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2雷超月
主题关键词:自我体验
核心培养建议:感受小主人公美依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由害怕到成功内心情感的变化,乐于进行文学想象。
主题解读: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是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积极的自我体验即自我满足;消极的自我体验即自我责备。自我体验是自我价值感形成的基础。幼儿自我体验是非常丰富的。因为幼儿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自己完成某件事的经验,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难忘的记忆。像是第一次自己上学、第一次自己烧开水,或是第一次自己看家。能独立做好一件事,代表着自己的成长,这种成就感,是鼓励孩子勇敢跨出步伐的良方。
在这本《第一次买东西》中,五岁的小女孩美依,突然被指派工作,要到商店去买牛奶。美依平常常跟妈妈上街,但自己一个人去,还是第一次呢!美依和所有同龄的孩子一样,喜欢帮爸爸妈妈做事,她大着胆子接下了工作,兴奋的走出家门,但是越走心里越害怕,尤其一辆速度很快的脚踏车,让美依的勇气一点一点消失。还好,这时在店里遇到了其他的顾客,美依学着他们的样子,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最终完成了妈妈给她的任务。我们的孩子都会慢慢长大,也都会越来越能干,要鼓励他们更大胆,更自信的去尝试自己没做过的事。
活动目标:1、听故事,体验美依第一次买东西时由害怕到成功内心情感的变化
2、知道遇到困难不能害怕,勇敢面对就能成功
3、尝试进行文学想象,进行续编故事
活动准备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绘本
活动过程
导入:教师与幼儿谈话,并请幼儿根据回忆的内容进行表演。
教师:小朋友,你有没有跟妈妈一起去买过东西呢?你们买了什么?商店里都有卖什么的?
2、教师出示绘本,引发孩子对故事的兴趣
教师:有个叫美依的小女孩,今天第一次买东西,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听一听
1、师绘声绘色讲故事,并让幼儿观察画面,并尝试用一些情绪的词汇进行总结和命名,说一说美依从承担任务的勇敢——一路的忐忑、担心、纠结、害怕、……到最后完成任务的喜悦、开心,讲述过程中让幼儿更高的体验人物情绪的变化。
教师:这时美依的心情怎么样呢?
2、故事结束后引导幼儿进行文学想象的续编故事
教师:小朋友,猜一猜美依见到妈妈后,会跟妈妈说什么?她们会做什么事情
说一说:理解故事
1、美依去买东西都碰到了谁?
2、美依终于买到牛奶了,心情怎样样呢?
经验迁移
教师:你有没有独自一个人上街买过东西?心情如何?
你觉得怎样才能顺利买到东西呢?
让幼儿进行情景表演
教师总结:
我们要跟美依学习,做一个勇敢、大胆的孩子,会发生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别人才能知道你要什么。我们也要更大胆去尝试自己做一些事情。
绘本延伸:《我的秘密地图》
(1)掌握“以问代答”这种极其实用的心理咨询技术,以确保在交流中变被动为主动;复习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技术之“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和引导”。(2)为什么说害怕是基本情绪,而恐惧是复合情绪?(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李克富
(一)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M B Arnold)在20 世纪50 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学说(appraisal- excitation theory)。这个理论认为:
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
这就是“评定—兴奋”学说。
(二)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初,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 Schachter)和辛格(J Singer)提出,对于特定的情绪来说,有三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第一,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第二,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第三,相应的环境因素。
为了检验这个假定,他们进行了实验研究。把自愿当被试的若干大学生分成三组,给他们注射同一种药物,并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可能发生的作用。但实际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一种对情绪具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三组被试都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
然后,主试向三组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并做了不同的解释:
告诉第一组被试,注射后将会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这是注射肾上腺素的反应);
告诉第二组被试,注射药物后,身上会发抖、手脚有点发麻,没有别的反应;
对第三组被试不做任何说明。
接着把注射药物后的三组被试分成两组,让其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环境里休息:一种是惹人发笑的愉快环境(让人做滑稽表演);另一种是惹人发怒的情境(强迫被试回答繁琐问题,并强词夺理横加指责)。
根据主试的观察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结果,第二组和第三组被试,在愉快环境中显示出愉快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而第一组被试则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
如果情绪体验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注射的都是肾上腺素,引起的生理状态应该相同,情绪表现和体验也应该相同;如果情绪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那么不论哪组被试,进入愉快环境中就应表现出愉快情绪,进入愤怒环境中就应表现出愤怒情绪。
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经验。这个结论并不否定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作用。
事实上,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经验。将上述理论转化为一个工作系统,称为情绪唤醒模型。
这个工作系统包括三个亚系统。
第一个亚系统:对来自环境的输入信息的知觉分析;第二个亚系统: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将来的期望;第三个亚系统:现实情景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间的比较系统,称为认知比较器,它带有庞大的生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激活机构,并与效应器官相联系。
这个情绪唤醒模型的核心部分是认知,通过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就被唤醒了。沙赫特和辛格理论(Schachter- Singer theory)又可称为认知—生理结合说。
(三)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Lazarus,1970)是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cogntive appraisal theory)的代表。他认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在情绪活动中,人不仅接受环境中的刺激事件的影响,同时要调节自己对刺激的反应。也就是说,情绪活动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只有这样,人才能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选择适当的、有价值的动作组合,即动作反应。按照拉扎勒斯的观点,情绪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因此,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具体来讲,有三个层次的评价: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
