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世人皆因唐伯虎的冷嘲热讽和才华横溢而熟知他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却不知他一生坎坷,事业失意。他曾写道,“生于死,下于地狱,有什么不好?”杨迪和福芳都差不多,应该只是漂泊异乡以表愤怒,却不知晚年凄凉,最终终老异乡。从生到死,唐伯虎经历了54年的传奇人生。让我们慢慢来。唐寅,字伯虎,号可畏,号刘茹居士,又名桃花居士。相传唐伯虎生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名唐寅。被誉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与沈、并称“吴门四杰”。与诗歌相比,唐伯虎的画更有名。唐伯虎的绘画天赋似乎是天生的。他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绘画天赋。也是著名画家,师从沈绘画。话说能拜沈为门下,与有很大的关系。据说唐伯虎小时候住在苏州,家里很穷。他的父亲靠经营酒吧谋生。店铺装修虽然简单但是很干净,客人不多,环境足够安静。所以时不时会有文人墨客来小酌一杯。唐寅从小就喜欢画画。十三岁时,为了帮父亲打理酒馆,唐伯虎辍学,再也没去上学。他总是花时间画两幅画,如果画得满意,就贴在酒馆的墙上。祝枝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才子。有一天,他来店里喝酒,看到墙上的画,很喜欢。他向店主要,他得付银子。谁知,老板一口拒绝,“这是狗戏。客官若喜欢,可以拿去,但不必付什么银两。”祝枝山一听说这幅画其实是一个孩子画的,就非常好奇,问店主:“我能见见画这幅画的孩子吗?”他的父亲唐伯虎被带到了祝枝山。经过交谈,祝枝山了解到唐伯虎完全是自学成才的。看到他从小就很有才华,祝枝山对人才产生了热爱,并打算好好培养他。于是他决定帮他找一个老师,而这个老师就是沈。和画家沈一起来到酒吧。沈看到的画后,赞不绝口,但要想在绘画的道路上走得远,光有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天赋。于是沈做了一个字谜,只要能答出来,就免费教他画画。谜题是这样的:“去掉左边的树,右边的树,中间的树,两边的树。这是什么字?”唐音略想了想就说出了答案:“是个‘宾’字。”田琛非常高兴,所以他接受了唐寅。起初,刻苦学习,很快就掌握了绘画技巧,因此受到了沈的称赞。没想到,由于沈的夸奖,一向谦虚的渐渐变得自满起来。沈把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吃饭时,沈让打开窗户。发现他的窗外竟然是沈老师的一幅画。他羞愧难当,于是投身于绘画。唐伯虎的绘画题材广泛,涉及方方面面。他的画风独特自然,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从达官贵人到普通百姓。每个人都知道有一个画家唐伯虎。这些画在唐伯虎穷困潦倒时也帮了大忙。下面讲一个老虎卖粉丝的趣闻。据说唐伯虎一直喜欢旅游。这一天,他正巧来到西湖,正走着,看见一群人在亭子里喝酒,精神一振。于是他进了亭子,向餐厅要了几杯饮料。他一边喝酒一边欣赏美景,十分惬意。喝完酒,唐伯虎起身结账。当他掏出口袋时,他发现他忘记带钱了。于是他对餐馆说:“我今天走得很匆忙,忘了带钱。不知道能不能赊账?”没想到被餐厅一口回绝。
下一步该怎么办?唐伯虎想了一会儿,突然灵机一动。他摇了摇手中的扇子,问道:“我可以用手中的扇子付酒钱吗?”谁知餐厅还是拒绝了。唐伯虎低下了头,想了一会儿。他胸有成竹,大声吼道:“卖粉丝,卖粉丝!”这时,一个富人走过来问:“这个小扇子能卖多少钱?”唐伯虎把扇子递给他说:“你看看就知道了。”谁知道这个有钱人根本就是个俗人?他接过扇子看了看,说:“这把扇子上的画,一看就是乱涂乱画。随意画就不值钱了。”说完还把扇子扔在地上。唐伯虎说这话时非常生气。不一会儿,又来了一个人,见这人一身素布,打扮得像个书生。他看到扇子上的画,拍手称快,连连称赞,一眼就看出是名家之作。读书人看完扇子,转头看唐伯虎。见他仪表堂堂,雍容华贵,英俊潇洒,便试探地问道:“你是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唐伯虎?”唐伯虎微笑着点点头。身边的人一听说卖扇子的居然是唐伯虎,就出大价钱买下了那把扇子,可是唐伯虎刚才除了秀才谁也没给,说:“你知人善任,这把扇子应该是你的。”秀才感激地说:“可是我身上只有十二两银子,买不起你的画。”“不妨,你给我五两银子,正好够我喝酒。”秀才收下扇子,递与唐伯虎拜谢。看到这一幕,一边的富人意识到他们刚刚错过了大师的杰作,于是他们赶紧邀请唐伯虎坐在餐桌旁,和他们一起喝酒。喝了一会儿酒后,富人对唐伯虎说:“老师,你能把刚才那把扇子卖给我吗?我愿意出一千两黄金。”唐伯虎摇摇头,起身要走。谁知财主居然打起了莱莱:“你刚才是不是喝了我的酒,不给钱就想走了?”唐伯虎哪里会被他骗,说:“你叫我喝酒。我怎么能不喝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免费酒呢?”说完,周围的人都笑了。富户胡搅蛮缠,不想离开唐伯虎作画,可是唐伯虎碍着,只好让人准备墨水、毛笔,赶紧作画。当富人拿起画时,他的眼里充满了愤怒。原来,唐伯虎为他画了一只千年老龟,旁边写了一行字: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尺,敬人者必敬人;不尊重别人,就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唐伯虎不仅画画好,而且写诗也很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晚年他的诗作几乎全部失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个书商叫何,他非常喜欢的诗词歌赋。为了收集唐伯虎的诗,他花了一万两银子。好事多磨。几年后,他将唐伯虎生前遗失的近百首诗收集成册,在洛阳城内出售,致使洛阳纸贵。无独有偶,江南著名的出版家、收藏家金毛也是唐伯虎的诗迷。他的目录《明诗纪事》和《海虞古今文苑》详细收录了唐寅的诗文和轶事,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关于唐伯虎的爱情,最流行的是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位中国著名学者的妻子带着她的仆人到吴中烧香,恰好遇到了唐伯虎。当时,唐伯虎受到文徵明和祝枝山的邀请去参观虎丘。这时,华盛顿的一个婢女引起了唐伯虎的注意。我看到这个女人,虽然在人群中,却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唐伯虎的心动了,她跟着华盛顿所有的人,直到她来到一座寺庙。我看见华夫人和所有的人一起走进大厅,跪拜佛祖。唐伯虎走进去,假装拜佛,跪在女仆旁边。就在这时,婢女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手帕掉在了地上,唐伯虎趁机捡起来放在怀里。
