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中路遥用自己娴熟热爱的朴实诙谐的语言诉说着陕北普通人的生活,诉说着这方土地所滋养的人民与生活。那么《平凡的世界》是如何以平凡的感情见证人间真情?
一,平凡的爱情见证人间真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文学作品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人类这种自然的情愫与追求,让我们能够通过文学作品重新审视和感悟人类的这一独特情感方式。《平凡的世界》通过对主人公爱情的描写,展现了平凡人的善良和真诚。文本中的田晓霞是那个时代特殊的女性,她大胆开朗、不落俗套,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与议论,没有被那时门当户对观念所束缚,喜欢上家庭和工作条件都与自己有差距的孙少平。金秀和田晓霞在这方面十分相似,经过自己努力来到大城市的金秀,大胆地向孙少平吐露心声,表达自己对孙少平的爱慕,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可以放弃自己的一切。文本中的田润生,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自愿放弃比较优厚的生活,冲破习俗和世俗的桎梏,和“寡妇”终成眷属。平凡人的爱情表象不炽烈,意蕴却深沉,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见证了爱的“至纯至真”。
二,平凡的交际展示人间大爱
路遥是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作家,他在《平凡的世界》中通过犀利的笔触艺术再现了一代又一代农村普通人的家庭生活、人生困顿,将人伦关系融合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赡养老人、供养子女、帮助兄弟姐妹是中国善良与忠厚群体形象的浓缩,孙玉厚就是典型的代表。文本中的孙少安尽管有着自己的理想,但为了家庭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挑起重担。孙少平虽然在外求学,但也难以割舍家庭;李向前虽然自己的爱情破灭了,也没有改变自己对人、对人生的态度,对田润叶及其家人依旧关怀备至,体现了人性中的宽容和人本关怀。无需甜言蜜语,无需仪式感人,人间大爱存在于朴素的乡亲意识中,存在于平凡的责任中,存在于人性的升华中。
摘 要
《平凡的世界》主要以陕北地区黄土高原的农村生活为根基,塑造了众多的女性人物形象,这些女性都有着不同的性格,对生活有着各自的理解,同时,对爱情也有不同的观点。本文主要通过写三个主要女性的人物形象,分析她们的爱情观,以及进行人物形象的比较,来挖掘形象塑造的深刻意义和爱情观的启示。
关键词:女性;人物形象;爱情观;
前言
《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它沟通了地球人类的情感,历来家喻户晓。这部百万著作以黄土高原双水村村民的命运为中心,用全景式反映了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变迁,时间从1975年开始,到1985年结束。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本书也被历届学者研究,目前学术界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孙少安,孙少平,农民形象,农村变迁等等,通过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的形象。该论文主要着眼于《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女性人物,采用材料分析,人物对照的方法来分析人物形象和探讨其爱情观,挖掘出其形象的独特性,帮助读者更有深度地理解《平凡的世界》以及这本书通过这些人物所传达的情感和理想。
第一章:主要女性人物形象
第一节 田晓霞: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现代女性
