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茶馆》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的性格的共同特征

分析《茶馆》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的性格的共同特征,第1张

人的精神危机是时代文化危机的一部分。《茶馆》对旧社会民众精神危机的刻画,主要是借助剧中三个关键人物——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来完成的。

“裕泰大茶馆”的掌柜王利发贯穿全剧。他父亲死得早,二十多岁就独立应付生活,他懂得,“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顶要紧”,所以按着老辈儿留下来的老办法,以为“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岔子”。他每天满脸堆笑逢迎来自官僚权贵、外国势力、恶霸、地痞、特务、警察多方面的敲诈滋扰,他心地不坏,却因为地位比赤贫阶层高出一截,对世间的苦难早已熟视无睹。他是个本分买卖人,希望社会安定,自个儿的生意也顺心点儿,可社会总跟他拧着劲儿来,他不敢跟社会较劲,只能俯首当“顺民”,常劝茶客们“莫谈国事”。世间兵荒马乱,城区别的大茶馆都破产歇业了,他还苦撑着,时不时第想出些个小招数,抵挡街头商业全走背字儿的潮流,晚年,眼瞅着茶馆撑不下去了,他不嫌丢人,打算添女招待。但是,社会的魔掌越来越紧地卡住了他的脖子,国民党党棍创办的“三皇道”要砸他的茶馆,特务们也来勒索,要他交出根本拿不出来的金条换老命,流氓们开办新式妓院,在当局怂恿下要霸占他的铺面……王利发一筹莫展,走到了人生尽头,这才明白,几十年来的小心谨慎苦撑苦熬,全算白饶,面对死的诱惑,他到底喊出了从来没敢喊出口的话:“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了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作过缺德的事……那些狗男女都活得有滋有味的,单不许我吃窝窝头,谁出的主意?”王利发的这点儿心理危机很有代表性,不坑人、不害人、逆来顺受、没有过高的生活要求,是当时小市民最普遍的心态。身份地位稍稍高于一般平民的小商人王利发,力求小康而不得,最后结局这样凄凉,生活在那个世道下面的贫苦市民,就更没指望了。王利发走到人生最后一站喊出来的几句话,也正是萦绕在社会底层小人物们心头的一致的困惑和愤懑。

秦仲义是个民族资本家。第1幕登场的时候,只有二十几岁,戊戌变法失败后国势衰落,他凭着一颗报国之心,变卖祖业创建工厂,想实业救国。他耗尽40年的心血办起不小的企业,觉得这样就足可以“富国裕民”。他错了,抗战刚结束,他的产业就被政府没收了,当局不但没有接着好好办厂,还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眼看着工厂的废墟,秦二爷痛心疾首,怨气冲天:“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他的人生结论比王利发的还惨:“……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秦仲义有过比王利发大得多的生存能力,他立志变革中国现实,可是,他的人生也没能逃脱世道的钳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制度,帝国主义、封建寡头和官僚买办共同控制的国家经济形势,没给他留下一丁点儿施展的空间。何况,他自视高人一头,跟大众无法沟通感情。他在黑暗岁月里单挑独斗了一辈子,终于惨败下来,也是必然的。

常四爷,在《茶馆》这出戏里,是最少受到挖苦、批判的一个形象,这跟他特定的身份、经历——由老北京旗人中间走出来的自食其力者——有相当的关系。满族出身的作家老舍,毕生写了许多带有满人性格特征的人物,可是,直到年近花甲,才破天荒头一回明明白白、理直气壮地写了一个正派、淳朴、刚直、勤恳的满族人!作者写常四爷的主要用意,一是要写出旗人下层的确有一批忠肝义胆的爱国者,二是要写出满族文化精神中也存在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三是要反映出从清末过来的满族人,并不都是些坐吃等死的“窝囊废”。常四爷的身上体现了直到晚清时节八旗将士的多数人仍在坚守的爱国情操,打清朝末年他还吃着钱粮、坐得起茶馆的时候,就很瞧不上“吃洋教”的马五爷,瞧不上崇洋媚外的国人“一个人身上有多少洋玩意儿”,看到鼻烟壶也从外洋进口,他心疼“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尤其是感觉到了国不国民不民的惨状,他能冲口喊出:“我看哪,大清国要完!”当局的侦探以他说这话为理由要逮捕他,他据实相告:“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还是没用,被抓去坐了一年多大牢。出狱就赶上了义和团运动,为护卫国权,他跟洋人刀枪相对地打了几仗。后来大清国到底亡了,他也并不意外,认准了这是历史的惩罚:“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句公道话!”他一生保持着满族人耿忠、倔强的脾气,不向恶人低头,不向命运让步,在民国初期到处排斥满人的时候,就像松二爷说的:“谁愿意瞪着眼挨饿呢!可是,谁又要咱们旗人呢!”哪怕是靠担筐贩菜、挎篮子卖花生米,照样活得腰板挺直。那么,像常四爷这么一条硬汉子,是不是能有好一点的命运呢,不是,他也照样逃不掉人生悲剧。七十多了,他还是一贫如洗,这才弄清楚:“我爱我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他预感到,这么下去,“不是饿死,就是叫人家杀了”,他“就是有眼泪也流不出来喽”。常四爷,一个多么希望依靠奋斗来换取国家和个人好前途的中国人,他的悲剧不是来自胆怯、懒惰,而是来自他的落伍了的观念,属于旧时代也属于满族传统的人生观,叫他总以为凭着一身正气和不服输的精神,就可以在铺天盖地的社会黑暗间闯开一条生路,这样天真的愿望根本没法实现,邪恶社会永远张着血盆大口,毫不留情地吞食着贫寒的个体的市民小人物,即使你再豪横再不肯屈服也罢。常四爷的失败,除了社会的责任之外,也因为他的人生哲学已然不合时宜。就这一点说来,他与终于跌进厄运的王利发、秦仲义,是殊途同归。

