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后两句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这也是对词的前阕及后阕首句中“真如铁”所蕴含内涵的回应。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唐朝是当时的一个文化大国,当时的唐朝对外开放,汲取了各地的文化精华,涌现出了一大批的有文化的大诗人,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李白作为盛唐时期的一位大诗人,他创作了许许多多的诗,留下了许多的经典的诗句。但是其实李白也写过词,但是随着时代的推移,导致所流传下来的李白的诗词非常的少,但是却有这样一首诗被誉为了千古绝唱,百代词曲之祖,它就是《忆秦娥》,这首诗之所以能够如此的出名,其实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首词成为了一个第一个词牌名,其次一个原因就是这一首词准确的表现出了人类所共同认知的一种情感,那就是对亲人的一种思念的情感。
李白作为盛唐最为出名的一位大诗人,他被称为是浪漫主义诗派的,后人更是将他称为“诗仙”。李白所创作的诗的风格大都是比较豪迈奔放的,极具想象力。李白生前也作过许多的词,但是流传下来的却为数不多,《忆秦娥》就是其中的一首词,这一首词和李白其他作品的风格不同,这一首诗表现一个女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悲痛之情。后来更是被世人称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忆秦娥》这一首词属于乐府的古体诗,这一首诗的题目就作为了一个词牌,也就是说创作了一个词牌。在一开始的时候,词的词牌一般都是为当时的歌女所创作的,后来一直到了南唐,才慢慢的被注入了诗人的一些情感,到了北宋的时候才彻底地转型成功。
根据历史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词牌的发展大约有了四百多年的离世,但是李白的这一首诗的词牌却比历史记载的时间还要长。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忆秦娥·娄山关》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全诗如下: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如下:
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忆秦娥·娄山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