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情感的三大机制是什么,它们三者有什么联络
这个的话,个人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结合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以及生活经历去更好的理解他写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够做到身临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会发现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可以的话麻烦采纳一下答案,谢谢
体制是什么概念?机制是什么概念?他们有什么联络?“体制”,从管理学角度来说,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定和管理许可权划分及其相应关系的制度指的是有关组织形式的制度,限于上下之间有层级关系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如:学校体制、领导体制、政治体制等。体制是国家基本制度的重要体现形式。它为基本制度服务。基本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单一性,而体制则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而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上来说,体制是联络社会有机体三大子系统——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结合点,是三者之间发生相互联络、发生作用的桥梁和纽带。
机制原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和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指生物机体结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其间发生的各种变化过程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互关系。现已广泛应用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指其内部组织和执行变化的规律。 在任何一个系统中,机制都起著基础性的、根本的作用。在理想状态下,有了良好的机制,甚至可以使一个社会系统接近于一个自适应系统——在外部条件发生不确定变化时,能自动地迅速作出反应,调整原定的策略和措施,实现优化目标。
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机构设定,隶属关系和权利划分等方面的具体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如经济体制则是指具体的组织,管理和调节国民经济执行的制度,方式,方法的总称。
机制是一套结构化的规则,可以是人为的也可以是自然的。大到市场经济体制,小到微生物趋利避害的神经反应,同时,前者是人为的,后者是自然的。机制对外,有输入有输出;对内,有资讯有反馈。无规矩不成方圆,它的作用在于约束和限制,以保证宿主系统始终在损毁和崩溃的临界范围内运转。机制的优劣可以用它对宿主系统发展的贡献来衡量,看其是否能鼓励和促成正面影响并避免和消化负面影响。
symantec antivirus,诺顿,赛门铁克这三者它们有什么联络?Symantec翻译成中文就是赛门铁克,是一个开发防毒软体的公司。
诺顿是赛门铁克公司防毒软体的名称,就像Windows是微软的一个产品一样。
牛顿三大定律的认识?它们有什么联络,区别?牛顿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构成了物理学和工程学的基础。正如欧几里德的基本定理为现代几何学奠定了基础一样,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物理科学的建立提供了基本定理。三大定律的推出、地球引力的发现和微积分的创立使得牛顿成为过去过去一千年中最杰出的科学巨人。
牛顿牛顿算不上是实验者,他喜欢思考问题,像爱因斯坦那样在脑海里做实验。他会长时间专注地想事情,直到得出他需要的答案。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会“把问题摆在面前,然后开始等待,一直等到出现第一缕曙光,接着渐渐变得清晰,最后豁然开朗”。
