的,不愧是别在上海胸襟上一枚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一颗明珠。但是在古典包裹着的内部却是商铺鳞次栉比,游人穿梭如织,商品琳琅满目,保持着中国古老的城镇街市熙熙攘攘的景象,其“外古内洋”的特色,能够与原有的景观和谐统一,相映成辉,成为上海的一座集购物、旅游、餐饮、娱乐为一体的旅游购物中心。
只是大多数游客更钟情于在湖心亭吃茶、在九曲桥上转一转。湖心亭在九曲桥上,夏天塘中会有许多荷花盛开。很多人之所以在九曲桥上走走,除了能够亲身领略一下江南园林的移步换景之妙,主要还是为了借它吉祥如意的寓意,因为九在阳数中最大,“九”与“久”谐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故此,传统和现实完美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有民谣唱道:“儿童走九曲,幸运久久久;学子走九曲、考分九十九;情侣走九曲,天长又地久;老翁走九曲,活到九十九。”有文章这样写道:“九曲桥上行人熙熙攘攘了几百年,拖着长辫的,穿着长衫的,打着领带的,他们鱼贯而入,并终将在另一个时空里消失!”、“人是喜欢扎堆的地方,这种喜好最初仅仅是因为生存,后来变成为了祭奠曾经的生存,这种由于生存的需要而构建起来的市俗文化,其坚韧往往超乎人的想象。”拥有四百年历史的江南园林“豫园”与周边那些仿古建筑以及外滩摩天大楼的对比,时尚浪漫的小资生活与弄堂里那些琐碎但却温馨的市井生活的对比,无不显示出这是一座美轮美奂、令人向往对比极致的城市。
“到上海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大上海。”上海老城隍庙与豫园毗邻,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观之一,又称上海邑庙,明朝永乐年间由知县张守约将金山神庙改建而成,包括大殿、中殿、寝宫、星宿殿、阎王殿、财神殿、文昌殿、许真君殿、玉清宫等许多殿堂组成的。大殿正门为四柱三门,飞檐牌楼上塑有八仙,门旁有石狮一对,翠瓦朱檐,峥嵘璀璨,香火极盛。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隍”原指没有水的护城壕。古人造城是为了保护城内百姓的安全,所以修了高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他们认为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事物都有神在,于是城和隍被神化为城市的保护神。道教把它纳入自己的神系,称它是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并管领阴间的亡魂。于是城隍庙便有了“一庙三城隍”的典故,其间供奉著西汉的轻徭薄赋时刻关注民生的霍光、明朝的为官清廉,恩威并重秦裕伯和清朝彪炳史册的民族英雄陈化成三位深受后人崇敬的先贤尊长。
上海的古建筑不多,但是说起来都让人动容。城隍庙、静安寺、玉佛寺、龙华寺、文庙……香火常年旺盛,烟雾终年缭绕,这些都可以称为是上海各派宗教的经典标地了。其实到上海并不是为了排几个小时的长队登上东方明珠,也不是为了在南京路上清空积蓄附庸商家的玲琅满目,更不是为了沉迷于外滩的夜色阑珊,还要潜下心去点一柱香,沉下心境去漂洗一下灵魂,这才算真正是为了自己,而能满足这种心境的唯有城隍庙和庙里那些匾额上被游人有所忽略的文字了。这里有劝人为善的“善恶到头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为善必昌,为恶必亡”、“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刻薄成家,难免子孙浪费;造孽,焉能妻女清贞”和“祸福分明,此地难通线索;善恶立判,须知天道无私”,有充满玄机的“世事何须多计较,神天自有大乘除”、“阳世之间积善作恩皆由你,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有保民社稷的“泰世和时”、“牧化黎民”和“天道无私,做善降祥预知吉凶祸福;神明有应,修功解厄分辨邪正忠奸”及“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露救生民。”城隍庙还有很多这样字字珠玑的对联,在劝诫人们多行善事。这里是“城市最初的回忆,哪怕在滴水穿石的时间面前,它也总是保持最执拗的姿态。”是上海这个城市成长发展的渊源之一,也是表达上海的前世今生的不二之选,如果说“上海是一碗浓汤,那么城隍就是浓汤里的底料。”
豫园,这极具人气特色的古建筑群,与众多遗迹不同,她承载了太多的经典和文化的品质,设计精巧、布局细腻,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独树一帜的构思,丰富的表现细节,各种古今风情和民族特色浑然一体,无时无刻地展现著思古怀旧的看点,这不仅是一种悠长的表述,也是内在传承的一种流露,时尚与典雅,品味与尊贵,精致与奢华,弥漫着贯通古今的凝重气息,蕴含着警世通言般的旷世经典,由此想来,豫园不仅是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的豫园,也是世界人民寻找和谐友好的豫园。
:豫园的早春
豫园是上海唯一储存完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园林建筑,园内多假山、池塘,遍布各处的亭台楼阁,掩映在树木间,虽无大气之作,但设计精巧,布局细腻,则以清幽秀丽,玲珑剔透见长,颇具小中见大之特点,体现出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风格,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豫园地处老城西厢,历来是最热闹繁华之地,汇聚了各地的民间工艺品,地方美食香飘街巷,各种商品琳琅满目。附近的“城隍庙”、“沉香阁”更是香火旺盛,是与北京潘家园、琉璃厂、南京夫子庙齐名,是为外地游客必到之地。
豫园始建于1559年的嘉靖朝,距今已有450余年历史,最早同样是一座私人花园,是当年的刑部尚书潘恩之子潘允端购买建园的。由于潘允端出仕外地,无暇顾及建园,“垂二十年,屡作屡止,未有成绩。”至万历五年,潘允端自四川布政司解职回乡,便集中精力再度经营扩修此园,“每岁耕获,尽为营治之资”,并聘请园艺名家张南阳担任设计和叠山。此后,园逐渐修建扩大,精心布局,凿池植树,逾50年,耗尽家财,直至万历末年竣工。自此园内楼阁参差,山石峥嵘,湖光潋灩。曲径游廊相绕,奇峰异石兀立,池沼溪流与花树古木相掩映,景色旖旎。建有三穗堂、大假山、铁狮子、快楼、得月楼、玉玲珑、积玉水廊、听涛阁、涵碧楼、内园静观大厅、古戏台等亭台楼阁以及假山、池塘等四十余处景点。“陆具岭涧洞壑之胜,水极岛滩梁渡之趣”,其景色、布局、规模可与苏州拙政园、太仓弇山园媲美,素有“奇秀甲江南”之美誉。
那天正是临近春节,立春刚过时节,细雨霏霏的气候,风送雨丝拂面,阵阵凉意初透。可节日的浓重的气氛还是感觉有一种温暖漫遍全身,欢乐的人群成群结队的穿梭在街道商铺,整个豫园商城张灯结彩,各种喜庆的影象、吉祥物挂满了店堂和广场。大红灯笼高高挂,新年祝福处处唱。挤在人群里,目光游动在色彩斑斓的街坊,体验了从未有过的应接不暇。
