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诚勿扰当了6年情感导师的黄菡,离开时孟非落泪,她现状如何 ?

在非诚勿扰当了6年情感导师的黄菡,离开时孟非落泪,她现状如何 ?,第1张

江苏卫视热播的综艺节目《非诚勿扰》已经播出十多年了。节目中孟非是一个铁打的主持人,嘉宾流动的,孟非做了十年主持人,在观众心中已经形成一个形象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搭档的心理专家和明星嘉宾却多次更换。

孟非的第一个搭档是乐嘉。他和孟非的组合很有意思,两个光头似乎有默契,后来《非诚勿扰》引起争议,节目做了“改版”,介绍了第二位嘉宾黄菡,控制节目舆论方向,避免问题对节目造成负面影响。

黄菡的风格和乐嘉很不一样。她总是静静地坐在镜头前,温柔而睿智地微笑着,虽然乐嘉活泼诙谐,敏锐而善于找话题,但黄菡给人的感觉是安定和从容,对每一位嘉宾她都很友好,不想过多地批评嘉宾。即使嘉宾的性格有缺陷,也只是委婉地提出,照顾对方的感情,有心理学见识的人通常情商较高,而且待人友善,这是情商高的一种表现。

其实,黄菡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袁剑是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和许多著名杂志的主编,夫妻都是学者。他们有一个女儿,在一个有学识家庭里长大。当然,女儿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关于自己的家庭,黄菡说自己和丈夫是从同学而来的恋人,黄菡很大方地告诉大家,她主动追求的袁剑。当时她暗恋上了他,想找个机会多和他联系。于是她写信给他,说自己有学术遇到问题,想和他交流,向他学习。

两人相识后,黄菡勇敢地向袁剑坦白,这样一个情商很高的女孩,黄菡对男女相处非常了解。黄菡年轻时也很漂亮。从她的笑容中可以看出她的脾气,所以她很容易就赢得了袁剑的芳心,从寻找爱情到收获美满婚姻,让感情长久保持新鲜,作为心理专家的黄菡一定有一条好路,黄菡还给女儿起了一个很有艺术气息的名字,袁拾梦。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看出,这对夫妇希望他们的女儿将来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黄菡的女儿和孟非的女儿差不多大,我记得上次黄菡录制的节目结束时孟非流下了眼泪,黄菡很少活跃在电视上,专心致志于文学创作,经营自己的家庭,但仍有许多观众喜欢她,关注她的生活动态。

2010年,40岁的孟非已经有了不小的名气。

但那一年,他却离开了自己的王牌节目,去了一档婚恋节目。

那就是后来大火的《非诚勿扰》。

节目播出了几期之后,一位叫做乐嘉的嘉宾出现在了嘉宾席上。

乐嘉和孟非两人一个幽默圆滑,一个犀利尖刻,正好形成对比。

两人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成了搭档。

随着节目大火,两人也随之火了起来。

但就像所有搭档不能天长地久一样,节目红了,两人却分道扬镳了。

2013年,乐嘉离开《非诚勿扰》。

其实在乐嘉离开之前,已经有些端倪。

2012年10月25日,孟非突然发了一条微博。

孟非历来说话,圆滑,这样直接的发言并不多。

尤其是这个身边的人,有些意味深长。

之后,乐嘉也发了动态,同样也没有明说是回复谁。

孟非则再度发文

作为两个成年人,话说到这个程度,已经不需要再解释了。

之后,乐嘉以一封离开非诚勿扰要向大家说的话,结束在非诚勿扰的旅途。

这个看似结束的事件,其实才是乐嘉下坡路的开始。

1971年,孟非出生在重庆。

1975年,乐嘉出生在上海,2个月的时候,随父母去到了陕西。

乐嘉的童年很苦,家里的房子是宿舍最小的,能吃得最好的东西就是白糖和猪油。

父母经常为了钱吵架。

13岁的时候,乐嘉才有机会回到上海。

而巧的是,孟非12岁也和父母迁居去了南京。

这两个人,差不多在同样的岁数都经历了一次人生中从北到南的迁徙。

从陕西回来的乐嘉学习不好,初中毕业只能去读了中专。

但这时候,他个性里自负冲动爱表现的特质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曾有一次,他和别人打赌,谁输谁剃光头。

