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家”、“忆弟”为互文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恨别》。
译文: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这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描写的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然而诗人把这些形象巧妙地组织起来,却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词的上片写月明风清的夏夜,以鸟惊、蝉鸣、蛙噪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颇不寂寞;词的下片以轻云小雨,天气时阴时晴和旧游之地的突然发现,表现夜行乡间的乐趣。作者笔下的一个个画面,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所得到的欢乐。
扩展资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辛弃疾在南宋做到封疆大吏,但他英伟磊落的议论和果断干练的作风,特别是力主抗战恢复的政治主张,却遭到同僚的嫉恨和最高统治阶层的打击。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过着投闲置散的退隐生活。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为其中之一。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曾有很多杰出的诗人,都写过关于月亮的诗句,它承载的古时候的人们的思想情感,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描写月亮有哪些曾经惊艳到您的古诗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夏夜月亮的古诗词(热门100句)”,欢迎阅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1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霜前月下,斜红淡蕊,明媚欲回春。——晏殊《少年游·重阳过后》
4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陆游《鹊桥仙·夜闻杜鹃》
5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6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7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10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燃。
1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 其三》
12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13庭户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张耒《夜坐庭户无人秋月明》
14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15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6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17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18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
19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梢。——袁枚《春日杂诗》
20明月净松林,千峰同一色。
21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22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欧阳修《秋声赋》
23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24冉冉年华吾自老。——辛弃疾《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2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2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7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
28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29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30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31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32峨峭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33帽檐尘重风吹野,帐角香销月满楼。——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34红板桥空,溅裙人去,依旧晓风残月。——纳兰性德《淡黄柳·咏柳》
35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6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37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辛弃疾《生查子·重叶梅》
38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39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溢亭望月》
4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41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42云破月来花弄影。——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43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44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45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朗月行》
1、作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他是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
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2、写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3、表达的情感:作者对丰收年景的由衷喜悦。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一路行来,有清风、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鹊声、蝉声,还闻到了稻花香。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小店,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扩展资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溪桥 一作:溪头)
译文:
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讨论,说今年是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参考资料: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南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杜甫《月夜》赏析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赏析
鄜(fu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
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
应该承认,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
不过使得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的,却无疑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前人写过“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和“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一类的名句,那都是兼及“忆”与“被忆”双方的,这里却偏偏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边,是时时尾随着可爱的小儿女的。诗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颔联二句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将何以堪!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又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第三联,想象愈加具体化,虚拟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王嗣奭《杜臆》认为此联“语丽情悲”。实为中肯。诗的末联,方才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摆进去,仍以想象之笔结情。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偿,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双双对此明月舒愁,抹掉战乱带来的伤痛痕迹。这里对前文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