随人群流动到了豫园门口,九曲的河道两岸挤满了人,几乎是推肩接踵而移动着脚步,弯曲的河堤,临水的曲桥上人群的目光都朝着河道里张望。细看之下原来是河道里搭满了“白蛇传”的传说故事。每一个场景惟妙惟肖,随着弯曲的河道铺叙著传说中的故事。以真人大小的道具,活动在特定的场景,演绎了发生在当时的故事情景。每一处布置都搭建的五彩缤纷,宛如仙境般的美丽,周围河水中莲花朵朵,荷叶摇摇,彩云飘飘,锦鲤跃水,仙鹤婷婷的立于水中。断桥边,白素贞带着小青站立船头初会许仙;洞房内,白娘子与许仙夫妻恩爱;端午节,白素贞露出原型吓晕许仙;昆仑山,为救许仙冒险盗仙草;金山寺,勇斗法海水漫金山;雷峰塔,白素贞被压塔下。如此之场景自然吸引大量的游客的围观,给新春带来了无限的乐趣。
踱步到豫园门口,书写的“海上名园”巨石就立于豫园处。进入园内,首先呈现的是改建时重筑的三穗堂。其意“禾生三穗,乃丰收之征兆”。5间大厅,屋宇巨集敞,厅中间有“城市山林”和“灵台经始”匾额。匾额下方是潘伯鹰书写的潘允端撰文的《豫园记》,扇上雕刻着稻穗、黍稷、麦苗和瓜果。三穗堂南临大湖,堂前桧柏分植,“湖心有亭,渺然浮水上,东西筑石梁,九曲以达于岸。”三穗堂在清代时曾为豆米业公所议事、定标准斛之所,故又称“较斛厅”。 此处景观开阔,许多景点都在目中映现。
假山与亭子大多由叠石名家张南阳设计建造,大假山高达4丈,用数千吨武康黄石堆砌。峰峦起伏,磴道纡曲,涧壑深邃,清泉若注。山上花木葱茏,山下环抱一泓池水,登临颇有置身山岭之趣。“奇峰攒峙,重峦错叠,为西园胜观。其上绣以莹瓦,平坦如砥;左右磴道,行折盘旋曲赴,或石壁峭空,或石池下注,偶而洞口含岈,偶而坡陀突兀,陟其巅视及数里之外。循径而下又转一境,则垂柳千丝,平池十顷,横通略约,斜露亭台,取景清幽,恍似别有一天。于此觉城市而有山林之趣,尘障为之一空。”400多年来,豫园屡次兴废,而大假山仍保持旧观。山上建有二亭,一在山麓,名“挹秀亭”,意为登此可挹园内秀丽景色;一在山巅,称“望江亭”,意为立此亭中“视黄浦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来此登高望远,若在那时可见浦江帆樯,历历在目。
位于三穗堂之后的仰山堂、卷雨楼,与大假山隔池相望。仰山堂共5楹,后有回廊,曲槛临池,可作停留小憩。望大假山景,池中倒影可鉴。卷雨楼为曲折楼台,取唐诗“珠帘暮卷西山雨”之意,雨中登楼,烟雾迷濛,山光隐约,那天正是细雨濛濛,犹如身入雨山水谷,疑在山野之中。在仰山堂东游廊口的一对铁狮,姿态生动,铸工精致。座上各有款识:“章德府安阳县铜山镇匠人赵璋”,“大元国至元廿九年岁次庚寅十月廿八日”。往前穿廊绕墙而入即是游廊,为入大假山之通道,跨于池上。廊间设方亭,有匾曰“渐入佳景”。匾下有一太湖石,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池水山景,近在咫尺,行走于此自有探寻幽趣之感。
萃秀堂位于大假山东北峭壁下,构造精粹,幽静峻洁。四周拦以围墙,堂前峰峦林立,花木阴翳。万花楼是花神阁遗址,改建后称“万花深处”,为园内胜景之一。鱼乐榭跨于溪流之上,傍山临水,凭栏可观赏水中游鱼。溪上筑一垛隔水花墙,墙上有漏窗,墙下处有半洞门,水从洞门流去。在鱼乐榭东有迂回复折长廊,俗称复廊。中间构筑方亭一座,匾额曰“会心不远”。此意出自《世说新语》:“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鱼乐榭南侧的一株老紫藤,树高42米,有300余年树龄,墙外设紫藤架,紫藤枝干盘绕,每逢春天,朵朵白色璎珞满架,深受游客喜爱。复廊墙上设窗洞,从窗洞左顾楼台掩映,右望溪流峰石,宛如小品图画。两宜轩则位于复廊南侧,面山对水,有古人“观山观水两相宜”的情趣。信步游走于此,自然胜景尽收眼中。
点春堂画栋雕梁,巨集丽精致,门窗的扇上雕刻戏曲人物,栩栩如生。堂名取宋代诗人苏东坡词“翠点春妍”之意。厅堂面对一座小戏台,镂金错彩,式样精巧,名“凤舞鸾吟”,俗称打唱台。台东南有小假山,水从假山下石窦中流出,汇成小池,戏台一半架在池中,非常幽雅。堂后有临水槛,可凭槛观鱼,有匾额“飞飞跃跃”,字型飘逸洒脱。围绕池水筑有多处景观,取名均是点题精到。和煦、学圃、古井亭、快楼、延爽阁、静宜轩、听鹂亭等,极有层次的坐落于各处,确可使人流连而忘返。
玉玲珑为江南三大名石之一,来自太湖,高约1丈余,玲珑剔透,周身多孔,具有皱漏瘦透之美,外型是由水侵蚀而成,为石中精品。古人谓之“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可见此石之精妙非凡。
积玉水廊倚于豫园东围墙,临曲池,积玉峰立于廊间。积玉峰玲珑剔透,池内流水潆洄,山石嵯峨,花木扶疏,植白玉兰、白皮松、翠竹,幽雅恬静。耸翠亭耸立于观涛楼东面假山上,双层亭阁,底层置石桌、石凳,周围林木青翠。亭内一匾“灵木披芳”
静观大厅亦称“晴雪堂”,是内园主要厅堂,雕栋画梁,轩昂高敞。厅前有两尊石狮,厅内有“静观”和“灵沼峙”两块贴金匾额。静观之名,取古语“静观万物皆自得”,“动观流水静观山”之意。大厅对面奇峰林立,堆叠多姿,或如三官献寿,或如白鹿望月,或如蝙蝠飞舞,或如九狮盘球。据说静静观之,能辨出百多种动物形象。石峰间有许多百年古树。静观东面一小院落,中有池水一泓,两侧曲廊回绕,树廕庇日,修竹潇洒挺拔,环境幽深。静观大厅前有一株白皮松,树高62米,冠幅72米,树龄已有200余年,每年花开繁盛,为园内一大景观。
得月楼位于玉华堂、玉玲珑西,两面临水。取“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义而名。得月楼为二层楼房,建筑精致,画梁彩栋,修廊曲栏,华丽幽静。楼前有“皓月千里”匾额,皓月当空时,俯视湖心亭、九曲桥上月光,别有情趣。清代王萃龠禾有一副描写得月楼的联语“本地风光,旧时月色”,耐人寻味。绮藻堂位于得月楼下,以“水波如绮,藻彩纷披”而名。堂檐下有100个不同字型的木雕“寿”字,称为“百寿图”。堂前一天井,犹如方茶壶,内有匾额:“人境壶天”。左侧围墙上有清代“广寒宫”砖刻。
其余各处景点名下均有匾额书体,织亭的扇裙板上刻有“耕织图”。浣云假山有临流石径,依山脉迂回曲折而上。山洞内有清泉,登得月楼隐约可闻泉水声,题识“浣云”。 可以观北接“洞天福地”凤凰亭,南连“别有天”,墙上有《重修内园记》等石碑,记载着内园的历史。园内建筑十分精致,亭台楼阁、泥塑砖雕、名树古木、石峰小桥,布局紧凑而曲折幽深。
古戏台位于内园之南,建于清末。戏台正面狮子、凤凰、双龙戏珠、戏文人物等木雕图案,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顶部藻井呈穹窿状,上有22层圈和20道弧线相交,四周28只金鸟展翅欲飞,中间是一面圆形明镜。戏台两侧石柱上镌有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云想衣裳花想容”,书法挺秀遒劲,为昆曲艺术大师俞振飞手笔。若游园巧合,会有沪剧或越剧等地方戏的表演,自然精彩纷呈,为戏曲爱好者所留恋之地。
豫园素有“城市山林”之誉,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能有这么的一处景色绝佳的园林实属不易,还能比较完整的保持着明清时期的园艺建筑特色,是上海历史见证的象征,是上海人民的骄傲。正是临近春节,到处都是张灯结彩,一派喜气祥和的新年气象。上元观灯是中国的古俗,豫园元宵灯会历史悠长,规模更大,热闹非凡。在道光二十九年就到上海的清末思想家王韬在《瀛壖杂记》中写道:“城隍庙内园以及萃秀、点春诸胜处,……正月初旬以来,重门阔启。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豫园周围大街小巷也是群灯似海,一些大户人家出灯有多至二三百盏的。现在的灯会更是奇彩异常,所见者无不叹为观止。