不久,一个问题开始困扰著牛顿:是什么力量导致了运动呢?他集中精力研究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和开普勒的行星运动规律。他痴迷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身体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1666年初,牛顿创立了三大运动定律,这些定律为他发明微积分和发现地球引力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直到20年后哈雷鼓励牛顿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时,牛顿才公布了他创立的三大定律。
1684年,让·皮卡尔第一次精确地求出了地球的大小和质量。有了这些必要的数字,牛顿就能证明:利用三大运动定律和他的重力方程式可以正确地计算出行星运动的真实轨道。即使有了确凿的数学证据,牛顿也只是在哈雷的请求和说服下于1687年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这本书最主要的原因是罗伯特·胡克声称(错误地声称),他自己已经发现了运动的普遍规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成为科学史上备受推崇和人们经常使用的出版物。
双拼,全拼,五笔这三者有什么联络?可以互辅。。。。。
生命、哲理、爱的作文三者有什么联络点?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MFC的几大机制是什么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es),是微软公司提供的一个类库(class libraries),以C++类的形式封装了Windows的API,并且包含一个应用程式框架,以减少应用程式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其中包含的类包含大量Windows控制代码封装类和很多Windows的内建控制元件和元件的封装类。
几个大机制分别是:
视窗建立机制,讯息对映机制,动态建立机制,执行时类资讯机制,序列化机制
塑如意、大易有塑、盟大集团 三者有什么联络?塑如意是,盟大集团旗下 电商平台 大易有塑推出的 B2C2B业务。
非结构现实主义三者有什么联络结构主义与结构现实主义是当代文化思潮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两个专门术语。
由于二者都是“主义”,
,又都使用了“结构”一词加以限定,故极易产生混淆。
工程专案的三大控制是什么?这三者是什么关系?质量预算进度
进度要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进度
质量要在合适的预算控制之内
进度快了预算也就节约了
文学与生活:生命的生成
文学就是生活,真正的生活,被暴露无遗的生活,被去蔽的生活,正因为如此,这才是真正活过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文学,而且,这种文学并不是艺术家的专利,普通人也内在地、具体地、物质地享有这种生活。
那么,文学与生活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首先,“文学是在已然生活和现行生活的经验之外穿行的生命进程。”其次,“写作当然不是把一种表达方式强加在已然生活经验的材料之上。”如果把这两句话与上述定义联系起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种文学观:即文学不是对过去和现行生活的反映,不是用某种表现方式去强行反映过去的某种生活经验,因此也不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一种东西。写作归根结底是生成的问题。这种生成永远都不是完成的,永远都在形成的过程中,永远都超越现行的生活或生活过的经验,所以,文学是一个生命过程。而一个过程必然要生成什么,变成什么,永远趋向于某一个方向,但又永远到达不了终点。在文学中,这种生成体现为生成女人、生成儿童、生成动物、生成植物等。《白鲸》中的船长亚哈趋向于变成白鲸;《老人与海》中的老人趋向于变成鱼;《熊》的主人公也趋向于变成老本,那只熊。这种生成并不是在真实生活中所能见到的,所以,文学的过程(通道、旅行、穿行)只能在经历过的和现行的生活之外;因为,文学不是重讲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梦想和记忆;文学讲的总是集体的故事;它总是要“发明一个民族”,一个“小民族”,一种“小语言”。
