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当我们表达愤怒、恐惧等负面情绪时,父母总觉得那是不好的现象,从而对我们进行打压和惩罚。正是父母的打压和惩罚,让我们逐渐学会了小心、小心、再小心。长大后,我们依然不敢向父母表达我们的真实情感,甚至非常在意来自他人的看法。
自我观看了影片《海蒂和爷爷》,我才知道那是因为我们的真实个性受到了抑制。影片以孩子成长环境变化的桥段,向我们真实且直观地反映了个性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海蒂和爷爷》讲述的是从小失去父母的海蒂,在与爷爷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之后,被姨妈卖给一个大户人家,并与双腿残疾、个性孤僻的富家千金克拉拉建立了真挚的友谊的故事。
小女孩海蒂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孩子一样,她天真、善良、淳朴但是冥冥之中又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她的天真、善良、淳朴等品质,都绽放出了美丽的“个性之花”。正是如此,海蒂才会深深影响,并治愈克拉拉心理和身体上的“残疾”。或许海蒂个性的自然发展,才是影片最为值得我们深思的部分。那么,今天我就从“个性”的角度,来解读《海蒂与爷爷》的背后: 孩子的个性“成长之路”,还需父母小心培养。
剧照
一、海蒂的个性“成长之路”
《海蒂与爷爷》紧紧围绕海蒂的成长展开剧情,向我们展现了海蒂的个性“成长之路”。她的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海蒂与爷爷相处的纯真岁月、对现实原则的反抗、再回阿尔卑斯山的成熟。这三个阶段寓意鲜明,与弗洛伊德人格三层次理论的“本我、自我、超我”不谋而合。
01、海蒂与爷爷相处的纯真岁月,寓意“本我”
小女孩海蒂从小父母早逝,被姨妈送上阿尔卑斯山,与爷爷共同生活。虽然他们过得非常贫困,但是海蒂却感到非常幸福。那段时间里,她认识了小羊倌皮特,以及皮特的家人,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海蒂与皮特每天上山放羊,看着羊群,他们尽情地嬉戏、玩闹,非常享受当下的生活。在海蒂的内心之中,并不懂得什么社会规范、道德,脑海里只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对于海蒂来说,在蓝天白云间看着羊儿吃草,不让它们受到皮特的虐待殴打,宁愿分出自己一半的粮食,这就是她想要的快乐。
鲁迅《南腔北调集》中说到:
儿童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尽管爷爷性格怪异、孤僻,但是他并没有约束过她的一言一行,全力让海蒂尽情地活出自己最真实的样子。正是因为这样放养式的教育,才能让海蒂没有过早地受到成人世界的价值观所带来的侵害。
导演以一种高度纯真的孩子视角,展现了海蒂高尚、善良、不受污染的个性之美。尽管海蒂不守规矩、略显大胆,但是她一切的行为都是源于内心最为原始的冲动。而这就是海蒂的“本我”阶段。
剧照
02、海蒂对现实原则的反抗,寓意“自我”
《海蒂和爷爷》中,海蒂与爷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之后,却被姨妈连哄带骗将她卖到到了一个富户人家。虽然海蒂在那里吃得饱、穿得暖,但富户人家的“繁文缛节”和“现实规则”却让她无所适从、痛苦不已。
西班牙哲学家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在《智慧书》中说:“拘泥于形式或细节的,多令人厌恶,这些愚人崇拜自身的体面,他们的衣饰就是用这些愚蠢的针法织就,而其显示的体面不过是狭小的量。”自古以来,不管是中国,还是瑞士,都非常讲究“繁文缛节”和“现实规则”。深受其害的海蒂,开始出现孤独、任性、大胆、躁动不安、失眠,甚至因此患上梦游症。其实,这就是海蒂的“自我”意识觉醒,从而会对那些约束、规矩进行反抗。
庆幸的是,海蒂遇到了极具智慧的女性——克拉拉的奶奶。奶奶通情达理,十分关注海蒂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初次见面时,奶奶便放下身价,耐心地倾听海蒂的声音,遵循海蒂的内心想法,并引导她做着正确的事情,才让海蒂重获自信并继续充满活力。
剧照
03、海蒂再回到阿尔卑斯山的成熟,寓意“超我”
克拉拉的父亲虽然富可敌国,但是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善心。在他发现海蒂患上梦游症后,他并没有执意留下海蒂,而是让人将海蒂送回了爷爷的身边。此时的海蒂虽然如同之前一样,但她的心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蒂不再固守于曾经的生活,她想要读书,也确定了“长大后自己想写故事”的理想。不仅如此,海蒂从没有因为自己再次回归快乐的生活,就将克拉拉抛诸脑后,她始终都记得克拉拉曾经的友好、帮助、理解,以及保护。而这就是海蒂成熟的一种表现。
海蒂并没有因为遭受外部环境、现实原则以及道德规范的洗礼,而变得随波逐流。相反,她不再懵懂无知,在保持纯真、善良的同时,确立了自己人生的理想。实际上,这样趋近于完美而成熟的海蒂,正是“超我”的代表。
剧照
二、培养孩子个性的积极影响
01、个性的概念及作用
所谓个性,也称人格,就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包括性格、情感、气质等诸多因素。每个人从一出生,便会毫无顾忌地展示自己的个性,用着自己的语言表达最为真实的自己。
现代心理学提出了人格(个性)决定了一个人心理活动的过程。他们将人格(个性)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
①、个性特征:先天遗传、稳定且不易变化的心理特征,例如一个人的气质、能力等等。②、个性倾向性:通过后天的学习得到的,容易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倾向。例如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理想、需要以及动机等等。
③、自我意识: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合理做出自我的评价。例如一个孩子上学以后,他会明白自己是一个学生,自己的责任就是学习。
纵观以上三个部分,个性倾向性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极具影响。也就是说,一个孩子具有的个性倾向性,很大程度便会决定他将来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因此说,培养孩子积极的个性,让孩子拥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在家庭教育中尤为重要。
剧照
02、培养孩子个性的积极影响
《海蒂和爷爷》从海蒂在偏僻山林和富家豪宅的两段生活经历的对比中,揭露出我们的教育不能背离培育完整人格的初衷。无论海蒂爷爷的放养式教育,还是克拉拉奶奶耐心引导的教育,都应该格外关注孩子的内心,让孩子表达最为真实的自我个性。那么家庭教育中,父母注重培养孩子的个性又会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呢?
