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小说的题目“秋天的怀念”?

如何理解小说的题目“秋天的怀念”?,第1张

秋天的怀念的标题的理解:

(1)对秋天迷人景色的怀念之情。

(2)对故事内容中所发生的事情的描写,借以秋天这一背景抒发作者对该事情的情感。

理解标题的内容首先要对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逐一的解析,最终整合、发散、联想,我们就能得到一个充实而又饱满的答案。

秋天的怀念:首先是秋天、秋天是一个季节,然后在发散开来,秋天有些什么,比如:枫叶、粮食收获,丰收,还有联想出一些秋天有关的词语或者成语。

其次是“怀念”,怀念是一种情绪,可能是秋天的一些景色太过迷人,让你记忆深刻,也可能是秋天的时候你所经历的某些人或者某个故事带给你的情感体验。

题目作用

概括文章内容

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点明主旨

暗含文章主旨

把“我”象征意义

语带双关

表层含义

深层含义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作者借助对几件平常小事的细致描述,表达了母子之间的似海深情。

 二、学情分析

 此刻的孩子大多沉浸在幸福生活之中。当然,这种幸福包含着他们每一天享受的母爱。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这种无私博大的爱。透过《秋天的怀念》一课学习,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朗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悟出母爱的内涵。同时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这种爱,回报这种爱。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阅读潜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秋天的怀念》一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通篇洋溢着作家史铁生对母亲的无尽怀念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针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透过多种方式的朗读、交流,并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体味人物的内情绪感,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潜力。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资料,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从而培养学生关心长辈、尊敬长辈的思想品质。

 2、自学生字词,感受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在文中的作用及母爱的内涵。

 教学重点

 概括母亲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教学难点

 从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情中感受到母爱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带有重点问题及重点语句的幻灯片、音乐磁带、课文放大的插图

 学生课前搜集有关史铁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这天老师给大家背一首诗,会背的和我一齐背。(师生齐背《游子吟》)明白这首诗写什么的吗?(生答: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是啊,小草无法报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样,我们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这天我们共同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正是体现了母爱的伟大和平凡、细致而深沉。(板书课题:10、秋天的怀念)

 2、交流信息:课前你们透过预习、搜集资料,你认识史铁生了吗?(生交流)

 3、(出示课文放大的插图)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史铁生和他母亲的一幅画。从这幅图上,你们看懂了什么?

 生:看出作者痛苦、忧伤,对生活失去信心,他的脸上黯淡无光。

 生:画中的母亲面带笑容,一手抚摸儿子的手,一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在亲切地抚慰儿子。

 过渡:对于史铁生来说,他年仅21岁就失去了双腿,这是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击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默读课文。师:你们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作者的情绪很不好。师:对,他的脾气暴怒无常。并引读:“望着望着北归的雁阵,……”“听着收音机里甜美的歌声,……”“妈妈让他去北海看菊花,他喊着:……”

 师:是呀,作者活着还有什么劲儿,他的生活就要与轮椅相伴了,他的情绪异常苦闷。你们还读明白什么?

 生:文中的母亲十分爱自己的儿子,关心自己的儿子。

 过渡: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请同学们讨论。

 三、从细小的事情中,品味词句,体会母爱的内涵

 (出示幻灯片1)讨论: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1、找出相关的语句。

 2、概括关心“我”的具体事例。

 3、从细小的事情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

 4、小组汇报。

 (1)、生:读“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看着我”、“我狠命地捶打……好好儿活……”

 师:从这些资料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这是“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师:哪些词句给你感受深刻?

 (生说出一些重点词语,其他学生补充,并谈出自己的感受。)

 师:母亲看到儿子在摔东西,为什么不去制止,反而躲出去呢?

 生:因为他想让儿子把心中的怨气宣泄出来,如果制止可能会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从这件事上能够看出母亲对儿子怎样?这种母爱中包含着什么?

 生:母亲关心儿子,理解儿子。

 生:这种母爱包含着理解。(板书:母爱中有理解)

 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生读)

 师:还有哪些语句?

 (2)、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你读的这些想告诉大家什么?

 生:母亲身患重病,却不忍心告诉儿子,怕给儿子增加痛苦。

 师:这也是母亲关心儿子的一件事,其中也包含着母亲的爱,这种母爱中有什么?母亲睡不了觉呀!这是因为(生齐读:他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哪个词能够概括

 生:翻来覆去。

 师:母亲疼得无法入睡,她说了吗?为什么?

 生:因为他不想给已经瘫痪的儿子增加痛苦,他默默地忍耐着。

 师:这也是一种母爱,其中包含了什么?