今日的豫园占地仍有30多亩,有历史可查的景观大半恢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水榭、古树名花,布局错落有致,疏密静动得当,应该比当年更具观赏价值。散布于豫园各处的许多砖雕、石雕、泥塑、木刻,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十分精致。《神仙图》、《八仙过海》、《广寒宫》、《郭子仪上寿图》、《梅妻鹤子》、《上京赶考》、《连中三元》等图案极具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镶嵌于壁廊、围墙上的名人书法石刻,是豫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建园时即和书画结缘,明代著名书画家王稚登、董其昌、王世贞、莫是龙等就曾在豫园赋诗题额、挥毫作画,他们的墨迹还可在园内随处看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徘徊于此,贪婪的目光真不愿离开,只能以几张相片来留下这份难得的记忆了。
:豫园尖角
豫园属于上海,是江南园林中的一颗明珠,明珠那么美,我是去的。
走进去,热热闹闹,亭院楼台挨挨挤挤,花花草草摇曳多姿,深秋的景色,自然与金黄落叶有关。可是,豫园的尖角,却不在金黄落叶的范畴之中。豫园人群一拨又一拨,到哪里去寻觅一个安静的视角我停住了脚步,抬头仰望楼阁,有豫园尖角映入眼帘,那些尖角儿,都是细细的、弯弯的,有刚柔并济的美。
我想拍一张,举起相机的那一刻,很多豫园尖角被揽入镜头,它们一个个生龙活虎,翘起小尾巴的模样让人心动。说起豫园的尖角,其实也是园林亭院的瓦上风情,亭院四角的瓦上边缘,古人用心构思,便是飞檐翘角。
边走边看,也就得知了,豫园的尖角从明清而来,经历过风吹雨打,与园林一道,留下古香古色,让后来人欣赏。尖角是艺术的一支画笔,细长的,弯曲的,向上的,轮廓分明,有情有致,尖到极处,试与天公接轨。亭内的木质镂刻,与尖角朝夕相处,有时,尖角调皮地冲向园内的树枝,对接时喜气洋洋。嘿,建筑物尖角也是有情有意的。
行走在九曲桥上,抬头可见湖心亭。湖心亭,顾名思义,湖心之上,水上之亭,又有何意趣湖心亭也是尖角林立,枣红色的木式楼上,尖角处处可见。尖角簇拥的正中之上,有一细小仙鹤直立观望,真是天外有天,尖上有尖。也好,把尖角建在这秀水楼亭之间,人们走过九曲桥,来到湖心亭上观赏风光,先是被湖心亭的尖角之美而深深吸引的。
有点意思,我在举起相机选拍豫园尖角的那一刻,发现身旁有一位高大的金发勾鼻子男人,看起来,他也是在选拍豫园的尖角。外国人和我一样,用独特的眼光去观察周围景点的细微之处。我拍一张,他拍一张,然后,他指指亭院上方那些尖角,做了个翘大拇指的手势,示意为之赞扬。我心领神会,微笑地点点头。连老外都喜欢上了豫园的尖角,足以可见豫园尖角扣人心弦。
去万花楼,那里有莺莺燕燕、翠翠红红。万花楼乃是花神阁的旧址,改建西爸后便称为"万花深处"。此处环境,幽幽静静。万花楼两层,尽是精雕细镂,抬头看,那绝色的尖角,把万花楼点缀得无比壮观。这里的尖角不一样,宽宽长长的楼层上,看上去,远端尖角倒像是一艘大的渔船。
其实,在豫园尖角的别处,还矗立著许多古代人物的雕像,屋上风情异彩纷呈。这些严谨的精雕细琢,绝对经得起时光的打磨。连三穗堂门前的小尖角,也被打造得精精致致。与豫园尖角大有一比的是豫园的龙墙,我在沉香阁里徘徊,一眼望见了白色的围墙。围墙上有龙,以瓦片组成的鳞,被装饰成墙体,龙头仰头长啸,龙须直上,那才是小尖角的不尽魅力。龙墙看上去飞腾横空,与豫园里的那些大小尖角遥相呼应。
更喜欢快楼的尖角,因为这亭阁建在东南一朵云状的湖山假石上。快楼两层,上层为"快楼",下层为"延爽阁"。相比之下,快楼的尖角更细更弯更翘更迷人。
拨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在品味着豫园的大假山、玉玲珑、点春堂、得月楼、内园不过,留在我记忆深处的,应该还是那些尖角。豫园的尖角,那是繁华都市的一方园林美景。
巷
──龙山杂记之一
柯灵
巷,是城市建筑艺术中一篇飘逸恬静的散文,一幅古雅冲淡的图画。
这种巷,常在江南的小城市中,有如古代的少女,躲在僻静的深闺,轻易不肯抛头露面。你要在这种城市里住久了,和她真正成了莫逆,你才有机会看见她,接触到她优娴贞静的风度。她不是乡村的陋巷,湫隘破败,泥泞坎坷,杂草乱生,两旁还排列着错落的粪缸。她也不是上海的里弄,鳞次栉比的人家,拥挤得喘不过气;小贩憧憧来往,黝黯的小门边,不时走出一些趿着拖鞋的女子,头发乱似临风飞舞的秋蓬,眼睛里网满红丝,脸上残留着隔夜的脂粉,懒洋洋地走到老虎灶上去提水。也不像北地的胡同,满目尘土,风起处弥天的黄沙。
这种小巷,隔绝了市廛的红尘,却又不是乡村风味。她又深又长,一个人耐心静静走去,要老半天才走完。她又这么曲折,你望着前面,好像已经堵塞了,可是走了过去,一转弯,依然是巷陌深深,而且更加幽静。那里常是悄悄的,寂寂的,不论什么时候,你向巷中踅去,都如宁静的黄昏,可以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足音。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墙上挂着一串串的藤萝,像古朴的屏风。墙里常是人家的后园,修竹森森,天籁细细;春天还常有几枝娇艳的桃花杏花,娉娉婷婷,从墙头摇曳红袖,向行人招手。走过几家墙门,都是紧紧地关着,不见一个人影,因为那都是人家的后门。偶然躺着一只狗,但是决不会对你狺狺地狂吠。
小巷的动人处就是它无比的悠闲,只要你到巷里踯躅一会,心情就会如巷尾的古井,那是一种和平的静穆,而不是阴森和肃杀。它闹中取静,别有天地,仍是人间。它可能是一条现代的乌衣巷,家家有自己的一本哀乐账,一部兴衰史,可是重门叠户,讳莫如深,夕阳影里,野草闲花,燕子低飞,寻觅旧家。只是一片澄明如水的气氛,净化一切,使人忘忧。
你是否觉得工作太劳累了?我劝你工余之暇,常到小巷里走走,那是最好的将息,会使你消除疲劳,紧张的心弦得到调整。你如果有时情绪烦躁,心境悒郁,我劝你到小巷里负手行吟一阵,你一定会豁然开朗,怡然自得,物我两忘。你有爱人吗?我建议不要带了她去什么名园胜境,还是利用晨昏时节,到深巷中散散步。在那里,你们俩可以随意谈天,心贴得更近,在街上那种贪婪的睨视,恶意的斜觑,巷里是没有的;偶然呀的一声,墙门口显现出一个人影,又往往是深居简出的姑娘,看见你们,会娇羞地反身回避了。
巷,是人海汹汹中的一道避风塘,给人带来安全感;是城市喧嚣扰攘中的一带洞天幽境,胜似皇家的阁道,便于平常百姓徘徊徜徉。
爱逐臭争利,锱铢必较的,请到长街闹市去;爱轻嘴薄舌,争是论非的,请到茶馆酒楼去;爱锣鼓钲镗,管弦嗷嘈的,请到歌台剧院去;爱宁静淡泊,沉思默想的,深深的小巷在欢迎你!
1930年秋
欣赏
江南小巷,在文人笔下一直有着某种动人的情韵。“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刘禹锡的诗句,表达了对人世盛衰的深沉慨叹;“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的这两句诗表达了百无聊赖中有所振作的心绪;现代诗人戴望舒的名作《雨巷》中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则传达出诗人难言的怅惘之情。在本文作者的笔下,江南小巷叠映着人间至美的景致,书写着世间生活的真谛,读完文章,你对小巷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和印象?