如果说那个年代是迷茫的,那田晓霞就是指明前进方向的指南针;如果说那个年代是寒冷的,那田晓霞就是那冲破黑云,照耀大地的暖阳;如果说那个年代是苦涩的,那田晓霞便是那颗能够甜化心田的糖果。田晓霞,是《平凡的世界》中的女主人公,也是作者路遥着墨众多,着力刻画的人物,她总能凭借自己的力量给他人带来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动力,她身上闪耀着文化之光,理性之光,现代之光,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便是贯穿田晓霞这个人物的最生动的写照。我们接下来通过对其性格的探究来深度理解田晓霞这个人物形象。
田晓霞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她的父亲是县委书记,自小生活在城市里,家庭条件相对优越。不仅有着和谐的家庭氛围,而且还受过良好的教育,知识面广。在学习上努力认真,在生活上也没有物质的烦忧,这些方面形成了她活泼开朗,率性洒脱,积极向上的性格。
“‘你和润生一个班的吧?’田晓霞大方地问他。‘嗯……’少平一下子感到脸像炭火一般发烫。”此时,正当少平为自己穿着脏烂而感到尴尬窘迫之时,晓霞热情地给他泡茶并递给他,“咱们是一个村的老乡!你以后没事就到我们家来玩。……听润生说过咱村还来了两个同学,都分在高一(1)班了,也没去认识你们。你看,我这个老乡真是太不像话了!”从这短短几句对话中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田晓霞从出场就带着一种特别气质,她没有那个时代女性的扭扭捏捏,而是简单大方,活泼热情,同时展现了她那娴熟的交际能力。在这之后,晓霞也会主动来找孙少平拉话,一起谈天说地。在生活中,她也十分率真洒脱,不拘一节,比如在每当在课外活动的时候,她总是两只手揣在裤口袋里,俨然像个男孩子似的踱到操场上的报栏前看报纸。在地区上搞革命故事调讲的时候,田晓霞和孙少平需要到城里,这是少平第一次去城里,由于晓霞对城里熟悉,就热情地给他介绍这座城市并带着他到著名的地方去转。
小说中多处笔墨写了她的善良正直并且尊重他人,顾及到他人的自尊心。善良的人,他们在和别人的相处的过程中总是以最大的善意去看待别人,他们有着人类最朴实,最真诚的情感,无论对方是朋友还是敌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他们都会经自己最大的能力给别人送去温暖和善意,而小说中的田晓霞就是这样一个人。小说中田晓霞的外公徐老汉因为自己养的一只老黑猫死了而难过抑郁,这时,晓霞看出了外公的伤心,就买回一只小黑猫来陪伴他。在高中时代,在她与孙少平的相处中,总是能顾及到他的自尊心,恰到好处的对他提供帮助。如在孙少平和田晓霞的借书过程中就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一开始,晓霞是这样问的:“我能给你什么帮助呢?”少平抬起头说:“你如果认为什么书好,再象以前一样,及时推荐让我看。”在这个对话中,田晓霞提出要帮助孙少平,是站在好友的立场,尊重的提出询问,而不是直接将自己的善意强行加在孙少平身上,没有任何的主动给予,因为田晓霞知道这样会使少平感到不适,因为理解,所以要避。她对穷人的态度是在平等立场上建立的悲悯,而不是轻蔑。最后也因为善良,她在最后因为救素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丧命于汹涌的洪水中。
田晓霞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冒险精神和奉献精神。她关心国家政治,关心社会焦点,为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担忧。她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在黄原师专毕业后,在如愿成为一名优秀的省报记者,曾到偏僻而且环境非常不好的煤矿进行采访工作,还不顾危险地下矿井了解工人的劳动情况。当特大洪水袭来,她的心中有一种使命感,使她想把抗洪救灾的实时情况报道给全省人民,所以毫不犹豫的冲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下了飞机后只身前往灾区,看到洪水中的小女孩,她不顾个人安危,把能活命的木板推给了小女孩,最后献出了她鲜活而宝贵的生命。
田晓霞的出生环境培养了她的自我意识,她不受教条主义的禁锢,对事物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不凡的分析能力,能够以广阔的目光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最鲜明的体现便是她敢于批判社会虚伪的现状。在看到报纸时,看到一些不好的言论总是能一针见血的说出其缺点。比如,她能指着一个重要作家发表的言论说:“这家伙又胡说八道了!”“咱们现在国家叫这些人弄的一团糟!”她还指出了当前农民穷的连饭也吃不上,学校还整天搞形式,不上课 ,年年说形势大好,但是好像阶级敌人和资本主义却越来越多的弊端。田晓霞的这些言论在当时那个人人自危,生怕被打成反动派的时代,可以说是石破天惊。
