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必须建立智慧:这可以让你避免分析错误,错过时间,避免错误; 建立智慧:明确我们想要的是真正的重组,而不是假的!
所谓假复合,我总结一下,主要有以下几点:
复利不是基于反击你被分手了,然后你就用了阿谀奉承或者抚摸的方式。 正好对方暂时没有新的目标,你们可以复合。 这种重组不是基于反击。 重组后,你们的对位关系还处于严重的低位。 复合后,往往会让你不被珍惜和重视,甚至面临二次分手。
复利没有通过他的考验接受一段感情,尤其是作为一个在感情上容易被动的女生,更需要考验对方的诚意,这在复合阶段尤为重要。 很多时候,表面上,你们确实重归于好,但实际上,在对方心里,你们可能只是临时找了个备胎而已。 你的临时备胎变成了普通备胎,他并不想和你复合。 这个时候,不试探他的诚意,贸然复合,以后自然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
复合而不惩罚他有一种和解,确实是基于你的吸引力,确实成功的再次吸引了对方。 对方也为失去你而感到遗憾,很想和你重新开始。 但是,这里有一个陷阱和一个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当他开始后悔,想要和你复合的时候,如果你太轻易答应他,轻易和他复合,那么可能会带来一些隐患。 这种情况很常见也可以理解,因为当对方提出重新开始的时候,你已经喜欢他了,想要复合。
这也可能会导致一个严重的问题:对方会在他们经历并感受到足够的惩罚和痛苦之前把你找回来。 如果痛苦不够,反思也不够,可能会导致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可能不会珍惜你,以后珍惜这段感情。
如果你想在分手和和好后更有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建议是:1、不能靠抚摸和祈求和解,因为不是靠自己的魅力,以后会有很多问题。
2、和解需要考验对方的诚意,避免被放过,再次分手。
3、和好之前,让对方体验失去你的痛苦,而你需要惩罚对方抛弃你,让他在和好后更加珍惜。
4、和解应该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和接受的基础上,根本问题解决,双方平等。
所以,我们要明确,我们要的是真正的和解,而不是求饶施舍,否则,这种重逢不会长久,不会珍惜,即使重逢,也无话可说。
人的情感一定要依附于物质,但并不是完全依附。爱情要有,面包也要有,不是吗与其说爱情与面包孰轻孰重,倒不如说两者相辅相成。
有这么一句话:“我在你最穷的时候把我最好的青春给了你,希望等你有钱的时候不要嫌弃我变丑了。”因为爱情,我们选择信任,有了爱情,我们会为了有面包而相互鼓励努力。
我与妻子恋爱了三年,今年是结婚的第五年。我们的生活并不容易,这些年来我与妻子都是背井离乡打工养家。不管日子多苦妻子重来没有出现向未来妥协的样子,她总会对我说都会好起来的,而我每次看到她操劳的样子也会在心里默念,我一定要让这个枕边人过得更好。
都说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同样,每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背后也有一个让她信任的男人。爱情有了,我们想要的岁月都会给。
选择有更好的物质基础才开始启航爱情并不是说只偏重于物质,我那么爱你,怎么舍得你跟我一起受苦。追求更好的物质基础是因为我们都太爱对方了。
同事阿圣跟我同龄但他还没有结婚,他有一个谈了两年的女朋友,他们的感情一直很稳定。我问他:‘你们那么相爱,为什么还不结婚呢’阿圣说他还有三年才供完按揭买的房子,就是因为自己太爱他的女朋友了,他不想把供房的压力也同样给到他未来的老婆,他说会加快把要还的款存齐然后娶她过门。如同阿圣的故事,爱你从来没变过,变的只是我想更好的爱你。
面包和爱情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爱情来了面包却还在路上,但不会因为面包没来而放弃爱情。相反,因为有了爱情使得我们有更好的状态去等待面包的到来。
物质是生存的前提。其实有个时候女生并不是那么的在乎一个男人是不是真的有钱。她们考虑的就是和你在一起的感觉。她们心里往往的想法就是自己有一个温暖的小家,可以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幸幸福福的生活下去。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很多的男生自己本来就不太能挣钱。
但是他们却还不上进。女生需要安全感呀。她们会想今后和你在一起后,她们要是怀孕了怎么办,你是不是有能力可以抚养起她。今后要是孩子出生了,你是不是能够抚养孩子。今后要是自己得病了,你是不是有能力帮助她。想想这些问题,其实我们有个时候想想就会觉得对方并不是很过分的。
见过很多的夫妻。他们并不是特别的有钱。但是他们却很幸福,很快乐。可见爱情还是存在的。但是我们需要的是让对方在你身边有一份安全感。这份安全感不仅仅是你可以在经济上面可以养活她,更多的是让她感觉到在你身边很快乐。有你在身边,就算是天塌下来也不怕。
最近在幸知平台接到了太多关于情感挽回的咨询。
爱上了穷小子的富家女,爱的死去活来,违备父母的想法,却突然被对方分手;
一直在家里说一不二的女王,不明所以,无奈地看着老公搬出家门,被老公坚决离婚;
婚前千挑万选的公主,看重的就是对方的可靠和细心体贴,却突然被反转,对方不想继续婚姻;
还有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夫妻,一方出轨,另一方无法放手,仍想痛苦的挽回……
在这些形形色色的挽回中,想要挽回的这一方大都会纠结、挣扎、愤怒、恐惧、左右为难,而且他们差不多都会问这样两个问题:“老师,你说他对我还有感情吗?我们还能回到曾经的美好吗?”