谁的影子
刘亮程
那时候,喜欢在秋天的下午捉蜻蜓,蜻蜓一动不动趴在向西的土墙上,也不知哪来那么多蜻蜓。一个夏天似乎只见过有数的几只,单单地,在草丛或庄稼地里飞,一转眼便飞得不见。或许秋天人们将田野里的庄稼收完草割光,蜻蜓没地方落了,都落到村子里。一到下午几乎家家户户每一堵朝西的墙壁上都趴满了蜻蜓,夕阳照着它们透明的薄翼和花丝各异的细长尾巴。顺着墙根悄悄溜过去,用手一按,就捉住一只。捉住了也不怎么挣扎,一只捉走了,其他的照旧静静地趴着。如果够得着,搭个梯子,把一墙的蜻蜓捉光,也没一只飞走的。好像蜻蜓对此时此刻的阳光迷恋之极,生怕一拍翅,那点暖暖的光阴就会飞逝。蜻蜓飞来飞去最终飞到夕阳里的一堵土墙上。人东奔西波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黄昏的一截残墙根。
捉蜻蜓只是孩子们的游戏,长大长老的那些人,坐在墙根聊天或打盹,蜻蜓趴满头顶的墙壁,爬在黄旧的帽檐上,像一件精心的刺绣。人偶尔抬头看几眼,接着打盹或聊天,连落在鼻尖上的蚊子,也懒得拍赶。仿佛夕阳已短暂到无法将一个动作做完,一口气吸完。人、蜻蜓和蚊虫,在即将消失的同一缕残阳里,已无所顾忌。
也是一样的黄昏,从西边田野上走来一个人,个子高高的,扛着锨,走路一摇一晃。他的脊背趴满晒太阳的蜻蜓,他不知觉。他的衣裳和帽子,都被太阳晒黄。他的后脑勺晒得有些发烫。他正从西边一个大斜坡上下来,影子在他前面,长长的,已经伸进家。他的妻子在院子里,做好了饭,看见丈夫的影子从敞开的大门伸进来,先是一个头——戴帽子的头。接着是脖子,弯起的一只胳膊和横在肩上的一把锨。她喊孩子打洗脸水:“你爸的影子已经进屋了。快准备吃饭了。”
孩子打好水,脸盆放在地上,跑到院门口,看见父亲还在远处的田野里走着,独独的一个人,一摇一晃的。他的影子像一渠水,悠长地朝家里流淌着。
那是谁的父亲。
谁的母亲在那个门朝西开的院子里,做好了饭。谁站在门口朝外看。谁看见了他们……他停住,像风中的一片叶子停住、尘埃中的一粒土停住,茫然地停住——他认出那个院子,认出那条影子尽头扛锨归来的人,认出挨个摆在锅台上的八只空碗,碗沿的豁口和细纹,认出铁锅里已经煮熟冒出香味的晚饭,认出靠墙坐着抽烟的大哥,往墙边抬一根木头的三弟、四弟,把木桌擦净一双一双总共摆上八双筷子的大妹梅子,一只手拉着母亲后襟嚷着吃饭的小妹燕子……
他感激地停留住。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欣赏
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把文章主旨和浓厚的情感寓于客观事物的叙述描写中,而不是明显生硬地说出。文中,作者把自己对生活,对做人的一些感悟放在由“对一朵花微笑”所引发的思考中,使文章脱离了说理文那种泛泛而谈,空而不实的易犯特点。
无论风吹雨打,日月穿梭,花儿总是对世界张开她最美丽的笑脸,开放她最美丽的花瓣。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世界万物都有其生存的道理,人更是如此。其实,一个人的成长也如同一朵花的成长。当花儿对我们微笑的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还世界一个微笑呢?
1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诗经·小雅·出车》2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 《史记·秦始皇本纪》3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唐 杜甫《春运》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宋·朱熹《春日》5春风如醇酒,著物物不知 。 宋·程致道《过红梅阁一首》6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宋·张栻《立春偶成》:7微雨洒芳尘,酝造可人春色 。 宋·石孝友《好事近》8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 。 金·王庭筠《谒金门》
周敦颐笔下,莲是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苏轼笔下,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是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那种自由与美好的生活,与荷花莲藕为伴。要说寓意,那么可以说是超脱世俗的宁静吧。
杨万里也写过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他好像就是描写荷花的美丽吧,这个寓意不懂。
苏轼还写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里是为了突出菊花的傲,这里的莲花是属于反面的了,衬托荷花的了,就是软弱的意思了柔弱的意思。
《秋凉,月满楼 》
秋雨渐渐停息,遥远的天际升起一轮朦胧的圆月,银辉落满西楼,一些微凉而幽香的思绪在指间绽放。
——题记
一、
走过无数个漂泊的日子,又到了一年秋凉时。秋的景致日渐深浓,秋雨绵绵,飞舞的落叶铺满了一地,叫人心里生出莫名的感伤。仿佛旧时光渐渐被秋风剥离,秋的尽头,是湿漉漉的过往。
时已中秋,南国的秋天虽然不及北方来得萧瑟清寒,却也在大自然的变换中让人感受到秋风的凉意。
这段日子的天气总是反复无常,时而晴天,时而秋雨绵绵,时而倾盆大雨。我仍然喜欢穿着夏季的裙子,撑一把雨伞,走在秋雨潇潇的街头。绵密的思绪随着秋雨,在指尖婉约成一朵朵清新的水莲。
风潇潇,雨潇潇,心也潇潇。
我深知自己是个喜欢安静的清淡女子,很多时候,我很享受一个人的时光。倚着一池秋水,拾一片悠然,在秋雨中静静地沉思,数着清寒,数着逝去的时光,数着那些温暖的人和事,也数着繁华与荒凉。
花样年华在轻轻回首间逐渐流失,而记忆不断轮回。时常觉得,红尘荒芜,我的希冀随着季节一点一点地远离,一些温暖,一些世态炎凉,终究会烟水两忘。红尘摆渡,我只需要一个安宁恬静的港湾,就算是一个人唱着自己的独角戏,心里也是无比妥贴。
我习惯了把自己搁浅在静好的时光里,或聆听一场秋雨的倾诉,或捧一本感人肺腑的书,或铺一方素笺,写一阕素白心事,或在别人的故事里辗转流连。如此,岁月便轻易地从指间流过。而我,却从容地走,安静地停留,当一个故事之外的过客,俯身倾听,默默凝思,淡然行走。
二、
中秋,总有一份别致的期待,总希望中秋的晚上,会有一缕淡淡的清辉从遥远的天际倾泻而来,被我轻轻揽进怀里,诉说一些温柔的想念,放飞一些美丽的遐想。
今年的中秋,却下着很大的雨,像是绵绵不绝的样子。在我记忆中,好像每个中秋节都是晴好的天气,都有一轮潋滟的明月。而今年,期待中的月亮要躲起来了吗?心底漫过一丝丝失落,依旧做出欢颜的模样,和家人快乐地庆祝。
总在不经意间,把身边的真实和简单轻轻搁浅。每次回望,常常会陷进好一阵子的失语中。无论红尘如何虚妄,无论绚丽的梦是否终归破碎,我总还有,一份质朴真实,温暖妥贴的亲情在。岁月因为淡泊而美丽,我喜欢走一程,思考一程,努力朝着心中的方向,徐徐而行。
握着尘世的烟火,我含笑不语。人生的得失,曾经的磨砺,其实不过是红尘中的历练罢了。我在空空的世界里默默行、匆匆走,所求的并不多,只愿岁月安然,身边的人无恙。
站在红尘的渡口听风雨,看着亲爱的母亲在一夜之间被疾病折腾得憔悴不堪,我的心底,有着太多难言的疼痛。原来生命的真谛,不在于怎样完美,不在于是否锦衣玉食,只要自己在乎的人安然快乐,那便是莫大的幸福。
那一段路程,走得太过艰辛,个中滋味,唯有自知。母亲,是我生命中最珍惜的人,我起早摸黑,奔波忙碌,端茶递药,悉心护理,仔细照顾她的起居,看着她一天一天地好转,心里有说不出的安慰。无论前路有多难,我依然感激,感激风雨过后,我生命中依然飘着一份暖暖的爱,我的世界,依然有母亲清亮而慈爱的目光。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耳畔响起母亲温柔的话语,我便知晓,时光依然皎洁如水,我不需要一些唯美的传说,虚无的梦想,只要还有母亲,我便有足够的勇气行走。只要母亲安好,那么我总有一个温暖的避风港,总有一个真心真意疼惜我的人。心与爱同行,多好!此时,简单的风景,在我眼里,也平添几分妩媚。
这一季,无论阴晴圆缺,无论中秋夜的月儿躲在哪里,我都要虔诚祈祷,祈求母亲健康快乐,许她一生安然。
三、
中秋节晚饭后,雨渐渐停息,屋外传来许多的欢笑声,还有燃放烟花时的响声。原来,佳节总还是佳节,无论阴晴,心中也总还有一轮朗月,光洁如斯,让我们在轻柔明净的月色里,安放一朵柔软旖旎的梦。
亲友们在院子里摆上了烧烤的炉具和各种各样的食物,在飘香的桂树上挂满了五彩的小灯笼。我特别喜欢这种安详而温暖的氛围。仿佛平日所有的闲愁、所有的纷扰已悄悄隐退,只余暖暖的风穿过这种温馨时分,简单而真实。
烧烤炉里时而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时而散发出一缕缕诱人的香味,夹杂着桂花的清香,还有灯笼的昏黄灯光,让人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放松。静谧的世界,万物静好,有一股暖流在蓝天下的每一个角落轻轻流淌。
若世界就在这一刻静止,那该多好!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忧虑,只有一颗淡定的心,在院子里肆意放飞愉悦的心情,放飞行云流水般的意念。
一切的纯净,一怀的温暖,就在这一刻慢慢滋生。我不经意地抬起头,却发现静谧的夜空,不知何时挂着一轮朦朦胧胧的月亮!那么大,那么圆,朦胧却又清晰,就像一个笼上一层轻纱的玉盘,四周还散发着淡淡的光晕。心中涌起莫名的欣喜,想不到下雨以后还会升起这么美丽的一轮圆月!
