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五百罗汉 离情语尊者 相关信息

佛家五百罗汉 离情语尊者 相关信息,第1张

春天渐近,心浮如草。很多该做的事做不下去了,捧些杂书聊以消磨春日。翻看《庄子》,又找来南怀谨的《庄子諵哗》来读,自己读的很多经典都是从南师的书开始的,因为悟性低劣,读南师的书易于入门。在《逍遥游》中,庄子告诉人们人生首先在有高见,见地、见解、眼光、思想以至于器度都要高。南师讲庄子,也谈禅宗,书中有这样一句,“后来中国的禅宗,也首先讲求‘具见’,先见道才能修道,如果修道的人没有见道,还修个什么道呢?”

这一句话立时让自己心如跑马,半宿的辗转如厕。这修道对现在的自己来说,就是修炼炉火纯青的投资能力。那我现在见道了吗?这个过程让我来说可能还要多几重境界,首先见道,其次悟道,然后才能修道,从而最终成道。

先谈见道,有前人云,“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所以者何?有悟者答,“学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原因在于,学道者所学的东西,是离道甚远者或是根本未见道者所写。学道者所学非道,如此一来,磨砖作镜缘木求鱼,欲求成道不亦远乎?”这与现代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思想相一致,那就是,“做正确的事情,而不是把事情做正确。”

自从《异类》一书出版以来,成功需要一万小时的修炼,似乎成了一种流行的说法。自己算了算,对股票市场投入的精力远远超过这个时间,是不是该大成了呢?再细算算,多年目不转睛的盯盘虽不能说全无大用,但对心肌的锻炼作用远甚于对市场的感悟;那读过的无数网络文章和期刊杂志呢?大多不入流而属无用之功;读书可以说是花得最有价值的时间,但非属有效的研究时间;最需要做的是了解企业、估价公司,但这方面却用得时间最少。有朝一日,我对人炫耀我在股市上花了一万个小时,如果那一万小时是用于对企业的深入了解上,那是正确的。在这之前花的所有时间,算是对巴菲特所说的对市场及波动的理解,至此,我说我完成了一小半的修炼。

至于自己是否见道了,尚不可轻下结论,以免贻笑大方。中国市场中谁成道了?是否值得追随?这里我指的是不用非正常手段获利,可以被常人学习仿效的那种。巴菲特肯定是成道了,而且在其合伙人期间就已成道。但他的道谁真正地见到了?谁了解他具体估价几家企业的真正过程?众多人等为其著书立说,都认为自己是最了解巴菲特者,但结果是莫衷一是。有人说他使用了折现现金流方法,因为他推崇的《价值投资理论》一书。但我更愿意认为他是在用估胖瘦的方法。因为他对很多企业已经烂熟于心,他的确无需估值就完成了估值过程,是那种卖油翁和解牛者般技止熟尔的化境。如果是这样的见道,我只能说我仍未见道。读了无数大师的著作。从理论到实践,通过的基本都是一个个的黑箱。你无法判断他公示于众的理论是否被其实践中所采用,反过来也同理。有些机宜面授尚无法参悟,如此空想出结果亦难啊!道无人来开示,悟道之道甚难。

人足够聪明可以悟道吗?人足够用功可以悟道吗?石塘书院博客有篇博文。讲了一个故事附于此文后面。其讲,“读大小乘经律的记载,当世尊住世,所谓正法时期,何以出家众的僧尼,及在家修士,大多数能立地证果,甚之悟道。所以者何?

读东汉以后的佛教史料,包括《高僧传》初集,《比丘尼传》等。当佛经三藏教法,尚未普遍传人时,中国初期出家众的僧尼及一般修学者,由禅观修持而得证果,颇不乏人。自智者大师创立天台宗教义以后,再加达摩大师东来传授禅宗心印,直至初唐,单传一脉而至六祖,禅道普行。又有玄奖大师译出大小乘经藏,十宗昌盛。从此以后,明理者多,实证者少。甚之,每下愈况,愈来愈差,乃至统统流于口头禅,皮相佛,所以者何?

由持斋吃素而到念佛生西。或观心参禅,而到追求秘密宗乘的修法。甚之,转入丹道,如宋释(薛)道光改学丹道南宗。无论禅净律密,各宗各派,纷纷离情绝俗,号称专修者多如过江之鲫,而确得悟真证果者,寥若晨星。所以者何?”

