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他爱国之情?

陆游的哪些诗句表达了他爱国之情?,第1张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会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以诗言志,充分表达了诗人念念不忘国事的心情。他在另一首诗中还写道:“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天开始的第一个节气,又叫做“春尽日”,被视为夏天的开始。古时候,立夏这一天,天子会率领三宫九卿、诸侯大夫一起到南郊去迎候夏天的到来。仪式之后天子要分封赏赐,“文要举荐,武要选拔”。为什么要到南郊去迎接夏天呢因为古人觉得,夏天自南而来,是南风送来的,而人们的衣食温饱所需要的各种物产都是夏天长出来的,所以古人认为,我们的丰饶与富足是拜南风所赐,所以又有“熏风阜物”之说。

由春到夏,便是繁华落尽,芳草丛生。“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古人在暮春初夏的宜人时节,可以有如此的闲情。“抱琴看云去,枕石待鹤归”,可以慢生活,可以悠闲地与自然风物对视和对话。这是现代人既羡慕又无法回归的生活状态。今天我们来看看古诗词中的初夏是什么样子的。

1

这首诗的意思是: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流,映在水里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就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杨万里的这首《小池》家喻户晓,是夏季最轻柔的小诗。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2

这首诗的意思是:红旗插满城内的窗扉迎接赤帝,太阳神准备驾车携着青帝归去。泥巴还是新的,燕子在巢中欢闹;百花已经开尽,蜜蜂也越加稀少。槐树和柳树,绿荫渐渐浓密;窗帘和窗牖,暑气依旧轻微。太阳西斜,洗个畅快惬意的澡后,熟练地试穿起夏天的衣裳。

“槐柳阴初密,帘栊暑尚微。”立夏天气开始炎热了,但毕竟不是“酷暑”,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所以陆游说“暑尚微”。树荫稍密,暑气尚微,短短一句,便将立夏节气的特点展现无遗。

3

这首诗的意思是:石桥和茅草屋围绕在曲岸旁,流水溅溅地流入西边的池塘。晴天的暖风微微轻拂,麦子的气息就迎面扑来了。绿树青草远远胜过那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和风暖暖,流水潺潺,绿荫渐浓,麦子长势喜人,初夏的景象在这首小诗中表露无遗。一般百花谢去令人苦恼,但诗人却认为绿荫比百花更好看,只要心态好,处处皆美景。

4

这首诗的意思是:四月天气已是清明和暖了,雨过天晴后,山色更加青翠怡人,正对门的南山变得更加明净了。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

这是1070年司马光因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迫离开汴京,退居洛阳,这首诗就是在洛阳时写的。司马光久在官场,自然是看够了人云亦云的柳絮,却无论如何也不愿自己"摧眉折腰"随风飘摆,而要做一株向日的葵花,真金如色,笑脸为形,且懂得珍惜阳光。

5

这首词的意思是:槐树枝繁叶茂,柳树很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着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纤手拨动清池泉水,溅起的水滴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6

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夏秋冬四时天气相互催促交替,昨天还是春日,不想一夜东南风就催来了夏天的脚步。骄阳之下,田间地头,翠绿的麦穗开始微微泛黄;新雨过后,园中树木,诱人的黄梅透出阵阵芳香。春天离去,黄莺在枝头啼鸣,似有愁思千缕;花儿凋零,彩蝶在花间驻留,像是幽恨未消。睡眼惺忪,独倚南窗,情思倦怠,闲看槐荫,遮满了亭台,心却飞到了天外。

在暮春初夏的时节不仅有万般的风景,还可以有如此的闲情。应了周邦彦那句夏天名句:“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7

这首诗的意思是:绿树葱郁浓阴,夏季的白天开始变长,楼台的倒影映入了池塘。水晶帘在微风中轻轻摇动,满架蔷薇惹得一院芳香。

绿树浓阴,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我们仿佛看到了诗人在山亭中悠闲自在的欣赏者这一切。

8

这首诗的意思是:想要知道春天与夏天如何交替,农历四月请来火神祝融开启夏季。是谁教蚯蚓爬出来的,王瓜藤蔓自发肩并肩快速生长。竹帘上,蚕儿们呈现作茧的样子;林中鸟儿正喂着吵闹要吃食的幼鸟。越来越觉得云雾缭绕的山峰煞是好看;不一会儿,云雾带着雨滴,徐徐走来。

元稹这首诗里提到了立夏三候,分别是分别是“初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和“三候,王瓜生”。当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的时候,就是夏天到来了。