《茶馆》作品刚发表,就有剧评家批评过:“这个戏……对旧时代的某些旧人却有过多的低回凭吊之情。”这部作品融入了老舍相当程度的“低回凭吊之情”,应当说是事实,问题是,这种情感是否就是多余的或者不健康的呢?剧作家“凭吊”了不为丑恶时代所容的优秀文化,“凭吊”了苦苦挣扎而终于落败的善良人物,我们只要尊重历史,是不难体会老舍对这些凭吊对象的价值认定的。优秀的民族传统被恶劣文化环境无情地剿杀,当然是需要凭吊和鸣不平的;即便是像王利发、秦仲义、常四爷这类旧人物,他们体现的我们民族的善良、质朴、奋发、隐忍、刚强、正直。

文 | 卧猫

《茶馆》是老舍先生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以老北京城中的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五十年的兴衰为背景,从维新变法到抗日胜利,从茶馆掌柜王立发二十岁接手茶馆到他被逼自杀,从小人物的市井生活打开一个窥视大社会背景的裂缝,让我们在感叹人物命运的同时,体会社会变迁带来的沧桑和沉重。

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生于1899年,因出生那日正值立春,取了“庆春”这个名字,可以看出父母亲对他寄予的希望和疼爱。可是老舍先生的父亲很早去世,母亲靠给人缝洗衣服独自把他带大。他从小生活在大杂院里,朝夕相处的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见过太多的世态炎凉,体会太多的悲悯无奈。

经济的拮据让他的求学之路颇为坎坷,九岁时得人资助才入得私塾,十四岁考上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退学。后来考入公费的北京师范,才得以继续学业。十九岁在方家胡同小学做校长,后因难与旧势力共处而主动辞职,放弃优厚的工作待遇。

《茶馆》发表于1957年,那时老舍先生五十八岁。《茶馆》共三幕话剧,以五十年之间茶馆的变化为背景,揭露旧中国社会背景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短短三幕剧,涉及的人物多达六十多个,每个人都是一本值得寻味的书。

一、王利发:实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倾尽一生为茶馆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二十出头的时候,从他亡故的父亲手中接过茶馆的经营使命。他生在茶馆,长在茶馆,茶馆渐渐地如同他的生命一样重要。生于乱世,世风变化不断,昨天的政策放到今天,可能已经不再适用。街面上本有四家大茶馆,裕泰茶馆是在王利发不断顺应时势的改革下,仅存的一家。

他是一位地道的生意人,见人陪笑脸、说好话,必要的时候给官兵行贿,哪位是什么来头,哪位绝对得罪不得,他摸得门清。有时,他也接济穷人,唐铁嘴在他这就白白喝了不知多少茶水。他也会为正直的人向官兵打马虎眼,有时要出钱来保他们的平安。他活得很辛苦,苦苦撑着父亲留给他的家业。时不时“上头”来揩一把油,他都得赔上笑脸,心里万般不愿意,口上永远是“好好好”。

茶馆的改革,从卖烂肉面到后间开公寓,从长桌长凳到小桌藤椅、方形桌布。唯一不变的是墙上贴的“莫谈国事”的字条,但也不是丝毫没有变化——字越写越大,字条越贴越多。

可谁都知道,国家兴亡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怎能真的闭口不谈呢?尤其是在茶馆这样一个所在。所以王利发会在适当的时候提醒一句,“各位,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避免哪位心直口快的人祸从口出,丢了命。

王利发是一个圆滑的生意人,但他更是一个明白人。开茶馆,三教九流的人络绎不绝,每天要应承和打发怀揣各种心思的茶客。茶馆里的每一幕都是一场戏,他早已学会洞察世事,比更多人更早也更透彻地琢磨出人生百味。

当唐铁嘴抓住他的手要给他看手相卜吉凶时,他一语道破世间生活的不易,“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

他是一位世故老道的掌柜,生活逼迫他看起来对穷苦和悲惨无动于衷。但在他的妻子收留无家可归的康顺子母子时,他只念叨一句“又添两张嘴”,却没有反对妻子的决定。康顺子的儿子康大力特殊身份的关系,随时可能给茶馆的所有人带来杀身之祸,王利发也始终没有把康顺子送走,给予了她凄惨人生中本不多的温暖。

当茶馆终于保不住,王利发让常四爷扬洒纸钱,大声喝“一百二十吊”。他送走了儿子一家,默默选择了和茶馆一同灭亡。

王利发的一生,辛勤劳作,察言观色,卑躬屈膝,只为了给全家换一口饱饭。

二、常四爷:说真话,信真理,一生只活一口气

常四爷是旗人,没落贵族。在裕泰茶馆只因一句“大清国要亡了”,被拉去坐了一年多的牢。他不会趋炎附势、油嘴滑舌那一套谄媚腔调,总是一身正气。出狱后再次遇到关他进大牢的吴祥子和宋恩子,依然不改脾气,不肯给半句软话。