空气中还有雨后的潮湿味道,却丝毫不影响这一轮明月的美感。我痴痴仰望,兴奋地欢呼。大家都停下手中的活儿,跟着我一起仰望。这个时候,更适宜赏月。不是么?风雨过后,依然有一轮皎洁的月光,流进我们的心里。这样的月夜特别迷人,这样的月夜特别诗意,这样的月夜特别难忘!
一弯圆月,终于月满照西楼。夜,静静地涌来,我紧握手中的一缕明月光,依偎在一节安详的遐想里,含笑。天地间的万物都在沉睡了吗?我分明听见,有一种低回婉转的情怀,穿过诗经乐府,穿过唐诗宋词,挂在秋月映射的桂枝上,在歌颂着岁月的静好,在歌颂着生命的真实。
四、
此时,秋风轻轻拂过,像是吹瘦了一个古老而温馨的故事。而朦胧的月色却悄悄潜进我今夜的诗行。夜尽灯火阑珊,缱绻的时光在心湖微微荡漾。
我爱白天那绵绵的秋雨,我爱此时无与伦比的朦胧月,我爱中秋佳节这温馨的气息,我爱这简单而真实的人间烟火味。
今夜,可否,让我携着月儿的阴晴圆缺,续写一阕水样的红笺小字?我走在月光下,提着一盏小小的灯笼,一半温暖,一半微凉,任月光落在指尖上,凝成一朵美丽的霜花,凝成一个带着温度的梦。
一轮满月再次跃进心海,我仿佛嗅到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微凉的幽香。轻轻闭上双眸,我愿意披着这一轮朦胧月,于记忆城里,煮一壶秋水,许一个简单的愿望,低眉回首,聆听花开花谢,闲看云卷云舒,醉舞流年……
读后感:
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将自己的复杂微妙的心理和阴晴变幻的自然景色水乳交融在一起,借景抒情,情寄于景,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正如作者所说:“原来,佳节总还是佳节,无论阴晴,心中也总还有一轮朗月,光洁如斯,让我们在轻柔明净的月色里,安放一朵柔软旖旎的梦。”只要心中常怀一种豁达乐观淡然平静之心,我们,也会像作者那样,“我分明听见,有一种低回婉转的情怀,穿过诗经乐府,穿过唐诗宋词,挂在秋月映射的桂枝上,在歌颂着岁月的静好,在歌颂着生命的真实。”在内心里不由自主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蓦然回首,我们感悟到:无论月圆月缺,无论阴雨艳阳,都是生活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篇文章,在立意与构思方面都堪称与苏轼《水调歌头》不谋而合,读之,我们当回沉静在作者创造的美好境界中而流连忘返。
《故乡春意》
离开故乡二十多年,但故乡的春意还时常在我的梦中萦绕。
故乡的春天,这个婴儿是最难产的。
从节气上看,“打春(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即将开化);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但那阳气好像姗姗来迟,总不见暖和。东北打春一般在春节前后,那个时候,还是冰天雪地,积蓄了一冬的冰雪没有一点融化的迹象。有时候仍然“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松花江上仍然坚冰覆盖,人行车跑没有任何妨碍;但要是溜进“清口”里,那就人或为鱼鳖了。根本不见南风的影,北风依然统治着松嫩平原。出门依然要“武装到牙齿”,特别是早晨和晚上。屋里依然烧着炕,生着火炉,或者通着洋土暖气。“春天”还在屋子这个子宫里孕育,不知什么时候能带着啼哭降临人间。
到了雨水,老天爷还是有所表示的,送来南风,路上冰雪和江里的冰雪开始慢慢融化。白天太阳升起,接近晌午的时候,冰雪化得浓泥巴叉,一到晚上又结成了冰,“冰雪”这两位冷美人好像不愿意回娘家,恐怕是留恋老公吧。到春分的时候,冰雪总算融化殆尽了,地皮也干爽了,但春的婴儿还没有临盆的征兆。“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种谷子、糜子、大豆、高粱……在清明与谷雨之间,就是春之母亲临产前后的巨痛时节:
一是倒春寒现象。在小麦和小草还没出生前,气温有时回升,但有时又聚然下降。西伯利亚的寒流突然袭击,气温又降到零度以下,北风怒吼,霰雪纷飞,有时还降下鹅毛大雪,冬天似乎有卷土重来之势,似乎要将春姑娘扼杀于子宫之中。有时麦苗、小草已出,还要下一场不大不小的雪,将春之婴儿覆盖,究竟是要保护她们,还是要扼杀他们,真的搞不清上天的意图。
二是这期间常常刮狂风。松原地区属于季风区,每到清明前后和谷雨前后,常常刮狂风。一刮就是几天,然后歇几天喘口气再刮。刮得天也黄了,太阳也迷糊了,月亮也发晕了。飞沙走石,人顶风前进都非常困难。如果上街白天没来得及返回,夜里的风更是瘆人。好像到了唐代李华所描写的古战场:敻不见人。惊沙入面,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地阔天长,不知归路。我就亲历过一次,一个人走在荒郊野外,黑古隆咚,狂风怒吼,万树悲鸣,俯身走路,艰难前进,高高低低,坎坎坷坷,深一脚,浅一脚,根本找不到回家的路,如到地狱一般,仿佛被群鬼迷住。风刮到最狂的时候,饭也没法做了,因为狂风仿佛从烟囱入了灶膛,把灶里的火顺着炕洞往外抽,烟囱上的火苗一窜老高。厨房和内室到处涂了一层土和沙,碗架里剩下的饭菜根本无法再吃,因为全让沙土盖住了。
这时候也是即将开江的时候,如果你有兴致可以到松花江边一观,可以看到跑冰排的壮观景象。人行无碍,跑车跑马的坚冰被几次狂风撼动,狂风敲打冰面,敲啊敲,酥胸开裂,终于把封锁一冬的坚冰敲开了,巨流涌出。无数脏兮兮的冰排你挤我,我挤你,借着风势和激流从上游向下游飘动,像诸葛亮摆下的冰阵,似乎有千百万水军杀出。如果运气好,在江边能捡到被冰排撞死的大鱼。
三是严重的春旱现象。冰雪融化之后,几次大风,把大地贮存的水分差不多蒸发殆尽。举目望去,广阔的黑土地,像一个赤身裸体的妇人,在春寒和狂风的反复折腾之后,她已经筋疲力尽了,耐着饥渴,静静地躺在泛着金光的天宇之下,等待她的宝贝降临人间。到野外去看看,到处是光秃秃的树,抬头看天,盼望上天的甘霖,枯枝纵横,秋天的落叶覆在黄草上,权且充当那位静妇的产褥吧。
五一前后,暖风送云,春雷阵阵,是春天婴儿降生的啼哭吧。几场透雨过后,嫩绿的小草冒了尖;麦苗也绿油油地挤在这一块那一块的地里;由黄转绿的小根蒜的叶子,绿里带紫的苣荬菜的叶子也点缀了露着茬口的谷地、豆地、高粱地……有的也挤到麦地凑热闹。婆婆丁开出了小黄花,在绿叶的衬托下,十分招人怜爱。柳枝带着毛哄哄叶苞,摇摆起婀娜的腰枝,向人们献媚;虽然杨树还没换上崭新的绿衣服,但也沐浴一新,皮肤泛着青;杏树可是最能赶春天的时髦,开起了粉红色的烂漫的花,“红杏树头春意闹”,古人的描写在东北也能对号入座。谷雨以后,谷子、糜子、高粱的那些可爱的小苗都露头了,这时万叶献翠,绿满天下,春意盎然啊,春姑娘终于花枝招展地走上了春天的舞台。
春姑娘,你这天之娇子,终于在母亲的巨痛之后,来了,来了,带着天真烂漫的气息来了。虽然晚了点,但好饭不怕晚啊!
读后感:
作者用他产痛之比如此描绘了松嫩平原上,春来的艰难,形象、具体而且生动。如何描绘景物,怎么更加生动地描写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以及嗅到的景物,应该是每一个文字作者最基本的技能,我们不妨深究这个问题,让我们的文章处处体现万紫千红、妙笔生花。推荐阅读并问好作者!