9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幽深寂静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窗外的石榴花开得正艳。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我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此诗句句透着清爽之意,读起来似有微风拂面。“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与唐代常建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10

这首诗的意思是:换季了,怀念美好的春天,烦闷的心怀只因白天太长了。夏天的树木成荫,衙门白天里都一派宁静。大风已经吹进楼阁,层叠的云朵才露出山岭。坐在这里思念昔日相伴,如今远在京城的各位弟弟,感叹珍惜流逝的光景。

每逢佳节倍思亲,虽然立夏没有重阳节那种“兄弟登高”的氛围,但是夏木成阴,有风有云,日子过得悠闲。这时候难免想起弟弟来,希望弟弟们也能够悠闲自在的生活。

春天伴着落花走远,初夏携着熏风,带着花香,伴着微雨,迎着晨光从容而来,你准备好迎接这万木葱茏、荷叶满池的夏天了吗?

1 求枕上偶成的赏析

枕上偶成

陆游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注:[修门]楚国郢都城门。

1第一句中,“放臣”指放逐之臣,是作者自称;“修门”借指南宋的都城临安。这一句有以屈原自况之意。

第三句意思是,酒后口渴,听到窗外疏雨声声觉得似能润一润喉咙,诗人于孤苦中感到些许的喜悦。

第六句意思是,周汉两朝都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天下,朝廷对此应当认真思索。

2首联中的“江头黄叶村”既点出了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颔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写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开篇“不复望修门”,写失望之深,而结尾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雁,于矛盾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

2 《枕上述梦》赏析

1渔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含有退隐(隐居、隐逸情怀的意思,(1分)在本诗中表达了作者被迫无奈闲 居在家、郁不得志的情怀。(1分)。

2(1) 急既写出了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也点明了烽火连传的危急战事;

(2)“开”字一语双关(1分), “开”有云开日出之意(1分),又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1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

3 尾联,诗人不恨于不能衣锦还乡,只恨不能战死沙场。表达了作者对宋朝统治者无能的痛斥。

3 陆游《夜游宫》中“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的赏析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

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

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

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

心未死!

陆游有大量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记梦诗,在词作

里也有。这首《夜游宫》,主题正是这样。师伯浑是

陆游认为很有本事的人,是他在四川交上的新朋友,

够得上是同心同调,所以陆游把这首记梦词寄给他看。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

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

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

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

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

在。先说是迷离惝恍的梦,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然

后才又进一步引出联想—— 是在梦中的联想;这样的

关河,必然是雁门、青海一带了。这里,是单举两个

地方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但是,这样苍莽雄伟的

关河如今落在谁的手里呢?那就不忍说了。那作者为

何有这样的“梦游”呢?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

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作者深

厚的爱国感情,凝聚在短短的九个字中,给人以非恢

复河山不可的激励,从而过渡到下片。

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

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黑夜因作者的心事变得悲凉,

而冷落的环境,又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

熊燃烧。自许封候万里之外的信念,是何等地执着。

人老而心不死,自己虽然离开南郑前线回到后方,可

是始终不忘要继续参加抗金事业。“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即使是死了,也念念不忘收复故

土。如此爱国热情,是多么伟大!“有谁知”三字,

表现了作者对朝廷排斥爱国者的行径的愤怒谴责。梦

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五

十七字中的笔调,具有壮阔的境界和教育人们为国献

身的思想内涵。

4 虞美人枕上的重点词,句子

虞美人·枕上

堆来枕上愁何状, 江海翻波浪。 夜长天色总难明, 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晓来百念都灰烬, 剩有离人影。 一钩残月向西流, 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

起句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现了愁苦之多,“江海翻波浪”,形象的比喻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愁绪。 “江海翻波浪”是整首词里唯一的一个强音,不但身体反侧难眠,而且心情愁绪也如浪潮翻腾。巧用比喻, 一语双关。

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

此句写诗人因愁苦而辗转反侧难眠,只好披衣、起坐、仰望星空数星星,“寂寞”“寒”等形容词透露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对杨开慧的深情思念。披、起、数三个动词表现了作者的无奈之情。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

此句化用了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名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上的寒星随着天亮而逝去,在诗人眼中只留下了离人清晰的身影。百念成灰的时刻,剩下的就只有对离人的思念了。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古时常用月圆表示亲人的团聚,而用月残来表现亲人的离别。词中作者面对着西沉的残月,怎能不让人伤心而流泪呢?一个“流”字,形象生动,不仅刻画出月亮西沉的动态凄美,而且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文对“抛眼泪”的议论。

