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岩井俊二推出了他的剧场**处女作《情书》,以清新感人的故事和明快唯美的影象首先在日本国内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影响很快就波及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欧美。现在,这部美丽动人的《情书》不但为众多亚洲影迷所喜爱,更是被众多影评人视为日本新**运动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很久以前就看过《情书》那个时候还不能完全看懂,但我能隐约的感觉到其中的情感,它是那么的细腻,如同女人的思维,记录着心理的微小变化,随这年龄的增长,我能从很多的方面入手再回头重温那种难得的记忆。
影片一开始就以优美的构图唯美而静谧的画面开始,一个年轻的女子躺在雪地上似有所思,短短的几秒钟的镜头像是持续了几个世纪,犹如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坚强”的站起来,仰望天穹,是难以言表的沉浸,还是一种难以说清的感伤。在接下的叙述当中给出了故事的原因:渡边博子的男朋友远去了天国,她陷入的是悲痛和失落,只有将她那份真挚的感情埋于心中。导演岩井俊二从细致入微的情节中表达出,她在—家中看到的毕业纪念册,看到了她最爱的人滕井树的名字,怀念的她偷偷的把名字记了下来,写在了手臂上,如此微妙的细节却有一番寻味,接着写入的是同她长得一样的人-藤井树(女),两个毫不相识的人通过一封信件有了联系,一段真挚唯美的感情之诗就这样铺开了!开头的叙述让头一次看到这部片子的我不知所云,但是往后越来越清晰,越来越耐人寻味。虽然贯穿整个故事的书信都是两个女孩之间对另一个男孩回忆的点点滴滴,但正是这点点滴滴的回忆,让一直潜伏和深藏的情感被小心翼翼地抽丝和剥离出来。回忆是岁月的书签,回忆是成长的印迹,回忆是情感的累积,谁的青春没有回忆呢?明明知道那是一封寄不出去的信件,但是还是执意把它寄了出去,如同心中久藏的一股未曾释放的情感,寄出一封无人接收的信件,让信件寄托着那份忧思安然的释放。
看这部**的时候对他的镜头语言没有多大让我惊讶的地方,可能是因为这么优雅的情节没有必要用什么特殊的镜头特技,但是画面的构图却是那么的讲究,那么的富有诗意,让我没有办法不服气摄影师唯美的构图法则,让这个感情细腻的影片更加上几分光彩,记得好朋友说过,现在已经很少能够看到像这张影片中表现出的那种干净和舒服了。世间的爱情总在呈现两种可能性,得到和失去。得到的时候教会我们珍惜,失去的时候又我们懂得回忆。光阴似水流年,嗟叹,哀婉,无力回天,唯有回忆才能教我们振作下去。
影片一开始,大雪漫天而下,房屋错落,白色的山间,白色的弯曲小道,白色随风起舞的窗帘,白色的试卷,这么多白色的印象,也许就是它的情感基调吧,就像少年圣洁水晶的爱情,永远的纯洁清纯。一个初入青春门槛初恋的故事,或者准确地说,应该是暗恋吧,哪一个少年不曾有过那甜蜜又苦涩的经历呢?
少年的藤井树(男)似乎总是与女孩藤井树作对,图书馆的工作从不帮忙,古怪的他老是借阅一些被人遗忘的书籍,可以最先在借书卡上写下名字。男孩藤井树会是想等女孩藤井树一页页翻过,终于找到那张卡片再发现他对她的爱恋吗? 我想少年的恋情最开始大都是以和心爱的人搞恶作剧开始的,借以吸引她的目光。从而引起对方注意建立联系吧,就像他骑车冲下山坡将口袋套在她的头上那样。傻傻的男孩。还有,英文考试卷发错了,女孩在车棚里等待着男孩出现交换试卷。然而男孩直到华灯初上才姗姗来迟,偌大的车棚只剩下了两个人。在女孩费力摇动自行车踏板发出的微弱灯光下,男孩不紧不慢的对比这两份试卷,喃喃的自语:"原来break的过去式是broke啊!"他有些幸灾乐祸的毫不理会女孩的焦急和催促,因为他享受与她在一起的时光,这美妙的独处 !
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出的不仅仅是那种久远的回忆。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初恋的单纯唯美,可以说到了极致,千百回转的思绪在心头流转,可以不表白,但定会在蛛丝马迹中展露无遗,是这般的美好甜蜜,就算是长大年逾花甲之时回首这段往事,那段时光也定会激流回荡,难以平静。还有一处让我感慨,国中时代的滕井树看到在雪地中溜的时候见到了一个蜻蜓葬在雪中,黯然神伤,这让我想起了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感时花溅泪,女子的独特情感一下子就表现了出来,我想只有心中有爱才能表现出爱!有那种淡淡的友情表达,故事的结尾,尾老头轻轻的唱起了滕井树死前唱的最后那首歌,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人不在了但是歌还依然存在。最后,博子和秋场爬到山上,博子对着白雪皑皑的山喊道你好吗?山回应着你好吗,博子又说我很好,山回应我很好……
我很好,这样的结局很好……
在这部影片中还有重重的亲情在里面,滕井树去医院的时候,回忆的那一段让我记忆犹新阿,想起了爸爸的离去, 还有家人的惊慌失措,另外让我深深感动的一幕就是她和爸爸一样患上了肺炎,爷爷不顾一切的背着她奔跑于大雪之中,七十六岁的老人为了孙女的安危奋不顾身。亲情被那一瞬间挥洒的淋漓尽致。
故事的结尾,回到现实,学妹们拿着画着她肖像的借书卡给他看,那一刻,滕井树的心被感动填得满满的,那一刻,激动的她说不出一句话,满脸的羞涩也代表着幸福。一个男孩的心是如此缜密细腻,其实有很多事情是不必要讲出来的,一个人独自等待, 一生都不会忘记。
“三月花,花有话,是我心里那些话,他是我无怨无悔甘心付出一生的牵挂……”,**带着我进入了这样的意境,细腻的情感,飘逸的清香,余味和香气无穷尽。记忆还停留在张艾嘉的《念念》那童话般娓娓道来的故事里。这部《相亲相爱》依然延续了她对女性心理细致的解读,用老中青三代人的情感经历表述出当人生面对最单纯的情感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态度,用厮守,陪伴,激情来潜移默化的表达出三代人对情感的诠释以及爱情经历。陌上花开,不忍不开,等浪蝶归来,你在我便在,心中的恋曲,悠扬的旋律,心潮澎湃,只为牵一人之手,走过生生世世。对于情感**的表达我对张艾嘉是信服的,没有更多的说教,没有那些重复的俗套,很多时候的沉默和肢体语言已经蕴含了太多太多的意义,形成了巨大的感情冲击。