听起来,挽回方想把这样的两个问题作为挽回的前提。
如果在挽回情感中的你,也有这样的两个疑问,并以此为前提,那么可以说你已经走进了情感挽回最致命的两大误区中。
首先:他对我还有感情吗?
能问出这样的问题来,说明你自己在这段情感中存在着三个致命伤。
第一个致命伤:你不懂得你的爱人。
你跟他在一起这么久,曾经那么亲密,可是你并不了解他。他对你有没有感情,你自己居然不知道,要问一个旁观者。那对于他行为背后的动机、需要,你究竟能读懂多少呢?
对方对你体贴周到就是对你有爱有感情,对方对你愤怒、指责就是没感情,你是这样解读他的吗?
如果在一起这么久,你连他行为背后的内心都不了解,看不到、读不懂,那你们的关系走到了今天这个需要挽回的地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个致命伤:你不懂得什么是挽回。
你的爱人走了,你想要挽回,这是你自己的选择,所以你要自己承担这个责任。如果你要挽回的并不是他,而只是他的对你的好,那么,你要知道的是你能给对方的有什么。
“我把我自己都给了他,我拒绝了那么多人而选择了他,我是那么的单纯……”很多时候,挽回者会这样表达自己的付出。
可是,仔细再品味这些话,你把自己当做了什么,商品吗,用你自己去交换别人对你的照顾和爱吗?那当对方有需要的时候,你又用什么来满足对方的需要呢?
所以,挽回前你先要想清楚这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挽回他,他有什么样的需要,你有什么样的资源去挽回对方。
第三个致命伤:你不懂得什么是爱。
人在情感的成长历程中,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共生期,这是孩子六个月之前的情感依附状态。
这个时期的情感,孩子是分不清你和我,自己和母亲的,孩子全然的依附母亲而生存,但他不知道母亲跟他是不一样的个体,以为自己一张嘴,奶头就过来了,他会感觉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自己只要饿,只要不舒服,就会被满足。
这跟恋爱最初期时的恃宠而骄极其相似,当然,有些十指不沾洋葱水的大男人还嫌老婆没有照顾好他而诸多挑剔也是处于这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依赖期。
孩子六个月后,开始慢慢有了我和你的分别,渐渐知道妈妈跟自己不是同一个个体。但是因为自己太弱小了,能力也没有发展起来,所以自己的需要得靠父母和养育者来满足。
而父母对孩子这些需要不可能做到全然的给予,于是,孩子就受到了限制。父母满足了孩子,孩子就会很开心,但是,父母不满足孩子,孩子就会愤怒、委曲,甚至会怨恨,会有各种各样的情绪。
目前很多情感中的爱恨情仇都是因为两个人还处于依赖期这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独立期。
自己的需要依赖别人才能满足,实在是很不爽,不自在,于是开始增长自己的能力,学着自己自足。
经济独立,成为社会人,拥有社会资源;生活独立,能够照顾自己,安排自己想要的生活;情感独立,自己能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自己有自己放松的方式,亲密关系只是情感需要的一个美好的部分,而非自己的全部世界。
在这种状态里的感情,是相对平等而均衡的,而且是一种互利的交换关系。
依赖期走向独立期通常会经过一个叛逆的过渡期,这个时期,为了摆脱对被依赖者的束缚,依赖的一方会有很多维护自己和冲撞被依赖方的行为。因此,所谓叛逆,并非通常意义的坏事情,反倒是开始有自己独立意识的开始。
前段有个**——《西游记之女儿国》,把我刚才说到的情感的几个阶段诠释得十分形象。
影片中有几段感情,悟空对师父的爱,河神对国师的爱以及唐僧和国王的爱,正好对应了情感发展的三个阶段。
大圣在这段讲述男情女爱的影片里只是一个配角,因为他还不懂得男女之爱,他还只是一个刚刚找到了妈妈和兄弟的小宝宝。
所以师父的事就是他的事,师父的理想就是他的理想,师父为他补的裤子就是他的最爱。
这个小宝宝跟师父还处在一个共生的状态,所以他并不理解师父怎么会为一个女人要放弃取经,按佛祖的安排跟师父在一起求取真经,就是他的猴生目标。
河神对国师的爱则是处在一种依赖状态中。
河神遇到国师,甘愿为她守候二十年,停止流动,但要的是国师的相伴厮守;而当国师选择去守护女儿国的国王,完成自己的使命时,河神就被激怒了。
河神感到了被抛弃,他的爱变成了一种愤怒,化成了一股怨气:我把自己的全部献给了你,你就要对我付出你的全部,你不给我,是你对不起我!