烧香拜佛之后,华盛顿所有的人又去了虎丘。这时,唐伯虎抓住了机会,跟着婢女走到一块僻静的岩石前,然后掏出手帕还给了她。女仆接过手帕,没有说话,只是对唐伯虎笑了笑。打途中,丢下文和朱,又雇了一只小船跟在华府的大船后面。他最喜欢的婢女秋香是华太太最喜欢的丫鬟。船开到一半,秋香端着一盆水从船舱里出来,不偏不倚地倒水。这盆水正好落在唐伯虎身上。这唐伯虎不但没躲,反而一个劲儿地冲秋香傻笑。秋香看着他憨厚的样子,笑出声来。当船到达无锡时,华盛顿的每个人都上岸了。唐伯虎急忙命令船夫停船,然后追上去,一直追到华府。眼看秋香就要进门了,唐伯虎心里很着急。突然,他看到秋香回过头来,看着他气喘吁吁的样子,冲他微笑着带上了门。这是唐伯虎获奖美女三笑的故事。华大师有两个儿子,都很笨。华贴出启事,聘请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师教儿子读书写字。为了赢得秋香的芳心,唐伯虎改名为华安,去华府应聘教师。生性倔强,又想戏弄华府两个蠢少爷的唐伯虎,画了一幅“一对傻子”的画像,不想被前来送茶的秋香看见,递给了妻子。华夫人看到竟然敢嘲笑自己的儿子,非常生气,但转念一想,这幅画的内容确实气人,但画工确实不错,笔法细腻传神。华府的二媳妇恰好是唐伯虎的表妹,就趁机帮他出谋划策,说:“夫人,华安画得这么好,为什么不请他给你画一幅画像呢?”华大嫂这才转怒为喜。这时,趁机请秋香帮忙磨墨,唐和秋有了进一步的接触。后来,唐伯虎向秋香提出了几次约会。秋香虽然口头答应,但一次都没有赴约。文和朱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后来得知他在华盛顿工作,就一起来到无锡,亲自去华盛顿拜访。想带回家,但拒绝,文和朱只好作罢。几天后,唐伯虎得到了一个机会,溜出了华盛顿,找到了祝枝山和文徵明,并向他们解释了原因。这一刻,文和朱恍然大悟。唐伯虎觉得留在华府不是办法,于是他和两人商量,最后商量出一个对策,让这位中国单身汉答应他从所有的女仆中选一个做妻子。这一天,华夫人把所有的丫鬟都召集到华府,让她们站在大厅里让挑选。可是,从头到尾看完,即使不见秋香的踪影,还是不死心,对华大嫂说:“看在你的情面上,我要见见所有的丫鬟。这时站在旁边的媳妇提醒华大嫂道:“秋香是你送去后花园的。华大嫂明白了,便叫秋香到厅上来。"。秋香出现了,唐伯虎很满意。那天晚上我和秋香私奔到了朱的家里。第二天,秋香和华安私奔的消息传遍了华府,华学士赶紧派人去问朱的家人,华安却说秋香不在自己家,在家。这时,华安才恍然大悟,原来华安就是唐伯虎,他亲自去过唐宓。从此两家成了公婆,一直走下去。然而,历史上真的有这种事吗?据史料记载,明朝历史上确实有类似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位学者,但这位学者的名字叫陈,他和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把它附在了唐伯虎的名字上。另据史料记载,秋香其实是明朝成化年间南京的一名妓女。她的真名是,但她比大20岁,而华学士比小27岁。他们三个不是一个年代的,更别说一起演这么好的戏了。在一些民间戏剧中,唐伯虎被描绘成一个好色之徒,他没有满足的欲望
但这与历史不符。穷秀才在《与文征明书》年写道:“映室中,瓶瓯碎,衣履之外多物。”他靠卖画为生,还是很难养活自己。他哪来的闲钱娶八九个老婆?事实上,唐伯虎不仅没有嫔妃,而且原配的妻子也病死了。虽然她后来娶了第二个妻子,但这个妻子看不起唐伯虎,觉得和他没有未来,所以一两年后她离开了他。和他成为知己的是一个叫沈九娘的女人。人们误解唐伯虎的原因是,浪漫机智中的“浪漫”一词是诅咒。事实上,恰恰相反,唐伯虎的性格是恶毒而富有正义感的。他愤世嫉俗,在政治斗争中屡遭失败。看透官场黑暗后,他为自己刻了一枚印章。印章上把唐寅改为“白虎”,以示与恶势力的斗争。《白虎》是《闻见录》年的一本书,是唐代演出的。书上有句话叫“影怪畏虎柏”。这枚印章充分展示了唐伯虎的正直和骨气。为此《论印绝句》还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六佛最净最狂,曾写‘白虎’二字。我要见王良遮天,谈邪魔。”可惜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愤世嫉俗,狂妄自大的性格不被这个社会所容忍,一生坎坷,最后在54岁的时候在贫困中死去。
每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主题。五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孔子所倡导的“乐感文化”早已沦为“八佾舞于庭”的荒靡*乱,失控的欲望裹挟着人性,向着道德的最低点冲刺。美女们丰腴的舞姿无法掩盖韩熙载内心的空寂,渗透纸背的,不仅是伤国之泪,更是对道德崩溃的彻底绝望;而在明代,理学主张“理一分殊”,强调道德具有如法规似的普遍性,向本能的欲望发出挑战,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响亮口号,天平又摆向另一端,发展成一种极权主义文化,把柔情似水的女性变作一具具没有情感的干尸。李泽厚说:“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语录,曾使多**女有了流不尽的眼泪和苦难。那些至今偶尔还可看到的高耸的石头牌坊——贞节坊、烈女坊,是多少个‘孤灯挑尽未能眠’的痛楚情感的凝聚物。而一顶‘名教罪人’的帽子,又压死了多少有志于进步或改革的男子汉。戴东原、谭嗣同满怀悲愤的控诉,清楚地说明了宋明理学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的历史性的损伤。”
更大的荒谬在于,这些仁义道德的倡导者,自己却蝇营狗苟,男盗女娼。所有的清规戒律都是针对平民百姓的,权力者自身却不受到限制。于是,这些清规戒律非但不能对欲望进行有效的管束,相反更加突显了当权者的权力特区。韩熙载和陶谷都是权力者,两性关系对于他们而言,不过是政治权力的延伸而已,因此,在他们的两性关系中,支付的只是权力成本,而无须交付真实情感——两性关系只能验证他们的占有能力,而无法测量他们的情感深度。与五代的繁华逸乐相比,宋明两代的状况没有丝毫的改善,连叫喊着“革尽人欲,尽复天理”的朱熹都不能免俗,据他的同僚叶绍翁揭发,朱熹不仅曾“诱引尼姑二人以为宠妾,每之官则与之偕行”,而且使“冢妇不夫而自孕”,玩儿得比唐伯虎还要过火,在“天理”面前,他的“人欲”势不可挡,以至于面对老友叶绍翁的揭发,朱熹供认不讳,向皇帝谢罪说:“臣乃草茅贱士,章句腐儒,唯知伪学之传,岂识明时之用。”这份自知之明,比起陶谷的道貌岸然要可爱得多,也使朱熹那张义正词严的标准像有了几分生动的情致。
