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

PBL“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历程,第1张

〖果〗

在三有导师池子的带领下,我们认真做了一次PBL设计。过程颇为艰苦,我们穿过了“驱动问题”等诸多难关,九九十八难,终成正果。

〖正〗

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1选题。大家就可以带学生做项目式学习的主题。头脑风暴60个点子——入选7个——再选出3个——最终确定一个(校园欺凌)。

2收集“校园欺凌”相关资料,共读。

3怎么防范“校园欺凌”的点子32个——关联学习目标(知识与素养)26个。

4攻坚“驱动问题”。

5填写“项目设计概览”——很像教案。

6画课程设计海报。

7展示,演讲,观众反馈。

〖成〗

如果“学好”需要具备10个因素,那么应试教育大概只具备3个,STEM大概是6个,PBL大概是8个。

所以PBL,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十分不易。

这次培训,三有在课程设计上还添加了许多有趣好玩的warm up环节,我们学到了很好的脚手架和工具。

先做miniPBL,了解PBL特点和概念,观看PBL案例,解构案例。再做正式的PBL设计。

出点子的时候,大家拿着便利贴,想到什么写什么。互不干扰。我们一口气写了60个。

然后,大家要选出7个,这是个挺微妙的环节。我们对60个主题评头品足,推荐出7个。然后再选出3个。这3个一个是Judy的《职业体验》,一个是君的《雨水收集系统》,还有一个是我的《做一个校园欺凌学生报警与干预系统》。

怎么抉择?小组自己想办法。嗯,每个组都是自己想办法,都为自己想出了办法而自豪。我们是先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意图。后来因为《校园欺凌》面对严峻的现实问题而胜出。

晚上,我搜索了一些有关“校园欺凌”的现象、分类、难题、界定、专家意见、中国青年研究所的调查报告、国务院9部门的联合发文、北京天津广东的《方案》,等等。做了一个思维导图。

第二天早上带到培训课堂,小组成员都夸我,共读之。

导师带我们做了“YES,AND…”的练习,让我们在头脑风暴的时候,倾听同伴的想法,在同伴的基础上做添加,而不是评价与否定。沈立岑老师带我们玩了个身体版的“YES,AND…”,就是,大家围一个圈,其中一个站到中间,说“我是一棵树”,然后,就有人走到他旁边说“我是树上的一只鸟”,有人说“我是树上的一片叶子”“我是树下的石头”…多么棒的跟随思维!

启动了这种“跟随思维”后,我们开始进行“校园欺凌”学生可做的项目。我先写了一个,大家就跟随我的想法添枝加叶,左推下切。一起弄了32个。包括心理剧、视频拍摄、社区推广、专家讲座等。

下一步就是“关联学习目标(知识与素养)”,我们写了26个,我紧盯“校园欺凌”的核心素养,写了七八个:同理心,正义感,我很重要,我的尊严和权利,交往技巧,团队合作,获取资源和协调资源的能力等。

导师要我们选出3-5个最有必要的。我们选出了3个:同理心,反校园欺凌的知识与技能,公众表达能力。

宝宝特别重视他写的两个:摄影能力和文字创作能力。

然后,我们就走到了大山一般的“驱动问题”面前。

导师们给我们搭了一系列脚手架(重点+难点啊!)

首先玩了个“BROKEN SQUAER”(破碎方块)的游戏,不说话,拼方块,寓意鲜明:同伴合作,不评价,不催促,悄悄提供帮助。

然后,给出好的“驱动问题”的三个特征:融入学生,具有开放性,服务于学习目标。

再做三个小练习。

还播放了一个小视频,看美国人是如何设计“驱动问题”的。

三有课程设计真是做足了准备,我看到了她们的努力!

我们依然前进乏力,找不到出色的“驱动问题”。

池子老师抛出金句:“完成比完美重要。”是的,我们就靠这个策略终成正果的。

我们边讨论边填写“项目设计概览”(教案)。助教鹏鹏填写了大部分内容。

导师又做了一个“自画写实像”小活动,锚定如何提建议:具体、友好、有帮助。但是,看大家的建议,基本上是赞美和打哈哈。如果直接说出好的建议特征,我们其实可以照此练习的。

接着又放了一个特别棒的小视频《澳斯汀的蝴蝶画》,六岁的澳斯汀画一只蝴蝶,别人提出具体建议后,他进行了修改,先后画了6稿,最后一稿漂亮极了!这个小活动是为展示环节时其他组同伴提建议铺路的。

从中,我想到我的《设计课》要特别贯彻这个思维:先做好迭代准备,再开始设计。

因为我自画像画得好,大家推荐我画海报,写海报,还做汇报主持。大家都夸我多才多艺!我好开心!我是有价值的!