河神要让所有的人看到自己的那份被遗弃后的愤怒和怨恨,于是,他水漫女儿国,他要天下的人跟他一起进入苦海,失去生命。
唐僧和国王的爱则经历了一个过程。
**里唐僧刚出场也不懂什么是爱,当沙僧问他:“师父,为什么大家都是成双成对的呢?”没有过感情经历唐僧只能去翻经书寻找答案。
而女儿国国王比唐僧也好不到哪去,从来没见过男人的她,把最初见到唐僧的感觉解读为中了“男人”的毒。于是,有了下面一段有意思的对白。
国王:“先祖典籍上说我中了男人之毒。”
唐僧:“我跟其他男人不一样。”
国王:“对,就是这句话。国师妈妈说男人都会这么说的。”
唐僧:“你既然不相信我,为什么还来找我呢”
国王:“因为我想你了。你想我吗”
唐僧慢慢地摇头。
国王:“他们说这是病,得治。”
唐僧:“得治,那你吃药了吗”
国王:“这是情毒,无药可治。”
唐僧对男女情爱没有过体验,也没有机会去体验,所以求助经书而不得;女儿国先祖典籍视情爱为毒物,却阻挡不住国王对唐僧心中的思念和渴望。
后来两个人又共同经历了寻找国王丢失典籍的合作,在唐僧怀孕的悲喜交夹中一起抄写经书,共赴苦海的生死与共。
他们两个人也曾想过放弃各自的使命,不顾一切的在一起,但当国王想要走出女儿国,她要接受的结果就是国灭人亡,而唐僧披起袈裟的那一刻才能拯救众生。
最后,两个人都选择了彼此成全,爱还在,但却不要求对方为自己而放弃自己,这就是真正的独立之爱。
也许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做不到“爱一人等于爱众生”的地步,但是,在你的情感中,你是不是真的接纳你的爱人,你是不是真的爱他这个人,是你需要反思的问题。
要挽回,你需要真的爱他,而不是仅爱他对你的好。
其次:我们还能回到曾经的美好吗
时间就如同流水一般,我们永远不可能迈进同一条河流,因此我们也永远不可能回到曾经的美好。
曾经的美好并不是你挽回的目标和方向,不仅因为曾经就如同流走的河水一样不会回头,还因为曾经其实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否则你们的关系也不会走到现在需要挽留的地步。
我们渴望关系的美好,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需要的是理清当下的问题,看清自己和爱人,然后去尝试建立你们之间的美好状态。
在使用这把钥匙的时候,你还需要注意下面情感挽回的三个基本原则。
原则一:在不能跟他很好联结的日子里,一定要开始练习在没有他的时候,能把自己的日子过好的能力。
而自己的独立性越强,自己越会越从容淡定,自己越从容淡定,自己的状态就会越让别人喜欢靠近而不是远离你。
要告诉自己,得之未必幸,失之是我命,越怕越会失去,这个需要练习。
原则二:可以尝试挽回,但切勿让自己卑微。
两性关系讲究的是一种平衡,既不能恃宠而娇,奕不能丢掉自我。
这个过程里耐心是你最大的朋友,而情绪则是你最需要关照的自己。
原则三:要学会以退为进,不能急在一时一事。
很多时候,双方剑拔弩张,对方控诉激动,你急于为自己解释开脱,这未必是最好的沟通机会。此时学会暂退,既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
不断让自己尝试不同的方式,无效停下来,有效就继续。
当然了,每对爱侣都有他们独特的相处模式,所以如果你自己还是搞不定,找专业人士帮助你好于你到处找朋友家人乱帮倒忙。
最后还想再跟大家分享一个秘诀,要想把一个人留住在你自边,你只需要做两件事:
第一就是你们在一起的时候是轻松自在并且有种无可取代的状态;
第二就是你要拥有不怕分离的能力。
情感挽回,就从学习懂得和找回自己开始吧。
微信搜索“潘幸知”或 sharpshow 免费获取文章,学习女性情感自立,探求婚姻幸福的秘密。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反,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在对方的脑海中也会存留很长时间。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这两种现象很常见。
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又全恢复了,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
霍桑效应老板是想通过这一实验未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的确,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条件怎么改变,如增加或减少工间休息,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每一个实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学说第一次把管理研究的重点从工作上和从物的因素上转到人的因素上来,不仅在理论上对古典管理理论作了修正和说你那边有许多红豆,你能给我捎一些来吗盼着你的回音。”红豆是爱情信物,这女子要的并非红豆,而是红豆所代表的爱情。她婉转地表达了爱,同时试探着对方的感情。 它失去了对方的爱,而这种爱是其他感情不能代替的。失恋会产生孤独感、虚无感及对爱的绝望感等心理体验。若没及时摆脱失恋的挫折,易导致自杀、报复或抑郁。但更多的人会处于抑郁状态,表现为焦虑与冷漠。抑郁持续过长,不仅影响生活,工作,甚至会出现精神病。