乐嘉输了,他剃完头还顺手把眉毛都剃了。

但他反而很高兴,因为他因此成了焦点。

他对那件小事的评价是:“我很得意”。

好胜爱出风头的乐嘉也有过失落的时候。

有一次他和妈妈在街头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去上学,正好碰上妈妈的领导开车经过。

乐嘉的妈妈就想让领导打上乐嘉一段。

谁知道那位领导看都不看他们一眼就走了。

这件事,给了乐嘉很大的刺激。

那会他就知道,没有钱父母会吵架,没有钱别人瞧不起。

这大概也奠定了他以后为人处世的基调。

1991年,16岁的乐嘉读完两年中专,开始工作。

父母为乐嘉安排了好了人生道路,他一边上班,一边在电大继续深造,读的是外贸专业。

而1990年,孟非却高考落榜。

1991年,乐嘉在银行开始工作的时候,孟非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做了印刷工。

乐嘉读了两年书,因为总听人说外面的世界,他的心开始不安分了。

想找一份能到处走走看看的工作。

1993不顾父母反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开始当销售。

孟非也恰好在那一年进入了江苏台开始担任摄像。

也许两个人都没有想到,两个经历截然不同的人会在以后的人生有过那么多的交集。

乐嘉的运气很好。

他当销售,卖房,别墅这种大件,一卖就是几套。

后来买化妆品,乐嘉一卖也就就成了宁波第一。

销售让原本就爱表现的乐嘉变得自信,爱说话。

他对自己的语言能力有了无比的自信,他开始相信,自己能靠着说话,走上巅峰。

1995年,乐嘉决定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

他开始到处演讲,他站在台上振臂高挥,台下一呼百应。

看着台下的人们群情激奋,乐嘉也热血沸腾。

他那颗不安分的心,找到了最适合的表现方式。

而在电视台干了几年的孟非,也找到了自己的路。

同年,他担任编导及摄像的纪录片《奔向亚特兰蒂斯》获得了全国 体育 电视二等奖。

生活如意的乐嘉谈了女友,还是富二代,女友还怀孕了。

可随着乐嘉公司的裁员,没什么根基的乐嘉很快没有后续资源。

这样的乐嘉自然没法得到女友家人的认可。

女朋友对乐嘉也颇有怨言。

一次,他开车送女友上班,因为开得慢女友埋怨完了他心情不好,坐在他旁边就哭了起来。

乐嘉一时手足无措,便让女朋友自己开。

没想到女朋友却说:“你不是要开吗?你自己开。”

乐嘉看着女友铁青的脸,心里一下涌起了怒火。

想着自己连车都没有,连车都是女朋友“赏赐”给自己开的。

再联想起前女友父母对自己从来没有好脸色,乐嘉便发誓一定要多挣钱。

但以乐嘉的能力,当时怎么都不可能比女友家有钱。

于是,擅于走捷径的乐嘉想到了女友家人似乎对有学问的人也青睐有加。

他决定出书。

1999年,孟非熬过了低谷,开始担任制片人和主持人。

而乐嘉1999年也开始了尝试。

他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把自己会说话的能力发挥到极致。

他甚至去参加了配音演员的招聘,为了能聘上,他还去上戏进修了半年。

半年后他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

他发现,比他会说话的不会表演,比他会表演的不会说话

演员没当成,他又去应聘了一家全球知名的公司,重操旧业当了销售。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全国巡回演讲,宣传公司的产品。

