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宝妈留言问:
“如果我的孩子被打了,我该怎么做?”
很多人可能会说:“忍忍就过去了,千万别还手!”
当妈后,每次看到校园霸凌、孩子被打的新闻,都会一阵心痛。
可是一味的忍让,会换来“施暴者”的心疼、理解和退让吗?会解决问题吗?
不会的,一味无底线的忍让,只会纵容“施暴者”变本加厉,觉得你更好欺负。
61岁的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告诉家长:
“孩子要有不伤人的教养,但也有不被伤害的气场。”
李玫瑾教授
李玫瑾教授参加中央电视台《开讲啦》节目时,有观众提问说:
“如果你的孩子,有一天跑过来跟你说‘我同学欺负我,他们打我’;
你会不会跟他说‘打回去孩子,我支持你’呢?”
李教授坚定的回答:“打回去,我支持!”
李教授解释说:“我们现在所接受的教育,更多的是遇到问题先让孩子自我反省;
这反而纵容了一些不良行为,最终导致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
“打回去,我支持你”不是在纵容暴力,而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李教授举了自己小孙女的一个例子:
小孙女刚去幼儿园一个月,就被一个小男孩抱起来扔到地上,磕到了凳子上,额头也磕得肿了起来。
李教授就告诉小孙女,如果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挣脱不掉,就揪住他的两只耳朵往两边拽,一拽他一疼就会放下你。
李教授给父母提了两个建议:
第一,自己的孩子不要欺负别人,这是家教问题,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情不能做,越有力量越不能欺负比你弱的。
第二,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别人欺负,可以让孩子从小进行体育锻炼,有运动就有爆发力,就不容易被别人欺负。
同时,也提醒各位家长,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种解决之道;
但也要分情况而定,更不能报复性伤害别人。
李玫瑾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曾对多起个案进行详细调查。
李玫瑾教授关于常见育儿问题的科学建议,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01
再苦再难
也一定要亲自带孩子
李玫瑾教授说,孩子的出生年,再苦再累也一定要自己抚养。
孩子一岁半之前一定要自己带,否则你就丧失了对他心理上的“控制力”。
比如说,孩子从一出生就是奶奶带,等到他上学的时候接回来;
那么这个孩子只要心里难过,他一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奶奶。
如果妈妈和奶奶发生冲突,那么这个孩子会从心底里恨他妈。
为什么孩子一岁半之前的抚养,至关重要呢?
我们都知道,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除了可以哭闹、吃奶和睡觉,一不能抬头,二不能翻身;
所以他至少有7、8个月,吃喝拉撒完全是依赖另外的人照顾,也就是抚养人。
也就是说,只要抚养人一出现,孩子就能吃了、能翻身了、他下身就舒服了,这意味着什么呢?
孩子所有的需要的满足,和由此带来的快乐,都和这个抚养人的出现息息相关。
日复一日,因为孩子从快乐体验,到他快乐过程当中的注视,以及他耳边听到的抚养人的声音;
那么,到半岁之后,孩子最开始出现的一个心理现象,就叫认人。
认人呢,我们都知道,孩子谁养的,他6个月到12个月之间,就开始挑人了。
这种认人的现象,我们叫情感,这个情感的出现,真的非常重要,有时候我们也叫依恋。
依恋就是指孩子早期对某人的一种认准了以后接近他,与该人分离紧张不安,重逢时候的高兴轻松。
如果早年这个孩子,他所有的快乐和母亲的声音,和母亲的相貌结合在一起;
那么这个孩子往后,他不管怎样调皮,他心里还会有一个空间,留给他的母亲。
也就是说父母想要对孩子有真正的“控制力”,尤其是母亲,那靠什么控制呢?
不是靠吓唬、恐吓、训斥,真正能让孩子听你的,是你对他早年的抚养。
02
孩子6岁之前一定要说“不”
李玫瑾教授说——
6岁之前性格养成,如果有些问题没解决,后边家长就管不了了。
第一个,就是克制任性,6岁之前说“不”,非常重要。
比如说,一个3、4岁的孩子和家长闹,爸妈应该说,今天这事儿不行就是不行。
这孩子闹吧,他能怎么闹?大不了在地下打滚。
但是等到他十三四岁了,家长突然跟他说——
“你都这么大了,你得听话了,好好学习,我不给你钱了,你不能去网吧玩了。”
孩子还会和家长闹,但他有好几种途径了——离家出走,跳楼或者其他极端行为。
这么点大的孩子,他怎么会想到“死”呢?
