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逆于心的典故

莫逆于心的典故,第1张

 莫逆于心是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大家了解莫逆于心的典故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莫逆于心的典故,供大家阅读!

莫逆于心的典故

 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在一起谈话:"谁能够相互交往于无心交往之中,相互有所帮助却像没有帮助一样谁能登上高天巡游雾里,循环升登于无穷的太空,忘掉自己的存在,而永远没有终结和穷尽"三人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印于是相互结成好友。过不多久子桑户死了,还没有下葬。孔子知道了,派弟子子贡前去帮助料理丧事。孟子反和子琴张却一个在编曲,一个在弹琴,相互应和着唱歌:"哎呀,子桑户啊!哎呀,子桑户啊!你已经返归本真,可是我们还成为活着的人而托载形骸呀!"子贡听了快步走到他们近前,说:"我冒昧地请教,对着死人的尸体唱歌,这合乎礼仪吗"二人相视笑了笑,不屑地说:"这种人怎么会懂得'礼'的真实含意!"

 子贡回来后把见到的情况告诉给孔子,说:"他们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不看重德行的培养而无有礼仪,把自身的形骸置于度外,面对着死尸还要唱歌,容颜和脸色一点也不改变,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用来称述他们。他们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他们都是些摆脱礼仪约束而逍遥于人世之外的人,我却是生活在具体的世俗环境中的人。人世之外和人世之内彼此不相干涉,可是我却让你前去吊唁,我实在是浅薄呀!他们正跟造物者结为伴侣,而逍遥于天地浑一的元气之中。他们把人的生命看作像赘瘤一样多余,他们把人的死亡看作是毒痈化脓后的溃破,像这样的人,又怎么会顾及死生优劣的存在!凭借于各各不同的物类,但最终寄托于同一的整体;忘掉了体内的肝胆,也忘掉了体外的耳目;无尽地反复着终结和开始,但从不知道它们的头绪;茫茫然彷徨于人世之外,逍遥自在地生活在无所作为的环境中。他们又怎么会烦乱地去炮制世俗的礼仪,而故意炫耀于众人的耳目之前呢!"

 子贡说:"如此,那么先生将遵循什么准则呢"孔子说:"我孔丘,乃是苍天所惩罚的罪人。即使这样,我仍将跟你们一道去竭力追求至高无尚的'道'。子贡问:"请问追求'道'的方法。"孔子回答:"鱼争相投水,人争相求道。争相投水的鱼,掘地成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求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里,人相忘于道术中"。子贡说:"再冒昧地请教'畸人'的问题"。孔子回答:"所谓'畸人',就是不同于世俗而又等同于自然的人。所以说,自然的小人就是人世间的君子;人世间的君子就是自然的小人。"

莫逆于心的解析

 莫逆于心mò nì yú xīn

 [释义] 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语出] 《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近义] 情投意合 莫逆之交

 [反义] 貌合神离

 [结构] 偏正式。

 [辨析] ~与“情投意合”有别:~多用于双方对外事外物感受认识相同;心情意愿一致;“情投意合”多反映双方感情融洽;心愿相投;多用于男女之间。一般作谓语。

莫逆于心的造句

 1) 他们两人莫逆于心,一个神色,或一个动作,对方都能心领神会。

 2) 两个老狐狸心有灵犀的相视而笑,还真的是莫逆于心。

 3) 钟大国和大m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切都在不言中。

 4) 说不出为什么,看着这个背影乔璐总感觉有种莫逆于心的熟悉与安全感。

 5) 两人双手紧握,莫逆于心!当下一干人纷纷离去,只留下两人絮絮交谈。

 6) 转念想到篁山上两人莫逆于心的君子相交和彻夜长谈,历历宛如今日,而于连取来白鹤内胆、官道上奋力相救等更一幕幕在眼前划过。

 7) 我和陈思琪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瞬间,我心里蹦出一种奇异的念想,感觉体内一股燥热由脚底直冲大脑。

 8) 莫羽与闵诚瑾自幼便心照不宣,此时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趁着端虚正凝眸注视着三才消失的身影,风驰电掣,瞬间动身。

 9) 子琴张与子桑户、孟之反为友,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孟子称为狂士。

 10) 和而不同如左右手天下一家息息相关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心照神交血肉相连意气相投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志同道合周而不比。

 11) 两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董遵诲看着鸡皮疙瘩都出来了,有友情也就罢了,可是干嘛还把臂说话,跟连体婴儿似的,两个人不会有问题吧。

 12) 我和她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怎么回事,难道又是犯胃病了胃好痛啊。

 13) 雪依看二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都是笑中含泪,心里想起自己的遭遇,鼻子一酸,眼泪也滚落下来。

 14) 孙坚和曹操互相对视了一眼,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高飞道:“那二位兄长分别是几月出生的”。

 15) 东方欲晓,他们和衷共济,更莫逆于心。

 16) 在车上,他们并未说话,只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17) 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所谓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18) 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19) 二人相视一笑,都有一种莫逆于心的感觉。

 20) 什么是朋友朋友就是彼此相交的人,彼此要好的人。但“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在交友方面,古人讲究莫逆于心,遂相与友。

 21) 也许,这世间最美好的爱情并不在那些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传奇里,而是在这样莫逆于心的相视一笑里。

 22) 一人一猴吃饱喝足后,都是同样动作的齐齐升了个懒腰,打了个饱嗝,相视而笑莫逆于心,神经大条于斯。

莫逆于心

mò nì yú xīn

〖解释〗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在“琴瑟和鸣”和“莫逆之交”这两个成语中,“琴瑟和鸣”与爱情有关。

