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丰富行动不便的老人晚年生活

如何丰富行动不便的老人晚年生活,第1张

1需求情感交流,对于老年群体而言,是一种普遍而强烈的精神需求,是老年人个人生活的方式、排遣孤独的渠道、解决苦闷的良方、情感沟通的表现。他一方面依赖自己所爱的人,并把他们作为自己感情寄托的对象;另一面又渴望获得他人的关爱,除了老伴扶持和子女孝敬外,邻里互助、社区服务、心理医治等。

2需求人际交往,指多数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或生产第一线,儿女经常不在身边,自身身体又不好,行动不便,社交圈明显缩小,而备感失落和无聊,很想走出狭小的居住空间,与老朋友交流,更希望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结交新朋友,形成新的人际交往空间。

3需求文化娱乐,老年人闲暇时间相对较多,又不愿光阴白白浪费,就需要通过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来排解无聊烦闷的情绪,填补孤独寂寞的心情,从中丰富晚年生活,享受人生乐趣。雨花区社会福利中心床位数量:300张,收费标准:物价部门批准收费住养对象:生活自理老人、半自理老人借助老人、失能老人以及民政局批准的“三无”“五保”老人。中心地址:长沙市汽车南站斜对面。

4需求知识教育,“人活到老,学到老”,在不少老年人中体现得尽善尽美,其求知欲不亚于年轻人,他们渴望通过接受教育,陶冶情操,汲取新知识来更新观念,提高文化素质,丰富人生阅历,溶入时代节奏。

5需求政治参与,老年群体是一支不用忽视的政治力量,尤其在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里,尽管他们离开了生产领域,但他们并没有退出政治生活,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有较强的政治参与热忱,特别关注关心本行政区域的社会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6需求自我实现,老年人的尊严和其自身价值的体现,是老年人追求实现老有所为的本质所在,是愿望精神需求的最高境界,尽管他们已经卸下社会生产和家庭的重担,依然期望继续实现自己对自己,对社会的价值,其满足程度最终决定老年群体精神生活的整体质量。

1、是亲情需求。一些与子女分居或子女长期外出的空巢老人。由于先前同子女生活在一起, 父慈子孝,情感深厚。现在不同子孙生活在一起,原来传统血缘关系因分离而疏远, 亲密的代际关系拉大距离。 后代人长年外出谋生, 老人常会想念。 总希望子孙们能回家看看, 那怕是一个电话, 一封书信, 一个口信,一点信息, 都会使老人精神上得到慰籍, 心理上得到满足。而对于孤寡老人来说, 亲戚朋友来关心探望,也会给他(她)带来十分的感激和快慰。

2、是健康需求。人处于老年时期,各种器官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一些体弱患病的空巢老人, 最担心的是生病治疗和经济负担; 看病难的问题给老人带来烦恼,特别是怕卧床不起无人照顾。空巢老人认为, 死并不可怕, 最怕是患病卧床不起, 半死不活, 拖累别人。空巢老人祈求健康, 这是共同的心理和愿望。

3、是尊重需求。空巢老人一般年纪大、辈分高、 经历多、 对社会多少做过贡献, 希望得到社会承认、 肯定和尊重。特别是一些鳏寡老人,自认为 “低人一等”, 最怕被人瞧不起, 总希望在人格上受人尊重。有些离退休前是干部、 专家、师长等资历高的老人, 特别重视别人尊重。

一、心理方面

1、认知的错误。空巢老人容易认为自己被边缘化,是社会的以往人群。对自身的负性评价较高,认为自己脱离的社会。

2、易出现抑郁的心理倾向。由于部分空巢老人长期处于单一的生活空间,与外界交往比较少,心理上的孤独感难以得到倾诉,容易产生抑郁的情绪。常表现为:情绪情感低落、行为缓慢、兴趣减退,对自身评价较低。常此以往对身体健康是极大的挑战。

3、过分敏感。空巢老人容易对一般性的生活压力反应过分强烈。一般性的生活压力是指正常人在平时生活中都会遇到的压力事件,如果能正确认识能够提高心理的抗压水平。但是由于空巢捞老人心理的特殊性,所以容易夸大某些一般性的生活事件,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和恐慌。

二、生活方面

1、对疾病的防范能力较弱

随着生理功能的退化,老人越来越无法自己应对日常生活。再加上出现疾病的情况越来越多,身边缺少监护和照顾的空巢老人的生命安全有时都无法保证。以至于有学者指出“空巢家庭问题实质是老年安全带发生危机。有些空巢老年人行动不方便,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经常会不小心跌倒或烫伤,这对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的慢性病发病率比较高,患病率前5位依次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白内障。空巢老人普遍缺乏有关疾病的防治知识,而且由于没有儿女在身边照顾生活起居,生活状况较差,患病后往往没有人照顾,并且长期的治疗会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使老年人产生内疚、负罪感,从而导致病情进一步加重,甚至死亡。