再一次让我泪奔的**,被阿祖的一举一动真正打动了。情感**来激化你脆弱心灵的招法不计其数:分别后的重逢,绝症中的挣扎,心心相印式爱的传导,为爱赴汤蹈火而衷于献身等等,在中日韩小清新的爱情**中哭倒了无数人。我原以为,生死相依,以命相随,就算是情感的最高境界了,而本片老人家用一辈子去守护爱人的坟墓这个情景绝对让你的内心不堪一击,对于一个你很爱的,但最终因为爱上别人而离开自己的男人,你会为他终守一生么?在那个指婚的年代里不存在恋爱自由,更别提爱情了,而现代的恋爱观往往与那个时代决裂的大多数原因就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么要求的太多,要么闲自己得到的太少,剩下的一类就是无知了。而那个旧时代传统的“认”和“随”并没有给你选择的余地,能相伴为生就很不易了。张艾嘉**的特点并不是依某个点,靠某段话来打动你,而是随着情节的推进从始至终无时无刻的进行细腻的描绘和刻画,也就能深入人心了,因此影片对于老人的描述有太多太多的碎片在我脑海中回荡,这些碎片凝结成一股强大的爱的力量,不仅仅代表着当下的执守和信念,而是铺设出跨越时代的大爱与包容。在她生活的年代里,不曾见面就许下婚约,搭建起信守一生的爱情观,等待这个名义上的丈夫一等就是一辈子,甘愿为婚姻付出一生,而她根本就不知道最终等来的到底是什么,阿祖从来没想过名分,没想过嫁进来是不是符合法律,直到后来才知道自己在法律上是没有名分的,但既然嫁了就要守一辈子,相信一个承诺,就要努力相处一生,正是这样的固执和忠贞,所表达出强烈的情感依然回荡在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无论世情如何,总给自己留一份自重与自爱,留一段摸清自己内心所想的时光。
作为慧英这个角色立于中年危机当中,并没有起到很好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将自己处于非常尴尬的地位,与女儿有代沟,在很多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与阿祖在迁坟问题上矛盾尖锐,不能妥协不肯让步,与丈夫生活在平淡之中,疑心重重,自己又面临着即将退休,似乎她一切的情感和棱角都被岁月渐渐抹平,精神敏感,面露憔悴,失去了方向又不能抓住什么,生活失去了平衡。这些存在的问题都是时代所造就而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在不同的价值观下,不同的思维模式下的必然产物。但恰恰是这样一个女人,影片交代给观众的信息是:其实她也是幸福的,并且自己最终还原了自己。两个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梦境,也是她一直思念的事情,一直渴望丈夫的爱,结婚几十年,那份爱已经淡了甚至感觉不到,梦到一个男人把她拉了上去,也是把她带走的感觉,男人的脸看不清楚,到最后记得的是丈夫年轻时的脸。另一个精彩的地方是影片的最后在车里,那个长镜头的演绎感人至深,生活就是如此,当你乏味了,暗淡了,忽然发现身边还有一个人为你执守,陪你行走,为你歌唱,陪你到地老天荒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幸福的极致了,那段情节太到位了,两个人的感情和默契在顷刻间又找了回来。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也许是无时无刻的气馁,却也能被无时无刻的幸福拾起。
我一个人走出**院,小雨依旧缠绵,比来时更加密集。我举起伞,融入雨的世界,小心地绕过地下大大小小的水洼,独自漫步雨中。
第一次一个人观影,恰逢阴雨天气,雨天的气压很低,心也不小心被淋湿。
影片的故事那么真切地贴近人性,偌大的影院只我一人,静静聆听,静静感受,各种情绪在心底不停地翻腾。
早就注意到这部影片——《关于我妈的一切》,很亲切的片名。想看它,从片名开始,看完它,不负我所望,带给了我深深的感动。只可惜场次太少,好在终归赶上了影片下映前的最后一场,冒雨前往,包场观影。
两个小时在不知不觉中度过,我一直沉浸在**情节带给我的情绪起伏之中,无数次被深深打动,情不自禁泪流满面。从故事中读人性、读亲情、读爱情,爱带来了执着,也带来了伤痛,更带来了力量与觉醒。
戏中的妈妈季佩珍(徐帆饰)是家中的灵魂人物,也是本片的主人公。即将迎来退休生活的她是一个永远在为家付出的妈妈。丈夫对她关注越来越少、女儿跟她越来越疏远,还有患了老年痴呆的婆婆和对她怀恨在心的弟弟。但这对于她来说,这些从来都不是负担而是责任。她无休止地为家操劳,家人习惯了她所有的付出,而她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正想要的东西,却渐渐被忽略,变得不再重要。直到有一天,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她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这个家因此而变得不再平静。
我很佩服徐帆的演技,诠释了一个乐观、温柔、善良而又坚强的妈妈形象。她是那么美,即使是苍老病态的容颜也挡不住她释放出的人格魅力。
她始终是那么不温不火,不卑不亢的样子,不论对无心的丈夫、对叛逆的女儿,对无理的弟弟,还是对老年痴呆的婆婆,她都那么耐心,那么细致,那么周到,她仿佛能把每件事都处理得无可挑剔。
她在这个家里默默无闻奉献了近三十年,事事面面俱到。很多家庭中都有这样一个妈妈,为家庭事无巨细的操劳。但似乎又不太一样,可能很多妈妈缺少了她的温婉与任劳任怨。
影片开头有这样一个镜头:炉子上沸腾出的汤浇灭了炉火,看报的丈夫(许亚军饰)完全无视警报提醒的蜂鸣声。季佩珍急急从厕所冲出来,一边嗔怪丈夫,一边收拾残局,最后还要将汤盛好端到丈夫跟前。而当丈夫不小心被刚出锅的汤烫着时,她又细心地赶紧递上纸巾。
这个细节,看出了她对丈夫照顾得无微不至,对丈夫尚且如此,对女儿、对老人,她更是百般呵护。她的心里装满了别人,唯独没有自己,感觉自己身体不适都一直硬撑着。即便知道自己还剩四个月的生命时,她也没有倒下,而是积极乐观地在病痛中默默安排着一切,还偷偷从医院跑出来,努力挽救走向歧途的女儿。
既然是“关于我妈的一切“,影片的旁白当然是“女儿”,从女儿的视角来讲述妈妈的故事。母女俩的关系也很真实地演绎了现实中的亲子关系——相爱相杀。我身为妈妈,也在无数个瞬间被重重地冲击到,可能这就是天下所有亲子的相处方式吧,都会有撕心裂肺的时刻,爱得越深,伤得越痛,而我们又无法逃遁,只能在这种撕裂的阵痛中慢慢成长。
我从影片中体会到更多的是温暖和治愈,心中的很多困惑在那一刻释然。我觉得影片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主题: 陪伴和感恩都应该及时,不要将爱寄希望于明天,把美好寄希望于未来,或许等待会让我们失去表达的机会。所以,从现在,从此刻,竭尽所能,好好去爱。
影片围绕妈妈季佩珍的一生展开,诠释着 “爱与理解” 的主题。有夫妻之间、有婆媳之间、有姐弟之间,更有母女之间。我还是尝试从影片着笔最重的母女角度来分析吧!
