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怀旧感?

人为什么会有怀旧感?,第1张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怀旧”,最早源于希腊语的nostos和algia,前者有“返回家园”之意,后者表示一种痛苦的状态。顾名思义,就是指渴望回家之痛苦;所以作为一个病理学用语,最初指的是“思乡病”,包含沮丧、抑郁,甚至倾向自毁等情绪的疾病。后来,“怀旧”这个词逐渐远离医学范畴,慢慢融入了社会,其内涵也有了扩展和延伸,指向个人的意识和社会文化趋势,被当作“某种人类疏离的基本状况”来谈论。

在今天,“怀旧”已经成为了一种正常的人类反应和一种社会学现象,已不局限于个体对自己过去的回忆,或是一种“年华渐逝”的印记,而是作为一种正常的情况,既带有浓烈的个人特征,也具有社会的普遍意义。

怀旧的社会成因

怀旧并没有特定的人群和年龄,它可以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也可以发生在人生不同的阶段,是一种稳定的个人心理倾向。只是最容易发生在中年和退休之后,并且在过渡阶段表现得尤为强烈。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机体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及内分泌功能不断减弱,思维、记忆、理解等各种能力均有降低,但“阅历丰富”的大脑贮存的“往日信息”却根深蒂固,遇到某种刺激极易触景生情,往事在脑海中不断涌现。

因而,当个体面临离职退休这样一些扳机性事件时,对自我能力衰退的恐惧,对外界掌控力下降的恐惧,对退休之后完全未知的生活的焦虑,很容易触发“怀旧情绪”,以期能获得心理安慰和情感支持,能抓住过去的掌控感与安全感。

怀旧是寻找一种安慰。所以,尤其是在危机之下或社会动荡时代,怀旧能给人以舒适、亲切等正性情感,成为人内心的庇护所。因为对于未来,我们总有着各种各样无法预期的焦虑,只有对于过去,我们能自由而单纯地在脑海里为之加工,进行评价分析,解读重构,甚至进行功能性的利用。

毫无疑问,怀旧是对于过去的一种重构与思念,包括对一种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可掌控感和安全感。而将这一保护或认同进一步放大,怀旧也可以唤起共同兴趣社团成员间的亲密感并获得群体性的认同。

从社会学角度看,在人生经历重大转变的时刻,人们需要用怀旧来保持身份,而对过去的感知可以唤起过去的自我,清晰地认识、定义自己,因此怀旧是自我感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怀旧的心理起因

怀旧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从上文可以看到,表现为美化“故乡”、感叹夸大“过往”的人和事,其中更多的是优点,甚至忽略了不足,呈现出了想像胜于实际的特征。如故友相见,杯酒正酣,对少年亲密无比的朋友关系之怀念,对社会复杂人际关系之感慨;如锦衣华服,荣归故里,独自站立于已然干涸的小溪前,感慨昔日下河摸鱼力逮泥鳅黄鳝之欢乐时光。

一般的怀旧总是甜蜜的温馨的,甚至都有点不自觉的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相信就没人喜欢怀旧了。

从更深的心理学层面分析,怀旧隐含着人的“退行”心理,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当我们面临矛盾和冲突的时候,我们就会通过怀旧,通过对过去的回忆,来寻求安全保护。这种冲突可以是内心的(如自己的本能与道德、良心之间的冲突),也可以是外界的(如自我和现实的冲突)。

特别是在老年人当中,因为他们意识到生命所剩无多,心里隐隐产生恐慌,于是反复回想过去的时光并加以美化,安慰自己。在这些时候,怀旧通过退行到过去替代性地满足了人的本能欲求。它所造成的时空错觉,正好能以一种象征的方式带给人安全和爱。

一般来看,怀旧更多的是情感记忆,而不是认知记忆。这种记忆是有选择的,其所包含的情感结构比较复杂,既包括温暖、喜悦、感激、友爱和单纯等正面情感,也有失落、悲伤和渴望等负面情感。但总体而言,怀旧情感多是正面的,是通过过滤掉不愉快因素来保持或强化个人的自我认同。