琴、瑟是两个乐器,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琴瑟和鸣”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姜峄,曾制作了一组琴瑟,用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但他的琴瑟并没有达到他心中完美的境地,因此他非常苦恼。他跑到了山林中,在自然的环境中找到了灵感,感悟到了琴瑟和鸣的真谛。他将自己的琴瑟进行了改造,琴弦不再由丝线制成,而是采用当地的羊弦,瑟身也进行了加固。

“琴瑟和鸣”所表达的意境不仅局限于乐器本身,还代表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例如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因此“琴瑟和鸣”也是与爱情有关的成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和谐相处的心态,便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棠棣》是《诗经》中的名篇杰作,它不仅是中国诗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也是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的明理典范。陆时雍《诗镜总论》曰:“叙事议论,绝非诗家所需,以叙事则伤体,议论则费词也。

然总贵不烦而至,如《棠棣》不废议论,《公刘》不无叙事。”《棠棣》的“不废议论,不烦而至”,似可析而为二。一是真挚委曲,感人之至。开篇形象比兴,富于理趣;随之围绕“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旨,“丧乱”与“安宁”、“良朋”与“妻子”,及历史与现实、正面与反面,寓理于事,多层次地唱叹阐论,既感人亦服人。

全诗笔意曲折,音调也抑扬顿挫,前五章繁弦促节,多慷慨激昂之音,后三章轻拢慢捻,有洋洋盈耳之趣。委曲深至,一片真诚。二是主题恒久,深邃之至。兄弟友爱,手足亲情,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棠棣》对这一主题作了诗意开拓,因而千古传唱,历久弥新。同时,“棠棣之华”、“莫如兄弟”、“兄弟阋墙,外御其务”,作为具有原型意义的意象、母题和典故,对后世“兄弟诗文”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隋朝常得志的《兄弟论》,在新的背境下对《棠棣》诗旨作了创造性的伸发,可以互参。

1、莫逆于心,汉语成语,拼音是mò nì yú xīn,意思是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成语出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2、成语用法:偏正式;作谓语;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3、近义词:情投意合、莫逆之交。

4、反义词:貌合神离。

从整个句子来分析有点不舒适

因为后面紧跟着一个其实……说明前面说的这个意思并不符合两者的关系,不如用患难之交来的好

有人说他们是患难之交,其实他们感情本来就很好

莫逆于心(mò nì yú xīn):心中没有抵触。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大宗师》: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曰:“孰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孰能登天游雾,挠挑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

译文: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在一起谈话:“谁能够相互交往于无心交往之中,相互有所帮助却像没有帮助一样?谁能登上高天巡游雾里,循环升登于无穷的太空,忘掉自己的存在,而永远没有终结和穷尽?”三人会心地相视而笑,心心相印于是相互结成好友。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指情感一致,心意相投

近义词:情投意合、莫逆之交

反义词:貌合神离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情投意合(qíng tóu yì hé):意思是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

译文:镇元子于是就和行者孙悟空结为兄弟,两人十分合得来。

典故:南宋女词人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死后,为逃避战火来到江南桃花坞,很多崇拜她的文人前来拜访她。有一年她用红梅花粘出上联“独梅隆冬遗孀户”,杏花村秀才明白其意,第二年用杏花粘上下联“杏林春暖第一家”。从此两人情投意合地生活。

反义词

貌合神离(mào hé shén lí):形容表面看上去关系很亲密,实际上内心却不一致,各有各的打算和想法。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得新忘旧》:“自有此宠复,神意即淡然,偶有酬对,亦只貌合神离耳。”

译文:从此以后重新恢复恩宠,申请也是很淡然,偶尔有应酬对话,也是各自有各自的打算。

——莫逆于心

——情投意合

——貌合神离

"琴瑟和鸣"和"莫逆之交"都是描述深厚的友谊关系,而非爱情关系。

"琴瑟和鸣"是指两个人或两种事物之间和谐共鸣,彼此相互呼应,如同琴瑟奏和的美妙和谐。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朋友、夫妻、情侣之间情感的和谐,但并不涉及到浪漫的爱情。

"莫逆之交"指的是非常亲密、深厚的友谊关系,互相信任、忠诚、无法割舍的情谊。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故事,形容两个朋友之间的情感非常坚固和亲密。虽然"莫逆之交"中的"逆"字在古代文化中也有爱情的涵义,但在现代用法中,它更多指代深厚的友情,而非爱情。

因此,"琴瑟和鸣"和"莫逆之交"都是形容友谊关系,而不是爱情关系。

琴瑟和鸣

琴瑟在诗词中出现,最早见于《诗·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诗经·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上古伏羲发明了琴与瑟两种弦乐器,均由梧桐木制成。古代常合奏,发出“悦耳声音”,用以比喻夫妻情笃和谐或兄弟、朋友的融洽情谊。琴瑟和鸣后世专指夫妻感情和谐。古代乐器古琴和瑟是两种比较相近,在音色上和演奏手法上都非常匹配,能共同合作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形容夫妻感情恩爱和谐融洽、相亲相爱。

莫逆之交是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志同道合,很少用来形容爱情的。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战国·庄周《庄子·大宗师》)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莫逆之交”。

莫逆之交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共同的价值观,可以互相扶持、互相支持,即使在遇到挫折或者困境时也能够彼此激励和帮助。莫逆之交是一种珍贵的友谊,需要双方都拥有共同的信念和情感基础,才能够一直相伴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498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