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读张爱玲,她的一生波澜曲折,盘旋在腐朽不化的遗少父亲张廷重,新时代的新贵母亲黄逸梵之间,就如同一只小心翼翼的幼兽,在察言观色中形成了她独有的保护色。
她的人生背景仿若成为了她的生命熔炉,那里锻造了她的才情,也毁了她的童真。
父亲抽大烟,赌博,养姨太太,不务正业,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然而在欧洲留过洋的母亲思想独立,人格自由。两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注定了这场缘分只能是一场空。
伴随着父母离异,后母冷眼,离家出走,经济拮据,家道中落……小小的张爱玲经历过锦衣玉食的生活,也饱尝过贫困潦倒的人生境遇。
她本是活泼的,可爱的,天真的,烂漫的,但是童年的冷暖经历却让她变成了人世间最最孤寂的那个精灵。
尤其是对于爱情,亲眼目睹过父母婚姻的不幸之后,她渴望找到志同道合的另一半,在那个小天地里能够得到全身心的呵护。
也许是因为过早的成熟,她仿若只能看到比自己年长的男人,比如说胡兰成又或者是赖雅。
两段爱情,两种方式,但是终究都有着令读者难解的心疼和遗憾。
第一段婚姻让她低到尘埃,而第二段婚姻却让她没有留住此生唯一的骨肉,最后导致了她的孤独终老。
张爱玲的一生之中,描写过无数凄婉绝伦的爱情故事,有的天真,有的烂漫,有的则凄惨至极。
动情的爱情故事让张爱玲声名鹊起,但是她的感情经历却一直处于空白。
天才就是天才,一个没有感情经历的人,却能将感情演绎的那样真挚,这让人由衷喟叹。
直到那个令她迷恋,沉醉,却又痛彻骨髓的人出现,与她在乱世之中演绎了一段传奇之恋,那个人就是胡兰成。
胡兰成比张爱玲大14岁,出生农村,但文采斐然,曾经在汪精卫的麾下做事,与日本人的关系甚为密切。
张和胡的故事,实则是这位风流才子先招惹的张爱玲。
他隔三差五的拜访她,并用滔滔不绝的才情征服了情窦初开的张爱玲,最终收获美人心。
张爱玲写给胡兰成的第一句情话便是: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第二句话则是写在她送给胡兰成的照片上的: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这便是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情感表白,也是这个世界上女人送给男人的最凄美最热烈的情话。
他陪她聊天,逛街,散步,经常称赞她的美丽和气质。他们畅谈艺术文学,聊人生哲学,看似活脱脱的珠联璧合。
她曾经对他说: “你这个人噶,我恨不得把你包包起,像个香袋儿,秘密的针线缝缝好,放在衣箱里藏藏好。”
足以见得,她对他的爱已经达到了极致,那种全身心的占有欲正从侧面体现出了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早就已经深入骨髓。
男人对待爱情与女人对待爱情的忠诚度似乎总是有那么一丝差别的,尤其是对于风流成性的胡兰成来说。
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情感复杂斑驳,并不纯粹,他早已有妻室,从未想过主动放弃婚姻而与张爱玲在一起,而且他还时长有艳遇,甚至对张爱玲丝毫没有隐瞒的意思。
一个男人有了外遇都要和自己女人说,只能证明两点,要么他傻的可以,要么就是他根本就没有那么爱眼前这个女人,显然,胡兰成是后者。
最终还是胡兰成的妻子忍受不了这段三角恋关系,主动提出的离婚。
被迫离婚的胡兰成这才和痴心等他的才女张爱玲结合,时局动荡的年代里,他们没有婚礼,只有一纸婚约: “胡兰成、张爱玲签定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这段话的前两句出自张爱玲,而后两句则是胡兰成对张爱玲的承诺。
这一年是1944年,张爱玲的第一段爱情和婚姻,那个她心心念念的男人许了她“现世安稳”,然而,他能做到吗?