观众最多的时候,每场能达到1万人。

在公司期间,类似的演讲他进行了200多场。

看着讲台底下黑压压的人,乐嘉自己也备受鼓舞。

他利用自己接触到的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学里人物性格用颜色代表。

创建了“性格色彩”。

实际上,这些知识并不罕有,知道的人也很多。

但是心理学家哪有乐嘉的演讲能力和鼓动能力。

乐嘉利用自己的口才,将这种“性格色彩”的学说,推向了高潮。

他年复一年,以专家的身份出书,演讲,很多人成了他的粉丝。

乐嘉也变得从未有过的自信和自负。

他发现,在演讲中用这些极端的言语和方式,效果总会很好。

说得稍微刻薄一点,算是哗众取宠也不为过。

但那是他的主场,有表演性质的表现的确容易凸显出他的个人风采。

也是这段经历,导致了乐嘉后来的走麦城。

但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样大张旗鼓地巡回演讲、出书、乐嘉成功了。

有名有钱还有了一定的地位。

而孟非在电视台则没那么顺利。

不过以 娱乐 为导向的他做出的节目收视率很低。

无论在哪个栏目,他都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

后来,孟非咬着牙去找了领导,表示自己不想被淘汰。

后来几经波折,孟非去了个新节目《南京零距离》。

没想到,这个节目却意外的与孟非相称。

他凭着这个节目意外的成了家喻户晓的主持人。

在《非诚勿扰》之前,孟非和乐嘉走的是两条路。

孟非一直稳妥,他甚至说过:“我生性懦弱,怕一切竞争。”

而乐嘉则是另一种个性,他一直是舞台上唯一的主角,他也要求自己要做唯一的主角

两人唯一相同的是他们都进修了一下学历。

孟非也曾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顺利毕业。

乐嘉成了阿姆斯壮大学工商管理学士本科的学业。

2009年,这两个人终于见面了。

当时乐嘉34岁,当时《非诚勿扰》的导演黄菁向乐嘉抛出了橄榄枝。

当时还不了解电视威力的乐嘉依旧沉浸在自己一手打造的圈子里。

他不想去电视上当 情感 导师,因为这样会影响他“性格色彩导师”的事业。

但耐不住导演几次邀请,乐嘉半推半就地去了节目。

没想到,这一去,他和孟非这样两个光头就火了。

虽然孟非是主持人,但作为嘉宾乐嘉的风头并不差。

其实乐嘉和孟非一开始就不一样。

乐嘉要的是掌控全场,和他平时的演讲一样。

希望所有的人都能接受他的理论,能对他奉为圭臬。

他对自己的话术和表现力十分自信,甚至到了自负的地步。

有一种只要他的话说出来就不能被反驳的气势。

但孟非实际上做的是协调,他要尽可能调动嘉宾的情绪。

展现嘉宾的多样性,不到万不得已,他不会有太明显的立场表达。

节目一开始,乐嘉以犀利敢说给了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时间久了,他喜欢表现自己,弱化节目来宾的特质就开始显现。

他总是时不时会做出一些夺人眼球的事情。

如在台上向女嘉宾索拥抱,场面一度有点尴尬。

还有无时无刻的对选手的观点进行打击和挖苦,虽然孟非的沉稳总能帮他把话圆回来。

但他忘记了他现在不是站在讲台上的主角。

随着节目越来越红,乐嘉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他出门也从一个人变成带着十几个人前呼后拥。

他说话越来越大胆,态度也越来越狂傲。

但随着他和孟非几条似乎是隔空对话的消息的出现,他离开了《非诚勿扰》。

他离开之后,《非诚勿扰》依旧平稳的发展。

而乐嘉也并没有沉寂,他更红了。

他接连参加了《不见不散》《超级演说家》 《首席夜话》《等着我》等节目。

在这些节目中,乐嘉完全做回了自己,他毫无顾忌地展示着自己。

在参加《我是演说家》时,他直接怒斥主持人:“我觉德你很虚伪。”