因为在他的眼里,家长的爱是没有限制的,他已经学会了用家长的“爱”,来威胁家长,只是他不知道死的含义。
所以,6岁之前说“不”,是给孩子一个最早的训练。
我们知道,孩子2岁之前,还不太会说话,觉得难受了、痛苦了都是靠哭来表达。
但3-5岁开始,孩子的哭声就有目的性了:我要这个东西,你不给我,我就哭。
这个目的性一开始出现,家长就要抓住孩子的一件事对他训练,什么事呢?
就是他提这要求不合理,他要的这东西不能给他。
比如他要买小汽车,买了家里无数了他还要买。在商店开始闹起来,说我就要这小汽车。
家长说你家里那个跟这个差不多,不买了吧,孩子就开始哭闹,说不行,我就要,我不走。
遇到这种情况,就一定要对孩子做一个“克制任性”的训练。
第一步:
直接抱回家;当场不要打也不要骂,任孩子哭不要管。
第二步:
回家后抱到卧室里,一对一,不管谁来管,一个人管就够了,把门一关,其他人不要来劝来干涉。
第三步:
记住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言传身教很重要,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
不要打孩子,大人打小孩,这不公平;
不要说教,孩子哭闹时,你说什么对他都是噪音,你越说他越闹;
不要走开,他就是闹给你看的,所以你一定要看着他闹。
所以,家长就把门一关,往孩子跟前一坐,表明姿态——
“今天这事说不行就是不行,你哭吧,你闹吧”。
孩子当然会接着哭啊闹啊——
这时候就算孩子脑袋磕到床角上,你都不要管,他知道疼,肯定不会再磕了。
等孩子哭到精疲力尽的时候,你给点爱,拿热水给擦把脸,因为孩子哭到那程度,也很难受了,给他擦一把。
擦完以后孩子会想,你是不是回心转意了?
这时候你一定要把毛巾往旁边一放,跟上一句话:还哭吗?要哭接着哭。
你看,你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你只是以这种方式告诉他——
如果你闹起来没道理,我不心疼,我也不让步,你就闹吧。
这一次他就会知道了,闹是没有用的,孩子越小管,越好管。
当然,也不能让孩子太压抑了,孩子不闹了以后,你要跟他说——
“以后有什么事儿,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我也许会考虑你的要求。”
孩子可能会和你说,“我想要那辆小汽车”。
你就问他,“那这辆小汽车,和家里的有什么区别呀?你能跟我说说吗?”
注意,这是鼓励孩子和你交流。
交流有一个原则,记住“三比一”——
就是孩子提出三次要求,满足他一次,让孩子知道交流有用,但又不要每次都给他。
所以,这样就建立了你和孩子间一个好的关系——
1、你明确说不行的事,他不闹了。
2、如果他真的想坚持,他会跟你商量。
有了这个基础,到了青春期,你们俩的关系就好处了。
03
让孩子管别人
现在孩子学习压力很大——
一直到高中学习压力都很大,所以家长一般不给孩子增加任何负担。
家长觉得,孩子只要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就行,其他不用管。
所以有些孩子到高中,甚至大学,都不用为父母亲,去负责任何事情。
因此,孩子只要管好自己就行,那么管好自己,一旦他考上大学——
他就会觉得是凭自己的努力考上的,跟父母没关系,也就是自私。
所以孩子自私养成的原因,就是家里什么事都让他只管自己,别人不用管。
其实,应该让孩子管别人,比如孩子五岁左右,能跟家长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了。
这时候家长可以给孩子立下一个规矩——家长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这个事很简单,但非常有效。
孩子一般放学了,四五点他就开始饿了。
可是家长吃饭一般在六点前后;所以很多老人心疼,觉得孩子饿了,先吃吧。
其实,晚吃这一个小时,孩子饿不坏,虽然饿下来确实挺难受的。
但是我们知道,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
而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的话,他的痛苦会更多。
让孩子去体会,因为人只有自己经历了痛苦,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你自己经历了某些痛苦,当别人再有这样的事情,你马上就能体谅别人,孩子也一样。