常四爷是爱国的,爱国的人才会说“大清国要亡了”这样的话。可爱国的人是要坐大牢的,卖国的人反而耀武扬威,肆意横行。

茶馆里,常四爷看到讨饭的落魄母女,出钱给他们买两碗烂肉面,这是他所能做到的救济苦难的举动。秦仲义是阔少,有一定家财,面对对常四爷的烂肉面,大发“实业救国”的鸿鹄之志。秦仲义开展实业救国,几乎卖掉所有家产大张旗鼓地开始,终究以惨淡收场。他兴建工厂,希望能够造福苦难的百姓,可遇到邪性的年头,无论是常四爷的烂肉面,还是秦仲义的实业救国,都无法真正解救百姓于苦难之中。

常四爷的老友松二爷活活饿死,常四爷为他四处化缘换来一口四块板的棺材。可他知道,自己死的那天,连棺材也不会有了。于是每遇到有人出殡,他就拣几张纸钱,留给自己死去的那天。

常四爷的一生,是挺直腰板的一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三、康顺子:命运不眷顾,也不向黑暗低头

康顺子是个苦命的女人,十五岁被亲爸用十两银子卖给了有权有势的庞太监,受尽虐待和苦楚。

她被卖掉的那天,茶馆正有人来平事,两方势力水火不容,怒目而视。原因只为一只鸽子,一方的鸽子飞进了另一方的宅院,那方不肯归还,闹得乌烟瘴气。来茶馆卖点小玩意糊口的老人感叹,“这年月呀,人还不如一只鸽子呢。”

人贩子刘麻子用十两银子买走了如花似玉的康顺子,而后又用五两银子卖出一块小洋表。一个鲜活的生命,只比得上两块洋表。

康顺子总算熬死了庞太监,但同时也被庞太监的侄子们赶出了家门。“只要不做太监的老婆,什么苦都是甜的。”她带着同是庞太监买回来的儿子康大力,投奔到茶馆。她勤恳做工,只为能赚钱供大力读书。她一生凄苦,却明白只有读书才能给大力一个靠得住的未来。

康顺子一生惨淡,几乎没有向命运反抗的能力。她只能选择忍受,在无数个暗夜里吞下苦涩的泪水。

她的四侄媳妇,人称庞四奶奶,在民国做着当娘娘的梦。手上戴着各种戒指,打扮得像个妖精,来请康顺子跟她回家,不日等皇上登基,好去做皇太后。请她回去,压根不是为了尽孝,而是“皇上”没有节制地娶小老婆,需要一个“太后”帮着管管。

康顺子目不识丁,也没什么见识,却是苦惯了的“苦人儿”,她根本不为“皇太后”的宝座所动,三言两句打发了“娘娘”。

能当上“娘娘”虽是做梦,可她的势力还是不容小觑,庞四奶奶因康顺子的怠慢与不从扬言要烧了茶馆。康顺子不能再留下去了,留在茶馆,只会给王利发一家带来灾难。

她必须选择离开,但好在还有大力这个儿子做她终身的依靠。她的一生还算有点盼头,大力是个出息的好孩子。

康顺子,苦了一辈子,真希望她能和大力一起过几天舒心日子。

《茶馆》短短的一部话剧,涉及六十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是一种人生,都值得品读。

第三幕接近谢幕的时候,上了年岁的王利发和常四爷、秦仲义围坐喝茶,感叹道,“多么邪门,好容易有了花生米,可全嚼不动。”如今这个时代已太平安乐,可是好容易有了国泰民安,《茶馆》里的人们全都享不到了。

               在动乱的年代,最痛苦的永远是生活在最底层的老百姓。 (题记)

《茶馆》是老舍先生创作的杰作之杰作,是顶峰之顶峰。在国内被誉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典范”,在国外被称为“远东的戏剧奇迹”,它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由此可见,老舍先生真是一位伟大的剧作家,《茶馆》真是一部经典的传世之作。

《茶馆》的全部故事都发生在一个大茶馆里。茶馆人来人往、汇聚各色人物,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在这里你可以听到最荒唐的新闻、最奇怪的意见和煎熬鸦片最好的方法……

老舍就抓住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七十多个主要次要人物高度浓缩在茶馆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生活在最底层的人民的生活状况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也暗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历史命运。

剧中人物众多,命运各异,又都与时代紧密相关,主要人物从中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次要人物父子相承,其他人物根据剧情需要来去自如。剧中的人物刻画、环境描写都无比逼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其中有三个场景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场景是庞太监娶老婆,真是不可思议啊,一个太监竟然也娶老婆了,可想而知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荒*混乱。第二个场景是康六卖女儿,这更加令人震惊,百姓疾苦、民不聊生、卖儿鬻女就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吧,人民的生活竟是如此的艰苦,真是难以想象啊。第三个场景就是老陈和老林要娶同一个老婆,这简直荒唐至极。更可怕的是刘麻子竟然还答应帮他们找,并说“有现大洋,没有办不了的事”。

我感到快要窒息了,那个年代到底怎么了,中国又将何去何从?