文中举一例明示,那些过于聪明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可能性会更大些。成道之路步步艰难,投资需要象修道般修炼。虽前程如此难测,但前有释迦牟尼,后有巴菲特,毕竟他们也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修炼成了。所以,前景并非一切黑暗。呵呵。。。。。。

附:《石塘书院》博客中一篇文

读大小乘经律的记载,当世尊住世,所谓正法时期,何以出家众的僧尼,及在家修士,大多数能立地证果,甚之悟道。所以者何?

读东汉以后的佛教史料,包括《高僧传》初集,《比丘尼传》等。当佛经三藏教法,尚未普遍传人时,中国初期出家众的僧尼及一般修学者,由禅观修持而得证果,颇不乏人。自智者大师创立天台宗教义以后,再加达摩大师东来传授禅宗心印,直至初唐,单传一脉而至六祖,禅道普行。又有玄奖大师译出大小乘经藏,十宗昌盛。从此以后,明理者多,实证者少。甚之,每下愈况,愈来愈差,乃至统统流于口头禅,皮相佛,所以者何?

由持斋吃素而到念佛生西。或观心参禅,而到追求秘密宗乘的修法。甚之,转入丹道,如宋释(薛)道光改学丹道南宗。无论禅净律密,各宗各派,纷纷离情绝俗,号称专修者多如过江之鲫,而确得悟真证果者,寥若晨星。所以者何?

经此三问,寻思至再,犹始终不得要领。

师云:无他。正以好高骛远,足跟自不点地,不从平常心入道而已。且师常言:“最初的,即是最后的。最平凡的,即是最高深的。”列子说:“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如此而已。

师复云:当以经律中世尊初传法藏,从四念处入门以至三十七菩提道品。寻绎鸠摩罗什法师所传译之“禅秘要法”中所蕴藏“不净观”、“白骨观”的秘密,贯而通之,神而明之,依教奉行,虔诚制心而修证之,足以尽大小乘密藏的道妙。何须心外求法,向外驰驱。

讲到“不净观”与“白骨观”等的基本佛法,固皆人人尽知,而人人未以为然,更启疑窦,因进而请师再为慈悲开示。师即默然良久,嘱取“禅秘要法”原译,详为开示如次:

实修禅观的证验公案

时间:世尊住世时期。

所在地点: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与会圣众: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旃延与五百声闻罗汉,及千二百五十常随众等。

主请修法者:王舍城中一位比丘,摩诃迦絺罗难陀。

性格:生来聪明多智,博通印度传统文化的宗教哲学、婆罗门教理。诸如四毗陀论、违世羁经、道术方书、天文与阴阳术数等学,并及一切世间技艺,无所不能。

但出家以来,经历多年,于佛法味,独不得尝。

正当世尊入深密禅定,默然不语时,迦絺罗难陀前来请示修法。见佛人定,便转到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面前,请求说法。舍利弗于是为他解释苦、集、灭、道—— 四谛法门的义理,反复分析四谛的精辟道理。他听了七遍,始终不悟,总是无法生起正信。

跟着又转而请教五百圣众的得道罗汉。他们又同样的为迦絺罗难陀反覆解说四圣谛法门七遍。仍然不悟。

恰好世尊出定。因此,他又回转身来,请求世尊开示法要。世尊又为他重演四谛法门,反复深入地讲了七遍,结果还是无动于衷。

此时在旁边随缘听讲的五百天子,如法听习,因而得入初果须陀洹的道果,赞叹备至,以天华供养,作为报谢。惹得迦絺罗难陀心怀惭愧,默默无言,全身投地,再度拜倒佛前以求忏悔,痛哭悲涕不已。引得旁边站立的阿难尊者,深为感伤,挺身而出,叉手礼佛,进而问道:迦絺罗比丘,聪明多智,又多才多艺,何以如此至诚求佛修法,反而不得要领,不能证得法要?