初评价(primary appraisal)是指人确认刺激事件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程度。只要人处在清醒的状态下,这种评价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这是人的生存适应的一个重要方面。拉扎勒斯(1993)列出了15 种情绪及其“核心相关主题”。
次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是指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能否控制刺激事件,以及控制的程度等。当人们要对刺激事件做出行为反应时,必须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社会规范来考虑行为的后果,从而选择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如,当人们受到侵犯或伤害时,是采取攻击行为还是防御行为,这取决于人们对刺激事件的判断。在这种评价过程中,经验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评价(reappraisal)是指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实际上是一种反馈性行为。如果再评价结果表明行为是无效的或不适宜的,人们就会调整自己对刺激事件的次评,甚至初评,并相应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一)情绪的分类
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其中基本情绪又可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1.基本情绪与复合情绪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和复合情绪(complex emotion)。
基本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它们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复合情绪则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也就是说,复合情绪是由两种以上的基本情绪组合而形成的情绪复合体。
普拉切克(Plutchik,2003)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了 恐惧、惊讶、悲伤、厌恶、愤怒、期待、快乐和信任8 种基本情绪。 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可以根据强度上的变化而细分,例如,强度高的愤怒是狂怒,强度很低的愤怒可能是生气。
2.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基本情绪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积极情绪(position emotion);另一类是消极情绪(negative emotion)。积极情绪是与接近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而消极情绪是与回避行为相伴随产生的情绪。
(1)积极情绪。有人认为积极情绪是当事情进展得顺利时的那种好的感受。另一些人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因意外得到奖赏或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时产生的感受。还有人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孟昭兰,1989)。积极情绪包括快乐(joy)、兴趣(interest)、满足(contentment)和爱(love)等。一般认为,积极情绪有三个重要的适应功能,即支持应对、缓解压力、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弗瑞迪克森(Fredrickson,1998)认为,积极情绪能拓宽注意范围、提高行动效能,有助于机体获得身体、智力和社会资源。积极情绪还能明显影响到思维过程,促进高效率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积极情绪对认知有组织功能。积极情绪还对人的社会行为有积极作用,如改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2)消极情绪。消极情绪是指生活事件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如痛苦、悲伤、愤怒、恐惧等。适度的消极情绪有时是有益的。如在适度的焦虑情绪下,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张力增加,思考能力亢进,反应速度加快,因而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果。相反,过于强烈和持久性的消极情绪则对人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有害。它能抑制大脑皮层的高级心智活动,如推理、辨别,使人的认识范围缩小,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动的意义及后果,自制力降低;引起正常行为的瓦解,并使工作和学习效率降低。如果消极情绪长期存在,而个人的心理适应力又差,不能及时疏导、缓解,还会引起相应的心理疾病。
害怕(恐)也属于与生俱来的四种基本情绪之一,有其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外部表现和不同的适应功能,而恐惧则是一种和现实不相符的害怕,是一种复合情绪。
(1)释义。所谓“释义”,也称为“内容反应“,即把求助者说的主要内容中重要的部分反馈给求助者,详见本教材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部分。 在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时,释义的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这样做,使求助者感到很自然,会感到心理咨询师的问题提得合理。
(2)中断。所谓中断就是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当求助者因情绪激动或思维混乱而喋喋不休时,不能够硬行迫使他停止会谈,这时,可以替他倒一杯水,请他取一样东西过来,或者建议他换一个地方再继续谈等等。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建议暂时停止会谈,下次再来。
(3)情感反射。即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会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因此,这种方法在治疗中也是慎用的。
(4)引导。即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引导不是直接建议转换话题,而是由原来的话题引申出新话题。 比如,当心理咨询师想要了解求助者的一般社交关系,而她本人却喋喋不休地埋怨自己的丈夫时,可以把夫妻关系引申为人际关系的一种,一方面表示对她的同情,另一方面把她的思想引向更远的地方;随后在提出同事关系和朋友关系的问题,进而使她谈谈她的朋友们对她的态度,这样引导比直接发问要自然一些。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LdibJsE9ZYOlFOBpI9Bdg
提取码:fd2s5分钟打动人心:高情商沟通课 21天说话训练营。13把沟通小飞刀,提供立马就能用的沟通技巧,每天10分钟,让你慢慢学会推脱、拒绝、赞美、幽默, 2节基础课+13把实用飞刀+6个高手招=21天沟通强化训练。
讲师介绍
鞠远华,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高级讲师,深层心理分析理论及赞美十三把“小飞刀”创始人,被誉为“中国的卡耐基”,为包括IBM中国有限公司、清华同方、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上百家500强企业进行过300余场的培训和咨询。
课程目录:
第1课 沟通中一定要避免的2种方式
第2课 如何不经意夸人达到自己的沟通目的
第3课 4招教你不露痕迹地夸到对方心坎里
第4课 学会制作悬念,幽默还能拉近距离
第5课 如果借助别人话题顺势赞美
经过知音写作训练营一个月的学习,我逐步明白了故事写作的一些要领。
刚进写作营时,我是一个写故事小白。过去写的都是散文、观点文,对于故事、小说的写作,总是觉得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哪怕自己写出来自我感觉很好的故事,在别人看来根本就是自说自话、自嗨,平淡无奇。
西贝老师的精彩讲述,让我明白了故事需要完整的结构,即“起因、经过、结果”,需要有矛盾冲突。而其中的转折情节和导火索情节作为关键情节,需要浓墨重彩,辅助情节和背景交待,则只要略写甚至一笔带过。
以此审视我最初写的故事梗概,才发现当时写的根本就不是故事而是散文。后面写的大作业4,就避免了这样的错误(尽管写得还很不够)。能有这样的认识和改变,应该说30天的学习是有收获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