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三峡》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思乡的情感。庭树是庭院里的树木,出自秋风引,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这首诗开头用孔雀徘徊起兴,结尾以鸳鸯和鸣作结,使全诗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文学色彩。鸳鸯和鸣,虽然造就了和谐宽松的情境,但是带给读者的不是喜悦,而是深沉的哀痛与遐思。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
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
这里第一、二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松柏”是四季常绿、刚直挺拔之树,“梧桐”,传说凤凰常栖于此树,可见“松柏”、“梧桐”都属良木。“鸳鸯”鸟多成双成对生活,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是幸福美满婚姻的象征。诗人这里选取良禽良木,是继承了先秦文学中“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的文学传统,很显然,作者对刘兰芝、焦仲卿二人忠贞爱情的肯定与赞颂正是通过良禽良木的幽雅含蓄才得以体现的。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这是多么美好的情境啊!这种美好的情境,既是刘、焦二人墓宅自然景观的写照,也是诗人主观愿望的表现与寄托;没有情感的树木能够彼此覆盖,情意缠绵;没有思想的鸟儿能够成双成对,相向和鸣。这生动和谐的景观,给人们带来了喜悦和美好的向往;可是低头一看美好景观之下长眠的刘兰芝和焦仲卿,他俩生前也像这里的良木良禽一样恩爱眷恋,可有情人最终难成眷属,无情的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活活地将他们拆散,甚至被逼而死。残酷的现实、悲惨的命运与墓地美好的自然景观所营造的充满幻想、情趣的意境,彼此鲜明地对照,在这里淋漓尽致地得以映衬。作者的用意不言而谕,同情之心溢于言表:刘兰芝和焦仲卿生前没有团圆,死后该会像松柏和鸳鸯一样相互覆盖,双双和鸣了吧。另一方面,我们在读到“松柏”、“梧桐”、“覆盖”、“交通”时,仿佛也看到刘兰芝和焦仲卿在墓穴中恩爱地偎依在一起,只是他俩的脸上还挂着人世间没有流完的最后一滴泪;我们在听到鸳鸯和鸣到五更时,仿佛也听到他俩对人世间不幸命运的一声又一声的叹息与哀怨。这不正是作者希望的寄托和对冷酷社会现实的指责吗?
因此,《孔雀东南飞》结尾和谐美好的景观描写,并未给读者带来多少的喜悦;相反,加倍增加了读者对刘兰芝、焦仲卿二人不幸婚姻的无限同情和深深的思考。我们在宽松和谐的意境中哀叹刘、焦二人悲惨的命运时,不由得又赞叹作者以乐衬哀、意蕴悠长的高超表现技巧与艺术手法。
最近市区街头飘散着一股独特、辛辣的气味,又到了黑板树的花期。一球一球浅绿色的花团嵌在墨绿色的枝叶间,若树型圆浑些,远远看起来倒像极了花椰菜,饶富趣味。
我常在想,街道上如果少了树木,没有这些鲜绿的生命点缀,一切将会如何的灰黯、单调、死气沉沉?妈妈从事绘制道路图的工作,道路图由不同颜色的线条水平、铅直、交叉描述一条路,看来冷冰冰、僵硬的很,但有时用Auto Cad 补画上几株树木,顿时那条车道有了生气,人喧、车行、烟尘,彷佛近在眼前。
树木提供造材 、果实、新鲜空气,甚至人们心灵上的抚慰、系托。古文、诗词中便常藉树木抒发情感。古诗十九首便有“庭中有奇树”的咏叹:庭中奇树结了一树繁花,好漂亮啊!但“攀条折其荣”后,却因路途迢迢,无法将这种欣喜和远方的那人分享;席慕蓉女士也有诗写着愿化作花树,在爱人行经的路上郑重开满了花等待,而当爱人 视若无睹的经过,啊!那一地枯萎的花瓣是树儿凋零的心。
和我们这般相亲相偎、无声奉献的伙伴,人们却越来越不加以珍惜爱护。为了让门前多一块水泥地、为了盖起新大楼、为了整株树中占一小部分的木材,一棵棵树木被砍倒了,我彷佛看到那新截的干面在滴血、在淌泪!我彷佛听到它们嘶哑的哭喊、疾呼!出手伤害树木的人们,为何从未想过当下刀俎下的生命曾呼吸过千年 前的空气、啜饮过千年前的泉水?他应当不会想到谁苦苦力抗着温室效应吧?