单相思、失恋的痛苦是深沉的”,“分析型”与“感性型”之间,彼此强烈相吸的现象。
当一个人遇见一位身具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潜抑,消逝了)的人格特质。例如,当“分析型”的男性与“感性型”的女性相遇时,彼此常会充满新鲜欢愉。她丰盈流畅的情意,往往会挑动他长久压抑心底感性部分的人格。与她在一起时,他那被深埋阴暗地窖的“影子人格”开始见到阳光,感受一股从外注入,活泼新鲜的生命力,使他深受吸引,觉得自己好似脱胎换骨一般,受桎梏的心灵,顿时得以自由释放。这个异性相吸,彼此各得一线生命契机,使自己尘封枯萎的“影子人格”重见天日,得到露水滋润,与自己“显性人格”整合,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人格之过程,我把它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人要发展出一个“完整之我”是个非常艰巨,要付上惨痛代价的过程,所以慈爱又幽默的上帝就让这些异性相吸,一见钟情的男女在蜜月期中,先预尝了爱情天堂的甜蜜滋味,然后才让他们闭着眼睛心甘情愿地进入“磨合期”,在艰苦的“旷野”之中,让两人彼此在个性上“铁杵磨成绣花针”,继续发展“完整之我”。
在磨合期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现在却成为让你最受不了之处。过去你欣赏他的沉静,理智,现在却是沉默愚昧,不解风情。过去爱他的自信果断给你安全感,现在却成了自我中心,事事都要主宰。如果正好相反,过去女方爱上的是他的细腻温柔,那么进入磨合期中,她很可能就要抱怨他缺乏男子气概。同理,如果过去男方被她的情感丰盈,活泼伶俐所吸引,现在就巴不得她停止“歇斯底里”,唠叨不停。在蜜月期中,人人都以为找到了完美的梦中人,在磨合期中却发觉自己过去瞎了眼才会爱上这个对象。
在磨合期中,我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得完美,像自己心中所订之“理想形象”(Imago)一样,这是亲密关系中痛苦最大的来源。
编辑本段终止恶性互动
人要如何才能在磨合期中少吃苦头,通过考验呢?唯一的办法,是了解并遵循上帝所创造的心理定律,放弃使对方变成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在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之整合与成长。换句话说,“感性型”的不再逼“理性型”的也要和她一样善用诗词表达丰盈的情感,而专注扩展(Stretch)自身的影子人格,让自己也能擅长逻辑思考;“急惊风”型的,学习去容忍“慢郎中”的慢,同时学习让自己欣赏并享受影子人格中的轻松自然。 最有意思的,是当你观察一些感情好的老夫老妻时,你会发现,当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人变得愈来愈像。
举个例子来说,有对夫妻,太太是“组织型”,非常有条理,先生却是“潇洒型”,凡事大而化之,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轻松自在,平稳幽默,好象天下没有甚么事能让他惊慌失措。太太因成长于一个父母要求完美的家庭,常被对自己过高的期许压得喘不过气来。刚交往时,紧张兮兮的她只要跟他在一起,就觉得有安全感,可以放松下来。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对她欣赏得不得了。婚后问题来了,太太愈有条理,先生愈乱,太太愈要纠正,先生就愈胡涂。例如,先生每次连自己皮夹放哪里都不知道,而太太愈受不了,愈要他收好,先生就愈不去留意,愈常丢三忘四,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Over-functioning)的一方在对方犯错或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果真,先生这个毛病一直不改,直到有一天她痛下决心不再管这事。先生出差到机场时,竟找不到机票,这下不但要自掏腰包,还要付高好几倍的价钱,结果连这平日毫不在乎的先生都心痛了。这次教训之后,先生才开始警惕,慢慢有了改变。
持恒的亲密感
夫妻间有许多这类微妙的互动,处理这类你进我退,不断重复,难以改变的“亲密之舞”(Dance of Intimacy)时,一定要寻求智能来改善。 编辑本段爱情心理学的一些理论
爱情的现像可以去理解、可以去描写、可以去解释、可以去研究…但爱情的美只能在感动中得以体会,那是一个充满了想象与超脱现实的生命经验。为什么一个人可以那样的去爱另一个人?在心理学的眼中,有着各式各样的爱情理论,主要有两类范畴:社会的和人格的。以下是心理学上常见的爱情理论,在这里我们先介绍社会心理学家的爱情理论。
编辑本段爱情态度理论