在给家长上课时,我经常问他们一句话:你认为对孩子的很多要求是掌控还是爱?当然我也经常这么问我自己。似乎爱与掌控在实操中是个很难找到度的平衡。在妈妈那里是爱的初衷,而到了孩子那里,可能就成了掌控。只是因为立场不同,感受不同,没有谁对谁错,唯有爱与理解。
这么一个能干的妈妈对女儿李小美从生活到工作都有着极强的掌控欲。但小美为了躲避妈妈的管束,逃离妈妈的魔掌,一人漂泊在北京。她在与妈妈地争执中说“我努力就是为了逃脱你”,每一个做妈妈的人听到这样的话都是扎心的,但那却是孩子的心里话。小美长期压抑在心底的情感无法宣泄,无法排解内心的孤独,竟与已有家室的同事谈恋爱,用这样的无意识叛逆向妈妈宣战,势必会经历一场撕心裂肺的痛。
这段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父母爱的太多、太浓,就成了控制,成为了孩子的负担。就如故事中所折射出的一样,当妈妈倾注的爱不被女儿所理解时,所有的期待都会轰然倒塌。妈妈发现女儿的恋爱对象已有家室,逼迫女儿面对现实,不知所措的女儿说出了这样的话:“我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我真的很没用、很差劲”。妈妈以为自己帮女儿成就了梦想,却全然不知女儿一直在痛苦中艰难挣扎。
这是两代人之间很难逾越的代际差异,当父母在孩子尚小的时候给了父母自认为正确的安排,孩子便渐渐失去了与自我的连接,活在父母的掌控之下。孩子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而努力去做,表面上可能取得了成功。但终有一天孩子会觉醒,需要去面对真实的自我,孩子就会变得痛苦。是逃离,还是面对,都要艰难地重新选择。小美开始选择了逃离,逃进了一段不会有结果的感情里无法自拔。
我们可以看到,这样被父母用心规划、呵护大了的孩子内心是弱小的,当小美得知妈妈进入了四个月的生命倒计时时,她哭着对爸爸说:“如果她离开了,我该怎么办?”喊出那句话后,小美心中的爱开始苏醒,她开始慢慢理解妈妈。不知“子欲养而亲不在”是多少人心中的遗憾,小美开始回想起小时候与妈妈相处的美好时光,从妈妈一遍遍的提醒与唠叨感受到了爱。
好在,妈妈的爱,终究没有被辜负!在妈妈离开后,小美选择告别自己浑浑噩噩的日子,踏着妈妈的来路重新出发,帮妈妈完成了未竟的梦想。这也意味着,母爱于她,已经在生命中升华,成了一股内在的成长动力。在妈妈去世后,她经常听妈妈曾经发给她的微信语音,那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督促。妈妈人不在了,但爱依旧陪伴身边,且将会滋养女儿一生的时时刻刻。
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结尾,尽管单纯从故事的诠释来说很温情、很圆满。但是我更喜欢看到一个跳出妈妈窠臼的李小美,完成自己的蜕变,做个与众不同的自己。当然小美最后的选择是她自愿的,用自己的生命继续着妈妈的一生所爱,这样一脉相承也很完整,但总觉有那么一点点缺憾。这可能就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情节,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也是自己梦想的寄托。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妈妈这个角色,那就是——无私。妈妈用无私的爱成就了一个家。但我还想替故事中的女儿说几句话,其实, 每个叛逆的孩子内心都住着良善,只是那份善不能被轻易觉察。 他们为了挣脱爱的束缚,为了成长自己,不自觉会冒犯父母,他们桀骜的样子也会让人心生厌恶。
但那不是孩子本来的样子。当小美在跟妈妈激烈争执过后,回头看到晕倒的妈妈,她不顾一切奔向妈妈。她是爱妈妈的,只是因为她内心的彷徨,才表现出了叛逆的模样。还有在妈妈化疗剃光头之后,她剪掉自己的头发给妈妈做了一顶漂亮的假发。妈妈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那一刻,我潸然泪下,她用自己的秀发编制出了对妈妈的爱。孩子对妈妈的爱从未变过,孩子心中的善也从未缺失过。
包括影片彩蛋都很有深意:
妈妈弥留之际,小美问妈妈:“妈妈,你这一辈子为了别人活,为我、为奶奶、为舅舅,为了我们这个家……你觉得值得吗?”
妈妈回答:“这是我的选择,但妈妈希望你可以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简简单单的对话让人泪目。是的,每个人的人生路都是自己的选择,选择了就要好好走,像影片中的妈妈一样,无怨无悔。但她又深知这种选择“为别人活着”背后的苦,所以她希望女儿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是每个妈妈心中的愿望,让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活得尽情,活得洒脱!
最后借用片中一句话,妈妈看到女儿受委屈时讲的一段话: “你不要把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俗,你要是喜欢,你就举着你手中的那块牌子,如果不喜欢,就把它扔了”。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敢于扔掉无用的“牌子”,站起来,往前走,踏上一段属于自己的路。
季佩珍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我想说: 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 。
我们不需要像金图企鹅那样,为了繁衍后代一个月不进食。但我们需要用极大的耐心去陪伴孩子。成长,唯有在爱与理解中才能找到答案!
