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表达了诗人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原诗
《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连。
扩展资料:
首联是写雨后山中秋景,由于这里人迹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颔联描写的是被雨水洗涤后的松林,一尘不染,青翠欲滴;山石显得格外晶莹、剔透新亮;就连月光也像被洗过一样,极其明亮皎洁;山雨汇成的股股清泉顿时流淌于拾级而上的石板上,又顺着山涧蜿蜒而下,发出淙淙的清脆悦耳的欢唱,好似宛转的“小夜曲”奏鸣。“照”与“流”,一上一下,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颈联均为写人—“浣女”、“渔夫”的活动的画面。诗人采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是夜间,又被竹林遮挡,怎么能见到浣洗完衣服归来的女人们呢!然而,竹海之中传来的女人们缓步挪移时拨动夜露浸润的翠竹,发出“沙沙”的声响,又伴着她们银铃般的笑声,好一派欢声笑语的喧闹竟打破了如此宁静的夜空;再听水面莲叶波动,渔舟顺流而下,这便是渔夫要乘着今晚的月光去捕鱼。
尾联则是诗人有感而发。虽然春光已逝,但秋景更佳,愿意留下来。其喜归自然,寄情山水,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的感受。厌恶宦海之情溢于言表。
-山居秋暝
1 诗歌鉴赏中,表现诗人感情的词语
1、有关表情达意的方法方面的: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寄情于境、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形散而神不散、欲抑先扬、先抑后扬、首尾呼应、细节中见真情、巧用修辞、虚实结合、由虚入实、对比鲜明、以小见大、巧用(妙用、化用、活用)典故(诗句)、虚构想象、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
2、有关语言方面的:用字精练、语言清鲜自然(质朴自然、清闲淡雅)、脍炙人口、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言简意赅、含蓄有韵味、委婉含蓄、细腻传神、华美、实无华、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音节和谐富有音乐性。
3、其他方面的:言近旨远、沉郁中见豪放、形神兼备、境界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意境优美(平淡纯朴、深邃)、别具匠心、联想丰富、见解独到、平淡(朴素)之中见真情、清新隽永、给人以哲理的启迪(心灵的慰藉)、引起共鸣、情调旷达洒脱。因为某方面的原因心情不舒畅常用的术语有:沉郁、忧愁、怨恨、报国无门的愤慨之情、徘徊、惆怅、记分、壮志难酬、感伤、悲愤、痛心等等。
4、反映古诗总体表现手法的词语:直接抒情(或说“直抒胸臆”“即事抒怀”)、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此外还有欲扬先抑、明贬实褒等。
5、反映诗人心情(感情)的词语:愉快、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6、反映古诗语言特色的词语:凝练,简洁、幽默、诙谐,质朴自然、清新秀丽、生动形象,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等。
7、反映古诗结构特点的词语:开门见山、逐层推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等。
8、反映古诗总体风格的词语: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委婉、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美、恬淡、凄美、明快等。
9、反映古诗表达效果的词语: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等。
2 诗歌鉴赏必备 四字词语1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
心情沮丧得好像失去了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2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是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
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3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5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6哀鸿遍野:比喻 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7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业的艰苦。
8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
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 9因循守旧:因循:沿袭;守旧:死守老的一套。
死守老一套,缺乏创新的精神。 10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11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12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子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3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4不名一文: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15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6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与教训无关。
17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
喻,使明白。 18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指东西不见了用“不翼而飞” 19良莠不齐:指一群人中好人坏人都有,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不能用来指班级同学或者单位同事等。
20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不可厚非:不必过分指责。 21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22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23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4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5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6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7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8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29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删除,修改。也形容言论或文章的精当,无懈可击。
30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31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32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33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4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
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程度。古代下级对上级的客套话。
35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6曾经沧海: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7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8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
粟,谷子。 39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40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41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42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43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功比较晚。 44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
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5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6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7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8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9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50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
