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是一个把自己献给文学事业的苦行僧般的理想主义者,是一个具有诗性情调和英雄气质的现实主义者,是一个充满责任意识的“为人生”的人道主义者。路遥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对人物的内心世界的表现上,充满对爱情、友情、亲情等美好的人类情感的诗意描写,虽然从艺术上看,他的描写有时尚显稚拙,甚至存在严重的问题,但却是那么真挚,那么朴实,那么感人。他镇定而自信。他知道自己需要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考验。他经受住了考验,用他的话说,就是没有被来势汹涌的浪潮“裹挟而去”。他获得了成功,得到了赞许和奖赏,但也经常被人误解甚至被嘲笑。就整体来看,他的朴实而亲切的才华,充满一种强大的道德诗意和美感力量,乃是一种在我们这个时代非常稀缺的精神现象,因此,很值得重视和学习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这句话是路遥在其作品《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生感悟,为了这部巨著,他花了六年的时间,俘获了1800万读者的心。
书中讲的是70年代中期之后的十年间,一个拼搏上进的农村男青年孙少安,与另一个脱离了世俗偏见的城市女孩田润叶,上演了一段复杂的情感纠葛。
在现实中,这两位青年男女正是路遥和妻子的真实写照。
01过继伯父
一九四九年二十月二日,路遥出生于陕西清涧县一个贫困家庭,童年时期的路遥,长得一双小眼睛,走路有些罗圈腿,身子很瘦。当时陕西十年九旱,一家人经常食不果腹,生活无比艰辛。
七岁时,父亲带他走了50里的山路,来到了伯父家,他本以为是来串门,谁曾想,父亲要把他过继到伯父家。他声嘶力竭地哭喊着,让父亲带他走,然而父亲却没有回头,这一辈子他都忘不掉父亲离开时的背影。
父亲也是实属无奈,除了路遥,家中还有八个孩子,他实在养不活那么多的孩子,在那个年代,父亲的心酸和苦楚,我想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懂得。
伯父家无儿无女,生活还算优越,这才让他有了读书的机会。
02初恋总是美好的
一九六八年,青年时期的路遥在延川县工作,在这里,他邂逅了一位女孩。
女孩名叫林虹,是一位北京来的下乡姑娘,长得漂亮,温文尔雅。在下乡的这段时光里,两位年轻人互相仰慕着对方,萌生了爱意。
林虹是路遥的初恋,初恋总是那么的美好,给路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心中暗自发誓,将来要为这个女孩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
一天,路遥得到了一个去城里当工人的机会,他不忍心独自去城里,将林虹一人留下乡下。所以,他将这次机会给了林虹,林虹带着行李离开了延川,孤身去了大城市。
而路遥则是留在乡村,默默地守护那片净土。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两人通过信件来往,以缓解相思之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人生的路总是坎坎坷坷,若总像初次相遇那般该有多美好,便不会有如今那般的离别之苦。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有一天,路遥收到了初恋林虹寄来的分手信,信中林虹坦言道:如今已是物是人非,你我二人相隔千里,我也不再爱你。
对爱情极为憧憬的路遥,被现实的冷水泼在了脸上,他伤痛欲绝,甚至一度想就此了断一生,好在有朋友的陪伴,他才渐渐的走出初恋的漩涡。
祸不单行,失恋后的他,整日躺在床上,后来此事被人知道后,他被开除了。
03天赐良缘
在双重的打击下,路遥心灰意冷,一九六九年,他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在村里当代课教师,过上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日子虽然贫苦了些,但也算安逸。
在这里,他邂逅了人生的第二个恋人,也是他未来的妻子林达。林达也是一位北京来的姑娘,家境优异,身上有着一种高贵的气质。
与初恋林虹相比,林达有过之而无不及。路遥再一次地坠入爱河中。林达是一位文艺女青年,她十分欣赏路遥的文学才华。俩人渐渐地走到了一起。可谓是郎才女貌,才子佳人。
林达的出现,让路遥冰冷的心,重新温暖了起来,他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的工作。
幸运总会眷顾努力而又善良的人,路遥的才华被延大中文系看中。在林达的鼓励下,一九七三年,路遥进入中文系学习,他的文学创造之路也由此开始。
为了让路遥安心上学,林达从家中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资助他,当时的林达并不是很富裕,做通讯员的她,每月只有38块钱的工资,平日里省吃俭用,剩下的钱全部给了路遥交了学费。在这段时间里,两人的感情急剧升温。
大学毕业后,根据他的特长,路遥被分配到《陕西文艺》杂志社做编辑,林达也跟随路遥来到了西安,在**厂找了份工作。
1978年,有情人终成眷属,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04婚姻败给现实
婚后,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聪明可爱的女儿茗茗走进了二人的生活中。随着女儿的出生,现实的矛盾也开始产生。
路遥出身于农村,骨子里渗透着自卑,总觉得低人一等。为了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在旁人面前,他开始穿高档的衣服,喝高档咖啡,走到哪都很好面子,讲究排场。
当时的作家工资并不高,每月只有150元。当时一包烟是2块钱,咖啡也不便宜,加上买衣服等日常开销,家中每月的花销很大,钱总是入不敷出。而这超额的花销,只能由林达拼命的工作,来补贴家用。
路遥为了创造出好的作品,他牺牲了自己的身体,更辜负了妻子林达。他整日埋头于创作中,常年累月的不在家,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妻子的身上。林达除了要赚钱养家,还要照顾自己的女儿。在他们的婚姻生活中,林达强一直咬着牙挺过了十多年。
