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谈情感的功能特征及焕发过程

浅谈谈情感的功能特征及焕发过程,第1张

一、情绪的特性

情绪是情感领域中最活跃、也是研究最多的方面。它与其他心理现象相比,有一系列的特性。了解情绪的特性,有利于我们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情绪现象。

(一) 情绪的生理特性

各种心理现象的背后都有一定的生理基础,情绪也不例外。但与其他心理现象不同的是,情绪发生时,个体身体内部会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这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特点,我们称之为情绪的生理特性。情绪发生时的生理变化主要是通过人体内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颉颃作用导致的。它主要表现为包括呼吸系统、血液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外分泌系统以及脑电、皮肤电反应等在内的一系列变化。一般说,交感神经与紧张而不快乐的情绪有关,其兴奋时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跳加快、消化器官运动减弱、血糖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汗腺分泌增加等变化:副交感神经与平静而快乐的情绪有关,其兴奋时会引起一系列与上述相反的生理变化,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心跳减慢、消化器官运动加强、血糖分泌下降、肾上腺素分泌减少等。

(二)情绪的外显特征

当个体发生情绪时,还会出现身体的外部变化,这是情绪不同于其他心理现象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我们称之为情绪的外显特征。这种情绪性的身体外部变化,称为表情。人的表情可分为言语表情和非言语表情两大类。言语表情是通过一个人言语时的音高、音响、音速、停顿等变化来反映其不同的情绪。非言语表情又包括面部表情和体态表情两方面。面部表情主要通过面部肌肉、腺体和面色的变化来反映情绪,以眉、眼、鼻、嘴及面颊肌肉的变化为主;体态表情主要通过四肢动作和身体姿势来反映情绪。

人类表情本身也有一系列特点。第一,表情具有先天共性。某些基本表情在个体出生最初几天里就得以表现,并且这些表情在世界各民族中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这种先天性为人类间的思想感情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也给人们识别、研究和利用表情提供了便利。因此,心理学研究能找出一些情绪的共同面部表情模式。艺术工作者也就能抓住各种基本的面部表情的典型模式,用一些最简单的图解线条十分成功地描绘出人的情绪状态。第二,表情具有后天习得性。人类表情是在先天发生基础上,又在后天社会交往中丰富、发展起来的。这种后天习得性为人类表情的不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是导致某些人类表情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的原因。正因为表情具有后天习得住,因此在日益发展的社会生活实践中,人类的表情变得越来越丰富。第三,表情具有可控性。表情的生理基础与情绪不一样,后者主要受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一般不受大脑皮层的意识控制,而前者主要受躯体神经系统支配,可受大脑皮层的意识控制,从而显示出表情的可控性特点。我们既可以有意识地自然表现情绪,也可以夸大情绪或掩饰情绪,以符合社会交往、社会适应的需要。这种可控性为人类运用表情创造了有利条件。教师也就有了在教育和教学中充分运用表情的可能性。

(三)情绪的两极性

人的情绪在极性、性质、强度、紧张度等各个方面都存在着两极状态。这就是情绪的两极性。从极性上看,有肯定情绪(如快乐、高兴、满意、兴趣等)和否定情绪(如悲伤、烦恼、愤怒、厌恶等)。从性质上看,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分。积极情绪与社会利益相符,有利于个性发展;消极情绪则与社会利益违背,有碍于个性发展。值得一提的是:积极情绪可以是正情绪,也可以是负情绪,消极情绪也同样如此,情绪的性质和情绪的极性不是一回事。例如,愤怒是负情绪,但对敌人愤怒是积极情绪,而教师对学生动辄发怒,则是消极情绪。同样,愉快是正情绪,但出于幸灾乐祸的愉快则是消极情绪。从强度上看,又有强弱不同的情绪之分。从紧张度上看,有紧张和轻松的不同情绪之分,等等。

(四)情绪的情境性

人的情绪会随所处情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是情绪的情境性。无论是基本情绪还是复杂情绪,都是个体在具体的某种情境之中,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并以主客观之间的一定关系为中介而发生的,情境发生变化,情绪也社会集团购买力容易随之发生改变。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某人情绪不好时,旁人会劝他出去走走,换一下环境来调节情绪,道理也即于此。正因为情绪会随情境变化,并且这种变化总在情绪的两极之间发生(这由前述的情绪两极性决定的),所以从另一角度看,情绪也就会出现波动的特点。情绪的情境性,或称之为情绪的波动性,为人们在特定场合,其中包括在教育活动中,进行情绪调控,使之朝着积极的有益的方面转化提供了可能性。