⑴、让孩子有着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
有人曾说,海蒂只是一个被过度提纯、过滤的人物形象,现实世界上根本不会存在这样一个没有虚假和伪善的孩子。
无可厚非,影片剧情中确实略带夸张色彩。但是,居住在克拉拉家的海蒂,不正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众多孩子一模一样吗?在学习与生活方面,她面对女管家规矩森严的教育体系,同样也是非常地抵触和抗拒,甚至会感到孤独。
只是影片中的海蒂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孩子来说,她遇到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两位“良师”,以至于让她的所有负面情绪和不良情感得以全面的表达出来。正因为如此,海蒂才没有在人生最重要的阶段,留下心灵的阴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面对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总是利用惩罚和打压的手段,迫使孩子终止行为。实际上,这只会让孩子今后的生活中,会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做起事情缩手缩脚。其实,接受孩子表达的负面情绪,更能让孩子在思想上得到释放,建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评价体系。
剧照
⑵、让孩子摆脱情绪波动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对孩子的期望(看法),如果与孩子实际发生的经历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孩子就很容产生情绪波动,例如失望、沮丧、痛苦,甚至是绝望。此外,孩子的个性发展也会受到抑制,从而产生不敢说话、不敢思考的现象。
现在心理学认为,在面对一些人或一些事的时候,变得害羞、难为情、紧张、胆怯等,都是个性受到抑制的表现。在抑制个性的所有因素中,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大。影片中的海蒂,从没有被任何人寄予任何强烈的期望。例如,海蒂与克拉拉奶奶交谈时,表示自己不想读书。克拉拉奶奶并没有利用强硬的语气,给海蒂设置“非要学习”的期望,而是从讲故事的过程中对海蒂进行引导。
其实,每个孩子的头脑都是清醒的,他们会独立思考,也会有着自己的追求。作为父母的我们,只负责引导孩子做着感兴趣的事情,一切都归于平静,并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引起孩子过强的情绪波动。
剧照
⑶、让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
《海蒂和爷爷》中,海蒂虽然天真淳朴,但她大胆、不守规矩;克拉拉高贵美丽,但她也有任性骄纵的一面。两人之间的缺点并不是她们原本的个性特征所导致,更多的是源于个性倾向性的发展,也就是环境的影响。
让人感到庆幸的是,她们的共同教育者并没有用着针锋相对的态度进行压制,而是利用爱和耐心进行侧面的引导。延伸到我们的家庭教育之中,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态度,很多父母批评、指责,甚至惩罚。其实,父母这样做只会使孩子逃避、退缩,甚至不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或想法。
倘若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孩子放在弱者的位置,并从中给予爱的支持和建议,这肯定能够让孩子积极、乐观面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一旦孩子拥有了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即使孩子遭受重创,也能完美的恢复过来。
剧照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个性?
中国的教育传统一直都是喜欢老老实实的孩子,他们认为规规矩矩、百依百顺才是自己的乖孩子。一旦孩子稍有不听话、遇事消极、不良情感,父母们总是会忍不住自己的脾气,对孩子进行训斥。如果我们这样将孩子当做“宠物”进行教育,那么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只会在心理上依赖别人,从而失掉自己的个性。
相反,假使我们放开对孩子的限制,给予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也远比死死盯着他们好。影片中,无论是海蒂,还是克拉拉,她们的“离经叛道”都能被长辈们所接受,并小心呵护着她们的个性成长。那么家庭教育中,我们又如何培养孩子的个性呢?
