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是我的棉花糖,好幸福的个性签名

你就是我的棉花糖,好幸福的个性签名,第1张

1、喜欢和你在一起,就算不说话也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与满足。

2、不够以后怎么样,现在的我们好好珍惜

3、我愿意这条情路相守相随,你最珍贵。

4、想着你睡不着,这是爱情的味道。

5、教堂的钟声,沉淀了幸福所有的旋律,悠扬的传开。

6、其实,我爱你三个字很简单!有你有我,才有爱--

7、我想要的幸福。不过就是,我管着你你宠着我。

8、感谢那时你牵过我的手,还能感受那温柔。

9、永远成为你守护的翅膀永远可以展翅高飞

10、用吾的一生誓言,许诺你一生幸福。

11、亲爱的,宝贝咏远爱你。。

12、拥抱着你的滋味 胜过一切的完美

13、真正的爱情不会败给距离 不会败给金钱 不会败给流言蜚语

14、此生只爱你,不问世间美;此心只为你,容不下世人

15、有人相爱 有人夜里开车看海 天亮了就是未来~

16、没有情感的悲,只有幸福的醉。

17、一座孤城再老,有你一切都好彡﹏

18、未来的每一步一脚印,踏着彼此梦想前进 。

19、不管一年一月一时一分一秒,但我都会想你

20、有人会在天涯海角种一片草原,看我微笑奔跑。

21、我怀念我们一起的小时光。

22、不管怎样我心里那个你位置永远不会消失

23、我想要和你共度一把伞,有过每一个炎热的夏天和雨天!

24、感动的那一瞬间,泪水溢出了眼眶。

25、淡淡的一眼是你认真的承诺,静静的一刻是我生命的全部,我不愿离开你。

26、爱的路途,终点是幸福。

27、我不是温柔人 却为你做尽了温柔事

28、临摹昏黄的灯光下,被幸福与温暖包围

29、认识你之前我的天空一片漆黑 认识你之后我的天空一片光明

30、向日葵盛开的夏天、空气中幸福泛滥

31、想你的爱,在心头。对你的情,天长地久。只要我有,只要你要。

32、幸福,卟是你怎么宠我,怎么暧我,而是有你在身边,别的无所谓了。

33、涐想用手掌里紧握的温暖 托住时光里微笑的模样

34、你给我的爱就像甜甜的棉花糖

35、你是我的棒棒糖,我是你的悠悠球

36、只要和你在一起 就算淋着暴雨 那也是幸福的。

37、未来的每一步一脚印,相知相惜相依为命,别忘记之间的约定,我会永远在你身边陪着你。

38、不管,下一站去哪裏 只要有你的地方都是幸福啲

39、只为搏你回眸一笑,倾国倾城。

40、你小小的微笑里,藏著我大大的幸福

41、我要你握著我的手,带我去,我想去的地方。

42、当第一缕阳光洒下,我就明白我得到了温暖。、

43、第一次听到你对我说\"我爱你\",我的世界一瞬间鲜花绽开。

44、坐在你的小电驴后座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45、我爱你不只是说说,这份爱会是一辈子。。。

46、只要和你在一起,变成白痴也愿意

47、相遇的甜蜜,孤单的苦涩,都是你我的回忆。

美国心理学家米切尔曾做过一个著名的成长跟踪实验。实验的对象是

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一群4岁的小孩子。实验人员每次带一个孩子到房间,向孩子展示一颗棉花糖,然后告诉小朋友他会离开房间一会儿,桌上的糖可以随时吃掉。如果能等到他回来的话,就会奖励额外的糖果和饼干。等到实验人员一走,有的孩子马上吃掉了棉花糖;有的思前想后很久,终于挡不住诱惑,把糖吃了;当然也有的一直坚持到实验人员回来,然后他就有更多的棉花糖可吃了。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儿童如何抵制即时的诱惑,巧合的是负责实验的心理学家自己的女儿也在该幼儿园。若干年之后,心理学家偶尔听女儿讲起那些同学的事情,他突发奇想,能不能抵挡诱惑,与成功会不会有关系呢?他立刻找回当初那些孩子,果然发现,那些抵御住诱惑,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在 情感 、社交方面,明显地比那些性急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做事效率,而且面对挫折和压力,他们不会慌乱无措,不会轻易崩溃,容易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持续的跟踪研究发现,意志力强的孩子长大之后,更受同学老师的欢迎,收入更高,不易肥胖,更少吸毒和酗酒问题。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表明,孩子的自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未来。

