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RNA病毒,新冠每次扩散都会衍生很多突变株,疫情扩散越快,突变株出现的几率就会越高。所以对中国来说,当下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病毒变异的时间点。”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医学院病毒研究所教授陆蒙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
“病毒在不断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变异是持续发生的自然过程。有些变异增强了病毒的传播能力,有些变异逃逸了免疫识别,也有的变异对病毒的生物活性没有明显影响。目前新冠病毒在国内的广泛传播,是否会导致新突变产生,特别是对其免疫逃逸能力和致病性的影响,是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重点问题。”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强调。
12月2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在病毒变异监测方面,该文件指出,各地对部分陆路、航空和海港口岸城市入境人员、哨点医院就诊患者、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中核酸检测阳性标本,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等开展新冠病毒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将序列按时报送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
多位病毒学家表示,在国内如此高强度的传播环境中,病毒发生突变几乎是肯定的。但问题是,病毒会朝着什么方向变异?中国该如何加强对病毒变异的监测,打“有准备之仗”?
感染人数激增时,要警惕突变株
病毒学家陆蒙吉说,目前全球主要的大陆都出现过新的突变株,中国过去因为没有大的流行,所以都是境外输入的毒株。但是,随着防控措施松动,在人口如此庞大的中国,产生新的病毒变种是可能的。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近日指出,奥密克戎从2021年11月份出现以来,截至2022年12月18日,已经从BA1到BA5这五个分支演变出709个亚分支;这些亚分支互相之间重组产生的毒株是72个,XBB就是其中一个。“所以,奥密克戎的变异会一直持续下去,只要是在人群中循环,它就要复制,复制就要发生变异。”他说。
2022年12月23日,贵州遵义市新蒲新区康华医院疫苗接种点内,医护人员为疫苗接种做准备。摄影/本刊记者瞿宏伦
陆蒙吉强调,并不是说所有人都感染一遍之后,新冠病毒就不会继续传播、变异了。病毒还会在一些免疫能力比较低下的人群,比如说还没建立起足够免疫屏障的老年人当中继续流行,这时候,为了获得传播优势,病毒反而很容易筛选出一些逃逸能力更强的突变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近日也表示,对于绝大部分免疫力正常的人来说,半年内人体内都会存在有效的免疫抗体;不过如果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者新的亚分支表现出很强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可能导致再感染的。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学家刘善虑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RNA病毒之所以会突变,除了自身内在因素外,就在于其受到了外界的选择压力,包括宿主免疫系统的压力、治疗的压力等等,因此,为了逃避这些压力,病毒必须不断进化,这是必然的结果,不必恐慌。
“病毒跟宿主之间是一个相互制衡的关系,病毒的传播力与致病性一般是相反的。”他指出,从病毒学规律来看,绝大多数突变都是为了逃避免疫。但是,太多突变也会导致病毒失去功能甚至消亡,因此,也有一些突变是为了恢复功能,保证其感染性。实际上,陆蒙吉说,科学家们在对新冠病毒的突变追踪中发现,每一次新冠病毒的变异,呼吸道上皮细胞中的病毒载量都更高,病毒融合细胞的能力有所加强。
刘善虑说,可以观察到,在快速传播下,奥密克戎出现突变株的时间越来越快,但是整体致病性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增强多少。今年9月,美国的感染者当中,80%都是BA5,但是,仅3个月之后,在美国,BQ11、BQ1、XBB的占比就越来越高,而BA5的比例已经下降至10%以下。
病毒致病力需持续监测
根据彭博社12月25日的最新报道,来自全球新冠基因序列共享数据库GISAID的数据显示,推动中国感染浪潮的病毒株均是国际已知的,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有新的突变株产生。
中国疾控中心在最近一个月内向GISAID提交了来自北京、内蒙古和广州的25个新的基因标本,从这些序列来看,目前还没有发生很显著突变。具体来说,内蒙古最近暴发的疫情由BF7变种引起,然后传播到了北京;2022年10月以来,在广州暴发的则是另一起独立的疫情,输入的变异株是更早一些的BA52家族。
近日,网络上有传言称,中国部分地区同时流行德尔塔和奥密克戎。许文波对此回应,根据实时动态监测,国内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在流行,也没有发现德尔塔变异株与奥密克戎变异株重组。从12月初至今,国内监测到9个流行的新冠病毒亚分支,都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
新冠病毒的变种在中国可能会是怎样的?有分析文章认为,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奥密克戎以及它成百上千的亚型会占据人群,使得其他变种没有流行的空间——就像2022年全球奥密克戎的大流行一样,而疫苗和自然感染建立的免疫力最终让人群的抗体足以抵抗严重的疾病。
许文波指出,奥密克戎引起的住院、死亡、重症的病例,都明显低于早期的德尔塔株和其他“值得关注的变异株”,700多个分支病毒都没有观察到显著的重症和死亡增加。总体来说,奥密克戎变成致病性明显增加的突变株可能性比较小。
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实验室主任蓝柯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迄今为止,全世界正在流行或已经流行过的“值得关注的变异株”通常不是从前一种占主导地位的变异株演变而来。相反,它们来自于不同株系。德尔塔在印度首次发现后迅速席卷全球造成大流行,2021年末奥密克戎在南非出现后,便迅速取代了德尔塔的地位,奥密克戎不是由德尔塔进化而来。
在致病性方面,尽管长期来看,为了获得适应性,随着更多因逃避免疫而产生的突变出现,病毒的毒力倾向于下降,然而,这并不是绝对的。蓝柯指出,新冠病毒未来变异“无法预测致病力强弱”,需要持续监测。
2021年,德尔塔的流行对德国的医疗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陆蒙吉说,早期的新冠病毒株造成的死亡人口中,年龄中位数是82岁,但是到了德尔塔高峰期,年龄中位数下降至74岁,一些年轻人也出现了重症。也就是说,德尔塔突变株杀伤力是高于其“前辈”的。
中国当下的大流行加剧全球病毒学家们担忧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多数人此前并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较低的免疫屏障对病毒逃逸突变更有利。
刘善虑解释,尽管病毒也面临着免疫压力,但是,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接种疫苗,或者已接种很久了,也没有感染过病毒。尤其是在肿瘤病人、器官移植、艾滋病人等免疫力比较低下的人群中,因为宿主的免疫能力比较差,病毒没有很强的快速突变的压力,反而会慢慢隐蔽式进化,积累一些自然变异,或者发生病毒重组,出现一些全新的突变株。
实际上,已经有文献报道,2020年流行过的南非株,有可能就是在这些病人当中出现的。而奥密克戎毒株也是之前没有被监测到、突然出现的。“出世”之前,它可能已经经过了几个月甚至一年的“酝酿”。
2022年12月21日,江苏南京市江宁区胜太社区内,人们排队候诊。当日,南京江宁区16辆发热流动诊疗车开进居民小区和企业,为群众提供便捷诊疗服务。图/人民视觉
如何开展病毒变异监测?