世尊听了阿难所问,莞尔微笑,口出五色样光,绕佛七匝,再从顶门还入。然后说出迦絺罗难陀的三生公案:

往昔久远劫来,当燃灯佛(也正是为释迎文佛印证授记的古佛。事迹见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世尊自说因缘。)——出世的时代,有一比丘,名阿纯难陀,聪明多智。正因为他自持聪明多智,既骄傲,又我慢——见多识广,多思多虑,怀疑不定。因此,自以为是,放逸不羁,不肯脚踏实地,专一勤修——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四念处法。

因为聪明多智、骄慢、放逸的重大结习,累积成为果报,身坏命终,反而堕于黑暗无明地狱。经过长劫,从黑暗地狱出,转生于极其傲慢狂妄的龙、象之类,达一千生之久。但他在此旁生中,五百生中,常作龙王,五百生中,常作象王——凡具骄暴之气的各类王者,大多有此难消结习。千生之难满,因宿习曾根种性的恢复,便舍此畜生道身,又转生为人,出家持戒。因此功德,复得生为天人。享尽天福命终,再来人间。

他因秉受有多劫以前的聪明多智,以及读诵钻研三藏经文的种性,所以今生值佛教化,乐于研究。但因多生放逸不羁的结习,心多散乱,不能诚信,不肯脚踏实地,勤修四念处法,所以今生仍然不能觉悟。

迦絺罗难陀跟著阿难尊者,听佛说到这里,立刻就从地上起立,长跪佛前,请求世尊教导他如何专心系念一缘的方法。

世尊便对阿难与迦絺罗难陀说:

谛听!谛听!善思念之。难得你今天来问我,如何才能灭除心中乱想的心贼。这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对治烦恼的法药,同时也是关闭一切诸放逸门的甘露正法。现在我将普为人天开讲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但愿你好好谛观心法,不要再散乱、放逸。

正当世尊说到此处,当时在场的五十位大比丘,同时请托阿难尊者转求世尊,准许随学如何能不放逸的修法。

世尊便说:我现在不但为迦絺罗难陀以及与会等大众,说此法要,同时也为将来那些懈怠放逸的修行人,说此专一系念法门。并且转对迦絺罗难陀说:你这次听受我法,慎莫忘失。从现在开始,应老老实实专修出世的沙门法。

  元代名臣,儒林四杰之一的黄溍

  黄溍(1277~1357),字晋卿,一字文潜,婺州路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元代著名史官、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文思敏捷,才华横溢,史识丰厚。一生著作颇丰,诗、词、文、赋及书法、绘画无所不精,与浦江的柳贯、临川的虞集、豫章的揭徯斯,被称为元代“儒林四杰”。他的门人金涓、王袆、宋濂、傅藻等皆有名于世。

  黄溍之父黄铸,母童氏。先祖黄中辅,传承其舅父宗泽的精神,刚正耿直,正气凛然,为南宋有口皆碑的志士。据《文献公全集》补遗卷之十一《桂隐先生小传》所载,南宋绍兴中期,秦桧篡权柄国,在和议达成之后,他每日里驱使文人墨客吟诗作赋,以歌颂所谓“太平中兴”之美。倘若有人说“奸臣当道”,就立即捕之杀之,士大夫中的不少人害怕得缩进了头。但黄中辅高风亮节,奋不顾身,愤然作乐府诗题写太平楼。诗日:“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他这一勇敢之举,险遭不测之祸,但也被人们传为美谈。秦桧死后,过了一些年,朝廷将授官黄中辅,但他未受命就去世了。

  黄溍生性聪颖,天资绝人,且相貌俊秀,得人喜爱。他从小就循规蹈矩,好学不倦,孜孜以求,平日里无事决不随便出门玩耍。先生教授的《诗经》、《尚书》,过目不忘,熟读成诵。他学习写作,长进很快,几百字的文章,一挥而就。久而久之,黄溍的文章在当地出了名,并不断传扬开去。

  元延佑元年(1314),朝廷恢复了贡举之法,以便选拔延揽人才。对早就出了名的黄溍,县吏就催促他参加考试。当年,省试《太极赋》,黄溍以楚声为之,词作摆脱陈言,卓然不凡,成为试场中的上乘之作,被人传诵。翌年(1315),满腹经纶、才气横溢的黄溍廷试中选。但读卷官以黄溍“词近激”为由,张榜时仅为三甲末第,赐同进士出身,授将仕郎。同年四月二十二日,授官台州路宁海县丞。

  宁海县,位于浙东沿海,濒临盐场,盐业兴旺。可是,一些盐户有恃无恐,以为他们不隶属于县衙门,因而不受管束,肆意妄为,残害百姓。而当地的一些官吏受这些盐户的贿赂收买,也不主持公道,听之任之,使得这股恶势力更加肆无忌惮,横暴尤甚。