剧照
1、给孩子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
优质的家庭教育远远离不开一个舒适的家庭环境。孩子的成长是否积极向上,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人生,大部分都与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如果一个孩子生长在父母天天争吵、误解、偏见的家庭之中,他的个性倾向性必然会朝着怪异、偏见的道路挺近,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会坍塌。
美国现代小说家德莱塞曾说:
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可见,家庭环境氛围对孩子极具影响力,父母想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培养孩子的个性都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调动起“全身的细胞”,让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表情、眼神和语言都能让孩子感到轻松、快乐。
剧照
2、允许孩子表达不良情感或情绪,进行侧面引导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接受教育较早,知识面远比当年的我们更加宽广。因此,孩子要求独立和判断是非的心理肯定是越来越强,这难免会与父母在某件事情、某种情绪、某种态度出现争吵。此时,我们放下父母的权威,接受孩子“不良行为”的倾诉,这样一来孩子的个性便不会被我们抑制。
当我们发现孩子的情绪平稳了,我们要与其交流、沟通,了解孩子当时“不良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再旁敲侧击地对孩子进行引导。交流过程中,父母一定要避免单向说教,应该做到双向交流的状态。
《海蒂和爷爷》中,当海蒂不想读书的时候,克拉拉的奶奶并没有直接下命令要求她要学习,而是故意给她讲述了不完整的故事,让海蒂拿着书自己去看。海蒂想要了解故事的结局,可是她又不识字,只能自己悄悄去学习文字了。其实这就是旁敲侧击、侧面引导的强大力量。
剧照
3、学会侧面补偿
现实生活中,从来就没有一个完美无瑕的人,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缺点和优点。很多父母总认为孩子的缺点就会增加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对孩子的缺点紧抓不放。其实,家庭教育之中,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去做。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
缺点不过是营养不足的优点。也就是说,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的话,也许孩子的缺点就会是优点,毕竟一件事物总是会有它的对立面。此外,我们应该做到并不是纯粹地看,而是学会心理学的侧面补偿。
所谓侧面补偿是指绕过孩子的缺点,从其他方面进行补偿。简明扼要来说,就是不能让孩子的缺点成为他们成长的阻力因素,而是利用孩子的优势点,对缺点进行克服、超越,而付出更加巨大的努力。例如孩子做事比较鲁莽,我们将他们看作是勇敢,从勇敢的事件克服鲁莽,实现弯道超越。
剧照
结束语
海蒂相比克拉拉,她的身世和命运无疑是悲惨的,但她的成长却是比克拉拉更为自由。因为她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展现出自己真实的个性。如果说克拉拉是一朵高贵美丽的雪莲花,那么海蒂就是一朵自由绽放的野菊,她的“野”中时时刻刻透露着一种独一无二的人格魅力。 而这一切,还需父母小心去培养。
星期五言: 阿尔卑斯山上,天空湛蓝,河水清澈,一个8岁的小姑娘和她的朋友们、山羊们在欢快嬉戏…这样的描述就像是一幅天堂的风景画,这就是最近在国内热映的**《海蒂和爷爷》。
文:大土豆
编辑:槐树花
:网络
这部童话故事般的**,一经上映便引起了热议,豆瓣**评分高达91分。很多观众都被美如画的阿尔卑斯山所迷住,被一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的故事所迷住,甚至被一个孩子的纯与真,善与美感动得泪如雨下……殊不知,这个故事已经也在西方也火了一百多年,感动了数代人。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瑞士著名儿童文学家约翰娜·斯比丽的小说《海蒂》。这位儿童文学家出生1827年,她来自瑞士的乡下,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诗人。她从小接受好的教育,母亲的多情浪漫,父亲的严谨求真,给予她写作的天分和灵感。《海蒂》是她在十九世末创作的一部儿童文学经典,作品一经出版,便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和话剧,一次次被搬上荧幕和舞台。
1937年美国出品改编的《海蒂》,由埃兰·德万执导,秀兰邓波主演,一度成为经典儿童片。1974年左右,日本开始出现电视动画剧集,这时候高畑勋和宫崎骏共同合作,改编了这部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品,并命名为《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动画共52集,成为了流传的经典动画片。这些改编,让海蒂和爷爷的故事,不断的流传,在西方,在东方,在全世界影响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
那为何,这个故事如此经典?《海蒂和爷爷》为何能够跨越中西文化的阻碍,跨越成人和儿童的代沟,让大家感到温暖和清新呢?