我建议我们组的5个伙伴各领一份台词。我们先演练了一遍。

然后,我又暗暗地优化我的台词,调整我的心态。其实,同伴们也是这样的——正式展示的时候,大家的表达明显优化——这让我很开心欣慰!

上台后,我首先说:“大家好,我们组聚焦的主题是校园欺凌,2015年,中国青年研究所做了一次全国调查,全国中小学生,325%有被欺凌。这几年,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校园欺凌视频,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然后是宝宝发言,然后是海发言,然后是Judy发言,然后是鹏鹏发言,最后是君说明课程成果。

大家表达很流畅,很舒服。大家都是成年人嘛,都是教育创新者,都热爱PBL,大部分人热爱公益。这意味着什么呢?我参加过很多培训。有心理学培训,其中有不少人诱发了创伤;有NLP教练培训,看到了打鸡血的激情;有知识经济培训,看到了知识焦虑和对未来的焦虑。而热爱PBL意味着热爱实践与行动,心理健全有力量。我看到:行动能抵抗虚无。行动能缓解知识焦虑。

〖终〗

尽管老师没有评出哪个组优胜。但我认为我们组的方案是非常优秀的。大家眼睛里充满赞许。木木老师提出细化目标的建议。粽子居然说她是我的粉丝,觉得我们组的“校园欺凌”太现实了,希望能实现它。(下课后她跟我说她自己会努力实现它。)只是,我们都觉得《滚蛋吧!校园欺凌》这个标题不太好。(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看着我们组的《校园欺凌》课程设计,它已经与我昨晚做的资料收集和思维导图,完全不同了。尽管我刻意在准备的时候不做课程设计,但看到现在的成果,我真的觉得我们组每一个人都添加了自己的智慧,在反复打磨之后,出现了一个上了台阶的很有档次的课程设计!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最后,回到最开始的地方,我觉得做《校园欺凌》是最有驱动力的,最有情感张力的,也是最能引起其他组共鸣的!

当然,这更是三有导师们课程设计的力量,基于真实问题的PBL的力量!

  艺术设计论文篇1

论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与形式美

艺术设计依据人们的生理、心理需求,对生活用品、环境、方式等加以设计,试图迎合人们的审美心理与情趣。作为人类自我意识的结晶,艺术设计凝聚着人们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人们的创造性思想加以传达。为满足受众对于艺术设计作品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要求作品必须利用一种规律、和谐、流畅、有序的形式美感传达信息,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与愉悦感。

一、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

明确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有助于更好地利用对称艺术形式,对作品文化、精神内涵加以挖掘,促进人们对于作品形式、构成与深层次内涵的理解,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一)平面设计中的对称美

通常而言,平面设计需要通过视觉语言,实现沟通与传播,因此,视觉符号的运用方式十分关键,为了使设计者所表现物象能够为受众迅速、准确的理解,必须对此类元素加以设计,将设计信息深深地植入到其脑海之中,达到瞬间传达信息的目的,在此过程中,视觉元素与图案创意表现成为吸引受众目光的关键。

分析人们的视觉印象不难发现,缺乏内容、审美价值、无意义的图案很难吸引受众的兴趣,要求所设计内容,如构图、排版、色彩、点线面等都必须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满足受众观赏需求,引起受众的兴趣。而富有对称感、韵律性、流畅化的“内容”在艺术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就心理学视角而言,即格式塔心理学所谓的“力的图式”,也就是说,要求物体间组合形成均衡的“力的图式”,这样才能为人们带来视觉美感与心理享受,而均衡的对称性能够带给人们美感,并从心理上与受众产生共鸣。因此,“对称美”已成为艺术设计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设计大师的关注和运用。

例如,在平面 广告 设计中,有设计师采用轴对称形式,将现实中难以出现的状况呈现在观众面前,带给大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可以采用左右对称的美女,引发受众的兴趣,继而对产品加以关注,实现一种惊异化的美感享受。再如,有设计中利用美女头部作为整个画面的视觉中心点,通过两两相望,形成优美的构图,抓住了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关注,利用对称美实现广告诉求。