《沉醉不知归路,欲何去?》
飘飘渺渺,人海茫茫,疯疯癫癫,只身一人;世人皆醒我独醉,醉其中,醉其乐,醉颤颤,意欲何去?沉醉不知归路。
醉道
道可道,非常道,人可人,非常人!在他人眼中看来我只是一个醉人,无所事事,天天游手好闲,就是一个疯子!疯子能够干什么?胡言乱语,脏头垢面,衣衫不整游荡于街头,而我还多了一样东西——酒葫芦;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欢喜与忧愁;只道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哈哈!本醉人还是有点学识的啊,为何数天下行业难为我容身之处所呢?世人真的是清醒异常,无不利而往之,益而得之;皆因本人不耻乎!醉于闹市,闹中取静,宣泄之情绪飘渺于酒中,无人问津。我的那个她已弃我而去,临走一句“我爱你!可我需要钱、房子。”让偶心痛而直白的语言,借酒浇愁,愁更愁。也好,也罢!难得清闲醉酒写字,抒发心绪,贯穿古今;自得其乐,自得其道!
醉路
昔日点滴,辉煌落魄鲜明反差印于脑海,挥之不去,呼之即来。醉了,醉了,我是真的醉了;迷迷糊糊忆起昔日豪情满怀,弃学从商,觥筹交错,视钱财如粪土,只为博得友人一乐,相聚之深情。皆因商道无往而不利,世人皆醒,我独醉其纯真,其简单,其真诚。一纸书页,何足挂齿,挥笔一落,失之千里;诚信为人,罹难于小人之手,财之耗尽,无人关切!悲哉,痛哉。偶春风随身时,人人谓之大哥,青岛仙游,同去;泰山之旅,同乐;洛阳花卉,同赏;星级酒店,同享;豪华轿车;同坐。如影随行,时刻不离;彼之感慨,落寞于此,竟是无一人伴其左右,避而远之!心已伤,欲泪行千行,竟无语凝咽;勤思量,沉醉不知归路,意欲何去?无所为。
醉梦
世道反常,人心不古,酒中自有道,饮之。初时,甘洌入心,好不惬意;中时,迷途知返,酒入肝肠,反反复复;末时,身心俱麻,醉得其中,不知欲飘向何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似步入桃源仙境,耳边传来渊明兄滔滔诗句,伴我左右;“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直泻而下的瀑布,飞入脑海,依稀见一白衣人,长袍飘飘,昂天大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顿时,胸中翻涌,莫不是李白兄穿越古今与我对酒闲话家常,放飞忧愁?忽然,微风四起,吹乱了迷人眼,映入脑海另一景:笑盈盈,轻飘飘,路上行人知多少?世人自行必有报,何必庸人自扰之。一群群的香客扑入寺中,寻卜问挂,如何得道?发白胡须,安然静坐菩提树下,轻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言毕,转身离去!顿悟,良久沉醉其中……
醉评——凭栏处,潇潇雨歇,望断天涯?
心随意动,念伴笔走,游荡于文坛之间;眼观美文,手指挥动,丝丝心语落点评。莫道世人看文只观题乎?是故,不测其意,不明其理也!
然则才子才女辈出,庸才,人才必有区分也。行文,欲求知音悟其笔走之思;为人,必求豁达显赫于世人。然则,学识有高低,见闻有深广,不可同日而语焉!故不求甚解亦或藐视待之,获益则不同也!
境界高低,各不相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其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其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其三。人生本是一本书,页页精彩页页醉,页页悲欢有离合;淡然处之,平常心!
读后感:
无论是醉道,醉路,还是醉梦,大抵都是一种微微君子风吧,世人自行必有报,何必庸人自扰之。一群群的香客扑入寺中,寻卜问挂,如何得道?发白胡须,安然静坐菩提树下,轻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也似乎印证了那句“花开花落自由式,冬去春来无须问”。淡雅朴实,波澜不惊,是一种唯美的境界,文章很典雅,声情并茂在其中,问好朋友!
《半世疏离花安好》
壹
窗台上的那盆茉莉,只余了枯枝。忆得去年此时,花开正好,端在案上,小小居室浮动着浅浅的香。倘若有月,拉开落地帘幕,爬上宽大的台,半倚在窗壁上。
夜色温柔,花影情深。一弯月痕,那般轻盈的穿云破雾而来,那份流动的意韵,如水间的青草碧波,万千风姿。一怀繁杂,一眉弯小绪,一襟清愁,都在这份静默里沉成一炉香屑。
只是恍然,七月已末。又一次站在仲夏夜的风里,聆听每一个音符的卿卿呢喃。怎样听,都有种烟花寂寥的空漠。有些东西,在瞬间寂然老去。有些伤,掩得再深,终会浮出水面。岁月就那样冷寂的悬在西窗上,看我们一寸一寸在重复的光阴里白了青丝,瘦了风骨。而我,踟蹰在自己的影里,折叠着每一朵或开或合上的心绪。半生的流光,被打磨得只余了初入尘世的美好。成长真是一件悲凉的事,怎样去思量都是费解得很。何以就失去了婴儿那心花怒放的笑颜呢?
贰
那夜,斜倚桥栏。就着一袭绵延的水韵流波,掬一缕月光轻涤覆满心灵的尘。醺然的风里,有青青草香,桥畔流萤,忽然就念起隔世的疼。烟波流转,我迷在了此岸的繁华三千里。左手丢了时光,右手丢了爱。轻合掌心的那一刹,分明是记起了你微笑的目光,越过那一道长长的回廊,落在我的指尖。声声轻叩里,可否是你的心在彼岸守望那一场未尽的泅渡?半世流离,你的温暖还在。未消寂寞初长夜,终有闲愁结黛眉。那年那月的某一场初见,折了相思,断了羽翼。
入世始知软红薄,辗转中,方知生命的沉浮,一些人落进记忆的深处,酿成清酒。一些人只是车窗外的风景,后退中再无痕迹。彼时,良辰美景奈何天,却总是生出那无端的惘然来。是美到极至,便会苍凉了心性?亦或是一早就清醒得明白着,镜花水月不过是虚空。许在前世的那些愿连着那抹隐在暗里的潮湿,在某一刻轰然而至。象一个得不到糖果的孩子,委屈的落着泪。一颗一颗的热泪,散在逐渐凉薄的风里,只有干涸的紧涩印在脸上。究竟是何时,再已记不起是怎样丢了天使的纯静。
叁
轻轻回眸,忽尔中年。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到最终都付与断井颓垣。时光终是呼啸而去的,一些相遇,一些离别。浮生欢爱,情重与情薄,那些踉跄,那些徘徊,那些怨与恨,彼时都作云烟散去。一路飞奔里,竟然都那样匆忙掠过。风景尚未来得及细细欣赏,却在跌跌撞撞里闯入了另一条河流。而后握在手的,是不是半生的明媚与苍凉?
多情还数中年,再不似年少的轻狂与疏离。开始眷恋亲情,仅仅是一声轻浅的问候,一句平凡得话语,电话的彼端,都足以让自己清泪潸然。喜欢晾晒那些旧衣物,一番折腾,拎起熨斗安宁的烫平那些弯了多年的褶皱。喜欢把旧友的暖情,紧紧捂在胸口上,象捧起一掌七彩的琉璃珠那般舒适怡然。喜欢花开的灿然,大朵大朵的怒放,如曾经的华年。再薄凉的浮生,终是依偎着青春烂漫过。是谁说过,有情不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淌过岁月的恒河,眼睛与眼睛之间的距离,都藏在了诺言的背后。我只记住了你最初的微笑,暖若生命的灯塔。
别来已有数行书,触目柔肠断。如若多情未成痴,待得他年再忆此段流华,那时,应是另一番光景吧,月光低吟满素衣,半世疏离花安好。
烟字以此记七月末。
读后感:
记起安妮宝贝在她的《素年锦时》中写下的字:“如同在旅馆的梨花树下小坐,清茶浅酌,花好月圆。爱着一个人,并且被之所爱。长路且行且远,心中有着单纯而有力的意愿。”此刻,您的文字装饰了我的梦,在这些相同的情愫里,我分明有着和你一样的情思,那些在夜色中沉醉的温柔,那些花影间的情深,那些水韵流波的绵延,还有,还有那轻轻洗去的心灵之尘的月光……清幽的山谷里,香气清秘,若隐若无。想象着自己静静立于一株梨花树下,树下有古朴茶亭,有茶烟袅袅,捧阅您的文字,瞬间清晰感觉让我不禁叹惋,好美的文字。这样的文字,只需轻轻一念,便是浓缩其中,无限流转的曼妙。
《秋如水,楚梦相依》
站在九月的枝头,看季节握一指袭人的凉意,温润着漾开秋的韵味。风,一点点吹来,漫天流云变得很柔很轻。而天空,在这一刻,也显得分外高远、深邃和宁静。
漫步在秋的深处,静静地感知那一抹秋日情怀,在心头如水般淌过。是哪一片叶儿染指秋风,被清爽和微凉悄然吹落?又是哪一只蝶儿与落叶私语,在风中纠缠不清?辗转万千风景的季节,终于被那一阵凉似一阵的秋意渲染得饱满而丰盈。而那些飘动得如梦如岚的明黄,仿佛是秋的画册中最艳丽深沉的一笔。一片片起飞,又一片片下坠。犹似夏花,却与谁堪别,又与谁默然相对?
