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的感言 发表几句

疫情过后的感言 发表几句,第1张

1、心存美好,总将走过寒冬,春回人间!祝福国泰民安,疫情早消,祝愿各位朋友百毒不侵,健康平安!

2、在这个夹杂着疫情的凛冽寒冬,无数普通人挺身而出,一次次的“逆行”、一个个暖心的瞬间,都激励着我们共渡难关!我们风雨同舟!我们一路相伴!

3、疫情寒冬,国人没有放弃!一批批医务人员慷慨赶赴疫情前线!

4、建设者们勇挑重担、逆向前行,汇聚磅礴之力对抗疫情。凛冽的寒冬总会过去,春暖花开的希望正在蔓延。

5、 寒冬终将过去,春暖花会再开!向默默支持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家属致敬。

6、 天气正在变得越来越温暖,公园的水已经开始慢慢解冻流淌,小区里的雪也完全消融。好像从来没有像这次一样,这么期盼春天的到来,希望寒冬把疫情一起带走,暖春携希望降临人间。

   2020抗击疫情主题节目观后感范文

 深化“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主题教育 成果,在战“疫”中身做表率、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群防群治群控的强大力量,共筑“钢铁长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我为大家整理的2020抗击疫情主题节目 观后感 范文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观后感一

 2020,我们正式进入了21世纪的20年代,告别10年代的我们无疑都已经成长了。但新年已至,本该亲戚间开心聚会并充满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却充满了阴霾。

 2020年的开头似乎在与我们大家开玩笑,新型冠状病毒搞的人心惶惶,篮球巨星科比及其爱女的意外去世则雪上加霜,让人们逐渐失去了对2020年的期待值。

 许多人都在社交网站上写下“2020年,可是我多年前梦中的年份啊”这样的话,可见大家对2020已经有了失望,与自己理想中的2020年似乎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有失望,才会有更大的希望。

 这个春节让我认识了钟南山院士,让我看到了他的学术精神,了解到了他对中国的伟大贡献,2003的非典他在抗疫第一线,现在84岁高龄的他,也依旧在抗疫的第一线,这让我明白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深刻含义,这个春节,钟南山爷爷教会了我很多很多……

 这个春节也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友爱,在众多社交软件上,官方账号发的疫情实时状况下总会有人评论说:“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或许这只是评论者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却足以感动人心。每天也都会有许多捐款捐物资的新闻出现,这说明中国人民都在努力为国家最贡献,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疫情,希望自己的祖国母亲早日恢复健康。

 这个春节让我明白了为国家的奉献不在乎大小,在于心意,我看到了各个村子贴出的通知,让人们不要聚餐不要外出,我看到了亲戚们发的朋友圈,全是在家里蹲的无奈,这无奈中却也包含了对国家控制疫情的盼望。看啊,人民都听从国家的指挥,不聚餐不外出,万众一心,又怎会没有效果呢

 今年的寒假不像前两年那样冷,没有下雪,是一个暖冬,但下雨的日子很长,不过最终还是变回了晴天,阳光明媚,使大地充满了生机。

 相信这一次疫情也会像天气一样,雨过天晴,最终见到阳光。再者说万事开头难,2020年的开头虽然并没有那么美好,但2020年接下去的日子一定会充满欢乐的气息,人人被幸福围绕。

 最后,希望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观后感二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防控狙击战已进入“白热化”,已到了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攻坚时期。在这事关全民健康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更要秉持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在战“疫”中身做表率、迎难而上、共克时艰,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群防群治群控的强大力量,共筑“钢铁长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吹响“集结号”,党员应冲锋在前“打头阵”。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农历正月初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对防控疫情再次吹响“集结号”。面对日益严峻的防控形势,广大党员更应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找准站位、立足岗位,依托自身优势,冲锋在前,把投身防控疫情第一线作为践行初心使命、实现担当作为的试金石和磨刀石,将党员这面“旗帜”飘扬在战“疫”的最前线,为后来者立好“标杆”、树好“灯塔”。

 立下“军令状”,党员应责任上肩“勇逆行”。84岁高龄、一往无前的钟南山院士,坚持与时间赛跑、实现人生价值的张定宇院长,“一线岗位全部换上党员,没有讨价还价”的“硬核”主任张文宏以及一份份“请战书”,无数党员放弃春节团聚和休假,主动请缨,奔赴抗疫一线,勇当“逆行者”,得到人民群众肯定。但这不是赞赏,本是应该。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就是早已立下的“军令状”,明确了在党和人民的危难时刻要随时随地挺身而出、冲锋陷阵。广大党员要坚决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强化作风建设,提升业务水平,当好防控疫情的“多面手”“百事通”,让党徽始终在“逆行”队伍中闪耀。