中日战争到了末端,日本大势已去,胡兰成前途未卜。
他对她说要更名改姓一两年,张爱玲当时并不知道分别意味着什么,还温柔地安慰他说: “那时你变姓名,可叫张牵,又或者叫张招,天涯地角有我在牵你招你。”
胡兰成逃往武汉,竟然勾搭上了一位年仅十七岁的名叫周训德的女护士。
这起风流韵事让张爱玲的内心无比受伤。
后来,全国各地都在抓汉奸,胡兰成只好东躲西藏,张爱玲为丈夫的命运深深忧虑,但是令她想不到的是,那个她担忧到彻夜难眠的丈夫在逃亡途中仍旧不忘结识新欢。
在杭州躲避时,他认识了守寡的范秀美,两个人很快黏在一起,还相伴去了温州。
十分担心胡兰成的张爱玲开始了千里寻夫的旅程,满心喜悦的她甚至觉得胡兰成居住的温州城就像是含有珠宝在放光。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胡兰成见到千里迢迢赶来的张爱玲,不仅没有喜悦,反而大加责备,还语气恶劣的让她回去。
她与胡兰成、范秀美一起居住了一段时日,但已经低落至尘埃的张爱玲终究还是忍受不了胡兰成的三心二意,招蜂引蝶了。
她让他做个决断,可是胡兰成终究没有斩钉截铁的选择她。
她绝望,伤心,甚至是悲怆的对他说: “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即便如此,狠不下心的张爱玲还在胡兰成逃亡期间,将自己的稿费寄给胡兰成,直到他的境遇好转。
时间是蛊毒,就这样这一段滚滚红尘中的传奇爱恋,最终还是画上了一个无比悲惨的句点。
她待他,死心塌地,他待她,如若蚊子血,亦或是饭粘子,总之,绝不是 床前明月光 更不是那颗心口的 朱砂痣。
很多时候我都想不太明白,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爱情可以让一个散发着熠熠光辉的才女卑微如此?
无论如何,这种人世间最微妙的情感所散发出的力量让我震撼。
从心底里,多么希望张爱玲在有生之年能够找到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让她成为那个可以不用如此敏感,小心翼翼,放开自我的可人,谱写一曲同为四大才女的林徽因式的爱情佳话。
至此以后,张爱玲仿若失去了灵气的断翼天使,她的作品不再那么受欢迎,她的异国生活也变得异常拮据和孤苦。
她一生没有回大陆,即使是最爱的姑姑病逝,她都没有回去探望。
或许,她的心已经对那个曾经记忆中繁花似锦的上海老家失望至极,又或许是那一段彻骨铭心的蚀骨之恋早就已经成为她心底最难以抹去的痛,让她无法面对吧。
总之,她没有回去,整个后半生,再也没有见过一个叫做胡兰成的男人。
最后,我想送你一句话:若爱,请深爱,若深爱,请选对人!
我觉得张爱玲有以下几个坎坷的情感史:
根据现代社会学,家庭是培养一个人情商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控制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学校、机构等。只是影响后天的因素。 从张爱玲的悲剧人生中,我们也可以直接得出结论,决定情商的不是学校,而是家庭。没有人能逃脱起源家族控制的咒语。
对民国第一大才女张爱玲来说,这一生到底经历了多少次爱情?准确的说,她这辈子最为投入,最为痴情,也最为轰轰烈烈的爱情,恐怕是只有一次,那就是她和民国时期非常特殊的文人胡兰成之间,演绎的那段“倾城之恋”。不过,在这段婚姻和爱情破碎之后,她在人生的而立之年,又经历了一次感情和婚姻,也是通过文学这一纽带,结识了一位六十多岁的美国穷作家赖雅。
张爱玲原本是个很孤傲的女人,一般的男人恐怕很难进入她的内心。她在爱情或者说感情上,也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恋父情结。
她对待爱情的态度,貌似也是个敢爱敢恨的人,而且一旦爱上一个男人,会全情投入到迷失自己的地步,甚至让自己爱得很卑微。张爱玲打小出生在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就享受着优越的物质生活,在胡兰成去她家里和她见面的时候,她坐在装修特别讲究的房间里,如同一只高傲的天鹅。她和胡兰成正式确立恋爱关系时,胡兰成38岁,而她只有24岁。就张爱玲来说,胡兰成的出现,成为她爱情世界的全部光亮,让一个年轻女子对爱情充满了无限遐想和期待,在内心深处闪耀着的醉人的光芒。
