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与昆仑秋望同样是写秋景目的有什么不同

天净沙秋思与昆仑秋望同样是写秋景目的有什么不同,第1张

1、都是描绘秋天;

2、都运用了白描写实的手法

3、都通过秋天的人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4体裁相同(小令),头两句每两个字都是一种独立事物,表现的情感相同(悲凉,萧瑟)

两首词的不同点:

1、情感宣泄的程度不同秋思和秋相比,知道秋思的人是占多数的,这也说明了秋思这首词更被大家认同,其主要原因就是这首词通过白描的方式,描绘那些让人感觉昏冷幽暗的事物,来点出作者心里(其实也是所有普通人)对秋天的那种肃杀的悲冷,而情感上要欢快多的秋,在人带来的情感宣泄的撞击力上,要比秋思稍逊,所以大家更容易记住秋思

2、秋在对秋天景色的描绘上也和秋思有很大不同,同样是写秋景,秋思是从一开始通过几个细微事物的描写,感受作者内心的那份惆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都是近景,但是秋则是从远景“孤村落日残霞”到近景:“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然后又是远景“青山绿水”,然后又是近景“白草红叶黄花”显示出秋的作者心情和秋思作者的心情还是有差别的

3、色彩感的不同:秋思整首词里没有一个颜色的词,但是整体看确是灰色的;但是秋里面却有“青、绿、白、红、黄”等色彩,同样说明了作者的心情是不一样!

4、马致远的“秋思”不仅写景还写人,突出了“思”,在末尾两句时白朴写的较为平淡

《天净沙秋思 》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通过对秋天黄昏时景物描写,表现了异乡游子的羁旅之情,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写失意宫女生活的孤寂幽怨。衬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感。

《秋思》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表达作客他乡的自己创作背景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

《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表达了诗人对洞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以及展现了自己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作者一腔忧国优民的爱国思想。

《秋浦歌》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表达了作者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同时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抒发自己抱负,境遇和不平的思想感情。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秋月》宋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诗人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描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抒发了一种思念亲人,怀想故园的感情。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寞之感表达诗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长安秋望①楼倚②霜树③外④,镜天⑤无一毫⑥。南山⑦与秋色⑧,气势⑨两相高。

 

        这是一曲高秋的赞歌。题为“长安秋望”,重点却并不在最后的那个“望”字,而是赞美远望中的长安秋色。“秋”的风貌才是诗人要表现的直接对象。“楼倚霜树外”,是说作者所登上的高楼“倚树”矗立。注意树前的“霜”字和树后的“外”字。“霜”给人的意象薄白净洁。“外”含两点意思,一是旁,一是上。合而观之,是诗人登楼乌瞰,产生了一种楼高出树顶之外的感受。楼立霜树之上,人立高楼之上,创造出一种清高兀立的意境,并暗点题目。“镜天无一毫”,这句写仰首所见,很形象。镜子似的天空,明净得连一根极细微的毫毛也没有,看不见一丝云影,看不见一点风尘。意境极为高远明净,寥廓清空,令人胸襟开朗,芥蒂一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遥望终南山,在天晴气清的秋日,更显得高峻巍峨,耸立天际,气势高远。这气象我们从对终南山的印象以及“气势”和“高”等词语中想象得到,问题是“秋色高”怎样理解。“色”有神态、气色、景象之意,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中的“色”字就同这里的用法用意相似。那么,这两句是说终南山与秋高的神色气象两相较量,试看谁的气势更加高远。篇末的“高”字,点出了诗人心目中所注视欣慕的是万般“秋色”中的那种高远无极的气象。“高”是这首五言诗的“诗眼”,全诗各句都在围绕着这个关键性的字眼着笔设景。楼高于树,山高于楼,天高于山,诗人采用以实托虚,以意写神的手法,轻笔淡墨地勾勒展示了秋日天空高高在上的神态气色,使人感到高得寥廓无极、深邃明净,虚无空灵,浩渺雄浑,若有若无。登楼极目,似与苍穹接轨,清新气流荡涤心胸,悠然脱俗,升腾化外。而且由于对实物的描写,没有一笔重彩浓抹,让人只觉得树挺拔、楼矗立、山耸峙,一一立地凌空,直上九霄,竖列眉睫之前,又给人一种高直疏朗的美感。“胸有正气格自高”,“秋色”的这种高直清明的只可意会的神韵,正是诗人胸襟、性格的外射。由此看来,这首写意诗可谓晚唐诗苑的一朵奇葩。[4]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88064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