上阕:惜别之愁,成“堆”如江海波浪,思念、愁苦、寂寞以致于失眠而倍觉夜长,无奈独数寒星。(静—动,孤寂)

下阕:点出愁闷失眠的原因(思念),再西望残月而情更重,情景交融中率直地表达“抛泪”之情。

总体:婉约风格,委婉细腻、流畅自然,情感纯真炽烈、朴素坦诚。

5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本句赏析

突然,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就像他在兵荒马乱中写“三吏”“三别”一样。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正因为有了现实的触动,有了内心的渴望,诗句才能这样不假修饰,从胸臆中自然涌现。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6 >诗歌赏析题

这首词写于1921年,1920年冬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翌年春夏间毛泽东外出考察,此词写的是新婚初别的愁绪。枕上,取首句中语词,表明写枕上思念之情、乍别失眠之苦。

上阕写惜别之愁。一个“堆”字,形象地表现了愁闷之多;一句“愁何状”的设问,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以流水与离愁关合,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方式。“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都是借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这里诗人推陈出新,“江海翻波浪”以形象的比喻、强烈的夸张,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可谓是写愁的又一经典。如果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一比较,本句在状形、摹声、绘色方面,则更突出、更鲜明地写出“愁状”。诗人因愁闷而失眠,更感长夜难明,于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苍穹,寂寞无奈中查数夜空中的寒星。那夜空中的“寒星”不正是离人的眼睛吗?这里,景与情完美融合,充分显示出诗人寂寞孤独的情怀。在毛泽东的手迹上此句原为“无奈披衣起坐薄寒中”,后改作“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遣词造境上的改动,使此句的意蕴和色调更深更浓更富感染力。

下阕抒伤别之苦。开头两句,直抒胸臆,一个“晓”字点出是彻夜未眠;一个“影”字写出若即若离的别样之苦,“尽”与“剩”的鲜明对比写出伤别的深重。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捱到破晓,百念俱毁,只有离人的影像浮现眼前,拂也拂不去,唤又唤不来,这是多么令人伤痛和无奈啊!望月思友,见月怀人,明月最能牵动离愁别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出了柳永的寂寞无奈,而诗人遥对着西流的一钩残月,此时的情状和心情可想而知,以至两行酸泪汹涌倾斜出来,这是诗人不停的在心中涌动的无法抑制的情感的波涛。这种感情是真实的,也是一般人所俱有的。读者至此,其不同样“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吗?

抒写离别,歌咏爱情,在毛泽东的诗词中是弥足珍贵的。诗贵情,情贵真,没有感情的诗篇,就等于没有诗魂,也就失去了打动人心的力量。这首词在语言方面并没有过多的藻饰,但句句如感慨之言,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这种纯真质朴情感,读后动人心肠,令人难忘。

1渔舟”在中国传统文学中含有退隐(隐居、隐逸情怀的意思,(1分)在本诗中表达了作者被迫无奈闲 居在家、郁不得志的情怀。(1分)。

2(1) 急既写出了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也点明了烽火连传的危急战事;

(2)“开”字一语双关(1分), “开”有云开日出之意(1分),又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1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愿望。(1分)

3 尾联,诗人不恨于不能衣锦还乡,只恨不能战死沙场。表达了作者对宋朝统治者无能的痛斥。

陆游是中国南宋诗人,生于公元1125年。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一名杰出的诗人,陆游一生创作诗歌9300余首。这些诗中大多数都是与抗击侵略者的有关的。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失衣卧枕戈,睡觉身满霜",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和自己空抱一腔报国热情的愁闷心情。

陆游之所以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是由其爱国思想和人格力量决定的陆游诗词中的爱国思想为人们所熟稔,而对其人格力量似乎有所忽视陆游的爱国思想是以人格力量作支撑的

南宋时期的社会时势使陆游成为屈原的异代知音,陆游对屈原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者人格的继承是十分具体而深刻的陆游和屈原,两人爱国主义思想的基础完全一致,有着承传关系;屈原有"美政"理想,陆游也根据当时社会时势提出"美政"理想,其中的很多思想、精神一脉传承;陆游为实现恢复中原、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抱负,如同屈原一样也作了终生的不懈追求,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高尚人格陆游将我国爱国主义传统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陆游出生于公元1125年。他降生的第二年,便发生了徽宗、钦宗被俘的“靖 康 之 变”。公元1141年,即陆游十八岁时,南宋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南宋失去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大片国土。身负亡 国之辱,面对大片国土的沦丧,陆游撕心裂肺,他日日企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收复故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50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