Rubin(1970)开始将爱情定义成对某一特定的他人所持有的一种态度之后,使得爱情得以并入人际吸引之社会心理学主流内,并能使用一般测量方法研究爱情。
他假设爱情是可以被测量的独立概念,可视为一个人对特定他人的多面性态度,他从文艺著作、普通常识及人际吸引之文献资料中,寻找拟定叙述感情的题目,经过项目分析、信度、效度考验而建立爱情量表(love scale)和喜欢量表(liking scale),他发现爱情与喜欢有质的差别,而其爱情量表中包含三种成份:
1亲和和依赖需求。
2欲帮助对方的倾向。
3排他性与独占性。
编辑本段Lee的爱情观类型理论
加拿大社会学家John Alan Lee(1973)经由文献收集及调查访谈两阶段的研究,将男女之间的爱情分成六种形态∶
情欲之爱(eros)、游戏之爱(ludus)、友谊之爱(storge)、依附之爱(mania)、现实之爱(pragama)及利他之爱(agape)。
所谓的“情欲之爱”建立在理想化的外在美,并且是罗曼蒂克、激情的爱情;
游戏之爱:视爱情视一场让异性青睐的游戏,并不会将真实的情感投入,常更换对象,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友谊之爱:是指如青梅竹马般的感情,是一种细水长流型、稳定的爱
依附之爱者对于情感的需求非常大
现实之爱者则是会考虑对方的现实条件,以期让自己的酬赏增加且减少付出的成本的爱情;
利他之爱者则带着一种牺牲、奉献的态度,追求爱情且不求对方回报。
承接Rubin将爱情视为态度的方向,有些研究者编制爱情态度量表来验证Lee的爱情类型理论,研究结果发现的确有六个向度,因此验证了Lee的理论。此量表有六个分量表,分别代表不同的爱情类型,每个分量表各有七题,总共有四十二题,采五点量表的反应方式回答对各陈述句的同意程度。日后,大多研究都以此量表为测量工具,也受到多位学者的认可。
编辑本段爱情成份理论
除了上述Rubin发展的爱情量表中将爱情成份分成三类之外,Sternberg(1986)爱情三角理论(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是目前最重要且令人熟知的理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种成份: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及承诺(commitment)。
所谓的亲密是指与伴侣间心灵相近,互相契合,互相归属的感觉,属于爱情的情感成份;
激情是指强烈地渴望与伴侣结合,促使关系产生浪漫和外在吸引力的动机,也就是与“性”相关的动机驱力,属于爱情的动机成份;
而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两个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个体“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的部分是指对两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属于爱情的认知成份。
随着认识的时间增加及相处方式的改变,上述的三种成份将有所改变,爱情的三角形会因其中所组成元素的增减,其形状与大小也会跟着改变。三角形的面积代表爱情的质与量,面积愈大,据Sternberg(1986)的说法:“三角形越大,爱情就越丰富。”
Sternberg(1986)进一步提出:在三种成份下有八种不同的爱情关系组合,其分别为:
1喜欢:只包括亲密部分;
2迷恋:只存在激情成份;
3空爱:只有承诺的成份;
4浪漫之爱:结合了亲密与激情;
5友谊之爱:包括亲密和承诺;
6愚爱:激情加上承诺;
7无爱:三种成份俱无;
8完整的爱:三种成份齐聚于一个关系当中。
编辑本段爱情关系的依恋风格理论
此类的研究取向也不脱将爱情分类,但多了将爱情关系与依恋关系做了一个连结,这些研究者(Hazan&Shever,1987; Bartholomew&Horowitz,1991)认为个体婴儿时期与人建立的依恋关系,会使个体形成一个持久且稳定的人格特质,这项特质对个体在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时自然流露出来。他们认为小时的人际亲密关系的型态对后来的爱情互动型态可能有因果的关系存在。以下介绍两种爱情依恋风格理论。
(一)三类型的依恋风格理论
Hazan和Shaver(1987)将成人的爱情关系视为一种依恋的过程,即伴侣间建立爱情连结的过程,就如婴幼儿在幼年时期与双亲建立依恋性情感连结的过程一般,他们根据 Bowlby (1969 ,引自Hazan&Shaver,1987)的依恋理论和Ainsworth等人(1978,引自Hazan&Shaver, 1987)的三种婴幼儿倾向,提出爱情关系的三种“依恋风格”:
“安全依恋(secure style)”:与伴侣的关系良好、稳定,能彼此信任、互相支持。
“逃避依恋(avoidant style)”:与会害怕且逃避与伴侣的亲密。
“焦虑〖矛盾依恋(anxious〖ambivalentstyle)”∶时常具有情绪不稳、极端反应的
现象,善于忌妒且希望跟伴侣的关系是互惠的。
