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月亮描写感情的诗句
关于月亮描写感情的诗句 1关于月亮抒发感情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表达诗人思乡之情另外,杜甫的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月下有怀》)等,都道出了诗人几分惆怅或者思乡之情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轼
这首词通过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表现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情绪,抒写了内心的美好情怀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李白
表达诗人旷达博大的胸襟和飘逸潇洒的性格
2有关月亮的爱情的诗句大全
古代唐诗中以月亮描写爱情的诗歌有以下这些
1、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 》王 建
2、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 李商隐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张九龄
4、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 》李商隐
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6、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写情》李益
7、独上江楼思缈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江楼感旧》赵暇
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霜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王建
9、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长易觉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忆扬州》徐凝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张九龄
3描写月亮的诗句的感情
月夜
唐五代•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乱离中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子“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离乱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构思新奇,通俗易懂,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李白: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关山月
唐五代•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为乐府旧题,主要描写戍边战士思归之情。李白此诗主旨与前人相同,但在具体描写中境界则大有开拓。开篇四句以关、山、月这三种主要因素展开苍莽辽阔的边塞图景。中四句由景象过渡到战事,再由战事揭示出无人生还之事实,启开下文。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西。后四句集中写思归之苦,突出主题。历来离人思妇之作甚多,但大多情意缠绵而纤弱,李白此诗则将之糅合于雄阔的背景氛围之中,便使得情感内涵带有了悲壮的意味,并展示出浑阔的境界。
中秋月
唐五代• 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4月亮的诗句和表达情感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乡之情)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豁达从容)
3、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表达人生的沧桑感)
4、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思念爱人)
5、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高洁傲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5十个关于月亮的诗句和思想感情
咏月诗一般用于表达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关于月亮抒发心情的诗句
月亮抒发心情的诗句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代表月亮。
2、嫦娥 (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4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琦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黄莺也喜欢早晨的清凉时光,在青山的影子里欢快的啼鸣
以自然美景展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旷达的心境和作者对新生命的向往
新凉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寒食孟云卿第四句中的不独
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寒食
作者:孟云卿 (唐)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释
孟云卿天宝年间科场失意后,曾流寓荆州一带,过着极为贫困的生活。就在这样的飘泊流寓生活中的一个寒食节前夕,他写下了这首绝句。
译文
二月江南气候温暖,鲜花开满枝头,我却漂泊他乡,要在异地度过寒食佳节,不由悲从中来。破败的房子并没有燃起炊烟,这不单单是为了明天祭奠子推。
赏析
寒食节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当春二月。由于江南气候温暖,二月已花满枝头。诗的首句描写物候,兼点时令。一个"满"字,传达出江南之春给人的繁花竞丽的感觉。这样触景起情,颇觉自然。与这种良辰美景相配的本该是赏心乐事,第二句却出人意外地写出了"堪悲"。作者乃关西人,远游江南,独在他乡,身为异客;寒食佳节,倍思亲人,不由悲从中来。加之,这里的"寒食"二字,除了指节令之外,还暗含少食、无食之意,一语双关,因此"他乡寒食"也就更其可悲了。
诗中常见的是以乐景写哀情,即陪衬的艺术手法。而此诗在写"他乡寒食远堪悲"前却描绘出"二月江南花满枝"的美丽景色,在悲苦的境遇中面对繁花似锦的春色,便与常情不同,正是"花近高楼伤客心",乐景只能倍增其哀。恰当运用反衬的艺术手法,表情也就越有力量。
1、有关表情达意的方法方面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细节中见真情、巧用修辞、虚实结合、由虚入实、对比鲜明、以小见大、巧用(妙用、化用、活用)典故(诗句)、虚构想象、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2、有关语言方面的:用字精练、语言清鲜自然(质朴自然、清闲淡雅)、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含蓄有韵味、委婉含蓄、细腻传神、华美、实无华、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性。
3、其他方面的:言近旨远、沉郁中见豪放、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平淡纯朴、深邃)、别具匠心、联想丰富、见解独到、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清新隽永、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引起共鸣、情调旷达洒脱。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畅常用的术语有:沉郁、忧愁、怨恨、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徘徊、惆怅、记分、壮志难酬、感伤、悲愤、痛心等等。
4、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等。
5、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快、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6、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送人归京师》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此诗通过对门外子规鸟以及日落时分山村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故乡之思,并暗示诗人被深重的痛苦所困扰。
送 人 归 京 师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1杜甫的诗句和表达情感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梦李白二首·其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月夜忆舍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春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蜀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春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2表达杜甫感情的诗句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杜甫《春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蜀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杜甫《春望》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杜甫《春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杜甫《春夜喜雨》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3杜甫表达情感的诗句有哪些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 《梦李白二首·其二》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月夜忆舍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春望》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蜀相》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春望》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wwwgushiwenorg/