要让孩子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跟他一样——
而且我们是一个家,我们是一个整体,所以要有“别人”的意识。
让孩子“管别人”,是防止孩子自私的一种途径。
04
让孩子经历点挫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对孩子进行挫折训练十分重要。
很多人忍受挫折的忍耐力特别弱——
其实这跟意志力相关,而意志力的培养,不是靠智力培养出来的,而是靠体力培养出来的。
所以孩子小的时候,要让他适当吃一点体力之苦;
人只有忍受过体力之苦,才会承受住生活之难。
如果体力训练做不到,家长也可以让孩子学习游泳。
学游泳也要趁早,七八岁甚至五六岁都行,送到游泳池,教练会说你们家长都出去吧,你们在这儿孩子学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接下来,教练会拿着杆子把孩子都轰到泳池里,甚至是把孩子抱起来扔到泳池中。
孩子到水里使劲扑腾啊!其实,在教练的看护下,孩子都好好的。
但第一天接孩子的时候,你一定要问孩子一个问题:“第一次下水,你什么感觉?”
孩子一定会说,“吓死我了,我喝了好几口水”……
家长继续问:“那后来怎么样了?好好的上来了对吧?!”
你就告诉孩子,以后长大了,一辈子都要记住这感受——
遇到挫折的时候,可能也觉得自己都快死了,但只要肯扑腾、肯努力,就一定没事。
以后他再遇到这个挫折,你就给他讲这个道理,他肯定忘不了。
以上这些训练,都要在孩子12岁之前做。
有家长说,树大自然直,孩子大了自然懂事,孩子那么小,你不要去管他。
不是的,如果孩子12岁之前你没管他,从14岁开始管,是根本管不了的。
李玫瑾教授说,犯罪心理问题,很多源于人的早期。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大多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所以,希望上述的这些“育儿经”,能对家长和孩子有所帮助——
祝愿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的长大。
那是一部家庭伦理剧,叫血色浪漫,年龄相差太大,但是彼此相爱,觉得彼此都是好的,但是从两人在一起之后,矛盾渐渐出来,观念不一样,想法也不一样,悬殊太大,造成了可怕的后果,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首先,当你对某人产生爱慕之心的时候,理性判断会大幅下降,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恋爱中的人,智商为0。对方很平常的举动,对谁都一样的举动,在你看来也是处处透出对你的关心。其实对方没有那些情义,那些情意很大程度上是你自己“解读”出来的,这就像在你脑中安了个芯片,无论他做什么,芯片解读出来的都是一个结果——他喜欢我。
其次,老师对学生好,是件很平常的事,他那个年纪,看到你,大概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一代人之类的,所以对你会有格外的好,也能理解,类似亲人,而非你想的情侣。
至于你老朽觉得多少有点恋父情结,或者在这方面有所缺失。
人总是这样的,缺少某种东西,自己未必主动能意识到,但是潜意识里会努力寻找相同活类似的东西来弥补,找到之后,又没法解释自己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所以就得给自己找个能说服自己的理由。
老朽建议,楼主还是自己好好想想吧。
或许是你真正为他(她)的幸福考虑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的情况下更容易释怀,因为爱不是单方面,可能是自己不够好,也可能是真正相处下来都不适合对方,让自己忙起来,把两天的事情或更多天的事情放在一天,累到躺下就睡,端碗就吃,坚持20天,思想逐淡,日益静心,当你想起那个人,不再流泪,不再心动,不再期盼,特别是想想人家是怎样把你放下的,想开了就是释怀了!很多朋友在分手的时候都会迷失自己,身边的朋友会一遍一遍的去开导,但殊不知开导别人时候的大道理自己讲起来头头是道,发生到自己身上的时候却无法坦然处理。
