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植写的归来谢少年诗句

关于曹植写的归来谢少年诗句,第1张

1关于曹植的诗句

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 曹植《明月上高楼》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 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 曹植《野田黄雀行》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 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 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 曹植《野田黄雀行》

借问叹者谁,言是客子妻。 —— 曹植《明月上高楼》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 曹植《明月上高楼》

2曹植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慷慨激昂的诗句

1 曹植战死沙场,马革裹尸的慷慨激昂的诗句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 原文:

白马篇

曹植 (魏晋)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 赏析:

这首描写和歌颂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有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一说是指他的胞弟曹彰,另一说是指汉时骠骑将军霍去病。)借以抒发作者的报国之志。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重要代表作品。 青春气息浓厚

诗歌以曲折动人的情节,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生动感人的青年爱国英雄形象。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4 作者: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3有关曹植的诗句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 曹植《杂诗·南国有佳人》

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 曹植《明月上高楼》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 曹植《明月上高楼》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 —— 曹植《明月上高楼》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 曹植《杂诗六首·其一》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 曹植《野田黄雀行》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 —— 曹植《野田黄雀行》

4曹植写的关于为国捐躯的诗句是什么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1],连翩西北驰[2]。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3]。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4]。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5]。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6]。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7]。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8]。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9]。长驱蹈匈奴[10],左顾凌鲜卑[11]。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2]?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1]羁:马络头。

[2]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

[3]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4]扬:传扬。垂:边疆。"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5]宿昔:昔时,往日。秉:持。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何:多么。"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6]控:引,拉开。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摧:毁坏。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7]剽:行动轻捷。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8]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数:屡次。

[9]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厉马:奋马,策马。

[10]蹈:奔赴。

[11]陵:陵蹈,以武临之。

[12]怀:顾惜。

[13]中:心中。顾:念。

翻译

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儿男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离别了家乡,到边塞显身手建立功勋。

楛木箭和强弓从不离身,下苦功练就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中了“长臂猿”,转身又去射“马蹄”。

灵巧敏捷赛猿猴, 勇猛剽悍如豹螭。

听说边境军情急, 侵略者一次次进犯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安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不能孝顺服侍,更不能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5写出“野田黄雀行”(曹植写的一首诗)每句话的含义:

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利剑不在掌①,结友何须多?

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②。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③,黄雀得飞飞。飞飞摩苍天④,来下谢少年。

作者简介:曹植(公元192年—公元232年),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县)人,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文学家。他是曹操的儿子,年轻时就极显才华,想为国家做一番事业,但他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以后,不断地对他加以迫害,生活过得很不安定,死时年仅41岁。他的诗歌情感热烈,语言精美,是当时的代表作家。

注释:①利剑:锋利的剑。这里比喻权力。②鹞:比鹰小一点的一种非常凶狠的鸟类。③捎:挥击。④摩:迫近。“摩苍天”是形容黄雀飞得很高。

原诗译文:高高的树木不幸时常受到狂风的吹袭,平静的海面被吹得不住地波浪迭起。宝剑虽利却不在我的手掌之中,无援助之力而结交很多朋友又有何必?你没有看见篱笆上面那可怜的黄雀,为躲避凶狠的鹞却又撞进了网里。张设罗网的人见到黄雀是多么欢喜,少年见到挣扎的黄雀不由心生怜惜。拔出利剑对着罗网用力挑去,黄雀才得以飞离那受难之地。振展双翅直飞上苍茫的高空,获救的黄雀又飞来向少年表示谢意。

分析与欣赏:这是一首以拟人化的手法,借叙事而言情的诗作。作者以“悲风”、“扬波”起句,含蓄地描写了环境的险恶。通过黄雀投入罗网的比喻,抒写朋友遇到灾难而自己没有权力无法援救的苦闷心情。后半首则以想象中的“少年”来比喻有权力的人,希望能有一个利剑在手的人来把罗网砍掉,使得罗网中的黄雀获得自由,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身处险境中的朋友的关爱之情。