愿每一份爱都能被理解!都能被善待!
文字能力有限,实在不能穷尽影片中无数个动人心弦的看点,推荐您亲自观看!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动氤氲心间……
日本**《情书》影评范文
**评论,简称影评,是对一部**的导演、演员、镜头、摄影、剧情、线索、环境、色彩、光线、视听语言、道具作用、转场、剪辑等进行分析和评论。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日本**《情书》影评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近年来,被日本**评论界称为“日本新**的旗手”的岩井俊二引起世人瞩目。特别是1995年他的爱情影片《情书》,不仅在日本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而且获得了东南亚乃至欧美的好评。在同年的横滨**节上,一举夺得了年度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
影片《情书》的魅力何在?岩井俊二自己说他只不过是在影片中加入了许多个人化的东西。所谓“个人化”,我以为既是他的个人艺术风格,也是民族心理、情感的表达,更是一种东方式的**艺术构思。本文拟从《情书》的结构方式、情感表达和人生感情三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
一、 细密的蒙太奇结构
在世界各国的许许多多爱情影片中,男女之间相互爱恋的故事早已司空见惯,形形色色。有的直率倾情,有的明争暗斗,有的成人之美,有的夺人所爱,或悲或喜,亦悲亦喜,林林总总,不一而足。故事尽管千差万别,各不相同,但其中的共同点是:铺陈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历程。然而,岩井俊二的《情书》却独辟蹊径,在众多爱情影片中脱颖而出。其实,严格地说,《情书》算不上爱情片,因为影片中三个男女主人公都没有真正相爱过,所谓“情书”也不是其中一对男女主人公互诉衷肠的书信,而是通过两个女孩之间的通信唤起回忆的媒介。那么,《情书》用什么打动了不同国界的千百万观众呢?这正是岩井俊二东方式**构思的秘密所在。
《情书》的叙事文本很简单:处于青春萌动期的男中学生藤井树深深地暗恋着与自己同姓同名的女孩藤井树。尽管他这种纯真的感情很强烈、很执着,但却始终不曾向她表白过,只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以恶作剧的形式透露出一丝丝内心的隐秘。而女藤井树全然未觉,根本感受不到他的爱恋。中学未毕业,男藤井树内心埋藏着那种青春的暗恋情愫转学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认识了另一个叫博子的女孩。博子的相貌、气质与女藤井树几乎一模一样,于是,男藤井树便把对女藤井树的爱恋倾注在博子身上。后来,男藤井树在一次爬山中,意外坠山身亡。
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采用一般的结构模式,完全可以衍化成一部曲折生动但毫无特色的爱情片。然而,岩井俊二的独特而高明之处就在于他特意舍弃了三个男女主人公之间爱情的是是非非、悲欢离合,而把笔墨集中在对往事的追寻和回忆上,形成了《情书》错综复杂的**结构文本。
影片情节发展以博子探寻男友藤井树的爱情真相作为推动力,引发了另一女主人公藤井树的回忆;再以女藤井树的回忆作为次动力,不断推进博子的情感转变,从而共同完成两个女孩子情感蜕变的过程。
时空层面。在现实时空中的情节采用外视角的形式,按照编导者的理性思维和情绪变化,表现两个女主人公在共同寻找“情书”之谜的答案过程中,由于某些外在因素的联结,致使两者或贴近,或远离,或若即若离。在回忆时空中的叙事则采用内视角形式,情节的进展完全遵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逻辑和行为规律。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情书》结构中的现实与回忆两个层面里至少有四组不同时空的人物行动线,编导者能使它们互为因果、互作经纬、交错递进,细针密线地编织起来,做到了天衣无缝,精妙之至。这正是日本人细致入微的思维方式在**结构中的体现。由此,我不禁联想到中国戏剧家李渔所说的话:“编戏有如缝衣,其初则以完全者剪碎,其后又以剪碎者凑成。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工全在针线紧密。一节偶疏,全篇之破绽出矣”。可见,中国戏剧结构的美学原则与日本导演岩井俊二在**蒙太奇结构中的美学实践相映成趣,异曲同工,是纯粹东方式的审美意识。
二、细腻而哀婉的情感表达
影片《情书》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在优美抒情中蕴含的淡淡哀伤,这正是日本民族特有的情感表达。这种民族情感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在世界各国中,日本无疑是种族构成纯粹、文化同质性高的民族之一。它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凝塑了日本人那种心理敏感细腻的内倾型性格。环海的地缘,狭窄的国土,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日本湿润的气候。因此,有学者称日本文化为“湿气文化”。它与内倾型性格相结合,使日本人更倾慕清净、素雅,从而崇尚“清明心”、“心情道德”的执着和坚韧。这种民族情感在岩井俊二的《情书》中格外浓郁绵长。影片一开始,博子扫墓对男藤井树寄托无限哀思,归来后偶然发现藤井树的地址,潜意识中恍惚觉得男藤井树并没有死,于是萌生写信的念头。信发出去了,她本无意收到回信,然而,意外的回信来了。原来,身处异地的女藤井树患感冒在家休息,收到博子莫名其妙的一封信,出于好奇便回了信。从此,两个女主人公频繁地书信往来,唤起了双方一连串的回忆。博子在对秋叶的恋情中时时感到愧疚于男藤井树,这种心理的羁绊,感情的不自由,使她陷入矛盾痛苦中。于是,促使她探寻回信“真相”的愿望更加强烈、更加执着。与此同时,女藤井树在医院等候就诊时,脑海里竟然闪现出中学时代男藤井树倚窗读书时的模样。这表明,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珍藏着美好纯真的往事。特别是在博子决意前往女藤树处了解真相时,不巧没有见到。当汽车司机无意中道出博子与女藤井树长得非常相像时,博子才恍然大悟,情节也随之发生突转,过渡到博子重新探寻男藤井树爱情真相的阶段。