与韩熙载和陶谷这些权力者相比,皇帝的无耻更加登峰造极,明代紫禁城鳞次栉比的后宫建筑就是对权力者性特权最视觉化的注解,前朝(三大殿)是帝王们布道的庙堂,而后宫则是他们寻欢的乐园。关于美女与后花园之间的关系,朱大可曾有如下阐释:“为了搜集与陈放美女,诸侯们开始大规模建造花园。他们懂得,只有花园才能幽囚女人的躯体,并从那里打开性狂欢的道路。尽管花园属于女人,但女人却属于国王及其家族。在花园的深处,女人像鲜花那样盛放和凋谢,与花园的土地融为一体。她们的生死,揭示了王国盛衰起伏的节律。”
朱大可还说:“美女不仅是细腰的性奴,也是镶嵌在权杖上的宝石。”然而,大量积压的宝石,却让拥有者感受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汉儒成康甚至为天子设计了在半个月内同一百多个女人睡觉的程序表,假如没有公休日,那么天子则平均每天要御女八人次,堪称后宫的劳动模范。即使到了明代,这种重体力劳动仍然让许多帝王乐此不疲,明武宗听一位名叫于永的锦衣卫官员进言说,“回回女皙润而嫅粲”,于是一次征集十二名西域美女,在豹房里寻欢作乐,歌舞达旦。无论多么强悍的皇帝,都难以承担如此艰辛的体力活,许多皇帝过劳而死。对此,魏了翁的评价是:“虽金石之躯,不足支也!”权力消解了权力,这是权力的悖论,也是权力者的宿命。
与此相对应,在这些普遍戒律的威慑下,又形成大面积的性饥饿。在私有化时代,性的权力不可能是均等的。对此,蒲松龄在《青梅》的结尾做出过如下总结:“天生佳丽,固将以报名贤;而世俗之王公,乃留以赠纨绔。此造物所必争也。”因此,蒲松龄才在《聊斋志异》里说:“倘得佳人,鬼且不惧,而况于狐。”“若得丽人,狐亦自佳。”这是底层文人在双重饥饿之下产生的幻觉。那些仕进无途的生员,志存高远,却在现实中难有立足之地。根据史料记载,一介生员,一年所得廪膳银只有十八两,维持生活,实在是捉襟见肘,“学宫败敝,生员无肄业之外,兼之家贫,家中无专门的书斋一类清静之所供读书,一些穷秀才就只好改而在僧舍、神阁、社学寄食肄业”。杨继盛曾经在自述中对他在考取生员后在社学读书的场所有这样的描述:“所居房三间,前后无门,又乏炭柴、炕席,尝起卧冰霜,而寒苦极矣。”这就是书生的“艳遇”通常发生在古庙寒舍的原因。爱情本来很难,那个时代使它更难。也只有凭借文学和艺术这样的幻术,他们才能实现内心深处的梦想。
唐伯虎式的叛逆需要勇气,文徵明式的坚守亦难能可贵,他们的友情,刚好成为不同文化价值彼此制衡、补充、互动的最生动的隐喻。正是这种相互间的制衡与吸引,使唐伯虎的纵欲成为一种有节制的抵抗,而没有像其后的李贽那样走向新的极端,在狂禅思想的影响下一味放纵自然情欲,使人性的苏醒走向了情欲泛滥的不归之途。
美梦如蝶,翩然而落。
不知他在梦蝶,还是蝶在梦他。
也不知何时睡去,何时醒来。
唐伯虎沉浸在梦中。夜风夹带着芝兰的气息,吹动着他的头发,也让他的梦,生出许多皱褶,像被单,像流云,像水浪,残留着挣扎的痕迹,像命运一样反反复复,无法度量,无法证明,无法留存。
唐伯虎不愿做“春如旧、人空瘦”的陆游,他流连于风月楼台、灯灺酒阑、尊罍丝管,“浪游淮扬,极声伎之乐”。注1《明史》说他“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插图]。这论者,当然包括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文徵明。文徵明不像唐伯虎那样具有“浪漫主义人格”,不喜欢唐伯虎的纵情恣肆,不喜欢他的破罐子破摔。他多次写信规劝。但唐伯虎这个性情中人、性中情人不会听从他的教诲,两人差点因此而翻脸。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十六岁的唐伯虎在苏州府学参加生员考试,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中秀才,他们在那一年相识,后来又结识了祝允明、都穆、张灵这些朋友。每当唐伯虎陷入困境,一筹莫展,文徵明都会伸出援手。《文徵明集》收集的有关唐伯虎的四十件诗文作品中,有三十二件是题在唐伯虎画上的诗或者跋,堪称两位大师的诗、书、画合璧之作。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伯虎画作中,有一幅《毅庵图》[图3-5],卷首“毅庵”二字就是文徵明题,有文徵明题字的还有很多,如《清樾金窝图》等。他们的关系,堪称“同志加兄弟”。《散花庵丛语》记载,有一次唐伯虎要跟好友文徵明开玩笑,约他同游饮石湖,事先找好几名妓女,在船里守株待兔,待酒至半酣时,妓女们突然间原形毕露,让文徵明大惊失色,狼狈逃窜,妓女们娇声浪语,围追堵截,把文徵明吓得大呼小叫,差点掉到水里,情急之下,找了一只舴艋舟,才落荒而逃。
注1:〔明〕唐寅:《自醉[插图]言》,见《唐伯虎全集》,《轶事》卷二,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
[插图]
[图3-5] 《毅庵图》卷,明,唐寅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安妮·克莱普说:文徵明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代表了一种集文人、官僚、诗人、艺术家于一身的传统儒家的理想典型,一个在人品和事业上都无可挑剔的人”。[插图]他二十三岁时娶妻,一生没有纳妾,也从未寻花问柳,他是真正意义上的正人君子,不是伪道学。对此,唐伯虎还是深怀敬意的,他在《又与文徵明书》中这样写道:
(徵明)遇贵介也,饮酒也,声色也,花鸟也,泊乎其无心,而有断在其中,虽万变于前,而有不可动者。[插图]
文徵明有着唐伯虎所缺少的圆润与通达,唐伯虎和朋友张灵在池塘里打水仗,显然不是正襟危坐的那号人,确有几分周星驰式的“无厘头”。性格即命运,两人的道路,也因此而判若云泥——文徵明踏上了光荣的仕途,而唐伯虎只能在市井间厮混,在贫困线上挣扎。中国历史上不缺文徵明这样端庄稳重的人,却缺少像唐伯虎这样好玩儿的人,有人说后来曹雪芹写《红楼梦》,那个“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的贾宝玉身上就有唐伯虎的影子。当然,文徵明笃信崇高,坚守儒家价值,为官刚直,连严嵩都不放在眼里(腐败的大明王朝,确乎成就了一些像文徵明这样的道德完美主义者),这种生命的庄严感,即使一心“躲避崇高”的唐伯虎也并不否定。唐伯虎式的叛逆需要勇气,文徵明式的坚守亦难能可贵,他们的友情,刚好成为不同文化价值彼此制衡、补充、互动的最生动的隐喻。正是这种相互间的制衡与吸引,使唐伯虎的纵欲成为一种有节制的抵抗,而没有像其后的李贽那样走向新的极端,在狂禅思想的影响下一味放纵自然情欲,使人性的苏醒走向了情欲泛滥的不归之途。相反,在许多诗中,唐伯虎甚至流露了自己对文徵明式的济世立功的渴望:
侠客重功名,西北请专征。
惯战弓刀捷,酬知性命轻。
孟公好惊座,郭解始横行。
