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是构成社会心理的各种现象的总和。
这些因素有很多,如社会潮流、习惯势力、社会角色、有人根据这些因素所涉及的群体范围不同,对社会心理因素也作了划分,包括:①大群体心理因素,如民族自我意识、民族性格、民族情感、民族风俗与习惯、民族传统及民族 ……
后者是指人们生活或工作的环境,生活和工作的条件、人际关系、角色、经济状况等。在工业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社会中,大气水源污染、噪音、经济收入、政治变动、居住条件、生活和工作的节奏,冲突和竞争均造成人们心理紧张。
影响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大多数来源于别人对你的评价,环境因素。你在做某件事的时候,很多人会对你做出好的坏的评价,当然得到认可时大家都开心。没有得到认可时大家都会烦躁,不高兴。大多数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影响。
别人评价导致心情不好的话,不要太在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如果是本身不足造成别人对自己不好的评价就一定要改正,改正以后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环境因素影响会有很多,比如你现在在一个非常吵闹的地方,一定会感到心烦,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呆着。或者心情也会受天气的影响,天气晴朗大家心情就会如天气一样。反之,阴天会使人容易产生“情志之毒”,暴躁易怒,忧愁思虑,心生惶恐等;在思绪万千的阴天,雨天,或是秋天,古往今来总是有文人墨士借此些情景来表达忧思之情。
心情不好有很多办法来发泄。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找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也可以找好朋友倾诉,说出来比憋在心里会好受。也可以外出散步,环境可以影响心情,好的环境能改善心情。
也可以通过运动来发泄,出去散步健身,把烦躁的心情化为汗水。累了以后想休息,睡一觉心情也许就没有那么糟糕了。音乐也能改善心情,可以听一些轻音乐,自己平常爱听的。伤心是一天,开心是一天大家不要被心情影响生活。
1.社会因素与心身疾病
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不仅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否协调有关,而且受到社会的制约,特别是与社会变故,与一定时期内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及社会文化环境密切有关。
Cassel总结了20个研究结果,发现生活在简单、安定的原始社会中的人们血压偏低,且不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增高。但同一种族的人迁居到种族不同的工业化城市中,他们的血压会升高,而且还随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增高。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紧张的社会事件如战争、空袭、社会动乱可引起人们罹患各种心身疾病。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战争发生的地方。德国士兵曾有整个连队突然患应激性胃肠溃疡的情况。又如当社会大动乱时,妇女月经失调的人数增多。另外的调查还表明,在同一社会中不同时期的患病率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不同。例如50年前,溃疡病和高血压病患病率的男女之比都约为4:1。但近年来男女患病之比例逐渐接近,溃疡病约为3:2,而高血压病已无明显差异。很多学者认为。这是由于近年来愈来愈多的妇女参加工作和社会活动,导致社会心理刺激增加的结果。
工作情境诸如各种持久的强烈的物理化学刺激,重复、单调、刻板、毫无兴趣、枯燥无聊的工作,过长的劳动时间,人际关系的不协调等都会使人产生焦虑、烦躁、愤怒、失望等紧张情绪。
2.生活事件与疾病的相关研究
生活事件或变化,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寻求变化是人的一种基本特性。生活变化可以避免单调、乏味,激励人们采取行动以适应新环境。由此可见,变化同休息一样重要。然而如果生活变化过大、过多、过快和持续过久,就会造成适应的困难。引起严重的心理应激,甚至损害健康。调查表明,生活事件是造成心理应激并进而损害健康的主要应激源。
Holmes和Rahe(1966)根据对500多人的病史分析和实验所获资料,编制了SRRS。此量表中的“生活变化单位”(LCU)代表相应事件在一段时间内经历的生活变化所要求的适应程度做出数量估计,例如,配偶死亡可以有100分,同时利用“疾病量表”调查这段时间内和此后一段时间内所患疾病和病感;然后考查总的ICU与疾病分数间的关系。这就是关于生活事件同疾病关系的相关研究。
生活事件是研究心身疾病的一个重要内容,生活变化单位(LCU)得分过高的人容易产生心身症状。但心身疾病同生活事件只是有一定程度的关联。生活事件的性质不同对人体影响程度不同,生活事件与疾病种类无特异相关。归纳世界各国学者的这类研究结果,有的学者得出下列主要结论:生活事件同疾病发生和加重有相关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如果LCU分数增加很多,一个人发生疾病和病感的可能性变大。例如一个研究发现,一年中,LCU超过300的人中第二年有75%的人曾感到严重不适、抑郁或有心脑病发作;而低于150的人中只有33%的人有类似情况。
孩子自小就受到各种方式和来源的影响和作用,有的是主动提供的,如学校教育、课后兴趣班,而还有很多却是在不经意的过程中接受到的,如生活中的犯错经历、出游时的见闻、与他人相处的过程。
孩子需要培养的能力包括四个方面:1、基础技能,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美术音乐等;2、综合能力,它包括审美、创造、合作、说服等,也就是运用基础技能去解决一个问题的能力;3、成长心态,即看到自己的不足,认清外界的形势,能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进步;4、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而后者更重要的是乐观自信、同理心、适应变化、韧性和勇敢、坚忍等品质。如果把后面三项能力归纳总结一下,最为重要的就是社会情感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管理、社会认知、人际交往技能、负责任的决策。
当前普遍存在的家长焦虑现象并不能给孩子的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我们只看到了社会日益竞争激烈的基础技能教育,而忽视了社会情感能力的教育。而后者却是很难通过教学、练习、测试等传统方法获得的,而是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情感能力培养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情绪的管理。需要在平时孩子面对困难,受到不公正对待,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做起。具体几个小技巧如下:1、布置一个温馨的“冷静角”,作为情绪失控时的缓冲地带。2、把问题分级,将不同的情绪归类为无事生非、庸人自扰、自强不息、天灾人祸。3、帮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步骤。先正视问题,然后引导孩子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倾听他们的声音并尊重他们的想法,最后协助他挑选一个最优的方案。