(二)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对称美

在建筑艺术设计中,对称美的运用也十分常见,传达了技术、艺术的有机结合,实用、审美的有机统一。建筑也是一种艺术,因此,必须满足审美要求。因而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们在保持“实用性”特点的基础上,开始追求艺术对称美的传达。特别是在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中,把对称美展现到及至。例如,中国故宫、印度泰姬陵、法国凡尔塞宫等,无一不是将建筑外形打造成为对称形式,或以建筑群对称方式为主,如此设计下,形成了一种完整而均衡、协调而统一的对称美,带个大家规整、稳重、威严之感,叫人无不肃然起敬。

二、艺术设计的形式美

艺术设计中,形式美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特点之一,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够赋予作品内容的自由与非凡的体验。无论何种艺术设计,再深刻的内容都要求利用完美的形式加以表达。

(一)形式美的传达

为了设计出富有美感的形式,要求设计作品必须处理好外观各结构、色彩、线条之间的关系,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全面呈现艺术设计的特征,迎合受众的审美情操,以赋予受众独特的审美享受。例如,对于米兰大教堂而言,其作为意大利著名建筑,也是米兰这所国际化都市的中心,其设计为意大利设计增添了浓墨渲染的一笔。教堂采用纤瘦、高耸之形式,向大家传达__的精神,采用垂直向上的形态勾勒整体、局部的关系,使人们体会教堂的空灵意境,传输着基督信仰。教堂整体和谐而统一,呈现给大家经久不衰的生命力,独特的哥特式装饰激发了受众内心独特的情感。

(二)形式美感与蕴含其中的情感

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不仅体现在结构的统一、和谐方面,还体现在色彩的对比鲜明等方面,通过极具韵律感的形式,使人们感受到作品的情绪与情感张力。例如,日本著名设计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海报作品《The Marriage of FIGARO》,这幅海报中色彩传达极具冲击力,以大红色作为背景,男人、女人的腿采用蓝色进行表示,色彩的对比十分鲜明,带给作品婚礼一般的喜庆,也带给观者爱情的甜蜜。画面中对比鲜明的红、蓝色,构成了整个画面,而男人的脚、女人的腿所构成的是一个独特的音乐符号,使人欣赏时感受到其中所传达的欢快、幸福之感,使人回味无穷。不仅如此,该设计关注纯色、原色的排列与组合,使画面整体形式美感鲜明,从视觉上打动了人们对审美的渴望,激发了其热情。在艺术设计中,形式的传达应当注重塑造美感,将设计者所传达的信息更深刻、更鲜明、更有效地传达给受众,使其在探索形式美的过程中体味到隐藏在背后的精神内涵、文化意蕴,也为受众带来自由的感官、心理享受。

三、结语

一言以概之,随着对称美、形式美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机结合,赋予了艺术设计应有的美学意义,也赋予了作品更深刻的艺术内涵。对于艺术设计而言,不仅要求功能上逐步与时俱进,而且要求形式、审美方面独具韵味,如此才能更好地服务人们的生活,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愉悦大家的视觉感受。

 艺术设计论文篇2

试谈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三维动画教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和快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数字技术通过借助计算机科学软件,制造出了图像、文字、音频等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并利用各种艺术设计方式,创造出了静与动相融合的图文艺术,同时结合数字化电子技术,搭建了一个可供设计者自由创作和想象的设计平台,既为动画设计注入了创新的力量,也促进了动画设计内容的丰富化,同时也为三维动画的发展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数字艺术设计中积极应用三维动画教学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 三维动画的内涵

随着当代数字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时代的需求,三维动画设计便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上应运而生了。三维动画设计中的运动和动画是密切相关的,动画设计的根本就是运动,而运动的艺术体现便是动画。通过连续播放不同的画面来达到动态的画面感,这便是传统动画设计的原理,而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动画设计理念与它也是大同小异,只不过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动画设计在动画的处理及设计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科学技术,能够制造出传统动画设计无法制作的艺术效果,这便是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借助数字电子技术,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动画设计能够将动画设计的运动效果、光景效果、画面失调和纹理等自由地进行改变,而且其动画设计的输出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1]。

动画设计的表达方式及发展方向的创新都离不开数字艺术电子技术的支持,另外,数字艺术电子技术也促使动画设计在运动、画面、纹理和光景等多方面的表达效果得到了提升,为设计者对动画的主观思想表达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使动画设计的发展得到了新的飞跃。数字艺术电子技术为三维动画的设计创建了一个真实的三维空间场景,实现了动画设计生动化及形象化的提升。