骂完事后又道歉。

在录制《超级先生》中,他怒斥宁静对学员不好。

事后又主动拉着宁静示好。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

比如疑似QIANG吻谢娜事件等等。

疑似暗讽金星是TAIJIAN等等。

他知道如何能让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他知道如何能让自己脱颖而出。

作为一个销售,他太知道受众的痛点了。

可过犹不及。

一次,在录制《超级演说家》时,他为了支持选手崔万志,在节目中当场喝了几杯白酒。

放在平时,这只是他暖场调动气氛的手段而已。

但那天他喝醉了。

在现场的鲁豫劝她不要喝,怕影响节目录制。

他转头对鲁豫大吼:“闭嘴”。

接着在节目中开始肆无忌惮地爆粗口。

他表示自己是做演讲培训的,其他嘉宾和自己不一样。

他几乎对在场的所有人都表示了不满。

在现场的窦文涛和他说了几句之后,也转身离开。

表示舞台留给他。

场面一度很难看。

而事后,他发文不仅不道歉,甚至还有种自豪的味道。

好好一个节目,被弄成了一出荒唐的闹剧。

说话尖锐、爱表现、不怯场、临场反应快,这些作为销售培训师和用在演讲中都是极好的特质。

可乐嘉不分场合时时刻刻的表演,却最终让自己走下神坛。

醉酒事件,乐嘉的工作量急剧减少。

他开始放下身段,出现在小商演中。

实际上,比起给别人打配合,他确实更适合站在舞台上唱独角戏。

可这个舞台和当初的不一样了。

他重操旧业,又开始了各种演讲。

也许正如他在醉酒事件中说的那样,他给自己的定位,始终是个培训演讲的。

这几年他的动态都是和演讲相关。

之后,又一度传出了乐嘉出家的消息。

当然,习惯当主角的乐嘉不会真的淡出的。

2020年,他的演讲之旅又开始了。

他依旧斗志昂扬,对着面前的听众激昂的说着他的理论。

而没了乐嘉的《非诚勿扰》在2020年,也迎来了10周年纪念。

在这期纪念特辑上,有以往的嘉宾汇聚一堂的回忆杀。

有之间嘉宾的生活现状。

但在这些人里,没有乐嘉。

这十年里《非诚勿扰》,的收视一直居高不下。

孟非也成了主持界颇有声望的大咖。

乐嘉前半生的经历很励志。

靠着自己,从销售做起,一点一点学习、挣钱,最后成了当红节目的嘉宾主持。

他这一路的努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他聪明,善于发现机会,会找捷径。

他擅于竞争擅于表现,能抓住每一个机会表现自己。

他对金钱和成功有着强烈的渴望。

这些促成了他前半生的成功。

可同时,他又自负、狂傲。

用之前成功的经验套用所有,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他事业的是毁于他的口无遮拦放浪形骸以及自以为是。

不过好在他底子还在,也许还有机会。

部分演讲内容。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青日报中青网记者朱

想挽回一段感情,花钱在网上找“专家”指导,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吗?

24岁的小源(化名)失恋了。他在网上找到了武汉一家公司的“情绪恢复分析讲师”。交了2400元押金后,他收到了一份“量身定制”的恢复计划。他按计划行事,但他的女朋友没有和他复合。

对方继续找他,收了2400元的尾款。付完钱后,小源发现“情感导师”的态度“明显冷淡多了”,后来给出的方案价值不大。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他报了警。

根据武汉市公安局的举报,涉案公司所谓的情感导师使用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是伪造的,从客服接待到申报的个人裁缝服务,背后都有一套统一的说辞。

接受《中国青年报》和中青网记者采访时透露,近年来,部分年轻人对婚姻咨询有一定需求,有的选择在网上购买情绪恢复咨询服务。但目前在我国,该领域的行业门槛较低,没有相应的标准,也没有形成专门的监管机制,因此相关投诉居高不下。

“救命稻草”

小源已经和他的女朋友恋爱3年了。今年9月,两人因故吵架,女友分手。无奈之下,小源想上网看看,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拯救它。

他以“情绪恢复”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几个链接展示了这方面的内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小源随意点了其中一个,一个客服马上联系了他。客服和小源简短的交流了几句,问他恋爱多久了,出现了什么问题,有没有沟通过等。“很亲切,没有废话。”小源觉得。

客服马上指出,小源的问题急需专业的解决方案来处理,否则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这个行业是专业化的。"客服自称只是个助理。对于恋爱失败和婚姻危机,公司有老师帮助恢复和修复,都工作了6年以上。“如果使用正确的方法,康复的几率非常高。”。随后,客服推荐了“高级分析老师”万的微信。

语音聊天时,万老师的声音“很有磁性”。针对的问题,万先生做了进一步的询问。小源觉得“每一句话听起来都很有逻辑和道理,他觉得自己一下子找到了救命稻草”。

“后来万老师说,他有一个解决办法,可以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前提是你必须交4800元才能成为公司的一员。这时候,已经很信任万了,但是他又犹豫要不要马上交这么多钱。