“如果不做基因测序,你基本上是在打一场没有情报的战争。”2021年春天,当疫情在印度引起海啸时,美国布朗大学公共健康学院院长、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阿希什·贾哈指出,对病毒变异监测和预警的不足,成为印度疫情当时的主要“推手”之一。
清华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病毒变异的监测,一方面有助于弄清楚病毒的遗传特性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另一方面能够为及时评估现有疫苗和药物提供最现实和真实的靶标。单克隆抗体类药物、疫苗的研发等,都要基于病毒的基因序列。
12月20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介绍,新冠疫情防控策略调整后,中国CDC病毒病所制定了《我国人群新冠病毒变异株监测工作方案》。该方案要求,每个省选三个城市,每个城市选一个哨点医院,每个哨点医院每周采门诊急诊病例15例、重症10例和所有死亡病例的标本进行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并且在一周内,将测序数据上传中国CDC病毒病所,建立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通过该方案的实施,许文波说,可以实时动态监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系列变异株在中国流行的动态及其各个亚型的构成比例,具有潜在生物学特性改变的新变异株,包括临床表现、传播力、致病力等,为疫苗研制、诊断试剂评价,包括核酸和抗原等提供科学依据。
刘善虑上世纪90年代曾经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学习、工作过。刘善虑认为,这个监测方案是很大的进步和很好的开端,但是他也提出了建议。监测的哨点应该铺得更广一些,每个省份只选三个城市可能未必能代表城乡的各种情况,而且国内也完全有更大范围的测序能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日期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疫情监测方案》提出,各地依托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哨点医院,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监测。要及时将病毒变异株全基因序列上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动态分析门诊和住院患者人数、急性发热呼吸道症状患者人数、新冠病毒感染人数等变化趋势和病毒株变异情况。
2021年初,美国的规定是要对5%确诊病例的病毒标本做基因测序;美国加州在2022年9月与10月分别对15%与13%的新冠感染病例进行了测序,这些病例城乡都有分布。“美国就是能测就测,不见得要限制10例或15例,随机采样的话,数据更有价值。”刘善虑说。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大量的感染病例不会上报,只有对更高比例的核酸检测样本做全基因组测序,才能代表当下的实际病毒株流行状况。
刘善虑认为,未来不要忽视免疫力比较低下人群的采样和分析。另外,他提出,从北美和欧洲的研究来看,也有很多动物感染了新冠,也不要忽视对动物的检疫和传播模式监测。
同样重要的是,多位学者指出,从临床中采集的基因序列样本,要与疫情流行趋势、病人症状相结合,从而能对这些突变的序列可能导致的传播力、致病性进行研究。蓝柯也强调,对突变株的毒力要有一个科学和综合的评估,这需要临床、公卫和实验室研究的互相配合。
发于202312总第1075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感染率上升,病毒会加速变异吗?
记者:彭丹妮
据最新消息,截止2022年6月30日为止,全球已经有70个国家已经取消了疫情防控,也就是说,目前已经有70个国家取消了所有疫情相关的入境限制。那么这70个国家分别是哪些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墨西哥
墨西哥向所有国际游客开放,无需检测或隔离。
在大流行期间,墨西哥确实是旅游业之王,因为他们从未关闭过边境,从未制定过检测协议,并且几乎所有国内的一切都对旅游业开放。海滩、健身房、酒店、餐馆,在某些地方甚至酒吧都开放。
萨尔瓦多
截至2021年11月15日
萨尔瓦多2021年底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没有入境要求或疫苗护照的国家。
萨尔瓦多最初于2020年9月重新开放,但要求所有抵达者携带PCR检测阴性的证明。然后,在2021年4月21
日,他们还添加了完全接种疫苗的证明,以作为避免测试的一种方式。但是,在2021年11月15日,所有要求都已取消。
挪威
截至2022年2月12日
挪威是第一个完全取消所有covid-19入境要求的欧洲国家,包括所有表格、测试和检疫规则、疫苗接种证明、国家禁令名单和所有其他边境限制。从2022
年2月12日起去挪威,就像在大流行前一样。
除了取消所有入境要求外,挪威还取消了所有内部新冠病毒限制,例如戴口罩、隔离期、社交距离和所有使用疫苗护照。
斯洛文尼亚
截至2022年2月21日
斯洛文尼亚是世界上第四个取消所有入境要求的国家,允许外国游客像疫情前一样入境。
斯洛文尼亚的RVT
计划(已康复/接种疫苗/测试)已在边境和国内停止。现在,游客无需出示检测呈阴性、近期康复甚至接种疫苗的证明即可进入,进入博物馆、餐厅、度假村或其他活动场所也无需任何证明限制。
斯洛文尼亚在4月中旬取消了对室内戴口罩的要求。
冰岛
截至2022年2月25日
冰岛是第5个从2月25日起取消所有入境要求(包括内部规定)的国家。
现在,任何人都可以进入冰岛,无论是否接种疫苗。他们还完全取消了进入冰岛的所有测试、隔离和在线健康表格。口罩的要求,聚会的限制,甚至酒吧和餐馆的提前关门时间也被取消。
巴林
截至2022年2月26日