在Hazan和Shaver(1987)的研究中发现,三种不同爱情依恋风格在成人中所占比例(安全依恋约占56%,逃避依恋约占25%,而焦虑〖矛盾依恋约占19%),与婴儿依恋类型的调查比例相当接近,而且成人受试者的爱情依恋风格,可以从他们对其与父母关系的主观知觉来加以预测;因此他们认为成人的爱情依恋风格,可能是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发展的一种人际关系取向。
(二)四类型的依恋风格理论
Bartholomew和Horowitz(1991)以上述爱情依恋风格理论的概念为基础,发展出一种四类型的爱情依恋风格理论,他们以“正向或负向的自我意像”和“正向或负向的他人意像”两个不同的向度来分析,得到四种类型的爱情依恋风格:
安全依恋:由正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焦虑依恋:由负向自我意像和正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排除依恋:由正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逃避依恋:由负向自我意像和负向的他人意像所造成。
混乱型: 没有存活的计策,会拒绝,但是决不让你走。
了解自己的依恋形态,尽量走向安全,懂得处理冲突和差异;刻意去经营爱情和友情;健全的人格不要逃避冲突,受到爱多的人对生气是会原谅的。
编辑本段爱情心理学解读
爱情,这个人类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仿佛是一个人类永远都无法揭开的迷。说到爱情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它是人类最高级的一种情感。谈到爱情,自然延伸到男人、女人、婚姻三个方面。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水与火的缠绵是爱情神话的起源。 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她们生活在美丽而又浪漫的伊甸园里,然而,野果的诱惑和蛇的呼唤,似乎注定了今天的男人和女人在追寻爱情这朵玫瑰的芬芳的同时承受着被刺的痛苦。
如果把爱情看作一枚硬币,则一面是男人,另一面可是女人。她们很复杂,谁也离不开谁,而且谁都不是能够一眼看穿对方。 爱情的定义是时代的产物,而今天这个时代,社会将爱情视为婚姻的基础。 在原始社会,所谓的婚姻关系只是一种生存所需要的“家庭”单位,此时‘爱情“也就无足轻重。原始社会的语言中也没有“爱情”这个词,结伙同行生儿育女通常比独居更有利于生存。 公元前5世纪,哲学家柏拉图论述了爱情是人类最高的美的,包括精神,智慧和性。但他指出婚姻与爱情无关,只为繁殖后代。 中世纪后的欧洲,贵族社会里逐渐产生一种热情、理想上不能实现的、对婚姻之外的爱的追求。当时的婚姻仍然为政治和经济的目的所安排。 到了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追逐爱的理想由上层社会散布到中下层社会。此时一些平民不愿意其爱情因私通而被报复,逐渐发展到从对爱的追求到结婚的誓言。这时人们就开始期盼爱情不仅产生在追求和热恋的阶段,还能延续到婚姻里。人们开始相信由爱情导致的婚姻更为实际合理。 苏利文指出“当另一个异性的满足和安全变得和自己的满足和安全一样重要时,爱情就存在了。”而弗鲁姆说“成熟的爱是保全个体的个性、整体性的结合,相爱双方融合为一体,但仍为二体。 综合各方面因素,现代社会条件下爱情的定义包括:是在男女之间产生的;实在个体心理达到相对成熟时产生的;个体在生理上被唤醒,包括性欲和性感;是一种对异性产生的具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感情,其中包括认知成分。 爱情是人类各种感情中最复杂、最微秒、多矛盾的统一。 男性重行动,女性重感情;男性习惯抽象观念,女性习惯感性直觉。 其实男人女人就像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男人有其可歌可泣的优点,同时也有可鄙可耻的劣根;女人有可爱可亲的长处,同时也有可气可恼的顽习。也正因为如此才演绎出版本各异的现代都市爱情。
编辑本段Murstein的SVR理论
这个理论与下一个要介绍的理论一样,主要是探讨亲密关系如何发展,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属于阶段论,后者则属于社会交换论。首先先介绍 Murstein(1987)所提出的SVR理论,他认为亲密关系的发展,依双方接触的次数多寡来看,可分为“刺激(stimulus)”、“价值(value)”、和“角色(role)”叁阶段。
刺激阶段:通常双方第一次的接触即属于刺激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双方彼此间互相吸引,主要建立在外在条件上,例如被对方的外貌、或身材所吸引。
价值阶段:一般而言,双方大约第二次至第七次的接触,便属于价值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情感上的依附,主要是建立在彼此价值观和信念上的相似。