 生:忍耐。

 (板书:忍耐)

 师:这是一位何等伟大的母亲!谁能透过朗读来把母亲在身体上、心理上承受的痛苦表现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还能够从母亲关心我的小事中体味到母爱的内涵吗?

 (3)、生读“听说北海的花开了,……他总是这么说。”“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

 师:这是母亲关心我的一件什么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

 生:母亲央求“我”去看菊花。

 师:从哪看出是央求?为什么央求?

 生:母亲想带儿子出去散心、好让儿子的情绪好起来。

 师:母亲真是用心良苦呀!儿子同意了吗?母亲怎样?

 (生答)

 师:请同学分主角朗读,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和儿子的不耐烦。

 生分主角朗读。

 师:母亲央求儿子看花,已经不止一次了,而且还和儿子商量,这种母爱里包含着什么?

 生讨论答出是尊重。(板书:尊重)

 (4)、母亲关心“我”还体此刻哪件小事上?

 生:母亲临终前的嘱托。师:嘱托什么?生读句子。

 师:母亲临终前,心中仍然放不下,她心中挂念着她的儿女。其实这种挂念也体现了伟大的母爱。(板书:挂念)

 过渡:文章中像这样的小细节还有很多,只要你用心去感受,你肯定还会体会到母爱的内涵。那么,从这些小事中,你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了吗?

 四、透过事例,体会感情

 (一)(出示幻灯片2)一件件小事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作者怀念母亲。

 (二)还能从哪体会到作者怀念母亲?

 生读最后一段。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虽然写的是菊花,但实际在写怀念母亲,因为母亲是在菊花开得正艳时去世的。

 师:你读得很仔细。从这一段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怀念母亲,所以课题是“秋天的怀念”。

 (三)“好好儿活”在文中出现几次?(生答两次)

 (出示幻灯片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齐读两句话。

 2、分别谈理解。(在学生谈感受的同时,师板书:我怀念母亲)

 3、让我们透过朗读最后一段,来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作者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伟大、坚强)作家史铁生的母亲对他的儿子的爱我们已经读懂。我们在坐的每位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也在享受这份博大的爱,不管是父爱还是母爱,我们都就应学会珍惜这份爱。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体会到了吗?思考一会与同学交流。

 2、音乐《白发亲娘》响起,学生互相交流。

 3、在以后的生活中,期望大家不要对父母的爱毫无察觉,要学会感谢这份爱。相信大家透过这天的学习,都能体会到母爱的内涵,肯定有一些话想对你的妈妈说,那么课下把它写下来。

 六、作业

 《妈妈,我想对您说》。

 板书设计:10、秋天的怀念

 理解

 母爱中有忍耐

 尊重

 挂念

 我怀念母亲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我先创设情境,触动学生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明白母爱是伟大的,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找出母亲关心“我”的语言、动作、表情,并汇报感受。顺势引导学生讨论文章的重点资料: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试图在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到达与文本、作者产生共鸣,体味母爱的内涵,感受人世间最伟大的亲情的目的。

 教学完本课,感觉学生基本上能从朗读的语句中体会到母亲对“我”的关心,但学生没能很好地透过自己的朗读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充分体现出来,即没把握好悟中读。另外,思想教育渗透得还是不够深刻。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从作者对母亲的深爱里,我们看到他对生活、人生的这种认识与信念。正是这种厚重的意蕴,使它超越了一般怀念文章的悲悼、痛惜的情感而升华到一种崇高、壮美的境界。

扩展资料:

“秋天”不仅点名了母亲去世的时间,而且象征了母亲艰难的一生,文章以此为题,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也突出了母亲对“我”一生的巨大影响。

文中的动作、神态描写非常的细腻,如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睛红红的,看着我。

“悄悄”出去:体谅儿子,让“我”尽情发泄心中的苦痛,期待“我”能恢复平静和理智。突出了母亲的谨慎小心,说明母亲怕让儿子痛苦,让儿子伤心。“偷偷”:表现了母亲不放心“我”,关注“我”,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细心。

“眼睛红红的”:说明母亲偷偷地哭过但又不让儿子看到自己难过的样子。强忍内心悲伤,无私的关爱儿子

又如:母亲扑过去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扑”、“抓”:两个动作,说明母亲非常在意“我”的内心感受,害怕儿子禁不住打击,失去生活的勇气;“忍”:写出了母亲尽管十分悲痛,却抑制悲伤鼓励、安慰儿子的痛苦心情。

母亲说“好好儿活”:强忍着痛苦,劝儿子要坚强。带着几分无奈,几分顽强,母亲知道自己的生命也许不长了,却仍在不屈地与病魔抗争,不希望看到身怀病痛的儿子失去与病魔抗争的信心,推动生活下去的勇气。