褪去燥热和喧嚣的阳光,半是忧伤半是明媚。当那一袭丝绸般柔润的光泽,映照你我缘分的天空时,我看见九月托举着如云的深情与祝福,将一场如花的姐妹情缘演绎成经典和完美。我知道这一季,有你风姿翩翩的身影,有你我之间的牵挂和约定。那些疯长的记忆和美丽,在每一个云起月落的晨昏,珊然来临,又翩然着后退。唯一不变的,是心底那份真诚和心与心的交汇。
想这个念念枫尘真是太过神奇。在那样倾心的时刻,遇上那样一个清丽出尘的你,该是多么大的幸福和喜悦!犹记得你我初初相遇,那一张带着天使薄翼的头像轻易就叩开了我的心扉。那样素净淡雅的天空下,你就是那位误落凡尘的天使,楚楚而来。浅浅的微笑,在你的脸上曳动成一瀑脉脉的温情。
从此呵,我的天空,有你蝶翅般划过的透明羽翼,有你细腻温柔的呵护和关心,有你执着隐忍的赞赏与鼓励。从此呵,我的生命因了这样一份网络情缘而异彩纷呈,我的生活,因了你的存在多了一份别样的感动与激情。
印象中,你一直都是那个素手写心的女子,从不计较,也从不张扬。你总是守着那份倾心文字的梦想,在落满馨香的亭苑里,默数花开花谢。再大的喜悦,你总是能泰然处之,告诫我要低调和冷静。再大的失落,你也不过是淡然一笑,温婉善意着告诉我要学会成熟和隐忍。那么多隔屏相偎的日子,数不清你闪动的头像给了我多大的期待与欣喜。那些闲闲散散的聊天记录,写满你的体贴和真诚,每一言每一句都让我如沐春风,也让我记忆犹深。
原来时光是最好的见证者,见证着你我之间一点点构筑起来的信任和真诚,见证着你我之间无需刻意和矫情,见证着我们只要默默地看着彼此的头像,即便是黯淡的,哪怕一直暗下去,依然会有一份最深最真的牵挂,依然会有一个隐香的角落,存放彼此的祝福与牵念。
常常庆幸能在江湖深深深几许的世间,遇到像你这样素衣翩袂又恬静如水的女子。只要想到那个呼之欲出的名字,便会有不尽的温暖和温馨,填满我所有的孤独与寂寥。楚凡姐姐,莫非冥冥之中早有注定?前世你就是那位失散我于红尘路上的姐妹,千万人海里相遇,我们一眼就认出了彼此?然后,携手共步,续一曲千古奇韵?
喜欢看你简单干净的文字,喜欢看你文字背后那份如花般云舒云卷的心情。总是感动于你超强的记忆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每个人值得庆祝的日子,你都隽刻于心。你总是能恰到好处地送上一份意料之外却又是意料之中的惊喜。当那些散发着淡淡墨香却又浓情四溢的祝福,涉过千万里的山水,辗转抵达我们的案几时,像你这般心思细腻又温婉如水的女子,怎不让人疼到了骨子里?又让人依恋到了骨子里?
也只有这样如水的秋,才配得上你这样水一般温柔的女子。而你剪水的深瞳,回眸嫣然时,是不是所有的月色,都只为你倾情?你看那满纸的芳菲,也抵不过你一个微笑的距离。只是苦于如你这般眉眼生动的时刻,我的指尖却开不出一朵荻花的妩媚,映照你的容颜如玉,和无眠霜影。
楚凡姐姐,我知道我们的梦,一直都在,从来都不会走远,也一直能在尘埃里开出花来。我知道我们仍将携手走下去,一直走到最后和最远。我知道所有华丽的辞藻,都写不尽你我之间的相偎相依和彼此的情分。我知道这个世间,还有你,让我温暖让我欢喜。我知道那些还有穿透墨韵的文字,一直都以风香日暖的美丽,在彼此的指尖悄悄传递。
秋渐渐深了下去,你冰俏冷凝的身影却一直都那么明丽和清晰。当你静冷清幽的霜姿,在秋日的私语中脱颖而出时,我知道,这满地菊香都比不过你浅笑盈盈。那么,就让我坐在丹霞云蔚的秋季,为你的生辰握笔,许你我之间那份梦一般翠微轻柔的情谊,开满唐时花径。而你,终于静立于时光深处,冲着我,一笑倾城。从此,相牵相伴,楚梦相依。
PS:楚凡姐姐,感谢有你,时光路口等我,携手共步红尘,看世间花谢花飞。感谢有你,一路相伴相陪,给我安慰给我鼓励。你可知道,那份最真最深的牵挂和祝福,从来都不离不弃。请许我在这样微凉的季节,握住如水般葱茏的文字,让楚梦共我,此生,相依。
读后感:
一个季节,见证一份唯美而清丽的情缘。如水的眸,只一个浅笑,便醉了岁月与红尘。那个素手写心的女子,被秋风漾动着温柔和明媚。而那份笔墨幽香的文字跟情谊,终于在秋天里开出思念和祝福的花儿。唯美的文笔娓娓流淌,像诗,如画!!!
因为不能写太多,不写了啊。一定加精!!!
thank you!!!
导语:散文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的束缚及限制,也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行文体例。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下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篇描写遇见的唯美散文。
苍茫人海,旅途漫漫,经年里的遇见,都是一路邂逅的风景。人说:“相遇是一树花开”,芬芳着生命的旅途。我更觉得,遇见是人生中美妙的音符,它于走过的岁月里,是谱写生命中,多彩的交响乐章。
无论人生怎样飘蓬辗转,与他或与她总是会在某个时光的巷口,不期而遇。这不曾约定的遇见,正如张爱玲所说的:“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没有别的话可说,只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是啊!遇见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即探究不出缘由,也无法占卜未来,能做的,就是感受遇见时的那份美妙,珍惜好相遇的缘分,让其与生命中欣然存在。
有人说:遇见就是一生,这或许是人们对相遇的一份美好的期盼。一生说短很短,说长也很长,谁都不能决定终点在哪儿,一路上的相遇,注定会有分离。我的一位好友,于几年前离世,她走的时候还很年轻,当时我无法接受她远去的事实,因为她走得太过遥远,远到悠悠天地之隔。送别时,伫立在她的遗体旁,泪水自是兀自的在两眼中泛滥着,如喷发的泉水,打心里往出奔涌着。心里对相遇相知后的分离充满着不舍,整个身心缱绻在一种撕心裂肺的悲伤里。
一时间那些曾经相遇相伴的画面,如幻灯片一样,出现在眼前。心里在恨老天不公,为什么要把这样一个可心的人儿,活生生的剥离出我的生活,既然注定要有今日这样伤心的别离,就不该让我们有当初的遇见。可人生中谁又能主宰得了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每个人一生中都是在不断的遇见与分别中度过,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珍惜好相遇时的感动与美丽,使其与生命中浅唱相遇的快乐。
有些遇见是心灵中开出的花,它不受外界利益和物欲的干扰,那朵欣然开放的花,于彼此的灵魂深处纯洁地绽放着。这样的遇见许是如伯牙与子期相遇相知的琴瑟和鸣,彼此身心摒弃掉所有浮华,毫无纤尘的把两颗心相容,两个不相干的灵魂的碰撞,燃起相遇相知相惜的情意,清明通透的相互依托着。
这样明月清风般的遇见,里面也包含着李白与汪伦之间那份相互敬佩与喜爱之情,记得李白曾有诗云:“桃花潭深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渲染着一份大气洒脱的敬佩与喜爱的深情厚谊。遇见后丝丝缕缕的情分里,也会蕴藏着桃园结义的肝胆相照。彼此间不会去追问得失与否,只想为对方做些什么,因为那份付出,让你心灵深处感觉到一种舒适与畅快。
其实人一生中会有很多遇见,而今于物欲横流的喧嚣里,如能觅得一份至真至纯的情感,那是人生中的幸运。不过获得这份幸运,不光是缘分与天意,更多的成分取决于相互遇见之人,对这份感情的诠释。我算是个有幸之人,在我的生活里至今仍保留着这样一份至纯的情感,他是我人生中“哥们”。我与他原是同事,初相识的时候,彼此都是一副极其冷静的心态,也许是因性格有些相同,对刚刚遇见之人,都不会有热情的态度,有些冷漠的相互打过招呼,余下的时间里是在静静地观察与品读所遇之人的人格与修为。记得相识半年多以后,彼此试着沟通,于日常的共处与交流中,慢慢接近。关系处得不远不近的,随着时光的推移,与一些日常工作与琐事中,相互间慢慢产生出一份敬佩之情。同在一个工作单位,从没有因任何利益瓜葛影响到那份洁净的情感。
记得零九年的夏天,我遭遇车祸,昏厥在上班的路上,肇事者已逃之夭夭,是另外一个女同事遇到,把电话打给了他,他放下手中工作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送我去了医院,是他出钱交了所有检查的费用,用轮椅推着我拍片子,做CT,与家人一起把我安置到病房,然后一声不响的离开。当时的我处在一种半昏迷状态,但我记得他把我抱上拍片子和做CT的台子上。后来他开过玩笑说,我可是抱过你人哈!住院的半个月里他几次前来探望,我与伤痛中体会着人间真情的温暖。
这件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也不在一个工作单位,但是感情日渐深厚,而今交往七八个年头了,相互间的帮助从不用说谢字,彼此间有什么说什么。高兴时的事情想一起分享,心里别闷着的时候,与其一吐为快,虽不是经常见到,有事一个电话就可,偶尔见一次,见面后相互贫嘴数落,但觉得这样的交往舒服,没有芥蒂。这样清明简净的交往,也促使彼此家人间的来往,从而更加坚固了两家人之间的情谊。这样的遇见可谓是人生中一段美妙的乐曲,将会与岁月里不停地奏响。
人一生中总会不断地遇见,童年时遇到要好的玩伴,学生时代会遇见相处的来的同学,后来会遇到闺蜜,哥们,还有伴你一生的枕边人,这些人都是每个人旅途中邂逅,只是相遇后,对情感诠释,对那份感情的演绎不同。因对事物的看法与对生活的理解不同,而导致有些人一生都体会不到这份心灵相栖的美好,感受不到那份不含任何利益牵扯的顺畅。从而会失去真挚的友情,或许有时会失去爱情。
遇见一词,的确包含着一些不确定因素,谁都不会知道前方会遇见什么人。我总觉得我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人,一路上的遇见都是美好。自小有好伙伴,后来遇到陪伴我的爱人,遇到我人生中的友情。有时想想人这一生总会经历聚散离合,但我们依然要感恩遇见,虽说是没有遇见就不会有分离。如果一个人一生都不曾有遇见,那么他将永远生活在只有他自己的孤独世界里,或许喜怒哀乐对他而言,都是一种奢侈。痛苦无人诉说,快乐无人分享,这样的人生难道不可悲吗?