相将李都尉,一夜出平城。
但唐伯虎毕竟是唐伯虎,像贾宝玉,一心在女儿国里流连忘返,把别人的评说抛在脑后。我想起李贽曾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插图]意思是说,每个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命运,没有必要以孔子或者其他什么子的语录作茧自缚,否则,假如千古以前没有孔子,难道我们就不是人了吗?这份开朗旷达,有如清代汪景祺说过的一句名言:“知我罪我,听之而已。
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现实中的唐伯虎在桃花坞买了一块地,到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造好了自己的隐居之所——桃花庵。那里据说曾经是北宋绍圣年间章楶的别墅,早已荒芜,只有池沼的遗迹。唐伯虎买的,只是废园的一角,位置在今天的苏州廖家巷。《六如居士外集》记载,每见花落,唐伯虎都会把花瓣一一捡拾起来,用锦囊装好,在药栏东畔埋葬,还写了那首著名的《落花诗》,诗曰: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休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
沈九娘应当就是在这一时期来到唐伯虎身边的。关于沈九娘,能够找到的史料不多,据说她是苏州名妓。明代文人以狎妓为时尚,但娶名妓为妻,却足见唐伯虎的胆识。他不仅爱上艺妓,而且爱出了天长地久。这份爱,比当年穷死的柳永被妓女们集资安葬、年年凭吊更加荡气回肠。一位当代才女说:“爱一个人,倘若没有求的勇气,就像没有翅膀不能飞越沧海。”[插图]唐伯虎并非只是沉醉于在《陶谷赠词图》里的那场虚构的旅行,他希望在深夜里抓住那缕从远处飘来的梦。
艺术的路,归根结底是回家的路。青春年代的所有冲动,包括抵抗、拒绝、挑战、纵情在内,迟早会使人疲倦,一个人最终需要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怀抱,可以让人忘记风雨、坎坷、恓惶,让人安心地老去。他画山水,始终不忘画一爿可以栖居的屋舍,那是一介书生与现实对峙的心理空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卷、《钱塘景物》轴、《风木图》卷、《事茗图》卷、《毅庵图》卷、《幽人燕坐图》轴、《贞寿堂图》卷、《双监行窝图》卷等,概莫能外。
他画女人,则是美艳中带着孤独,比如《孟蜀宫妓图》轴[图3-6],虽然花团锦簇,却个个弱不禁风,著名的《秋风纨扇图》轴[图3-7],那位手执纨扇、伫立在秋风里的美人,高高挽起的发髻,乌黑如缎,亭亭玉立的身姿,轻轻飘拂的裙带,勾勒出一种孤绝的美,唯有眼神里挥之不去的荒凉与忧伤告诉我们,她同样等待着爱情的抚慰。只有爱情,能够对抗空间的广漠和岁月的无常。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插图]这是《诗经》里发出的古老声音,意思是:“生死离合,都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力量,然而,我们永远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别,却是我们早已约定的诺言,我会紧紧握住你的手,与你一道走完今生的路程。”唐伯虎和沈九娘在黑暗中摸索到了对方的手,手的温度告诉他们,这一次不是幻觉。情薄如纸的世界里,他们的手一旦握在一起,就再也不想松开了。他只想在这桃花坞里画青山美人,做天地学问,终了此身。我们可以从张明弼对冒辟疆与董小宛婚姻生活的描述,体会到唐伯虎与沈九娘的彼此投契:
与辟疆日坐画苑书圃中,抚桐瑟、赏茗香,评品人物山水,鉴别金石鼎彝,闲吟得句与采辑诗史,必捧砚席为书之。意所欲得与意所未及,必控弦追箭以赴之,……相得之乐,两人恒云天壤间未之有也。[插图]
公元2013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唐伯虎作于公元1508年的一幅《松崖别业图》手卷以71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刷新了唐伯虎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同时,他的金笺扇面画作《江亭谈古图》也以1150万元成交,打破了他扇画作品的世界纪录。假如唐伯虎活在当代,定会进入福布斯排行榜。但唐伯虎一生也没过过几天富足的日子。不知是他的同时代人不识货,还是今天的藏家“太识货”。他生活困顿,画卖得并不好。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唐伯虎四十九岁时曾作诗自嘲:
青衫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
湖上水田人不要,谁来买我画中山。
但沈九娘始终不离不弃,家里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就全靠九娘艰苦维持。两个在浮华里浸泡过的人,丢去了光环,在平凡的世界里真实地生活,相濡以沫。唐伯虎终于摒弃了无法确定的归属感,找到了自己可靠的归宿。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记载,唐伯虎晚年,住在吴趋坊,经常独坐在临街的一幢小楼上,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断肠之痛后,心里早已是一片风轻云淡;假如有人找他求画,则一定要带上一壶酒,他会擎着酒壶,畅饮一整天。醉眼看沈九娘,美人迟暮的老妻在他眼里依然貌美如昔,带着本性里的纯情与执着,盛开如花。
唐伯虎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称,明朝时期非常著名的诗人、画家、 书法 家。下面是我为你 收集 整理的才子唐伯虎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才子唐伯虎简介
唐伯虎,名寅,字伯虎,后将字改为子畏,号桃花庵主、六如居士、鲁国唐生等,明朝时期非常著名的诗人、画家、 书法家 。
1470年,唐伯虎在苏州府出生,其父名为唐广德,母为丘氏。唐伯虎早年结识了祝允明、文征明、张灵等一干志趣相投的好友。1488年,唐伯虎与徐廷瑞次女徐氏成婚,之后的十余年生活平静,《对竹图》等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但到1494年,唐伯虎的父亲去世,在这一两年内,他的母亲、妻子、儿子与妹妹相继离世,家境逐渐衰落,于是听从了好友祝枝山的劝说,潜心读书,准备科考。唐伯虎二十六岁便生白发,故作《白发诗》。
