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了作者在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高洁志向和情怀。
《青玉案·元夕》为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或二年(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诗人以风喻人,托物言志,着意赞美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以风况人,有为之士正当如此。诗人少有才华,而壮志难酬,他曾在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充满激情地写道:“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在这篇中则是借风咏怀,寄托他的“青云之志”。宋计有功《唐诗纪事》称此诗“最有余味,真天才也”,这大概就是其“余味”之所在了。
爱情的味道是什么,闻起来很香,吃起来涩涩的,还有些苦,热的时候有些像烤红薯,凉的时候又有些像清炒苦瓜,我咂咂嘴,似乎味道全无,留下的,只有牙缝里剔不除的爱的余味,也许,只有余味才是爱情的味。只是现在有太多的人太粗心了,吃的时候,狼吞虎咽,什么山珍海味、什么粗茶淡饭、什么满汉全席、什么屎啊尿啊,在他嘴里,都是一个味----真糟蹋了爱情这道佳肴。而有的人则又过于细心,吃完张三李四杂七六八后又把仅剩在牙缝里的残余的那么一点点佳肴的余味用细细的牙签剔掉了,咂咂嘴,除了自己口水的味道夹杂着腐臭的食物的残渣以外,爱情的味道只剩下用屁股放不出的一个类似于比较爽快地饱嗝。 爱情的味道是什么,无色、无味、透明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含有任何杂质的美的极致----也叫无言之美。用耳朵听,听到的是扭曲了的爱情的音符;用眼睛看,看到的是穿着虚伪的三点式外衣的爱情的畸形;用嘴巴尝,尝到的是兑多了世间酸甜苦辣的爱情的支离破碎。于是我堵上了我的耳朵,我蒙上了我的眼睛,我又屏住呼吸,让我的心赤裸裸的暴露在天地之间、自然界的风雨雷电之下,我品到了爱情的味道,却又无法用言语诉说,不是因为我吝啬,是因为加杂了言语味道的爱情,不是原本爱情味道的清澈甘醇,如果你不了解爱情,又想品尝爱情的淳美,那就到我的心泉,舀一瓢甘甜。 爱情是个过程,是个由激情转化为平淡的过程。它不能一直那么激情澎湃,更多的时候是细水长流。 相识,相知,相恋,热恋,然后是两个人的习惯,其实某种程度上,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对彼此的习惯,习惯了自己的生命中有另一个人的存在。爱情的最高境界,是彼此在相处了很长时间后,渐渐转化为一种亲情,好像彼此的血液中融合了对方一样。你的这种情况很正常,并不是彼此不爱了,只是因为爱习惯了。但爱情也需要保鲜的,也需要适当增加一些佐料的。适时地增添一些小浪漫,适时地创造一些小距离也许会为你们的爱情注入一些新鲜的元素。 爱情的味道是什么,心泉的味道是什么,那爱情的味道就是什么。不信,在自己的心泉里舀上那么一瓢,尝尝。
1 写一句关于朋友之间真挚感情的诗句
写一句关于朋友之间真挚感情的诗句 1写朋友间真挚感情的诗句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2描写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诗句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3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诗句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
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 -《战国策》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
-《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唐)李白 交情老更亲。
-(唐)杜甫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 -《抱朴子交际》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 -《逊志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
-《抱朴子交际》 势力之交难以经远。 -(晋)陆机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
-(唐)高适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潜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
-(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战国策》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找一个赞美你的朋友,不如找一个挑你刺的朋友。 -《当代青年谈人生》 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
-华罗庚 在背后称赞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良友。 -(西)塞万提斯 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 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
-谢觉哉 友情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巴金 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 。
-谢觉哉 友谊永远是美德的辅佐,不是罪恶的助手 。-(罗马)西塞罗 愚蠢的朋友比明智的敌人更糟糕。
-(印度)释迦牟尼 谁若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在平日待人以宽。 -(波斯)萨迪 把友谊归结为利益的人,我以为是把友谊中最宝贵的东西勾销了。
-(罗马)西塞罗 有些人对你恭维不离口,可全都不是患难朋友 -(英)莎士比亚 那此忘恩的人,落在困难之中,是不能得救的。 -(希腊)伊索 友谊真是一样最神圣的东西,不仅值得特别推崇,而是值得永远赞扬。
-(意)卜伽丘 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 !-(英)拜伦 你若聪明,莫把那人当作朋友,假如他和你的敌人交情深厚。 -(波斯)萨迪 友谊永远是一个甜蜜的责任,从来不是一种机会。
-(黎)纪伯伦 患难识朋友 。 -(苏)列宁 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英)柯林斯 在紧急时舍弃你的朋友不可信赖。 -(希腊)伊索 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
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 -(希腊)苏拉格底 择友宜慎,弃之更宜慎。
-(美)富兰格林 朋友是抵抗忧愁、不愉快和恐惧的保卫者,是友爱与信赖的罐子。 -《五卷书》 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而使友谊永存。
-查理士 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