当今时代数字电子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了,三维动画设计软件中也引进了不少先进的运动原理,这使得在三维动画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只须将动画之间的连接点设计好即可,无须对每一帧画面进行设计,便可实现动画的自动转变和动态画面的形成。此技术方式不仅让三维动画中各画面之间的衔接更加顺畅、自然,提高了画面的整体动态感,而且也使三维动画的设计效率得到了提升。利用三维动画设计软件,首先设计静态的画面,其次在运动学理论的基础上,把关键转折点的画面设计出来,最后结合整体的画面,将三维动画效果表达出来。因此,三维动画是为了数字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2 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三维动画教学

21 艺术设计中的三维动画教学改革设计

数字艺术设计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进程,培养学生的知识更新能力和创造力。数字艺术设计学生先要接受艺术设计基础设备课程教育,培养其审美思维和感性认识。接着就可以积极应用三维动画的表现语言,作为数字艺术教学的重要工具,其能够对学生的三维空间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2]。

在数字艺术设计教学中应该使学生掌握虚拟空间中的各种艺术造型元素,例如物体运动变化、光照、色彩等,避免学生将操作技术和艺术思维割裂开来。因此在数字艺术设计的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图形图像专业英文专用术语、传统艺术感性思维和计算机虚拟艺术表现语言、计算机基础知识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

22 数字艺术设计中三维动画教学的具体内容

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将学生分为两大类,设计有梯度的教学内容,进行因材施教:①第一类学生虽然对三维艺术具有较大的学习热情,但是具有比较薄弱的计算机基础。对该类学生应该给予更多的鼓励和针对性的指导,诱发和保持其学习兴趣。②第二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了解 硬件知识 、计算机 网络知识 和 操作系统 ,初步了解三维艺术语言,甚至有一定的三维动画技术基础。计算机工具适应能力可以设定难度更高的教学内容,并适当加快教学进度,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

在数字艺术设计中应用三维动画教学还要解决专业英文专用术语问题。当前我国大学尚未开设针对图形图像专业的英语教学,而该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该类术语的讲解[3]。

与此同时,应该选择合适的教材,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对知识点范围进行拓展。在艺术设计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逐渐将三维动画作为数字艺术设计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涌现出了数量较多的教材,可以将内容比较全面和详细的辅助性工具手册和具有较强的艺术针对性的教材进行结合使用,第一类教材适用于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学生具备一定的三维动画基础之后再使用第二类教材。

同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性,可以采用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保持实用主义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日常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同时使用网络教学作为辅助。数字艺术设计中的三维动画教学课程内容比较复杂,具有较大的信息量,应用网络教学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网络资源,并建立相关网站,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精神和能力。当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师生之间也可以开展网上互动,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院、省级、全国举办的不同级别的艺术设计大赛,教师要为学生作品策划、作品修改方面的帮助,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

3 结语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迅速发展,数字艺术设计中的各个领域都越来越离不开三维动画设计了。三维动画设计在数字电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各种计算机软件,将、文字和音频等艺术元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三维动画是为了数字艺术设计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数字艺术设计中积极应用三维动画教学,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适应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1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

2 艺术设计类论文大全

3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4 艺术设计方面的论文

5 艺术设计专业论文

6 浅谈平面艺术设计论文

退特创造性地提出这一术语,并称之为“诗的共同的特点”、“单一性质”。随后,“张力”日渐引起文学理论界的关注,被用之于包括语言、结构、角色、情节等等在内的文学的各个层面的研究,这正如理论家梵•康纳1943年所说,张力存在于“诗歌节奏与散文节奏之间;节奏的形式性与非形式性之间;个别与一般之间,具体与抽象之

间;比喻,哪怕是最简单的比喻的两造之间;反讽的两个组成部分之间;散文风格与诗歌风格之间”。(2)近年来,在中国文学理论界,“张力”这一术语也频频出现,但对其基本性质、原理和意义等方面几无专论。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范畴,有着丰富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理论价值,应予以深入地探讨。