6曹植写的古诗有哪些

丹霞蔽日行 飞龙篇 薤露行 惟汉行 鰕{鱼旦}篇 吁嗟篇 豫章行二首 浮萍篇 野田黄雀行二首 门有万里客

泰山梁甫行 怨歌行 圣皇篇 灵芝篇 大魏篇 精微篇 孟冬篇 当欲游南山行 名都篇 美女篇

白马篇 升天行二首 五游咏 远游篇 仙人篇 盘石篇 驱车篇 种葛篇 妾薄命行 平陵东行

当来日大难 桂之树行 当墙欲高行 当事君行 当车已驾行 苦思行 飞龙篇 飞龙篇 远游篇 善哉行

对酒行 苦热行 艳歌行 艳歌行 结客篇二首 天地篇 长歌行 亟出行 妾薄幸 妾薄相行

艳歌行 两仪篇 秋胡行 对酒行 乐府十首 歌 甘露讴 时雨讴 嘉禾讴

白鹊讴 白鸠讴 木连理讴 责躬 应诏 朔风诗五首 矫志诗 矫志诗 正会诗 闺情诗

公燕诗 侍太子坐诗 斗鸡诗 赠徐干诗 赠丁仪诗 赠王粲诗 赠丁仪王粲诗 赠丁翼诗 赠白马王彪诗 送应氏诗二首

三良诗 代刘勋妻王长杂诗 弃妇诗 游仙诗 杂诗七首 杂诗 杂诗 七哀诗 怨诗行 情诗

喜雨诗 诗 七步诗 离友诗三首 妬诗 四言诗 四言诗 离友诗 诗 诗

芙蓉池诗 言志诗 诗 诗 七哀诗二首 离别诗 诗 诗 述仙诗 诗 寡妇诗 诗 洛神赋

杜甫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

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

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

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

赏析

对这首诗,朱瀚评此诗云:江浦二字打头,近俗。喧昨夜,更俗。动微寒,欠穏。雨色、雷声,土木对偶,比雷声忽送千峰雨何如?交并二字,重复。太剧干三字,晦涩。此从黄莺过水一聨偷出,而手脚并露。其云晚律渐细,岂少年自居粗率乎?杜则少时入细,老更横逸耳。故曰:语不惊人死不休、老去诗篇浑漫与参看,始知其谬。

今日有雨,窗外秋雨如烟,正好读起这首诗,试评一二。

唐人特别是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绝不会随意涂鸦,往往大有用意。这首诗,遣闷戏呈这个标题正是点题之笔。遣闷说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憋闷,戏呈则表明老杜见到故人时的喜悦之情。

首句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描绘的是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这时诗人坐在舟中,百感交集,心中自是有些抑郁。朱瀚所说雷声忽送千峰雨是杜甫另一首诗的一句,那首诗杜甫描写的是三峡春天的美景,洋溢着诗人对春雨和生活的喜爱,和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不同的。喧则更表明雷声的讨厌和无趣。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则更加烘托出诗人难以排泄的郁闷。

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这更是佳妙之笔。黄鹂并坐交愁湿,同样是诗人对雷雨夜的厌恶之情。但白鹭群飞太剧干则是转折。据对应前句愁,取戏剧之意,喜欢高兴的意思。如果大家在生态环境好的地方呆过,一定知道白鹭这类鸟是不太怕湿的,甚至往往喜欢在初雨时捕食,当然此时食物比较多。作者此时的心情,因为要去见路十九,但有故人奉米禄,怕是又少不了好酒好肉,自然非常高兴。所以看到白鹭群飞太剧干,想到自己喜悦之情。这是一个转折,这样就自然就过渡到了第三句。至于朱瀚说偷自黄莺过水,这也是杜甫诗中句子,同样是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这和这里黄莺并作的愁苦郁闷,与白鹭群飞的那种高兴喜爱是不同的感情。