这里,编导精心设计了一个景深镜头,景深处是骑着单车的女藤井树缓缓前行,处于动势,成为画面中引人注目的活跃因素;而前景是伫足沉思的博子,处于静势,一动一静,形成鲜明的对比,把双方寻找和期待的心情突现出来。当女藤井树擦肩而过时,博子脱口叫出她的'名字,画面定格在女藤井树回头张望寻找的情景上。但转瞬间,她专注寻找的目光便被川流不息的人群所遮掩,淹没在茫茫人海中。两个痴情而执着的女孩遗憾地失之交臂。从而她们又开始了难忘而又略带哀伤的回忆。女藤井树在回忆中,把开学、选举、值日、男藤井树在书卡上写名字、用自行车发电对考卷、运动会上为男藤井树拍照等等点点滴滴的往事串联起来,深切地感受到了男藤井树对她纯真的爱恋,她也逐渐意识到这种幼稚而美好的感情将是她弥足珍贵的财富,并使她从对父亲死亡的恐惧中挣脱出来。而博子则从回忆中真正地清醒过来:自己竟是男藤井树初恋对象的替代品。于是,她从痛苦的缅怀和思考中挣脱出来,勇敢地面对现实,接受了秋叶的爱。但她对男藤井树的那一段挚爱仍然难以割舍,于是在秋叶的鼓励下,当太阳冉冉升起时,博子面对皑皑无垠的茫茫雪原一遍又一遍地哭喊着:“你好吗?”以此来倾吐对男藤井树的思恋和哀伤。此时,躺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树也一遍又一遍地自语似回答:“我很好。你好吗?”同一时间,不同空间,两个女孩共同的心声。呼唤着男藤井树呼唤着彼此,也深切地呼唤着自我。至此,她们完成了漫长而艰辛的感情蜕变和升华,由“过去”的我过渡到“现在”的我,并预示着超越自己情感的“永恒”。
之所以较具体地复述影片中的这些情节、细节,意在说明岩井俊二如此这般地表现人物心灵的敏锐和情感的细腻,正是影片看似平淡如水实则动人心魄的魅力所在,也是日本人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在西方的影片中是难以见到的。
博子不惜一切地顽强追溯,探寻男藤井树的爱情真相,女藤井树对昔日暗恋情人的淡淡回忆,不正是追求感情的“纯”与“真”?不正是表现了向往理想中的美好事物的执着精神吗?不正是日本民族格外崇尚的“清明心”、“心情道德”的形象表达吗?如果把追求真情的执着精神置于当今商品社会的大背景下,不难发现编导者努力寻找和赞扬一种超越物质利益诱惑、潜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真诚感情。因此,可以说《情书》中细腻的哀婉的情感是对今天金钱物欲的间接否定和批判。
;人的世界就像院子里的老树一样孤寂,但随着时间的飞行总会有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穿 透孤独的云翳给大地上被雪覆盖的万物以温暖和希望。
马俪文导演于2005年上映的剧情**《我们俩》用简单的叙事、朴素的镜头以及真切的人物讲述了性格泼辣热情的北漂女学生小马与尖酸刻薄、孤独的房东老太之间从陌生不和、争吵不断到慢慢接纳、相依相偎的故事。
然而在小马与房东老太之间看似是房东与租客的关系,实则却刻画了空巢老人与祖孙之间的生活影像。以四季的轮转为时间转场,恰好表现了小马和孤独老太之间的情感变化。
在打小马电话打到欠费的情节中,两人争吵不断,老太太发现是自己常年在外的孙子做的之后便后悔不迭,以至于大年夜一直等小马吃饭。
老太太从孤僻、挑剔到依赖小马,这恐怕是因为亲情的缺失。而小马的到来犹如一束阳光慰藉了她凄冷而沧桑的心,对于北漂的小马来说,她在无依无靠中遇见房东老太,就像是在浮萍在水中找到一个支撑点与容身的港湾。
这场在孤独世界里上演的暖心故事,引发的是人们对现代世间人情冷暖的思考与对真 挚人性的肯定与赞美。
平实的画面镜头构造了孤独世界里的平凡真情。整齐划一的构图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与真实感的同时还展示了人物关系的变化。
四合院的屋顶在俯拍镜头的描绘下,从一院荒凉到小草初生,再到夏木繁荫的过程一览无余。
当冬天的雪随时间的消逝而慢慢淡出镜头,暗示的是小马和房东老太从陌生人变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理解与两人特殊感情的融合。
镜头里山谷的四季变化中朴素、清幽的画面里树木的的生长充满了生活的质感,这象征 了小马与老太太之间情感的真挚。
即使世界孤独如深秋的树、冬日的雪,也总会因为一份难能可贵的真情人性温暖如春天的初阳与夏天的凉爽。
平实的画面镜头构造了孤独世界里的平凡真情。整齐划一的构图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与真实感的同时还展示了人物关系的变化。
四合院的屋顶在俯拍镜头的描绘下,从一院荒凉到小草初生,再到夏木繁荫的过程一览无余。
当冬天的雪随时间的消逝而慢慢淡出镜头,暗示的是小马和房东老太从陌生人变为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理解与两人特殊感情的融合。
影片中色彩与物件细节的融合加深了“人性真挚”这一主题表达。整部影片的影调是清冷而忧伤的,但唯独小马与老太太在一起时有些许暖**的光。
当小马穿着火红色毛衣走进清冷而低沉的四合院,强烈的视觉反差冲进观众眼帘,这就暗示了当小马这个热烈、倔强的人走进与她格格不入的院子时必定会产生摩擦,而她那间横亘在四合院中间的红色小屋,仿佛在为这间四合院和房东老太亦或是整个冬天与这个世界注入血液,给予那些人与人之间逝 去的情感新生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让老太太的的晚年有了太阳般的温暖而不再孤僻。
影片的结尾定格在蓝调照片中的胡同小巷与枫叶中,这既强调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重拾了人们对早已逝去的胡同文化的印象,表明人们应当守住生活最初的样子与内心最纯朴的情感。
木心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是啊,那个时候的人们不都是诚诚恳恳的吗,那时候的人啊心都是热乎的!这些都是对过去单纯温暖世界的的怀念与对未来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世界该如何发展的期待。
喧嚣的世界里,人们都会孤独,都会老去,但是内心为什么不可以留有对真挚世界的怀念与希冀呢?人性的温暖足以驱走身边的孤独,而孤独过后便只剩晴天。
世界聒噪,我们应当守住初心,守住人心里最真实的情感。科技越来越发达,城市面积一点一点在扩大,楼层的高度也在快速地增高,但是人呢?现在的人却反其道而行之,生活节奏越来快,面部表情也越来越僵硬,哪怕是见到认识的人都是冷若冰霜。就像经常发生的“扶不扶”问题与“司机肇事逃跑”等案例一样。试想一下,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了情感的纽带的维系,这个世界会怎样?
