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在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作者序言中看到一句话:“在粪堆里打滚并不能让你变得干净”,说的是人们不能在悔恨的情感里沉溺太久。
就算做过的事情存在缺陷,如果一直纠结改正这些缺陷的话就会产生新的缺陷,就如作者自己的作品一样,他说“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有很多缺陷,如果要弥补这些缺陷,就要重写一部书,然而处于不同阶段的自己,或许会克服故事里的一些缺点,但原本它拥有的缺点也会被摒弃;宁愿让它的优缺点得以保留,并去思考别的事情”。
想想我们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也一样,当看到这句“粪堆里打滚”之论,让我的脑袋里许多事情像走马灯一样,有些事情确实纠结了很长时间。
想想自己是在“粪堆里打滚”,不禁打了个寒战,捂住鼻子,赶紧跳进“水里”。
这句话的意思也是非常简单的,就是说明在爱情之中不要太过于寻求结果,还是应该适可而止的,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爱情得到一个更好的发展。
因为有时候你在爱情之中强求太多的话,也不会让自己收获更多的回报,所以我认为在爱情之中还是应该付出,不要太过于沉溺于自己的感情,或者是对自己的爱情,还是应该顺其自然,这样才会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收获。
很多人都说我是个好人,但是每一次恋爱我都真诚对待对方,却都没能开花结果,为什么他们要离开我呢?我无法将这些归结为遇人不淑,我想一定是我的性格有什么问题。恋爱时我总会把自己放到一个很低的位置,虽然我知道这样不好,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一个人对待伴侣的方式往往暗示了其在幼年时被养育的状况。在成长早期,如果发展轨迹因创伤或灾难而改变,我们就会对负面体验产生易感性,以至于日后在潜意识的驱使下“主动”将自己再次置于有相同或类似痛苦的境遇中,从而迫使自己努力改变这种境遇,以换得更好的结果。例如,那些在童年时期有过被忽视、被虐待或缺少爱的体验的人,长大后他们的潜意识会促使他们爱上一个和父母(也可能是其他早期主要照看者)相似或相反的人,以此证明,自己能够改变过去的不好的经历,纠正童年的“错误”。
我们在和伴侣相处的时候会有一种比较熟悉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可能是我们在重复自己和父亲或母亲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我们会无意识地去寻找和自己父母有共同特点的人做伴侣,在伴侣身上重复我们和父母间互动关系模式。如果父母疏忽大意,那么孩子很可能会寻找忽视他们的人做伴侣;如果父母情感强烈,那么孩子通常也会寻求有着强烈情感的伴侣。
我们都有一种重复过去的重要关系的冲动,其中包括我们在童年时期所经历的丧失与痛苦,以及深埋心底的怨恨与愤怒。很多时候,我们所爱的人以及我们爱人的方式,皆是早期经历的重复。即使这种重复会给我们带来痛苦,我们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过去,试图掌控和改变那些已经发生的事。在重复过去的时候,我们可能会重复过去的愤怒、耻辱或哀伤,或者重复过去反抗愤怒、耻辱与哀伤的方式。
为什么到头来受伤的总是自己?可能我们潜意识里在期盼这种受伤的情况发生。我们屡次将安全感寄托于他人身上,可能实际上就是想再次体验这种不安全感。因为已知的痛苦要好过未知,即使未知意味着某种更美好的事物。
02
为何你总是遇人不淑
为什么每当伴侣伤害我时,我总是开始自我怀疑或自我否定,好像自己不值得被爱?
为什么我喜欢的人总是要伤害我?为什么我总会被同一类人伤害,却又不断地被他们吸引?为什么我总是会压抑自己的需求,不自觉地讨好身边的人?
经历过多次情感失败后,蓦然回首,你是否突然发现这些年来自己一直在重蹈覆辙?每一段情感经历都像是在复制粘贴一样:总是爱上不该爱的人;一份感情总是以对方出轨而告终;总是无法对伴侣感到满意;即使在关系最甜蜜的时候也总感觉自己不配得到幸福的亲密关系;虽然伴侣对自己很好,可还是不相信自己能拥有一个真正关心自己的人……换句话说,你的亲密关系好像受到了诅咒一般,总是以一种特定模式,重复进入不健康的关系,换了伴侣也无法解决问题。虽然这种模式给你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但你仍然“舍不得”放弃和改变。
我们选择伴侣和对待伴侣的方式,常常会受到自己潜意识那些里隐藏的、未被满足的需要的影响。当我们处于亲密关系中时,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会体现得更为明显。如果你在生命早期经常被忽视和冷落,那么进入亲密关系后,伴侣越是经常表现得不在意你,你就越可能体验到曾经的缺少被关注的失落感,潜意识中把对方当成童年的父母,希望得到对方的回应。这时候,正常的爱恋和童年的经验叠加起来,你对伴侣的感觉可能会演变成更加炽热的“爱”和渴求。
有一位青年才俊,谈过三次刻骨铭心的恋爱,对象全部都很“苦命”:第一位患有忧郁症,自杀未遂;第二位患有“厌食暴食症”;第三位是已婚妇女,丈夫有婚外情,几乎每天都以泪洗面,生活在痛苦之中。
为什么他每次恋爱的对象都会有一些特别的伤痛?为什么他总是被这样苦命的女人所吸引?