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3 语文诗歌鉴赏使用的四字成语ppt动静结合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它分为化动为静和以动衬静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一般有以下三类: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的史实;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刘永《雨霖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中的虚景就为“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明暗、响寂结合 比如:鹿 柴(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青的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⑵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或作品中的表白和抒发 ①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 一般情况下,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 如:风人松(题酒肆) (宋)俞国宝 “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以哀景写哀情 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 写老兵,由“十无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写起,着眼于他返乡途中与到家后的情景,主要采用以哀景写哀情的写法,重在抒发其家破人亡、举目无亲的悲哀 以乐景写哀情 如:《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以哀景写乐情 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雨雪霏霏,冰天坼地的寒冷,却是征夫回乡之时《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衬豪情,就全然不。
4 表现人的情感的四字词语一、激动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二、感激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三、懊丧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四、悲痛、哀悼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五、愤怒 怒不可遏 怒形于色 怒火中烧 忍无可忍 六、欢喜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喜从天降 大喜过望 兴高采烈 兴致勃勃 乐不可支 心花怒放 手舞足蹈 拍手称快 皆大欢喜 七、忧愁 愁眉不展 愁眉苦脸 愁眉紧缩 忧心忡忡 忧心如焚 心急如火 郁郁寡欢 八、烦乱 坐立不安 局促不安 忐忑不安 方寸大乱 心烦意乱 六神无主 七上八下 神魂颠倒 心神不定 心乱如麻 若有所失 惘然若失 长吁短叹 度日如年 如坐针毡 火烧火燎 抓耳挠腮 描写心情的四字词语 :心旷神怡,怡然自得,兴高采烈,乐不思蜀,心花怒放 欣喜若狂 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描写表情的四字词语: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大惑不解 从容不迫 毛骨悚然描写心情的词语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 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大惊小怪:形容对不足为奇的事情感到惊讶。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妨害。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哀感顽艳:顽:愚笨;艳:慧美。
原来形容一个歌童唱的歌悲恻动人,使愚笨和慧美的人都为所感动。后来转用以评述某些抒情的文艺作品,意义也转为哀怨、感伤、古拙、绮丽同时具备。
爱莫能助:莫:没有谁,不。语出《诗经》“爱莫助之”。
(爱:隐藏)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
爱:同情。 暗送秋波:指女以目传情(秋波:秋水清澈明净,比喻明亮的眼睛),喻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黯然神伤:情绪低落,精神沮丧,心情忧伤(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采。
白头如新:白头:老年,这里形容时间很长;新:新近。相识已久,还同才认得的一样。
形容交情不深。 百无聊赖:(思想感情)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聊赖:依赖,寄托)。
百爪挠心:一百只鸟兽的爪子在心里抓。喻指痛心,担心,伤心,心情不安。
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落叶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
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不动声色:话音和表情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有所变动。
多形容冷静、镇定。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我方。
不分你我。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不露声色:思想感情不从语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不能自已:自己无法停止(已:停止)。
多指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不情之请:不近人情的请求。
常用作向人求助的客气话。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
形容进退无着落,事情不好办。 不省人事:省:知道。
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不为已甚:为:做;已甚;过火的事。指不做过分的事情。
藏头露尾:形容遮遮掩掩怕暴露真情。 侧隐之心:同情遭受不幸的人而引起的怜悯的心理。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对人鄙视、憎恨或畏惧。
插科打诨:穿 一些逗趣的动作、表情或话语(科: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恢谐逗趣的话)。 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怅然若失:心中迷离恍惚,没有了主意。形容神志迷乱,心情忐忑的样子。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表情。
痴男怨女:沉醉于情爱中的青年男女。 愁眉苦脸:皱着眉头,苦丧着脸(苦脸:愁苦的面容)。
形容忧愁苦恼的脸部表情。 愁眉锁眼:双眉紧锁,眼皮下垂。
形容忧愁苦恼的表情。 楚楚有致:整洁鲜明,富有情趣。
楚楚动人:鲜明整洁,洒脱出众,使人觉得生动可爱(楚楚:鲜明整洁,洒脱出众的样子)。 楚楚可怜:原指幼松丛生柔弱可爱,后形容姿态娇美妩媚,令人怜爱。
捶胸顿足:敲打胸口,跺着双脚。形容悲伤、悔恨的情态。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士子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现亦形容事成后心满意足的情态。
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
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打情骂俏:相互假意打骂,借以调情。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惭:害臊,惭愧)。 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抵足而眠:脚碰脚地睡眠。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多愁善感:善:好(hào)经常忧愁,容易感伤。形容感情脆弱。
恩断义绝:恩爱、情义断绝。多指夫妻间感情。
5 阅读优美诗歌给我的感受用 四字词语表达成语:心旷神怡
拼音:xīn kuàng shén yí
解释: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
示例:又登海天阁,见万顷银涛,千山削翠,~。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近义词:赏心悦目、悠然自得
反义词:心烦意乱、心如火焚
语法:作谓语、状语;指人的心境
英文:pleasant
日文:心が晴晴(はればれ)として爽快(そうかい)である
法文:avoir le coeur dilaté et l'ǎme joyeuse
德文:sich frisch und behaglich fühlen
成语故事:宋朝时期,同年进士滕子京与范仲淹是很好的朋友,1045年滕子京任岳州知州,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范仲淹知道他被贬心情不好,就写:“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心旷神怡,心旷神怡)
心境开旷,精神愉悦。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这件事作的来好不心旷神怡,一觉安稳好睡。”