我记得在一些网文里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相遇,是在对的时间遇到了错的人,或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其实人行于世,遇见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人们把遇见后演绎出的悲欢离合故事里的过错加载给了遇见。从而人们会说,早知如此悔相遇,可这真的是遇见的过错吗?从古至今,世上有多少遇见的故事,有分有合。但无论结果怎样,相遇之人都会从中体会到相遇时的美好。
牛郎与织女相遇,最终是以悲剧收场,但他们为人间演绎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你能说,他们的遇见是错误的吗?还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相遇,把至死不渝的爱情演绎的荡气回肠,谁会说他们不该遇见。无论是牛郎织女,还是梁祝化蝶,如果没有他们当初的遇见就不会有如此动人的故事。
大清才子纳兰容若,在他短暂的生命里,曾有几次刻骨铭心的遇见,最终的结果都是别离,可就是这些遇见,让这位才华惊世,风度翩然的才子于一段段青梅往事中,感受人间情爱的温暖。又于秋风悲画扇的结局里,写下流传古今缠绵悱恻的唯美词章。我能说这样的遇见不是他的人生精彩之处吗?
民国时期的林徽因与徐志摩,他们的遇见可谓是一段传奇,最终因种种原因,林徽因选择了退出,但他们之间把当初的爱情转化为日后的友情,那份友情一直延续到徐志摩遇难离去。如果没有遇见又怎会有那首“再别康桥”唯美的诗篇。因为遇见,林徽因对徐志摩有了那多的不舍,她对徐志摩的深情,在那篇写给徐志摩哀婉的悼词里,诉说的淋漓尽致。读者无不落泪。金岳霖因与林徽因的遇见,因对林徽因的钟情而孤独终老,乍听起来,他们的遇见或许是错误的,但从他们之间对情感的演绎,我可以说,他们的相遇并没有错。因为他们一生都活在彼此的精神世界里,唯有彼此的灵魂才能感觉到那份愉悦,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中做美好的际遇。
张爱玲曾说:“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那么一个人。”我想她的这段话,无疑也是在说她自己的遇见,她与胡兰成相遇,在当时的上海摊上,演绎了一段无人不晓的倾城之恋。为了这个世界上等着她的人,放下她的高傲与贵胄,为爱她做了一朵尘埃里的开出的花。最终那个等她的人还是负了她,给她留下一生的伤痛。但她没有后悔,也不曾责备这次遇见,她说:“女人一旦爱上一个男人,如赐予女人的一杯毒酒,心甘情愿的以一种最美的姿势一饮而尽,一切的心都交了出去,生死度外。”只有她与胡的遇见,她才能够彻彻底底的体会到爱情的魔力,才能写出这些至理名言。
从有人类存在,就又遇见,追溯远古,司马相如余卓文君相遇,因对卓文君的倾慕,写下流传千古的诗歌《凤求凰》,卓文君因仰慕司马相的才华,而不顾一切的与司马相如私奔,上演了人间一段唯美的爱情佳话。古往今来遇见不只限于爱情,更有一些遇见,把友情演绎的大气磅礴。我们翻看施耐庵的三国演义,里面刘关张的桃园结义,因为遇见三个铁骨铮铮的英雄,为了一份友情盟约起誓,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愿同年同月死。三兄弟把一份友情演绎致手足亲情深。没有遇见书中又怎会出现单枪匹马救“阿斗”的“赵子龙”,没有遇见怎会有三顾茅庐,诸葛孔明也将无用武之地,做一辈子山野村夫。人生中的机遇,原本就是在不断地的遇见之中,假如生命中没有遇见,那么人生将会黯然失色。
其实人这一生的遇见,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不管最终演绎成怎样的结局,于人生都是一份收获。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都是一份精彩,没有遇见的人生画卷,将是一幅白绢,没色彩,没有画面,更别说生命的意境。生命在遇见中得到繁衍,路途在遇见里收获愉快。同时也会与遇见中碰到忧伤,受到挫折。可当我们从忧伤与挫折中走出来时,再回首,我们也将收获一份坚强与勇敢。
人世间如果不存有遇见,那么这个世界将是暗淡的,冷漠的,没有生机。一个人如果没有遇见,他将会孤独终老。记得周国平写过这样一段话:“相遇是人生莫大的幸运,在此时此刻两颗灵魂仿佛同时认出了对方,惊喜的喊出:‘是你!’人一生只要有了这过这个时刻,爱和孤独便有了着落。”
遇见是人生中的幸事,遇见是上帝的恩赐,我们于遇见里成长,在遇见中感受人情冷暖。遇见是一树花开,遇见时一曲人生美妙乐章。没有遇见人生将失去精彩,没有遇见人生将是一个孤独的世界,让我们感恩遇见,感谢一路于我门相伴的人们。遇见真好!
白色的山茶花——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美丽的花,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
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
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决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的迎接着唯一的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字数:195)
作品赏析:我惊讶于这种美丽。
这是诗人席慕容写的一篇散文,全篇仅有二百余字。文章的好坏并不在于长短,它传达的意境,却深邃辽远,令人回味无穷。
“山茶花又开了”,忽然其来的第一句,直点所要开展的主题,一个“又”字,证明了作者长时以来对于“花”或者“山茶花”的关注。“洁白”与“开了满树”,给人以一种强烈的视觉感受,引申了所要展开的内容。
“花”,给人以一种愉悦的心灵享受,它是一个画面和时间的定格,它背后的内容很复杂,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绽放美丽的追求——“每次,我都不能无视走过一颗开花的树”,就是这个道理。“洁白温润”是温暖明朗润湿而柔弱的,“洁白”象征着纯洁,“纯洁”是一个人的向往和追求(这是文章的文眼)。“小芽儿”是口语,读来让人亲切,充满了未知的幻想。“饱满”和“绽放”,是一个成熟的过程,“越来越”、“慢慢的”是一种坚深,有种了然于胸却不愿道出的苦痛。“半圆”、“将圆”、“满圆”,非常形象而贴切,用一种象征的意蕴,同样点明了一种成长的过程。
总之,若花儿开了,你认真去体会,你会发觉它的过程有总有无限多的故事。
(孩子你上三年级就要找散文~ 诶~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