田晓霞不仅注重自由而且也向往自由,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想,敢于突破世俗的独立女性。“我们原是自由的鸟,飞去吧!飞到那乌云背后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作伴。”这是晓霞深深地向往自由的体现。自由的精神,自由的灵魂,使一个人具有独特的魅力。田晓霞可以说是作家笔下最理想的人物,她敢她敢想,敢说,敢做,她所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区别于传统女性最突出的特点。
田润叶:传统女性和现代女性的结合者
田润叶是双水村村支部书记天福堂的女儿,这个角色既有传统妇女的特点,也有新时代女性特色,是一个游走于传统与现代边缘的女性角色,具有一定的悲剧性色彩。
田润叶为人热心善良,对待亲人无微不至,对待朋友真心实意,在她的身上,体现出中国传统女性的真善美。在小学教书之后,她住在县城的二爸家,她虽然成了公家人,但是却待人平和,没有架子。每次回双水村,都会给少安的奶奶带点心;还提着点心去看望村里傻瓜叔叔田二,尽管傻瓜叔叔的窑里臭气熏天,她也毫不在意 ;对待少平就像亲弟弟一样,由于少平上高中时生活拮据,她就总是热情地招待孙少平来家里吃饭,给他端来一大盘猪肉炖粉条和一盘雪白的馒头,为了让他不尴尬,故意留他自己一个人吃饭,从这一小细节也足以看出她的细心。临走时,还十分慷慨地送给他五十斤粮票。因为二爸田福军和他的同事李登云的政见不合,为了二爸的政治前途,她听信了田福军老丈人的一席话,她最后答应嫁给热烈追求她的李向前,也就是李登云的儿子。在李向前因醉酒而出车祸,双腿截肢后,悲观失望地想要离开这个伤心的世界时,润叶骨子里的善良提醒着她作为妻子应尽的义务,她又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从这方面来看,也可以说她是知性的理智的,也使得她的人物形象更加有血有肉。正是因为润叶的善良,也使得她处处为他人着想,在自己的事上却不愿意强求。这也使得她失去了青梅竹马的初恋,而且还经历了一段不幸的婚姻。
田润叶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她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甚至是充满了激情,为了给学生们上好课,常常废寝忘食地备课,有时工作到半夜三更。对于学校规定的教学要求和人物,她都能模范地执行,兢兢业业地完成。
她受过一定的教育,但对自我,对世界的认知水平并没有那么高;她有一定的个性,但却没有鲜明到可以不顾一切的跟随自己的心愿行事;她是一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姑娘,后来寄人篱下,到城里和二爸一起生活,她没有什么资格来为自己发声;她表现出了勇于反抗命运的安排,勇于追求自己的爱情的知识女性的特点,但同时也表现出了一个传统的农村姑娘的局限性,这个局限性却是长辈眼中的闪光点,孝顺懂事,乖巧,为大人分忧,不会给长辈添麻烦。她始终在自我与外界压力下苦苦挣扎,残留在脑中的传统观念使她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最终服从了命运的安排。
第三节 郝红梅:努力与命运抗争的自强不息者
郝红梅在小说中的出现的次数并不多,她是一个家境贫寒,喜欢读书而且长相清丽的女孩,但是她从一出生就已经被定义——地主的孙女。这个身份使得她在与同学们的相处中多了一份自卑感,在那个敏感的时代,家里是地主成分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不光物质上穷的一干二净,而且精神上还要接受所有村民的指责与鄙夷。她也在村人锥子般的目光中学会了在夹缝中生存,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首先,她的相貌是出众的。原著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孙少平发现,郝红梅实际上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为她穿戴破烂,再加上一脸菜色,才使得所有人都没发现这点。”班长顾养民注意到她并向她示好,跛脚的侯玉英处处找她的麻烦,从这些侧面,也能看出她的样貌是不同于一般女子的。