这时的路遥,为了实现自己在文学上的抱负,开始着笔他的巅峰之作《平凡的世界》。农民出身的他,极力的想通过写作证明自己。
对于家庭,他仍然置之不理。两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沟通,有的只是林达的抱怨和不满,家庭的矛盾逐渐加深,夫妻的感情也越来越冷淡。
一个是在农村长大,一个是从小生活在大城市北京,成长环境完全不同的两个人,因为爱情走到了一起。然后,对于两人来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爱情追求的是三观一致,而婚姻追求的则是三餐稳定。
1987年,《平凡的世界》第二部顺利完稿,路遥兴奋之余,林达向他提出了离婚的要求。林达在这段婚姻中备受煎熬,已经走向了尽头。
路遥则是反对离婚,他认为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一路走来并不容易,往后的日子还有希望,路遥将离婚的事拖了下去。
05创作比生命更重要
常年熬夜,又缺乏锻炼,疾病很快找上门来。在第二部《平凡的世界》完稿时,路遥口出鲜血,医生曾告诫过他,必须先放弃工作,调养好身体。但在他眼里,创作比什么都重要。
路遥不想半途而废,他太想证明给所有人看,自己虽然出身于农村,但也能创出一部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所以,他不惜一切代价,坚持要完成《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的创作。
在创作第三部时,路遥的身体已经出现异样,视力急剧下降,眼睛出现了发炎的症状,并患有严重的食欲不良,身体消瘦的他,几乎无力站起,只得半躺在桌子上,斜着身子,继续完成他的梦想。
此时的路遥,并不是用笔在写字,而是用他顽强的生命力在创作。
1988年5月25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终于完稿,他将用了几年的笔扔出了窗外。随后沉思了片刻,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令路遥欣慰的是,他六年的心血并没有白费,《平凡的世界》出版后,读者们在各大城市的书店争相排队购买,《平凡的世界》一炮而红。
1991年,《平凡的世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收到消息的他,泪如雨下,努力终究会有回报。
然而,这一次,他又被贫穷困住了,兜里竟然连去北京领奖的火车票钱都拿不出来。好在弟弟王天乐资助了他。
临走前,弟弟说:以后可别再拿奖了,我家可没有那么多钱,如果得了诺贝尔奖,我可搞不来外国钞票。
06病逝前含泪离婚
1992年,已经病入膏肓的他,还继续着他的创作生涯,续写着《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
直到他病逝前的四个月,他才因严重的肝硬化腹水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由弟弟在床前床后照顾他。
他的妻子林达只来过一次,来这一次并不是为了照顾他,而是让他在离婚的协议书上签字,自知时日不多的他,眼含着泪水,在离婚协议书上签了字。
临终前他曾嘱咐弟弟,将上个月挣来的稿费寄给林达,弥补他多年来欠下的债,他也想为这个家做点什么。
1992年11月17日,路遥离开了这个平凡的世界,走完了他42年的人生路。
在他离世后,妻子林达带着女儿在一旁哭诉道:
路遥,你若灵魂有知,请听一听我们的哀诉。
也许,这正是林达坚持要离婚的理由吧。
路遥这个人的评价:路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文学创作融入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用心用情抒写改革开放故事。先后创作了《人生》《惊心动魄的一幕》《在困难的日子里》等作品。
特别是他勇于改革文坛风气,创作了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展现了我国城乡社会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变化,颂扬了拼搏奋进、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强不息,积极投身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人民日报》评)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路遥作品中所创造人物的理想追求、人生价值、道德价值等一系列观念太过完美、太过理想化,太过单一,路遥常常在作品中为刻意追求这种唯美而放弃对现实的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路遥作品成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真正意义的经典。
比如,孙少平与田晓霞最初萌发爱情就是因为他们对读书和思考的共同爱好,这就奠定了志同道合的爱情基调。晓霞爱少平的是他的顽强意志和奋斗精神,少平爱晓霞的是她的博学善恩和勤奋敬业,这基本上是一种理想的选择,而且他们的爱情本身也基本上是由互勉和思念构成的精神恋爱。
其实,爱情是有多重风景的。志同道合是一种美,两情相悦是一种美,温柔思念是一种美,灵肉结合是一种美。而《平凡的世界》只为我们展示了志同道合这一重美景,崇高固然崇高,但却失之于单一,没有展示出“平凡的世界”里平凡的人们的平凡爱情中多个侧面、多个层次、多种形态的丰富多姿的美。
《怀念路遥》阅读答案
路遥走了二十年了,而我接触到路遥的作品还不到十来年的时间,那是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我看了他的《平凡的世界》,看了他的《人生》,也就是说,在我认识到路遥这个名字的时候,他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景仰,对一位作家给予一颗纯真心灵以成长的力量的深深敬意。