 共筑“隔离墙”,党员应团结群众“聚人心”。疫情防控没有“局外人”“旁观者”,防控疫情战役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事关社会大局稳定。无论是联防联控还是舆论引导,无论是供给保障还是交通运输,都需要充足的人员力量。广大党员要强化领头雁、主心骨的角色意识,始终坚持引导群众、发动群众,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让9000多万党员的坚韧初心带动14亿人民释放无穷能量,共筑病毒无法翻越的“隔离墙”,共同打赢打胜这场没有硝烟战“疫”。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1998年抗洪抢险、2003年抗击非典、2008年抗震救灾以及此次疫情防控狙击战,无数的党员用行动,甚至生命在保护国家和人民中诠释着党员的初心使命。也正是如此,我们的党和国家能够在一次次的“考验”中站稳脚跟、不动如山。在向他们致敬的同时,更要对标看齐,始终高举党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同舟共济,以必胜的决心,早日打赢疫情阻击战。

 观后感三

 没有敌人,亦是战争;没有硝烟,亦是战场。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全国时,这深深牵动着14亿国人的心,而在基层,有这么一群人,正以自己平凡的坚守,才让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神州大地处处打响。

 勇带头、做表率,用本色打赢战役。他们没有誓师会、没有请战书,却在亲人的牵挂中义无反顾的踏上了征程;他们没有隔离衣、没有执法证,只有一张张村民都熟悉的面孔;他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只是看好所包的村、包的人……他们,就是基层党员干部,是一群平凡的人,也是一群离群众最近的人!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面前,他们挂横幅、贴标语、发传单、安抚群众情绪、劝说取消庙会、及时叫停待办酒席、为武汉返乡居家隔离群众送上饭菜……他们将疫情知识传播到田间地头,将疫情防控宣传到千家万户,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本该热热闹闹的乡村变得冷冷清清,才让本该高朋满座的门户变得门可罗雀,才让本该三五成群的驻足变得脚步匆匆,才让疫情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下无处安身,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冲在前、挑重担,用职责织起密网。春节,是一场波澜壮阔的人口大迁徙,在这个特殊时刻,离开武汉的500万人散落在全国各地。如何及时有效地掌握武汉返乡人员的健康状况他们走村入户,深入排查近期在武汉(湖北)工作、学习、生活、旅行等经历的人员,与他们面对面交流,为他们测量体温,定期进行回访……

 他们是父亲、母亲、丈夫、妻子、儿子、女儿,更是一个个病毒足以侵袭的血肉之躯。面对形势严峻的疫情,这样的亲密接触,他们也害怕,也担忧,但回荡在耳畔的铮铮誓言让他们义无反顾,律动在心房的拳拳之心让他们冲锋在前,筑起一道道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织起一张张基层防控的“天罗地网”!

 守初心、担使命,用生命捍卫旗帜。春节第一天,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仙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毛样洪,驻守在高速检查站检测过往车辆乘员体温,由于交通意外,永远倒在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战场上;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公安局育文派出所民警何建华,主动请缨到人流量较大的突泉县汽车客运站开展工作,因小脑出血医治无效,殉职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一线……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叫“***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基层工作者”!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用生命来捍卫旗帜,才能让鲜红的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观后感四

 疫情是命令十万火急,防控是责任刻不容缓。当前,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广大基层干部以“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扎根一线,为人民群众筑起高高的“防疫墙”。

 但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部分群众防疫意识淡薄,或因习惯串门,四处扎堆;或因不重视疫情,不愿戴口罩;或因无聊至极,聚众打牌。不过,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基层干部各式各样的“抗疫”方式成为这个冬天暖心的事。

 土味标语像“泥石流”一样“无情”却“有情”。“不聚餐是为了以后还能吃饭,不串门是为了以后还有亲人”“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出来聚会的是无耻之辈,一起打麻将的是亡命之徒”,全国各地随处可见这样的“土味”宣传标语,话糙理不糙,既一针见血地讲述了疫情的严重性,又通俗易懂地表达了防护的必要性,更有许多村民拍照在朋友圈为疫情防控宣传“助力”。这看似“无情”的背后,却凝聚着基层干部的“真心情意”。

 乡村喇叭像“震天雷”一样“刺耳”却“悦听”。“你不要以为你上人家去,人家就很欢迎你,你别太自信了!”这一段来自天津蓟州区的乡村大喇叭视频一时间火爆网络,村干部用浓浓方言味道的直白贴心话,虽“听上去不好听”,却将节日期间的防疫须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村民基层干部,呼吁居民们戴好口罩,减少串门。这“难听”的话语饱含着基层干部的“殷殷关切”。