唐伯虎三十岁时进京会试,但因事被革黜,后与妻子失和,遂休妻。他的一生比较坎坷,仕途失败后,游历名山大川,靠贩卖字画为生,但其书画自此闻名 天下 。唐伯虎的画融会了南北画派,风格秀逸清俊;而 人物画 则色彩艳丽清雅,造型准确,体态优美; 花鸟画 擅长水墨写意;书法奇峭俊秀。唐伯虎的代表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如居士全集》等。
风流才子唐伯虎几个老婆
唐伯虎有风流才子的名号,再加上《风流才子唐伯虎》等影视和戏剧作品渲染,很多人觉得他风流成性,应该有很多老婆。
其实唐伯虎一生只有三个老婆。在他十九岁的时候,娶了一个妻子徐氏,为宦官徐廷瑞的第二个女儿,夫妻间的感情很好,但是在六年后跟唐伯虎的父母、妹妹差不多的时间去世了。
唐伯虎后来又娶了一个,不过在他赶考陷入科考泄题案后回到家,妻子离开了他。
唐伯虎第三个老婆是沈氏,也叫九娘,此后就有人大胆猜想他有九个老婆,秋香完全就是后人把别人的 故事 套在唐伯虎身上的。
唐伯虎的真实经历完全没有像《风流才子唐伯虎》中那么欢乐和浪漫,二十出头就备受打击,尚未涉足仕途就被宣判一辈子都无法当官。最后唐伯虎选择自居桃花坞,潜心写诗作画,排解郁闷,抒发当时的心情。
唐伯虎点秋香是真的吗
历史 上确实有唐伯虎这号人物,唐伯虎生活在明朝中期,名寅,字伯虎,又字子畏,并且是明朝有名的画家、文学家。唐伯虎的号很多,有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鲁国唐生等。唐伯虎于1470年出生在苏州的一个小商人家庭,自小就聪明过人。
但唐伯虎的人生坎坷,20多岁家中亲人相继去世,只剩一人,30岁时,唐伯虎以应天府公试第一名的成绩赴京会试,但是因舞弊案被牵连其中,并且永世不能参加科举考试,并且不得入朝为官。在1514年,曾给宁王朱宸濠办事,但后来察觉宁王图谋不轨,只好装疯卖傻、甚至裸奔才得以脱身。唐伯虎的晚年很困顿,54岁因病去世。
秋香,在历史上也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和唐伯虎同时生活在明朝中期的苏州,据考证,秋香虽然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年纪却比唐伯虎大了20岁,而且秋香也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丫鬟,而是金陵妓院中的名妓,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因不幸的家庭遭遇,不得已才沦落风尘。秋香也确实被人点过,不过点的人不是唐伯虎。
唐伯虎点秋香的原型,最早出现在明代小说家王同轨的《耳谈》中,但这里的唐伯虎应该改成陈元超,后来到了明朝末年在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里面,就成了唐伯虎点秋香了,所以唐伯虎点秋香在历史确实发生过,只是后人把点秋香的人改成了唐伯虎。
猜你感 兴趣 :
1 风流才子唐伯虎
2 唐伯虎的坎坷历史
3 唐伯虎是四大才子
4 唐伯虎历史趣闻两则
5 唐伯虎又叫什么名字
6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
7 唐伯虎的妻子介绍
公元前659年
他接他爹的班
考不取功名的后果
是接手自家酒馆
这是一段流行歌曲歌词。时间是唐朝,故事的主人公因科举不第,无奈当掌柜。而我讲的故事发生在明代,主人公才华横溢。可恨并非考不取功名,而是时运不济、怀才不遇。
明成化六年,苏州市井百姓唐广德家,添丁进口。唐广德沉浸在初为人父的喜悦中,为这男婴起名:唐寅(据说唐伯虎寅时出生)字伯虎。古人兄弟姊妹排行次序:伯、仲、叔、季十二生肖有寅虎之说。唐父想必是想用字来解释名,前后呼应。
唐广德经营着一家小酒馆,生活算得上小康。但那时代商人没啥地位,所以,唐广德希望儿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在那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社会,恐怕普天之下父母对子女期望大抵如此,即使今天,父母也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上好的学校、以及报各种兴趣班。
待到唐伯虎稍大些,唐父把儿子送去当地最好的私塾。而小伯虎,也相当争气,学习成绩超好不必说,还能过目成诵。被称为神童。
然而,这位神童顽劣、调皮。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位小唐神童故事。
讲小唐神童故事之前呢。我想起了竹林七贤之一王戎童年故事。
我想,那大概是夏季的某个午后,丝丝微风时不时吹过,小王戎和一群小伙伴一块玩耍,忽见路边李子熟了,果实诱人。玩伴都跑去摘,唯有小王戎坐在一旁树荫下休息。有人不解问道:“为何你不去呢?”小王戎回答:“路人那么多而不摘。李子必定是苦的。”那群小伙伴从树上,下来,吃李子时,发现太苦。自此,王戎识李的故事,流传开来。
无独有偶,时间过了一千多年。小唐神童和几个小玩伴,发现邻家李子熟了,相约去偷摘。我想这一定这小唐神童组织的,几个死党纷纷去了。由于个子小,小唐神童踩在死党肩膀上,想登上墙去。不料掉进粪坑,爬出来后,小唐神童强忍臭味,默不作声。待到第二位死党扑通掉粪坑,爬出来后,那孩子想告诉后面的同伴,小唐神童将食指放在嘴边,嘘!接着大家纷纷掉坑,无一幸免。大家相视而笑。
唐父看着这位从粪坑出来的熊孩子,居然没有责怪。我想唐父爱这个孩子的一切,包括调皮。而且,时不时在来往客人间展示儿子随手涂鸦的作品,听着客人赞扬,心里那叫一个美。
就是唐父这个看似平常的举动,让唐伯虎遇见了人生中影响他性格最大的一个人。
此人,典型的:“颜值不够,才华来凑。”因右手多生一指, 常自嘲貌丑。他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而且,比唐伯虎大十岁。
俩人相识后,唐伯虎称他:“大哥”。这也算是一段因画结识的忘年交吧。或许,文人之间,不只是有文人相轻。更有互相赏识对方才华而结下的友情。当年李白和杜甫也有十一岁之差。然而俩人的情谊并未因年龄而差生距离。杜甫那首《春日忆李白》有这样的诗句:“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我们天各一方,彼此想着对方,何时才能在一起畅饮,谈论诗文。可是,别时容易见时难,然而情谊并未因距离而衰减。那种心有灵犀的默契,早已达成,那些诗文唱和,千年流传。
祝枝山将这位小弟引荐给非常有名的大画家,沈周。儿子学画画,唐父自然全力支持。沈周比唐伯虎大三十岁。却也是忘年之交。沈周相当喜欢这位天分极高的孩子,虽然未正式收为徒弟。却愿意倾囊相授。
祝枝山时常带着这位小弟,吃喝玩乐。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体验一把,或者外出写生。唐画祝字绝配啊!