那么,作为文学的生活与作为生活的文学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现实是幻觉,是类像,是仿真。“我们生活在一种形象文化之中,一个景观社会里,一个由相像和类像构成的世界上。”我们以为生活在现实中,而实际上却生活在幻觉之中,生活在隐蔽物之下,生活在烟雾弥漫的城市里。现实的一切都被面具掩盖着,都被裹尸布缠绕着,都被符号笼罩着。只有当作家把所有这一切都剖析之后,把这一切的遮蔽都剥去之后,世界才见其本来面貌,生活才变得真实起来。所以,对德勒兹和普鲁斯特来说,文学也许是所有事物中最真实的。
文学的医治功能
文学的健康作用在于它能帮助人在生存困境中发现一个出口,一条逃亡路线,一个医治创伤的途径,因此是健康问题。
文学能够促进人的心理健康,这种说法古已有之。亚里士多德在反驳柏拉图的文学观时曾提到文学具有健康的心理作用,而就悲剧而言,它能清除过度的恐惧和怜悯。朗吉弩斯也认为文学能够培养读者的崇高情操,升华和纯化他们的感性。但作家的“病态”以及作家所描写的病态并不是个人的,而永远是集体的。因此,有益于健康、具有诊断和医治作用的文学就必然是对民族的诊断和医治。文学家既然是文明的医生,那就必须对病态的社会予以诊断,找出病症或症状,提出医治的方案。在这个意义上,它类似于梦的工作;具有一种梦的缓解作用。精神的紧张,神经官能症,甚至身体的疲劳,都可以通过梦的工作得到缓解。同样,民族的安危,局势的紧张,矛盾的冲突,历史断裂的时刻,都可以进行这种有选择的重新安排或编序,从而达到一种艺术的拯救。
这种艺术的拯救其实就是艺术的人生,但这大可不必是庄子的艺术的人生,也不是莎士比亚的艺术的人生,而是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叶芝、里尔克、马拉美、艾略特、沃尔夫和福克纳等现代派作家的艺术的人生。他们的作品不是对生活的现实主义总结,不是对生活的经验主义描写,更不是从过去生活中进行的唯美主义提炼。文学写作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作品不是凭技巧做出来的;作品就是他们生命的组成部分;创作是出于自身身体的需要,自我表达的需要,自我体验的需要。这些作家生活的时代使他们看到了生活的悖谬,饱尝了存在的艰辛,体察到了人类自身命运的悲惨,因此把艺术家的最终关怀定位为“人类生存的终极结构”,而写作的真正动机则是“一种充满激情的要说话的自由”。这种激情,创作的激情,要说话的激情,是作家通过作品向世界发出的伦理呼喊,是通过受难(英语中大写的Passion 在基督教神学中是“受难”的意思)而达到拯救和超验永生的境界,从而激发每一个读者去理解世界,去履行个人在世的职责。这或许就是我们所说的文学所要达到的对身体的救助,或许也是写作的终极目的。
俄罗斯世界杯现场,当法国队四比二战胜克罗地亚的成绩在裁判的哨音中定格时,现场观众呐喊、狂呼、拥抱、哭泣、亲吻,他们为自己支持的球队喝彩,他们为法国队欢呼,也为克罗地亚呐喊。隔壁宿舍观看转播的球迷也在那一刻呼喊,双拳紧握与一旁的朋友激烈地庆祝着。那一刻,整栋楼似乎都震了一下,深夜与困倦也无法阻挡情感爆发的人身体的躁动。作为一个伪球迷,对于他们这样激烈的情感表达,我实在无法感同身受,那一个进球怎么会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撞破远在千里之外人的情感阀门呢?它有什么样的魔力,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触碰球门的一刹那使每一个球迷如此疯狂,与平日里的样子迥然两人。
我时常听说有人感情挫折到酒吧买醉,喝的伶仃大醉在街上游荡,满身酒气无所顾忌地走着,也不管街上人怎样冷眼相看,也不顾是否有车经过,仿佛那一次感情冲击让整个人生都灰暗许多。也常在网上见到婚礼上,新娘一家哭成泪人。当父亲看见穿着婚纱的女儿,眼泪瞬间就止不住了,红着眼将女儿的手交给另一个男人,下了台又躲到厕所默默哭泣。那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情至深处催人泪。伤心的哭、开心的哭、幸福的哭、不幸福的哭,好似无论什么情感,若是触碰内心深处的柔软就会不自觉地掉下眼泪,那泪中含了千万种情感无法用言语诉说,只得化成一颗颗浑圆的泪珠。
哭成了人情感波动最好的证明,笑却渐渐少了感情。有人见了上司老板露出礼貌的笑,有人在酒会宴席上与陌生人露出不失礼的笑,有人面试或上舞台仅管紧张万分也要强装出笑,有人偶遇不想见的人要装笑,有人为了合群而与一群人笑。更多的笑仿佛都是装出来了,为了不同的目的不得不笑,似已失去它原有的发自本心的开心的笑。情感受身体所压抑,身体不允许应当出现的情感出现,紧紧地把情感塞进袋子深处,用一根尼龙绳死死扎紧口袋,生怕一不小心为人所察觉,生出了不必要的麻烦。