树木是大地母亲的手指,哺育着生命,他们在地球上的资历比我们长久,让我们一起以谦逊、自抑的态度尊重他们、认识他们!
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
如果你仔细看,会发现树的手语真是太丰富了。我们内心的许多情感,我们自己也未必能找到妥帖表达的语言,而树,它会用微妙的手语帮助我们表达出来。
那用力的挥动,是表示拒绝吗?那轻轻一颤,又向怀里收去,是表示接纳吗?那很快地举起,又垂下来,停留在一个迟疑的角度,那是在痛苦地沉思吗?有时轻轻地摇着,没有任何含义地摇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树也有物我两忘的时刻?
在正午时分,太阳、树、树的影子垂直在一个浓缩的黑的瞬间,树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贯注,仿佛要紧紧抓住这深不可测的一瞬。
树的语言是如此丰富。这丰富来自于它多汁的内心。你不信吗?你见过树的年轮吗?那一圈一圈的,树一生都坚持写着内心的日记,写着成长的经历。风雨、雷电、阳光的教诲,星光的暗示,月光的耳语,它都仔细聆听,然后收藏起来。
甚至,那曾经使它痉挛和疼痛的伤痕,它也保存下来,你瞧,那棵树,在我们望它的时候,它也在注视我们,那伤痕成了它的眼睛,它用伤痕深沉地注视我们。树的姿态是这样丰富,树,没有一种姿态是丑的,是不好看的。树,随便一个姿态,都是美的。摇曳是美,静立是美,在雨骤风狂的时候,它的愤怒和悲伤,也有一种感人的美的力量。
你注意过月光下的树吗?你知道月光下的树布置了一种怎样美丽、神秘的意境?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月夜的树。
是午夜了。东张西望的星子们已有了睡意,月亮悄悄走过来,它有些累了,它停靠在大槐树上那个喜鹊窝旁边,它看见了,这是多么简单温暖的窝啊,豪华的天堂也未必有它温暖,有它美。月亮也想躺在窝里孵出一只鹊儿。月亮真的躺进喜鹊窝里了。可惜只有一会儿。就这么一小会儿,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滴露珠都帮助着月亮,成全着月亮,让它做圆这一小会儿的梦。你看,树,一动不动,它静穆庄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画,贴在深蓝的天上,贴在月亮行走的路旁……(李汉荣)
一草一木总关情。万物的美感其实是人的情感体现,没有人的情感附着,万物就没有意义。我们看清这一点,阅读本文就容易了。这篇文章把树当做人来写,树有手语,有自己多汁的内心,还有“曾经使它痉挛和疼痛的伤痕”,这一切原本都是人的行为和感觉。作者将其移植到树的身上,树就有了一种人的感情。
我们姑且把上面这种写作的方法成为“体物”之法。学以致用,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学过来,用到自己平时的作文中。叙述或描写各种物体时,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在物体上,写出来的东西自然就有感情,生动传神了。
《语文课程标准》说: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每个同学都应学会阅读。学会阅读,当然应是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阅读,要求不拘泥于原文,能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新,这才是真正读懂了。那我们在平常的阅读中应如何来读懂原文呢?下面结合《树木的美感》一文来具体向同学们谈一谈阅读的方法。
一.自读上文,扫清字词障碍。
1.小明在阅读上文时,他把以下黑体字读成了如下的音,你看他哪个读对了?哪个读错了,并把错的纠正过来。
(1)妥帖(tuǒ)(2)一颤(zhàn)(3)怡然自得(tái)(4)摇曳(yè)
温馨提示:这些看似很平常的字,有时我们一不小心就把它们读错了。这些字其实平常电视中,录音中都在用,都在读。我们应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注意听,他们读的是不是对,到底应怎样读,我们要注意用心记,还要多查字典,这样久而久之,你就能把这些字都读正确了。
2.读了上文之后,你是否对上文中重要词语的意义完全理解了呢?你能说出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含义吗?