  黄溍到任后,察访社情民意,见此情景,深恶痛疾,并毫不迟疑,对为非作歹者一律绳之以法,绝不宽容。此时,黄溍的下属官吏,有的忧心冲冲,深怕受到报复,因此,就小心翼翼地告诉黄溍说:“这伙人背后有人撑腰,惹不得!”这劝说当然出于好心,认为黄溍初来乍到,还是明哲保身要紧。可黄溍没有却步,他斩钉截铁似的回答道:“官可以不当,百姓的事不能不管。”他仍然执法如山,对地方恶霸严惩不贷。几经努力,恶焰渐消,百姓终得安宁。

  在惩治这些害人虫的严峻斗争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一后母与一和尚通奸,并用毒药谋死亲夫,反诬被亲夫的前子所杀,而前子将被定罪。听了前子的叫屈声,黄溍脱下官服,打扮成平民,深入暗访,查明实情,终于使案情真相大白。冤案昭雪,好人得救,凶手受惩,全县百姓拍手称快,莫不叹服,对黄溍钦敬不已。

  当时,宁海县内还有一些恶少参加盗窃集团,图谋抢劫,县衙得到举报,悬赏缉拿。可地方上的大姓豪强,为了谋取赏格,不凭证据,胡乱举报,并据此抓来一批“嫌疑犯”。但由于没有真凭实据,远难断案,致使久拖不决。黄溍为此多方调查,—一细细审理,公正断案,既不冤枉好人,也不放纵坏人,其间被免除死刑的就有10余人。

  朝廷派大员到各地考察,得知黄溍既能干又清廉,政绩显著,便提升他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石堰西场监运,并委以整顿吏治。黄溍任劳任怨,秉公办事,惩治了盐场不法之亭户。这一来,纪纲大振,百姓信服,盐场为之一清。

  延佑六年(1319),黄溍改任绍兴路诸暨州判官,后又奉省撤监税杭州。当时的诸暨,“其俗素称难治”,积弊深重,棘手难题较多。黄溍到任后,一不畏难,二不大意,审时度势,对症下药,重点击破,终于变难治为易治。 官府巡海船,按照惯例,三年就得更新,费用由官府支出,但不敷之数,须由百姓补足。于是,一些贪官借机向百姓伸手敛财,以多收少付的办法,中饱私囊。对这一敲诈老百姓的陋政,黄溍变革向例,节省开支,杜绝贪污,把多余的钱退还给老百姓,从而减轻了人民负担。百姓领了这笔退还的钱,欢呼声不断,称黄溍是清官。

  当时,还有一些不法之徒,互相勾结,以伪钞扰乱社会,胁攘民财。而一些地方官吏又任其欺诈,不管不闻。这些不法之徒就更加胆大妄为,致使伪钞泛滥成灾,殃及邻近的新昌、天台、宁海、东阳等县,株连数百家,百姓遭害,情景很惨。府长官令黄溍查处此事。黄溍通过查问,明白了真相,掌握了充分的证据,使得有关人员低头认罪。渎职的官吏被除名,不法之徒受到了惩罚,那些无辜被株连者也得到解脱,老百姓也不再受伪钞的祸害了。可其间有一个“捕盗卒”,暗地把伪钞藏匿良民家,而后又向官府“揭发检举”,并纠集近百个恶少手持棍棒,冲向这良民家搜查,气势汹汹,企图大敲竹杠,以发横财。此时,正好黄溍下乡后回城,同这伙人相遇于郊野。黄溍见此情景,顿生疑窦,他便反问道:“州府弓卒定额仅30名,哪来这许多人?”“捕盗卒”瞠目结舌,无言以对。黄溍便喝令“缚送子州!”这群恶少见势不妙,慌忙作鸟兽散。这良民终于免遭了一场灾祸。