其次,因为贫穷和地主家的子孙的身份,郝红梅心中多了一份自卑,同时又有着极强的自尊心。郝红梅一家背着沉重的政治包袱,受尽社会的白眼和歧视,一家几口人只能靠他父亲一个人的工分过活,遇上灾荒年,国家发下来的救济款和救济粮,不用说也跟她们家沾不上半点关系。她身上也总是穿着破烂的衣服,这也不难理解她的自卑。学校里的菜分甲、乙、丙三种,主食也分三等,白面馍、玉米面馍和黑色的高粱面馍。光景不好的郝红梅自然是吃最便宜的,从开学开始,每次吃饭的时候,她几乎都是最后一个来食堂吃饭的,每次都默默的拿走剩到最后的两个黑高粱面馍。因为贫穷,也因为年轻而敏感的自尊心,她总是选择躲避众人的目光,尽量不到人多的地方,避免遭到无言的耻笑。在快毕业的时候,同学们互相赠送的礼品,因为自己的自尊心,她决定回赠同学们精美的礼品,但却选择了一个不恰当的方式——偷手帕,最后被无情的揭发。郝红梅因为面子而偷,最后也失去了面子。
最后,郝红梅也是一个乖巧,有上进心,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的女生。但是,也正是因为想要迫切地改变自己的命运,她身上也体现了一定程度的虚荣心。在那个年代,能上初中或者高中是极其幸运的。而她所在的高中,是县里的最高学府。她在村里尊大尊小,叔叔婶婶不离口,十分乖巧,所以被推荐上高中。她喜欢读书,从最开始就是被孙少平所读的《红岩》吸引,才与他搭话,问他借书,随后她也常常向他借书看。她从小就认识到自己不幸的人生,并且她的身上背负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家人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她小小的身躯上。严酷的生活使她过早地成熟起来,她想努力地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攀上家境好的顾养民,她选择疏远了对她很好的孙少平,在许多外人看来,这是十分虚荣的,但是换位思考,郝红梅也只是在为自己悲苦的命运而抗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二章:爱情观
第一节:田晓霞的爱情观
一、爱情败给命运总比败给世俗好
田晓霞对待爱情的态度是纯粹的。田晓霞和孙少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阶级差异,不管是家境,还是社会地位等等,在那个年代看来,干部家庭的女儿和农村打工汉的结合完全不符合“门当户对”的陈旧观念。但是田晓霞自始至终都是以平等的方式与孙少平交流,从刚开始朋友间的相处,他们一起看报刊,一起谈天说地,到后来的交往,物质和地位,都不是阻止他们在一起的主要因素。田晓霞所认同的是爱情观是:爱情败给命运总比爱情败给世俗好。这种爱情不仅包含男女双方对生活的共同理解极情感上的契合,同时在他们的爱情交往中,已经看不到传统情爱模式中富有伦理意味的家庭生活的琐碎与平庸,主要灌注着理想的激情和精神的追求,具有诗的情调与浪漫色彩[1]。
在高中的时候,田晓霞对孙少平更多的是朋友之间的赏识,孙少平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他的眼界也和班上的其他同学不一样,更加开阔。这也是吸引田晓霞最重要的一点,田晓霞的思想紧跟时代潮流,同时也希望喜欢的人不要变成世俗的人。在高中毕业时,她还对孙少平说过,“希望你千万不能变成个世俗的农民,满嘴说的都是吃,肩膀上搭着个褡裢,在石圪节街上瞅着买个便宜猪娃。”毕业后仍然坚持给孙少平寄书和报纸,并提示他要树立远大理想,不要随波逐流。这也是她所认为最理想的人。两年后的**院重逢,田晓霞对孙少平有了更加特别的想法,或者说更加钦佩他。因为从孙少平的谈吐中,她发现他对生活有了更加独特的理解,他努力改变生存条件,同时也不放弃最主要的精神追求,他不鄙视普通人的世俗生活,但又竭力使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达到更深的层次,她喜欢孙少平,也正是他不伪装自己,不会因为生活的窘迫就感到自己活得没有意义。在田晓霞看来,孙少平已经为她的生活环境树立了一个“对应物”,或者说是给她的世界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坐标”,单单凭这方面,就已经足够让她足够心动。
二、忠诚专一、无私奉献