很简单当局者迷,要想释怀必先冷静,把自己好好的冷静下来,让自己的生活忙起来,重新指定自己的生活计划,去踏上一段新的征程,剩下的就把它交给时间去处理。不要相见,也不要有任何的****,要不然容易想起,还是放不下。特别是朋友圈,空间之类的。看了还是觉得他还在身边。多结交朋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充实自己的生活。时间可以冲淡思念。但是要完全放下,不一定能做到。做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不想他,张爱玲说过忘一个人唯有时间和新欢,并不是说时间和新欢可以忘一个人。
只是让伤不在痛彻心扉了而已,如果我做自己的事情还是会想他,那我就会在努力一下,如果还是没有结果,至少我尽力了一段感情我不会有遗憾和可惜,毕竟两个都互相喜欢是少数的,更多的是想你我这样的,想清楚以后也就释怀了,毕竟有些人一遇上就知道在劫难逃。些东西强求不来,感情这东西,如果你们有缘分最后还是会走到一起,如果没有,说明她只是你的过客,祝她幸福,也好好照顾自己。
这只是你现在的人生阶段,是暂时的不会是永久的吧。你表面上喜欢年龄偏大的异性,实际上你喜欢的就是成熟稳重型的男人罢了,也就是说你爱上的不是年龄,而是一个人内心的沉淀,是一个人成熟的魅力,是一个人不浮躁的沉稳。而这些看似和年龄相关,实则却不尽然。很多年轻人也比较成熟稳重!
我小时候上高中的时候呢喜欢我们的语文老师,他长得很矮,那个时候能有50多不到60的样子,长得也不帅。但是我却喜欢上他了,对我同龄的同学却毫无感觉。后来他发现我看向他的眼神有些许不对劲,于是上课的时候也不再叫我回答问题。
后来我高二分文理班的时候,我被分出了他的班级,后来我喜欢上了我的新班级的数学老师,也是50多岁的样子,但是他却比我们的语文老师帅很多了,不过我迷恋的还是他身上的成熟魅力。其实说是对自己老师喜欢呢,主要只是有好感而已,不是真的有那方面的男女之情吧!
后来我认识了我老公,他只比我大一岁,却有着我欣赏的很多方面,比如,他很成熟,很有自己的想法,他是一个很负责任的男人。我很喜欢他,我想我喜欢的就是有着这种特质的人吧,而不是喜欢上一个老人家。
相信你也是如此,现在你只是一时迷失,以为自己真的爱上了自己的教授,实际上你只是被他身上的某些特质吸引了而已,而同龄男生呢,也会有人有这样的特性的。不要觉得自己真的有恋父情节的问题。
世界著名心理学教授Jordan Peterson讲男女差异和其本质原因
男女之间的差异是什么?他们如何相处?
我们观察到的第一件事是如果你观察青春期前的男女孩的性格差异,它其实并不是很大,比如男孩和女孩在情绪稳定方面没有差异。
当青春期到来后,会发生什么?
女性的情绪会更不稳定,并且他她们后半生都会比男性更神经质,这点在两性精神病理学差异上会反应出来。
男性多数表示为酗酒,滥用药物、反社会人格以及一系列的学习障碍和注意力集中障碍。
然而女性多数表示为抑郁和焦虑,这两点和高神经质特性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你比95%的人都更神经质,这和有抑郁以及焦虑倾向并没有什么区别。而因为这些曲线相互重叠,曲线又是相同的,正态分布在男女之间都是相同的。女性的曲线会右移到更高的神经质指数上,于是你发现20来岁的人里面,负面情绪最强的人更可能是女性而不是男性。
我们看看能否发现原因,首先我们要讲到男女之间最根本的差异,你可以告诉我,你是否同意这点?
第一:青春期的男女在身材体格上会出现不同,小男孩和小女孩大概是同样身材,同等力量,但青春期男性会因睾酮上升而越发魁梧,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仅变得更高更重,他们的上肢力量也更加发达,这是一个对战斗力影响很大的因素。
因为人类会出拳攻击,其他动物比如袋鼠也会拳击,所以我们并不是唯一会拳击的生物,但我们还有手肘的力量,这是我们保护自己的方式。
如果你的上肢力量发达,尤其是肩部。如果你体重大,那你便能承受重击,这是更加有毁灭性的。
但婚姻中肢体冲突的数据却显示,女性攻击丈夫要远多于丈夫攻击妻子, 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假设没有其他原因,除了恋爱中的双方会情绪激动以外,女性知道如果她们进攻自己的丈夫,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因为如果你是大概这么高的女性(一米六左右),而你的丈夫像我一样高(一米七五左右)。
除非你用东西砸我,或者用尖物攻击,你对我造成严重伤害的几率非常小,你可能会弄疼我。
但如果我反过来全力攻击你呢?所以原因,或者说其中一个原因,为什么女性在感情中更会使用轻度肢体暴力?