峻青《秋色赋·张玉生》:“一会儿如行云流水,令人心旷神怡;一会儿又如狂风暴雨,使人感情激荡。”
6 求高考解诗歌鉴赏题时常用的四字词语,例如孤寂冷清古代诗歌鉴赏习惯用语
(一)形象、观点:
恋友思别,羁旅思乡;怀才不遇,怀古咏史;钟情山水,归隐田园;
献身边塞,反对征战;不慕权贵,傲岸不羁;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矢志报国,壮志难酬;政治失意,仕途坎坷;达观豪迈,超凡脱俗;
愤世嫉俗,消沉颓唐;神形兼备,惟妙惟肖;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二)思想情感:
宁静淡泊 恬淡闲适 壮怀激烈 追慕圣贤 孤愤难平 寂寞幽怨
忧郁失望 缠绵悱恻 甜蜜愉悦 嬉怒笑骂 感情细腻 挚切情深
(三)语言文字:
特色:
豪放雄奇 沉郁顿挫 直率天真 婉约含蓄 诙谐风趣 叠字叠词 明白如话
平淡无奇 词藻华丽 质朴清新 苍凉雄浑 抑扬顿挫 形神兼备 穷形尽相
行云流水 明快晓畅
作用:
深化主旨,画龙点睛;意味深长,耐人寻味;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深沉动人,发人深省;言近意远,蕴藉含蓄;音韵和谐,铿锵有力;淋漓尽致,回肠荡气;一气呵成,琅琅上口;余音绕梁,意味深长
(四)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 议论 抒情(重点是描写抒情)
描写有:正侧结合 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眼前为实,未来为虚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充分调动和挖掘古诗词中的情感因素,更大限度地发挥古诗词教学的作用,可以通过激起学生情感波澜去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共同去探寻古诗词三美,共同演绎诗词鉴赏课堂精彩,更好地领悟古诗词的艺术魅力。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由于其创作年代离我们较远,古诗词本身所蕴涵的独特意境、优美的韵味和深刻的寓意,很难被学生感悟。于漪老师说过:语文教学是“传之以情,以情激情”。作为当代语文教师,应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要千方百计帮助学生发掘出古诗词的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内驱力,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肖川博士也提出:“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和交往的过程,还是一个审美过程,教学过程的审美特征体现于具有理智挑战的认知过程,体现于师生平等、融洽、和谐的交往之中,体现于师生的心灵对晤中,体现于充满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之中。” 多媒体教学能较好地实现这一审美过程,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促使学生投入到古诗词所描绘的特定的情趣氛围中去,以声传情,在影像中传情,寓教于乐,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情感产生共鸣;定能开创古诗词鉴赏新天地,共同演绎古诗词鉴赏的课堂精彩。笔者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探索实践。
一通过音乐及影像导入传情,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一)创设情境,音乐导入传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在诗词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教材情感的个性,通过创设情境,以情感作为敲门砖,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以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由于古诗词和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古诗词本身就是千古绝唱,音乐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开启作者情感匣子的钥匙。在教学中把诗人复杂多变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律结合起来,尽可能地将古诗词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与朋友的离愁别绪完全寓于水天一色的景色之中。在教学中我选用古筝乐曲《阳关三叠》,那舒缓、轻悠的旋律拨动了学生的心弦,激起了学生情感的波澜,唤起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长江之滨、黄鹤楼下,仿佛看到一代诗仙李白与老友握手话别后,依然伫立江边,直到船帆的影子消失在水天之际的图景。音乐是最美的听觉语言,用音乐来诠释古诗,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美、词句美、意境美,又丰富了情感。
又如:柳永的《雨霖铃》,是首送别词,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词人跟情人难舍难分的感情。教学时,可让学生欣常乐曲《送别》,利用饱含依依惜别之情的乐曲将学生不知不觉带回到一千多年前,他们仿佛看到词人与情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这样,学生的心弦被拨动了,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达到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音乐确实很容易把人带入一种特定的情境,通过特定的音乐创设情境,激起学生情感波澜,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美。
(二)巧用多媒体,影像导入传情
古诗词是十分重视形象描绘的,它经常通过具像来构筑一种意境,然后借助高度精辟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俄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这样就有助于学生较为迅速地感知诗词,体会作者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秋天雨后清新自然的山中景色,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学习这一课前,我制作了课件:一座雨后青松如盖的高山,一轮皎洁如镜的圆月,一条弯弯曲曲、洁白如练的小溪,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一群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踏着月色笑逐着归来,一片片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边披分,一艘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向远方摇去……整首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一幅非常直观的清新秀丽的山水画。让学生轻松走入诗的意境中,在诗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去思考这一首诗表达的情感,那就显得轻而易举了。
又如在讲解《望海潮》这首诗词时,就可以这样安排教学程序:先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示杭州风光,音乐配画面,然后指着各个景点逐一向学生介绍杭州的秀美风光,然后,把“望海潮”来个特写,并声情并茂地向学生介绍: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以其湖光山色之美令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千古传诵的名篇,读后令人心旷神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柳永的《望海潮》一起游杭州,感受词人笔下的美妙景色!到此,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已呼之欲出,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可在教完《望海潮》后,再播放一段杭州海潮美景的录像,让学生亲眼目睹杭州海潮的雄伟气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学生对这首词的气势和内涵通过影像资料的介入得到了更深刻的领悟。
二在指导朗读中促情,体味古诗词的情感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诗词鉴赏课堂教学理当是人情味很浓的人文化的教学,而且“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诗词教学应注重朗读。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古诗词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低缓,或激越或悲伤。恰到好处的音量、激情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及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融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若采用形象直观的录像,韵律悦耳的录音朗读就能够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语言,更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有助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情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