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是了,物质孝顺固然重要,可精神孝顺也不能忽略,两者都需要给予父母,才能让他们晚年无忧幸福。
曾经我也有过这样的误区,在外常年工作,认为只要给爸妈足够的钱和物质就可以了。一年最多回家两次,每次都会买一些高科技的保健产品,什么按摩椅,头疗仪,牵引机等等,在我内心,很洋洋自得的认为自己可真是个大孝子。直到这次疫情困在家两个月,和父母朝夕相处,我才知道那些东西我爸妈一次都没有用过,纵然有说明书,他们也看不懂,更不敢乱碰,生怕把这么贵的东西给弄坏了。看着有些还没有拆封,我想笑又很想哭,这就是我的孝顺啊,不仅没有帮到父母,反而给他们添了烦恼麻烦。
在家的这段日子,我看到了爸妈脸上最灿烂的笑容,比当初收到礼物还有高兴百倍。我妈喜欢拉着我说些家长里短,我爸愿意让我陪着他下棋打拳。那天我妈无意间说了一句“只要看见我儿子,我身上就啥病都没有了。”差一点就泪奔,父母的愿望就这么简单,只是想让我多陪陪罢了。在家闲来无事,我把那堆高科技都倒腾出来,开始一一的教爸妈怎么用,担心他们健忘,还写了小卡片贴在旁边,直到现在,我的物质孝顺才发挥了真正作用。
其实对于迟暮之年的老人来说,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只是吃饱穿暖而已,他们更期望的是子女来自心灵上的关心和爱护。给父母买的智能手机,你要教给他们怎么用。给父母报的体检,你要陪着他们一起去。给父母送的营养品,你要监督他按时吃。这些面对面的交流和陪伴,哪怕是你的抱怨和唠叨,都能让老人感到温暖和爱。
孔子认为子女孝顺父母就是在物质上奉养父母是错误的,人是有情感需求的,由于中国人普遍注重物质,忽略情感需求,导致恶性循环,各种拜金乱象。就像父母爱子女,只供吃供穿,忽略了子女的情感需求,导致各种叛逆、网瘾问题。
针对当时社会上将奉养作为孝的主体观念,孔子认为“养亲事亲”虽是孝的必然要求,但那毕竟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孝的更高层次应该是子女“孝敬”父母,对父母要发自内心的“敬”。因为孝可能并非只是一种自然的感情,能养活父母不能算是孝。
孝顺的定义是没有局限性的。陪伴、关心、爱护等都是孝顺的方式,关键是要有心。只要用心去做,哪怕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父母也会倍感欣慰的。人到老年的时候,世间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已经是过眼云烟,物质生活也不再有任何含义,很多事情经历了也就慢慢的淡忘了。这个时期的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望眼欲穿的内心孤独。其实,他们想要的真的很简单,就是孩子们能多抽出一点时间看看他们,陪父母聊聊天,陪他们散散步,听听他们的心声,只要和孩子们在一起,不管做什么,哪怕是静静的坐着,心里总是暖暖的,也会觉得自己不是孤独的。年轻的我们应该多花一点心思在父母的身上,让他们拥有一个快乐而没有遗憾的晚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