画累了、写累了。去茶楼酒肆歇歇脚,品尝下阳澄湖的螃蟹,俩人痛饮。谈诗论文聊字画,好不自在、快活。
十六那年,唐父看儿子书读的也不错,便逼迫儿子去考试。唐伯虎心不甘、情不愿参加了那场院试。这一考,还考了个第一名。唐父心花怒放,仿佛看了希望的曙光。而唐伯虎,洋洋得意地同时,却不想去参加什么科举,实现父亲光宗耀祖的梦想。
是啊!功名之路太枯燥。整日关在书房里读书不说,还要有三灯火五更鸡的勤奋。哪有我现在自在,怒马鲜衣、烂醉花间。有祝大哥的陪伴,有沈周老师对我绘画的指点。”我想这是少年唐伯虎内心独白。
少年唐伯虎衣食无忧。在自古繁华富庶地苏州,过着随心随性的生活。
唐广德,看着贪玩的儿子,看着自己日渐增多的白发,想着那个让儿子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的梦。内心百感交集。却又束手无策。
为了让儿子收收心,给儿子操办起婚事。我想唐父也是无奈之举吧!毕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
时间若回到三百多年前的南宋,陆母也曾为儿子无心仕途着急。这位陆母是陆游的母亲。没错,这个年少贪玩的孩子就是陆游,那位著名爱国诗人,临终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陆游,陆放翁。
陆游娶妻唐婉后,俩人你侬我侬,忒煞情多。这位唐婉,不光温柔体贴,还能和陆游诗词唱和。
年少的陆游,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呢?可恨天也妒。陆母看见儿子,整天和唐婉在一起,也不专心读科举考试之书。心急如焚。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唐婉没有为陆家生下一儿半女。在那个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时代。这点无疑是致命的。在母亲威逼下,陆游不得已写了休书。从此,一段凄美爱情就此诞生。
不知道唐广德,知不知道这段故事。但是,他为儿子的婚事忙里忙外。他希望用婚姻拴住儿子那颗躁动不安、贪玩的心。十九岁那年,唐伯虎娶妻徐氏。
有了妻,唐伯虎是不是就一心只读圣贤书了呢?答案是,no!no!no!或许对于唐伯虎来说,外面的世界更精彩。
徐氏温柔贤惠,不光家务事是一把好手,还上得厅堂。唐伯虎作画写字时,她在一旁研墨。读唐伯虎的诗文,她也曾唱和。唐伯虎常常大醉而归,她准备好醒酒汤。灯火阑珊处的守候就是这么寻常。而最寻常地幸福,往往被我们忽视。一旦失去,才会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
日子就像平静的海面,波澜不惊,而一旦暴风雨来袭,海面也会掀起波澜。
就在唐伯虎二十五那年,平静地日子,一去不返。这一年,父亲病重不久病故,母亲也因悲伤过度撒手人寰。唐伯虎还没来得及悲伤追悼。爱妻又因操劳过度而亡,没几天,儿子也夭折。紧接着,又传来已出嫁妹妹自杀而亡的消息。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莫过于此!唐伯虎怔怔地跪在坟前,心里一遍遍说着:“白虎、伯虎,白虎、伯虎是不是我的字和天上白虎星同音。所以克死了家人。”凉风时不时呼啸而过,吹着这里地一切,包括旁边的白杨树。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此时的唐伯虎,一夜之间两鬓斑白。他在《白发诗》里写道;清朝揽明镜,玄首有华丝。怆然百感兴,雨泣忽成悲。”他才二十五岁啊!却两鬓斑白。转瞬间,孤身一人。外面的世界再精彩又如何?没有了家,没有了昔日的温馨与安稳。酒入愁肠,化为悲痛欲绝的泪。
此时的家,对唐伯虎来说,只是空荡荡的房子,陈设如旧,睹物思人亦是一种痛,这种痛,难以言说,却又割着内心。
或许家绝非一个栖身之所那么简单,而是内心栖息的地方。
而此时此刻,唐伯虎的内心孤单而绝望,心的栖息之所又在那里?
庄子曾在妻子去世后,鼓盆而歌。来表示面对生死那种豁达、乐观的态度。但我想说,庄子固然参透了生死,却显得不近人情。
我一直以为,人是有感情的,因为有感情,所以才哭、才会笑。纵使明白道法自然,一切循环往复。但又怎么脱离内心的情感?
唐伯虎日日用酒麻醉自己,醉了。又一遍遍在纸上写着白虎二字。是啊!干嘛要清醒啊!难道看人家,家人团员,享天伦之乐?还是喝酒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是这酒也没让人彻底的忘记愁。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
这是唐伯虎《一剪梅》的词句,我想他在埋葬自己的青春,埋葬一切的美好与憧憬。
就在唐伯虎日日买醉,日渐堕落时。江南四大才之一的文征明走进了唐伯虎的世界。
这个少时愚笨,却勤奋读书的官二代。没有陪着唐伯虎日日买醉,也没有陪着唐伯虎哭泣到眼睛红肿。
他给唐伯虎提供经济支持,劝唐伯虎读书、考取功名。给唐伯虎做心理疏导,希望抚平唐伯虎那刻滴血不止的心。
之后,唐伯虎和文征明一起读书。他们相信书中有黄金屋、颜如玉、千钟粟。
或许,转移注意力,是对唐伯虎内心最好的治疗。
“对!父亲希望我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父亲含恨故去,心愿未了。我一定要发奋读书,让父亲含笑九泉。”我想,这是重新燃起希望的唐伯虎的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公元一四九八年,唐伯虎和文征明去应天府参加乡试,唐伯虎高中解元。全省第一名。而文征明,名落孙山。却并未嫉妒这位才华横溢的朋友,而是表示祝贺,真心为其高兴。在我看来,这才是真正的朋友!
朋友落魄时,倾力相助;朋友得意时,真心祝福。还有什么比这更真的情谊?
唐伯虎高中后,做事相当高调、或许,狂傲是他本性。若没有了狂傲,他便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个唐伯虎了。
就在,唐伯虎春风得意,吹嘘自己多牛逼之时。文征明劝他:“我父亲说你很有才情,但为人轻浮,恐怕一事无成啊!”文征明希望他能收敛自己狂傲,告诉他,越是出名越要低调。然而得意之时的唐伯虎,那听得了这样逆耳规劝。居然写了封《与文征明书》信里大体意思是:“我轻浮、狂傲天生的。你要看我不顺眼,别跟我做朋友啊!”大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之意。
也正是他的轻浮与狂傲,让他在后来的人生中付出了惨重代价。当然,这是后话。
此时唐伯虎风光无限,还娶官宦人家的千金**为妻。古人四喜诗里说:“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不到三十岁的唐伯虎将二喜尽占。可谓风光无限正当年。
唐伯虎,狂傲不羁是你的本性,张扬是你的风格。高歌猛进吧!这才是你,一个毫不掩饰、毫不做作的你!