随着中东国家恢复正常,巴林已经取消了所有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入境要求以及大多数内部限制。
飞行前测试证明、抵达测试证明和所有疫苗接种证明现已停止,包括内部疫苗护照。现在,所有旅行者,无论是否接种疫苗,都可以像大流行前一样进入巴林。
约旦
截至2022年3月1日
约旦王国取消了PCR检测、疫苗接种证明和所有其他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入境要求。
现在旅行者无需检测、隔离或疫苗护照即可入境。剩下的唯一小要求是填写在线健康表格的义务,但是它没有问任何与新冠病毒相关的问题。
爱尔兰
截至2022年3月7日
爱尔兰是最早在2022年1月终止大多数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内部规定的国家之一,这些规定现在与他们取消新的入境要求相一致。从2022年3月7
日起,任何进入爱尔兰的旅客都将实行零旅行限制。
来自任何国家的旅行者无需检测、疫苗接种证明、隔离、健康表格或任何其他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入境要求即可进入爱尔兰。所有要求都已被删除。
匈牙利
截至2022年3月7日
匈牙利取消了所有边境限制,延续了整个欧洲的趋势。自2022年3月7
日起,旅行者将不再需要检测或疫苗接种证明即可进入匈牙利——旅行者可以像大流行前一样简单地进入。大多数内部限制也被取消,例如疫苗护照、口罩规定等,但医疗保健机构中仍然存在一些规则。
罗马尼亚
截至2022年3月9日
罗马尼亚于2022年3月9
日取消了边境所有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入境要求以及内部限制。游客将不再需要出示阴性检测或疫苗接种证明即可进入。剩下的只是一个简单的表格,但它不会问任何与新冠病毒相关的问题。
罗马尼亚的口罩规定、所有疫苗护照以及容量限制等都已停止。
沙特阿拉伯
截至2022年3月9日
沙特阿拉伯已经取消了他们的入境要求,但仍然有一些小要求需要旅行者注意。包括疫苗接种证明、隔离和检测在内的重要证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在线健康表格、旅行健康保险证明和接触者追踪应用程序仍然存在。
黑山
截至2022年3月10日
黑山是3月份全球最新一个取消所有COVID-19旅行限制的国家(因为墨西哥从来没有限制)。旅客不再需要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或在抵达时出示阴性
COVID-19测试。
在国内,进入**院、博物馆、餐馆、酒吧、画廊、酒店、剧院和体育馆将不再需要疫苗护照或检测。但是,目前仍有室内口罩要求。
库拉索
截至2022年3月10日
自2022年3月10日起,库拉索岛已取消其所有检测、检疫和疫苗接种入境要求。前往加勒比海岛屿的旅行看起来与大流行前时期非常相似。
库拉索岛确实保留了一些简单的准入要求,例如在线数字表格和旅行健康保险证明,但没有什么是准入障碍。
英国
截至2022年3月14日
从3月18日凌晨4:00正式开始,英国加入了已取消所有入境要求的国家名单,而且他们肯定已全部取消。甚至表格都不会保留。
英格兰在2022年初放弃了大部分入境要求和内部限制,但仍有一些要求不符合这份名单,主要是未接种疫苗的乘客需要进行2
次测试。现在,所有要求都已完全删除。恢复大流行前入境的样子。
马尔代夫
截至2022年3月15日
马尔代夫放宽了所有与大流行相关的入境要求,结束了紧急状态,并取消了戴口罩的规定。旅行者不再需要出示测试、疫苗接种证明,甚至无需购买旅行健康保险即可进入。
阿鲁巴岛
截至2022年3月16日
小岛国阿鲁巴加入邻国库拉索岛的开放行列,于2022年3月19日取消了Covid
入境要求。唯一保留的规则是入境的海关/移民表格,以及购买旅行保险的要求。
蒙古
截至2022年3月17日
蒙古于3月1日曾出现在我们的开放备选名单上,但由于对其入境规则感到困惑后,一直没有发布。直到两周后,关于准入规则才得到完全确认,蒙古已于2022
年3月15日正式取消所有入境要求。
摩尔多瓦
截至2022年3月17日
摩尔多瓦在其内政部网站页面上宣布,他们已于2022年3月16日取消了入境要求。
加蓬、也门
截至2022年3月18日
加蓬和也门都取消了对旅行者的所有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入境要求,除了没有检测、疫苗接种证明或隔离之外,我们没有查询到任何其他数据资讯。
哥斯达黎加
截至2022年3月24日
哥斯达黎加从2022年4月1日开始放弃其内部疫苗护照系统。
哥斯达黎加在整个大流行期间的入境要求都非常宽松,但后来在内部需要使用疫苗证明进入餐馆和酒店,使其变为有限制国家。
现在,他们已经在4月1日起取消所有入境要求,包括未接种疫苗的游客购买旅行健康保险和填写在线健康表格的要求也已取消。
瑞典
截至2022年3月26日
瑞典于2022年4月1
日取消所有剩余的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入境要求。无论旅行者来自哪个国家,都将不再需要所有疫苗接种证明和入境测试证明。口罩和内部疫苗护照也于2022年2
月被取消。
波兰
截至2022年3月28日
截至3月28日,波兰已取消所有与Covid相关的入境要求,以及大多数内部限制,包括取消室内口罩要求和隔离要求。
丹麦
截至2022年3月29日
自3月29日起,根据大流行前的规定,来自各国的旅客可以再次访问丹麦,而在该国境内,包括强制性疫苗通行证和使用口罩在内的所有社会限制措施
也不再适用。
格林纳达
截至2022年3月31日
自2022年4月4日起,三岛国格林纳达已根据大流行前的规定全面重新开放旅游业。这意味着接种疫苗和未接种疫苗的人都受到欢迎
,无需测试、隔离或任何进一步的要求。
拉脱维亚
截至2022年4月1日
自2022年4月1日起,拉脱维亚取消了所有入境要求,包括疫苗接种证明、COVID-19测试和乘客定位表等入境要求。
阿根廷
截至2022年4月3日
阿根廷内政部和卫生部证实,已取消所有入境要求,并恢复大流行前的“正常”入境规则。
入境旅客必须在出发前不超过48小时向国家移民局填写电子宣誓书;但是,70岁以上的旅客可以在抵达时完成。非居民外籍人士还必须出示包括COVID-19