世界需要温暖的维系,只有人与人之间培养好感情的纽带,这个世界才能发展。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一旦出了什么大事,没有一个人可以幸免。
人也不是一个单独个体的存在,我们都存在于社会历史中,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见过的每一个人,帮助过的每一个人都存在于一个群体之中。或许,我们最大的危机不是科技不发达,不是楼不够高,而是自己的真心有没有守住。
文|胖木 图|胖木 侵删
这部由日本新生代最受瞩目的导演岩井俊二所执导的爱情**,由当红偶像中山美穗,丰川悦司主演。
内容讲述一位少女渡边博子(中山美穗饰)在男友攀山意外丧生后,无意中得知他中学时代在故乡的地址,於是寄了一封明知不会有回音的情书到那裏,但意外地却收到回信,原来是一位与她已故男友同名同姓的女孩~藤井树(中山美穗分饰)收到,并回了信。
之后两人开始通信,博子因而进一步了解少年时代的男藤井树(柏原崇饰)及女藤井树(酒井美纪饰)的故事。
而后博子决定到北海道,与现任男友秋叶茂(丰川悦司饰)寻找此同名同姓的藤井树。两人错过了相遇的机会,但博子却偶然发现藤井树与自己的样貌原来十分相似。
回去后,博子渐了解她已故的男友对她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她和他的中学同学藤井树样子酷似,於是便放开怀抱,往已故男友遇难的山前大声舒发心中郁结,并接受了秋叶茂的一段新恋情。
另一方面,藤井树也渐回忆起以往与其同名同姓的同学一起的点点滴滴,最后因机缘巧合得到了一个埋藏多年的答案
「情书」在日本上映时,极为轰动,中山美穗更凭此片荣获日本蓝丝带奖最佳女主角,而片中的小主角柏原崇及酒井美纪亦因此片而人气急升,为近年难得一见之风格清新的典雅小品,配乐更是细腻动人,实为 96 年最出色的爱情**。
一封寄往天国的信竟然收到了逝者的回信;是不舍的亡魂 ,还是同名同姓的巧合?
渡边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在一次山难中不幸亡故,在经过了三年之后,博子却依然无法释怀,就在亡夫的三年忌的典礼后,她顺道至藤井家拜访,一时兴起地抄下了同学录上的藤井家的旧址,不死心的博子回家后便写了一封信寄给在天国的藤井树(一些观众看到这裏,可能会认为剧中的博子**实在是傻得可以,但是对於那些曾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之思念的观众群们当然能够充份地体会到博子**完全是因为不愿割舍这段感情,才有了这种傻念头!)
几天后博子居然在收到了回信,博子**的内心执著地想要相信这封信真的是未婚夫从天国寄来的回信,但另一方面,博子的追求者秋叶茂却认为这件事是荒诞不经的,坚持要证明给博子看清只是同名同姓的巧合罢了。
於是两人为了彻底发掘事情的真象,他们便出发到藤井的旧宅一探究竟,终於了解原来竟是博子的未婚夫在国中时代便有一位同名同姓的同班同学,这封信正是因为抄错了住址而误寄到女藤井树的手裏。
虽然真相已被揭露,可是因为博子渴望从女藤井树那儿获知一些故人的点滴,两人便开始了往后的鱼雁往返, 博子虽然从中获得极大的抚慰,另一方面却也逐渐地怀疑女藤井树原来就是未婚夫的初恋情人;但同样的,原来这方面的女藤井树也是一直对男藤井树当初暗恋之事毫无所悉的;就这样随著追忆起当初的种种点滴,最后双方终於都了解了关於男藤井树当初埋藏在心底的一段未完成的心愿。
整个**内容,谈的不是山盟海誓的约束,也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琼瑶式苦恋,只是单纯的两段逝去的纯纯感情;一段是埋藏在男藤井树心底的旧爱-对於同班同学从未表白的暗恋;另一段是渡边博子对逝者表达的无尽的追念。最后博子终於知道未婚夫爱上她的原因只是因为女藤井树与自己长得神似之后,虽然悲伤依旧,却终於走出了这段感情的阴影,寻得自己心灵上最终的解脱。
导演以回忆的手法来带领观众逐渐进入男藤井树的内心世界,像片中安排 柏原崇 刻意到酒井美纪家还书的一段,原想表白的他,因为时机的不对,终归欲言又止,当悠悠的配乐响起时,柏原崇不舍地看了看美纪,随后将围巾甩到肩上,一语未发地骑上单车离去,清楚地描绘出树心中的那种暗恋,这时旁白说明了这是两人最后的见面之时,的确令人感触良多整篇故事之所以成功吸引人之处,就彷佛呼应了片中那本男藤井树借的书 "似水年华的回忆" ,诉说著大家心中都曾经可能有过的似水年华的回忆。
网上小评
今年暑假,日片《情书》一上档,立即引起广大的回响。首先,导演启用日本当今人气颇旺的两大偶像明星——中山美穗和丰川悦司,亲炙日剧的台湾观众对这两位演员应是耳熟能详的。不过,本片最大的特点在於编剧能够别具巧思,透过信件的书写行为,呈现两位女主角的情路历程。
ㄧ封寄往天国的信
人的成长难免扯上恋情,即使是无法实现的单恋或偶像崇拜。一旦陷入爱情的漩涡,人往往会浮现异於日常生活的狂气,从而散发出强迫性的反覆动作。显然,这可以从女主角渡边博子的种种行径得到印证。故事始於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树因山难而离开人间。在葬礼结束后,她对藤井的爱意仍然余波荡漾。博子翻阅藤井的初中毕业纪念册,查出她故乡小樽市的地址,并透过写情书的方式,企图重演往日恋情。她寄出第一封信给藤井树的信后,宣称:「这是一封寄往天堂的信。」当然,这番言行在一般人的眼中,简直疯狂。
然而,博子竟然收到回信了。回信人署名『藤井树』。后来,透过一封又一封的回信,博子得知这位藤井是她未婚夫的初中同学,而这两位同名同姓的男女同学更有一段牵扯不清的关系。
博子一开始不仅疯狂的沈湎於过去的回忆中,同时企图由回信中深入了解未婚夫的成长背景。不过,当她跟新男友一起前往小樽市拜访『藤井树』时,却没有找到人。而当她准备离去时,在大街上却看到一个长得跟她一模一样的女子。她脱口叫出名字,但这位名叫藤井树的女孩回过头来并未看到博子。此时,博子不免露出失望的表情。