待到第二年,唐伯虎准备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祝枝山、文征明前来饯行。祝枝山请来当时名妓为其助兴,他们推杯换盏之时,有名妓,歌舞表演助兴。其中就有沈九娘,这个将余生,全部用来陪伴唐伯虎的女人。
唐伯虎带有几分醉意地看着沈九娘,目不转睛,沈九娘脸亦微红。只是,此时连中三元才是唐伯虎的目标,酒席间,唐伯虎写诗道:“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是的!我要一鸣惊人,我要高中状元,让九泉之下的父亲欣慰。
祝枝山和文征明看到诗后,心里隐隐担忧,担忧这位朋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他们劝告这位朋友,虽然,他们知道,那些话会被当作耳旁风。
临别前,唐伯虎没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感伤。他甚至高声吟咏道:“待到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祝枝山、文征明的一再叮嘱,淹没在唐伯虎的高声吟咏中。他们担心却未曾消减。
唐伯虎当时很是出名,甚至有了自己的粉丝,这个铁杆粉丝就是徐经。徐家不光藏书万卷,还很有钱。因为以上原因,俩人进京赶考费用,徐经全权负责。
俩人一路上吃喝玩乐肯定少不了的,毕竟,有钱任性。到了京城,还常常去拜访当时达官贵人。想必,是要为前程铺路吧!
考完后,一群考生聚在一块喝喝酒,吃顿饭。这也再正常不过。酒席宴间,有考生议论考题,并问:“唐兄,你答的如何?”喝的微醉的唐伯虎说了自己如何作答的,并夸下海口,“状元一定我的!”那种带着几分狂傲的自信。怎能不让旁人心生嫉妒? 只是,此时唐伯虎不懂得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路很顺的他,也无暇反思。
更多时候,人总是在得意时迷失自己,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甚至认为,天下的路任我行!
我想处在人生巅峰的唐伯虎就是如此,这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前者,夜郎自大型的,后者,恃才傲物。而唐伯虎绝对属于后者。
盼望着,盼望着,张榜的日子到来了。唐伯虎和徐经,目瞪口呆,一遍遍看着排名,没有他们。他们傻了,说不出话,思维在那刻僵住了。
紧随其后的是,锦衣卫的枷锁,阴暗而潮湿的牢房。罪名,竟然是科场舞弊。一次次严刑逼供,每次都会问及:“你是不是贿赂主考官程敏政,买了考题。”徐经无法忍受毒打,居然招供了。
大牢深处的冤,何时昭雪?此时,可是一代明君,开创大明一代盛世的弘治帝在位啊!
牢狱里的徐经和唐伯虎,近乎绝望。泪水干了又湿。人生最可怕的事,从来不是死亡,而是等待死亡的过程。他们在恐惧与愤懑中度日,不知还能见到人生的几个明天。
一来二去,这事传到皇帝耳朵里了,英明的弘治帝,命令重审此案。
刑部、吏部联合会审后,查明了事件真相,随后。弘治帝恢复了程敏政名誉。将唐伯虎和徐经无罪释放。但是,前提条件是,取消参加科举的资格。
一切像一场梦,梦醒了,心灰了。
唐伯虎没有柳永奉旨填词那样的幸运。自然也写不出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那样的词句。
他被贬为小吏,而且终身不能参加科举。这就意味着仕途再无希望。
落魄还乡,乡人十有九人堪白眼,就连娇妻也弃他而去。
唐伯虎孤零零地,一个人在深夜哭号过,也反复问着这个不公道世界。起码对他是不公道的。
醉酒后,他再度怀疑人生,这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狂傲的他写下这样的诗句:“饱三餐饭常知足,得一帆风便可收。”他想到了文征明、祝枝山的劝告。
在此之后,他寄情山水,饱览大好河山。孔子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我想唐伯虎就是仁者、智者。他在山水间找寻创作灵感、在山水间尽情释放着内心痛苦。
游历结束后,他已不是;“再挑灯火看文章。”而是游走于秦楼楚馆。他想忘记,忘记自己是谁都好。可是,记忆总是在念念不忘中再现。那就喝酒吧!大醉后,就可以入睡了。
“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这里是热闹,可是热闹是世界的。在灯红酒绿美女陪伴时,唐伯虎是孤寂的,这种孤寂源于心的破碎与绝望。
就在此时他再次遇见沈九娘。此时唐伯虎已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白发在摇曳的烛火中闪着微光。而沈九娘容颜如旧。唐伯虎叹息道:“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沈九娘看着这位自己敬重而欣赏的落魄才子,面露愁容,她说:“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呐!”她对唐伯虎讲起了自己故事,诉说着内心深处的凄苦。唐伯虎静静地听,伤心处唐伯虎陪着她哭。
那一夜,他俩聊了很多。两颗孤寂的心,发生了微妙变化。
没几天,沈九娘居然跟唐伯虎告白:“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复暮。”唐伯虎听后问她:“我仕途无望、而且很穷,你愿意跟我吃苦受穷吗?”沈九娘不假思索:“我愿意,我愿意用余生陪伴你。”唐伯虎听后深情而认真地说:“你等着,我来赎你。”
我问佛:“如何让心不再感到孤单?”佛说:“人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多数人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而唐伯虎,遇见了能使他圆满的另一半,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而是正巧赶上了。
唐伯虎疯狂作画卖钱,加上祝大哥的资助。他将心爱的女人赎了出来。
那一刻,唐伯虎和沈九娘是圆满的,因为心中有了彼此,有了牵挂和爱。爱从来不是追逐和占有,也不是物质和利益的衡量。而是,两颗孤单的心互相懂得。因为懂得所有才会有包容和理解。
唐伯虎在苏州,买了一处废弃已久的别墅。并和沈九娘居住与此。他和沈九娘一起,在别墅空地里种下桃树。沈九娘料理所有家务,只为让自己的丈夫安心书画创作。她为他铺纸研磨,为他端上饭菜。闲暇时,他们共赏桃花,携手走过别墅每个角落。
沈九娘默默陪着他,无怨无悔付出一切。他们的世界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惊天动地,有的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我想,对于沈九娘来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唐伯虎的世界阴霾渐散,因为沈九娘带给他的是爱、是暖、是希望。
云破月来,桃花弄影。这对夫妻对酌花间。她调皮地问他:“你如此潇洒狂放,为何不学李白,仗剑去国?”他说:“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到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桃花月满天。”
时间静静悄悄,无声也无痕。只是,人生如逆旅,从来没有返程,只有最后那个归程。
公元1510年,苏州水灾,唐伯虎卖画生涯自然艰难。毕竟饭都快没得吃了,那有人顾及精神享受。还是先填饱肚子吧!