这个结果一经发表,轰动了心理学界,因为很少有什么东西能够在儿童时期就预测到成年之后的事情。于是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个超长期的实验,他们在新西兰选取了1000名儿童,从他们出生就一直跟踪调查到32岁。研究发现,自制力强的孩子长大之后,更 健康 、染上性病的几率更低,拥有更多的存款、收入也更高,婚姻也更稳定,更不容易进监狱。自制力最差的那一组,在32岁之前就有40%的人进过监狱。即使剔除了智力、种族、 社会 阶层等因素之后,以上结论仍然成立。

 这些事实虽然震惊了欧美心理学界,但是中国人肯定觉得:“这难道不是显而易见的吗?”中国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例如那些读中学就谈恋爱的人, 因此耽误了学业。所谓的女生援助交际,不是因为家贫, 只为吃喝玩乐享受买奢侈品, 就是 马上吃软糖的的一类行为。

这里有篇文章是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对李XX犯罪心理问题的分析:

李XX的案情已经非常清楚了。同时,关于他为什么犯罪——网上也有非常多的分析与精辟的见解。我也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解剖的个案,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因为,李XX显现的问题在当今 社会 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代表之一:家庭完整。与许多留守儿童、离异家庭相比,李XX有着非常爱他的爸爸、妈妈。而且,他的父母一直守护在他的身边、陪伴他成长。这理应是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然而,类似于这样的完整家庭养育的孩子出现违法犯罪的并非李XX这一孤立的个案。

代表之二:衣食充足。与许多贫困家庭不同,贫困,常常让有爱心的父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得不离开年幼的孩子去打工,不能满足孩子最基本的生活或学习需求,甚至因家庭的贫困,一些天赋极优秀的孩子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而成为 社会 栋梁之材,相反,他们放弃学业后去做最简单的打工养家,流于平庸。与他们相比,李XX不知自己有多幸运。

代表之三:教育丰富。有关李XX的成长经历我们看到:四岁参与中国申奥活动(可受到爱国教育),从小跟着父亲唱红歌(可受到正面影响——他父亲的话),四岁学钢琴并达到获奖水平(艺术在熏陶修养),八岁习书法并练到获奖水平(书法可让人凝神静气,也可起到修养作用),十岁练冰球并参加多项比赛,从小到中学的读书学校都是重点学校(属于优质教育),此外,他从小在父母的带领下结交许多朋友,他的 社会 性发展也很好(以至强奸都与别人合伙实施)。如果说德、智、体、美、群全面发展的话(一般“德”是抽象的,而且我们教育中也常以“爱国”、“关心集体”为主要评估点,就此而言,李XX也算具备了),其他四项都是具体的,那么,五分教育,他至少已经占了四分以上。

——所以,他的父母一定不明白:我们给了他这么好的成长环境,他为什么会出现违法直至犯罪的心理问题?其实,对于这一困惑,极需答案的不仅仅是他的父母。

我从网上看到许多人对李XX罪原因分析时都指出了这点:是他父母对他的溺爱害了他!对此我完全赞同。

问题在于:溺爱怎么能抵消从小学到中学、12年、至少几十位重点学校专业教育家的教育?溺爱怎么能抵消四岁就开始的文艺熏陶?书法修养? 体育 练就?他的心理问题源于什么?出现在他人生的什么环节或时间呢?简单地解释:李天一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性格”出了问题;发生时间是在他12岁之前,尤其是6岁之前。