保险在内的医疗保险证明;陆路入境且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免于此项措施。
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也取消了在封闭空间内佩戴口罩的要求。除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外,其他地区在公共交通和客运车辆等一些封闭的公共场所仍必须佩戴口罩。此外,可能会要求
13岁及以上的个人提供COVID-19疫苗接种证明,以进入被视为高风险的场所和活动,包括夜总会、旅游、音乐会和其他有1,000
名或更多参加者的室内和室外活动。
政府建议未完全接种COVID-19疫苗的6岁及以上旅客在抵达该国后24小时内进行测试。
斯洛伐克
截至2022年4月6日
斯洛伐克自2022年4月6日起,所有旅客(无论是否接种疫苗)不再需要隔离或填写eHranica旅客定位表。就像在大流行之前一样。
古巴
截至2022年4月6日
古巴已取消所有测试和疫苗接种证明,但他们将根据入境游客的流量和当前的流行病学情况,在抵达时进行随机PCR测试。
捷克共和国
截至2022年4月9日
与邻国斯洛伐克和波兰一道,捷克自4月9日起取消了所有入境要求。所有测试证明、疫苗接种证明,甚至乘客定位表现在都已停用。至于口罩,捷克已于2022
年3月14日起放宽了口罩规定
希腊
截至2022年4月11日
希腊于4月11日宣布,他们将从2022年5月2日开始取消入境要求及其内部疫苗护照计划。如果病例上升过高,入境要求和疫苗护照都有可能在9
月1日恢复。但至少4个月内来自所有国家的游客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希腊。
牙买加
截至2022年4月14日
牙买加自2022年4月15日起取消所有入境要求。同一天,室内口罩的规定也被取消。
智利
截至2022年4月14日
从2022年4月14日起,智利取消了入境要求,包括PCR
检测和入境疫苗接种证明。但是,他们仍然有一些限制,包括必须接种加强剂才有资格获得数字疫苗护照,并且需要数字疫苗护照进入餐馆、**院、国内旅行、旅游、音乐会、活动等。他们还保留了抵达时的随机测试、数字健康宣誓书和强制性涵盖covid的旅行健康保险。
博内尔岛
截至2022年4月19日
博内尔岛与其他ABC岛屿一样,从4月20日开始取消所有入境要求,包括疫苗接种证明和进入该国的检测证明。
北马其顿
截至4月20日
北马其顿自2022年4月21日起取消了所有入境要求。他们之前曾在2020年取消过一次,但在2021年再次恢复。希望他们在2022
年的取消将是永久性的。
瑞士
截至2022年4月22日
瑞士于2022年5月2日取消了所有入境要求。从5月2日起,无论来自哪个国家,入境都将像大流行前时期一样。
多明尼加共和国
截至2022年4月26日
在整个大流行期间,多米尼加共和国一直是一个几乎没有限制的国家,但有对到达者进行5%随机呼吸器类型的测试,以及一些国家(尤其是英国)必须携带PCR
测试才能进入,但这些仅有的限制都已在4月26日正式取消。
阿尔巴尼亚
截至2022年4月27日
在2020年和2021年的疫情期间,阿尔巴尼亚基本上是没有限制。直至2021年9月,他们才制定了入境要求,包括入境测试等。
阿尔巴尼亚重回榜单!从5月1日开始,阿尔巴尼亚已正式取消所有入境要求,恢复正常。无需测试、疫苗证明或表格即可进入。
保加利亚
截至2022年4月29日
保加利亚自2022年5月1日起取消所有入境要求。使该地区的旅行更加容易,因为邻国希腊、北马其顿和罗马尼亚也已经取消了入境要求。
立陶宛
截至2022年4月30日
从2022年5月1
日起,旅客抵达立陶宛时将是零入境限制。在此之前,来自特定国家的旅行者必须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或阴性测试证明;但从五月开始,情况不再如此。立陶宛的邻国拉脱维亚和波兰也取消了入境要求。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口罩也不再强制。
亚美尼亚
截至2022年4月30日
5月1日,进入亚美尼亚时不再需要疫苗接种证明、阴性测试或任何其他入境要求。
吉尔吉斯斯坦
截至2022年4月30日
作为首批取消入境要求的“斯坦”之一,吉尔吉斯斯坦已从2022年5月1
日起取消所有旅行规定。入境不再需要疫苗接种证明或阴性测试证明,落地签证计划已恢复。
科威特
新条目2022年5月1日
自5月1日起,科威特已取消所有入境规定。在此之前,入境者必须出示疫苗接种证明或阴性测试证明。而且,自5月1
日起内部的疫苗护照和口罩也停止使用。
列支敦士登
新条目2022年5月1日
列支敦士登遵循瑞士的边境规则,因此从5月1日起,它取消了所有入境要求和旅行规则,与其邻国保持一致。
克罗地亚
新条目2022年5月1日
克罗地亚是一个在整个大流行期间几乎完全对旅游业开放的国家(有轻微的入境要求),它终于取消了所有入境规定,并完全重新开放旅游业。没有测试,没有疫苗证明,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没有口罩。
科索沃
新条目2022年5月1日
自5月1日起,科索沃取消了所有入境规定,加入了该国周边的5个巴尔干国家。如果口罩也被停产,我们还没有任何确认,但会继续研究。
塞尔维亚
新条目2022年5月3日
塞尔维亚于2022年5月3日取消了所有边境和入境规定,恢复到疫情前的入境样子。入境不需要测试或疫苗证明。
马德拉岛
新条目2022年5月4日
虽然葡萄牙大陆仍然有入境要求,但那些有直飞马德拉岛航班的人不受任何限制。
直布罗陀
新条目2022年5月4日
前往直布罗陀旅行不受限制,而且由于直布罗陀有一个国际机场,所以我们将其作为独立条目。
刚果
截至2022年5月5日
自2022年5月5日起,刚果和刚果民主共和国这两个国家都取消了入境要求。
阿富汗
截至2022年5月10日
自2022年5月10日起,阿富汗已取消所有入境要求,但大多数政府仍强烈反对公民前往阿富汗旅行。
奥地利
截至2022年5月16日
奥地利从2022年5月16日星期一开始取消入境要求。作为欧洲最严格的国家之一,这是一件令人意外和高兴的事。
越南
截至2022年5月16日
截至2022年5月16
日,越南已取消所有入境要求,包括测试,使其成为第一个这样做的东南亚国家。虽然从技术上讲,口罩仍然是一项要求,但我们实地测试过,它并未得到广泛的执行。