第三句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这句同样情感含蓄,耐人寻味。诗人到了晚年,对自己的诗是非常自信的,晚节渐于诗律细。晚节渐于诗律细的意境与白鹭群飞太剧干相同,皆为自信豁达高兴之意。另一方面,诗人晚年,穷困潦倒,诗作也难有知音,连推崇他的恐怕也不多。所谓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而却又经常不得不寄人篱下,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而谁家数去酒杯宽则又是转折,诗人晚年诗写的那么好,却又有谁欣赏诗人,能让我去他那里一起喝酒呢?杜甫写诗,往往句法气象万千,感情千转百回,这里就是一个例证。这句看似信手拈来,却蕴含着自信、潦倒、心酸、自嘲等等多重感情,其实更是诗人晚年写诗达到炉火纯青的写照。

最后一句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和诗标题遣闷戏呈对应。对于路十九欣赏自己,诗人是很感激的。惟君既表达感激,也有自哀之意。

诗以言志,譬如杜诗中的燕子,既有活泼可爱的自来自去梁上燕,也有让人心烦的清秋燕子故飞飞。这首诗把诗人的情感的细微变化,通过景物和故事描绘刻画出来,似轻描淡写般无意为之,却更加深沉含蓄,不愧为晚节渐于诗律细、老去诗篇浑漫与。如朱瀚之类评论家,只懂肤浅的遣词造句,却不懂细腻感情和伟大的人格是一个大诗人和普通诗人的区别,自然也不足为奇。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

东城高且长,逶迤自相属。

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

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

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燕赵多佳人,美者颜如玉。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

音响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注释:

1、逶迤:道路、河道等弯曲而长。

2、踯躅:徘徊不进。

赏析:

处在苦闷的时代,而又悟到了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的生命哲理,其苦闷就尤其深切。苦闷而无法摆脱,便往往转向它的对立一极荡情行乐。此诗所抒写的,就正是这种由苦闷所触发的滔荡之思。

诗人大约是独自一人,徘徊在洛阳的东城门外。高高的城墙,从眼前逶迤(绵长貌)而去,在鳞次栉比的楼宇、房舍外绕过一圈,又回到原处、自相连接这景象正如周而复始的苦闷生活一样,单调而又乏味。四野茫茫,转眼又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的秋风,在大地上激荡而起,使往昔葱绿的草野,霎时变得凄凄苍苍。这开篇四句,不仅描述着诗人目击的景象,其中还隐隐透露着诗人内心的痛苦骚动。生活竟如此重复、单调变化的只有匆匆逝去的无情时光。想到人的生命,就如这风中的绿草一般,繁茂的春夏一过,便又步入凄凄的衰秋,诗人能不惊心而呼: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眼前的凄凄秋景,正这样引发出诗人对时光速逝的震竦之感。在怅然扔失意的心境中,就是听那天地间的鸟啭虫鸣,似乎也多一重苦闷难伸的韵调:晨风怀苦心,蟋蟀伤局促。晨风即?鸟,局促有紧迫、窘困之意。鸟在风中苦涩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临、生命窘急而伤心哀鸣。不但是人生,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受到了时光流驶的迟暮之悲。这一切似乎都从相反方面,加强着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思索和意念:与其处处自我约束,等到迟暮之际再悲鸣哀叹,应当早些涤除烦忧、放开情怀,去寻求生活的乐趣这就是突发于诗中的浩然问叹: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以上为全诗之第一节。读者可以看到,在此节中盘旋往复的,其实只有一个意念,即荡涤放情之思。这种思绪,原本来自于诗人自身生活中的苦闷,与所见景象并无关涉。但诗人却将它移之于外物,从衰飒悲凉的秋景中写来。便令人感到,从高且长的东城,到凄凄变衰的秋草,以至于?鸟、蟋蟀,似乎都成了苦闷人生的某种象征,似乎都在用同一个声调哀叹:何为自结束、何为自结束!这就是审美心理上的移情效果。这种贯注于外物、又为外物所烘托而强化的情感抒写,较之于直抒其怀,无疑具有更蓬勃的葱茏的感染力。自燕赵多佳人以下,即上承荡情之意,抒写诗人的行乐之境。当何为自结束的疑虑一经解除,诗人那久抑心底的声色之欲便勃然而兴。此刻,身在东城外的诗人,竟做了一个极美妙的燕赵佳人梦:他恍惚间在众多粉黛丛中,得遇了一位颜如玉的佳人;而且奇特的是,一转眼,这佳从便罗裳飘拂、仪态雍容地端坐在诗人家中,分明正铮铮地习练着靖商之曲。大约是因为琴瑟之柱调得太紧促,那琴间竟似骤雨急风,听来分外悲惋动人读者自然明白,这情景虽然描述得煞在介事,实际上不过是诗人那荡情之思所幻化的虚境而已。所以画面飘忽、转换也快,呈现出一种梦寐般的恍惚感。