性格,在心理学上有许多的论述,若以关键词介绍,即后天形成的、终身的、 社会 行为方式。理解性格,最好的比喻是言语。人生下来时都不会说话,言语首先是后天形成。但是,后天的不同年龄其言语学习发展有明显的差别。一般6岁前的言语俗称母语,一旦学会终身不忘。尽管18岁之后,30岁之后,50岁之后我们仍可学言语,但终身性越来越弱,学完了不用就忘记。因此,6岁前的母语不会轻易忘记,同理,也不会轻易被改变、被消失。性格亦同。这一比喻告诉我们:性格教育必须从6岁前就要有意进行培养。

其次, 社会 行为方式不同于人的许多行为,如智力行为更多地取决于先天禀赋和后天系统的教育开发;气质行为更多地取决于他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而性格则取决于孩子与身边人的互动,即 社会 性的发展。 社会 性的发展基于 情感 、言语。当一个孩子有充分的爱他自然就会有良好的言语发展与 社会 性发展。

但是, 情感 、言语、 社会 性仍不能决定人的性格。决定人的性格的培养取决于父母几方面的有意而为:

一是6岁前对他说不。在孩子刚会说话、表现执意、哭闹时,父母要有意地对他说“不行”。这一时间就在人的2-3岁。找个他任性的事情,狠下心来,看着他,让他哭个痛快。以无声静观让孩子知道:哭闹没有任何用处。这是让他知道你的态度:你不能想干啥就干啥,我说不行,你闹就没用!这是有意培养孩子的克制性。

二是在6岁前有意对他进行延迟满足。方法是有意带他去商店,看完一个玩具不要当天买回,要让他知道:这玩具的钱相当于家庭什么样的开支。若要买需要等爹妈上班挣钱,需要家里节省开支,计划后才能买回。延迟满足就是有意地培养孩子的耐性。

三是在6岁之前对他进行诱惑训练。方法是给他两天的零嘴食物让他自己决定怎么吃,并在他克制后奖励,在他缺乏克制后匮乏,让他知道,面对诱惑要先自我权衡利弊,然后克制自我,这样才有更多的利益。为了明天必须克制今天的欲望满足。

(回想自己,小时候孩子要什么,哪怕刮风下雨都要去买给他,老婆说,我们欠缺的是就是延迟满足的教育,导致现在孩子有点购物癖。)

性格培养主要发生于6岁之前,主要由父母实施。 如果这一阶段没有对他说不,恐怕他大了以后就会遇到法律对他说不; 如果他没有被延迟满足,他大了以后就会随欲望而动;如果他没有经过诱惑训练,他长大后就会不计后果,肆意妄为。

李xx恰恰缺乏的就是这几项基本的家庭教育,缺少了这几点“决定终身的性格培养”。而且, 基础的性格培养一旦错过,人的性格缺陷也就形成。这种形成如同母语一般,不可退回,不可逆转。 这就是他为什么在上次违法行为被劳教后行为方式并没有改变、没有消失的原因;半年后他又一次重演肆意行为。在此补充一个观点:李天一的少年劳教与他第二次犯罪没有因果关系;相反,他性格培养的缺陷与他的犯罪行为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大家会问: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有了这种性格缺陷怎么办?乐观地说,18岁之前、21岁之前,父母和外界的“有意而为”可能还有“一些改变的希望”,但是,如果到成年,——回答是不容乐观,要做好长期准备。 矫正人格的缺陷如同治疗生理上的慢性疾病。去根较难。 需要医生的治疗、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病人自己的有意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有的父母觉得自己对孩子那么好,可是有一天他怎么就因为说他几句居然自杀了?有的稍不满足他就离家出走?记得一位出走孩子的母亲就发出这样的疑问:“前两天我和他出门过马路时他还拉着我的手,怎么到学校后(是寄宿学校)就出走了呢?我真搞不清……”。为什么那么爱他们,他们还会这样呢?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艺术、爱的表达可不仅仅是给予,不仅仅是满足,更不是百般的迁就,不是让孩子永远地感受“快乐”!人生中的生与死,相遇与离别,快乐与痛苦,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必须让他经历心理上的“强化”与“负强化”。 所谓“负强化”就是在孩子成长中对他说“不”!是让孩子痛哭一番的经历……

问题在于,这种“说不”的时间要早,一定要在孩子6岁之前。

(幸亏2005年写这本书,孩子6岁以后我就知道延迟教育,我经常对孩子说“不”, 我经常有意识不去满足孩子的稍微过分的需求,我常常对孩子说:“我不会满足你的一切需求”, “我可不是要满足你的所有要求, 不是你要买的就去买!”)