4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1、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2、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3、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4、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5、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6、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7、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8、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10、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5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1、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释义: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王勃《别薛华》 释义: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维《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释义: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4、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宋之问《送别杜审言》 释义: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5、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释义: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6、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张说《送梁六自洞庭》 释义: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
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
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孟浩然《送别王维》 释义: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李欣《送魏万之京》 释义: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释义: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
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10、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山中送别》 释义:不写饯别,匠心独运,与他诗不同。
把道别作暗场,而写别后的寂寞之感,怅惘之情,离愁,往往在别后当日的日暮而更浓重、稠密,却只用掩柴扉来表达。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浓厚真挚的感情,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
6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的诗句有哪些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春秋)孟子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战国)庄子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西晋)付玄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 -(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冤家宜解不宜结,各自回头看后头。 -(明)冯梦龙
于患难风豪杰。 -(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 -(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 -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
-《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 -《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 -(宋)朱熹
衣不如新, 人不如故。 -《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 。 -(宋)欧阳修
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史记》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 -(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 -(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 -(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 -(唐)韩愈
一贵一贱交情见。 -(唐)骆宾王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 -(唐)李白
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 -《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 -(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 。 -《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 -(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 -《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 -(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 -《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 -《礼记曲礼》
(1)孤独寂寞——想排遣烦闷——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感情的变化
(2)合理本诗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乡村秋夜的凄清和村外田野月光朗照的优美,用自然景物的变换来体现诗人情感的变化,写得不着痕迹,朴实无华,余味无穷
编辑 | 考文学
排版 | 考文学
一、名词解释
抒情: 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 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抒情性作品: 抒情性作品:指以表现作者个人主观情感为主、偏重审美价值:的一类文学作品,与叙事性作品相对。抒情性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意味和审美特性,是由情感内涵和抒情话语直接融合而成的整体。抒情性作品的主要体裁是抒情诗、散文、杂文等,另外,中国戏曲文学中的唱词也多具有鲜明的抒情风格。
抒情话语: 抒情话语是一种表现性话语,它具有象征性地表现情感的功能,通过类似音乐的声音组织和富有意蕴的画面组织来体现难以言传的主观感受过程。
二、简答题
1抒情与现实的关系