田晓霞对待爱情的态度是忠诚专一的,全心全意为对方考虑和付出的。在重逢后不断的相处中,对爱情的美好想象在她的心中慢慢滋长。她期盼和孙少平每周六的约定,想去看望他时,又会考虑到保护他的自尊心。在确认关系后,田晓霞悄悄地来到孙少平工作的煤矿,给了他一个大大的惊喜,晚上又决定和他一起下到黑脏而又危险的矿井,感受他工作的环境。田晓霞对孙少平的爱是爱屋及乌的,对少平的妹妹兰香照顾有加。在工作期间,她还拒绝了家庭环境优越的同事高朗的追求。她的心一直属于她爱的少平。“我放纵我的天性,相信爱情能给予人创造的力量”,“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地自我更新的过程”,田晓霞始终都信奉着这种爱情观念。
第二节:田润叶的爱情观
一、不在意门第观念
田润叶出生在农村,但是生活在文明与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里,她的身上已经脱离了世俗的偏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她看来,“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有意”,她和孙少安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彼此相知,尽管孙少安的家里十分贫穷,她也毫不介意,仍然喜欢着这个青梅竹马的伙伴。当二妈给她介绍对象的时候,她的心里只有少安哥,她想让他娶自己,如果非要嫁给一个人,也只有她的少安哥可以配得上自己,所以她选择了主动出击。她寻求机会然后把表白的纸条亲手交到了孙少安的手上,“少安哥,我愿意一辈子和你好。”这是润叶为追求自己理想的爱情所迈出的勇敢的一步。
二、主动而倔强
她对爱情的想象是美好的,对爱情的追求是主动而又倔强的。 尽管孙少安在她的追求面前畏怯地向后退缩,她仍然没有死心。在润叶知道孙少安找了一位山西婆姨后,她的内心显然是痛苦和失望的,但是她知道少安的难处,少安是因为农村人的身份,而且家里光景不好才没有勇气答应和她一起生活的。田润叶想着过一段时间他会想通的,还是坚信他最终会响应她爱情的呼唤。尽管最后事与愿违,她在心里还是默默地想念着她的少安哥。在重重压力之下结的婚姻也只是名存实亡,她内心倔强地用她自己的方式来反抗她这段不情不愿的婚姻。由于旧社会的阶级观念和牵涉众多的政治利益关系,使得田润叶和孙少安的这段感情无疾而终。尽管田润叶对爱情是执着主动的,但是也躲不过现实的残酷。
第三节:郝红梅的爱情观
一、追求物质、现实的爱情
由于地主子孙的身份和贫困的生活,郝红梅对爱情的选择更注重实际,或者说物质。她有着成年人的早熟,对于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早有打算。她来到这座高中,就是为了能够攀上一个条件好的男人,将来好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而与孙少平的那段相处,基本上是出于一种怜悯,既怜悯别人,也让别人怜悯自己,因为相似的命运,她对孙少平内心充满了亲切的感情,却不是男女之间的那种感情。当遇上顾养民之后,她感觉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因为顾养民的父亲是黄原地区师范专科的副校长,母亲是地区建筑公司的工程师,祖父又是县里远近闻名的老中医,正是她梦寐以求的爱情对象,当知道顾养民有意于她时,她是惊讶和惊喜的,所以故意疏远孙少平,奔向了她理想中的爱情。她梦想着这位高贵子弟会想办法帮她在黄原找工作,并且和他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爱情也确实朝着她想象的方向发展,因为顾养民确实喜欢她并且不嫌弃她的地主成分。但随后却因“偷手帕”事件,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情。
二、终归于平淡幸福
在受到打击之后,她与顾养民之间也没有了交集,因此,她对爱情也没有了奢求,选择安安分分地嫁给了邻村的一个教书教员,郝红梅在经历一段是失败的爱情后,内心期望能够和这位教书先生永远的生活下去,尽管平淡,却幸福。当厄运再次降临在她身上的时候,她又陷入了迷茫和绝望,他的丈夫意外死亡,使她对爱情心灰意冷。但是为了孩子,她选择坚强地生活下去。后来集会上与田润生偶遇,在田润生悉心地照料与保护下,郝红梅已死的爱情火苗又再一次燃起,她觉得润生是一个有能力有担当,能给她带来安全感的男人,所以最后不畏别人的眼光,选择了和他在一起,最终也获得了一个幸福的结局。郝红梅的爱情之路有了明显的转变,从最初的看重财富,看重身份的爱情到最后选择了平淡安稳且幸福的爱情,她对爱情的认知是不断成长的,也是不断成熟的。
第三章:三个女性人物的比较
