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愿归盘古序蕴含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

送李愿归盘古序蕴含韩愈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送李愿归盘谷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写给友人李愿的一篇赠序。韩愈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他在送李愿回盘谷隐居之时写下这篇文章,借以倾吐他的不平之气,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韩愈的志向在于引道济世,但他也不讳言求功名、取富贵的志愿。他在《上宰相书》中就讲得很明白:“彼之处隐就闲者亦入耳,其耳目鼻口之所欲,其心之所乐,其体之所安,岂有异于人乎哉”只是他不愿意蝇营狗苟,为虎作伥以求得功名富贵。所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此篇《送李愿归盘谷序》表达的就是这种思想。他歌颂了隐者的高尚志趣,表达了自己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实际上是抒发自身长期追求功名而不能得志的感慨。其中对得志的高官显贵,略有讽刺之意。“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此种口气中就流露出讥讽的情绪,但比较含蓄。从行文中可见,无论是韩愈还是李愿,对这种生活都不是完全否定的。为此,过分地强调此文中的批判色彩,是不符合实际的。文章真正否定的是“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的人。

此处短短数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这些丧失了人格操守的追求富贵者的可耻、可笑又可悯、可悲的人生。内中也有自警的意思

这首小诗,诗人只运用简朴的文字 ,就常见的“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景色刻画细腻,造句

优美,构思新颖,给人一种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卷二《初春小雨》已介绍。韩愈对永贞改革持反对态度。宪宗元和元年(806),召任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讨淮西节度使吴少阳之子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宪宗派人到凤翔(今陕西凤翔)法门寺迎佛骨入宫供奉,韩愈上《论佛骨表》劝谏,触怒宪宗,被贬为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韩愈在赴潮州途中到达蓝关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他写了这首诗。“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蓝田东南。

首联直截了当地说明了自己获罪的原因。“朝奏”与“夕贬”,“九重天”与“路八千”正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受到处分之迅速与严厉,也表明了皇权之神圣和不可冒犯。但是韩愈毕竟冒犯了,这也显示了韩愈无所畏惧的气概。所奏即《论佛骨表》,其中说:“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可见,韩愈对上《论佛骨表》会受到处分是有思想准备的,他的无畏精神也是有思想基础的。

颔联写他在受到皇帝处分之后,仍然坚持认为自己的出发点是正确的,而且明确表示对因此遭贬毫不后悔。两句采用流水对的形式,读起来显得紧凑而流畅。特别是第四句采用反问的形式,将毫不后悔的态度表现得愈加鲜明、坚决。“残年”,剩余岁月,当时韩愈已经52岁。

颈联即景抒情。五句表达对家庭难舍难分的心情。当他回顾家庭所在地长安时,愁云笼罩在终南山上挡住了视线,看不见长安,当然更看不见家,于是越加挂念起他的家来。六句写瞻望前程,雪拥蓝关,可谓前程莫测。“马不前”,充分显示了征途的艰难,也表现了马对家乡的留恋,这实际上也是韩愈自己心情的写照。

尾联婉转地表达了被贬潮州的顾虑与愤激之情。不写自己担忧会死在瘴江边,而是通过揣度侄孙远来的目的是为了到瘴江边收敛自己的尸骨,就含蓄地表现了这一点。“瘴”,瘴气,指热带或亚热带山林或水边的湿热空气。过去认为是恶性疟疾等疾病的病源。“瘴江”指潮州地区的河流,此处“瘴江边”指潮州。

据《旧唐书·韩愈传》介绍,在供奉佛骨时,“王公士庶奔走施舍,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韩愈上《论佛骨表》加以劝谏,无疑是正确的。在受到严厉惩处后,作者在诗中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写得理直气壮、气势磅礴,这是难能可贵的。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卷五引文称此诗“大气盘旋,以文章之法行之,然已开宋诗一派矣”。如首联直叙其事,以“一封”与“九重”,“朝奏”与“夕贬”对,诵之,颇有激昂慷慨之势。颔联两句分别用“欲为”、“肯将”等虚字,使人感到流转自如。韩愈对宋诗风格的影响,于此诗也可见一斑。

《晚春》唐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诗人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你看,“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为“晚春”添色这就给人以启示: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是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的

-

韩愈

-

晚春

作者:韩愈

题目:晚春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这时,百花盛开,万紫千红,它们像是知道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所以特别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各逞姿色,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机能。而那些全无才思的杨花榆荚,在春风中纷纷飘落,只晓得如雪花那样,毫无目的地漫天飞舞。这里,似乎只是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

初春小雨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后人因称韩昌黎。德宗贞元八年(792)举进士,任汴州节度使幕中推官,后入朝任监察御史。宦海几经浮沉,于穆宗长庆二年(822),转任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韩愈主张“以文为诗”,写诗好发议论,对宋诗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有很大影响,但此诗却写得自然而流畅。《四库全书》收《五百家注音辨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全唐诗》录其诗十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其诗十二首。

诗题一作《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张十八”当指张籍,韩愈还写过《病中赠张十八》,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这首诗写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初春,当时他担任吏部侍郎不久,心情还是很愉快的。

前两句写早春所见。首句写落在京城街道上的小雨像奶酪一样柔润。“天街”指京城的街道,因为京城是天子居住的地方,所以说“天街”。“酥”指奶酪,唐代长安胡化现象普遍,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也相当频繁,所以对游牧民族吃的奶酪人们还是比较熟悉的。次句写原野上处于萌芽状态的草,近看又少又小,几乎看不见,但是远看,却呈现出一片片绿色。这说明诗人观察事物之细致,对新生事物之敏感。韩愈《春雪》诗中的“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也说明了这一点。

后两句写对早春景色的赞叹。三句强调指出这恰恰是一年中最好的时候。一年中最好的时候是春天,而春天中最好的时候恰恰是早春。“最是”,恰恰是,有强调的意思。“处”在这里表示时间,而非表示地点,相当于“时”、“时候”。末句说早春绝对胜过烟雾笼罩,柳絮乱飞的暮春季节。“皇都”即唐代首都长安。这两句诗分别用“最”与“绝”这两个副词开头,起强调作用,充分地体现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此诗用暮春时节的满城烟柳来衬托处于萌芽状态,但是却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小草,颇有特色。诗中也洋溢着作者于晚年重新回到首都任职的喜悦之情,诗人一再提到“天街”、“皇都”,也不经意地透露了这一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070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