(1)那么轻轻地摇着,没有任何含义地摇着,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
(2)树的每一根手指,都全神贯注,仿佛要紧紧抓住这深不可测的一瞬。
(3)你看,树,一动不动,它静穆庄重得像一幅古典版画。
(4)摇曳是美,静立是美,在雨骤风狂的时候,它的愤怒和悲伤,也有一种感人的美的力量。
温馨提示: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能正确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读懂的基础,我们在理解词语的含义时一定要把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要把词语放在特定的句子中,结合语言环境和上下文的语义来推测词语的含义。我们千万不能把我们以前对词语意思的理解来硬套到新的语境中,这样理解的往往就不正确了。
二.质疑上文,力求深入理解。
3.“在风中,远处近处的树,都向我们打着友好的手势。”请你说说这个“手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温馨提示:
我们做这样的题目时,不能题中问这一句,我们就在这一句中找,而是要联系全文来考虑,这样答题才能既全面。本文中的“手势”显然与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手势的含义是不一样的,本文中的“手势”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看下文的第四段,是不难找出答案的。
4.文章第三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结合本文谈谈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温馨提示:从本段一连用了四个问号和连续出现的相同词语中我们不难发现本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这第一问很好答。我们在回答第二问时,还要注意一个关键的要求,要“结合本文”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来。
5.“你注意过月光下的树吗?你知道月光下的树布置了一种怎样美丽、神秘的意境?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月夜的树。”一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温馨提示:我们在答这种题目时要注意扣住“题眼”来答。这个题的题眼是“结构上”也就是上下文的联系上,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句话是在上文写树的种种姿态写完之时又转到另一层意思上来的;而下面一段所写的作者所看到月光下树的情形与后一句“让我们走出房门,去看看月夜的树。”关系极为密切,于是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探究上文,以求活学活用
6.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我们如何把本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我们的作文中去?
温馨提示: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散文,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树木上,树木的种种表现也就是作者内心感情的反映。明白了这些后,我们就不难发现这篇散文的写作特点了。
7.树木是美的,它可以给人美的享受,读了此文之后,请你写一则爱护树木的公益广告。
温馨提示:这是属于禁止、规劝类的广告语,如果你语句激烈,说者可能很“解气”,但是看者看了之后可能会出现逆反心理,这样你的广告语就不起丝毫作用了。因此,我们在编写广告语时应对个体给予高度的尊重和敬意,充分体现一种人文关怀,这样看者看了之后,才能感之于心,行之于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
1.(1)(4)是正确的,(2)(3)是错误的。正确的读音应是chàn、yí
2、(1)喜悦而满足的样子。(2)比喻情况捉摸不透,超越一般理解能力的。(3)安静庄严(4)摇摆不停
3、是指树枝摇摆时的各种姿态。
4、排比。作用是增加语势,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中既表明了树手语的丰富多彩,又抒发了作者对树热爱、赞美的思想感情。
5、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6、作者将人的感情移植到树的身上,采用的是借物抒情方法。我们写作时在叙述或描写各种物体时,就可以把自己的情感附着在物体上。
7、示例:让小树和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愿绿色天天与我们相伴! 为了你我的健康,请爱护树木。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花儿竞相开放。春风一吹,柳树姑娘垂下她那柔软如丝的秀发。燕子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好像在说:“我们一起植树吧,让大地更加美丽。”一朵朵五颜六色的花儿向我们点头,向我们微笑。我们先挖了一个大大的坑,把小树苗放进坑里,然后培上土,用脚踩紧,最后浇上水。小树苗大口大口地喝着水,露出开心的笑容,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们高兴地笑了。我们对小树说:“小树苗呀!小树苗,你要快点长大,这样我们的祖国就更加美丽了。”小树苗点了点头,好像在说:“好!好!我一定把祖国打扮得更加美丽!”