4(不见) 杜甫这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的初期,或许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诗用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对挚友的深情。
开头一句,突兀陡起,好象蓄积于内心的感情一下子迸发出来了。“不见”二字置于句首,表达了渴望见到李白的强烈愿望,又把“久”字放到句末,强调思念时间之长。杜甫和李白自天宝四载(745)在兖州分手,已有整整十五年没有见面了。
紧接着第二句,诗人便流露出对李白怀才不遇、因而疏狂自放的哀怜和同情。古代一些不满现实的人也往往佯狂避世,象春秋时的接舆。李白即自命“我本楚狂人”(《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并常常吟诗纵酒,笑傲公侯,以狂放不羁的态度来抒发欲济世而不得的悲愤心情。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却不得不“佯狂”,这实在是一个大悲剧。“佯狂”虽能蒙蔽世人,然而杜甫却深深地理解和体谅李白的苦衷。“真可”两字修饰“哀”,生动地传达出诗人无限叹惋和同情的心事。
这种感情在颔联中得到进一步展现。这两句用了一个“反对”,产生了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永王璘一案,李白被牵连,这些人就叫嚷要将“乱臣贼子”李白处以极刑。这里“皆欲杀”和“独怜才”,突出表现了杜甫与“世人”态度的对立。“怜”承上“哀”而来,“怜才”不仅是指文学才能,也包含着对李白政治上蒙冤的同情。杜甫另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一诗,以苏武、黄公比李白,力言他不是叛臣,又用贾谊、孔子之典来写他政治抱负不能实现的悲剧。而这种悲剧也同样存在于杜甫的身上,他因疏救房琯而被逐出朝廷,不也是“世人”的不公吗?“怜才”也是怜己。共同的遭遇使两位挚友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了,这就是杜甫深切哀怜的根本原因。
颈联宕开一笔,两句诗是对李白一生的绝妙概括,勾勒出一个诗酒飘零的浪漫诗人的形象。杜甫想象李白在飘泊中以酒相伴,酒或许能浇其块垒,慰其忧愁。这一联仍然意在写李白的不幸,更深一层地抒发了怀念挚友的绵绵情思。
深情的怀念最后化为热切的呼唤:“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诗意承上“飘零”而来,杜甫为李白的命运担忧,希望他叶落归根,终老故里,声声呼唤表达了对老友的深长情意。“匡山”,指绵州彰明(在今四川北部)之大匡山,李白少时读书于此,这时杜甫客居成都,因而希望李白回归蜀中正是情理中事。就章法言,开头慨叹“不见”,结尾渴望相见,首尾呼应,全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直抒胸臆,不假藻饰。律诗往往借景抒情,或情景结合,胡应麟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二言情,此通例也。”(《诗薮》)杜甫往往打破这种传统写法,“通篇一字不粘带景物,而雄峭沈著,句律天然”(同上)。这首诗就是用的倾诉心曲的写法,不装点景物,感情深厚,同样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采用这种写法必然要吸收口语、散文的成分入诗,首先是剥落华藻,语言质朴自然,如本诗语言看似平常,却写出了对友人的一往情深;其次是通过散文化使精工整饬的律体变得灵活多姿,便于传情达意,如本诗用虚字转折诗意,使对偶不切等。这种律诗改变了传统的妃青俪白、四平八稳的老调,增强了律诗的表现力。
5杜甫 绝句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
《绝句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其中第三首绝句曾入选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全诗用词简练,用字精准,用意单纯,用情至真,是杜诗中寓情于景的佳作。
全诗(节选)如下: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如下: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开来的万里船。
注释如下: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扩展资料:
公元762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
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 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 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见。
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 在江岸边的船只。
搜狗百科——绝句四首
6表达思想情感的古诗一、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3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5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2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3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评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
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在注意的问题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二度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如李清照、辛弃疾等,都有其固有风格之外的创作。三、检测练习下列诗词中均有“愁”,请分析每一首诗中“愁”的具体内容。
1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2菩萨蛮(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武陵春(李清照)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南乡子(王安石)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
7杜甫表达欣喜若狂这种情感的有哪首诗句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诗文解释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
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
“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
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
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
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
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
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
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 原文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今译 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
回头看妻儿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须纵情饮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
立即动身穿过了巴峡再穿过巫峡,然后经过襄阳再转向那旧都洛阳。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
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注释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蓟北:今河北省北部。
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襄阳:在今湖北省襄樊市。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流落到梓州时所作。这一年杜甫52岁,由于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
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创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春望》有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和寓情于事等关键是化情思为景物,移情入景、情景交融,也就是近代西方所说的“移情论”。杜甫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就是移情入景的范例。
1、《春望》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2、作品简介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这首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表现了诗人爱国之情。
3、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