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角度,自我意识是主体,是对客体给我们的杂多表象进行整理、归纳、记忆、储存、再现、重组等等的能力,过去、现在、于对未来的展望期待,都影响甚至构成着当下的这一个“我”,也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这个“我”就叫做此在,而正是人在存在的过程中不断地收到外部世界的影响,自我意识的本质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海德格尔说,此在的本质在于他存在(存在当做动词理解,只要没有死亡,就是一个持存状态)。这是主客体的角度。
什么是人工智能的“意识”和“情感”,它们是否存在?2018年11月16日,国际顶刊《科学》罕见发表了一篇评价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改革的社论。文章称,基金委从2018年下半年开启的全方位改革“反映了全球科学与技术研究范式近年来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即“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紧密结合、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相辅相成、跨学科研究凸显重要性”。依旧没有现成的教程,王印和其他老师一起研究,还邀请孩子们出谋划策。这是一场没有固定答案的探索,需要大家共同想办法。有孩子提出可以尝试用拉链结构,有人建议借鉴发条原理,还有位小男孩说可以借助一级火箭的分离拉落助推器的伞帽,无需增加额外的结构,还能保证水火箭的重量不再增加。
荣格说的“集体无意识”指由遗传保留的无数同类型经验在心理最深层积淀的人类普遍性精神。
1、所谓集体无意识,简单地说,就是一种代代相传的无数同类经验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沉淀物,而之所以能代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作为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支柱。
2、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中积淀着的原始意象是艺术创作源泉。一个象征性的作品,其根源只能在“集体无意识”领域中找到,它使人们看到或听到人类原始意识的原始意象或遥远回声,并形成顿悟,产生美感。
扩展资料:
1、卡尔·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
2、1961年6月6日,荣格安然病逝于湖上的家中,享年86岁。荣格最后一本著作《记忆、梦与反思》是他的自传,在其死后不久出版。
3、荣格认为人格动力推动人格的发展。他认为心灵的能量来自外界或身体,但一旦外界能量转化为心灵的能量,就由心灵来决定其使用。
4、荣格认为,权力欲是人的本能。如果一种本能没有被意识到,它就必然会被压抑。如果这种压抑长期存在,或者过分强烈,被压抑的内容迟早会破坏性地爆发出来。
参考资料:
答:首先意识是脑电波,没有意识就没有脑电波,但没有脑电波人就不能生存,所以人只要活着就不可能完全丧失意识,只要存留一点意识就会产生情感,就像人活着有吃饭反应一样,你对有微弱意识的人动情示好他就会用同样微弱意识表情(比如眼泪等)示爱。回答完毕请大家讨论指教。康健。
了解意识前,先了解一下八识吧
1眼识——眼根缘色尘┐
2耳识——耳根缘声尘│
3鼻识——鼻根缘香尘├识(了别为义)——
4舌识——舌根缘味尘│
5身识——身根缘触尘│
6意识——意根缘法尘┘
7末那识
┌是第六意识所依之根
├常随四烦恼—我痴/我见/我爱/我慢
└向内执取阿赖耶为我,向外认识境界为实法
8阿赖耶识
而意识是八识中的第六识,是依第七识末那为根(意根)生起。所缘的是过去、现在、未来之法尘,发生认识的作用。又意识分为五俱意识和独散意识二种:五俱意识者,即当前五识现起时,意识一定随同俱起;独散意识者,“独”的意思,是它能独起思构,独自分别一切法,或独作回忆过去的事,“散”的意思,是凡夫心常散乱,故名独散,因它不必和前五识俱起,故又名叫“独头意识”。
意识的情感包括:喜、怒、哀、乐、忧、悲、恐、爱,恶,欲等。
意识还有八种寻思:瑜伽八十九卷九页云:“心怀爱染,攀缘诸欲,起发意言,随顺随转;名欲寻思。心怀憎恶,于他攀缘不饶益相,起发意言,随顺随转;名恚寻思。心怀损恼,于他攀缘恼乱之相,起发意言;余如前说。名害寻思。心怀染污,攀缘亲戚,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亲里寻思。心怀染污,攀缘国土,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国土寻思。心怀染污,攀缘自义,推托迁延,后时望得,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故说名不死寻思。心怀染污,攀缘自他若劣若胜,起发意言;余如前说。是名轻蔑相应寻思。心怀染污,攀缘施主往还家势,起发意言;随顺随转。是名家势相应寻思。”
意,就是指思量事物;识,指的是心对于境的了别。意识,大概可以解释为思量、了别内外境和事物的信念吧。
举几个佛经中的相关知识:
唯识论五曰:“薄伽梵,处处经中说心、意、识。三种别义,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别名识。是三别义。”
俱舍论四曰:“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心意识三名,所诠义虽异,而体是一如。”
止观二上曰:“对境觉知,异乎木石,名为心。次心筹量,名为意。”又以前念之心为所依而生后念之心曰意。
梁译之摄论一曰:“以识生依止为意。释曰:若心前灭后生,无间能生后心,说此名意。”
起信论义记中末曰:“摄论云:意以能生依止为义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