最妙的是接着两句:驰情整中带,沈吟聊踯躅(且前且退貌)。中带,一本作巾带。关于这两句写的指何人,照张庚的说法:凡人心慕其人,而欲动其人之亲爱于我,必先自正其容仪以希感到佳人也(《古诗十九首解》)。那么,驰情而整中带者,就是诗人了。那当然也有道理(只与整句不太连贯)。不过,苦将其视为佳人的神态表现,恐怕还更有韵致些。因为佳人之当户理琴,本来并非孤身一人。此刻在她对面,正目光灼灼注视着她,并为她的容颜、琴音所打动,而为之目凝神移的,还有一位梦想着荡涤放情志的诗人。正如吴淇所说:曰美者,分明有个人选他(按,即她);曰知柱促,分明有个人促他分明有个人在听他;曰整中带,分明有个人看他;曰踯躅,分明有个人在促他(《选诗定论》)。驰情整巾带两句,正是写佳人在这选、听、看、促之下的反应多情的佳人面对着诗人的忘形之态,也不觉心旌摇荡了。但她不免又有些羞涩,有些踌躇,故又是沉吟、又是踯躅(已舍琴而起),表现出一种理欲交战情形;但内心则早已倾心于君矣这就是前人称叹的驰情二句描写入神处。在这种图画也画不出的捉衣弄影光景中,佳人终于羞羞答答地吐露了心意: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借飞燕双双衔泥巢屋之语,传达与诗人永结伉俪之谐的深情,真是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朱筠《古诗十九首说》)。

这就是诗人在东城高且长的风物触发下,所抒写的荡涤放情志的一幕;或者说,是诗人苦闷之际所做的一个白日梦。这梦在表面上很驰情、很美妙。但若将它放在上文的衰秋、岁暮、鸟苦虫悲的苍凉之境中观察,就可知道:那不过是苦闷时代人性备受压抑一种失却的快东与美感的补偿(尼采),一种现实中无法达成的虚幻的愿望而已。当诗人从这样的白日梦中醒来的时候,还是会因苦闷时代所无法摆脱的局促和结束,而倍觉凄怆和痛苦。

又呈吴郎

杜甫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译文及注释

我任由西面的邻居在草堂前打枣,她是一个没有饭吃没有儿子的妇人。不是因为穷困,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只因为怕她恐惧,对她的态度上更要显得亲善。妇人立即防着你这个远客即使属多事,但您来了就插上稀疏的篱笆却好像是太认真了。贫困的妇人已经对我诉说了因为赋税征求,贫穷到骨。我正由此联想到战乱带给百姓的灾难而泪流满面。

1、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

2、吴郎:作者的一个亲戚,辈分比作者小,在此作者却用了平辈之间的呈让人更易接收。郎是对人的爱称。

3、扑:打。

4、任:放任,不拘束。

5、西邻:就是下句说的妇人。

6、不为:要不是因为。

7、宁有此:怎么会这样(做这样的事情、呢?宁:岂,怎么。

8、此:代词,代贫妇人打枣这件事。

9、只缘:正因为。

10 、恐惧:害怕。

11、转须亲:反而更应该对她表示亲善。亲:亲善。

12、即:立即,马上。

13、防远客:指贫妇人对新来的主人存有戒心。

14、多事:多心,不必要的担心。

15、便:就。

16、插疏篱:是说吴郎修了一些稀疏的篱笆。

17、甚:太

18、征求:指赋税征敛。

19、贫到骨:贫穷到骨(一贫如洗、。

20、戎马:指战乱。

赏析

诗的第一句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扑枣就是打枣。这里不用那个猛烈的上声字打,而用这个短促的、沉着的入声字扑,是为了取得声调和情调的一致。任就是放任。之所以要放任,第二句说:无食无儿一妇人。原来这位西邻竟是一个没有吃的、没有儿女的老寡妇。诗人等于是在对吴郎说:对于这样一个无依无靠的穷苦妇人,我们能不让她打点枣儿吗?