还有一个场景也令我无比愤怒,两个特务吴祥子和宋恩子到处乱抓人,逼人们交钱,而且专抓那些最老实的学生。生活如死水般的绝望,黑暗笼罩着中国啊,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如果连学生都笼罩在黑暗之中,那是民族的悲哀啊!我不禁要想:为什么老实的本分人如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些大好人却一直未能过上好日子,反倒家财散尽、生活潦倒。而那些投机取巧、不务正业的卑鄙之人如小刘麻子、小宋恩子、小吴祥子却如鱼得水、生活滋润,天天大鱼大肉。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这社会到底怎么了?道义何在?天理何在?

《茶馆》是旧社会的一个缩影,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黑暗史,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们绝望得如同一滩死水。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今天,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但那段屈辱的历史依然是一本很好的教材,它教育我们发奋图强、不断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砥砺中前行、在奋斗中崛起!只有国家发展好了,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好!

一、《茶馆》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盾冲突,也没有首尾相连的完整故事,它是如何通过三幕相对独立的戏表现"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的试结合作品主人公王利发的形象塑造加以说明

1考核知识点:《茶馆》中人物和结构特点,是专题三的知识点,属于理解部分

2常见错误:容易脱离作品空洞阐释

3提示答案:

《茶馆》只是一出三幕剧,可是,它所反映的年代却长达半个世纪上下50年的风云变幻、世态人事,老舍通过短短的一出三幕剧来完成

王利发是"裕泰大茶馆"老板,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小业主他既是诚信、恭顺谨慎的"顺民",也是处世圆滑,精明强干的商人;既有买卖人的自私,也有善良正义的一面虽然一生苦心经营,结果还是每况愈下,最后被逼走上绝路他的命运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没落趋势

茶馆老板王利发这一典型的成功之处,就是通过戏剧的三幕结构来充分体现的,深刻揭示了他的思想和性格的发展在第一幕里,青年时代的茶馆老板信奉的就是这一条:"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几十年里,他就是按"讨人人喜欢"的人生哲学办事的他不仅仅在权大势大,压人一头的太监、官差和地痞面前,是一副买卖人的左右逢源、八面玲珑的姿态,就是对那个落魄江湖、身价颇贱的算命先生唐铁嘴,在发自心底的轻蔑讨厌的同时,也宁愿送"一碗茶喝"剧本中就有这样一针见血的笔墨:作为一个充满发家致富欲望的小商人,苦心经营,多方聚财,本是他生活中的天经地义的法则可是,王利发在有钱有势的房主人秦仲义面前,居然可以毫无怨言地、心甘情愿地表示同意涨房租,吃了亏,受了气,还要乐呵呵、热呼呼地赔礼奉承,这是多么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性格啊!但是,这是王利发对强者、对有势力和靠近有势力的人们的态度,是他性格的一个方面他还有另一方面,那就是对弱者,对一无所有的穷人的态度:当一场卖女儿的悲剧就在他这家茶馆演出时,他丝毫没有怜悯和同情,还冷冰冰地规劝一位好心的茶客说:"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这平淡的没有一点热情的寥寥数语,真实地入木三分地暴露了他身上的剥削阶级的烙印这里,老舍先生并没有采用浓重强烈的笔触、突兀变化的戏剧性情节来塑造王利发相反,他透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看来琐碎的活动,一层层地、细致入微地揭示了王利发的思想性格、风貌神态和内心情感,使这一人物形象产生着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茶馆》是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作品。

  在这部作品之前,做为一名小说家他已经写出多部传世之作。而戏剧方面经过多步创作为《茶馆》的成功做基础。

  《茶馆》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大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会聚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像一个小社会。里面有弱者也有强者但都是被压迫的人,只是弱者更多一点。我认为《茶馆》的文章好有三点:

  一、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他们自己的故事。

  二、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累赘。

  三、语言功力富有个性。

  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他们自己的故事,但他们却又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就像一条河,大主干很重要但没有无数滴水来汇聚又有什么精彩之处可言呢?这些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反映了那个年代。在《茶馆》一书中次要父子相承,如同文中的唐铁嘴、小唐铁嘴;刘麻子、小刘麻子都是同一个人衣着变了,但德行未改,这种写法有助于故事的连贯。文章中的人物虽然各说各的,却反映了时代。

  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没有累赘。这篇文章是以一些下层人民来反映当时的社会那么就会用到很多小人物这些小人物如果一直存在那会让精彩的文章失去光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便是最好的方法。作为一名成熟的戏剧家,老舍已经成功了。

  语言功力富有个性。老舍被称为“语言艺术大师”那么老舍肯定会使用好语言。在《茶馆》中每个人物的语言台词设计的到位。这样炉火纯青的语言功底归功于艺术锤炼,又来自于生活中的积累。老舍是一名出身卑微、平民色彩浓郁的作家,落社以小人物的视角展示了清末戊戌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的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个阶层、几种势力的尖锐对应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命运。《茶馆》一文老舍将语言功力发挥到极致。