所以,总的来说,张爱玲在人生当中应该属于是有过两次爱情,只是她和赖雅之间的爱情,远远无法能和胡兰成相提并论。以上仅是个人观点。
上海师大附中老师尹胜娟(右)在给学生讲授张爱玲的散文《爱》。张锁庆摄
一直以来,中学生的恋爱被视为“早恋”,缺乏主流引导。在学校各类课堂体系中,爱情教育也难觅踪影。昨天,由《东方教育时报》与 上海师范大学 附属中学联合主办的“经典爱情作品进课堂———高中生的爱情观与生命教育论坛”上,上海师大附中首次探索在高中语文课上开设单元讲授爱情篇目。爱情观教育要不要进入高中语文课堂哪些经典作品该入选老师又该如何开展爱情教育在现场引发于漪、黄玉峰、叶开等专家和老师的热议。
高中语文课讲授爱情篇目
昨天下午,上海师大附中一堂高一语文课上,该校语文老师尹胜娟讲授的篇目是张爱玲的散文《爱》。课堂上,师生边诵读、边议论,共同直面爱情这一话题。一开始,学生还有些拘谨,但随着讨论深入,他们纷纷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爱情的理解。据悉,这也是上海师大附中首次探索在高中语文课上开设单元讲授爱情篇目。
为何会做出这样的尝试和探索事实上,走进16岁的花季,不少高中生已经开始“爱之初体验”,但在我们现行的课程体系和学校管理中,成体系的、立足早期的、涵泳式的爱情观教育仍存空白。
在开课前,一项针对高中生的小型调查显示,课堂不能满足青少年对爱情的追求,对于爱情话题,411%的学生表示在心理课上有过一两次专门讨论,726%的学生表示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有过一两次谈论,75%的学生表示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有过一两次专门讨论。调查还显示,新媒体成为青少年了解爱情的主要渠道之一,671%的受访者表示是通过新媒体学习爱情这门课。
对此,上海师大附中语文老师倡议在高中语文课上开设单元讲授爱情篇目,不仅能促进处在人生重要阶段的高中生正视爱情、认识爱情,也能从爱情这一复杂的感情体验和由之引发的社会关系中反思自我,审视人生,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语文课可否补爱情观教育短板
事实上,早在2004年,上海初中语文教材(实验本)就专门辟出了“爱情如歌”单元,这在当时还引起了轩然大波,引来社会热议。“初中生已经进入青春期,生理成熟但心智不成熟,爱情教育的渠道不通畅,开设这样的单元是很有必要的。”在二期课改初中语文新教材主编范守纲看来,爱情篇目进入高中语文教材,而且是组单元成系列地进教材,应当是一件顺理成章又刻不容缓的事情。
调查也显示,如果高中语文课本里有关于爱情的一个单元,5274%的受访者表示“挺好的”。可见,教材中涉及爱情的篇目在学生中很受欢迎。
“爱情观教育一直是我们传统教育中的短板,往往被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现场,著名教育家、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将这样的爱情观教育课比作是撩开面纱,直面人生,直面孩子对爱情的理解追求,施以良好的教育,从而解决教育中的短板问题,丰富孩子的精神追求,从而成为生命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良好载体。
莫将爱情教育知识化和量化
既然呼吁开设爱情单元,那么,选哪些篇目老师又该如何开展教学
在爱情观形成过程中,507%的受访者认为是艺术作品中的爱情起了重要作用。当问及“你心目中最应当选入语文教材的爱情篇目”时,学生给出的答案林林总总,其中《罗密欧与朱丽叶》《简·爱》《泰坦尼克号》《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这些“老牌”的艺术作品获得了最多票数。
对此,范守纲建议,把这些经典爱情作品放在一个单元集中教授,既可以有正面引导,如表达爱情忠贞和坚持的文章,也不妨来点反面案例,以起到警示和反思作用。而作家叶开则认为,选择篇目应该从教材中延伸出去,更多地阅读一些长篇幅的文学作品,如《少年维特之烦恼》等,而不是一些片段式的文本。