所以,父母之爱要有艺术性,不要给孩子一种误读的可能!那么,如何对年幼的孩子“说不”呢?方法是:

第一,选择孩子早期表现出任性的时间,一般应该在3-5岁。在3岁之前,孩子的哭声一般是他身体痛苦的感受表达,所以哭声是一种信号,我们要帮助他解除痛苦感受,要去关爱他……但是,孩子到3岁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哭声有时不再是身体痛苦,而是一种意向表达,譬如:你带他去朋友家,看到别人家的好玩具不肯撒手要带回家;你带他去商场,看见好玩的东西非要得到,父母不买就大闹……,当父母发现他的这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态一出现,就要有意地对他进行“说不”的教育。

( 比如小时候,夏天孩子口渴要喝水了,着急,要哭,要抓碗。有时候正好没有合适温度的水,你不必像许多妈妈那样找出好多碗来,大碗倒小碗,忙得无暇顾及其他,不停地用嘴吹,还不断安抚着孩子:就好了,就好了。你可以对孩子说:别着急,慢慢等一会……他还急,没关系,让他在等待中急呗。下次,还这样对他说,再下次,还是这样……重复多遍,就形成了习惯。不是说一个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重复20多遍吗。)

第二,“说不”的环境要讲究,要让孩子单独面对你,而不要让他在众人面前、或在其他亲属面前面对你。所以,无论他在哪里与你对峙,与你打闹,你都不要心急,要把孩子带回家,最好选择在卧室内,因为房间里没有危险物品。你将他置于卧室中,将门关上,让他单独面对你,他会感受一种情境压力,然后,告诉他(她)“你今天这样是不对的!下次不许如此!……”

第三,初次这样做,孩子可能会继续哭……,这时父母一不要打他,二不要骂他,三不要在这时给他讲道理,因为他还小,很多言语还不太明白;四不要走开,因为要让他一直感受你不让步的态度。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坐在他面前,看着他哭。他开始时会很伤心,还很气愤,这没有关系。因为他现在全部的反抗本事就是哭,大不了他在哭闹时将头撞在床脚上,但他自己一定知道疼,不再撞……,而你这一时间的“坚持”就向他展示了你的态度,不要暧昧要坚决!这对你、对他都有好处。

——这种“说不”的方式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 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 ,我也不会心疼,我对你的爱是有限度的,取决于你自己的表现!

所有的孩子都会从中感知你的反应。只要你坚决,他就明白了。 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然后你再进行疏导性教育,恩威并施,让他知道,父母爱他,但父母不迁就他——这种“较量”越早越好。

看看那本有名的书《哈佛女孩刘亦婷》中父母的做法吧:

我坚信,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变成孩子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开始形成的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要婷儿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让婷儿做,以后也从不迁就,怎么哭都不行。

有的父母看见孩子一哭心就软了,以后孩子稍遇一点不顺心,就靠哭来解决。以为一哭大人就会满足他,以哭来作为要挟大人的条件。我从婷儿离开姥姥家起就提前打好招呼:任何时候都别想用哭的办法来换取任何东西。婷儿体验了一两次就明白了,哭是没有用的,只有按要求办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办法。

为了防止婷儿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我从不轻易满足婷儿的物质要求,以免她习惯于不劳而获。而且,为了培养同甘共苦的好品德,我从不让她独自一人吃任何好吃的东西,尽管那时候我的工资还不够母女俩都吃水果,我还是硬着心肠每天和她分享一个水果,让她觉着“分享”是正常的,愉快的,“独吞”是不正常的,可耻的。