①抒情作为一种主观表现,并不脱离现实,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与评价。感情源于对现实的感受,没有真实的生活感受,便没有真正有价值的抒情。对现实感受的深浅,又往往取决于对现实认识的深浅程度。所以,抒情总包含着对现实的反映。
②抒情又是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其特殊性在于:首先,抒情反映的对象主要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现实生活并不只是物质生活,它还包括现实存在着的精神生活。文学抒情主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特定的社会心理、精神状态与时代精神。其次,情感反映了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特定关系,所以,抒情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再次,抒情反映具有评价性。情感又是一种主观态度,对事物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体验包含着对事物的主观评价。抒情中所表现出来的赞美、歌颂、向往、同情、憎恶、厌烦等情感倾向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现实的价值判断。
③抒情是一种反映,也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中的改造:“化景物为情思”。通过创造性想象,抒情主体把现实之物转化为灌注了主观情思的形象,使外在世界成为一个与内心世界协调融洽的审美世界。“化实为虚”得力于创造性想象的虚化功能,它可以打破客观世界原有的物理结构,创造出一个可以充分寄寓和象征情感的心理空间。因此,文学抒情一方面受到特定现实生活和社会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却具有较高的心灵自由度。与叙事相比,抒情更少受对象的客观性制约,心灵更加自由。
2 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的关系
①二者具有辩证关系。在文学活动中,抒情总是抒情主体的情感表现。与偏重于客观再现的叙事相比,抒情更富于主体性的自我色彩,抒情可以说是一种自我表现。在这个意义上,没有抒情主体富于个性化的情感倾诉,没有抒情主体自由自在的内心独白,就不可能有创造性的文学抒情。充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体验和思想,成为抒情主体自觉的创作原则;具有鲜明个性的情感表现,成为评价抒 情性作品的重要尺度之一。然而,人是社会性的存在,个性自我的形成是以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为条件的。各种社会关系都会对个性自我发生影响。所以,自我不是与社会截然对立的,而是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性。这是一种辩证关系。抒情自我,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性,是由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素养以独特方式构成的。它充分地吸收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使之与个性气质融为一体,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感受世界、认识世界和表现内心情感的艺术方式。所以,文学抒情作为一种自我表现,同时也包含着普遍的社会内涵,可以引起普遍的社会共鸣。
②创造过程是自我与社会的结合。自我表现的社会属性还可以从抒情性文学作品的创造过程中见出。文学创造是一种社会性生产,抒情性作品的创造也不例外。抒情是一种社会交流,作者表现自我的感受同时意味着向隐含的读者进行心灵的交谈。文学抒情不是一种完全自我孤立的文学事件,而是与某些社会成员(读者)发生内在联系的。一方面,抒情主体的自我表现会对其他社会成员发生独特的影响;另一方面,社会成员的某些观念意识、接受习惯、理解能力等也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转化为抒情性作品中的有机因素,给作品打上社会的烙印。
③抒情自我的社会意识形态性。抒情自我与社会的联系最突出地体现为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联系。抒情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在审美化的情感反映和评价中,抒情自我总是要么维护和加强要么反抗和削弱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而从属于某种社会意识形态。当然,抒情不是说教,在具体的抒情性作品中,意识形态内容并不是以完整的观念体系和概念形式出现的,而是体现为某种感受、评价、信仰和表现的模式。在这些模式背后,却潜藏着一定的观念体系和价值规范。
总之,在文学史上,伟大的抒情诗人总是对社会、对人民、对历史的发展怀有深深的关切,对人类面临的某些共同问题有深入的体察与领悟,总是把自我与进步的或健康的社会意识形态统一起来,使个人的命运和追求同人民群众的命运和追求融为一体。他们的抒情既是十分独特的自我表现,又是为时代和人民发出的呼声;既是个性情感的自然流露,又同时表现了人类情感的本质。
3 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①比喻与象征
比喻是借他物(喻体)来表现某物(喻本)的修辞方法。象征(狭义)是以具体事物(形象)间接表现思想感情。抒情诗多以声音和画面来表现情感,所以,象征是抒情话语最常见的修辞方式。象征形象由于反复使用,便渐渐带上了相对稳定的象征意义。用比喻和象征的手法来抒情便会造成抒情诗的含蓄风格,由此可以传达曲折微妙的内心活动,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地,耐咀嚼,有余味。所以,“诗贵含蓄”成为中外古典抒情诗的一个重要艺术准则。
②倒装与歧义
倒装是诗句在语法上的错置,常常体现为惯常词序的颠倒。在格律诗中,有些倒装句是为了迁就格律;有些是为了强调某一形象,加强语气、音节,突出话语的表现力。既照顾到格律又增强了抒情效果,这是最理想的。由于词序被打乱,自然流动的句子突然被切割开来,从而使某些词语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这些独立的词语所呈现的往往是一些感觉化的形象,所以,倒装往往可以大大强化诗句的感觉效果。当一句诗中并存两种或更多的语法结构时,这个诗句就有可能被读者以不同的方式来解读,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这种一个诗句包含多重意义的情况就是歧义。由于汉语的句法关系本来就比较宽松,而且抒情诗人常常为了创造表现性话语而有意超越语法规范,所以,歧义成为中国古诗(特别是格律诗)的一个普遍现象。歧义造成语义的含混、复杂,丰富了抒情话语的情感内涵,是抒情诗产生“余味”的重要源泉之一。
③夸张与对比
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它是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对比的运用可以使诗人的主观态度以比较婉转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含蓄的风格和反讽的意味。
④借代与用典。
借代是有关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互替换,或者是用一物指代另一物。巧妙地运用借代手法,可以写出新颖别致的佳句来。用典又叫“用事”,就是在诗词中借用故事来造句表义。典故可分神话典故、历史典故和文学典故三大类。典故的容量比较大,所以,用典会使抒情话语简洁经济,内容丰富。典故又多涉及历史,所以用典可以使诗词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广。另外,用典也是一种替代的表达方式,可以使话语更为含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