怀旧心理几乎每个人都会产生,但正所谓过犹不及,因为怀旧而否认现在和将来,就会陷入病态。这是因为当事人遭遇社会变迁、价值观改变,或是因生活环境改变等引发个人的失落感,当面对突变,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去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反而自我收缩,采取了回避或对立的态度,避免直接面对这不适应的现实,陷于怀旧不能自拔。更糟糕的是,过于怀旧会造成更大的挫折和不适应,继续强化对过去的依恋,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个体与环境的隔阂便如同滚雪球一般不断扩大,形成了病态的怀旧心理和行为。

作为一种记忆功能和心理安慰的手段,怀旧产生的满足感能使人生更加充实。但是对于不懂得善待怀旧情结的人来说,怀旧发展到令人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则可能变成沉重的精神羁绊,就要加以重视了

人类的记忆是有选择性的,往往只会记得一些比较重要或比较有意义的事情,而忽略掉一些琐碎或无足轻重的细节。因此,我们回忆过去时,往往会把那些美好的、有意义的事情放在心里,而把不好的或不重要的事情忘记掉。这就是所谓的“美好回忆偏差”。这种心理现象导致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更加深刻,因而会产生怀旧的情感。

总之,怀旧是人类心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源于人们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和情感认同,同时也与文化、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怀旧情感可以带来一定的心理安慰和情感满足,但如果过度沉溺于过去,就可能对个人的现实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怀旧情感,不忘过去的美好,但也要珍惜当下的生活,积极迎接未来的挑战。

怀旧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中国文化中,怀旧往往与传统文化、家庭乡土情结等紧密相关。人们怀念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价值观的延续。而在西方文化中,怀旧则更多地强调个人经历和情感,例如对童年时光、恋爱时期的回忆等。文化因素影响了人们对过去的理解和评价,从而塑造了怀旧的文化内涵。

社会环境的变迁也是导致怀旧心理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经历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社会关系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会对过去的生活方式、社会关系等产生怀念,认为那个时代的生活更加简单、纯真、自由。这种怀旧情感往往是对现实的一种不满和反抗,是一种寻求心灵寄托和安慰的方式。

  摘 要:文章分析了历史遗存再文化战略在发展旅游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挖掘和提炼历史遗存的核心文化内涵,准确感知和把握其外显系统及特征是实现历史遗存再文化战略的关键。通过分析赊店古镇历史遗存再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赊店古镇利用历史遗存再文化手段发展旅游应实施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旅游业;历史遗存;再文化;赊店古镇

城镇的历史文化都能从其具有的历史遗存中得以表现。在历史的延续中,这些遗存有的消失了,有的残存着,但其中蕴涵的地域文化的“因子”却做为文化的“烙印”代代相传,永驻人间。这些历史文化的影子又会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气氛中再现,这就是历史遗存的再文化。再文化的对象包括实物形态的(如历史文物,古迹等)和实物形态的(如风俗习惯等)历史遗存。

旅游业是文化型的经济产业,目的地优质深厚的地诚文化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公民文化素质不断得到了提高,生活于现代的人们则更加倾向于追求朴素,纯真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尤其是对本民族文化的探源寻根及对异域文明的渴求探奇之情更加强烈,期望在文化撞击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这极大地促进了文化含量高的旅游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的迅猛发展,旅游业的竞争也随之进入了高深层次的文化竞争阶段。美国经济学家朱卓江教授预言:“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一样,将成为在全世界普及的新兴旅游活动方式之一。”因此,实施历史遗存的再文化战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显而易见。

一.赊店古镇历史遗存及特点

赊店古镇位于河南省西南南阳盆地东北部边缘,唐河支流潘河和赵河的交汇处,地处中原,各种历史遗存丰富,商业文化积淀深厚且独具特色。以中华御酒之乡,刘秀赊旗故地,中国会馆之最,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大品牌”著称中外。明清时期系我国“北走忭落,南船北马,总集百货”的南北交通要道,被英国学者贝恩飞誉为“全国最富有的商业贸易中心之一”,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商业发展鼎盛的一个典型缩影,具有发展以商业文化为核心的古镇旅游的得天独厚优势。赊店古镇古城墙、镖局、票局、福建会馆的修复,古码头,春秋楼的重建以及民间游艺黄河九曲的重现,都是历史遗存再文化的表现。