为了强化她的自制力,我经常在下班的路上把婷儿带到商场门口,然后让她选择:“如果你不喊我买东西,我们就进去逛,如果你喊我买东西,我们就不进去。你选吧。”婷儿每次都说:“妈妈,我不喊你买东西。”我就带着她在商场里到处逛,教她认识各种物品。

我们留连最多的地方就是玩具柜和食品柜,玩具柜的售货员叔叔每次都让婷儿试用一下各种新玩具,这是婷儿逛商场最愉快的时候。最难受的时候大概就是逛食品柜了。那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一些包装越来越漂亮的新食品出现在柜台上,别说是婷儿,连我都很想品尝一下,但是婷儿始终忍着,从来没有要求我买过。 长期多次地重复这种克制欲望的过程,对于培养婷儿的自制力有着极大的好处 。从小到大,婷儿很容易做到抵制大大小小的各种诱惑,坚持按照理性的选择去行事。应该说,正是这种强大的自制力帮助她有效地减小了走弯路的概率。

天底下少见不爱儿女的父母,对于中国人来说,爱不爱的,基本上不是问题,问题是爱得太多。多少年都是一对夫妇一个孩,两个人,有时还要加上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个团队对付一个小孩,一般都是爱过了头,爱汁四溢。看上去似乎要在爱的海洋里淹死的孩子,其实真的未必幸福。

这两天翻完了毕飞宇的《雨天的棉花糖》,是一个悲剧故事。

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性格内向,偏女性化的男孩,阴差阳错参加了悦战,被俘后误被当成烈士,重新回到家里后,面临一系列冲突和纠葛,最终患上精神分裂,郁郁而终。

整理一篇分析笔记。

1 故事亮点:促成悲剧的根源在于人物之间不可和解的价值观冲突;文中一些探讨人性的文字表述值得深思。

2 人物刻画特点:主人公红豆和世俗对男性的期待有差别,性格内向,柔弱,这是最后将他推入深渊的根源。红豆父亲作为抗美援朝的铁血军人,对儿子的不认同是造成悲剧的重要推手。而我,则是整个事件的旁观者,也是红豆获得舒缓和理解的渠道。

3 独特的设定有哪些?

故事比较独特的地方是叙事方式,用了双重叙事,甚至三层叙事,被分割成众多的时长不等的片段。

4 LOCK系统分析:

L : 红豆  O:不想当兵,喜欢拉二胡,过普通日子  C:父亲对弱者的不接纳,社会对他归来的不友好。 K:在冲突对立中走向精神分裂,郁郁而终。

5 多层次的角色如何呈现?

通过不同场景切换,红豆跟我在一起的事情,红豆在战场的事情,以及红豆家人的侧面反映塑造。

6 有影响力的场景

红豆战场回来一起吃饭,战场山洞中的蛇,疯人院里的红豆。

7 作者如何在读者和角色之间建立联结?

对红豆的同情,心疼,担忧。

8 角色面临的代价:父亲和家人不接纳,周围环境中越来越小的生存空间。

9 角色承载主旨:人和社会刻板印象的冲突斗争,能有多大力量,我们对人的接纳广度是不是足够大?

10 人物角色弧线:

起始点(内向温柔喜欢抒情二胡)--一扇必须穿过的门(被拉上战场,面临死亡,杀戮 )--影响内心层次的事件 (战友死亡,对群蛇的极致恐惧,被俘) -- 加深影响的扰乱事件 (回家后父亲的不接纳,觉得他应该光荣死去,而不是懦弱活着。)-- 角色转变的瞬间,顿悟的呈现(没有顿悟,一直冲突) --后果(精神分裂,恐惧和憋屈中死亡)。

11 句摘

-- 红豆夹着烟,夹烟的样子很笨拙,烟在手上仿佛是长错了位置的手指头。红豆的记忆力好得惊人,许多过去的时光能被他十分细腻地抓回来,红豆的存在使你坚信生活这东西从来就不会“过去”。红豆的归来让我觉得生活一下子美好起来。