我认为是故事的叙事艺术。
「 反“灰姑娘”的叙事,让观众耳目一新」
**《海蒂和爷爷》改编自小说,整个故事的叙事方式也和小说几乎一样。我们知道,在整个小说叙事理论发展中,形成了很多小说的故事原型,像“灰姑娘叙事”就是一个典型的原型。“灰姑娘”的故事,经过百年的流传,已经家喻户晓。故事是一个贫困被人瞧不起的灰姑娘,善良而美丽,但她一直得到不公正的对待。偶然一次,因为她的善良得到了一双水晶鞋,可以和王子跳舞……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但是,这个童话故事,在几百年的小说叙事技巧中,不断地被运用。很多作家都不自觉或者自觉的运用这种故事原型。一个穷困潦倒但正直善良的人,得到了贵人的垂青,实现了梦想。
▲《灰姑娘》的故事
比如《简爱》也有灰姑娘原型的影子。好莱坞的**中,更是数不胜数,平民英雄的故事,也有着“灰姑娘”的故事原型。就像是《蜘蛛侠》甚至《黑客帝国》也有这个原型的影子。星爷的**,大多关乎屌丝逆袭这些故事,都有着灰姑娘的叙事原型的影子。
▲《黑客帝国》剧照,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码农与另外一个世界的救世主身份的质变
而《海蒂和爷爷》不同,海蒂来自乡村,被姨妈认为是拖油瓶,刚开始也被爷爷嫌弃。但是姨妈为她在法兰克福找到了一户贵族人家,这家人善良,并且喜欢海蒂的天真活泼,把她当作“贵族**”培养,这是海蒂的"水晶鞋"。
可是,故事并没有朝着海蒂最后成为一个贵族**,回到老家把爷爷接到城里享受富贵生活的方向发展。而是,海蒂日夜思念着阿尔比斯山,思念着小木屋,思念着睡在干草上和爷爷,和彼得相依为命的日子。
海蒂拒绝了“水晶鞋”,海蒂想要自由的阿尔卑斯山的生活。她想回到“灰姑娘”的生活状态,并且清晰而明确的认识到,只有在那里,她才能快乐。
于是,在克拉拉的奶奶和家庭医生的劝说下,在克拉拉父亲最终考虑后,将小海蒂送到了原本属于她的阿尔卑斯山。她到了爷爷得小屋前,第一件事就是脱掉了都市的衣服,飞奔到自然的怀抱。
这是“反灰姑娘叙事”的方式,是“贫困的人并不需要成为英雄或者公主也能快乐的故事。”。所有的童话,几乎都是丑小鸭可以变成白天鹅,但是这个故事是丑小鸭喜欢自己的池塘,不愿意变成天鹅。
或许这个故事的反类型,让大家耳目一新。很多读者都是不自觉得或者潜意识得进行对故事的感知。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这个故事很新颖。
「“游戏通关” 式 的情节设置,善良和纯真是她唯一的武器」
对观众来说,这是海蒂放弃了大城市的富贵生活,要在阿尔卑斯山上和爷爷相依为命的故事。而对于小海蒂来说,整个故事是一个个的闯关,她面对的是生活展现在一个父母双亡的8岁小女孩的一个个难关,而帮助她闯关的武器,只有善良和纯真。
“游戏闯关式”的**叙事,也是很多好莱坞**的惯用手法,并且屡试不爽。我们看**的时候,只是觉得酣畅淋漓,并未察觉出这是一种讲故事的套路。比如《盗梦空间》,诺兰就用了闯关式的设置技巧,在梦境破解中,不断增加闯关的难度。还有典型的《碟中谍》系列等。这些**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在情节点的设置上参考了“游戏闯关”的模式。
而在《海蒂和爷爷》中,小海蒂面对的“难关”一个又一个:
故事的开头,她就遇到了第一个难关,如何与孤僻的爷爷相处。
海蒂的姨妈因为找到了一份工作而不能带着海蒂一起生活,就把她丢给住在阿尔卑斯山上孤僻而倔强的爷爷。爷爷与山下村里的人不说话,不来往。看到海蒂,他一口拒绝了收留孩子。姨妈只好丢下海蒂就跑了。海蒂面对的是如何让爷爷接受她。
小海蒂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自然的接受生活,并发现生活的美好。类似于老子说的“无为而治”。第一晚她住在羊圈里,抱着山羊安然地睡着了,没有抱怨爷爷的冷酷,而是默默得接受。她为能睡到爷爷阁楼得稻草上而开心不已,为能和彼得到山里放羊而开心大笑。
爷爷被海蒂的纯真、善良所感动。当海蒂第一次抱住爷爷得时候,能感到爷爷那一刻的感动,甚至喉咙有些哽咽,或许好多年都没人和这个孤独得老人拥抱了。
生活并不是一直美好,对于童话故事中的海蒂也一样。爷爷不让海蒂去上学,姨妈正好借此事情,把她骗走给贵族**做了伴童。海蒂被姨妈骗到了城市里,关在一个大房子里,可能一辈子也回不到爷爷的身边了。
这是海蒂面临的第二个难关。她怎么从城市回到爷爷的身边?