原来,在他8岁那年,他的父亲有了外遇,母亲为此得了抑郁症。那时的他还只是个孩子,对所发生的一切无能为力,感到很无助,他既无法改变父亲出轨的事实,也无力治愈母亲的伤痛。他的潜意识总是带领他回到类似过去的情境中,希望借着自己的爱与努力,去医治这些心灵受伤的女性。
他想去拯救她们,实际上是在弥补自己幼年时不能帮助母亲的遗憾。当拯救她们之后他希望她们能够全心全意地爱他,把他在成长过程中缺失的呵护与关爱加倍地给予他,让他寻回幼时失去的母爱。换句话说,他从未放弃过赢得母爱的愿望。他一次又一次渴望回到“母亲”身边,迫切想得到儿时“求而不得的爱”,但最终在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又一次落空时感觉自己再次“被遗弃”。
我们总是无法抗拒“某一类人”对自己具有的一种奇特且非常强烈的吸引力。
我们所选择的伴侣,往往拥有某些自己极力否定的特征和属性。这些人很有可能和我们原生家庭中的某个成员非常相像。在现实中我们常会看到:一个和自己的父亲情感疏离的女孩,很有可能会选择一个情感疏离的人做丈夫;拥有酒鬼父亲的女儿,会痛苦地发现自己总是被依赖酒精的男性所吸引;拥有抑郁母亲的儿子,可能会像飞蛾扑火一样被不快乐的女性所吸引。
我知道他是渣男,可是我还是很爱他,离不开他。其实他吸引我的,都是和我父亲身上相似的地方,后来我终于明白,最吸引我的往往是我最应该远离的。
这就是亲密关系中的强迫性重复,不停地渴望修复童年的“错误”却又总是无法实现。在看似单纯的寻找和留住那个“特定的人”的过程背后,有着我们难以察觉的心理需求。现在发生的事只不过是“旧事”重演而已。即使时过境迁,我们仍然容易因为情感的重现而沉溺在旧的行为模式中不能自拔,生命的能量因此而停滞或被卡住了。
别人能够伤害到我们,往往也跟我们自身有关,例如对自我价值缺乏信心,未能发展出清楚的自我界限,渴望通过依附的关系来填补生命的空虚。当你发现自己正在进入一种自己并不愿意却又无法摆脱的“情感魔咒”时,请仔细想一想:和对方相处时你是否能够保持一个清晰的自我感?如果你感到被控制、被侵犯,你是否有为自己设立界限并坚定地维持?
如果你总是遭遇情感挫败或是在关系中受伤,那么你需要适时停下来,好好地反思这些关系对自己的意义,审视自己有哪些基本需求没有被很好地满足。我们童年时受到的情感伤害、未被满足的需要,往往影响着我们后来的行为模式,长大后会努力想去弥补那些缺失。我们在亲密关系中体验到的感情,很多时候跟小时候从父母身上体验到的情感是一样或类似的。当关系发生问题或是进入瓶颈时,我们往往会企图控制或摆脱被关系所激发的那些重现的情感,就好像要消除当初的痛苦一般。
背负创伤长大的人,更容易将过往糟糕的情感体验投射到亲密关系中,从而影响着关系的深入和维持。如果童年时的创伤没有得到疗愈,那么就会让成年后的我们依然陷在“流沙”中,苦苦挣扎,越陷越深。如果我们没有解决内在的问题,那么我们将很容易重复类似的经历。这种爱不是为了幸福,而是为了再次回到童年,以满足童年那些未能实现的愿望。
我们之所以会对一个人产生不可思议的情感,通常是因为那个人的某些言行举止或个性特质激活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关系,即我们小时候与父母的关系模式
每个人的童年或多或少都有些缺陷,但是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原生家庭也几乎无法改变,所以,重要的是你怎么看待自己的过去。你是选择自暴自弃、对他人冷漠相待或封闭自己,还是选择在自我成长中自我疗愈,变得更爱自己,用爱让自己变得强大?