-秋天的怀念

如下:

第一次看花:母亲为了激励安慰因双腿瘫痪而暴怒绝望的儿子所以提出去看花,但是儿子拒绝了。

第二次看花:已重病缠身的母亲为宽慰儿子,和儿子约定去北海看花,但未能实现。

第三次看花:在母亲去世后又一个秋日,作者与他的妹妹一起去北海看了菊花,表达了对母亲的无比怀念。

赏析:

秋天本身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悲伤、凄凉的季节。生活的信念来源有很多,但是自己必须有勇气地、坚强地面对生活。秋天怀念

就像那各色的菊花一般,人生也要活出各种色彩,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世界,打开封闭的内心,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勇敢地绽放自己,就像那五颜六色的菊花一般。虽然命运作祟,但仍要认清这个混沌的世界。

《秋天的怀念》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于1981年创作的散文。此文叙述了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对母爱的赞美,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对先年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动。全文语言平淡、文字朴实,没有经过精心的编织与雕琢,但却句句含情,字字如金。

作品原文编辑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以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秋天的怀念课文中插图

秋天的怀念课文中插图 [2]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3]

创作背景编辑

此文写于1981年,最初发表于当年《南风报》上,那年史铁生30岁。在史铁生21岁时,也就是1969年到陕北延安“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在生龙活虎、绚丽多彩的青春年华遭遇到生命的不幸,因而他的脾气变得阴郁无比、暴怒无常。而他的母亲此时肝病相当严重,常疼得整夜睡不着觉,可她将儿子瞒得紧紧的,仍鼓励儿子好好活着。母亲猝然离去后,史铁生写下了这篇文章以纪念他的母亲。 [4-6]

作品赏析编辑

主题思想

此文主旨写母爱的真挚、细腻、深沉、伟大。作者以去北海看菊花为中心,叙述病入膏肓的母亲忍受着巨大的病痛,隐瞒起病情,忘我地把爱全身心投入到不幸的儿子身上,直至自己生命最后一息的事,她对儿子的挚爱无微不至:理解、体谅、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用尽苦心想办法调整、改善儿子的心情(外出看花儿);尽量避免可能对儿子情绪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事情;临终时刻念念不忘有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全文表现出了母亲对子女真挚无私的爱,也表达了子女对母亲深深的怀念。

在这篇文章里,我们能从作者对母亲的深爱里,看到他对生活、人生的这种认识与信念。正是这种厚重的意蕴,使它超越了一般怀念文章的悲悼、痛惜的情感而升华到一种崇高、壮美的境界。母爱是人类的天性,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伟大的感情。但远远不是任何一个承受母爱的儿女都能一样深切地感受到的。有多少心灵缺乏或是失去了爱与感受爱的功能,粗砺到近乎荒漠一片。不能感受爱的心灵一定不会去爱,能感受爱的心灵在感受的同时就是一种对爱的回报。史铁生正是以诉说母亲对自己的爱而诉说了自己对母亲的爱。

秋天本身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但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个悲伤、凄凉的季节。生活的信念来源有很多,但是自己必须有勇气地、坚强地面对生活。

就像那各色的菊花一般,人生也要活出各种色彩,让我们正视自己的世界,打开封闭的内心,接纳自己,接纳他人,勇敢地绽放自己,就像那五颜六色的菊花一般。虽然命运作祟,但仍要认清这个混沌的世界。 [7-8]

艺术特色

此文是一篇不到千字的散文,尽管文字很朴实,但却是作者生活的真实体验,表露出真情实感。作者把对母亲无边的怀念,浓缩到短短的篇幅里,字字句句浸渗的是心血,却又平静得像一泓秋水。母亲的病已到了垂危的地步,但是她忍着,是儿子的残疾与不幸压倒了她自己的病痛与不幸。为了使儿子得到一点点欢乐与安慰,她愿意去做一切。可是,她要推着残疾的儿子去北海看菊花的心愿最终没来得及实现,昏迷前,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史铁生躺在轮椅上,静静地思索。如果要诅咒、怨恨生活与命运的不公平的话,他比别人更有理由,然而,他择了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要好好儿活”,为了母亲的爱。是母亲教他爱生活,教他爱别人胜过爱自己。是这爱给了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当然,不光是母亲,还有那闪烁在天上的“奶奶的星星”、那“遥远的清平湾”的乡亲们和《人间》所有给他爱的人(《奶奶的星星》、《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人间》是史铁生的小说前两篇曾分别获全国优秀小说奖)。生活使他认识到,历史要用许多不幸和错误去铺路,人类浩荡前行,在这条路上,不是靠的恨,而是靠的爱,“自打人类保留了火种,寒冷就不再可怕”。他终于从个人的不幸与悲哀中解脱,完成了一个强者的心路里程。