至于在教学方式上,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则建议,给学生更多讨论和思考的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爱情的感悟,而不要过多地被老师牵着走。通过这样的爱情课让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去爱,解决他们的情感困惑。
于漪老师说:“我不同意将爱情教育知识化和量化,还是要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滋养孩子的心灵。”
对于篇目的选择,高一学生周泽伟也有自己的想法。他坦言,并不希望老师通过教学,传递一些倾向性很明显的价值观,比如初恋就是无疾而终或注定失败的,而希望通过这些经典作品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爱情除了美好之外,更包含责任、尊重、包容和理解。编辑:姚璇
摘 要:张爱玲与三毛在现当代文坛中都是传奇人物,而在爱情里却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最后用自杀了却了自己的余生,在文坛中有着传奇色彩的两名女作家,由于情感以及人生历程方面的不同之处,最终使其作品的风格也具有对立的特点。本文主要从张爱玲与三毛的性情与人生结局出发进行探讨。
关键词:张爱玲;三毛;性情;人生结局
在中国当代的大部分女作家行列中,张爱玲与三毛的相似之处有很多。通常而言,其主要的相似之处就是两位女作家都极具灵性,于文字的行里行外都洋溢着灵性,不管在治理人生方面,或者在感情的选择上以及对世态的观点上,她们他们都具有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以及洞察力,所以“性灵”一词来形容她们与常人的不凡之处更妥帖。如此有才情的女作家在文坛上无疑是宠儿,就其自身而言,这既是优势同样还是一个致命打击。她们一直在文坛中居于优势,同样也受到形形色色文学的影响,作为智慧化身的女人而言,她们却是孤寂与不幸的,这就造成了他们自杀身亡从人生中挣脱的悲惨结局。
一、张爱玲与三毛皆是爱情至上主义者
张爱玲与三毛均对爱情很崇拜,都是全身心的以爱情作为其全部的人。张爱玲在23岁的时候与胡兰成相遇。胡当时38岁,对待感情不专一,而张爱玲却对他一见倾心、情深意浓。身为一名旷世才女,张爱玲有着她孤傲的才情,却对待感情方面不堪一击。在赠与胡的照片中,她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胡兰成身为汉奸她并不在意,仍然不顾一切的去爱他,她还认为就算他以后结婚,也可以到张爱玲那来去自如。最后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了,婚书上说明:“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证婚人为友人炎樱作,形式十分简单。在这样静淡的婚礼下,胡兰成最终并没有让这样和心甘情愿和他在一起的女人的愿望成真,而是毅然抛弃了她。记载中表明,张爱玲爱钱财,比较小气,在对胡兰成方面却慷慨大方。将巨额稿费交给胡。张爱玲的爱情不能完全被说成飞蛾扑火,她的爱情有如昙花在她的人生中也出现过,虽然十分短暂。张爱玲将胡视为她生命中的所有,在爱情中把他看的极高,而她却只是胡兰成生命中的过客。张爱玲在36岁的时候,与美国65岁的赖雅在国外结婚,却没有感情。
三毛曾说阿拉伯人在饮茶的时候,具有三重境界:其第一道境界为苦如生命,第二道境界为甜如爱情,而第三道境界为淡似轻风——这么说,她对爱情也是十分崇拜的。三毛生命中的遭遇,与张爱玲的不被珍惜不同,却是她所爱的人接连去世,使她在人生中没有自己相伴终生的伴侣。在1970年的时候,三毛漂泊零丁最终回到故乡,在文化大学工作,不幸的是,未婚夫突然去世,给万里漂泊的三毛带来严重的创伤。她又回到西班牙,同追求她的荷西重逢。两人于1973年,在西属撒哈拉沙漠法院中公证结婚。与胡兰成在婚姻上对比,与荷西人之间的爱情是宽容、无私与务实的。却是在最幸福的时候,1979年,荷西遭受意外而去世,才会导致三毛的悲惨遭遇。三毛十分注重自我,所以爱情的世界中,她只要求一个“荷西”。
二、张爱玲和三毛皆是通透性情者