笑是否就只能在袋子深处,龟缩在黑暗一角永不露面?答案自然是不是的,笑在各种包装下变成了工具,但在真正的感情爆发时,笑是藏不住、扎不紧的。老人膝下儿孙环绕时慈祥的笑,兄弟朋友许久再见时的笑,异地恋的情侣计划旅行时的笑,孩子咿呀学语蹒跚学步时父母的笑。那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心的笑,这笑因身体的律动而蹦出,因那一张亲切的脸而蹦出,是身体如何压制也无法阻挡的。
笑与哭只是众多情感的一部分,人之情感远不是这两样可以表达的。笑与哭又是情感爆发时身体所作出的反应,这反应有着情感的推助,更多的也是情感的缘故。开心时笑、伤心时哭、感动时落泪、发怒时摔东西,看乐子开心、输球时伤心、受伤时哭泣、拥抱时甜蜜,身体与情感是两滴水交融成的一滴水,彼此交织缠绕,一方动另一方也随之动。
前几日,在网上见到一组,一幅幅都是人与自然中的生物和谐共处的照片。幼儿与一只差不多大小的橘猫共睡一张沙发、一个三岁幼儿与一只大白鹅同走在阳光下、端着相机的摄影师头顶站着一只松鼠、一只花斑豹侧卧在一位摄影师旁。一张张照片划过去,眼眶瞬间就湿润了,是多么的和谐啊。于我们的世界里,我们对自然界的食肉动物——尤其是体型庞大的——是极为恐惧与排斥的,我们的情感告诉我们,它们对我们是极为可怕,于是我们的身体便尽量远离它们。而事实呢?那些看上去凶残的的动物,捕猎是它们的本能,但对于人类——世界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它们也是极为远离的。我们身体之所以会做出如此动作,只是我们情感中认为,与它们处在同一空间,我们是有危险的,那些动物也同样如此想。
情感会使身体做出相对应的动作,身体的相互碰撞变化也会使情感从袋子里钻出来,而这两者受控于脑神经。无论何时何地,情感爆发不应使身体承受不可承受的伤害,身体动作也不应使情感遭受无法恢复的创伤,而这便要强健的脑神经给予及时的协调控制。
人之一世,哪有完美的控制呢?泥菩萨尚且有几分脾气。当愤怒涌上心头,谁也不会心平气和地摆摆手说着没关系,总要发泄一番。
青草于清晨吐露,那是对大地的感恩。当青草受到碾压,破裂了茎叶,它会在大地的滋润帮助下长出新叶,重新挺拔在阳光下。青草的韧性使人佩服,人应有着青草的韧性,即便身体受伤、情感受挫,也要努力地坚定地挺拔在阳光之下。
情感 是生活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也是虚构小说中最为复杂的一部分, 情感 是决定性的,他是事情终级的关联。我们写作时必须要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身份认同感,并把自己化身为他,从而找到人物的感觉。
我们写作时要意识到的第一件事情是: 这个世界是由情感决定的,推动事情发生的动因是激情,而非理性。 所以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情感都要支配思想。在我们的内心和我们的身边,情感都是最强大的力量,无论是善还是恶。
为什么情感如此重要? 因为情感决定了我们。 比别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的感觉,给我们感觉的事物、我们所爱的人、我们爱的方式、我们恨的人、我们恨的方式,还有落在爱与恨这两个极端之间的东西,这一切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
哲学家笛卡尔为了证明自己存在,说的“我思,故我在。“可以说成 “我感觉,故我在。”
我们该如何刻画他们,才能让情感直通读者,打通读者和人物的情感,进而使两者形成一模一样的情感效果呢?
其实,我们生来就拥有一整套的情绪,不过我们没有用语言来表达他们。学会向自己和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是成长为有个性人的必修课之一。
情感 是脑子里一种非语言的图画,但是写作是依靠语言的,百分之百要依靠语言。我们该如何找到他呢?
最佳的向导之一就是现实生活,因为创作的目标是把现实生活的本质和真相在纸面上打开揭示出来,一切虚构的故事都可能是活生生的现实,但并非所有的现实生活都是虚构的故事。
请仔细想一下: 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最近有什么情绪吗?怎么知道有没有某种情绪呢?情绪具备什么样的形式?在自己的肉体里面,它是通过什么办法把自己表现出来的呢?
夜深人静,停车场里空无一人,你正朝自己的轿车走去,正当你拿出车钥匙的时候,有人用枪顶住你的腰,说:“把钱给我,不然就打死你。”
体会一下,在这个时候你的情感是什么样的表现形式?
