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桃花源阅读答案

再游桃花源阅读答案,第1张

(1)明日(明天,第二天 ) (2)可(大概 ) (3)朔(沿着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解释: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3从选文中的描写来看,桃花源外面的地形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首先是美(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其次是险(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第三是幽(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1.(1)第二日

  (2)连续

  (3)大约

   (4)逆水流而走

2.(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2)落英缤纷

  (3)缘溪行

3.险要,地形复杂,这一特点印证了“遂迷,不复得路”。

4.岩石的怪状嶙峋,似被泉水咬得犬牙交错,都像是怪异、神秘的景象。

5.大概有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锦绣织成的。(意对即可)

《游桃花源记》(又名再游桃花源)袁宏道(又名袁中道)

原文:明日过桃源县,之绿萝山下诸峰累累,极为嗖削。

译文:第二天经过桃源县,到了绿萝山下,山峰极多,而且很陡峭。

原文: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

译文:到了白马雪涛(可能是一个景点名)前,因为上面有怪石,所以船上的人都蹲坐在船中,(不敢起身)。

原文: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

译文: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

原文: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流泉汩汩。

译文:到了桃花洞口,大概上千棵桃树,中间的道路像锦绣织成的,地上的花瓣有几寸高,泉水细细的流淌。

原文: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译文:沿着水向上寻找源头,越走越高。石头被泉水侵蚀,都像峭壁一样。

扩展资料

文章对比:

《再游桃花源》表达的是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桃花源记》寄托了作者一种政治理想: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们安居乐业,和平安宁。

并且和《桃花源记》的不同在于,《再游桃花源》并没有太多的向往和喜爱。而《桃花源记》的优美景色充分和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作者(陶渊明)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喜爱之情,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代表的意义不同,一个是描写现实生活的生灵涂炭;一个是向往生活的美好。

-再游桃花源

1 再游桃花源的题目

(1)明日(明天,第二天 ) (2)可(大概 ) (3)朔(沿着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泊水溪,与诸人步入桃花源,至桃花洞口。

解释:船停泊在溪水旁,我和其他人步行进入桃花源,到了桃花洞口。

3从选文中的描写来看,桃花源外面的地形有什么样的特点?

答:首先是美(桃可千余树,夹道如锦幄,花蕊藉地寸余),其次是险(诸峰累累,极为嗖削。至白马雪涛处,上有怪石,登舟皆踞坐),第三是幽(朔源而上,屡陟弥高,石为泉啮,皆若灵壁。)

2 文言文阅读题目《桃花源诗》中“相命肆农耕于何劳智慧”(1)这节诗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 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谆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桃花源诗》内容丰富,对于我们了解陶渊明描写桃花源的意图和生活理想很有帮助,值得与《桃花源记》参照阅读现将《桃花源诗》转录如下: 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高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 相命肆农耕,曰入所从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茶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敝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第一段,叙述、说明桃花源中人的来历,跟《桃花源记》中所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意思大体相同但诗中具体列出黄(夏黄公)、绮(绮里季)避秦时乱到高山的实例,来暗示桃花源中人与这些古代贤者志趣一致,或者说,正是那些贤者带他们到桃花源的 第二段,介绍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情景先写桃花源里人参加劳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相命肆家耕”,是说相互招呼,努力耕作“秋熟靡王税”,是说到了秋收时,劳动果实归劳动者所有,用不着向官府缴纳赋税,说明没有封建剥削和压迫接着写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仍然保持着古代的礼仪,衣裳也是古代的式样孩子们纵情地歌唱,老人们自由自在地游乐最后写那里的一切都是顺应自然,怡然自得随着季节的自然变化调节生活和劳作,所以连历法也用不着,更不用竭尽思虑、费心劳神了 第三段,诗人发表议论和感慨“奇踪隐五百”,是说从秦到晋,桃花源中人隐居了五百年(概数,实际是约六百年)“一朝敝神界”是说桃花源被渔人发现,泄露了这个神仙般的世界的秘密“旋复还幽蔽”,是说桃花源刚敞开又立即与外界隔绝,也就是《桃花源记》中所说的“遂迷,不复得路”人们读到这里,往往会想,既然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已“处处志之”,那么,怎么会再也找不着呢?如果细读《桃花源诗》就会发现诗人对这个问题是已经作了回答的,那就是“淳薄既异源”,意思是说,世俗生活的浅薄与桃花源中民风的淳朴,是格格不入,绝然不同的试想,如果真在那么一个桃花源,而它又果真给刘子骥他们找到了,那么,它还能独立存在吗?东晋末期,战乱频繁,徭役繁重,人民逃亡诗人把桃花源中人的生活写得那么安宁、和谐,这正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否定千余年来,不知有多少人对桃花源的有无进行过探讨有人说,避乱逃难时,确实有许多人跑到深山野林,穷乡僻壤去过理想的生活但能不能据此而把这个理想与桃花源等同起来呢?显然不能,因为桃花源中的生活情景是被诗人理想化了的“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意思是世上的一般人“游方士”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尘嚣外”(桃花源)的生活情景的“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这是诗人抒发自己的感情,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意思是希望能驾起轻风,腾飞而起,去追求那些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们(其中显然包括诗的开头所说的古代贤者和桃花源中人) 据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无弦琴是弹奏不出声音的,拨弄它是为了“寄其意”,描写一个美好的世外桃源,虽然超尘脱俗,无法实现,却也正是为了“寄其意”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桃花源诗》在有些方面确比《桃花源记》写得更为具体、详细《桃花源记》局限于写渔人的所见所闻,渔人在桃花源逗留时间不长,见闻有限而《桃花源诗》显得更为灵活自由,也便于诗人直接抒写自己的情怀,因此我们读《桃花源记》不可不读《桃花源诗》 需要说明的是有人认为《桃花源诗》赞美“古法”,不要“智慧”是一种消极、倒退的表现这其实是没有真正领会诗人写作的本意所谓“古法”,虽是一种寄托,表示向往古代社会的淳朴,而并非是要开历史的倒车;所谓“于何劳智慧”实际是对世俗生活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表示憎恶与否定正如前人所指出的,陶渊明是一个“有志天下”“欲为为而不能为”的人,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报负而无法实现,这才是他的思想本质,我们读他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把握这一点 译文 秦始皇暴政,打乱了天下的纲纪,贤人便纷纷避世隐居,黄绮等人于秦末避乱隐居商山桃花源里的人也隐居避世进入桃花源的踪迹逐渐湮没,如桃花源之路于是荒芜废弃了桃花源人互相勉励督促致力农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桑树竹林垂下浓荫。