此文中他不是在“表现”而是在“诉说”。这里似有本质性的区别。“诉说”的文字不是做出来的,他是作者自己的事,情动于衷而不能自禁,或许顾不了听者的情形,甚至没有人听也要诉说;而“做出”的文章,是要评说或表现一点什么,是要给别人听的,就要更多注意引起听者的注意,免不了下些修饰的功夫。这样的文章当然也能动人,但使人更多叹服作家的才气、灵气,而可能缺少那种真情诉说的心灵共振。文中写的是一件母亲想要推着儿子去北海看菊花的事,事情细小,语言也是平淡的。真情的诉说不需要矫饰。母爱就是这样,不需要轰轰烈烈,不需要华丽动听的语言,点点滴滴却能缀成伟大的乐章。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菊花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作者这里已不是在看菊花,他在怀念母亲,怀念那浩荡的、与生命俱在的爱他在了却母亲未了的心愿;他又在看菊花,真诚地看菊花——这正是为了母亲的心愿,是母亲教他爱这眼前的生活,他要和妹妹好好儿活。此处也是借花朵的各种颜色象征母亲坚强的品格,让作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活下去的勇气,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史铁生是用心灵写作的作家。他腿的残疾是他的不幸,也许正是这不幸迫使他更加沉静深邃地思考生命与人生,把纷扰的外部世界用心灵来过滤净化。他的作品没有编织与雕琢,不像一些得意的作家那样“玩”自己的才气。此文完全能体现出这一点。 [9] [8]

名家点评编辑

当代作家文珍《大语文·童年的铁皮鼓》:“这篇《秋天的怀念》承袭了作者回忆性文章一贯清新质朴、感人肺腑的特色,以歉疚的笔调追忆了自己瘫痪后和母亲去世前的一段相处时光。母亲为了不增加儿子烦恼,隐瞒了自己早已病入膏肓的实情,仍旧无怨无悔地照料抚慰脾气暴躁的儿子,看似平凡的母亲,在看似平常的日子里,一言一行中却藏匿了对孩子无限深沉的母爱,读来感人至深。”。

当代作家李朝全《散文百年经典·1917-2015》:“这种在菊花盛开季节中的怀念,是那样地苦涩、凄切而悲凉。” [11]

宁夏大学中文系教授崔宝国《看山集》:“情真是散文的灵魂。情真与质朴是密不可分的。《秋天的怀念》是作者用心血写成的文字,它不同于一般作家体验生活、观察生活而得出的情思与颖悟。”

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胡山林《史铁生散文精选》:“全文无一处、无一字提及母爱,但母爱渗透于每件事、每句话、每一表情动作,甚至每个字上;句句含情,字字如金,铸就一篇感人至深的经典美文。”

文章对母亲的刻画主要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实现的,在“我”发脾气时,母亲会“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注意”、“又悄悄的进来”,“眼边红红的……一系列描写,像不像你遭受挫折时颓唐难过时父母帮不上忙却为你心如刀绞的样子?在“我”同意去北海公园看菊花时,母亲又“喜出望外”、“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等词语和情节的描写,也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同情和关爱,文中还写道在我瘫痪后,母亲侍弄的花都死了,无比喜欢花并且长期侍弄花的母亲,怎么会把花养死呢,恰恰是因为母亲为了照顾我,根本无心无暇顾及生活中的其他,这些细节,都说明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人世间的母子亲情。  

菊花这一意象在文中多次出现,并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文章中,母亲多次邀请我去北海看菊花,并且在最后一自然段写“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花:“**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们都知道,自陶渊明后,菊花便被后人赋予了许多高尚的文化内涵,如隐逸,高洁、坚强等,在本文中,菊花的特点,一方面指向母亲身上具备的品质,那便是对我的那份热烈而深沉的爱,以及在艰难生活中不屈的品格,同时,如菊花般高洁的母亲,用她那高洁无私的爱和包容,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从痛苦无望转向阳光、坚强。

因此,文章借菊花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表现了“我”身残志坚的信念,寄寓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总之,《秋天的怀念》从不以以曲折巧妙的情节取胜,它能成为经典,完全是以为它从平淡甚至是痛苦的生活中提炼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来打动人,它让你知道,纵使你被全世界抛弃,只要有一份爱在,就会如微光般指引你好好活下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7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