-- 红豆的天井里是瓷器与石膏的碎片。这些珍贵的瓷片躲在墙角,如童年时代的儿子面对醉酒的父亲。红豆的父亲又发了脾气,他的脾气必然伴有战争、爆炸与破碎。

--红豆躺在地上,阴森潮湿。半空的阳光与瘴气相互搅拌,变幻形态与色彩,如幻觉里的阴府,光怪陆离与狰狞艳丽昭示出死亡召唤。红豆的心中恐怖升腾起来,游丝那样生动活泼。这时候响起了脚步声,在听觉里慢慢向红豆靠近。是人。是三个敌人。

-- 你不懂,红豆说,弄懂一些事,有时靠大脑,有时直接要用性命。

-- 红豆的父亲心中涌起了豪情万丈,只有他们这一代人才理解视死如归。他们用生命坦然地一次又一次解释这个词: 走向死亡,就像回家。

-- 红豆歪着嘴巴毫无章法的咀嚼使我胸中的一样东西被慢慢地咬碎了。我说,我买包烟。出了门我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抬起头,满天的星光浩瀚,无情无义。

-- 上帝没有让红豆做成女人,是他的失误之一。上帝万能,却不宽容,这也许是创世纪的不幸,也是人类沉痛的万苦之源。生命是讨价还价不得的,无法交换与更改。说到底生命绝对不可能顺应某种旨意降临你。生命是你的,但你到底拥有怎样的生命却又由不得你。生命最初的意义或许只是一个极其被动的无奈,一个你无法预约、不可挽留同时也不能回避与驱走的不期而遇,你只要是你了,你就只能是你,就一辈子被“你”所钳制、所圈定。

-- 实际上不是那些声音依赖于他,而是他必须依赖于那些声音。他的揉弦越来越臻于完美,一丝一丝液体旋涡那样百结愁肠。红豆二胡里那种没有故事的抽象叙述和没有情感的抽象抒发打动了所有驻足的人。

-- 世界上就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看,另一种人被看。看的人永远不会被看,被看的人永远不知道看。

-- 父亲喜欢打仗,**上父亲那一辈永远拿生命不当事,在死亡与恐惧面前神采飞扬兴高采烈。他们没有眼泪,没有胆怯,没有感伤,也没有后退。只要能胜利,能凯旋,能完成那一份光荣与梦想。死可以含笑九泉,而贪生活得和猪一样脏。

-- 人是个什么,人怎么这一刻是这样,那一刻又是那样,他时常站立于碎瓦片之间,如古代的圣贤先哲巡视破碎裂痕中间的考古意义。孤独感如他皮肤上的褶皱一样越来越深。

--你不要不好意思。人人都怕。什么是了不起,了不起就是心里害怕却硬去做。伟人就是这种人。你手里有枪。枪里有子弹。子弹里头有火药。那是我们的祖先发明的。你怕谁你就杀掉谁。

-- 正如大街上肝脑涂地的车祸,总是有人看的,只要死者不是自己,正如一个孩子掉进老虎的笼子在虎齿之间挣扎,也是有人看的,只是千万别是自己的孩子。看完了就有了传说,有了童话,有了神奇,就有了艺术。

-- 红豆的二胡声出现了某种几何形状,标准的正方那样经不起抗击。红豆拉二胡把二胡的灵魂给拉出来了,整夜在没有路灯的巷子里瞪着碧眼游荡,尾巴一样蛇形地跟踪人迹,追探人们的听觉。红豆整日抱住他的二胡在时间里颤悠,太阳被他拉亮了又拉黑了,月亮被他拉弯了又拉圆了。

--人的灵魂不能被点亮,点亮了就是灾难。人不能自己看自己,看见了便危险万分。

-- 我只能杀自己,我怎么能杀别人,我杀谁  --你杀了红豆你自己就没有了。 --杀了才有。不杀就没有。你不懂。

这是我读完的毕飞宇的第二个故事,他的文字和表达总有一种入木三分的力道,对胃口的小伙伴可以去翻翻。

以上,祝好今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52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