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思想: 军民团结、生死与共
主要内容:《百合花》描述的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我”在战争爆发前被安排到前线包扎所,借被子的情节都突出了小战士怯于女性,以及与两个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变化。
人物特征:通讯员,我习惯叫他“小”通讯员,十九岁,确实还只是一个孩子,“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与女同志“我”说话时,表现得张皇不安,腼腆羞涩;谈到娶媳妇时,更是飞红了脸,越发扭捏。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十九岁的小通讯员却已经担当起了解放人民的重任,冒着生命危险在前线传递战报。包扎所条件艰苦,缺少被子。在向新媳妇借被子时,他遇到了困难——新媳妇没把被子借给他。可“我”却很轻松地向她借到了。这让通讯员感到委屈和不服,怪新媳妇“死封建”。从他不多的话语和行动中可以看出他的耿直和爽快的性格,农家穷苦孩子的特征。可当“我”告诉他,这条新被子或许是新媳妇做姑娘时起早熬夜为自己新婚缝的,小通讯员觉得误会了人家,愧疚地想把被子还回去。这种感情态度的变化表现了他的淳朴、善良和单纯。当通讯员回团部时,他不忘关心“我”,给“我”留了两个干硬的馒头,这份对战友真挚的友情和关爱,平凡而亲切珍贵。更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通讯员小小的身躯在战友危难之际竟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和无穷的勇气。为了保护同志,舍身扑在快要爆炸的手榴弹上,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新媳妇是一个美丽娴静、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对于让通讯员受气这件事,她一直感到很愧疚,希望有机会向通讯员道歉。可是唯一的机会确实通讯员重伤被抬到包扎所,新媳妇全然不顾刚才的羞涩,“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似乎想弥补以前的过错。我想此时她的心情是悲痛、激动的。通讯员牺牲了,但新媳妇并没有停下自己的工作,仍然认真地缝着通讯员衣肩上的那个破洞,把自己的那条崭新的被子盖在他的身上。这一系列的动作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泪水,透露着一份真诚的情感,一个中国农村妇女的质朴与善良。更看到了一颗诚挚的心,一颗对革命队伍怀着的诚挚爱心。
《百合花》中的“我”既是叙事者,又是一个充满情感具有性格的人物。“我”与通讯员由生气、好奇、捉弄到亲热,牵肠挂肚地关爱的情感变化贯穿始终。但“我”更见证了通讯员和新媳妇的美好心灵,两颗火热的心。
白百合花的寄托的是百年好合、百事顺心。白百何花一般可以送给刚刚结婚的新人,祝福他们能够百年好合。也可以送给家里面的一些亲戚长辈或者是老师们表达对他们的尊敬之情,这样不仅可以使家庭关系和睦,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友谊。
百合花素有“云裳仙子”之称。由于其外表高雅纯洁,天主教以白百合花为圣母玛利亚的象征,而梵蒂冈以百合花为国花。百合的种头由鳞片抱合而成,取“百年好合”“百事合意”之意,中国自古视为婚礼必不可少的吉祥花卉。还有尊重的含义。
扩展资料:
盆栽百合的品种繁多,花色多样。用它摆放宾馆大堂、机场候机厅、商厦橱窗,清新悦目、质朴自然。数盆点缀居室或小庭园,绚丽夺目,富有质感。
百合鳞茎在定植或盆栽前用2毫摩尔/升硫代硫酸银溶液浸泡24小时,温度20℃条件下,以后长出的花朵寿命较长。花朵对乙烯敏感,植株应喷洒硫代硫酸银溶液,防止在低温贮运过程中落花落叶。盆栽百合在0~3℃温度下可贮藏14~28天。
1、善于运用细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是《百合花》的艺术特色。
2、《百合花》作者茹志娟,(1925——1998)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短篇小说《百合花》
写作于1958年初春,发表在《延河》杂志上。《百合花》的清淡、精致、美丽,在五六十年代的战争小说中是绝无仅有的,它以战争为背景,描写了部队一个年轻的通讯员与一个才过门三天的农村新媳妇之间近于圣洁的感情交流。作家的创作目的很明确也很坚定,那就是表现战争中令人难忘的、而且只有战争中才有的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与通过这种关系体现出来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因此,作品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战争的枪林弹雨只是为了烘托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诗意化的“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通过生活的侧面写生活中的普通人,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务事”、“儿女情”,这是茹志鹃一生为数不多的短篇小说的一个重要特点。《百合花》是她早期作品,虽然写的是战争,却已经包含了刻画普通人的感情世界的美学追求。那两个连名字也没有的小通讯员和农村新媳妇都是这样的普通人。在当时提倡写“英雄人物”的战争文化背景下,茹志鹃有意识地不把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写成“英雄”,或者说是不把他们当作“英雄人物”来写,这是与她对“英雄”艺术形象的认识直接相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