  有一盗贼被关在钱塘县狱内,可他贼心不死,暗中勾结一游民,指使这游民贿赂收买了狱吏,于是,狱吏便私下放了这盗贼。而这狱吏利令智昏,又如法炮制了假文告,并打发这盗贼做向导,先后逮捕了20余人,以此威胁百姓,索取钱财。黄溍得知这一情况,深入察访,掌握了全部实情。他就召见了这狱吏,并理正词严地告诉他:“缉捕盗贼,应当慎重对待,认真商议。”他又严厉地指出,今天手持这文书的人,又不是本州州民,情况更是可疑。为查清实情,黄溍命手下人将狱吏、刚放出的盗贼以及刚被抓来的20余人,全部套上枷锁,送往钱塘县狱。后经县狱审理,受冤枉被抓的20余名普通百姓全部释放,狱吏和那盗贼得到了惩罚。那20余名无辜百姓感激涕零,把黄溍奉若神明。

  黄溍任州县官,历时20余年。他始终以“父母官”自律,体恤民间疾苦,躬身为百姓办事。平日,唯以清白为始,除奉给之外,不收受任何非分钱财。他常常因生活费用欠缺而变卖家产,以资弥补。他如此一丝不苟,两袖清风,而又政绩卓异,嘉惠地方,难怪深受百姓的爱戴和称颂了。

  至顺二年(1331),黄溍应召进京入朝,调任翰林应奉、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后升翰林直学士,断断续续共20年。

  至正元年(1341),黄溍任江浙等处儒学提举。至正三年(1341),朝廷命黄溍编修辽、金、宋三史,但因母亲病故未赴。守孝满后,以中顺大夫、秘书少监致仕。

  至正六年(1346),中书右丞相朵尔直班和中书左丞相太平力荐,黄溍拜为翰林直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

  至正八年(1348),黄溍官升侍讲学士、知制诰同知经筵事。这一年,他受命编修《后妃功臣列传》,为总裁官。黄溍学生王袆就在史馆中,侍奉老师,白天共讨论,同执笔;晚上则联榻拥衾,共同探讨史学精蕴。黄溍凭着他卓越的史才、丰富的史识,特别是高尚的史德,秉承《春秋》笔法,裁定国史尊重史实,从不曲意奉迎,务使成为信史,真可谓是“笔削无所阿,史书留人间”。

  黄溍为知制诰时,挥动如椽大笔,奉圣旨起草国家大诏令、大制作,以及记述勋贤者的铭文。当时,朝廷内像黄沿这样的大手笔,不过二三人,因此,特别受到器重。于是,四海之内,上门求文拜师者络绎不绝。

  黄酒还为经筵官,走上了“御前讲席”,给皇帝讲解经史。元顺帝曾对朵尔直班说:“文臣年老,黄溍正宜在朕左右。”他博学多才,精通历史,讲述为民治国安邦之道,鞭辟入里,皇上听得如醉如痴,深得教益。皇上高兴地对他说,卿竭其诚智,为寡人开导治国之道,实在得益匪浅。皇上为此曾多次以金织纹缎奖赏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溍在讲授中,总是以历史为鉴,运用历史上兴衰的生动事例,陈述仁民爱物之道理。这无异给皇上敲起了警钟,劝导他实施仁政。就这样,黄溍在朝时,先后给皇上授课32次,这在经筵官中是很少有的。

  元代设立国子学,为当时官立最高学府。国子博士,即国子学的教授官。黄溍为国子博士,给弟子授课,从来没有以师道自尊,摆先生架子,弟子们也深感他平易近人,有如对待同辈朋友。当时,国子学想要增设“礼殿配位”四个。依礼大臣配位当坐东朝西。而学官中有人提议,座位应左右分置,以分高下。对此,同列不敢提出异议,而黄溍独一人出面,制止了此事,终于没有左右分坐。在这样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前来求学的弟子们都怀着更加恭敬的心情,发奋学习,其中不少人学业有成,进入仕途,成为当代的名人。如宋濂、王袆、傅烁、金涓、朱廉、傅藻,都是黄溍的门生。

  黄溍还曾三度出任浙江等省的乡试主考官,又奉旨为廷试读卷官。不论是在乡试考举人中,还是在廷试考进士中,黄溍都以伯乐之心,慧眼识才,努力甄拔后学。

  黄溍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他在京师断断续续20年,始终铁骨柔肠,挺立朝廷。他“足不登巨公势家之门”,不攀附权势,不阿谀显贵,光明磊落,一身正气。当时才德之士,莫不钦佩,异口同声称赞他道:“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不染。”