  人物有主要人物和小人物之分。大人物也是主要人物的王利发,最初开始是二十多岁但他精明、有些自私,而心眼不坏。唐铁嘴吸鸦片,以面相为生。刘麻子和小刘麻子一样本质邪恶说媒拉纤、心狠意毒从壮年到老年,贯穿全剧,故事虽然松散,却不至于说来说去,离题太远,不知所云。从老舍个体生命的历史来看:《茶馆》是一位生活阅历与个体经验丰富的作家。在新的历史情景中国望过去半个世纪的旧中国而写下的一部沉湎之作,它没有被老路子套住,它沉淀着历史的教训,揭示了历史前进的趋势。

  《茶馆》的成功打破了“三一律”这一规范。有人评论说: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一曲旧时代的葬歌,也是一曲挽歌。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

  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人物 王淑芬 报 童 康顺子 李 三 常四爷康大力 王利发 松二爷 老

  林 难民数人宋恩子 老 陈 巡 警 吴祥子 崔久峰押大令的兵七人 公寓住客

  二、三人 军 官唐铁嘴 刘麻子 大兵三、五人〔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

  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

  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

  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

  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

  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

  写的更大。王利发真象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

  发展。〔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

  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

  打招呼,出去。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

  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

  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

  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

  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

  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

  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

  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

  说,也忙不过来呀!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李 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

  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

  咱们都得忍着点!李 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

  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

  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

  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

  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①李

  三 就怎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李 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

  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

  抱怨的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王利发 添人得

  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胡涂话,开炮是我闹的?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

  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一群男女难民在门外央告。

  难民 掌柜的,行行好,可怜可怜吧!王利发 走吧,我这儿不打发,还没开张!

  难民 可怜可怜吧!我们都是逃难的!王利发 别耽误工夫!我自己还顾不了自己呢!

  〔巡警上。

  巡警 走!滚!快着!

  〔难民散去。

  王利发 怎样啊?六爷!又打得紧吗?巡 警 紧!紧得厉害!仗打得不紧,怎能

  够有这么多难民呢!上面交派下来,你出八十斤大饼,十二点交齐!城里的兵带着干粮,

  才能出去打仗啊!王利发 您圣明,我这儿现在光包后面的伙食,不再卖饭,也还没开

  张,别说八十斤大饼,一斤也交不出啊!巡 警 你有你的理由,我有我的命令,你瞧

  着办吧!(要走)

  王利发 您等等!我这儿千真万确还没开张,这您知道!开张以后,还得多麻烦您

  呢!得啦,您买包茶叶喝吧!(递钞票)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巡 警 (接

  票子)我给你说说看,行不行可不保准!〔三、五个大兵,军装破烂,都背着枪,闯进

  门口。巡 警 老总们,我这儿正查户口呢,这儿还没开张!大 兵 OE牛

  巡警 王掌柜,孝敬老总们点茶钱,请他们到别处喝去吧!王利发 老总们,实

  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递钞票给巡警)巡 警

  (转递给兵们)得啦,老总们多原谅,他实在没法招待诸位!

  大兵 OE牛∷保恳执笱螅王利发 老总们,让我哪儿找现洋去呢?大 兵

  OE牛∽崴鲂俗樱巡 警 快!再添点!

  王利发 (掏)老总们,我要是还有一块,请把房子烧了!(递钞票)

  大兵 OE牛。ń忧拢呈帜米吡娇樾伦啦迹巡 警 得,我给你挡住了一场大锅!

  他们不走呀,你就全完,连一个茶碗也剩不下!

  王利发 我永远忘不了您这点好处!

  巡警 可是为这点功劳,你不得另有份意思吗?王利发 对!您圣明,我胡涂!

  可是,您搜我吧,真一个铜子儿也没有啦!(掀起褂子,让他搜)您搜!您搜!巡 警

  我干不过你!明天见,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下)

  王利发 您慢走!(看巡警走去,跺脚)他妈的!打仗,打仗!今天打,明天打,

  老打,打他妈的什么呢?〔唐铁嘴进来,还是那么瘦,那么脏,可是穿着绸子夹袍。

  唐铁嘴 王掌柜!我来给你道喜!

  王利发 (还生着气)哟!唐先生?我可不再白送茶喝!(打量,有了笑容)你混

  的不错呀!穿上绸子啦!

  唐铁嘴 比从前好了一点!我感谢这个年月!王利发 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听着

  有点不搭调!唐铁嘴 年头越乱,我的生意越好!这年月,谁活着谁死都碰运气,怎能

  不多算算命、相相面呢?你说对不对?王利发 Yes①,也有这么一说!

  唐铁嘴 听说后面改了公寓,租给我一间屋子,好不好?王利发 唐先生,你那点

  嗜好,在我这儿恐怕……唐铁嘴 我已经不吃大烟了!

  王利发 真的?你可真要发财了!

  唐铁嘴 我改抽“白面”啦。(指墙上的香烟广告)你看,哈德门烟是又长又松,

  (掏出烟来表演)一顿就空出一大块,正好放“白面儿”。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

  面儿”,两大强国侍候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王利发 福气不小!不小!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

  给你留着!

  唐铁嘴 你呀,看不起我,怕我给不了房租!王利发 没有的事!都是久在街面上

  混的人,谁能看不起谁呢?这是知心话吧?

  唐铁嘴 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

  王利发 我可不光耍嘴皮子,我的心放得正!这十多年了,你白喝过我多少碗茶?

