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和《夜思中原》都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表达了诗人们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在遭受迫害后,被贬谪到南方时的悲愤心情。诗人在作品中通过对自己的遭遇和心境的描述,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前途的担忧,体现了爱国情感和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更是成为了爱国主义的经典名言。
《夜思中原》是李白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祖国统一的期盼。诗人在作品中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绘,表现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和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期盼,体现了爱国情感和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诗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对团聚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们对祖国和民族的热爱和关切,体现了浓厚的爱国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接下来分享过零丁洋古诗原文翻译及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原文及翻译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翻译: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过零丁洋》的思想感情《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表现了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过零丁洋赏析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天祥于德祐元年,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被俘,恰为四个年头。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用山河破碎形容当时的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
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
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诗来抒发国破家亡的抑郁。表达了文天祥舍身取义、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表达他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
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具体分析:
诗的第一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写他所见之景,梅岭的梅花在风雨中摇曳,濡湿了押着兵败后就擒、往大都受审的文天祥的兵丁的征衣,此时,一阵冰冷肯定袭上了他的心头。
诗的第二句“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写他忆起当年带着吉安、赣州子弟兵浩浩荡荡出岭,如今却身加镣铐,锒铛归来,还不如战死沙场,何必归来呢!
诗的第三句“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写他站在岭上,遥望南安的西华山,以及章江,慨叹青山与江河是永远存在的(西华山在几百年后发现了钨,使大余成为“世界钨都”,由此也成为该县曾经的经济支柱;而章江与贡江汇流成赣江,如今也还在哺育着赣南人民乃至江西人民),而城郭则由出岭时的宋军城郭,变成元军所占领的城郭了,所悬之旗也将随之易帜了。
诗的第四句“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这一句。只有对他身世有所了解的人最能理解这一句。文天祥的故乡是庐陵(现在的江西省吉安县),从南安(现在的江西大余县)到庐陵,走章江水路,在古代大概三天左右,文天祥,从经梅岭从广东入江西境时开始,便计划开始绝食,经过三天,在刚好到家乡庐陵时,就刚好奄奄一息,绝食而死了,这就达到了他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人,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他希望,在梦中,也许他可以像古人一样“行采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