如果你总是用一种负面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的童年经历,那么可能就会用一种歪曲的、功能不良的方式来加工所有信息,过度关注负面信息,忽略或根本不关注正面信息。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提出,从成年期开始,人除了完成自己本身的成长任务,还肩负着另一个重大使命:去补救童年缺失的品质,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完整的人。唯有正视并疗愈自己的过去,我们才能踏上重建内心的旅程。我们需要超越原生家庭的爱与痛,与过去的父母和解,然后找到那个能真正享受亲密关系中的幸福的自己。当你能够自足、欣赏与感恩自己的生命,自然就会吸引到比较成熟、也懂得爱你的伴侣。
因此,当婚姻出现危机时,我们不仅需要解决关系本身存在的问题,还要通过解决问题发现自己、了解自己,并努力使自己得到成长。很多人在婚恋关系出现危机而寻求帮助时,通常会过多地关注他们是“继续在一起”还是要“分开”的决定,然而,真正的处理过程一般会涉及伴侣一方或双方的人格成长问题。在治疗中也常常发现,当夫妻一方或双方在生命早期曾有过心理创伤,要改善他们的关系通常耗时更久。
许多所谓“不幸的人”其实是在不断地重复同一个错误。真正让我们跌倒的往往并不是这些错误本身,而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意识到困扰我们内心的到底是什么,找出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了解自己对于爱和亲密关系的深层担忧,同时了解这种担忧是如何影响自己的,该如何替自己制造的痛苦负责。
矫情这个词只有一个褒义的意思,用在说女孩子时大致上是说女孩矫情带有怜爱之心,说明矫情之人说话语气童真,可爱,从后面那句看来应该差不多是这个意思。这两句话看上去文绉绉的其实说的就是说话人对他倾心的人所表现出来的坦诚真挚的感情无法自拔,对他倾心的那个人童真可爱的样子不能自己。
1他们无法离开爱情,却也无法维持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
2热恋时,他们变得无比疯狂,时刻都希望得知恋人的行踪。
3他们只有被爱着的时候才感到快乐,会为了讨好对方,而迷失自我。
4乏味的关系使他们感到恐惧,他们认为这种平淡无味的状态代表着自己不再被爱了。
5他们难以忍受孤独,哪怕和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在一起,也不愿独自一人。
6当感情变淡时,比起用心经营,他们更倾向于另觅新欢。
7孤身一人的时候,他们总会回想过去的失败经历,感到自己的人生毫无意义,没有价值。
一、囚禁你的,是爱还是病态
噬爱成瘾的人对爱的感受性逐渐降低,他们追求的是更刺激更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爱情带来的快乐。但新鲜感消失后,他们面对的却是浪潮退去后狰狞贫瘠的泥滩。
研究显示,亲密情感的乏味会使成瘾者陷入强烈的焦虑、抑郁情绪,甚至常处于精疲力竭的状态。
当人们陷入爱情时,尤其害怕失去,并会对另一半产生依赖感。而爱情成瘾的人则会因此而产生强烈的控制欲。
但激情终究如潮水般褪去,他们就像沙滩上追逐浪花的孩子,全力奔跑享受片刻的欢愉,最终却往往是两手空空。
二、爱情成瘾,因何而来
心理学家认为,沉迷于爱情的人更倾向于在亲密关系中寻找自我价值,这是为了寻求童年缺失的情感。大多数成瘾者们在童年时期没能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也没有获得父母的认可,赞美,爱。
研究表明,得到父母充足关怀的孩子,更容易发展出较高的自尊水平与健康的人际边界。反之,孩子更可能发展为一个自尊水平较低、独立能力较差且没有安全感的个体。
此外,而成瘾的症状与大脑中奖励系统有关,其机制与药物成瘾非常相似。爱情能促进人们分泌多巴胺,从而带来愉悦与兴奋。热恋期过后,多巴胺分泌减少,为了重新获得热恋时的感觉,不断另寻新欢……
三、爱情成瘾何解?
过分沉溺与被爱的感受其实与成瘾者脑子里不切实际的幻想有关,当他们认清自己不合理的观念时,可以更好的跳出来。以下是心理学家提供的建议:
1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避免独处。如志愿者、户外运动社团等。
2多与那些积极的朋友交往,减少与充满负能量的人相处。
3勇于直面过去的痛苦,审视曾经的情感经历对自己造成的影响,而不是一味逃避。
4不要选择忘记过去,也不要因为害怕重蹈覆辙而止步不前,要相信自己能够在过去的失败经历总结经验,提高未来的生活品质。
5原谅自己的不完美,无论是事业上或是情感上遭遇的挫折都无法定义你真正的价值,不要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否定自己存在的意义。
6以中立的态度评估自己对于爱情的看法,不要因为单身而低估自己。
7不要因为寂寞而投身一段感情。用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下那些你成功抵挡住内心冲动的经历。当你感到快要放弃时,那些过去的成功经验能够帮助你度过艰难的时光。
8了解亲密关系健康的交往模式:不以批判性的眼光去评价另一半、不在感情中放弃自己的独立生活或是强行给对方加上救世主的光环,才是一段平等、健康的亲密关系。
9思考自己为何总是无法经营一段长期的感情。为什么自己总是害怕将真实的自己呈现给另一个人?这来自于对自己可能辜负对方的恐惧还是对方可能抛弃自己的恐惧?
10设定合理的目标。改变自己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以将最终的目标分解为易于达成的小目标:比如你可以从改变自己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开始,一步一步地改变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