这一次她依然没有任何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境遇,她被姨妈卖到了贵族的家庭,如果主人家不同意,她是不能回到阿尔卑斯山的。她在这个大房子里,只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而克拉拉虽然拥有仆人和管家,但是她整天被关在房间,没有伙伴,不能走出房间,她在内心依然是一个孤独的孩子。
海蒂怎么面对呢,她没有故意表现捣乱,让主人把她赶走,她不会这么做。因为她是一个没有污染的孩子,她喜欢克拉拉又思念爷爷和彼得。她左右为难,这是一个善良孩子的最真的想法。她不忍心离开克拉拉,让只能坐在轮椅上的朋友孤独在这个大房子里,但是她的胸口闷,她思念阿尔比斯山上的一切,因为自己的善良,她的思念让自己“病入膏肓”。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善良,感动了克拉拉的奶奶和父亲,决定把她送到大山里,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海蒂终于回到了家,但是她又面临了一个难题,她思念着克拉拉。 她离开的时候,克拉拉没有和她送别,她担心克拉拉孤独……善良的海蒂开始觉得愧疚。她不断给克拉拉写信,请求她能够到山里和她一起玩耍。
这是海蒂唯一一次主动去解决问题,凭借自己的能力——书写,去表达对克拉拉的思念,希望她能到阿尔卑斯山来。
这三个难关,构成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这样的难关设置,不会让观众感到疲倦,也不会让观众轻而易举猜到结局,而是不断地展现新鲜感,给予观众一种新颖的刺激。这是**讲故事的技巧,也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方式。所以我们在观看《海蒂和爷爷》的时候,不断被设置的情节点吸引着,不忍心错过每一个镜头。
海蒂闯过了这三个关口,却拯救了三个人,一个是孤独的爷爷,一个是孤独的克拉拉,还有一个是孤独的自己。
在克服了这三个困难以后,海蒂的善良也辐射到了周围的其他人。比如克拉拉的父亲,他懂得了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比如彼得,她教会彼得体谅他人……所以,对别人出于真诚的爱,可以对抗孤独。
「**核心:孩子的本性就是最大的力量」
上帝说,只有孩子才能进入天堂。
老子说,复归于婴。
无论东方或者西方,对于孩子般的本性都有崇高的向往。
在前面,我们讲了太多的技巧,但是最重要的故事的核心不能忽略:让我们一直流泪的是海蒂的善良,是海蒂对任何事,任何人都有一种坦然的态度。是海蒂对待大自然的态度,是一个孩子的天然本性。
这样的本性,对成年人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成人的世界里只有江湖,再也没有了山水。而没有被世俗污染的孩子的世界是事物原本的样子。
我国著名的诗人陶渊明说: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成年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柔软的地方,是与童年相连的自然生活,这或许就是大人们看海蒂的时候,会泪如雨下的原因吧。
所以,无论在滚滚红尘如何摸爬滚打,不要忘记自己内心的“小海蒂”,去不断拥有精神上的追求,做一个真实而自然,善良而温柔的人,这是活着的快乐的法则之一。
▲这个转身的镜头应该是致敬《四百击》吧
关注星期五文艺一起看经典**。
“他们知道的太少,而你,则见过很多东西,如果做某件事能让你开心,那么尽管去做,不管别人说什么。”
论画面美感,它不输05版《傲慢与偏见》;论故事治愈,它不输《放牛班的春天》。它就是豆瓣评分高达92的《海蒂和爷爷》。
**取景于美丽的阿尔卑斯山,春天时绿意盎然,夏天时花海漫山,秋天时金黄灿灿,冬天时白雪皑皑。
平均海拔3000米的阿尔卑斯山,之所以举世闻名,一方面是因为它是欧洲最高的山脉,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独特的原生态自然环境,造就了这个位于德国和瑞士边境的天然氧吧。
《海蒂和爷爷》的故事,改编自儿童文学作家的长篇小说《海蒂》,故事的发生地正是阿尔卑斯山。
抛开**不说,这部原著小说在豆瓣上的评分都高至92分,它被许多人都奉为童年时期的瑰宝,每次翻拍都非常成功。但今天要讲的这部是2015年在德国上映的版本,才是所有翻拍**中能达到原著级别的一部。
最美的自然风光,配上最治愈人心的故事,仿佛就像是最好的红酒,遇到了最美的人。这样具有人文色彩的自然美景,才格外让人陶醉,这样具有绝美风光的故事,才格外沁人心脾。
本文将从故事中的海蒂的童年经历出发,探寻藏在人性中的真、善、美。
将大人的自私和小孩的天真以悖论的形式呈现,用对比的形式来突显出海蒂的坚强乐观,给观众带来治愈的力量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里,有一本学生必修的《三字经》,开头的两句便是:“人之初,性本善。”