3 桃花源记的阅读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 晋太原中……怡然自乐(03北京,04长春)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穷 ②舍 ③悉 ④属 ⑤俨然 ⑥缘 2 翻译下面句子 ① 渔人甚异之 ② 林尽水源 ③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 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⑤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 下面诉不尽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中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通风换气 B政通人和 C通霄达旦 D博古通今 4 依据文中的描述,准确说明进入桃花源的山洞口所在的位置: 桃源的山洞口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第二段中,作者从哪几方面对桃花源中人们进行了描写? 答: 6 用文中的原句填空: 描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的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豁然开朗”一语在现代汉语中用来形容一下子领悟某种道理,请你按这一语意造句: 8课文从桃源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方面来表现世外桃源的美好 9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段节选自《 》,作者是_______,名____,字_____,_____(朝代)人 11第四段中“渔人甚或异之”的原因有哪些?请用自己的话作答: 12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04长春) 13《桃花源记》中描写草和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04常德) 二见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 ①交通 ②绝境 ③无论 ④妻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③此人一一为俱言所闻 3下列句中带点的字与“皆叹惋”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一句是( )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B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用简要的话概括整个故事中“渔人”的行踪,并填入方框内: 发现桃花源 → → 5找出写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6文中“惊者”“问者”“叹者”“不知者”指______;而“答者”“辞者”指_____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请选出省略同一个主语的一组( ) ①便舍船,从口入 ②见渔人,乃大惊 ③具答之 ④皆叹惋 ⑤停数日,辞去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8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荒唐”地虚构出这样一个美好的理想社会模式? 9下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豁然开朗”这一词语写出了渔人进入桃源后的感受 B课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源的美好环境和桃源人的幸福生活 C桃源人见了渔人“乃大惊”,说明桃源人一向以耕作为业,从未见过捕鱼的人 D“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源人的热情好客 10渔人临走时,桃源人为什么叮嘱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 11在现代生活中有人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茫然不知,他的朋友说:“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成了桃源中人了”这个人说的话意思是什么?用简要的话来回答 答: 12村中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便舍船/屋舍俨然 B乃大惊/乃不知有汉 C寻向所志/寻病终 D寻向所志/处处志之 14文段主要写两方面的内容:一面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面写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陶渊明在封建文人中属特立独行的人,他的哪方面行为最能表现他这一性格特征? 答: 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三句话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 (2005年青海) 17每个人都曾构想过自己的理想,请用恰当、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你的理想王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1①穷尽,走完 ②丢下,房屋 ③全 ④类 ⑤整齐的样子 ⑥沿 2①渔人对此感到很奇怪 ②(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 ③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④男女的穿戴,都和桃源外的人一样 ⑤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⑥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懑意足 3A 4武陵一条两岸是桃花林的小溪的水源处 5活动,穿戴,心情 6夹岸……缤纷 甚异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略 8生活环境 社会风尚 9世外桃源,无人问津,豁然开朗,不足为外人道 10略 11以前未见过桃花源;桃花林面积之广;桃花林没有其他树种;景色优美 12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二1略 2①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 ②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③这个人为他们详细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 3C 4访问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5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6村人 渔人 7B 8为了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21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