张爱玲与三毛皆是通透性情者,她们对生活十分热爱,然而她们在热爱方面却有不同之处。张爱玲是贵族的后代,父母在早年离异,所以她对繁华以及幻灭以及冷眼深有体会,从缺爱中成长,将金钱与世俗人生看得通透,她在自己阁楼中,只是对写字台感兴趣,沉迷于文字中喧闹的世界里,没有几个好友,远离于人世,只是做一个旁观者,直到老都没有把创作终止。如果说她对生活十分热爱,倒不如讲她对自己的爱更多一分,她热爱自己的全部。《打人》中,她讲到:“我向来很少有正义感。我不愿意看见什么,就有本事看不见。”在家庭破落中成长,对事态炎凉早已深有体会,对感情不专一,不能为他带来归宿的男人作为她的全部,她却不能像大众的婚姻那样可以相夫教子,与俗世相隔离。同时她的世界却十分喧闹,她能够将自己生活中的种种欣喜探索出来,不管是在公寓中生活还是骑着自行车在菜市场中放手的快感,或者用异于常人的触角,将男女之间的不可言喻的感情说出来。她对个人享乐以及审美时尚十分专长,自己对服装进行设计,然后将其等在报纸与杂志上,做事毫不拘束,性格孤傲;她所布置的房间相当豪华,胡兰成常惊异难安;对咖啡以及奶制甜品十分喜爱……而孤傲于世的极端性格的另一面,却是她无尽的孤独感。
在三毛内心深处相当痛苦,而她走过的地方,却也可以作为温情主义者,她对世间的疾苦十分关切具有热心肠,所以努力的把光与热传给应该需要的人,性格却不是孤傲的。在撒哈拉中,当另据需要帮助的时候,三毛都会尽力去满足人们,从微小的半棵白菜、一个洋葱或是几颗药片,至千钧一发的救死扶伤,三毛都将竭尽全力去给人们帮助。在同情黑人特别是黑人奴隶方面,在《哑奴》中三毛特别写道,一个年纪十分小出生便沦为奴隶的后代,在对主人客人的照顾上能做到无微不至,面对繁重的努力作仍然面带微笑,对这种生活也没有怨言。这个孩子的父亲,也就是文章中的主要角色,是不能讲话却认真干活的哑奴,转卖给好多人。他们的生活十分贫穷,甚至在物质上连三毛钱的东西都没有,然而他们却懂得对热心肠的人去感恩,他们的生活可以称作是一种苟活,而却对自由充满了希望。三毛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如果她在人生中不是十分聪慧与执着,三毛的结局应该是幸福的。
三、张爱玲与三毛人生结局的殊途同归
张爱玲在七十五岁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孤寂的生活:而三毛的年龄却仅到四十八岁,可以认为她将不再寻求到可以慰藉她脆弱心灵的理由了。二人的一生以孤独陪伴,“晚景”更为惨淡。
张爱玲在垂暮之年在美国定居后,主要做的就是对赖雅的终老进行照顾,在情感与经济方面都没有照应。赖雅在1967年逝世,直至1995年,其寡淡的生活截至了。在农历八月十五,在洛衫矶的加州大学旁边公寓中,将自己反锁在其房间中,将电视关闭,空调打开,在地毯上静静的躺着,把毛毯覆盖在身上,安心期待死亡。(约为一周以后,公寓的经理才发现张爱玲逝世,警察局按照法律手续严格执行,最终证明,75岁的华裔拉人的死亡并非他人而为)。这位当代文坛中名号响亮的女作家,一代名嫒,世间才女,在去世的时候家中几乎所剩无几,仅有数十年前使用的梳子,所穿衫子,以及磨的发亮的垫子……似乎在她身边时间并没有前进,只不过年纪大了,枯萎了。人们对这种凄然感到十分悲痛。人们关于张爱玲之死,看法各不相同。在有些人看来,张爱玲惨淡的死去令人们悲哀;有些人看来,张爱玲这种安详的死去的方式令人们对她感到欣慰……张爱玲只有这种选择死去的方法,而且这种方法与她的人生与命运也是十分符合的。
三毛的性格为敢爱敢恨,至死都对爱情有着美好憧憬。1990年的时候,她47岁,奔往乌鲁木齐,为了找到以前没有结果恋情的另一方——77岁的王洛宾。1991年开始,三毛由于子宫内膜肥厚的病症在台湾荣民医院进行手术,第二天,她将世俗的所有恩怨都抛弃,在凌晨的时候用丝袜自缢,了却了她的一生。与张爱玲相对比,三毛在死的时候年纪很小,一直以来,人们都对三毛的死因不明确。但不管死因如何,或者死因较为复杂,就像她自己的观点一样,三毛的死是一种解脱。她很早就说过自杀是一种解脱相关的言语,其归根结底都是其性格而导致的。在三毛全部生命中,一直在说自己,写自己,让读者读出她童年患有自闭,她在初恋、失恋、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以及其邻里关系,读者心目中的三毛十分透明。然而三毛一生都是透明的,她的死因却使读者始终都解不开。人们对这个谜团进行研究的时候,曾试着以心理压力,感情孤寂,心灵空虚,评奖创伤等着手。事实上,以上出发点可将其概括到“透明人”中去。