虽然一些官方消息来源仍然声称在抵达时可能会在机场进行随机测试,以及需要旅行保险,但实际测试表明并没有发生。
以色列
截至2022年5月17日
自2022年5月21
日起,以色列正式停止所有入境要求,包括要求外国游客出示疫苗接种证明的要求。乘客表格仍然有效,但以色列在大流行前也有此表格的版本。
阿曼
截至2022年5月22日
阿曼与邻国也门和沙特阿拉伯一起取消了所有入境要求,允许游客在没有检测或疫苗接种规定的情况下入境。新的边境规则于5月22
日生效,包括取消室内口罩以及限制聚集活动。
比利时
截至2022年5月23日
比利时在5月底取消了入境要求,当时大约70%的其他欧洲国家已经这样做了。公共交通和室内空间也不再需要口罩。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截至2022年5月28日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自2022年5月27日起取消所有入境要求,这使整个巴尔干地区可以完全不受限制的旅行。
德国
截至2022年5月29日
自2022年6月1日起,德国将取消所有剩余的入境要求,除中国外(基于互惠),没有任何国籍被禁止。但是,德国表示他们可能会在2022年9
月1日重新生效,具体取决于当时的流行病学状况。
塞浦路斯
截至2022年5月29日
自2022年6月1日起,塞浦路斯取消了入境要求,例如入境的疫苗接种证明。室内口罩不再是强制性的,包括在机场。
意大利
截至2022年5月31日
意大利将从2022年6月1日起取消所有入境要求。口罩仍然是强制性佩戴。
安道尔
我们也将安道尔列入名单,因为安道尔在技术上没有入境要求,但由于它没有自己的国际机场,游客必须合法通过法国或西班牙才能进入,这意味着旅行者必须遵守这些国家仍然存在的入境要求。
土耳其
截至2022年5月31日
自2022年6月1日起,土耳其取消了入境要求,例如入境的疫苗接种证明。室内及公共交通口罩不再是强制性的,航班上戴口罩也是自愿行为。
白俄罗斯
截至2022年5月28日
白俄罗斯从2022年5月28日起取消所有入境要求。
乌兹别克斯坦
截至2022年6月7日
自2022年6月8日起结束所有COVID-19入境要求。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内部COVID-19限制,例如对COVID-19
检测呈阳性的强制隔离。任何在检测呈阳性后违反强制自我隔离的人都可能面临十年监禁或最高1000美元的罚款。
政府不再强制要求戴口罩。
哈萨克斯坦
截至2022年6月7日
自2022年6月10日起结束所有COVID-19入境要求。该国已取消几乎所有内部COVID-19限制,包括在大多数室内场所
(医疗设施除外)强制佩戴口罩。
格鲁吉亚
截至2022年6月15日
自2022年6月15日起结束所有COVID-19入境要求。该国已取消几乎所有内部COVID-19限制,包括在大多数室内场所
(医疗设施除外)强制佩戴口罩。
爱沙尼亚
截至2022年6月16日
自2022年6月16日起结束所有COVID-19入境要求。该国已取消几乎所有内部COVID-19限制,包括在大多数室内场所
(医疗设施除外)强制佩戴口罩。
埃及
截至2022年6月19日
自2022年6月19日起结束所有COVID-19入境要求。
进入某些场所需要COVID-19疫苗通行证。包括医院及政府场所。不遵守国家安全措施或在室内不戴口罩的个人可能面临罚款或起诉。
芬兰
截至2022年6月30日
自2022年6月30日起结束所有COVID-19入境要求。此外,芬兰已取消几乎所有内部COVID-19限制,包括强制佩戴口罩。
南非
截至2022年6月25日
自2022年6月25日起结束所有COVID-19入境要求。
该国已取消几乎所有内部COVID-19限制,包括强制佩戴口罩。
注:此名单也仅作为参考,不构成出行建议!目前我国仍然鼓励非必要不跨国旅行,实际出行应以国家相关出入境政策为准。
日本的寄生虫感染率是世界第一。
根据日本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日本异尖线虫的致病人数高达396人,占寄生虫致病人数的80%。
寄生虫感染的传播需要接触传播,日本之所以寄生虫感染率高,是因为日本的饮食习惯和地理位置。日本喜欢吃生的食物,而且食物很难完全煮熟,这就导致了许多寄生虫可以逃脱。此外,日本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寄生虫,例如在超市里出售的鱼和贝类中。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正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12月9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与团队两名成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黎毅敏、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杨子峰教授在广州接受记者采访。
钟南山等人接受采访
在采访中,钟南山回答了病毒致病力与演化趋势、疫苗接种安全性与有效性、新冠后遗症、感染峰值何时到来等热点话题。
钟南山表示,当前预防重心要从预防感染转到预防重症,加强新冠疫苗接种是下一步关键。根据团队模型测算,预计广州第一波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一月中上旬到二月中期到来,三月份中上旬进入平稳阶段,乐观估计在明年上半年可恢复到疫情前的生活状态。
钟南山
以下是钟南山及团队专家在接受采访时给出的九个判断。
1感染后99%不是重症
钟南山表示,回顾新冠疫情三年,在奥密克戎毒株出现前,我国累计感染新冠人数在10万人左右,病死率为465%。奥密克戎进入中国后,特别是9月份以来,通过对广州、成都等大城市的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目前重症率不到1%,病死率不到01%,从这一点说明,奥密克戎的致病力明显下降。
“感染奥密克戎后,99%都不是重症。”钟南山说,大多数能在5-7天内好转,“不要觉得得了新冠就很害怕,更不应该歧视感染者。”
2无症状感染不是疾病