 封锁村道像“拦路虎”一样“可气”却“可爱”。村道用砖块、竹子、铁架阻隔,各村干部、热心村民在村庄各要道设卡拦截,像泰山一样屹立在村口,禁止一切外村人进入,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巍峨气魄。这样“简单粗暴”的封村之举,部分村民或“焦躁不安”,或“锤胸顿足”却“无可奈何”,此举预防可能携带病毒的人进出,防患于未然,避免交叉感染,确保全村人安全。这“可气”之举是基层干部防疫的“可爱”之策。

 观后感五

 除夕夜,我们全家人都热热闹闹地围着桌子吃年夜饭,然后放烟花、收压岁钱,心里憧憬着一个洋溢着欢快的春节。

 第二天一大早就听见消息,武汉出现了患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病人,在东阳已确诊一例。并让我们在家里注意做好防范工作。

 爸爸妈妈让我们勤洗手。一开始,我觉得没什么,一点也不重视。后来又瞧见卫生间里放着的洗手液,我就用洗手液洗手。妈妈为了增长我们对疫情的防范,让我们轮流开窗通风,还要求我们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出门要戴口罩,口罩也得定期换。爸爸妈妈反复在我耳边强调疫情的重要性:“口罩在疯狂抢购中,价格也高了几倍。”我听了不由地感到吃惊,口罩竟然不是买不起,而是没处买。

 要封村了,要封村了!不知谁喊了这么一句。消息一传出,舅舅、舅妈立马戴上了口罩,坐上车,前往超市,一转眼功夫,背回一大袋米和油,兴高采烈地告诉我们:“这些米够我们吃一个月啦!”我在旁边愣了半天。接着他们转身又跑到东阳菜市场,大包小包一大堆东西拎回来。未来几天的菜全一次买回,大鱼大肉放冰箱。此时,让我真正明白了疫情的重要性。真的,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

 不仅我自己要做好疫情防范,还要带动其他人,尤其是外公外婆。他们对这种事不怎么上心。比如外公,现在还在盘算:“今天去小阿姨家,明天去舅舅家……”我上前阻止:“外公,现在是非常时期,为了自己,也为了他人不要去串门、拜年。拜年可以改天,万一我们被感染了,可是要去隔离的。这段时间要安安静静地待在家里。”外公不屑地摆摆手,摇摇头说:“你还是小孩子,不懂。什么非常时期,什么隔离,没有这么夸张,我才不怕。”我坚定地喊:“是真的。可不是闹着玩的,看,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每家每户都关着门。”四周似乎安静了许多,只有我的声音,外公好像有点被我说服了。刚好电视节目也播放抗疫情的内容,我指了指电视,接着说:“您看看电视,都在播放有关抗击疫情的事。外公,我们大家都要安心待在家里,勤洗手,坚决不要去串门。”“好吧。”外公眼睛看着电视,接着转头又看了看我们,终于被我说服了,跟个小孩子般点点头。我看着这番情景,很是高兴。太好了,我不仅自己做到了防疫情,还教会了外公。这时大家都安心地笑了。

 如今,奋战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都在为抗击疫情付出,我们应该听从专家的建议,居家隔离。我默默地祝福: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战胜病魔,我们一起加油。

 

 2020村医抗击疫情个人事迹两篇

 除了严阵以待的城市,在广大农村,乡村医生连轴转,为村民们牢牢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防线。下面跟大家分享 2020村医抗击疫情个人事迹两篇。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虽已解除隔离,但还要密切关注武汉返乡人员及家属的身体状况。”2月10日18时许,时刻关注疫情动向的米xx,认真地向乡卫生院汇报。

 米xx是xx县夏家营镇王村唯一的一名村医,这个春节刚步入花甲之年。疫情暴发后,1月22日开始,他主动承担起对返乡人员的排查和体温测量任务。“刚开始用温度计量,后来村里配发了测温枪,既省时间还方便工作。”米xx打开常背在肩头的药箱,拿出测温枪向记者展示。记者注意到,药箱里还放着一摞未发完的防疫知识宣传单。“排查时顺便就下发到户了。”他笑了笑对记者说。

 据了解,王村常住人口1100多人。“干了43年村医,对村里情况太熟悉了。”米xx顺手从抽屉里翻出多张表格,对记者说,“新农合参保人员名单数据准确,为疫情排查提供了根本依据。”

 “共排查出20名外地返乡人员。”1月22日开始,用了近10天时间,米xx配合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对返乡村民仔细排查了三遍,确保不漏一人。

 为此,作为医护人员的米xx每天主动上门对居家隔离的20名返乡人员,进行早、中、晚三次体温测量和身体检查,保证每天上报数据准确无误,并尽量不让村干部与其直接接触。“两名武汉返乡人员都是村里的年轻人,对疫情防控工作很理解很支持。”他说。