这个时候我们的情感、思想、肉体的反应都迅如闪电,我们感觉他们似乎是同时发生的,实际上思想还是跑了个第一名,因为事情必须首先印在人的脑海里,识别了眼下的事态,初步估计一下,然后才会害怕。在小说中,我们要把这个过程用慢镜头呈现出来,一步一步地捕捉到人物,对于那种经验有什么感觉。
书面故事是唯一能够把脑海里的情况很好地描述出来的故事形式,他可以描述人物脑海里的事情,它的精确度很高,可以做到逐字逐句的一一对应,精确到分分秒秒,这是影视或者戏剧舞台难以企及的。
所以,在书面故事中思想活动是可以预期而且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书面故事里直通思想世界的大门总是敞开的。既然我们可以走进人类的内心世界,我那么我们就必须走进它。
在书面故事里,我们可以探索主人公内心里不可告人的隐私,通过这种私密的想法可以揭示人物的内心:人物在想什么?在说什么?在做什么?三者的关系是塑造人物性格的关键因素。在书面故事中,我们可以直达思想活动的最深层次,而不用顾虑怎样才能让它变得真实。
所有伟大的故事都涉及人物内心世界的 冲突, 这是人物与自己大脑之间的斗争。冲突是一种表现,途径他们说明人物与它自身之间的关系。我们都有不止一个身份,因为当我们想把自身不同的身份捋清头绪团结起来,然后采取一致行动的时候,这些不同的身份就会相互对抗打起架来。当我们面临一个危机的时候,这种事情总是会出现。
纯文学小说往往更加注重人物的思想内涵。而动作小说,探险小说往往不太注重人物的思想活动,比起惊险刺激的普通侦探小说,文学性的玄幻小说则更多关注人物的内涵。
当我们深深沉浸于人物的思想世界的时候,才能和人物建立起最强烈的关联或者认同。要把人物内心种种思想活动和盘托出是最让人头疼的事情,它的要求最为苛刻不过他的回报也最为丰厚。越是潜入人物的内心世界越能深刻的剖析自己。正如在现实生活中一样,最困难的工作通常也是最能够带来成就感的工作。
现在来分析一下,当那支枪顶在腰上的时候你的脑海里会有哪些思想变化?现在是什么样的情感体现?
多数人的情感体现首先应该是“恐惧”,内心世界的恐惧可以有千千万万种表现途径,处于不同状况的人的恐惧是不同的。
接下来也许是下面的念头:冷静,再冷静,我必须冷静处理这件事情。我必须要想办法逃脱这种险境,一定会有办法的。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可能有种种富有情感色彩的念头。作者总结了如下的清单:
一 关联割裂 : 思考某种完全不相关的事情,以便保护自己,以免悲情伤身。
二 否认危险 : 比如他在想“他只是想要我的钱,并不想要我的命。”
三 面对现实 : 这是否认的对立面。
四 讨价还价 : 求饶,祈祷,祈求上帝或者神、佛,或者许一些善愿,希望自己得到某种神力或者魔力的帮助。
五 替代效应 : 脑子里冒出种种念头后悔或者埋怨自己。
六 正面思考 : 哲学家尼采的信条:“不能把我摧毁的东西只会让我变得更加坚强。”想办法克服自己的恐惧感,使自己变得坚强。
七 提问质询 : 为什么这件事情正在发生这意味着什么?我该怎么办?我怎样才能摆脱这个困境?
八 谋略策划 : 如何行动才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如何才能不受任何伤害的安全逃脱?
