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分析一下这首诗:
“婚姻宜结合”意思是两个人很适合结婚;
“团圆你我情”意思是两个人会慢慢产生感情的;
“宝镜似明月”意思是两个人能花好月圆。
这是从诗句的角度来说的,具体的情况,你说你们之间没有感情,很疑惑。我觉得,感情的事情,有的人是先谈恋爱后结婚;而有的人是先结婚后谈恋爱。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遇到条件相当的,暂时没有感情,那就赌一把吧,婚姻就是一场豪赌,就是先谈恋爱后结婚那种的也有离婚的呢!
所以,遇到了,就是有缘分,感情是两个人慢慢培养的,日久生情的爱情更扎实哦。
在“琴瑟和鸣”和“莫逆之交”这两个成语中,“琴瑟和鸣”与爱情有关。
琴、瑟是两个乐器,在古代就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琴瑟和鸣”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周朝,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姜峄,曾制作了一组琴瑟,用以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但他的琴瑟并没有达到他心中完美的境地,因此他非常苦恼。他跑到了山林中,在自然的环境中找到了灵感,感悟到了琴瑟和鸣的真谛。他将自己的琴瑟进行了改造,琴弦不再由丝线制成,而是采用当地的羊弦,瑟身也进行了加固。
“琴瑟和鸣”所表达的意境不仅局限于乐器本身,还代表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例如夫妻之间的相处方式。因此“琴瑟和鸣”也是与爱情有关的成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如果我们能够保持和谐相处的心态,便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棠棣》是《诗经》中的名篇杰作,它不仅是中国诗史上最先歌唱兄弟友爱的诗作,也是情理相融富于理趣的明理典范。陆时雍《诗镜总论》曰:“叙事议论,绝非诗家所需,以叙事则伤体,议论则费词也。
然总贵不烦而至,如《棠棣》不废议论,《公刘》不无叙事。”《棠棣》的“不废议论,不烦而至”,似可析而为二。一是真挚委曲,感人之至。开篇形象比兴,富于理趣;随之围绕“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旨,“丧乱”与“安宁”、“良朋”与“妻子”,及历史与现实、正面与反面,寓理于事,多层次地唱叹阐论,既感人亦服人。
全诗笔意曲折,音调也抑扬顿挫,前五章繁弦促节,多慷慨激昂之音,后三章轻拢慢捻,有洋洋盈耳之趣。委曲深至,一片真诚。二是主题恒久,深邃之至。兄弟友爱,手足亲情,这是人类的普遍情感,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棠棣》对这一主题作了诗意开拓,因而千古传唱,历久弥新。同时,“棠棣之华”、“莫如兄弟”、“兄弟阋墙,外御其务”,作为具有原型意义的意象、母题和典故,对后世“兄弟诗文”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隋朝常得志的《兄弟论》,在新的背境下对《棠棣》诗旨作了创造性的伸发,可以互参。
琴瑟和鸣
琴瑟在诗词中出现,最早见于《诗·棠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诗经·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上古伏羲发明了琴与瑟两种弦乐器,均由梧桐木制成。古代常合奏,发出“悦耳声音”,用以比喻夫妻情笃和谐或兄弟、朋友的融洽情谊。琴瑟和鸣后世专指夫妻感情和谐。古代乐器古琴和瑟是两种比较相近,在音色上和演奏手法上都非常匹配,能共同合作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形容夫妻感情恩爱和谐融洽、相亲相爱。
莫逆之交是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志同道合,很少用来形容爱情的。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死生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战国·庄周《庄子·大宗师》) 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莫逆之交”。
莫逆之交有着坚定的信仰和共同的价值观,可以互相扶持、互相支持,即使在遇到挫折或者困境时也能够彼此激励和帮助。莫逆之交是一种珍贵的友谊,需要双方都拥有共同的信念和情感基础,才能够一直相伴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