2、社会适应能力降低

从人口学的角度来看,老年人本身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较弱。而空巢老人本身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因素,导致其价值观、思想、认识能方面与社会主流产生脱节。同时他们把子女视为最主要的情感寄托,对子女在精神的依赖程度较大。

三、社区、社会关怀需求

在与空巢老人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发现:部分空巢老人是渴望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但是由于社区基础服务建设的滞后性,适合于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较少,使他们这种主观融入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四、亲情关怀需求

从”空巢老人“的定义中,我们知道空巢老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子女长期离家在外。对于空巢老人他们最直接的需莫过于子女常回家看看,使老人的情感有良好的寄托。同时在入户访谈中我们也感受到,老人们对于我们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他们很希望社会组织、群体能够更多的关心他们,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尽人意,一些老年人为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有的老年人丧偶后一个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虽子孙满堂,但晚景凄凉。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好,还应该让他们心情愉快,其中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不可忽视。

  老年人有权利追求幸福生活

  事例:刘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苦恼的事情,她的父亲要与母亲离婚。她说:“父母亲一同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性格不和,两个人磕磕绊绊过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却闹起了离婚。”

  婚姻专家认为,近年来老年人离婚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前忙于事业,还要照顾孩子,无暇顾及感情生活,淡化和掩盖了生活中的矛盾。退休以后,面对的是整个家庭、老伴和子女,生活中的不和谐就会暴露出来,和老伴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就变得无法忍受,最后不得不分手。所以,老年人离婚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

  老年人的感情应该受到尊重

  事例:刘老先生中年丧偶,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子女抚养成人,并将他们送到了国外生活。刘老先生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觉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后来,他通过婚姻介绍所,结识了一位离异的女干部。通过接触,两个人很谈得来,刘老先生决定再婚。但他的子女坚决反对,后来经过努力,子女同意刘老先生再婚,但前提条件是让他立下遗嘱,刘老先生为此非常伤心。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人要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丧偶或离婚的老年人因为孤独更需要情感的慰藉,需要呵护安慰。老年人需要爱情,并不是什么丑事。子女不尊重老年人的感情,不同意父母再婚,无非几点原因:一是观念上的,有的子女认为父母再婚丢面子;二是经济上的,担心父母再婚后影响了自己的继承权;三是赡养关系上的,认为父母再婚后为自己增加了负担。于是,一些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对老年人再婚横加干涉,给老年人造成痛苦。因此,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是每个人的责任,做子女的也要尊重老年人的感情选择。

如果父母一方不在了,我支持另一方黄昏恋,重新找老伴儿。

一、老年人也有自己的需求。

01、情感需求

子女能够提供丰富的物质生活,但是不能填补父母内心的情感空白。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长期被忽略,觉得情感需求更多的只是年轻人的渴求。老年人同样也需要爱与被爱,需要情感满足,需要被尊重,被在乎。而这些又是子女和旁人所满足不了的。所以做子女的要重视老人的情感需求,老人自己有了情感寄托的人,该鼓励而不是阻拦。

02、心灵需要慰藉

子女即便在身边,也不能把心思和精力全部放在老人身上。再加上不是同一个时代的人,情感沟通也有鸿沟。而老年人要是找一个老伴儿,都是同一个时期走过来的同龄人。他们的三观极为相近,对待人和事物的看法和处事方式都更容易达成一致。

人活着精神粮食和物质需求一样的重要。老年人心灵慰藉达到满足了,更有利于身心愉悦,健康长寿。

一、健康需求

老人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一切事情的基础。

二、工作需求

老年人有的希望能上班,给自己提供经济基础。

三、依存需求

人到老年,会感到孤独,希望得到社会的关心、单位的照顾、子女的孝顺、朋友的往来、老伴的体贴,使他们感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四、和睦需求

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和睦的家庭环境。

五、安静需求

老年人一般都喜欢安静,怕吵怕乱。有时老同志就怕过星期天,这一天儿孙都来了,乱嚷嚷地过了一天,很多老年人是受不了的,他们把这天叫作“苦恼的星期天”。

六、支配需求

老年人原来多为一家之主,掌握家中的支配权。但由于年老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支配权都可能受到响。这也可能造成老年人的苦恼。

七、尊敬需求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可能会情绪低落,如果得不到尊重,就会产生悲观情绪,为疾病埋下祸根。

八、求偶需求

老年人丧偶后生活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所以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的求偶需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301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