社会情绪能力主要涵盖5个方面的内容:良好的自我意识;良好的自我管理;良好的自我尊重;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创意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
这不仅关系到我们的压力应对、人际交往、团队合作、创意决策等非智力因素能力,也对智力因素有关键影响,因此,社会情绪能力将是未来人才优胜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2009年11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长韦钰在儿童早期发展研究前沿国际会议上提出:"所有教育机构,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社会情绪能力的培养,决定孩子一生成功的并不是IQ,而是社会情绪能力。"
社会因素主要指社会制度、文化教育、人口及家庭等,它们主要通过对人的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的健康。
1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1)社会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导致人们在行为乃至身体器官功能状态方面产生变化的因素。人的心理现象较为复杂,既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等共性的特征,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及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这些特征都可能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
(2)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通过生理变化的各环节发生作用。当人们遭遇到某些紧张的社会事件时,心理上就会出现不安和紧张的情绪;当紧张事件消除后,紧张的情绪状态也会消失。如紧张事件继续,这种紧张情绪就会持久存在。当紧张情绪持久存在引起一系列生理变化超过了人类自我调节功能时,就会对人体健康发生不良影响。
(3)心身疾病:是指社会心理因素在发病、发展、治疗、预防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和躯体功能障碍。常见的心身疾病有癌症、原发性高血压、溃疡病和冠心病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与健康
经济是满足社会人群基本需要的物质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卫生工作,卫生工作也同样推动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两者具有双向互动作用。
(1)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的根本保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
(2)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以人群健康为条件,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社会文化因素与健康
文化因素包括教育、科学、艺术、道德、信仰、法律、风俗习惯等。
(1)思想意识对健康的影响:思想意识的核心内容是世界观,其确定人们的其他观念。人的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来源于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实践,另一方面来源于社会观念的影响,从而使思想观念具有个别性和社会普遍性。因此,由某种观念带来的健康问题也表现出个别性和社会倾向性。不良的社会道德和观念可带来社会病态现象和健康问题——社会病。
(2)风俗习惯对健康的影响:风俗习惯是历代相沿的规范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从而对健康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风俗习惯可导致不良的行为,将直接危及和影响人群健康。
(3)科学技术对健康的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对个体和群体的心身健康发生着重大的影响。
4人口与健康
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增长相协调。人口增长过快,生产积累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健康水平降低。还会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加重环境污染,对健康造成威胁。
5卫生保健服务与健康
卫生保健服务是指卫生部门向社区居民提供适宜的医疗、预防、康复和健康促进等服务。在卫生保健服务中医疗质量、服务态度、医德和医疗作风等,对人群健康可产生重要影响。
6家庭因素与健康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维护健康的基本单位。通过优生、优育和计划生育可使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且能保证人口质量,降低人群发病率。家庭成员和睦相处,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可保证生活质量,增强体质,减少疾病。
1、人体生物钟的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节律起落变化,这就是生物钟。人体的血压、体温、脉搏、心跳、神经的兴奋抑制、激素的分泌等100多种生理活动都要受生物钟规律的支配,从而产生生理活动的高潮和低潮。
2、天气变化的影响。一般来说,阴雨天气人们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如果天气转晴,心情跟着也就好多了。特别是连天的阴雨,人们容易烦躁不安,对人对事都极不耐烦,处理事物也会欠考虑。
3、颜色刺激的影响。一般来说,鲜艳的颜色能驱赶人的不良情绪,心情易于发生好转。所以“浓妆艳抹”的春天,人们的情绪往往非常好。不同颜色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不同的影响。
4、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例如睡眠不足。大脑消除疲劳的主要方式是睡眠,长期睡眠不足或质量太差只会加速脑细胞的衰退,人会变得萎靡不振。
扩展资料:
调节情绪的方法:
1、用表情调节情绪,有研究发现,愤怒和快乐的脸部肌肉使个体产生相应的体验,愤怒的表情可以带来愤怒的情绪体验,所以当我们烦恼时,用微笑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可能是个很好的选择。
2、人际调节,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他的社会属性,当情绪不好时,可以向周围的人求助,与朋友聊天、娱乐可以使你暂时忘记烦恼,而与曾今有过共同愉快经历的人则能引起你当时愉快的感觉。
3、环境调节,美丽的风景使人心情愉悦,而坑脏的环境会使人烦躁。当情绪不好时可以选择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在完美的大自然中,心情自然而然会得到放松。
—心理学
—情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