  你自己算算!你现在混的不错,你想着还我茶钱没有?

  唐铁嘴 赶明儿我一总还给你,那一共才有几个钱呢!(搭讪着往外走)

  〔街上卖报的喊叫:“长辛店大战的新闻,买报瞧,瞧长辛店大战的新闻!”报童

  向内探头。报 童 掌柜的,长辛店大战的新闻,来一张瞧瞧?王利发 有不打仗的新

  闻没有?

  报童 也许有,您自己找!

  王利发 走!不瞧!

  报童 掌柜的,你不瞧也照样打仗!(对唐铁嘴)先生,您照顾照顾?

  唐铁嘴 我不象他,(指王利发)我最关心国事!(拿了一张报,没给钱即走)

  〔报童追唐铁嘴下。

  王利发 (自言自语)长辛店!长辛店!离这里不远啦!(喊)三爷,三爷!你倒

  是抓早儿买点菜去呀,待一会儿准关城门,就什么也买不到啦!嘿!(听后面没人应声,

  含怒往后跑)

  〔常四爷提着一串腌萝卜,两只鸡,走进来。常四爷 王掌柜!

  王利发 谁?哟,四爷!您干什么哪?常四爷 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今

  儿个城外头乱乱哄哄,买不到菜;东抓西抓,抓到这么两只鸡,几斤老腌萝卜。听说你

  明天开张,也许用的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王利发 我谢谢您!我这儿正没有辙呢!常四爷 (四下里看)好啊!好啊!收拾

  得好啊!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王利发 别夸奖我啦!我

  尽力而为,可就怕天下老这么乱七八糟!

  常四爷 象我这样的人算是坐不起这样的茶馆喽!〔松二爷走进来,穿的很寒酸,

  可是还提着鸟笼。松二爷 王掌柜!听说明天开张,我来道喜!(看见常四爷)哎哟!

  四爷,可想死我喽!

  常四爷 二哥!你好哇?

  王利发 都坐下吧!

  松二爷 王掌柜,你好?太太好?少爷好?生意好?王利发 (一劲儿说)好!托

  福!(提起鸡与咸菜)四爷,多少钱?

  常四爷 瞧着给,该给多少给多少!

  王利发 对!我给你们弄壶茶来!(提物到后面去)松二爷 四爷,你,你怎么样

  啊?

  常四爷 卖青菜哪!铁杆庄稼没有啦,还不卖膀子力气吗?二爷,您怎么样啊?

  松二爷 怎么样?我想大哭一场!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象个人吗?

  常四爷 二哥,您能写能算,难道找不到点事儿作?松二爷 敢獾勺叛郯ざ

  呢!可是,谁要咱们旗人呢!想起来呀,大清国不一定好啊,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

  王利发 (端着一壶茶回来。给常四爷钱)不知道您花了多少,我就给这么点吧!

  常四爷 (接钱,没看,揣在怀里)没关系!王利发 二爷,(指鸟笼)还是黄鸟

  吧?哨的怎样?松二爷 故腔颇瘢‖叶鲎牛膊荒芙心穸鲎牛。ㄓ辛说憔瘢┠

  看看,看看,(打开罩子)多么体面!一看见它呀,我就舍不得死啦!

  王利发 松二爷,不准说死!有那么一天,您还会走一步好运!

  常四爷 二哥,走!找个地方喝两盅儿去!一醉解千愁!王掌柜,我可就不让你啦,

  没有那么多的钱!王利发 我也分不开身,就不陪了!

  〔常四爷、松二爷正往外走,宋恩子和吴祥子进来。他们俩仍穿灰色大衫,但袖口

  瘦了,而且罩上青布马褂。

  松二爷 (看清楚是他们,不由地上前请安)原来是你们二位爷!

  〔王利发似乎受了松二爷的感染,也请安,弄得二人愣住了。

  宋恩子 这是怎么啦?民国好几年了,怎么还请安?你们不会鞠躬吗?

  松二爷 我看见您二位的灰大褂呀,就想起了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

  王利发 我也那样!我觉得请安比鞠躬更过瘾!吴祥子 哈哈哈哈!松二爷,你们

  的铁杆庄稼不行了,我们的灰色大褂反倒成了铁杆庄稼,哈哈哈!(看见常四爷)这不

  是常四爷吗?

  常四爷 是呀,您的眼力不错!戊戌年我就在这儿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叫您二

  位给抓了走,坐了一年多的牢!

  宋恩子 您的记性可也不错!混的还好吧?常四爷 托福!从牢里出来,不久就赶

  上庚子年;扶清灭洋,我当了义和团,跟洋人打了几仗!闹来闹去,大清国到底是亡了,

  该亡!我是旗人,可是我得说公道话!现在,每天起五更弄一挑子青菜,绕到十点来钟

  就卖光。凭力气挣饭吃,我的身上更有劲了!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

  跟他们打打呢!我是旗人,旗人也是中国人哪!您二位怎么样?吴祥子 瞎混呗!有皇

  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现而今,宋恩

  子,该怎么说啦?

  宋恩子 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常四爷 要是洋人给饭吃呢?

  松二爷 四爷,咱们走吧!

  吴祥子 告诉你,常四爷,要我们效力的都仗着洋人撑腰!没有洋枪洋炮,怎能够

  打起仗来呢?