是因为在通常男女肢体强度的比例下,女性肢体暴力的后果会很有限。男性会对女性造成更严重的肢体伤害,但女性其实上更有攻击性,这点非常有意思,所以身材体格以及力量差异,是很重要的一点因素。
下一个原因是我们假设女性对负面情绪更敏感,是因为世界对女性更危险,这是一个最合理的理由。
为什么两性对恐惧和伤害的敏感度上有差异?
第一:存在着肢体暴力的危险;
第二:在性方面也有危险,青春期的女性在性方面更加脆弱,我为什么说脆弱这是很明显的。
因为女性的性爱成本远比男性要高,起码在我们的进化史上是肯定的。
如果一个男性参与了非意愿性行为之后,他只需转头走开,也许他还会被政府通缉或处决。
但如果一个女性参与了非意愿性行为,或者不够小心,她就会怀孕,在传统社会里面她就完了。
哪怕在发达的当代社会,我不需要细解释,它也是一个麻烦。无论你为此做些什么,它依然是个大麻烦,所以女人对性行为更不安,是理所当然的。
最后还有一点,我认为女性的神经系统,不是为了适应女性的身体。我认为女性的神经系统是为了母婴关系而存在的,因为当你有了婴儿之后,你就不是同一种生物了,根本不是了,你会变得非常脆弱。
部分原因是你要对婴儿展开无攻击性的弱势姿态,你还要照顾婴儿,所以一个婴儿尤其九个月以下的婴儿,你的神经该如何构造?
如果你要最大程度上照顾一个九个月以下的婴儿,我之所以说九个月以下,因为女性在此期间基本包揽了所有的育儿劳动,部分原因在于,虽然有一系列的原因。
但部分原因很显很明显是因为他们需要哺乳,为了照顾婴儿,你应该在生物学上如何种构造?
首先婴儿的需求度是很高的,因为他们完全是无助的,并且他们一天24小时都有需求。这是一个很大的情感负担,九月以下的婴儿从来不会有错。当不足九月的婴儿悲伤的时候,你要做什么?
你永远要给予回应,你不能告诉婴儿,振作起来,停止抱怨。
你可以对18月以上的儿童这么说,你已经可以和儿童开始这样对话了,但对九月以下的婴儿,什么都不是他的错。
他周围是一个充满了威胁的世界,而你要对他给予回应,无论你自己有何需求,并且你要对它周围存在的威胁非常敏感,所以我认为女性付出的代价,为了和早期发展的婴儿建立亲密关系。
她们的神经系统构造,是为了让自己最佳发挥这种功能,这种代价在于这种性格不适合和成年男子相处。
尤其是当你处理职场问题的时候,因为这根本不是一回事,完全不是。那是一个高度竞争的环境,亲和性高的人富有同情心且礼貌,亲和性低的人是什么样?
