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说课指导:十里长街送总理

2010年说课指导:十里长街送总理,第1张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真实,具体地叙述了1976年1月首都人民群众聚集长安街向周总理告别的感人情景。第二课时要学的第二、三段是课文抒发感情的焦点。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1、读中体会人民群众怀念、爱戴总理的思想感情,并体会随着时间迁移这种感情的升级;2、通过读表现这种思想感情;3、抓“不约而同”、“慈祥”的教学,通过各种手段加深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并为第三课时这两个词的造句作铺垫。

(二)说教法学法来

在语文教学中,要讲究训练的科学性,体现训练的层次性。我设计以读为突破口开展训练。如何读好,读出感情,如何激发全体同学读的积极性,是本文教学成功的关键。为了读好,我采用了以下手段:1、通过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当年万人泪下的十里长街;2、品味重点词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让学生品味“不约而同”、“牵动”这两个词的意思,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意思、表现、程度等方面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当时在场,想说些什么?”从而懂得“牵动”这一词语的丰富内涵;3、加强读的具体指导,我们不赞成纯技巧的朗读指导,但是我们认为建立在文章内容基础上的朗读技巧的指导还是必要的。注意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加强读的评价,再齐读,再指导。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加强学法指导。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圈划,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通过读,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删、换词句加强比较朗读,促进体悟;引导学生归纳一段的学法,造成迁移。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通过复习第一段内容,带领学生逐渐进入情境。

2、学习第二段

(1)放录像,看灵车到来时的情景。

(2)自由轻声读第二节,用“--”划出写灵车到来的句子,用“”划出人们的表现。

(这一题目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为进一步读讲作准备)

(3)思考:人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看出来?

(4)品词句,入意境

通过讨论“不约而同”的意思、表现、程度,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采用小组学习法,互相启发,激发学习积极性。

(5)质疑:为什么都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根据学生的已有认识水平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辨证地思考问题。

(6)读,表现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读出失去总理的悲痛。

读中加强评价。

(7)学习第3节

a、望着灵车,人们想到了什么呢?

先自由读,然后师生接读。

b、比较句子,品味感情。

把第一句的两个“多少”换成“很多”,体会看到周总理的自豪、幸福,并读出这种感情。

c、理解“慈祥”的意思。

为了帮助理解,挂出周总理像,讨论慈祥的含义。

d、激发学生想象周总理的光辉形象。

(学生对周总理的事迹有一定了解,引导他们回忆,有助于更好地入情入境。)

e、练习朗读,指导背诵。

3、学习第三段

(1)总结学法,即理思路→品词句→读出感情

(教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点,而且要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2)理思路,找出写人们心情的句子和人们表现的句子。

(3)品味“牵动”

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的话,你想说些什么?

(通过激发学生想象,理解“牵动”的丰富内涵)

比较两句句子

删去最后一句的“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和原句比较,体会人们希望周总理的逝世不是现实的心情。

(4)指导朗读,背诵

4、简要小结,完成板书

5、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争取背出来。

渲染气氛。《十里长街送总理》第二自然段点面结合描写的好处是能渲染一种气氛,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挖掘事情的深层含意。《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选自吴瑛《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文学》1977年1月号。

周总理,您把一生都献给了群众,您一生都在为人民服务,您时刻都不忘关心群众,甚至在自己临死前。您的工作是那么辛苦,可在生活上却是如此简朴。您在生命垂危时,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还依然坚持工作。在您离开我们时,脸上的表情是那么的慈祥,您的心中一定还惦记着工作,惦记着人民。我们新一代的少年应该学习您的品质与精神,从现在开始,以您为榜样向您看齐,在此,我向您致敬!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对青年夫妇,丈夫抱着小女儿,妻子领着六七岁的儿子,他们挤下了人行道,探着身子张望。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夜幕开始降下来。几辆前导车过去以后,总理的灵车缓缓地开来了。灵车四周挂着黑色和**的挽幛,上面装饰着白花,庄严,肃穆。人们心情沉痛,目光随着灵车移动。好像有谁在无声地指挥。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静静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

就在这十里长街上,我们的周总理迎送过多少位来自五洲四海的国际友人,陪着毛主席检阅过多少次人民群众。人们常常幸福地看到周总理,看到他矫健的身躯,慈祥的面庞。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渐渐远去,和我们永别了!

灵车缓缓地前进,牵动着千万人的心。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送别的过程

1月10日和11日两天,在北京医院太平间进行遗体告别仪式。在东单大华路、台基厂头条、东交民巷及北京医院西门等地,人们将北京医院里三层外三层地围得个水泄不通。

那时,“四人帮”还在台上猖撅,限制群众参加悼念周总理活动的人数。但他们低估了群众对周总理的感情,人们白天黑夜连续进行着追悼活动。

1月11日,北京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人们的心情比天气更加寒冷。下午五点多,周总理的遗体开始从医院起灵移送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灵车从王府井南口往西缓缓而行,东西长安街一直到八宝山沿途挤满了人群,男女老少长时间站在凛冽的西北风中流泪迎候着。

如果从王府井南口开始,沿途到八宝山,如果只按照现在的地铁直线距离算,是166公里,也就是说是332里。而我们脑子里面一直徘徊的“十里长街”长安街,是从建国门至复兴门的距离,直线65公里。

所以不应该只是“十里长街送总理”,应该是“三十里长街送总理”才对,而寒风凛冽,三十多里的距离,祖国各地的人群挤满了长安街一直到八宝山沿途的两侧,如果一个人肩宽50cm,那么街道两旁前后三排的人群就超过20万人。寒风凛冽,男女老少长流着泪。

车队到了八宝山公墓大门口,那里早已围着许多群众要求再看一眼总理。也有人提出保留周总理遗体不要火化,于是哭声、喊声又起,经一再做工作后,人群才慢慢地平静下来,一直到半夜12点多钟。

-人民文学

-十里长街送总理

《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选自吴瑛同志写的《在沉痛悼念的日子里》。这篇文章发表在《人民文学》1977年1月号上。

时代背景1976年1月,我们党和国家还处于危难之中。一场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动乱尚未结束。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处境艰难,为了尽量减少动乱所造成的损失,他费尽心血,与“四人帮”(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一伙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患癌症逝世,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都为失去自己的好总理无限悲痛,也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深感忧虑。“四人帮”却认为他们篡党夺权的机会到了,在为周总理治丧期间,他们发出种种禁令,不准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这更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首都人民不顾“四人帮”的禁令,自发聚集在长安街头,出现了“十里长街送总理”这悲壮感人的一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33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