究竟无症状属不属于疾病?钟南山认为,“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突发性急性传染病,假如没有症状的话,应该说是不算病。”此外他认为,未来,可能会将新冠病毒感染定义为一种新冠上呼吸道感染。
3病毒进化毒力趋弱的概率大
钟南山说,自己曾与病原学专家谈论,他们认为新冠病毒未来的进化趋势,毒力大概率会减弱,“没有人说一定会减弱,但我们要遵循最普遍规律去思考问题和决策。”他补充,以目前在新加坡流行的XBB1亚型变异毒株为例,它的传染力更强,但致病力更弱,死亡率是普通季节性流感的62%。
4奥密克戎极少造成肺炎,重症也不等于危及生命
黎毅敏表示,本轮广州疫情中,真正由新冠病毒引致的的重症病人比例并不多,而且主要表现在基础病加重,目前由奥密克戎感染造成肺炎非常罕见。
黎毅敏说,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是指感染者需要吸氧,或者是需要加强观察,跟普通人理解的“病重了”甚至是“病危了”不是一样的概念,“重症及危重症,可能会危及生命,但我们会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患者由普通型或重症向危重症转化的风险。”
黎毅敏
5国产疫苗预防重症效果与进口疫苗无差别
钟南山说,除了做过器官移植手术,患有严重风湿病、心力衰竭、肿瘤等疾病外,即使是患有基础疾病在稳定期的老年人都可以接种疫苗。
钟南山认为,相比于进口疫苗,国产疫苗虽然预防感染效果稍差一些,但副作用更小,安全性更好,而且研究表明,在接种三剂疫苗后,不管是从实验室指标还是真实世界的数据,预防重症的效果都差不多。“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关键的是不要得重症。接种疫苗,特别是接种了全程疫苗,对老年人预防重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6后遗症更多是一种主观感受
钟南山说,医学上对于后遗症有严格的定义,指的是疾病造成的损害终身存在。比如脊髓灰质炎,即使好了也会有小儿麻痹症,现在一些所谓新冠后遗症更是一种主观感受,比如全身疲劳和脑雾等,主要是因为精神心理影响导致的。他指出,“我们不能叫它后遗症,目前还没看到新冠肺炎特别明显的对器官引起长期功能不全的案例。”
7预计明年上半年能恢复到疫情前生活状态
钟南山团队成员杨子峰表示,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特点以及我国疫苗接种现状,并参考香港地区与日本等地的情况综合研判,广州感染峰值可能会在明年1月中上旬到2月中期到来,“随着我们采取一系列非药物干预等压峰措施,预计在3月中上旬会进入一个平稳阶段。”
杨子峰
“刚刚有人问我,什么时候能恢复到2019年以前的状态?我的看法是在明年上半年,3月份后,我不敢保证,但看趋势应该是差不多这个时候。”钟南山说。
8不相信会发生大规模死亡病例
此前有人以香港疫情的死亡率推算全国或有几十万人死亡,钟南山认为这一假设不恰当,“不相信会出现这种情况。”
钟南山分析,今年香港疫情暴发时,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疫苗接种率不超过20%,但现在内地的疫苗接种情况比香港5月前好多了。截至12月8日,60岁以上老人的加强针接种率已经到了6886%,“虽然还不够,但比香港当时好很多。”
钟南山
9重复感染在一段时间内大概率不会发生
钟南山院士及合作团队对2021年广州医科大学收治的158例感染了德尔塔毒株的本土感染者及679例境外输入感染者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复阳的新冠感染者没有传染风险,临床症状也没有加重,无需接受住院治疗。
钟南山介绍,卡塔尔的研究显示,感染了奥密克戎后,不管有无症状,有78%的人在相当长时间内都不会重复感染奥密克戎。同时,丹麦开展的一份样本量为数万人的研究表明,只要得过一次奥密克戎,98%的人就能避免第二次奥密克戎的感染。“从这个意义来说,得了奥密克戎相当于是接种了一个疫苗。”钟南山强调,“当然,这不是鼓励大家去感染奥密克戎。”
钟南山等人接受采访
记者黄锦辉刘珊
徐昊
自1981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第一次登载了5例艾滋病患者的病例报告后,人类已经与艾滋病抗争了40年。目前,全球艾滋病发病情况依旧严峻。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的《2022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危急关头》,在新冠疫情和其他全球危机的共同影响下,艾滋病大流行的应对进展在过去两年停滞不前,资源不断减少,导致数百万人的生命面临威胁。2021年,艾滋病大流行导致平均每分钟1人死亡。尽管我们拥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以及机会性感染的预防、检测和治疗工具,2021年仍有65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去年约有150万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比全球目标要多出100万例。
在今年进博会上,艾滋病防治也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等表示,随着检测率及治疗率的提升,患者的有效管理,自1996年,每年HIV新发现感染者数现下降趋势。2021年全球新发现150万HIV感染者,UNADS 2025年目标是新发现感染者要控制到37万人之下。按照目前趋势,2025年全世界的新发现感染者预计将达到120万,这是37万这一既定目标的3倍以上。
“数十年的医学进步和对HIV的深入了解,令终结HIV流行成为可能。在各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与联合国2030目标存在差距。当前,我国艾滋病仍面临疫情地区差异显著、老年人群感染率增加明显、晚发现病例持续较高、并发症问题日益严峻等诸多挑战,我国仍需完善艾滋病防治服务体系和能力。”蔡卫平说。
我国HIV防控还面临哪些挑战?