二、情绪情感的功能

(一)动力功能

该功能是指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效能。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不只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一种态度体验,而且对人类行为的动力施加直接的影响。在同样有目的、有动机的行为活动中,个体情绪的高涨与否会影响其活动的积极性,在高涨情绪下,个体会全力以赴,努力奋进,克服困难,力达预定目标;在低落情绪下,个体则缺乏冲动和拼劲,稍遇阻力,便畏缩不前,半途而辍。一项对11至15岁青少年的实验研究(柴文袖、王文娟1984),更以量化手段揭示了正情绪和负情绪对实际活动所产生的增力相减力作用。该实验让男女青少年进行400米跑,采用鼓励组和挫折组相对照的办法。结果鼓励组情绪高涨,成绩提高,而挫折组情绪低下,成绩降低,两者差异显著。

(二)调节功能

该功能是指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认知操作活动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研究表明,情绪的性质影响着认知操作活动。一般而言,快乐、兴趣、喜悦之类的积极情绪有助于促进认知操作活动,而恐惧、愤怒、悲哀之类的消极情绪会抑制或干扰认知操作活动。同时,情感对认知操作活动的积极与消极作用,还反映在情绪的强度上。早在本世纪50年代,赫布就发现,一个人的情绪唤醒水平和认知操作效率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当情绪唤醒水平较低时,有机体得不到足够的情绪激励能量,认知操作效率不高。随着情绪唤醒水平的上升,其效率也相应提高。但唤醒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再继续上升,情绪激励的能量过大,使人处于过度兴奋状态,反面影响效率。这样,便存在着情绪唤醒水平的最佳点--中等程度的情绪唤醒水平最有利于认知操作活动。此后,有人(Wolford,1974)不仅用实验证实了赫布所指出的那种关系,而且发现,情绪唤醒水平的最佳点随智能操作活动的复杂性而变化。在实验中设置三种难度的智能操作活动,结果发现,活动越复杂,唤醒水平的最佳点越偏低。这就是反映情绪强度与认知操作活动效率之间关系的耶尔克斯-道森定律。根据这一定律,我们在进行认知操作活动时,情绪强度不宜过高和过低,应保持中等水平,并且这一适中点还应根据认知操作活动难度作相应调整,难度大的,适中点偏低些,难度小的,适中点偏高些,这样才能积极发挥情感对认知操作活动的调节功能。

(三)信号功能

该功能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情感能通过表情外显而具有信息传递的效能。确切地说,一个人不仅能凭借表情传递情感信息,而且也能凭借表情传递自己的某种思想和愿望,一言蔽之,能传递一个人的思想感情。研究表明,情感的信号功能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为(1)加强言语的表达力。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情伴随言语,能对言语进行必要的补充、丰富、修正和完善,从而提高说话者的表达能力,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言语内容。同时,表情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形象性,也有助于说话者藉以表达一些较为抽象的言语,使听者较容易接受、领会。(2)提高言语的生动性。没有表情的言语,即使是再优美的语言,仍给人以呆板、平淡、缺乏生气和活力的印象。而富有表情的言语,则会使一句极普通的话语顿时被赋予了诱人的魅力。(3)替代言语。由于表情能传递一个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许多场合,它可以单独承担信息交流职能。表演艺术上的早期无声**和现代哑剧,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种种体态语言的运用便是这方面的典型。(4)超越言语。首先,由于人类表情发展到今天,已极为丰富,它能比言语更细腻、入微、传神地表达思想感情。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曾说过:“动词‘是’,有50种表现法,‘不’,有500种左右的表现法,但这两词的书面形式却都只有一种。两者差异由此可见一斑。”其次,表情比言语更富有真实感。人们在交流时,事实上存在着两个层次上的信息交流,第一个层次是通过言语实现的,第二个层次是通过表情实现的。常言道,“锣鼓听声,听话听音”。这里的“话”是指言语,而这里的“音”即指言语表情。当一个人的表情与言语所表达的态度不一致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把表情中流露出的态度视为其真正的内心意向,而把言语中表达的态度看作“表面文章”、口是心非之说。可见表情在人际信息交流中又胜言语一筹。(5)认识事物的媒介。这一现象在婴幼儿中表现得最明显,在成人中也经常发生。如婴儿从一岁左右开始,当面临陌生的、不确定的情景时,往往从成人的面孔上寻找表情信息(鼓励或阻止的表情),然后才采取行动(趋近或退缩),这一现象称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作用。