摇摇欲坠的情欲世界
显然,博子因刹那间的幻灭而有所领悟。过去,她或许认为自己是未婚夫的初恋情人,而他也必定一心一意爱她。当她发现回信人藤井树居然跟自己长相一样,加上后来得知她未婚夫的初恋情人是同名同姓的藤井树时,博子难免警觉到,自己彷佛是他的初恋心理所投射的对象!甚至不过是一个替代角色罢了。而博子原本所建构的爱情世界也就变得摇摇欲坠。本片虽然围绕著爱情的主题打转,旦死亡也是一项不可忽略的问提。
换句话说,『爱』与『死』在片中一直纠葛在一起。以博子来说,由於未婚夫的死,以致引起过去的点点滴滴。相对而言,他未婚夫的初恋情人藤井树也同样体验到死亡的冲击。
藤井一开始,即目睹父亲的病逝,而这件事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中。不过,透过她一封封的回信,观众也得知她在初中时代曾经面对同名同姓的男同学不告而别。虽然他只是搬家而已,旦他对藤井而言,彷佛就像一个死去的亲人。於是,这段纯纯的爱也因此草草结束了。
追忆似水年华
事实上,藤井早就将初中的往事忘得一乾二净,但经由博子的来信,往事忽然点点滴滴从文字中一一浮现。因此,文字的书写行为就变成一种试图重新诠释自己过去的探索过程。博子和藤井都在书信的一来一往中,重新发现自己的过去。
尤其是,藤井特别提到以前那位同姓名的同学,离她而去之前,亲自拿一本书,要她代为归还。当时,藤井并不知道借书登记卡背面有她脸部的素描。后来,她才从学妹的手中得知此事,於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名称就是法国小说家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显然,编剧将该书放入本片,无形中就具有暗示意义。也就是说,对两位女主角来说,解读爱,同时也是在探索周遭的世界,而逝去的时光也只能透过文字的建构来完成。情书里彷佛有一股魔力,将往事一一唤回,只不过具体的时空早为信纸的空间所取代。
**花絮
今年夏天最美丽的**--情书 (摘自谈星九月号尖端出版)
片名: 情书 (LOVE LETTER)
导演: 岩井俊二
演员: 中山美穗,丰川悦司
情书的内容并非是一般痴男怨女的肉麻情话,他记载一段埋藏多年没被揭发的爱及一段至死不渝的情,描写博子依然深爱逝去多年的未婚夫,对他的怀念有增无减,一次在遗物中找到亡夫中学时期的旧址,毅然寄了一封信,抒发自己的心情,但万万没想到,这封信竟寄到一个与亡夫同姓名的女子手上,而这个女子还是他的同班同学,两人开始书信往来,博子透过书信内容获知故人的中学生活,得到极大的安慰,另一方面也怀疑信中女子是他的初恋情人,於是便按地址去查个就竟,赫然发现这个女子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才明白这是亡夫爱自己的原因。 她们的信不但找出爱的根源,还揭发了一段埋藏了多年没有结果的爱。
演技精湛的性感象徵 中山美穗
1970年三月一日生,八五年演出电视剧 "每次都引起骚动"开始了演艺生涯,同年也以歌手生分发表新专辑。 中山美穗这位美丽的女明星,内在气质中隐藏了两种性格,一是敏感而内向的温柔女人,一是充满阳刚性的现代女强人。 中山美穗让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非常平衡的存在著。
在电视剧 "每次都引起骚动" 中,中山美穗饰演一个在教室中跳脱衣舞,到宾馆玩禁忌游戏的叛逆女中学生; 而在 "那家伙与我" 中他饰演一位对爱认真,感情脆弱的女高中生。 这样一百八十度不同的角色,中山美穗都能有完全精湛的发挥,表现出的魅力也是不同凡响的。
"十八岁的未亡人" ,中山美穗饰演一个新婚初夜丈夫就突然死亡的可怜寡妇,不论在造型或演技上更是一大挑战。 单看她这些之前的作品,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次公开的新作 "情书" ,是演技的再一次发挥。 片中他一人分饰两角,一个是深情款款对已逝未婚夫念念不忘的女子,一是活泼乐天的女图书馆员,这样的角色对她来说无疑是成长的最佳证明。 中山美穗个人觉得,比起电视剧和**是她更想发挥的一个层面,希望透过 "情书" 这部片,让大银幕的魅力无限延伸。
众生迷醉的酷哥模样 丰川悦司
丰川悦司是个让你意想不到的演员。 在 "星闪闪" 这部片中,他饰演一个英俊的医生,但对女人确没有丝毫兴趣的同性恋者; 在 "课长 岛耕作" 里,她变成一个善妒嫉对人苛刻的一名男职员; 而 "NIGHT HEAD" ,"厕所的花子**" ,"八个墓村","情书" 等片中,他所饰演的角色是不重覆的。 "我是把演戏当成一生的职业在进行的,我总觉得当演员的时候,是没有办法做其他事的。 为了我的理想我会全力以赴的,况且现今的**环境,再也不像从前那样简单,没有专业的程度是决不可能表现出色的! " 对丰川悦司来说,演戏不是只把故事内容传达给观众就可以了,最重要的是透过演员的感情,将故事更融入观众的心灵。 所以他常常在片场做笔记,除了看别人如何表达戏中情感之外,自己也多方尝试新的表演方式。
这一次演出 "情书" ,他说非常喜欢剧中人物的性格,因为跟他本人十分相近,而能够与中山美穗合作,更是让人高兴的事。 导演的拍片让人感觉酷酷的丰川悦司,在戏中就更酷了!
场外花絮
当记者问到中山美穗对情书的看法时,中山美穗露出一脸甜甜的笑,回答说: "我出道十年,刚开始时曾经有一天收到二十五封情书的经验,这是我非常难忘的。 我喜欢用写情书的方式表达爱意,因为那种柔柔诉情的感觉是很耐人寻味的,距离感更增加了美感,绝不同於一般速食爱情的。 而我最难忘的一封那一天,他给了我一封信,告诉我,他每天都祈祷我能过更好更快乐,虽然无缘相伴终生,但未来的岁月他会永远站在角落支持我,要我好好加油,我感动极了,虽然没有连络了,但我常常还是会想起这封信给我的鼓励,真的很感谢他! " 不管现实生活中或**里,"情书" 总是给人浪漫的温暖!