HIV是一种非常狡猾的病毒,它们自身携带了一把特殊的“钥匙”,可以进入并且“占领”人体内负责守护健康的一类免疫细胞——T细胞。与此同时,HIV病毒可以把这些T细胞变成“病毒工厂”,利用细胞内的原料复制出大量的病毒,然后再去感染新的T细胞,如此反复。这也使得HIV病毒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新产生大量的病毒逐渐侵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发展为艾滋病,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健康。
目前,HIV感染初期大部分感染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若长期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免疫系统将逐渐被HIV摧毁,最终将丧失所有免疫能力。从感染HIV到艾滋病发展之间的潜伏期通常为2-10年,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潜伏期,若治疗恰当,HIV感染并不一定会发展成艾滋病。
好在近年来,随着我国“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实施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广泛普及,HIV感染正在从致死性疾病逐步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传染病。在相关部门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艾滋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艾滋病整体持续处于低流行水平。但如何凝聚社会各界力量,进一步减少社会歧视现象、提升受HIV影响人群生活质量,仍然成为当下我国艾滋病防治的新挑战。
蔡卫平介绍,当前,中国HIV/AIDS面临六大挑战。具体而言:一是,全国艾滋病疫情主要以性传播为主;二是,艾滋病疫情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三是,60岁以上老年人病例增加明显;四是,青年学生艾滋病例数没有下降;五是,晚发现比例持续较高;六是,合并症问题日益严重。
基于这些挑战,在本届进博会期间,GSK宣布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达成合作,共同签署《HIV持续关怀倡导项目》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中国艾滋病防治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30“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
“《HIV持续关怀倡导项目》启动的初衷是由于这几十年的医学进步使得大家对HIV的了解颇深,UNAIDS提出‘终结艾滋’也是基于之前的一些科学发现。”蔡卫平指出,终止艾滋并不是说不可能,终止艾滋病流行或者终止艾滋病对公共卫生威胁完全可以做得到。在这样的情况下,亚洲在持续关怀方面确实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和挑战。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现在艾滋病在我国都是发现了就提供免费治疗。眼下,随着中外企业研发的HIV治疗药物越来越多,药物质量越来越好,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越来越好。所以,加强对病毒的检测尤为关键。
为何还无法终止艾滋病流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HIV持续关怀倡导项目》确定了四个关键挑战领域,聚焦解决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终结HIV流行和改善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直观重要。具体而言:
一是,在改善检测、诊断和治疗现状方面,为重点人群检测和诊断提供生活质量更多选择是“HIV持续关怀”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其次是如何提供更好的护理和治疗;
二是,在改善HIV预防方面,虽然在预防HIV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效,但还需进一步推广安全套和润滑剂的使用,以及扩大HIV暴露前预防药物(PrEP)的使用规模,加大以重点人群导向的宣传,加强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以及推进普及U=U理念(检测不到病毒=不具有传染力);
三是,在减少歧视问题方面,对重点人群和HIV病毒感染者的歧视问题是终结HIV流行和改善感染者生活质量的主要障碍;
四是,提高HIV感染者生活质量方面,需要采取全面和可持续的方法改善HIV感染者的生活质量,以制定有效的、以人为本的干预措施。
北京大学教授王志锋主要聚焦国际卫生条例评估、国家卫生应急体系、国家卫生监督研究。在他看来,改善HIV预防,改善检测、诊断和治疗,提高HIV感染者生活质量,减轻歧视以及发挥跨领域建议作用,确定HIV防控的关键,也是社会组织参与中国防艾控艾的一项重要实践。
“终止艾滋病流行或者终止艾滋病对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之所以还无法实现,主要是由于公众对病毒的了解比较有限、对相关的服务可能会有担忧,特别是害怕确诊以后会受到周围人的歧视、被污名化等。除此之外,相关的检测服务工作也会带来经济负担,包括确诊以后的转诊和相关支持服务等,眼下,想要推动全社会完成这一工作还存在较大的挑战。”王志锋强调,重点人群认识和教育缺乏是完善检测与治疗的主要障碍。
实际上,坚持规范治疗,HIV患者的生命长度和生活质量与常人无异。特别是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将HIV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甚至在体内检测不到的水平,当患者长期到达病毒抑制后,其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与常人无异。
“目前,艾滋病之所以还不能实现治愈,主要是因为病毒与人体整合,形成了储存库,这个储存库是静止的,如果把静止的储存库激活以后把它直接消耗掉,病毒就不可能复制,患者在停药以后它也不会再复发。”卢洪洲强调,目前,其实患者在经过正规治疗以后,如果病毒检测不出来,患者就可以正常的生活、工作、结婚、生孩子。而未来,艾滋病的治疗趋势就是实现该疾病的彻底治愈,这也是临床现在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只要能把HIV彻底治愈,患者就不用再每日都使用口服药物。
12月4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第158场重庆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现在有部分市民担心除了高风险区大部分地方都已经慢慢恢复了正常的生活,而且除了公共场所,其他不需要查验核酸了,万一社会面还有潜在的无症状感染者,如何才能发现呢?万一他一直不做核酸,一直都在社会面活动,会不会造成感染呢?