(四)保健功能

该功能是指情绪情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增进或损害的效能。情绪的生理特性己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发生情绪时,其身体内部会出现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人的身体影响是不同的。一般说,在愉快时,肾上腺素分泌适量,呼吸平和,血管舒张而使血压偏低,唾液腺和消化腺分泌适中,肠胃蠕动加强等,这些生理反应均有助于身体内部的调和与保养。但焦虑时,肾上腺素分泌过多,肝糖元分解,血压升高,心跳加速,消化腺分泌过量,肠胃蠕动过快,乃至出现腹泻或大小便不自主泄出。这一切又有碍身体内部的调养。倘若一个人经常处于某种不良情绪状态,久而久之便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

(五)感染功能

访功能是指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具有对他人情绪情感施予影响的功能。当一个人产生某种情绪时,不仅自身能感受到相应的主观体验,而且还能通过表情外显,为他人所觉察,并引起他人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这种现象称为移情或情感移入。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看到,当一个人的情绪引起另一个人完全一致、且有相当强度的情绪时,我们称之为情感共鸣。其实,这就是最典型、最突出的移情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情感会影响他人的情感,而他人的情感也能反过来再影响这个人的原先情感。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发生相互影响。情绪情感的这一功能为情绪情感在人际间的交流、蔓延提供可能性,使个体的情绪社会化,同时也为通过情感在影响、改变他人情感,达到情绪控制方面的效果而开辟了一条“以情育情”的途径。

(六)迁移功能

该功能是指一个人对他人的情绪情感会迁移到与此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一个人对他人有感情,那么对他人所结交的朋友,所经常使用、穿戴的东西,也都会产生好感。这似乎是把对他人的情感“迁移”到他人所接触的人和物上去了。这便是情感的迁移现象。 “爱屋及乌”即是指这一独特的情感现象。

兴趣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也存在迁移现象对。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截止2022年12月24日,不仅知识技能存在迁移,兴趣、情感、意志态度和品德也存在迁移,有学习就有迁移。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与新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

按其效果来看,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按迁移的顺序来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把两个维度组合起来就形成顺向正迁移、顺向负迁移和逆向正迁移、逆向负迁移。

迁移的作用:

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将知识经验应用于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境中。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是通过迁移来实现的,迁移是学生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具体体现。要将校内所学的知识、技能用于解决校外的现实问题,这同样也依赖于迁移。

2、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

迁移是习得的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环节。只有通过广泛的迁移,原有的经验才得以改造,才能概括化、系统化。

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迁移有助于指导教学并提高效果,促进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应用有效的迁移原则,学习者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得更快、更好,并在适当的情境中主动、准确地应用原有经验,防止经验的惰性化。