这时候由于穷,他们常常无米下锅。而沈九娘没有离唐伯虎而去。而是为生计终日操劳。她苦苦支撑着这个家。不久,沈九娘积劳成疾,唐伯虎急急忙忙请来医生,医生告诉他,沈九娘已病入膏肓。唐伯虎听后,如晴天霹雳一般。
之后,他一心服侍病榻之上的妻子不离左右。可是,死神还是未能放过沈九娘。1512年,冬至前夕,沈九娘紧握唐伯虎的手,用微弱声音说道: 承你不弃,要我做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要死了,望你善自保重。”唐伯虎边听边流泪,手紧紧握着。却有些微颤。
沈九娘死了?唐伯虎反复问,没有人回答他。而此时,天空中飘起了雪。
沈九娘走了,唐伯虎的心,比这万物萧索的寒冬还有冷。
第二年春,桃花依旧开了,只是伊人不在。当时共我赏花人,而今何在?唐伯虎走在桃树间,顾影自怜。
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鱼与飞鸟的距离,而是,生死两茫茫。唐伯虎害怕相逢是梦中,因为欠她的太多,他害怕九泉之下的她,若有知为他而担心。
有些人一旦走进我们生命,就会留下刻骨深情。那个人离开后,我们也会在念念不忘中记一辈子。
沈九娘辞世后,唐伯虎不再去青楼楚馆,而是将刻骨思念埋葬在佛门之内。他开始读佛经、笃信佛教。
当他在《金刚金》读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时,感慨良多,自取号六如居士。
我想饱经沧桑的唐伯虎,在那一刻参悟了人生。却放不下对沈九娘刻骨思念。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 不为参悟 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转过所有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 我磕长头拥抱尘埃 不为朝佛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 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喜乐平安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唐伯虎时常神情恍惚,想在佛经里找寻到一种解脱,可是念念不忘中,沈九娘身影时时浮现,似梦似幻。不觉间,泪水沾满衣裳。
相思两地望迢迢,清泪临门落布袍。
杨柳晓烟情绪乱,梨花暮雨梦魂销。
云笼楚馆虚金屋,凤入巫山奏玉箫。
明日河桥重回首,月明千里故人遥。
思念化成诗句,读来断人肠。
不知是时间可以淡化一切,还是脆弱的心能在受到伤害后变强大。唐伯虎在修佛中心渐平静。只是,白发已满、日渐苍老。
公元1519年,马蹄声打破了桃花庵的平静。几个穿着丝绸衣服的人,对唐伯虎说明来意。原来是宁王听说唐伯虎很有才,想重金聘用。唐伯虎听后随之而去。
那一年唐伯虎四十五岁,或许宁王的重金聘用,唤起他内心建功立业的理想,又或者为生计所迫。
他在宁王府主要工作是教宁王妃子画画,时间一长他发现不对劲。宁王暗中招揽各种人才不说,居然还收留土匪、武林高手。唐伯虎从种种迹象里看出宁王的反心,却又找不出离开的理由。
宁王在为造反准备着,而唐伯虎想着逃离的方法。
他开始装疯、甚至丢下读书人仅存的那点颜面,裸奔于市。
唐伯虎疯了,宁王知道后,彻底抛弃了他。
后来,宁王真的反了,猖狂四十八天后,以失败告终。
唐伯虎经历这些后内心似灰。六年后,他贫病交加,死于桃花庵别墅。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百年后,桃花庵的桃花开了又落,那些桃花仿佛静静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曾有一对夫妻居住与此,他们的生活里从来不乏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
世人笑我疯,我笑别人看不透。众所周知,这句诗出自唐伯虎的桃花庵歌,也是对浪漫才子唐伯虎的最初认识。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原名唐寅。因为他的名字博湖,后人更喜欢艾康金夫作为唐伯虎,一个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
说到唐伯虎是千百万人的偶像,我相信你不会从历史书上了解一二,也不会看星爷的**唐伯虎点秋香。通过这部经典影片,人们已经知道了它,它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唐伯虎在你心目中一定是一个迷人又有才华的富家公子。然而,中国历史上的唐伯虎与人们所知的完全不同。
唐伯虎从小在一个小家庭长大,父亲唐广德以经营酒馆为生,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要知道商人在封建社会的地位,更何况他们家只是小生意,不是富商。唐伯虎充其量也就是个一般的家庭,而不是富二代。虽然唐伯虎出生在一个商业家庭,但他天生没有经商的想法,而是一个读书的天才。他16岁时参加秀才考试,是苏州第一秀才,是名学生。然而,三年后,他娶了徐,一个贵族家庭的女儿,成为一个幸福的家庭。25岁以后,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打击。父亲意外去世,但几天后,我仍未从伤痛中恢复过来。母亲去世,妻子难产去世。儿子去世后,姐姐也去世了。一个接一个,我的亲戚离开了我,这使唐伯虎陷入绝望的状态,遭受了如此多的沉重打击。真是发自内心的感叹。
但是上天会赋予斯里兰卡人民一个很大的责任,所以他们首先要受思想的煎熬,在耗尽筋骨之后,再饿着身体,感受身体的痛苦,做什么都行。所以,他们一定要有耐心,强化自己做不到的。所有历史上有名的人,不是事事顺心,一定是经历了常人无法经历的事,才成为历史名人。之后,唐伯虎开始练习书法和诗歌。30岁时,他在北京参加了一场考试,他的才华得到了考官程的赏识。然而,程却卷入了此案,因为这位江阴的富翁行贿提前拿到了试题。最后,他被牵连到唐伯虎。结果,唐伯虎没有在试验中成功,而是被监禁了。科考案粉碎了唐伯虎所有的理想和抱负,摧毁了他的骄傲,委屈了他绝世的才华。最后洗清冤屈出狱,失望而归。可是,妻子又走了,他心灰意冷。在他的悲伤中,他决定去伟大的河流和山脉旅行。
之后,唐伯虎决定皈依佛教,被称为六一佛教徒。那是一种悲惨的生活。我相信大部分人如果管了这些事就没有活下去的理由了。他之所以被历史命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更是因为他对生活不放弃的意志,对自己所热爱的事物的向往。
人们说你很迷人,很有才华,但我看到你在生活中很沮丧,很压抑。人们说你优雅,聪明,但我读到你一直抑郁,不开心。别人嘲笑你的疯狂,我却嘲笑他们看不透你的痛苦。
我们都知道迷人的唐伯虎,但我没有看到他迷人而自然的风格,也没有看到他像**中那样幸福的生活。人们常说的白马是野史,还是说他很惨很惨,是真的吗?是他的历史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