万老师没有逼他买,只是说买不买无所谓。“他告诉我,有一段时间可以救他的女朋友。现在是解决问题的黄金时期。如果错过了,恢复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小。”小源回忆道。

经过一番讨论,万老师答应可以先交2400元的定金。随后,他收到了一份“女友恢复计划”,是一份共3页的电子文档。

双方同意,恢复期约为25天,在此期间,小源必须执行该计划,包括何时与另一方“断交”以及何时写信。

小源一件一件地做,但他的女朋友不为所动。“万老师让我加一个‘于之’的微信,催我交尾款,调整计划”。

9月27日,小源支付了2400元的尾款。但是,当他再次询问万老师和余指导时,万老师很少回答;余教他如何做,但觉得对方态度敷衍,给出的方案没有实质效果。

直到现在,小源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从点击公司网站一步步陷入到设计好的“剧本”中。

话术

警方发现小源付钱的公司位于汉口的一栋办公楼里。在北京、四川、河南、湖南有几百个客户。进一步调查显示,公司公布的个人裁缝情绪恢复计划实际上是通过互联网复制拼凑的,有统一的模板;公司声称情绪分析老师和讲师都有心理咨询师证书,但实际上全公司只有一个员工持有,其余都是伪造的。

因企业涉嫌诈骗,警方从该公司查获剧本80余部,初步核实涉案资金200余万元。

“所有的话都指向同一个目的:让客户愿意付费。”办案民警介绍。

失恋后,男女心理都很脆弱。这家公司有一个特殊的《情感客服话术》。从自我汇报开始,客服人员就会假装关心,成为倾听者,假装与咨询师产生情感共鸣;然后,过渡到推荐“高级分析老师”。

“既然来找老师,就一定要和老师合作,互相信任。这种效果是基于相互合作和信任。”从这一刻开始,客服开始询问****。

如果咨询者回答“不想留电话”、“犹豫不决,想自己试试”、“问多少钱”、“上班不方便”等。言语也制定了相应的策略。

“高级分析老师”还有一套特殊的演讲技巧,包括自我介绍、了解情况、分析和共鸣等。每一次询问都是紧密相连的。在了解到咨询师的相关情况后,分析老师会说:“听你说了这么多,老师觉得你的男(女)朋友还是很爱你的。”会重复咨询师的细节,用排比句来证明,然后尽量快速调动和保存。

如果顾问担心效果,那么分析老师的演讲中有一套完整的修辞。例如,小源遇到了一种情况,他只付了一半作为定金。在文字中,他说:“如果你真的很担心,可以先付一半定金,就像我今天早上的一个学生一样。”主要是你想见对方。

信老师,后期的服务你才可以高度配合,挽回几率才会更高。”

 针对“不信任、怕受骗”的情况,话术也专门设计了回应话语,比如,“妹妹,老师这边是正规的机构,老师也是有家庭有孩子的,如果都像你说的是骗子,可能早就被警察抓起来了。”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比对话术文本发现,在对咨询者佯装关心的同时,他们还会使用激将法,比如:“你根本不懂男(女)性思维,你的情商很低,你的情绪能力管理很差”“如果你能自己解决,你们的感情也不会发展到这一步;错误的方法只会恶化你们之间的关系……”

 此外,多名咨询者花钱买来的“挽回方案”显示,除了个人信息不同,策略不外乎“冷静思考、有效沟通、重建信任”等,内容基本一致。

  造假的证件

 直到报警,肖元都不知道,让自己花了4800元的这家公司叫什么名字,双方也没有合同。他也没有在意这些提供咨询服务的“老师”,是否具备资质。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只知道客服与资深分析老师、情感指导老师所在的公司是武汉的,统一制作的微信头像上标示着某某“幸福计划”。这是该公司为情感挽回类服务包装的名称。

 警方调查显示,涉案公司为汉口一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登记的经营范围包括教育咨询服务、非医疗性健康咨询、心理咨询服务等。警方现场查获了20多本虚假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根据该公司员工的说法,此前公司称要办心理咨询师证,要求员工每人交2500元,公司为每人补贴2500元办证,员工未参加培训、考试,“过了几个月,证书就办下来了”。

 早在2017年,“心理咨询师”退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的职业资格目录,其职业资格考试在全国已经取消。“这也就是说,这家公司涉嫌诈骗的对象不仅是客户,连员工也包括在内。”办案民警分析。

 此外,该公司对客户宣称挽回几率高达85%。民警对成交的客户进行了回访,“近九成表示并没有挽回成功”。

  监管漏洞

 自称资深情感分析师的万老师,到底是什么身份?