张爱玲和三毛二者的医生,将二人的爱情观与人生观进行了完整的诠释——爱情终究美好,人生却很无奈。悲喜交加的结局,两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女子,在理解爱情方面,最终是一致的。
四、总结
张爱玲与三毛远离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样天生丽质、才华满贯命运却悲惨的女人,在她们绚烂的笔锋下,不得不对它们与世俱来的性格以及悲惨命运予以感叹。异于寻常的灵性,使她们在世俗间耀眼,却在最后将她们毁于一旦,这对她们的生命既是祝福同样却又是诅咒,最终使他们的人生结局予以定格。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全集[M]哈尔滨出版社,2003
[2]三毛三毛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
[3]余斌张爱玲传[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张爱玲是一个兰心惠质,感觉敏锐,心理细腻的人。所以,她认识到的生命的美丽,故而她把生命比作了华美的袍,但同时又由于她敏锐的感觉,使得她是一个孤独的人,不长于交际,也使她认识到了世界的丑恶和生活的艰辛,而这些却又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事物。所以热爱生命就要正确的理解和经历那些艰辛和苦恼。
因此她说“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
张爱玲,一个敢爱敢恨,个性十足,迷离奇女子。
文以立世,冷以处世,静以离世。这十二个字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喜欢一个人,会低到尘埃里,心里亦是欢喜的,然后会从尘埃中开出花来。”
她的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很大,父母亲吵架离婚,继母刻薄跋扈,腐烂得没有气息,以至于她的爱情都是以哀字结尾。
“噢,你也在这里吗?”
这句是出于张爱玲认识胡兰成一个月后写过的一篇短文《爱》,文章开篇竟直白一句:“这是真的。”
看来,爱玲对他的爱是真也是深。
问世间情为何物,恐怕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荒野无涯的千万年之中,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唯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淡淡的,微风轻轻抚过你的脸颊,绵绵的,掀起了你耳旁细软的发丝。
张爱玲一生中爱过两个男人。
第一个便是汪伪官员胡兰成,初识他时,虽有妻室,但,对于张爱玲来说,爱了就是爱了。
爱情是两个人之间的事,无关他人。
就这样,在张爱玲的巅峰时刻,个人的情感生活、事业即将迎来急剧转折。
张爱玲轻扬温厚灵动的文字扣响了胡兰成灵魂的窗,而胡兰成懂得她,理解她,能走近她。
她说:“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而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在这段恋情中,她是卑微的,爱上了胡兰成,她变得很低很低。
1944年8月,胡兰成与其妾英娣离婚,随后以一纸婚书为凭,爱玲好友炎樱为证,两人成婚。“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是两人的婚誓词。
但,圆滑、不安宁的胡兰成好与身边的女人周旋,贪恋地将身边不同的美人都收敛入怀。
曾经,胡兰成出差回来后,第一个去的就是张爱玲的家,曾经,逃难中嘴里叫喊的是“爱玲、爱玲”,曾经,他俩在同一个屋檐下,相互依偎,他抚着她的脸庞,她蜷缩在他胸前,摸他的眉毛、鼻子、嘴唇。
岁月安好?现世安稳?时间啊!距离啊!岁月无情,终将带走了厮守终身。