  黄溍精通儒学,也奉行儒教。他特别孝顺父母,拳拳之心始终如一。他67岁时,还不到引退年龄,但他时时想到在老家的年迈的母亲,就迫不及待地向皇上呈上了纳福侍亲的请求,并径自南下还乡。至正九年(134)四月,黄溍再次向皇上递呈奏章,请求辞官还乡,不等圣旨下来,他又径自而行。皇上闻此,立即派遣人马追赶,一直追到武林驿(今浙江杭州),终于把黄溍请回京师,并官复原位。

  至正十年(1350)四月,黄溍年已七十有四,终于告老还乡。他南归故里后,悠然生活在稠州乡村田野间。但他依然勤治学,严修身,到老不懈怠,尤其是吟诗作赋,意趣不减当年。

  平时,黄溍平易近人,从不以高官自居,同时,也严以律己,绝不滥用自己的威望。亲友如有非分之请托,他总是婉却。一些贪鄙钻营之徒,想通过他的荐引,谋取一官半职,他也是坚决拒绝,并告诉他们:“国家设置官爵,为的是选拔贤能,为国效力,为民造福,难道可以当作私产授受。而助长贪鄙者的利欲吗?”有些庸俗之辈讥他不近人情,他只是一笑置之。

  黄溍一生,仕途上并无多大崎岖,但他没有骄纵之气,始终纯朴坦率,从不故意做作。与他相交的人,也受到感染,“鄙吝顿消”。他生性刚烈,疾恶如仇,见到不平事,面对奸诈人,他便勃然大怒,好像弦急霆震,不稍宽容。但他又胸怀坦荡,不抱成见。如果把不平事公正地解决了,奸诈者有所悔改了,转瞬间他就煦如阳春。他生活俭朴异常,虽居高位,但从不奢靡,贵而能贫。日常生活,萧然不异于平民。他清心寡欲,正当“强壮之年”岁时,“即独榻于外,给事于左右者,二苍头(仆人)而已。”

  至正十七年(1357)闰九月五日,黄溍逝于稠城绣湖畔自家住宅内,终年81岁。噩耗传开,学士大夫闻之,俱流涕曰:“黄公亡矣,一代文章尽矣!”朝廷追赠他为中奉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并追封他为“江夏郡公”,谥“文献”。学生宋濂、王袆、金涓、傅藻等,都来相治后事。是月十八日,同先他一年而卒的夫人王氏合葬于县城东北3华里的崇德乡东野之原,在今宾王路南侧,孝子祠附近。碑碣己不存,墓址依然存在。

  写了《琵琶记》的元代杰出戏曲作家高则诚,永嘉瑞安人。他不辞远道跋涉,慕名前来义乌拜黄溍为师。耳儒目染,高则诚在创作思想上,受黄溍影响很深。只是高则诚自有志趣,嗜读杂书,喜交民间艺人,搜集民间传说故事,对儒家经典却不太专注用心。黄溍认为这是舍本逐末,不利造就,于是,谆谆诫勉,要他正道直行。但高则诚性之所好,难易改变,因此,学习未届期满,就告辞归去。离开那天,高则诚起了个大早,匆匆上路。黄溍上楼走进高则诚居室,但见人去楼空,惘然若有所失。正惆怅间,忽见壁橱上遗有高则诚文稿,拿过一看,是《琵琶记》剧本草稿。黄溍初初翻阅,见那文词淹博,意义精工,读了大为惊奇,连连惊叹,日:“奇才,奇才!”黄溍爱才心切,急忙偕一书僮,上路追赶高则诚。

前言

钱塘江怀古

琵琶亭

同金十一沛恩游栖霞寺望桂林诸山

别常宁

黄鹤楼

题柳毅祠

汉江遇风

黄金台

举京兆

释褐

入翰林

陇上作

新燕篇

西施(二首选二)

张丽华(二首选一)

意有所得辄书数旬(四首选一)

改官白下留别诸同年(四首选一)

良乡雾

落花(十五首选一)

抵金陵(二首选一)

谒长吏毕归而作诗(二首选一)

苦灾行

淮上中秋对月

署中感兴

捕蝗曲

留须

征漕叹

分校

李昌谷有《马诗二十一首》,余仿之作剑诗(二卜二首选二)

沭阳移知江宁,别吏民于黄河岸上

府中趋

扬州回泊燕子矶登亭望雪(二首选一)