  松二爷 您说的对!∷囊甙桑〕K囊≡偌桑唬巫拍忝强炜焐俜

  财!(同松二爷下)

  宋恩子 这小子!

  王利发 (倒茶)常四爷老是那么又倔又硬,别计较他!(让茶)二位喝碗吧,刚

  沏好的。

  宋恩子 后面住着的都是什么人?

  王利发 多半是大学生,还有几位熟人。我有登记簿子,随时报告给“巡警阁子”。

  我拿来,二位看看?吴祥子 我们不看簿子,看人!

  王利发 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宋恩子 你为什么爱租学生们呢?学生不

  是什么老实家伙呀!王利发 这年月,作官的今天上任,明天撤职,作买卖的今天开市,

  明天关门,都不可靠!只有学生有钱,能够按月交房租,没钱的就上不了大学啊!您看,

  是这么一笔账不是?

  宋恩子 都叫你咂摸透了!你想的对!现在,连我们也欠饷啊!

  吴祥子 是呀,所以非天天拿人不可,好得点津贴!宋恩子 就仗着有错拿,没错

  放的,拿住人就有津贴!走吧,到后边看看去!

  吴祥子 走!

  王利发 二位,二位!您放心,准保没错儿!

  宋恩子 不看,拿不到人,谁给我们津贴呢?吴祥子 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

  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个面子!对吧?王掌柜!王利发 我……

  宋恩子 我出个不很高明的主意:干脆来个包月,每月一号,按阳历算,你把那点

  ……吴祥子 那点意思!

  宋恩子 对,那点意思送到,你省事,我们也省事!王利发 那点意思得多少呢?

  吴祥子 多年的交情,你看着办!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李三 (提着菜筐由后面出来)喝,二位爷!(请安)今儿个又得关城门吧!(

  没等回答,往外走)〔二、三学生匆匆地回来。

  学生 三爷,先别出去,街上抓案呢!(往后面走去)李 三 (还往外走)抓

  去也好,在哪儿也是当苦力!〔刘麻子丢了魂似的跑来,和李三碰了个满怀。李 三

  怎么回事呀?吓掉了魂儿啦!刘麻子 (喘着)别,别,别出去!我差点叫他们抓了去!

  王利发 三爷,等一等吧!

  李三 午饭怎么开呢?

  王利发 跟大家说一声,中午咸菜饭,没别的办法!晚上吃那两只鸡!

  李三 好吧!(往回走)

  刘麻子 我的妈呀,吓死我啦!

  宋恩子 你活着,也不过多买卖几个大姑娘!刘麻子 有人卖,有人买,我不过在

  中间帮帮忙,能怪我吗?(把桌上的三个茶杯的茶先后喝净)

  吴祥子 我可是告诉你,我们哥儿们从前清起就专办革命党,不大爱管贩卖人口,

  拐带妇女什么的臭事。可是你要叫我们碰见,我们也不再睁一眼闭一眼!还有,象你这

  样的人,弄进去,准锁在尿桶上!刘麻子 二位爷,别那么说呀!我不是也快挨饿了吗?

  您看,以前,我走八旗老爷们、宫里太监们的门子。这么一革命啊,可苦了我啦!现在,

  人家总长次长,团长师长,要娶姨太太讲究要唱落子的坤角,戏班里的女名角,一花就

  三千五千现大洋!我干瞧着,摸不着门!我那点芝麻粒大的生意算得了什么呢?

  宋恩子 你呀,非锁在尿桶上,不会说好的!刘麻子 得啦,今天我孝敬不了二位,

  改天我必有一份儿人心!

  吴祥子 你今天就有买卖,要不然,兵荒马乱的,你不会出来!

  刘麻子 没有!没有!

  宋恩子 你嘴里半句实话也没有!不对我们说真话,没有你的好处!王掌柜,我们

  出去绕绕;下月一号,按阳历算,别忘了!

  王利发 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吴祥子 一言为定啦!(同宋恩

  子下)王利发 刘爷,茶喝够了吧?该出去活动活动!刘麻子 你忙你的,我在这儿等

  两个朋友。王利发 咱们可把话说开了,从今以后,你不能再在这儿作你的生意,这儿

  现在改了良,文明啦!〔康顺子提着个小包,带着康大力,往里边探头。康大力 是这

  里吗?

  康顺子 地方对呀,怎么改了样儿?(进来,细看,看见了刘麻子)大力,进来,

  是这儿!

  康大力 找对啦?妈!

  康顺子 没错儿!有他在这儿,不会错!王利发 您找谁?

  康顺子 (不语,直奔过刘麻子去)刘麻子,你还认识我吗?(要打,但是伸不出

  手去,一劲地颤抖)你,你,你个……(要骂,也感到困难)

  刘麻子 你这个娘儿们,无缘无故地跟我捣什么乱呢?康顺子 (挣扎)无缘无故?

  你,你看看我是谁?一个男子汉,干什么吃不了饭,偏干伤天害理的事!呸!呸!王利

  发 这位大嫂,有话好好说!