意义的多层面性、多向度性,使整个文本空间内的冲突多样化、丰富化,积聚了大量的文学张力质。

其二,情感的饱绽。文以情深动人,文本情感的饱绽,其实是文本背后的作者对文本的形式层面与内容层面的多种因素的深情,作者又把这种深情熔铸在文本当中。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红楼梦》包孕着曹雪芹对当时整个社会制度的厌憎与留恋,对人生的追求与超脱,乃至对每一个人物的体察与阐释。美国作家海勒的作品《出了毛病》,运用一种阴沉沉的语调,把痛苦与欢笑、荒谬的事实与平静得不相称的反应、残忍与柔情并列在一起,达到情感多样组合的张力效果。情感的结构愈是多层次的,密度愈大,文本的情感承载愈丰厚;同时,对立情感的组合也愈是丰富,从平衡到失衡的震荡频率越高,张力效果也愈加突出。

文本的多义性与情感的饱绽往往是相互对应的,两者互相促发,且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植基于作者感知、认识、体验的积累。意义繁富的文本,往往同时又是情感充盈的文本。多义性与情感的饱绽可以被喻为是创造文学张力的资源宝库,不具备浑厚文体风格的文本根本谈不上张力的存在。

其三,对矛盾冲突的包孕。共处一体的矛盾冲突因素,可以说是文学张力得以产生的直接的动力,凡存在着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力量、冲动或意义的地方,都存在着张力,这正如中国当代诗论家李元洛所指出的:一览无余的直陈与散文化的松散,都不能构成张力,而是要在矛盾的对立统一基础上,由不和谐的元素组成和谐的新秩序,在相反的力量动向中寻求和而不同。(《古诗新赏二题》)例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便是玲珑剔透、细致入微的细笔与天高海阔、力劲气遏的粗笔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再如中国古文论中所讲的反常合道,即,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表现出反常的心态、言行举止,而这种反常的心态和言行举止却又是合乎逻辑的。如杜甫的诗《述怀》:“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若云“不见消息来”,则极为平常,而接之以“反畏消息来”,便陡觉惊心动魄,这是反常合道的张力效果所在。与此相同,《红楼梦》中以今世之泪还前世之情、平时动辄啼啼哭哭的林黛玉在大限将至之时,面对来探望的众人,却总是以“微微一笑”或“笑而不语”相对,也正是运用反常合道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大手笔所在。反常合道,实际上是存在两种情感的对立与转换,《述怀》诗中是对家书的“盼”与“畏”;在《红楼梦》中是黛玉的表面的“笑”与令人断肠的“悲”,在反逻辑与合逻辑、反情理与合情理的对立中产生张力效果。矛盾、冲突的因素并置在一起,这是张力的动力所在,因为正是矛盾的双方产生相对抗的力,共处一统一体中,才形成动态平衡的张力效果。

其四,弯弓待发的运动感。情感的宣泄、多样意义的陈列不能形成文学张力,物理张力是在静止或相对静止状态中,同样,文学张力也是要在平衡态中包孕不平衡态,一泻千里的不平衡态的展示只能是张力的消解。形成文学张力,首先,必须能把多义与情感的饱绽这种“大”容纳进文学意象的“小”之中。西班牙诗人阿尔蒂《茶山》一诗的片段:“在餐桌的玻璃杯里,/开放了小小的园林,/它是春天注入杯中的/碧绿的友谊。”园林之大,友谊的含义的广博注入一小小的茶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的阔大、辽远,以及“孤舟蓑笠翁”隐居的高远情怀与孤寂,最终都凝缩在“独钓寒江雪”的那一根细细的钓鱼线上。其次,情感的流露、意义的表现要含而不露,具启示性。舒婷的诗《思念》,“一幅色彩缤纷的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的,只是两颗泪珠”,诗人在情感的漩涡里煎熬、翻滚,但却没有使之一泄千里,正可以避免了尽情宣泄后的乏味与失落。弯弓待发的运动感的取得,一方面需要情感的积淀,如鲁迅所说:“我认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作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5)这也就是戴望舒所说的“情感的洄流”(《诗歌零札》)。另一方面,需要作者强大的驾驭情思与文字的能力,不只是能放得开,更能够收敛起来,能放才有力度,能收张力才能完成。文学张力的弯弓待发的运动感,正如米隆的雕塑《掷铁饼者》,抓住了掷铁饼者奋力投出之前的向相反方向摆臂、躬身的瞬间动作,使整个人体象压紧的弹簧、拉满了的弓一样凝聚起巨大的力;也犹如急弛的骏马突然腾空立于悬崖峭壁之前,龙吟长啸,空谷回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8605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