“老爱情”是从雪小禅的文章中听来的,骤然喜欢上这个词。《恋恋笔记本》不是专讲“老爱情”,与《霍乱时期的爱情》一样,最让我动容的是故事中的“老爱情”。
所有的爱情故事开始大凡相似。俊男靓女、青春年少,或是一见钟情、或是俊男狂追靓女,经过曲曲折折、分分合合,演绎成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喜剧,抑或劳燕分飞的悲剧。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么多的大悲大喜,故需要这些唯美的爱情故事满足我们对浪漫爱情的期许。
喜欢“老爱情”,因为它缩短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或许更贴近苏童笔下的“老爱情”。没有跌荡起伏的情节、惊涛骇浪的情感,一对外表看上去不合拍,内心非常合拍的夫妻相伴终老的故事。故事的高潮就在妻子突然离世,丈夫当晚十二点也走了,老自鸣钟定格在那一刻。这个故事要慢慢读才能咀嚼出爱情的滋味,太年轻、没有什么生活阅历的人恐怕不会喜欢这个平淡无奇的故事,而《恋恋笔记本》则满足了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唯美的恋爱画面,撕心裂肺的爱恨离仇更吸引年轻的情侣。倘若没有后来的故事,也就是一个老套的爱情故事,跟着哭、跟着笑,旋即就忘记了。当光阴瘦了下来,抑或才会喜欢老年的诺亚(男主人公)为患失忆症的艾丽(女主人公)读他们爱情故事的画面。老年的艾丽一直穿着一袭红色衣裙,抹着鲜红的唇膏,她的人生仿佛永远停留在年轻的时候。生命最后一刻,艾丽认出了一直给她读笔记本故事的人就是她挚爱的丈夫诺亚,他们并肩躺在艾丽老人院的单人床上见了上帝。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阿里萨等了53年,等到了他的心上人费尔明娜,当阿里萨要吻费尔明娜时,费尔明娜说,她嘴里已有老人的味道,阿里萨说他也有,他俩紧紧拥吻。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我读出了苍绿的色彩,咀嚼出苦扁桃的味道,那是诗意的老爱情。
雪小禅写道:“红底金字的爱变成了老绿,一切都生了绿绣。但你更爱,爱这个人的沧桑,爱这个人清凉。爱他沙哑的声音、恰好的老去……”艾莉老了失去了记忆,连身边钟爱的人也不认识,对深爱的她的丈夫诺亚是多大的打击呀。他们的爱情故事对现实生活中的人来说可谓轰轰烈烈,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又是十分俗套。无非是两个家庭地位相差悬殊的年轻人不顾一切疯狂相爱,却因家人的阻挠和战争的爆发,最终将这对有情人分开,但爱的记忆却永久地留存在他们的记忆深处。七年后,诺亚回到农庄,艾莉已人去楼空。伤心欲绝的诺亚按照当初两人的设想建造了一座大房子,为艾莉的梦想建立了一间画室。然而他等来的竟是艾莉将与富有军官订婚的消息,无论怎样的消沉、悲痛,他也不想卖掉亲手建造的爱巢。与阿里萨一样,诺亚也同妓女厮混,但精神从未出轨,与艾莉重逢后,便立即抛下同居已久的妓女,回到艾莉身边。已七十多岁的阿里萨得知费尔明娜的丈夫去世的消息后,立即抛下小情人来到费尔明娜身边,向她求婚。
《恋恋笔记》与《霍乱时期的爱情》都充满了浪漫色彩,前者比后者更唯美,《霍乱时期的爱情》更接近现实。马尔克斯不仅写了男女主角的浪漫爱情,同样生动的是女主角费尔明娜与她的医生丈夫几十年相扶相携的情感故事,不能不说也是爱情,那爱情与现实生活中的夫妻一样,在长期共同的生活中早已转化成亲情。他们不是一见钟情,也没有爱得刻骨铭心,只是正当青春年少、彼此条件相当的男女相遇、相恋,水到渠成走进婚姻,开始经营一生漫长的婚姻生活。他们的感情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医生丈夫有过出轨,伤心欲绝的费尔明娜曾一度离开他,然而多年的亲情让她最终原谅了他,他们一起跌跌撞撞走到老年,谁也离不开谁。当八十二岁的丈夫突然去世后,七十二岁的费尔明娜简直觉得活不下去了。这是爱情吗?正如马尔克斯所说:“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它们终究不是爱情。”这恰是我们大多数夫妻的映照,能白头偕老的不是爱情,是亲情。费尔明娜与阿里萨是爱情吗?一个等了她53年的男人,已成老妪的费尔明娜再难拒绝,抑或他们只是爱上了爱情本身,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个幻像。
《恋恋笔记》与《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画面都很美,浪漫色彩、唯美爱情,尤其是《恋恋笔记》,满足我们对爱情的所有幻想,《霍乱时期的爱情》则更宜读原著。诺亚与艾莉都是彼此的初恋,俊男靓女初恋时的疯狂、彻底;分离时的刻骨铭心、地动山摇;重逢时失而复得的狂喜、珍惜;老年的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画面与爱情故事相得益彰。年轻的恋人撑着小舟,荡漾在周围都是白天鹅的湖中;背景是火红的夕阳,映照沉浸在爱河中情侣的面颊上。这样的镜头同老年的阿里萨与费尔明娜乘游轮度蜜月的画面何其相似,游轮上挂着有霍乱标识的黄旗,偌大的船上只有他俩,尽管全身上下都散发着老人味,却并不影响他们享受迟来的爱情,当死亡降临,还有爱情,永恒的爱情。那些静静的时光,我们生命中最美的时光仿佛定格那一瞬,记忆中重现的日子是装在水晶瓶里的回忆,让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捧在手心里小心翼翼地看。
我们在文学中读到这些故事,为他们哭、为他们笑,生活不是小说,然而仅为内心刹那的安宁与逃避,仍乐此不疲地欣赏唯美的画面,读着唯美的爱情故事,在他们的故事中嗅出我们生活中依稀的美丽。生命不就是由一个个片段构成,因为有了回忆与幻想,呈现斑斓色彩,却如泡沫,浮现又消失,消失后又浮现。只为转瞬即逝的美,也为生命中渴望却无法实现的美。
不同年龄阶段会对不同的爱情故事动容,当光阴瘦了下来,抑或才会喜欢“老爱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