三四两句紧接一二句: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困穷,承上第二句;此,指扑枣一事。意思是:如果不是因为穷得万般无奈,她又哪里会去打别人家的枣子呢?正由于她扑枣时总是怀着一种恐惧的心情,所以我们不但不应该干涉,反而还要表示些亲善,使她安心扑枣。这里说明杜甫十分同情体谅穷苦人的处境。陕西民歌中唱道: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说的正是杜甫。以上四句,一气贯串,是杜甫自叙以前的事情,目的是为了启发吴郎。

五六两句才落到吴郎身上。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这两句上下一气,相互关联,相互依赖,相互补充,要联系起来看。防是提防,心存戒备,其主语是寡妇。远客,指吴郎。多事,就是多心,或者说过虑。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是说:那寡妇一见你插篱笆就防你不让她打枣,虽未免多心,未免神经过敏;但是,你一搬进草堂就忙着插篱笆,却也很像真的要禁止她打枣呢!言外之意是:这不能怪她多心,倒是吴郎有点太不体贴人。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吴郎不特别表示亲善,也就够了,却不该还要插上篱笆。这两句诗,措词十分委婉含蓄。这是因为怕话说得太直、太生硬,教训意味太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反而不容易接受劝告。

最后两句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是全诗结穴,也是全诗的顶点。表面上是对偶句,其实并非平列的句子,因为上下句之间由近及远,由小到大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上句,杜甫借寡妇的诉苦,指出了寡妇的、同时也是当时广大人民困穷的社会根源。这就是官吏们的剥削,也就是诗中所谓征求,使她穷到了极点。这也就为寡妇扑枣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脱。下句说得更远、更大、更深刻,指出了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又一社会根源。这就是安史之乱以来持续了十多年的战乱,即所谓戎马。由一个穷苦的寡妇,由一件扑枣的小事,杜甫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以至于流泪。这一方面固然是他那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另一方面,也是点醒、开导吴郎的应有的文章。让他知道:在这兵荒马乱的情况下,苦难的人还有的是,决不止寡妇一个;战乱的局面不改变,就连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不见得有保障,我们现在不正是因为战乱而同在远方作客,而你不是还住着我的草堂吗?最后一句诗,好像扯得太远,好像和劝阻吴郎插篱笆的主题无关,其实是大有关系,大有作用的。希望他由此能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他自然就不会在几颗枣子上斤斤计较了。读者正是要从这种地方看出诗人的苦用心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

这首诗的人民性是强烈而鲜明的,在通常用来歌功颂德以高华典雅为特征的七言律诗中,尤其值得重视。诗的艺术表现方面也很有特点。首先是现身说法,用诗人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用颠扑不破的道理来点醒对方,最后还用诗人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措词委婉,入情入理。其次是,运用散文中常用的虚字来作转接。像不为、只缘、已诉、正思,以及即、便、虽、却等,因而能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又有散文的灵活性,抑扬顿挫,耐人寻味。

曹植的诗

曹植的诗

1、《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长歌行》

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

4、《杂诗》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5、《杂诗》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6、《诗》

游鸟翔故巢。狐死反邱穴。

我信归故乡。安得惮离别。

7、《七哀诗》

膏沐谁为容。明镜闇不治。

8、《送应氏》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9、《朔风诗》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10、《升天行》