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又到了。学校团委响应乡政府的号召组织团员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植树活动。我们班被分配到植树区是校厕前的小三角地带。这块地方因紧靠厕所,就差不多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每当暑假过后,这里便杂草灌木丛生,倒成了老鼠们的乐园。有的时候,有些学生偷懒把垃圾也清扫到这里来。学校领导觉得这里有损校园形象,不利于校园清洁,就决定在此地植树。我们班的团员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手里提着劳动工具和小柏树苗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植树区。我们三四人一组,组内分好工后就积极行动起来了。首先是挖树坑,幸好树苗小,不用挖多大的坑。这里的土结成了块显得有点紧。我们挖起坑来便有点费劲。可这难不倒我们。我们使劲地挖呀挖。没过多久,水桶大的树坑就被我们挖成了。接下来是垫土。我们把一些松软的土壤垫在了最底层,然后边扶正放进坑里的小树苗,边往里边埋土。为了不使树根蜷曲在一起,我们拎着树茎轻轻地往上提了提。后来我们是边埋土边把土捣紧。培好土后,我们便给栽种好的小柏树苗浇水。一节课的工夫,十几棵小柏树苗就被我们栽种好了。此时的我们额上早已渗出了晶亮的汗珠,头顶直冒着热气。小柏树苗在春风的吹拂下,似乎在摇头晃脑地说:“同学们!你们辛苦了!”看着这栽种好的小柏树苗,我们欣慰地笑了。
“今天是植树节,我们一家一起去郊外植树吧!”爸爸大生宣布。听了爸爸的话,我一蹦三尺高。下了楼,妈妈拦了一辆出租车。上了车,爸爸像变戏法似的,“变”出了早已买好的小树苗放在了车上。一路上窗外美景不断,有茂盛的树木,有鲜艳的花朵,还有洁白的云朵我的眼睛都应接不暇了。随着司机叔叔的`急刹车,我们一家便来到了风景如画的郊外。我们拿起小树苗,就下了车。我们先找了一个适合小树生长的地方,分好工,便开始分头行动了。爸爸力气大,拿起铁锹一下一下地挖坑。看着爸爸轻松的样子,我的手直痒痒,也想亲自试一下。可是,铁锹到了我手中却不听话了。过了一会儿,我就累得气喘吁吁了。坑挖好了,我把小树苗放进坑里,扶直,爸爸埋土。又过了一会儿,通过我和爸爸的努力,小树苗地根牢牢地扎进泥土里了。这时,妈妈也把水挑回来了。看着妈妈笨手笨脚,像一只企鹅似的,一歪一斜地走路,我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起来。我给小树苗交了水,小树苗就中好了。我围着小树苗开心地转着圈,心里默默地祈祷,希望小树苗茁壮成长,长成参天大树,给人们留下丝丝新鲜的空气,留下一片夏日的清凉。傍晚,我们恋恋不舍得离开了黑暗而宁静的郊外,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都市。这次植树真有趣,明年的3月12日,我再来植树!
整首诗表达的是诗人对一草一木顽强的生命力的无限赞美。一棵棵大树孤独且坚韧不拔,有种打不到的生命活力。
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这一句更是体现出来大树的坚韧。
诗人通过大树赞美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树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树,只是自然界的一种具体事物,诗人托物于树,赞诵了一种独立向上,又根须相连的团结战斗的精神。形象与思维的高度融合,正是一切成功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
“诗要用形象思维”,诗人借助树这一自然物形象进行了艺术构思。并通过这一感性形象,对现实进行理性的认识,便成了诗中的思想。“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离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这是各自独立的树。接着诗人又借“根”的形象入笔:“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些相互在地下根须相连的树,便给读者形成了思想认识:树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一个团结的整体。以形写神,这个神,就是事物对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性格所在。当然,诗中的情思,不是抽象的,而是溶解在诗的形象里的情思。
不同的人对叶子有不同的感慨吧
恩
红叶 秋天的热烈 红透了的悲伤
黄叶 临落下的感慨 秋天悲凉和萧瑟
绿叶 生机盎然 迸发出蓬勃的朝气 可以象征青春的年华的一种情感
落叶 对生命最后的留恋之情 对时光匆匆 的 无奈 还有寂寞吧 淡淡的忧愁与伤感 都可以用这种叶子来表达吧
枯叶 枯败 零落 萧然
各种其他颜色的叶子 这类叶子随着颜色的不同 表达了不同的情愫
叶子可以作为爱情的信物
叶子可以作为书签留念
这都是人们将自己独特的情感给予叶子 叶子是可爱而生动的一种生物体 各种叶子具体的抒发的情感看的是每个人不同的心境 乐观则枯叶败叶都是美好的 悲观则嫩叶青芽都是灰色的 不同语境中的不同事物作用不同 具体的 看作者 语境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