角色阶段:通常双方大约第八次以后的接触,便开始属于角色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彼此对对方的承诺,主要建立在个体是否能成功地扮演好在此关系中,对方对自己所要求的角色。
虽然Murstein认为亲密关系包含刺激、价值、和角色叁阶段,但其实在亲密关系的每个阶段中,这三种因素对关系都有影响;只是在每个阶段中,各有一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整个关系发展历程来看,刺激因素依开始占较高的比重,之后随着接触次数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是所增加的幅度很小,最后会趋于一个平稳的水准;至于价值因素虽然一开始时的比重较低,但关系发展至“价值阶段”的时候,这个因素的比重会迅速提高,不过在“角色阶段”时,其比重也会趋于平稳,且最后平稳的水准所占的比重,也比稳定后刺激因素所占的比重高;同样的,角色因素一开始最低,到“角色阶段”则会超越其他两个因素,且随着关系的继续发展,其比重也会不断地往上提升。
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满意度:
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于他在此关系中所得到报酬及所付出的成本,会评估相互抵消后的实际结果;随着关系的长期发展,彼此的相互依赖性会随着提高,而开始将伴侣的结果和整个关系的结果也并入实际结果的计算,例如和伴侣一起分享他的成功或共同分担他的痛苦。此外,个体也会依据过去曾有的亲密关系及有关的经验(例如与家人和朋友所讨论、比较的结果),形成一个自己对目前关系所应得结果的预期水准。最后个体会将在关系中获得的实际结果,与此预期水准相比较,而产生对此亲密关系的“满意度”:当实际结果愈好,预期水准愈低,则满意度愈高。
面对同样的批评,有的人会感到深深的自责,有的人满不在乎,有的人激烈反抗,有的人则毫无反应;面对同样的困难,有的人迎难而上,有的人止步不前,有的人得过且过,有的人淡然处之
相同的境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表现,我们会认为这主要是性格因素造成的。
那又是什么造成我们性格上的千差万别呢?
在豆瓣评分86的《 情感 依附》一书中,医学博士亨利•马西和精神分析师内森•塞恩伯格,通过记录76个婴儿从出生起到30岁的成长过程,全面分析和呈现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对孩子核心人格形成的重要性。
家庭关系不仅意味着爱、包容和理解,还包括紧张、痛苦和冷漠,孩子在亲子关系中不仅感受到快乐,也感受着痛苦。 当孩子感受到痛苦时,他们会寻找方法进行缓解。
1、无法建立联结
在佛朗克婴儿期时,父母无论是在给他喂食、洗澡还是换衣服时,都很少与他说话,也没有笑容,互动也非常少。他们还会在孩子安静时去打扰他,这让佛朗克一直都处于紧张的状态。1岁后,佛朗克变得易怒、很难安抚,他经常感受到挫折,不知要干什么,也不愿意与人接触。
达芙娜的母亲每天都很手忙脚乱,她总是大声地说话,大声地笑,还会做鬼脸去逗孩子,很少让孩子安静地待着。她也很少注意到达芙娜的需求,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照顾孩子。在达芙娜1岁后,她也会拿着香蕉对母亲做鬼脸,就像母亲以前逗弄她一样。
凯文的父亲和外婆都不赞成生下他,母亲在缺乏支持的情况下照顾孩子显得有些压抑并且无法理解孩子的需求。当孩子想休息时,她认为孩子饿了;当孩子对外面充满好奇时,她又觉得孩子很吵。她总是笨拙的去安抚孩子,母子两个像是对方生活的入侵者。半岁后,凯文有些抑郁,很少有东西能吸引他。
以上三个案例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 父母与在孩子的婴儿期没有建立联结,父母与孩子的互动出现了问题。
早期孩子与父母的互动,包括目光的注视、 情感 的传递、肢体的接触,语言的表达等。孩子用眼睛、哭声、表情、肢体等一系列方式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并通过父母的回应方式来感受爱和照顾。
他们的大脑神经元在父母一边照顾他们一边跟他们说着话中快速建立;每次对他们笑容的回应,就完成了一次 情感 的交流;当他们的需求及时得到满足后,一次交流联结完成。
不要觉得孩子小就疏忽和他们的交流,最初的联结在孩子出生后就开始了。
2、无法玩在一起
孩子自己玩着玩具,父母在旁边玩着手机,这不是玩在一起;孩子尝试着弄明白一个新玩具如何使用,父母在旁边指手画脚,不停说教,这不是玩在一起;孩子在尝试让轨道上的小 汽车 倒着跑,父母赶快纠正,这不是玩在一起。
没有共同的思考,不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思考和感受快乐,就不能称之为玩在一起。父母和孩子玩在一起,与孩子的交流才能进一步加深,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理。