移情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把关系/情感模式从过去转移到现在,过去的行为模式在现在被重复了。第二层含义是从内心世界向外部世界的转移,或者说从自己的幻想/想象到现实生活的一个转移。比如说一个来访者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的父亲不是很帮助他,他会理想化一个父亲,在心理咨询中,他会把自己理想化的父亲转移到心理咨询师的身上,这也是一种移情。他会表现出一个非常理想化的父亲的形象,换句话说,只是他内心的一个幻象而已,被转移到了现实之中。一部分是来访者过去模式部分转移到了现在,另一部分是他的幻想和想象被转移到了心理咨询场景中。在现实中还要再复杂些,移情不只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在现在的重复,也不只是内心世界理想化的形象移植到了心理咨询师身上。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而言,是一个新的人,有一个新的体验在里面,还要再增加一个个人的新的经历。实际上的关系是两方面的,一方面是重复,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新的经验和体验。比较一下CBT与精神分析,在CBT中,我们希望来访者改变的是思想和行为模式,但在精神分析中我们希望改变的是情感,我们认为来访者改变的最深层次的原因是情感,这是这两者的区别。我们总是捕捉咨询中情感的细节,正性的/负性的情感,情感上的冲突等,我们捕捉情感的话语和关键的时刻。如果在咨询里面干预情感或者和情感的线索工作,很重要的是,情感要在咨询室内活灵活现地呈现,而不只是诉说,如果他只是在说他情感的体验,是不足够的。我们要让来访者在现场将这些比如对父母愤恨的情感表现出来,这就是移情所讲的意思。情感不仅指的是内心的感觉,这两个是不一样的概念,情感必须是在人际关系中体现中来的表现,心理咨询师要能够体会到来访者的情感,心理咨询师所感受的情感必须要能够反映来访者的情感,情感不是静态的体验,是通过关系表达出来的感情。这就是移情的重要性,就是情感的重要性。我们不仅仅是和来访者“谈”情感的问题,我们必须要能够感觉到它,必须能够体验,然后来访者才能找到一个新的办法解决情感的冲突。心理咨询师本人的情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涉及到亲密的情感,他必须要和来访者以一种亲密的情感来工作,这个和CBT的工作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正是因为这一点,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的情感距离是非常重要的,是两个人的,而非心理咨询师身处谈话之外,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要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要以恰当的距离去理解他,不能被来访者的情感所压倒,也不能远离来访者、控制或被控制。只有保持恰当的距离,才能够去工作。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使得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咨询具有成就感和挑战性,通过这样一种情感工作的方式,可以认识这样的一个人,并知道这样的感受,有经验以后,你会知道这样的人会是什么样子的,而不是只是处理症状和模式,当然,这样的工作也是有挑战和难度的。情感和关系是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情感也是个人的关系,来访者会把关系转移到咨询室内-移情,心理咨询师会产生反应-反移情,心理咨询室里的关系模式是有心理咨询师的一部分贡献的。在咨询过程中处理移情的方式,在精分导向的咨询中有了变化。在过去的心理咨询,重现来访者的过去,我们追溯年幼的创伤并挖掘、修复。现在更加注重来访者目前在现在的咨询室的经历和感觉,因为只有重视现在,才能使来访者更好地学习经验,适应现在。举例:一个来访者不容易相信别人,按照过去的模式,只是解释她为什么不相信别人,我们可以解释年幼的时候导致,但是这样的解释并不能解决来访者的问题。现在的工作是,来访者和心理咨询师真实的人际关系,要让来访者能够信任心理咨询师,才能够信任其他人,通过这种方式使他成长,所以我们利用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去解决这个问题。回到晨间演讲的例子,来访者妒忌别人,按照过去的模式,就是过去的人际关系在现在的重复,因为相比于弟弟她被父亲所忽略了,转移到心理咨询师身上,认为心理咨询师喜欢男病人而不是她。但这不是工作的重点,重点是我们要让来访者有勇气去承认她自己妒忌别人的情感。心理咨询师并不是用一种拒绝的态度面对妒忌的情感,而是接受的态度,他让她知道,妒忌的情感是很正常的。勇气是很重要的,心理咨询师要让来访者能够接受让她羞耻的情感,不是解释她,而是用两者现实的人际关系,促进来访者的成长。事情总是两方面的,这个例子来看,来访者本人感到妒忌的,感到很羞愧。她把和父亲的关系模式转移到了她跟心理咨询师和他人身上,这是一种重复,这个可以理解。我更看重这一点,就是新的人际模式的建立,就像在和心理咨询师的人际互动中,是一种新的人际体验。她过去是被父亲拒绝,内心充满了羞耻和妒忌,但在咨询室里,心理咨询师能够理解她的感受,并没有拒绝来访者,正是心理咨询师的理解,使得来访者有勇气敢于承认内心的妒忌。正是这个承认,使得来访者能够成长。事物的两个方面就在这里了。我们可以用另外的词语来形容移情,移情就是一种期待,来访者在脑海里有一种欲望,因为她过去的成长经历,她总觉得父亲喜欢弟弟比她多,心理咨询师喜欢男病人会比她多,她生活中的模式也是如此的。心理咨询师能够理解来访者的期待,给来访者一个动力,让她有能量和这个期待做对抗,使得她能够打破这个期待进入到新的关系模式中。看起来复杂,其实又很简单。我们需要把书本的概念翻译成自己的经验,你如果能够吸收消化,你就会发现你在日常生活中有这样的经历。