这六个字写在整部《三字经》的开始处,书之初,即是人之初。用“性本善”这三个字,很好地总结了幼孩时期的心性纯良。
**中的主角海蒂,就是一个只有8岁的小女孩。父母早逝,被姨母抚养至8岁后,姨母把海蒂强行塞给了住在阿尔卑斯半山腰上的爷爷。
爷爷一个人住,生活自给自足,性格孤僻不爱说话,也几乎从不与外人打交道。爷爷在小镇上的口碑极差,被认为是一个无法相处的糟老头。
对于市侩贪财的姨母,海蒂就是自己奔向幸福生活的包袱。海蒂在姨母家寄养期间,几乎不被允许出门,自幼就成为孤儿的她,并没有成为一个脆弱、整天只会哭鼻子的小女孩,而是看起来比同龄人更加的顽皮,但却又远超同龄人的懂事。
姨母把海蒂带上阿尔卑斯山的路上,海蒂第一次看到花丛中飞舞的蝴蝶,兴奋地拽下了厚厚的棉袄和棉靴,匆忙地跑上去和蝴蝶嬉戏。
这是**的开头,一个很美的长镜头,很好地展现出了海蒂渴望自由、渴望与大自然亲近的内心世界。同时春夏季节还穿着棉袄、棉靴,这也侧面表现出了海蒂与姨母生活期间,并没有得到童年应有的关爱。
一个嘴硬心软的老人、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祖孙两代享受天伦之乐,唤起观众心底最柔软的记忆
海蒂与爷爷见面后,这个突如其来的孙女不受爷爷待见,姨母被爷爷粗暴的赶走,海蒂也吃了闭门羹。夜幕降临,海蒂钻进羊棚,抱着小羊安然入睡。从海蒂的神情来看,她并未因被爷爷拒绝而苦恼,反而在羊棚入睡的她,脸上还浮现了一丝安然的笑容,仿佛就像是孩子找到了童话故事里的棉花糖世界。
经过了几天的相处,爷爷已经允许海蒂睡在阁楼,还精心为海蒂做了一把吃饭的椅子。而海蒂也非常懂事的每天帮爷爷去山上放羊,以前都是山下的放羊倌皮特顺带带上爷爷的两只羊,现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上,羊群满足地啃食着嫩叶,海蒂和皮特每天放羊时玩得不亦乐乎。
冬天大雪封山,皮特不用再放羊,而是在山下的学堂上学。海蒂和爷爷住在半山坡上,海蒂失去了玩伴,也开始向往山下的学堂。爷孙俩相处半年后,感情越发浓厚,为了满足海蒂的心愿,爷爷暂时搬到了山下去住,海蒂上了学堂 ,爷爷的转变,也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
爷孙两个人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下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天伦之乐,日子虽然清贫,但他们脸上的笑容却从未间断过,那响彻山谷的笑声,是亲情合奏出的美妙音符,唤起观众心底最柔软的部分,人间最美的画面不过如此。
用困境塑造制造矛盾冲突来突显海蒂的善良,纵使是身不由己来到克拉拉家里,但还是努力掩饰好自己的情绪,为克拉拉带来温暖和快乐。
在这个美丽的边陲小镇上,开学季都设在冬天,因为只有冬天孩子们才不用帮家里干活,也才有空闲时间进入学堂念书。第二年春天,阿尔卑斯山的大雪被生机盎然的嫩叶代替,海蒂和爷爷又搬回了山上。
姨妈的到来,打破了爷孙俩美好的生活,姨妈乘爷爷不在,私自带走了海蒂,并把海蒂安置在了一个富人家庭当陪读,换取一份丰厚的报酬。
克拉拉是一个美丽、端庄的小女孩,作为这个富人家庭的掌上千金,她因为幼年生病而落下了残疾。
黑压压的城市,空气中到处都是扬起的尘土,这里的街道笔直,建筑物也同样笔直,象征了阴冷严肃的社会规则。来自于阿尔卑斯山的女孩海蒂,一点也不喜欢这里。
房间里的窗帘必须闭合得严丝合缝,房间里的人不可以把身体探出窗外,克拉拉住在自己家的大房子里,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
一个是在来自于大山的野孩子,一个是家境优渥却无法行走的富家千金。海蒂和克拉拉两人,一矮一高、一个自然卷一个头发修长、一个喜欢在山间欢腾跳跃,一个从小被禁锢在轮椅之上。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却碰撞出了友情的火花。
两个孩子的友情纯真无邪,让荧屏前的观众为之动容,克拉拉被海蒂治愈的过程,也是海蒂努力绽放自我的过程,心怀善意的海蒂,无论是在哪里,都能散发出人性最美的善良之光。
只要心存善良,必能收获所有的善意和美好,用极大的善意向观众传递坚持真善美的人生价值观。
后来海蒂实在待不惯城里的生活,最严重时还患上了梦游症。克拉拉的奶奶将海蒂送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爷爷家,还把克拉拉也托付给了海蒂的爷爷照顾,好让克拉拉不会因为海蒂的离开而继续伤心。
在山里,海蒂教会了克拉拉如何端起碗喝羊奶。而克拉拉的到来,让皮特失去了和海蒂一起放羊的机会,皮特嫉妒心起,悄悄的把克拉拉的轮椅推到了山下。
而爷爷背着克拉拉找到了放羊的皮特,三人在山上玩得十分开心,而克拉拉想要追蝴蝶时,竟然发现自己能够站起来了,并且还能正常的走路。