他们不屈不挠、直言无隐,他们富有竞争意识,并且他们绝不会做自己不想做的任何事。这不意味着他们更有攻击性,尽管如果你阻挡他们的路了,他们会一把将你推开。他们不是神经质一样的反复无常,这不是一种防御性侵略,这更接近于捕食者的攻击,这是一个支配性的行为。
对于亲和性极低的人来说,他们看到了一个需要竞争和胜利的世界。
我要讲个关于一个朋友的故事,我给他做了大五人格测试,是DeYoung在我实验室里开发的。我通过日常交流,知道他是一个亲和力低的人,他甚至对街上的路人都很无礼,我倒还挺喜欢他。
他非常幽默,而且认真负责值得依靠,但他实在是太难相处了。
我让他做了测试,因为我觉得这会挺有意思,结果他是一万个人里面,亲和性最低的。他的同情心指数还算正常,大概是后30%,但只有后0001%的礼貌度。他极度的直言不讳,所以他会说出最不堪入目的事情。
他经常被一些公司请去清理门户,如果一个企业收益不好,他们会让他去找到那些无用的人,并且开除掉。我和他讨论过这点,因为我不能将我实验室里,表现不好的研究生开除掉。
对我来说叱责一个人非常非常难,更别提将人开除掉,我痛恨这样做。因为令我懊恼的是,我其实是个亲和性较强的人。我问到他这个问题,我说你是怎样做的?你一直要开除别人,你怎么应对这件事?他说:还应对,我享受这个过程。
我想一个人有这种反应,还真的很有趣。我说什么叫享受它?他说你看我来到这些公司,我分析了一群人的工作绩效,在这群人里有很努力奋斗的人,褐尽全力地工作,并且富有成效。
还有一些人就是无所事事,完全在拉低成果,基本没有负担任何工作,他们利用每一个机会偷懒,还经常抱怨为什么自己不工作?我找到这些人,将他们叫到办公室,我点出他们一直以为做的事,所以走吧,朋友。你已经体验过了。
我想好吧,也对。
我工作时有这样一些经历,我有过不如人意的研究生学生,其中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是,这对于非常努力的学生来说很不公平。
因为他们感到哪怕和那些不努力而且拖后腿的人在一个群体里,都贬低了自己的价值。确实是这样的,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尽责性和亲和性两种特征。
因为尽责性的人会根据你的成就评判你,他们不会考虑你的感受,可以说毫不考虑,你有没有完成工作?
但亲和的人会想,哎,你母亲生病了,你有一堆家庭问题,我们都要照顾彼此。难怪你现在会度过一段很难的时期。
你不能说其中一种特性是对的,而另一种不对,你不能这样说。如果他们不是都有道理的话,就不会有两种特性维度了。都是,但可以肯定的是两种特性会产生矛盾。
对于包容和团结友爱的需求,以及对于等级体系下高绩效的需求,这是世间不同的价值取向。对于既亲和又尽责的人来说,情况会比较复杂。
我认为实际上大公司,或者规模大的任何机构,建立在不可告人的劳动力之上,压榨那些既亲和又尽责的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女性。
在我的经验中,庞大的机构所做的,如果你想要雇一个可以有效压榨的人。你会雇一个既尽责又亲和的中年女子,因为她们会做一切事,而且不会以此居功,也不会抱怨。这是肮脏下流的,我认为这件事一直在发生。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亲和的人,你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被人剥削压榨,因为你在排着队等人压榨你。
我认为其中的原因是你是为了让婴儿压榨而这样设计的,但在现实社会中这并没有什么用。
在心理治疗中经常出现的一件事是,虽然人们会因各种原因来治疗,但一个通常的原因是他们太亲和了,所以他们需要接受所谓的自信训练,这并不是在训练他们的自信本身,而是在训练一种能为自己谈判的能力。
我会告诉亲和的人,尤其还很尽责的那些人,说出心中所想、真诚的表达自己,你可能会认为自己有不堪入目的想法,他们可能就是不堪入目的,但他们可能就是真的。
而你需要当面提出这些事,表达这个信息,而这方法并不那么简单,因为亲和的人不喜欢冲突,一点都不,他们喜欢风平浪静。
你会发现为什么这和我之前提出的假设有关,你不会想在婴儿身边发生冲突,那太危险了,你不希望发生打斗,你不希望发生任何扰乱一时安宁的事,并且如果你容易感到生理和心理伤害,你也会痛恨那些高强度的冲突,需要解决短期问题的冲突。
因为解决短期冲突需要很大努力,而这可能会发展到危险的境地,它真的会。
如果事态超出控制,短期内更安全的做法是,让一切风平浪静,不要钻到那些会产生冲突的情况里。
亲和的问题在于,这不能解决中期和长期问题,很多时候你需要去开诚布公。因为矛盾不会消失,帮助亲和的人,其中一点在于让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这个过程对他们来说很难。
如果你问一个亲和性低的人想要什么?