弗洛伊德认为两个问题:移情是来访者犯的一个错误,来访者认为心理咨询师像她的父亲,父亲喜欢弟弟不喜欢她,弗洛伊德认为她犯了个错误,把心理咨询师当作父亲,来访者必须意识到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师不是父亲;弗洛伊德还认为移情是一个阻抗,阻抗心理咨询师去理解来访者。但现在认为移情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将情感带入现场,使得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介入的机会,移情是阻抗也是老的概念,不对的。按照过去对移情的理解,心理咨询师会说:你对我愤怒,是把我看做你的父亲,是错的。但按照现在,这样说是不对的,会这样说:是的,你体验到这个感情,就像你从你父亲中体验到的感情是一样的,你所经历的情感体验在现在重现了。心理咨询师理解来访者以后,让来访者可以接受过去的体验,让她能够成长。心理咨询师在这里是能够理解、承受,让来访者成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只是给一个解释,这是和过去理解和咨询方法上的不同。如果说心理咨询师只是和来访者说:你搞错了,我不是你的父亲。如果这么做,就真的像来访者的父亲过去对待来访者,这种行为模式再次重复,来访者感到被拒绝。如果心理咨询师能够让来访者体会到,她可以感觉嫉妒,是被允许的、可以的,可以更加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而不仅是重复。边缘、自恋和神经症移情的区别,不要搞得太深,今后有更多的机会去讨论。神经症来访者不是深层次的问题,相对比较稳定,而边缘性人格障碍来访者的情感状态是更加原始性的、更加不稳定,他可能会认为心理咨询师是理想化的心理咨询师,然后到一个极端认为是非常差的心理咨询师。边缘性人格障碍对于别人的评价是非黑即白的,要么认为心理咨询师是非常完美的,不允许任何的错误,或者认为心理咨询师是一无是处的,没有任何优点。概念的混乱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看什么是对你有用的部分,是不是有意义。反移情,两方面都对的:一方面是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移情的反应,另一层次是心理咨询师的咨询态度使得来访者有一个新的机会,有勇气去理解自己的情感,正是因为心理咨询师开放的接受来访者的态度,使得来访者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而不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的重复,这样的过程促进了来访者本人的成长。移情总是两方面的:过去的重复和新的经验的一面。在读精神分析的书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二十篇文章有二十个观点,重要的是要发现哪些对你有用,结合你的经验和书,去选择对你有用的,如果读不懂,就不要去看了。去读一些对你有用的书,去形成自己的观点,这是最重要的。有很多的理论观点,有些是非常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所写的,说出了自己的经验,很好。但这个领域,有很多抽象的理论,无助于你的理解和思考,要发现对你有用的书,要形成自己的观点。你可以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从病人身上学习到,相互之间的交流,都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深化,形成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概念,在精神分析里面,有些概念有用,但有些概念是没有用的。保守的位置:心理咨询师作为观察者身处世外,不参与进去。激进的位置:心理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是两人的关系模式,心理咨询师本人也参与到咨询发展之中,心理咨询师本人也会有移情在里面,会掺杂进去,心理咨询师需要自我体验也是因为如此,帮助他辨析是他自己的移情,而不是来自来访者。来访者扮演着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的角色。经典强调一个人的咨询,现代强调的是两个人的互动。自恋涉及到自尊和自我认同的问题。这样的来访者一方面显示无所不能、傲慢,让心理咨询师感觉到卑微,这些人自己感觉自己渺小、卑微,很敏感,很容易被伤害到。对于这样的人格来访者的咨询,方法是要不同的。心理咨询师要具有同情心,让这些来访者认识到,自己是可以不需要完美的,可以忍受自己的不完美。要有更多的同情心,要能够承受自己的不完美。对于心理咨询师最具挑战的是,她会在心理咨询师面前表现得非常强大,会让心理咨询师显得自己很卑微,心理咨询师必须要能够承受被来访者激起的卑微感,心理咨询师要让来访者能够调和这些分裂。他的内心世界是由两部分组成的,高傲的和卑微的,心理咨询师要去调和来访者的这方面,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是具有挑战的。对于这样的来访者,当她能够承认,人不需要那么完美,就会更具有人性,这是咨询进步的表现。如果能够意识到,我的心理咨询师不一定要理解我说的每一句话,这是合理的。他不理解并不意味着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坏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只要尽最大努力去理解就可以了。他能够意识到心理咨询师没有理解,我可以说得更清楚一些,帮助她理解,说明咨询是帮助她成长的成功的咨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148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