高中的时候,我自信还很单纯,往往为了一些很小事情而感动,比如看了一篇编织出的感人的爱情或亲情故事,甚至都会落下几滴热泪,但路遥的作品给人的感动却大不一样,那是一种生命的力量摧动着一颗青春萌动的心灵,虽然在那个时候,我还不太懂得书中描写的一些情感纠葛,不太熟悉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即便如此,路遥给人心灵的,除了感性的体验外,更多的是让人有理性的思考。
他在《人生》中引用柳青的一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这样的句子,对于一个在人生道路上刚刚开始有自主性的青年人来说,其警醒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记得自己当时读了这部作品,读了类似的话语,似乎一下子成熟了许多,做事情更加谨慎了,考虑问题更加周密了,在那个把学习当成第一要务的时代,对于学习,当然是更加不敢马虎了。在今天看来,这些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平凡的世界》给了我太多前进的力量和生活的鼓励,作为一个不太富裕的农村家庭中的孩子,我从书中看到了比自己生活更加艰难的人,看到了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然后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处境,感觉自己面临的那些困难真的是太微不足道了。人家穷得饿着肚子,甚至在课堂上晕倒,都用坚强的毅力支撑着,我又凭什么不更加努力地奋斗呢?这样想想的时候,前进的动力又十足了。
这些,都是路遥给的,用一种最能让人接受的方式给我的人生指引的道路,比起任何的说教都有用得多。
现在的高中生,读路遥作品的大概已经很少了吧,也许他们认为《平凡的世界》、《人生》这样的作品已经不合时代了。他们的生活优越了,再也不会像路遥的书中写的那样,因为没钱吃饭而饿着肚子上课,更不会有因为饥饿而晕倒在课堂上的情况,相反,有很多却是为营养过剩造成的肥胖苦不堪言,或是因为长期的安逸生活所造成的体质下降而疾病缠身,这,难道就是时代进步的成果吗?
怀念路遥,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让我们重温那些平实的文字,重新寻找出字里行间迸发的生命的力量。请相信,当你捧起泛着油墨香味的著作时,你一定可以交到一个知心的朋友
8概括说说路遥及其作品给了我什么样的力量和鼓励?(3分)
9你怎么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最能让人接受的方式的含义?(3分)
10下面是《平凡的世界》中主人公之一孙少平说的一段话,读后答题。(4分)
我现在认识到,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常地生活,而不要有太多的非分之想。当然,普通并不等于庸俗。我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我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
⑴你怎么理解不要有太多的非分之想这句话?
⑵我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我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11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方式来怀念路遥?从下列说法中选择正确的一项。()(2分)
A举办路遥作品展览,学习路遥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写作的精神。
B开展纪念路遥征文活动,体会文学创作的艰辛与漫长。
C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重读路遥的作品,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D表达对一位作家给予一颗纯真心灵以成长的力量的深深敬意。
答案及解析
8解析: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感悟能力和概括能力。解答这类试题时要认真通读全文,密切注意那些议论性文字、抒情性文字,特别是对一些概括句、中心句、首括句要重点把握。
例答: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艰难困苦,只要有坚强的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9解析:考查句子含义理解能力。这道试题有一些难度,前提是对路遥其人要有基本了解,清楚他的生平。如果知晓路遥是著名作家,《平凡的世界》、《人生》都是他的重要作品,而且大体知道这两部作品的内容,回答此题就比较简单了。
例答:以文学作品为手段,通过典型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叙述,形象生动的反映社会生活,给读者以启迪和教育,给读者以生活的勇气和力量。
10解析:拓展开放型试题。这段文字是本文内容的延伸和注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主题。答题时要和平时学习的思想品德课内容、课外阅读等相联系。
例答:⑴要切合实际,不要空想;⑵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成功人士,都不能失去生活的勇气,要有理想,有抱负,永远奋斗不息。
11C
解析:通过把握文章写作意图来考查概括文意的能力。作者写作此文就是希望人们能够重新阅读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人生》等这些优秀的作品,因为他能给人生活的勇气和力量,也只有这样,才是对路遥的最好怀念。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对结尾段的理解与把握。A、B项明显错误,D项不符合题目要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