他马上就会告诉你,我想要这个,我要这样去做。
当亲和的人,特别是那些极度亲和的,他们亲和到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因为他们习惯于为了别人活着,发现别人的需求,能让他们感到舒适。所以他们的人生中,很难感受到自己的欲望。亲和性会对一些情况有所帮助,但对于成就事业来说,并不是一个优点,可以说毫不适合。
本文来自世界著名心理学教授Jordan Peterson的演讲。
, 以上两点侵删
看过综艺节目《最强大脑》的观众可能都知道被称为“中国最帅教授”的魏坤琳,他是这个热门综艺节目里的嘉宾。 他因这个综艺节目一战成名,成为万千少女眼中集才华,智慧和颜值于一身的偶像,但是他却被曝出出轨综艺节目制片人,偶像形象瞬间崩塌,这是怎么回事呢?
魏坤琳是何许人也?他出生于1978年,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坤琳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人脑的工作方式,他的妻子是清华大学教授,外形清新靓丽,年轻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美丽东方女子。他们两个人是在美国留学时认识并结婚的,两个人可谓郎才女貌,典型的学霸型情侣,这让大众十分羡慕,那么他为何还不满足呢?
魏坤琳的小三并不一般,她经常口出狂言,这位女性就是《最强大脑》的制片人桑洁。她曾在微博上表示,很多明星虽然成就高但私德并不算好,两者没有必然关系,很多人是经不起现实考验的。虽然说 娱乐 圈确实有一些不良现象,但是她的说法也确实让人觉得有些出格了,毕竟大多数艺人还是好的。
这位制片人是如何界定自己与魏坤琳的关系呢?她曾在微博上表示,“我于他而言一开始是女神,后来是妖精,现在是毒药了吧!”。 可见外表看起来端庄大气的女性是很多男性心目中的女神,她的魅力还是不小的。年轻貌美的 娱乐 圈女老板与才华横溢的大学教授可谓实力相当,他们之间互相倾慕对方可能性还是很大的,魏坤琳也因此迷失了自己。
人生就像弹簧一样是有弹性的,当你把它压到最大的限度,它就会触底反弹。 当最帅教授遇到无所顾忌的疯女人,他也无法掩饰自己内心的欲望,用这种极端的方式来寻回自己。作为一名 社会 精英,魏坤琳或许从小就被严格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在外界面前一直保持着最完美的光辉形象,不能有丝毫的差错。作为一名心理学教授和心理学专家,他或许更不能忍受自己在别人眼里有一些瑕疵。或许是伪装的太久,身上的面具戴的太多,内心太压抑,他还是出轨了。这或许是他对自我的放纵和完美过去的反抗。 人到中年的男人前半生追求完美,后半生却追求释放自我,但陪伴他们身边多年的妻子却要为此牺牲很多东西。 原配的妻子面对丈夫的婚外情不管是选择委曲求全来保全家庭完整,还是离婚获得解脱对她们来说都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外表看起来玩世不恭的男人可能是个深情的人,外表道貌岸然的男人也可能是个内心龌龊的人。 在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中被爆料的北京**学院一名院长张辉与原配离婚,娶了一个93年出生的女学生,50岁的男人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执意娶了小自己24岁的娇妻。如果抛弃这个男人所有外在的光环,他所拥有的金钱,名誉和地位,那么女孩还爱他吗?也许她爱上的只是那个戴着面具的男人,并不是那个骨子里真实的他。
如果有一天这个男人卸下面具,他可能会觉得很痛苦,那么女人是不是也会在自己的阴影里哭泣呢?真正的爱情是你愿意撕下彼此的面具,双方真正的坦诚相见,既享受对方最好的样子,也能够接受对方最坏的形象。
每个人的人格都有两面性或者多面性,但是有的人却在保持不同人格平衡上失败了。一个人的多面性里面有一方面越突出,另一方面就可能越想突破,加上高度自我认同的心理,就可能会导致一边绽放一边堕落。 我们不难理解工作压力越大的人加上自身成就高,所以他也有可能走极端来释放自己,压抑的太久,哪怕是道德不被允许的,他也有可能会去挑战一下。你是怎么看待魏坤琳与桑洁之间复杂 情感 关系的事情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