内心世界是一个戏剧性的地方,在我们真正用肢体实施行动之前,许多行动都已经在我们内心世界里发生过了。
直通人物内心的种种活动和人物隐秘的生活,这是作家一辈子的修行。情感是最为棘手最为复杂的东西。但这部分是在故事的最后时刻才写出来的,在早期的稿子中情感这部分内容往往很少。
情感 是创作过程中最为复杂,最难以琢磨的一环,但是这个环节的回报也是最高的。在你和笔下人物之间的关系,日益加深的同时,你与自己的关系也在加深。
作者设计了一个直接而简单易行的办法帮助我们发现人物内心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 当通读自己的故事的时候,每逢那些可能会适用的地方,就来问自己:“ 人物的担心,害怕,希望分别是什么? ”
假如人物不担心和害怕就没有戏剧性冲突,故事就会彻底失败。荒诞的幻想也是一种希望,而且特别能够揭示人物的性格。
情感可以导致一个人变得非常复杂,人物的性格里可能包含自相矛盾的复调交响,导致既能做慷慨大方的事情,又可以做极端邪恶的事情。一个复杂的人物能够同时体现不同的品格,这些品格通常是相互对立的。
同一人物的脑海里可以容纳多少种情感或想法同时翩翩起舞呢?我们能够同时感觉到多少情感
在亲人去世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感受到负罪,愤怒,悲伤后悔解脱,所有这些情感会一股脑地影响着你。我们可以让这些情感在一场戏里逐一的作用于人物的情感。让人物依次有一个悲伤的念头,一个负罪的念头,一个愤怒的念头等等。
我们在小说中寻觅的经验,是完整的经验,我们很少会在一个时间里,只有一种感觉。现实生活很少会如此单纯。危机一般都涉及在多个方面同时遭遇了紧张局势——内心世界的紧张状态,加上外部环境的紧张局势。所以当我们创作的时候要寻找的那种人物最好能同时感受到各种各样的情感。
NO,要写自己可以想象的东西。想象就是认知,是一种特殊的认知类型,想象所揭示的东西可以像现实经验揭示出的东西一样多,甚至更多。
把 “写你所熟悉的事物” ,这条箴言换成 “写你能够搞明白的事物。”
因为所有的人都是由同样的材料和结构组成的,为人之初我们都有同一套完整的情感,同一种为善或者为恶的潜能,如此等等。当我们逐渐步入成人行列的时候,我们往往拥有相同的情感和相同的需要,唯一的差异只在于程度数量有别罢了。
由于生活的磨砺会把人们塑造成不同的模样,所以满足它们的手段会有区别。
比如特蕾莎修女喜欢关爱他人,唐纳德·特朗普喜欢赚钱,而职业杀手喜欢杀人。同样是 “喜欢” 这种情感,但是每个人获得这一情感的方式有所不同。
实际上在我们所有人身上每种情感都会有那么一点儿。在我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也都会有一点类似于虐待狂、色情狂、杀人狂、自杀者等那样的本能冲动,即便不是所有人,至少大多数人曾在生命的某个时刻动过杀人的念头。
塑造自己并不熟悉的人物的难点,在于设身处地的把自己置身于人物的处境中,把他们的情况搞清楚,我们可以求助于专业人员,从而获得一些指导。
如果一个人情绪波动很大,心理出现异常,行为反常乃至发疯的时候,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情:
第一,无论这个人的行为有多么反常,在他自己眼里这些全都是明智之举。如果我们了解他的生活感受,我们也会认为这些是理智行为。在他们眼里这些反常行为一点也不疯狂。因此,我们要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行为中发现合乎逻辑的东西。
第二,这项任务没那么容易完成,所以我们还得问自己:“什么情况会让我做出那样的行为我的内心世界要有什么样的念头才能催迫我、驱使我做出那样的事情”解答了这些问题后,我们塑造的人物就会有更高的可信度。
我们的一切行为:理智的、古怪的、明智的、疯狂的都遵循一样的心理学原理,这种心理普遍存在于我们身上,每种心理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么一点。因此,我们要向自己求助,以找到答案。
一个人物的思想活动是一切活动中最难以把握的部分。通常在前面几稿中极少触及这些活动,肉体反应一般是最早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当它浮出来之后,我们要把它按下水去,因为下面的东西还有很多。
我们只管不停地写下去,在此后的每一稿中,我们会越来越多的沉浸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最后我们就能如愿以偿。一旦成功,就要考虑把肉体反应全部删掉,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保留肉体反应。
内心世界是戏剧性、的狂野的、热闹的,不过它也是模糊不清自相矛盾的,因此假如它成为作品里最生硬笨拙,最扎眼的地方,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
一定要牢记,不管我们创作什么故事,都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才能把人物的内心世界摆平,就像其他创作技巧一样,需要反复练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