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畔介绍,大家担心这个问题是很正常,但是作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有一套自己的监测预警网络和体系。一方面,按照国家第九版方案和二十条措施的要求,我们不得扩大核酸检测的范围,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域核酸检测,不重复检测、不加码检测。当前的核酸检测就是便民的“愿检尽检”,除了高风险区、除了隔离点,除了一些需要开展核酸检测的地方,比如重点人群。
重点人群大家就会问是什么意思,重点人群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风险人群的监测,风险人群的意思是他暴露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较高,这类人群通常是指快递、外卖、酒店、商场、超市、农贸市场这些地方的工作人员,因为他们的活动范围非常广,接触的人非常多,存在一些潜在的感染可能性,就是您刚才问的问题,他可能会接触到一些感染者,这是有可能的,风险要高一些。那么我们会对他们开展定期的核酸检测,比如说近段时间我们是每天都检测的,快递小哥还要做抗原,这类叫风险人群。
第二类叫重点岗位人群核酸检测,重点岗位通常是指比如出入境工作岗位,一些跨境的交通工具司乘人员,一些交通的维修、搬运、装卸人员。还有就是医院发热门诊、隔离场所,这些地方都是一些高风险岗位的人员,我们也会监测,也是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同时对这部分人我们还是实施的闭环管理。这是对重点人员的监测,我们会主动监测、及早发现可能的感染情况。
第二个就是对医院就诊到发热门诊看病的这部分我们会着重进行监测,我们要对他进行流行病学史询问、症状监测,同时通过开展核酸检测来判断是否有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发生。
最后还有一个补充的就是刚才说的“愿检尽检”,如果你要出重庆、你要出国或者说还有其他的一些要求,就这部分也是一个补充。不过大家也没有必要过度担心,这一套系统是作为流行病学公共卫生方面一个比较成熟的病毒监测预警网络,对于我们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是行之有效的,三年来我们都是依靠这么一个监测网络来开展相应的监测。
实际上我们还会对一些环境定期开展监测,举个例子,在进口的物品、一些冷链的场所、环境我们会定期抽检,这样能够保证及时发现疫情、及时处置疫情。
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尤其是现在,刚才我在前面也讲了,当前的重庆疫情还处在高位,大家切记不可以掉以轻心,不能放松警惕,做好自身的个人防护,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有发热、咳嗽等症状及时就近到发热门诊就诊。
延伸阅读:
传染病专家:新冠病毒防控回归乙类管理条件渐趋成熟
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近3年后,其致病力逐渐减弱。与之相对应,中国的防控措施也随之调整,各地防控措施正层层减码。
连日来,中国多地对于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进行了密集调整,包括取消严格的核酸码检验,减少核酸频次,缩小高风险划定范围,符合条件的密接和特殊情况的确诊病例居家等措施。自2020年初开始实施的严格的传染病甲类防控措施,正在松绑。对照传染病防治的要求,当前的防控措施,也正体现出乙类管理的特征。
那么,当前新冠病毒所呈现的流行病特征是否符合脱离甲类管理的条件?是否适合回归乙类传染病管理?
乙类甲管已近3年
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发布1号公告称,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基于当时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
网站截图
“传染病管理模式的主要依据来自于传染病的传染性和致病力。”一位传染病专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对于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传染性强的传染病,一般归为甲类或者乙类甲级管理,管控措施一般是采取强制性隔离、疫区封锁等;对于发病率较高,引起高病死率,但传播能力有限,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会归为乙类;对于传染强、致病力弱、病死率低的传染病,一般归为丙类。
但随着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当前在全球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其临床特点也逐步被认知,众多科学研究以及真实世界的数据显示,其传染性逐步增强,但其致病力及病死率降低。也因此,其管理级别又必须要重新考量。
从目前新冠病毒的流行病特征来看,上述传染病专家表示,很多地方显示超95%以上的感染者为无症状和轻症,病死率很低,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按照甲类管理显然不符合科学,所以,新冠回归乙类管理甚至降级为丙类,都将成为可能。
2月17日,在呼和浩特市人民体育场临时核酸检测点,周边居民进行核酸检测资料图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曾在3月1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本轮疫情主要流行株是奥密克戎变异株,截至3月18日24时,全国在院治疗的感染者总数29127例,从病情来看,以轻型和无症状为主,占比95%以上。重症,包括重型和危重型的占比不到01%。
而在当前一轮的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依然保持高位。12月2日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屹通报,本轮疫情广州市累计报告新冠肺炎本土感染者1627万例,无症状感染者占感染者总数约9成,重症、危重症仅4例,无死亡病例。
在11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常昭瑞表示,国际和国内监测数据证实,奥密克戎变异株及其进化分支BA1、BA2、BA5系列,包括BF7、BQ1和重组体XBB的致病力和毒力相比原始株和德尔塔等变异株明显减弱。国外研究表明,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比例明显低于之前原始株和关切变异株。“这既是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也可能与人群接种疫苗免疫水平提高、及时干预治疗等因素有关,我国新冠重症及其关联死亡处于较低水平,这与我们积极的预防策略和统筹优质救治力量有关。”常昭瑞表示。
11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资料图
“很显然,当前流行毒株的致病力比较弱,在全国已经完成基础免疫的条件下,按乙类管理已经不成为问题。回归乙类管理,也可以为未来进一步优化防控措施提供一定的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上述传染病专家表示。
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
在过去的三年中,中国的防控措施一直处于优化状态,如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米锋在11月29日的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新闻发布会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根据病毒变异的特点和临床治疗的实践认识,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以及重症率、死亡率等情况,包括密切关注国际上一些疫情形势的变化,对于防控的措施,我们一直在研究,不断在调整,最大程度保护人民利益,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座谈会,听取防控工作一线代表对优化完善防控措施的意见建议。她指出,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主动优化完善防控政策,是我国疫情防控的一条重要经验。经过近三年的抗疫,我国医疗卫生和疾控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拥有有效的诊疗技术和药物特别是中药,全人群疫苗完全接种率超过90%,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素养明显提升,加上奥密克戎病毒致病力在减弱,为进一步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创造了条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及肝病中心副主任、疑难感染病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彭_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20年将新冠列为甲级管理,是考虑当时对疾病本身及病毒的认识尚不够,而且当时该病的病死率很高。如今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虽然传染性变强,但毒力变弱,病死率已大大降低,98%以上的感染者属于无症状及轻症患者。从病毒及疾病特点看,当下再延续甲级管理的模式并不适宜。
近期以来,全国多地已取消拉网式核酸,部分地区取消阳性集中隔离或者允许密接居家隔离等方式,是按照传染病乙级管理的思路来进行的,但在新冠甲级管理规定下产生了很多冲突,比如,在治疗重症患者中,到底是先查新冠,还是先抢救疾病,目前产生了很大冲突。根据现有病毒特点,回归到乙级管理的话,可以让阳性居家隔离的话,将大量的医疗资源从方舱医院中释放出来,回归到正常的诊疗中。另外,在抢救新冠患者中,也可以将精力重点放在脆弱人群上。
接下来,新冠病毒的防控管理方式是否从甲类管理回归乙类管理,将直接影响未来防控措施的优化方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