这一幕算得上是片中最感人的场景,无数观众在克拉拉当着父亲面站起来时热泪盈眶,剧中并没有刻意煽情,但这确实的最真挚的感动,泪水源于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关于克拉拉为何就站了起来,其实片中给出了隐晦的解释。首先,克拉拉是在童年生病之后,还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的行走,而克拉拉的腿并没有创伤,所以再恢复可以行走的状态,是很有可能的。
其次,克拉拉生活的场景都是在室内,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在没有科学食补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缺钙。克拉拉惨白的肤色,也说明了她身体状态并不好。
再者,克拉拉去到阿尔卑斯山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转变,每天三位小伙伴都在山间玩耍,这对她的病情恢复,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最后是因为追蝴蝶的动作,成功诱导了克拉拉再次站了起来。或许,在城市的家里,即便克拉拉早就能站起来,因为没有行走的意识,与轮椅为伴的她或许终身都离不开轮椅。
最后的结局是美好的,海蒂和爷爷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皮特有了一个海蒂这样的玩伴,克拉拉最终也站了起来。
不管身处怎样的困境,不管事实如何不如人意,海蒂一直心怀美好,用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最终不仅治愈了自己,也治愈了身边的人,同时更治愈了荧屏前的观众:只要心怀阳光,必能收获美好。
如果没人治愈自己,那就自己治愈自己,一手烂牌终将会打出王炸的效果
海蒂很早就父母双亡,姨妈对她很不好,最后与爷爷相依为命。皮特家庭条件困难,很早就为家里承担放羊的任务。克拉拉虽然生活条件优渥,但精神上却并不快乐,正是因为克拉拉整日郁郁寡欢,所以家里才找了海蒂作为陪读。
片中的主题,是呼吁人性中的真、善、美,三个孩子中,命运最坎坷的是海蒂,皮特和克拉拉都因为“失去”海蒂这位玩伴而发过脾气,而海蒂却从始至终,都是微笑着面对这一切。
三个孩子中,过得最幸福的,依然还是海蒂。命运对于她来说,如同是给了她一手烂牌,可是没人能想到,她却打出了王炸。
海蒂之所以有如此大的能量,是因为她的内心充满了真、善、美,对世间没有一丝杂念,用最纯粹的内心,治愈生命中那些不美好。
海蒂(阿努克·斯特芬 饰)自幼失去双亲,由海蒂的姨母黛特(安娜·申斯饰)照顾,后来由于姨妈要到外地工作,海蒂便去投靠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爷爷(布鲁诺·甘茨饰),爷爷性情古怪,跟村民不合,长久以来就离群索居,独自住在山区的木屋中,当海蒂来到爷爷家,她的纯真及率直终于融化了爷爷的心。
在此海蒂也交到一位新朋友牧童男孩彼得(昆林·艾格匹饰),他们一同徜徉在群山绿野之间,生活悠哉快活。
后来海蒂却被迫离开山区,被送到法兰克福当一位不能走路的富家**克拉拉(伊莎贝尔·奥特曼饰)的玩伴,海蒂和克拉拉一拍即合,很快就成为形影不离的好友,她更在克拉拉的祖母(汉内洛勒·霍格饰)循循善诱之下,引发了对书本的与趣。可是,她对美丽的高山风光和爷爷的怀念却有增无减。
扩展资料
角色介绍
1、海蒂
海蒂是个聪明伶俐,且具有乐观开朗的性情,心地善良的孩子。一岁时即失去双亲,因此到五岁之前都是由姨母照顾。由于姨母必须出外工作,便把她带至居于阿尔卑斯山的爷爷那里。在山上的生活让海蒂自由奔放的性格彻底散发,并和牧羊少年成了好朋友。
2、爷爷
海蒂的亲祖父。独居在阿尔卑斯山中小屋的老人。在村民眼中爷爷是个脾气倔犟、性格古怪的老头,还是个无神论者。但在祖孙俩日渐相处的过程中,爷爷被小海蒂的天真无邪感动,冰封的内心被融化。
3、克拉拉
是德国西部法兰克福的泽塞曼家的独生女。克拉拉双腿因幼年生病不能行走,海蒂的到来使她的生活开始充满阳光。而当海蒂决定离开后,克拉拉也在去阿尔卑斯山寻找海蒂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并重新站了起来。
4、彼得
牧羊少年彼得。尽管平时待人很随和,偶尔也会有严厉的时候。在山上的时候与海蒂成为了好朋友,家里有一位瞎眼的奶奶,海蒂因心疼她特地给她带了软面包。
《海蒂和爷爷》是一部德国暖心治愈型的童话改编作品。改编自十九世纪末约翰娜·斯比丽的原著作品《海蒂》,作品一经问世就被上百次的搬上了屏幕。
让人记忆深刻的是1937年改编**,1974年高畑勋和宫崎骏版的动画连续剧以及1993年迪士尼**,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为一部主要以儿童作为受众群体的**,在 展示天然生活,儿童纯真特性,引导孩子认知世界,文化和 社会 方面,这部豆瓣评分91分的高口碑作品无疑是成功的。
心理学家认为,视觉是感觉系统的第一感觉,而色彩对于视觉的影响是最大的。
儿童的天性是活波好动,想象力丰富,她们纯真善良,跌跌撞撞的 探索 和认知着这个世界。