 “尽管防疫措施到位,还是有部分村民比较恐慌和紧张。”排查期间,米xx主动发挥医护人员的专业优势,通过微信、传单及宣传栏等手段,向群众宣讲疫情防控专业知识,劝导人们改变生活习惯,不出门、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等,有效稳定村民情绪,确保疫情防控工作扎实开展。他憨笑着对记者说:“从医40多年了,2003年非典期间我就参与了入户排查,大家对我还是比较信任的。”

 “这两名武汉返乡人员14天隔离期已过,身体状况正常。”目前,米xx已完成入户测量体温的工作任务,现在只需到村口检测点值勤。“只要把住村口进出关,就把住了疫情防控的关键。”

 记者最后问:“家人不担心你吗”米xx不假思索地回答:“担心呀!但是医生不冲让谁向前冲,这是本职,更是责任。”

 篇二

 “大哥你到哪去来,咱量一下体温!关键时期,没事少出门,出去一定要戴好口罩!”2月6日一早,杨xx在村口的防疫值守点拦下一名村民,边测体温,边不厌其烦的交待着几天来已经重复好多遍的话。

 45岁的杨xx是河南省xx市骑xx村的村医。从医25年,他基本全年无休,唯有春节相对轻松。今年春节,却格外忙碌。他每天要定时上门为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给村里的公共场所消毒,给村民科普防疫知识,余下的时间去村口的防疫点义务值守。

 “疫情可不休息,得时刻警惕。”杨xx说,从大年初一开始,他每天吃住都在卫生室。电话24小时不关机,响铃振动调最大,保证村民随时都能找到他。

 中午1点多,杨xx从值守点赶回诊所吃饭。一边快速往嘴里扒拉饭,他一边拿起手机往村里的微信群里发刚看到的防疫知识。这几天,他的朋友圈成了防疫小课堂。“科学应对莫惊慌,卫生人员全在岗,为了大家都健康,减少外出是良方。”——这是他1月24日发的一条朋友圈,“跟村民们讲防疫知识,用顺口溜、讲大白话比什么都管用。”杨xx笑着说。

 下午2点,杨xx放下饭碗又开始忙活。穿上白大褂戴好口罩,把装满84消毒液的喷雾器往身后一背,他走出卫生室,开始逐条道路进行消毒,“一个死角不能留,尤其是垃圾桶、杂物堆、下水道这些地方一定要多喷洒。”

 下午4点多,消毒结束,杨xx来到一户居家隔离村民家中。“杨大夫很细心,天天都来测体温,送消毒液、口罩,还时常鼓励我、开导我。”陈某1月30号从湖南来xx做生意,一到村里就被杨xx劝回了家,隔离14天。

 村里的隔离人员,杨xx了然于心。14名居家隔离人员中,4名武汉返乡、4名周口返乡、1名南阳返乡人员,已经安全渡过隔离期。剩下的5名湖南来汝人员,还在隔离中。大年初一,杨xx又接诊了3名流感患者,虽没武汉旅居史,但他还是坚持每天上门测体温。“特殊时期,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

 杨xx说,疫情初期,乡里和村里就严格排查,早早为所有返乡人员建立了家庭隔离防控档案,签订告知书。村民也都很听劝告,基本不怎么出门。“形势还很严峻,作为医生要时刻保持警惕,每一个异常情况都要注意到,记录来,仔细比对。”

 傍晚6点多,村里值守的干部们在村委会院子里汇合。杨xx给村干部详细讲解如何正确佩戴口罩,怎样做好自我防护。“大家要注意手不要触摸口罩外面,尤其不要摸口鼻部位,回去要洗手……”

 身处防控一线的村干部基本都是戴个口罩就上阵,杨xx很是担心。大年初三,他开车赶到市区,东拼西凑买了芦根、白茅根、板蓝根、黄芪、金银花等价值2000多元的中药材,在卫生室连夜熬制到凌晨2点。初四一大早,他把17人份102包中药送到了村子的防控卡点上(每人一天一包,连服6天),交到村支部书记刘新义手中,“这个药能提高免疫力,让大家多一层健康保障。我能做的也很有限,有多少力使多少力吧。”

 晚上8点多,杨xx终于回到了卫生室,妻子吴慧阁赶紧端了碗饭递过来。“他这段时间,天天都在忙,每天接触的都是隔离人员,为了不影响家里人,吃住都是在诊所,经常到七八点才能吃上饭。”说话间,吴慧阁的眼眶红了。

 在杨xx的卫生室门前贴着这样一段话:我们是乡村医生,我们都是一家人,尽管百分之百的努力不一定能够换取百分之百的疗效,但我们会为此而努力,直到永远……

 时值春节,除了严阵以待的城市,在河南广大农村,还有千千万万像杨xx这样的乡村医生24小时连轴转,为村民们牢牢筑起一道抗击疫情的防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2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