偶见

晚坐

春日郊行

元旦后二日过牛首宿丛云楼(二首选一)

挂冠(四首选一)

洲上寄南台

解组归随园(二首选一)

归家即事

正月十七夜

江中看月作

芟竹

偕香亭、豫庭登永庆寺塔有作

读书(二首选一)

宿白土不寐

好作古文苦无题目,寻春辄不如意,戏题一首

老将行

七月二十日夜

杂诗八首(选二)

南楼观雨歌

水西亭夜坐

对日歌

葛岭遇雪

元夕过关山岭雪不止

大风过凤阳

茅店

峡石望二陵

沙沟

山泥

阌乡道中

寄聪娘(六首选二)

马嵬(四首选一)

登华山

古意(四首选二)

再题马嵬驿(四首选一)

边歌

温泉

归随园后陶西圃需次长安,入山道别(三首选一)

山居绝句(十一首选二)

以琴与古林禅师易竹

雨后步水西亭

瘗梓人诗

南楼独坐(二首选一)

题竹坨《风怀》诗后有序

买梅

白衣山人画梅歌赠李晴江

登最高峰

削园竹为杖

秋夜杂诗并序(十五首选一)

病起六首(选一)

午倦

夜过借园见主人月下吹笛(二首选一)

即事

编得(二首选一)

还武林出城作(二首选一)

过葵巷旧宅

题柳如是画像

咏钱(六首选一)

偶然作(十三首选三)

书所见(六首选一)

客至

投郑板桥明府

推窗

子才子歌示庄念农

春日杂诗(十二首选二)

哭三妹五十韵

起早

明月

夜立阶下

除夕望山尚书赐荷囊、胡饼、鹿肉,戏谢四绝句(选一)

自嘲

九月十一曰夜

偶作

送鱼门舍人入都(四首选一)

嫁女词四首(选一)

早开梅冻伤矣,慰之以诗

春日杂诗(十二首选二)

虎丘悬一鱼头,长三丈,询其被获情节,为作巨鱼歌

小仆琴书事我有年,今年赎券去,跪辞泪下,作诗送之

病中赠内

偶作五绝句(选一)

雨过湖州

题史阁部遗像有序(四首选二)

除夕读蒋苕生编修诗即仿效其体奉题三首(选一)

二月十六日苏州信来,道孀女病危,余买舟往视,至丹阳闻讣

续诗品三十二首(选四)

落日

渡江大风

还杭州五首(选二)

在邓尉忆家中梅花,莞然有作

苦旱

升沉

题宋人诗话

所见

玩月

谒岳王墓作十五绝句(选三)

施将军庙

湖上杂诗(二十一首选二)

谢赵耘松观察见访湖上,兼题其所著《瓯北集》(二首选一)

西湖小竹枝词(五首选一)

自题

遣兴杂诗(七首选一)

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首选一)

新昌道中

班竹小住

从国清寺到高明寺看一路山色

山行

黄岩道中

观大龙湫作歌

卓笔峰(二首选一)

山行杂咏(六首选一)

看山有得作诗示霞裳

太白楼

从慈光寺步行穿石洞上木梯到文殊院

土人能负客游山者号日“海马”,作歌赠之

悼松

小心坡

品画

登小姑山

从端江到桂林,一路山水奇绝,有突过天台、雁荡者,赋六言九章恐未足形容,终抱歉于山灵也(九首选二)

独秀峰

舟中遣怀四首(选一)

兴安

曰日

新正十一日还山(六首选一)

遣怀杂诗(二十四首选一)

哭蒋心馀太史(二首选一)

憎蝇

渔梁道上作六绝句(选一)

在舟中回望天游一览楼已在天上

雨过

春日偶吟(十三首选二)

对书叹

庚戌春暮寓西湖孙氏宝石山庄,临行赋诗纪事(十二首选一)

遣兴(二十四首选四)

纸鸢

高青士、左兰城两生远送江口,依依不舍,不能无诗(二首选一)

成败

二闺秀诗

重阳

笔不老

记得

歌者天然官索诗(二首选一)

嘲守岁者

杂书十一绝旬(选二)

示儿(二首选一)

诗城诗(四首选二)

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

再作诗留别随园

附录一:袁枚传记(选四种)

附录二:随园先生年谱

附录三:袁枚评论

附录四:一览表(二种)

后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739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