3、无法理解孩子
愤怒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坏”的,是有意为之的;过度控制的父母认为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操纵别人。父母将自己的认知与情绪投射到了孩子身上,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孩子,否认了孩子真正感受和需求。
爱干净的父母喜欢家里一尘不染、整整齐齐,他们不允许孩子把家里弄乱,不允许孩子把自己弄脏,他们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了孩子需求的前面,他们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无法感受到爱,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
4、将痛苦外化
孩子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但他们的适应能力也不是无穷的,他们无法承受痛苦时,不良的行为特征就会出现。
6个月~1岁间:问题开始出现,活力减少,易怒,多动,很难平静
2岁:愤怒、狂躁、紧张、更具有破坏性
4~7岁:这是症状转化最重要的时期,不良症状越发的明显,注意力涣散、社交能力差、不成熟、低自尊、焦躁不安、行为多动、尿床
7~18岁:孩子的行为已被驯服,可他们失去了生气和活力,内心也逐渐枯竭。
与将痛苦外化的孩子不同,他们不良行为很少,也很少和父母发生冲突,他们将问题指向了自身。
1、复杂的爱
诺兰的父亲有点焦虑,缺乏耐心,喜欢指责妻子,控制欲强,经常对妻子和孩子的生活细节发表各种意见;母亲 情感 疏离,经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容易烦躁。他们会旁若无人地摇着婴儿床,行为有些刻板,也无法给孩子足够的反馈。
乌拉的父母离异,父亲只负责赚钱,很少照顾她和她沟通;母亲经常把对父亲的怨恨转移到她身上,她会在喂奶时使劲地拍打孩子的后背,会让孩子哭20分钟不管,自己去喝咖啡,不愿和孩子交流。
芯娜的母亲快乐却过于忙碌,她对孩子说话大声,态度生硬,还容易激动。她喜欢和孩子在一起,但又会经常不打招呼的突然离开。父亲因自幼丧母,虽然 情感 丰富,却不善表达。
将痛苦内化的孩子生活在复杂的家庭关系中,感受到的爱都是复杂的。 他们平静地忍受着痛苦,有的甚至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开心。从小被父母讨厌的孩子,长大之后会出现矛盾的 情感 ,空虚等问题,这会导致他们通过自恋的方式来弥补这种空虚感。
2、将痛苦内化
与痛苦外化的孩子相同,将痛苦内化的孩子也有不良的行为特征,只不过他们的行为不明显。与其他孩子交往时,他们会表现得消极、疏离和惶恐;他们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情绪;他们情绪单调、行动拘谨;有的孩子会经常做噩梦;有的孩子出现发育迟缓;有的孩子慢慢变得自恋
多数父母在要孩子前都会做一些准备,戒烟、戒酒,锻炼身体,大量物质上的准备,寻找更好的教育资源等等。其实, 在养育孩子之前,父母更应该提高自己的修养,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父母。
1、信心
父母对孩子有信心,才能养育出自信的孩子。有信心的父母乐于寻求和接受建议,而不是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有信心的父母会为孩子的积极表现表示出认可和骄傲;有信心的父母会对孩子的独立性感到喜悦,会欣赏孩子精力充沛的大笑大闹。
2、乐观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充满了乐观,是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的基础。乐观的父母会给孩子机会成长,用安静的方式让孩子承受挫败。
3、镇静
镇静的父母可以理解孩子的行为、缓解孩子的紧张,以一种促进孩子成长的方式对孩子的情绪做出回应。
4、共情
共情不是同情,需要父母以爱为动力,洞察孩子的行为,让自己投入到孩子的体验中去,理解孩子的状态和情绪,掌握孩子的需要。
5、自律
父母自律,成为孩子的榜样,不靠处罚孩子来完成管教。自律的父母有足够的定力,不会轻易被孩子操纵。他们会通过自身的自律行为让孩子明白如何节制自己的行为。
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作为家长,给孩子留下巨额的财富,想方设法让他变得优秀、有才华,都不如给他一个幸福的童年,让他可以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上的各种困难与痛苦,用足够的幸福来治愈自己的一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