 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万老师的名字出现在武汉一家宣称“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的教育类公司年度表彰大会上。

 从事青少年教育行业的万老师,如何一转身,就成为了“情感分析师”?据警方调查,万某出生于1994年,大专学历,此前是“家用纺织设计师”。

 涉案的多名情感分析师、情感导师,年龄均在二十余岁,此前的职业均与心理咨询不沾边,比如厨师、汽修工等。其中还有一位“刘老师”,生于1999年,今年6月入职时,仍是大三学生。

 刘某交代,公司客服将客户推送给他,他沟通推荐服务方案后,再推送给指导老师。每月底薪3000元,4个月里,他做成了10余单,拿了800多元提成。直到事发,他都认为,自己找的这份工作是“销售”。

 警方还注意到,购买过该公司服务的客户,基本来自湖北省外,鲜少来自武汉本地。“男女情感类纠葛很复杂,情感服务没有量化标准。”警方对一些外地网友进行了回访,“考虑到异地维权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及精力,一旦发生纠纷,大部分网友只好选择不了了之”。

 而据调查,一旦客户要求退款,公司售后也有一套专门的应对话术:要么指责“你没有按要求接受指导”,要么干脆耍赖应对:“谁知道你们是不是真的没和好,还是和好了故意讹我们……”

 近年,情感挽回服务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在西安,一名男子花8800元定制“情感挽回”套餐式服务,“情感咨询导师”甚至帮其“代聊”,结果不仅没挽回感情,反被前女友“拉黑”。在长沙,一名女孩花了两万元购买情感挽回服务,没挽回男友,上网投诉、要求退款后,反被该公司以侵犯名誉权为由拖延。

 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关于“情感挽回”服务投诉的内容已有300余条,费用从2800元到26599元不等,涉及广州、上海、合肥等多地。有网友提供相关证据投诉称,咨询机构诱导其办理网贷付款,最后自己不仅没挽回前男友,还面临高额还贷压力。

 网上的这类服务机构,许多宣称“多年专注情感复合、婚姻修复”“实体情感机构、专业可靠”,可“1对1高效沟通指导”,但仅限电话、微信联系。而提供的挽回方案,不外乎“断联”“代聊”,以及提升自我魅力“二次吸引”等。

 在抖音、淘宝等平台上,也存在大量提供“情感挽回”服务的账号。

 “这类机构在这两三年里呈井喷式出现,模式基本为:推广引流、客服、销售、咨询师、售后;许多是没有心理咨询师证、婚姻家庭咨询师证的,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武汉市一家心理咨询机构负责人杨杰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介绍。

 杨杰认为,情感类心理咨询有一定专业门槛,在她所在的机构,员工提供这类服务必须具备上述双证,同时原则上得当面服务,机构负责督导。

 她注意到,这类骗局在全国多地高发,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与医疗机构内的心理咨询服务受卫健部门监管不同,企业开办的心理咨询服务目前缺乏明确的上级主管部门,同时缺乏行业标准,“职业操守与诚信基本靠自觉,这才是最可怕的”。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一名负责人在受访时介绍,情感挽回咨询服务类机构这几年大量涌现,说明有一定市场需求;但是,不同于有一定专业要求的心理咨询服务,这类社会服务在资质与标准上存在“打擦边球”的问题。

 她提醒,咨询者如果想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需要认准资质,比如查询服务提供方是否具备心理咨询师证,或者由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发放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

 武汉警方提醒,网民遇到情感挽回咨询类问题,如想找专业人士求助,最好前往正规机构、线下进行,“如果是异地、线上进行,一旦发生纠纷,维权成本较大”。

 最近,肖元告诉记者,他挽回情感失败后,终于“挽回”了此前支付的4800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50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