《海蒂和爷爷》在创作的过程中,试图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引导孩子通过适应协调周边环境而达到和观众心灵上的共鸣和思索。
这部**中对于阿尔卑斯山的展现,美到了极致, 影片中采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作为主体基调,“明黄+草绿+湛蓝”的展现恰到了好处 。白雪皑皑的山峦叠嶂,近处是青青草地的芬芳,振翅高飞的雄鹰在湛蓝的天空下和谐舒适。
两个孩子穿着素色的衣服玩耍嬉戏,海蒂的爷爷,这个怪老头的和孩子们一起,构成了绝美的画面。色彩运用上饱和度较高,却一点也不违和,让观众在观看**的时候, 能够通过视觉感受的传递来对生活经历和环境事物产生不同层次和不同远近的联想。
美国的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发展是人类 历史 的重现,儿童们喜欢追逐山间,回归原生态的生活,如同时远古时期人们狩猎活动的重现;少年时期的他们喜欢奔跑,野营,划船,游泳,也反映了祖先的野外生活。
在《海蒂和爷爷》**中,有很多的场景设置都展现了儿童原生态生活的回归。
1,万物有灵
小海蒂第一次来到阿尔卑斯山上,不由自主的脱下的厚厚的洋装和重重的靴子,在风中欢快的奔跑。
对孩子来说,限制他们自由的是靴子和服装,也有所谓的生活中繁琐的礼仪和思想,小海蒂渴望天性的回归,希望投身于自然中,和爷爷一起生活。
**中恰到好处的环境呈现,符合孩子内心的渴望,小海蒂渴望美好,向往大自然的心从来都没有被污染。
在小海蒂和克拉拉的乡间相处,蝴蝶落在了孩子光着的脚丫上,花儿在身边摇曳,对于自然环境的追求和向往是孩子们的天性,符合她们 探索 的性格,在她们看来,万物皆有灵性。
2,无言的教化:童趣和童真
克拉拉来到小海蒂和爷爷居住的山间,和海蒂一起玩耍嬉戏,一起喝着最天然的牛奶,两个孩子笑的前仰后翻。
作为家里的“小公主”,从小养尊处优,但是她没有一点公主病,对任何人都和善友好,在她的内心深处,虽然锦衣玉食,但是永远比不上内心的纯粹和对自然的向往。
这部**不仅让儿童看到了山间乡下的生活,比如原生态的食品和牛奶,以及原始的生活模式,而这样的生活和环境在城市已经无迹可寻, 但是在乡村,或者是 历史 上的乡村,这些都是必备的生存能力。
在山间,孩子们躺在草坪上仰望蓝天,带着泥巴的衣服,对于孩童来说,影响是多方面的,生活不仅是华灯亮彩,也有劳动的泥泞与艰辛。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快乐和趣味,是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也是无言的教化。
而这些原生态的不被打扰的环境呈现,是对孩子和成人观众内心最大程度的尊重。
意大利的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过:
《海蒂和爷爷》的可贵之处之一就是孩子内心的正确价值观,她们拥有真善美,这是人类最淳朴和可贵的感情。
善良指的是对于别人的伤害选择性忽视和遗忘,用自己的品质去谅解和报答别人,影片中的两个孩子,拥有着最富有的东西,那就是一视同仁的善良。
小海蒂作为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又遭受到姨妈的遗弃,被送到了山间爷爷这里,而刚开始这个“怪老头”也不愿意接收孩子,找各种借口推诿,而孩子就像一个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按照正常孩子的发展轨迹,这段经历应该会给孩子留下创伤性的回忆吧。
然而,小海蒂并没有抱怨,也没有自怨自艾,凭借着自己的坚强和善良打动了爷爷。她对于自己拥有的当下心存感恩,当看到皮特的奶奶生活困难的时候,她也由衷的发出了自己的同情心:“奶奶看不见也吃不了硬的东西,而我们却很幸运,不是吗?”
孩子小小年纪,在面对着命运极端不公的状态下,却觉得自己拥有的已经够多了,这就是藏在孩子身上最为宝贵的东西。
而克拉拉是一个生下来,口中就衔着“金钥匙”的女孩子,住着宫殿一般的大房子,优雅的用着刀叉,她拥有着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
但是当小海蒂来到她家的时候,她并没有嫌弃海蒂的出身,她们一起写字,一起嬉戏,当小海蒂回去之后,她也跑到海蒂的家,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
不同阶层之间的相处,却完全没有隔阂,也是因为克拉拉心中的善良。
影片中整体呈现出来的教育观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对于观众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感动,纵使这只是童话,但是代表的是人们对于美好世界的向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