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

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

玄豹游其下。翔鹍戏其巅。

乘风忽登举。彷佛见众仙。

11、《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12、《秋胡行》

歌以咏言。大魏承天玑。

13、《豫章行》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

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

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

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14、《离友诗》

小序乡人有夏侯威者。

少有成人之风。余尚其为人。

与之昵好。王师振旅。

送余于魏邦。心有眷然。

为之陨涕。乃作离友之诗。

其辞曰。

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

媵余行兮归朔方。驰原隰兮寻旧疆。

车载奔兮马繁骧。涉浮济兮泛轻航。

迄魏都兮息兰房。展宴好兮惟乐康。

15、《种葛篇》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

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16、《五游咏》

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

逍遥八纮外。游目历遐荒。

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

华盖芬晻蔼。六龙仰天骧。

曜灵未移景。倏忽造昊苍。

阊阖启丹扉。双阙曜朱光。

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

上帝休西棂。羣后集东厢。

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

踟蹰玩灵芝。徙倚弄华芳。

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

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17、《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8、《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

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19、《苦思行》

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

下有两真人。举翅翻高飞。

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

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

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

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

20、《飞龙篇》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原文: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

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

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译文:黄初三年,我来到京都朝觐,归渡洛水。古人曾说,此水之神,名字叫宓妃。因有感于宋玉对楚王所说的神女之事,于是作了这篇赋。赋文云:我从京都洛阳出发,向东回归封地鄄城,背着伊阙,越过轘辕,途经通谷,登上景山。

这时日已西下,车困马乏。于是就在长满杜蘅草的岸边卸了车,在生着芝草的地里喂马。自己则漫步于阳林,纵目眺望水波浩渺的洛川。于是不觉精神恍惚,思绪飘散。低头时还没有看见什么,一抬头,却发现了异常的景象,只见一个绝妙佳人,立于山岩之旁。

我不禁拉着身边的车夫对他说:“你看见那个人了吗?那是什么人,竟如此艳丽!”车夫回答说:“臣听说河洛之神,名字叫宓妃。然而现在君王所看见的,莫非就是她!她的形状怎样,臣倒很想听听。”我告诉他说:“她的形影,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

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丰茂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明洁如朝霞中升起的旭日;近而视之,鲜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她体态适中,高矮合度,肩窄如削,腰细如束,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

既不施脂,也不敷粉,发髻高耸如云,长眉弯曲细长,红唇鲜润,牙齿洁白,一双善于顾盼的闪亮的眼睛,两个面颧下甜甜的酒窝。她姿态优雅妩媚,举止温文娴静,情态柔美和顺,语辞得体可人。神服饰奇艳绝世,风骨体貌与图上画的一样。她身披明丽的罗衣,带着精美的佩玉。

因为没有合适的媒人去说情,只能借助微波来传递话语。但愿自己真诚的心意能先于别人陈达,我解下玉佩向她发出邀请。可叹佳人实在美好,既明礼义又善言辞,她举着琼玉向我作出回答,并指着深深的水流以为期待。我怀着眷眷之诚,又恐受这位神女的欺骗。

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这时洛神深受感动,低回徘徊,神光时离时合,忽明忽暗。她像鹤立般地耸起轻盈的躯体,如将飞而未翔;又踏着充满花椒浓香的小道,走过杜蘅草丛而使芳气流动。

忽又怅然长吟以表示深沉的思慕,声音哀惋而悠长。于是众神纷至杂沓,呼朋引类,有的戏嬉于清澈的水流,有的飞翔于神异的小渚,有的在采集明珠,有的在俯拾翠鸟的羽毛。洛神身旁跟着娥皇、女英南湘二妃,她手挽汉水之神,为瓠瓜星的无偶而叹息,为牵牛星的独处而哀咏。

于是我舍低登高,脚步虽移,心神却仍留在原地。余情绻缱,不时想象着相会的情景和洛神的容貌;回首顾盼,更是愁绪萦怀。满心希望洛神能再次出现,就不顾一切地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行舟于悠长的洛水以至忘了回归,思恋之情却绵绵不断,以至整夜心绪难平无法入睡。

我不得已命仆夫备马就车,踏上向东回返的道路,但当手执马缰,举鞭欲策之时,却又怅然若失,徘徊依恋,无法离去。

扩展资料: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洛神赋》可以看作是汉代铺排大赋向六朝抒情小赋转化的桥梁,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 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95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