赊店古镇地处中原,水陆码头,交通便利。中兴于明初,从明万历年间至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长达150余年的发展历程,渐次生南、东两个码头辐射扩大,至清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形成了七十二条商业街和三十六条胡同的古镇整体格局。南九北七共十六省商贾齐聚此地开店经商,街道纵横交错,商号林立,镇内不足2平方公里的范围聚集人口达十三万之多,创造了光辉灿烂,影响深远的商业文明。悠久的历史长河,深厚的文化积淀,凝固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这些历史遗存,有些已经开发为旅游产品,实现了再文化。如:山陕会馆、福建会馆、广盛镖局等。但大多是“藏在深闺人未知”,如古码头,春秋楼遗址等。为便于更多了解赊店古镇历史遗存,特作如下归类:

综上表可以看出,赊店古镇历史文化遗存表现为以下两个特点:

(一)遗址遗存多,规格高,完整遗存少

由于战乱和人类生产活动的改造,许多历史遗存被现代建筑掩埋,仅留下一些精彩的传说。如春秋楼、码头等。此外,赊店古镇历史上处于低建制状态,现存较多的古商铺和部分民房的建筑规格较低,文物价值也不高,规划保护成本较高。

(二)遗存种类多且分散,利用价值有限

古镇上分散着的大量古商铺和宅院,古城墙遗址,古码头遗址等几乎全部位于现代建筑物包围之中,有的甚至被改造的面目全非,且各种遗存的研究相对滞后,没有明确的理论定位,保护利用价值难以确定。

二.赊店古镇旅游实施历史遗存再文化战略存在的问题

(一)保存和修复的点状古建筑多,且结构单一,缺乏知名品牌

赊店古镇的历史遗存点状分布趋势严重,如火神庙,虽然文物价值较高,距离山陕会馆景区也较近,但其位置相对偏僻,交通滞后,实现同山陕会馆景区联袂成本较高。另外,分散于南北瓷器街以外的众多古民居、商铺要彼此连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古街风景有一定的难度。历史街区的保护和研究力度不够,街区传统特色逐渐弱化,甚至于3条古街不复存在。

(二)实物形态历史遗存多,非实物形态历史遗存相对较少

实物形态的历史遗存由于其物质性而易受保护而存留下来,而非实物形态的历史遗存由于其无形的特性而极易变异和流失,赊店古镇在非实物形态历史遗存方面,如节会习俗,传统工艺等更具“生活相”的城市传统文化研究显得相对薄弱,使实物历史遗存因缺乏精神内涵而活力不足。

(三)典籍记载不系统,民间研究少,地域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知名度不高

历史文化传承一是靠精英的典籍化文字传播,它代表着民族文化精神,历来倍受推崇。赊店古镇由于在历史上行政等级较低,行政归属不明确,正宗典籍记录较少且不系统,文学记录更是寥寥无几;历史文化传承二是靠口传心授的非文字化传播,它体现民族的情感和个性,但这种民间文化却长期处于自然发展状态,自生自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外来文化的涌入,赊店古镇许多民间文化濒临危灭,导致了原文化的链接缺损。如源于赊店的心意拳现已不见踪影,流行于潘赵二河的船夫号难闻其声。

(四)全国历史文化名镇传统风貌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矛盾突出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环境下,旧城的大规模改造,古老街区被现代建筑取代,严重破坏了古城肌理,赊店古镇传统风貌也逐渐弱化,很多重要历史遗存湮没在现代高楼之中。如古城西城墙淹没在两侧高楼间,原会馆古井被建筑物覆盖。原有古城风貌与现代城市景观相互混杂,“新”与“旧”相互制约,历史文化名镇传统风貌亟待恢复性保护。

(五)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方案指导,古镇旅游实施历史遗存再文化战略难度较大

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产业,涉及到城市进度服务等多方面,而且其制约发展古城旅游的原生文化环境极易被破坏。如街道宽度、路灯设置、绿化等,一旦脱离旅游规划,各自为政,就极易使旅游景点被周围的非真实信息所淹没,干扰破坏历史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失去固有文化魅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1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