  理由:《茶馆》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剧中故事全部发生在北京城一个茶馆里,茶馆里人来人往,汇聚了各色人物、三教九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老舍先生抓住了这个场景的特点,将半个世纪的时间跨度,五十七个主、次人物形象高度浓缩在茶馆中,展现了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政权覆灭前夕三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概括了中国社会各阶层、数个势力的尖锐对立和冲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历史命运。

  这部**根据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的《茶馆》改编。在各个平台上有很高的评分。

“改良啊,改良啊,一辈子都没忘记改良。” 这是**中茶馆的王掌柜在最后与常四爷,秦二爷说的其中的一句话,这也是茶馆的命运。

故事开始于满清时期,维新变法失败后,具体时间是光绪二十四年,此时在这看来貌似繁华的背后,隐藏着各种令人窒息的黑暗面。 由一个大茶馆的从兴到衰,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

茶馆名叫“ 裕泰茶馆 ”,位于当时的老北京城,是一所大茶馆。掌柜的名叫王利发,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茶馆与开茶馆的本事。

随着打鼓板大傻杨的出场,介绍了大茶馆里面的人与穿着。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中出没着各种人,有达官贵人,也有贫穷的吃不上饭的人,有爱国青年,也有“吃洋饭的”等等。茶馆中有条规矩,禁止谈国事,但仍有人会随口说上两句。

常四爷与松二爷在茶馆中喝茶,松二爷是个胆小,老实,特别爱鸟的人,走哪都得拿着鸟笼子;常四爷则是爱国青年,他看不上那些“吃洋饭的”,对于没饭吃的难民伸出援助之手。这是秦二爷来了。秦二爷有钱,也特别会挣钱,这座茶馆就是租的他的地方。他来茶馆后看了个遍,找掌柜的要涨房租,要不然就把他的这个地方,连同其它的一同卖掉去建工厂。突然,有一个难民小姑娘她太饿了,想拿秦二爷桌子上的食物,秦二爷让他走开。她妈此时跪到了地上说:“哪位行行好,买下这个孩子, 二两银子,就当是买个小猫小狗了。”

常四爷此时说“拿两碗拉热面,带他们去门外边吃去。”

王掌柜说:“四爷,您这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眼下这种事实在是太多,咱们管也管不过来。二爷,是这话不是?”

常四爷对身旁喝茶的松二爷说:“二哥,我看那,这大清国 是要完那。”

秦二爷:“完不完吧,也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一晚面吃。”“我真想把这店收走,乡下的地全卖了,把本钱拢在一块,开工厂,那才能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茶馆里面有个倒卖人口的叫刘麻子,现代的我们统称刘麻子这类人为“人贩子”。有个曾经农村种地的乡下父亲,现在种地不行了,不想让女儿跟着自己吃苦,没饭吃。 刘麻子把他女儿卖给了当时的大总管 庞太监(一个又老又丑的太监)做媳妇。 十两银子给了乡下父亲,一百九十两留给了自己。茶馆里面还有个唐铁嘴,给人算卦的,喜欢抽大烟,在茶馆里蹭了一辈子的茶喝。

刘麻子在又一次的做他的生意时,被冤枉成了逃兵,就地正法,死在了公寓的那条街(当时茶馆为了不关门,被改为公寓,专租给大学生)。

当时被卖给庞太监结婚的女孩,二十年后找到了当年的裕泰茶馆,现在的公寓。现在都三十多 将近四十了,带着一个领养的男孩子,在茶馆里面留了下来。在庞太监死后,他们娘俩就被赶了出来。那个孩子叫康大力,长大后当了八路军。

茶馆一共经历了4个变化。

1老茶馆(日本侵略者占领北京时期)2公寓(内战时期)3评书4接待

最后没有出来的结局是茶馆的被迫消失。

松二爷: 那么老实的一个人,最后死的时候还是常四爷给他弄得棺材。

秦二爷: 二十多岁时就主张实业救国,建工厂,实业失败。日本人在这说勤上,工厂就勤上了。可国民党政府回来后,工厂却成了逆产,被拆了。四十多年的心血啊,就这么没了。

常四爷: 自食其力,凭良心干了一辈子,却一事无成。曾在老茶馆的时候说“大清要完”被人抓起来做了一年半的牢,最终大清还是完了。“七十多了,只落了个卖花生仁。”却又说“个人算得了什么,盼呀,盼呀,就盼着国家能像个样,不再受外国人的欺负。”“咱盼着,就盼着谁都讲道理,谁也别欺负谁。”“可是我自己呢,我爱咱们的国呀!  谁爱我呀”最后只怕死的时候也没人管。

王掌柜:“改良呀,改良呀,一辈子都没忘了改良。” “对谁都弯下腰” 茶馆改为公寓,不行了又引进评书,又找招待。 “我不过是想尽了办法活下去,不过是为了活去。” “没干过缺德的事,没0干过伤天害理的事,我得罪谁了。就那娘娘,小刘麻子,沈处长,这帮狗男女,可他们都活的滋滋有味,干嘛就不准我吃窝窝头。” 茶馆想引进招待时,家里连白面都没有。

在王掌柜准备离开人世间前,又遇到了五十年前被清政府逮捕过得常四爷和实业失效后的秦二爷, 三位老人共同回顾近半个世纪的种种经历,凄凄的声音在空中久久回荡。

故事的最后王掌柜独自一人仰望屋顶,想找个挂腰带自尽的地方结束这一生。

PS:中间省略了一小部分,但真的是一部特别好的**,值得一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22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