“来日大难,口燥唇干,今日相乐,皆当欢喜。”
1944年11月,胡兰成只身到湖北接编《大楚报》,与张爱玲开始长期分离,很快,胡兰成与汉阳医院的护士周训德相识,两人立即爱恋上了,风情月意,如胶似漆,觅爱追欢。
但,仍是一如既往与张爱玲通信往来。
1945年3月,回到上海,在张爱玲处住了一个多月,才将周训德的事情告诉张爱玲,她欲哭无泪,眼前的这个人陌生了,真的让她低到了尘埃里,可是,为爱痴傻的她依然深爱着让她卑微的那个男人,默默承受了。
戏弄的是,胡兰成5月份回到武汉,见到周训德后,就忘了张爱玲。
世态薄情,人性寡义啊。
更让人无奈又可恨的是,在周训德之后,更有逃难中的患难妻范秀美(本是胡兰成同窗的父亲的老婆)、偷渡到日本后遇见的有夫之妇——房东太太一枝、上海滩黑帮遗孀佘爱珍。
胡兰成一生可以说是露水情缘无数了,八次婚娶,轻易许诺。
但,他的发妻唐玉凤还是他最惦记的一个。他说“千万年里,千万人中,只有这个少年便是他,只有这个女子便是她,竟是不可以选择的,所以夫妻是姻缘。”便也骄傲的说:“每个女人与我都不过三年五载,唯玉凤七载。”
这个男人是滥情的,不安分的,他没有道德伦理之感,也没有中义廉耻之心,只有蜻蜓点水,滥撒芳情的及时行乐。
胡兰成逝前也坦言说道:“我于女人,与其说是爱,毋宁说是知。”
多情又无情的他,怎能说是爱呢,恐怕就只是单单的一个贪罢了。
张爱玲对他的爱是坚守的,甚至对他仍抱有幻想。在胡兰成逃难中,张爱玲去找过他,只为了见他,便一路到了温州,可是眼前的景象更是让她的心彻底破碎了,化名为张嘉仪的胡兰成与其同学父亲之妻范秀美正恩爱地过着患难生活,还厚颜无耻的冒充张家后人。
碎了,真的碎了,散落到道尘埃的最低处,漫漫的烟雾缠绕,冰凝了,没有挽回的余地。
她说她的爱也开始萎谢了。
随后,张爱玲的事业进入了萎缩期,报刊上含沙射影的指责张爱玲是“海上文妖、汉奸之妾”,造谣她参加亲日活动,无耻之尤张爱玲愿为汉奸妾,这些不放在心上的东西对于张爱玲来说亦是无感的,不过生活上也开始面临困境。
于是,在张爱玲生活上最艰难的时候,负心男胡兰成将范秀美支到这边来问张爱玲要流产费。
戏剧,只剩苦笑了。震碎的渣沫子在地上被一遍遍的践踏。
别了。
1947年6月,张爱玲最终选择在胡兰成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去了一封诀别信,并附上了她两部**的编剧费30万元,差不多是胡兰成做中学教师80年的工资,而胡兰成却在一些评论中说张爱玲遇事心毒手辣,尴尬又讽刺。
“风雪中的红梅,带着艳丽的红,嘲笑雪的苍白,本做好甘愿自嘲的姿态,可风雪无情,一片痴恋遭遇尴尬,换来倾城的悲绝与汉奸的头衔。”
待续
个人号:半个日头
欢迎互关交流
特点
:凄美,苍凉冷静,一般没有好结局,对细节描写很苛刻,对反面人物也很苛刻
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张爱玲在塑造小说人物形象时无意识地迎合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这与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使张爱玲过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异顽强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态度。这对其创作心态的形成产生了直接影响。由于她悲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着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二、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可以说男女之情是贯穿她全部创作的一条线索。张爱玲认为:男女之情乃人之大欲,作为生命过程的重大现象,负载着深刻的人性内容,揭示着人生的真谛。她的小说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磨檫、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另一方面,她不象一般的新文学作家要么把恋爱提升到浪漫理想的境界中来肯定,要么试图在社会意义上寻求合理性进而将所有的冲突归结到外界因素上去,她所着力表现的不是恋爱者超凡脱俗的一面,而恰恰是他们凡俗的一面。在她看来,惟有入世的,才是更真实的。她试图于男女之间的传奇故事中寻找普通的人性,于男女之情中倾听“通常的人生的回音”。因此,她的言情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言男女之情,而是将之升华到言“世态人情”和“风俗人情”。她对世情的把握极为准确,“冷暖世情,比比入画”,“世态人情隐约其间”。[6]《金锁记》中季泽与七巧之间的感情纠葛,虽然暧昧而畸形,猜疑中透着人性的冷酷,但七巧毕竟也是一个渴望得到爱的光辉,当季泽站在她面前,小声叫道:“二嫂!……七巧”接着诉说了(终于!)隐藏十年的爱以后,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喜悦……这些年了,她跟他迷藏似的,只是近不得身,原来,还有今天!“她要在楼上的窗户里再看他一眼。无论如何,她从前爱过他。她的爱给了她无穷的痛苦。单只这一点,就使她值得留恋。
三、张爱玲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种种微妙复杂的关系,也把握得极为准确和深入。
人心的真相,最好放在社会风俗的框子里来描写;因为人表示情感的方式,总是受社会习俗的决定的——这一点,凡是大小说家都肯定,张爱玲也肯定。张爱玲受弗洛伊德的影响,也受西洋小说的影响,这是从她心理描写的细腻和运用暗喻以充实故事内涵的意义两点上看得出来的。可是给她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旧小说。她对于中国的人情风俗,观察如此深刻,若不熟读中国旧小说,绝对办不到。她文章里就有不少旧小说的痕迹,例如她喜欢用“道”字代替“说”字。她受旧小说之益最深之处是她对白的圆熟和中国人脾气的给她摸透。
四、张爱玲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十分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这与她娴熟的写作技巧有关。张爱玲叙述故事喜欢使用倒叙的手法。
最著名的语录: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红玫瑰与白玫瑰要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感情?
生活是残酷的,人生是无奈的,爱情和穷人无关,生存才是硬道理 我的认识。
张爱玲返回上海,因为经济关系,她以唯一的生存工具——写作,来渡过难关。《第一炉香》和《第二炉香》却成为她的成名作,替张爱玲向上海文坛宣布了一颗夺目的新星的来临。张爱玲的这两篇文章是发表在由周瘦鹃先生主持的《紫罗兰》杂志上的。继之而来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等等更奠下她在中国现代文学重要的地位。就在她被认定是上海首屈一指的女作家,事业如日中天的同时,她却恋爱了。偏偏令她神魂颠倒的是为大汉奸汪精卫政府文化部服务的胡兰成。
张爱玲为这段恋情拼命地付出。她不介意胡兰成已婚,不管他汉奸的身份。战后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如昔,全力捕捉汉奸。胡兰成潜逃温州,因而结识新欢范秀美。当张爱玲得悉胡兰成藏身之处,千里迢迢觅到他的时候,他对她的爱早已烧完了。张爱玲没能力改变什么,她告诉胡兰成她自将萎谢了。然而,凋谢的不只是张爱玲的心,她惊世骇俗的写作才华亦随之而逝。往后的日子纵然漫长,她始终没再写出像《金锁记》般凄美的文章。在1945年出版的《文化汉奸罪恶史》中,张爱玲榜上有名,这多多少少拜胡兰成所赐。张爱玲与胡兰成相识于1944年,分手在1947年,只有短短三年,却是张爱玲一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后张爱玲在美国又有过一次婚姻,她与第二任丈夫赖雅相识于1956年,对方是个左派作家,两个人同年结婚。直到1967年赖雅逝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