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她们有着不同的命运。首先,她们的家庭出身不同,郝红梅出生于农村地主家庭,田润叶出生于农村干部家庭,田晓霞出生于城市,是县委书记的女儿,三者的出身也昭示着她们命运的不同。其次,田晓霞、田润叶和郝红梅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教育,也对她们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郝红梅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她读书的目的很现实,只是想通过教育来改变命运,但是她也深知家里没钱送她上大学,只能读到高中,所以她更想在高中读书时能碰上一个好人家;田润叶在黄原师范专科毕业之后回到原西教小学,成为一名公办教师,她接受现代思想的熏陶,敢于主动追求幸福,但是明显又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具有“奉献”精神,但是这种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使她后来丧失了自我人格,自我尊严,面对不幸福的婚姻,她仍然固守传统女性的牺牲精神,虽然无奈但是仍然坚持着有名无实的婚姻;田晓霞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是接受了精英阶层的教育,她上过大学,读了很多书,在精神层面与郝红梅、田润叶有很大差别,她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完全脱离了世俗的观念,她对爱情的选择,超越出身和阶层,只寻求情感和心灵的契合。三者的结局也尽相同,郝红梅在经历一波三折之后,找到了幸福,与田润生过着平淡而美好的生活;田润叶在李向前遭受车祸后,心生愧疚,尽心尽力地照顾他,后来二人也生育了一个儿子,也算得上是一个比较美好的结局;田晓霞在省城当记者时,被一场洪水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她是因救他人而牺牲的,是伟大的,结局虽然残酷但是也令人崇敬。
结语
在《平凡的世界》中,她们演绎着属于她们自己的不平凡的爱情故事。正如路遥所言:爱情可以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使要经受无尽的煎熬和折磨,爱情仍然是人世间至善至美,神秘而不可或缺的情感。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田晓霞用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向我们展示了理想而美好的爱情;田润叶向我们展现了朴实,善良,独立的品性,是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的结合体;郝红梅用她的行动演绎着出生于贫穷的环境,仍然勇敢地与命运斗争的故事。期望更多的人能够从中学到摒弃世俗的偏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爱情也好,事业也罢。在此过程中,不忘初心,坚守善良与本分,方能达到理想的彼岸。
太过美好的事物留也留不住,只能远远地欣赏一下,终究不是生活的常态。所以晓霞死时他才痛苦得不能自已。那是他亲手掐断的最美好的希冀。让自己不抱幻想,以后也就不会再痛的肝肠寸断。少平与田晓霰的爱情正是路遥对世俗婚姻观的一种反击,对美好婚姻的一种憧憬罢了,可为什么写死呢,因作者的婚姻不幸,当时糟糕的身心状况,有一种听天由命,万念俱灰的悲观情怀。
田晓霞是好干部的女儿,是积极向上的主人公的恋人,是美好的象征,作者把她写死,可以说这是运用悲剧的写法,因为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样更能增加其感人的力量。既然作者在写《平凡的世界》,就要让这“平凡的世界”更能触碰人们的心灵!
路遥一生过得太过凄苦,生活已然让他成为了比较悲观的人,书里主要人物基本都是苦中只能品尝到点点乐的生活,痛苦,坚忍的生活才是生活的常态,也才是最平凡的世界,那些美好,心想事成的生活,概率太小,表现不出生活本真面目和常态。
路遥笔下对于田晓霞最后的安排,很让人觉得不该如此,难得最好圆满的结局不好吗?但是我们对于田晓霞个人的分析最好还是回到当时 社会 的原点,回到路遥先生一生的经历,回到后来人们的反思中来看待,你就会觉得就该这样!为了这个作品,路遥先生可谓呕心沥血,赌此一生,作品写完泪流满面恸哭不已、抛笔窗外,誓言再不掂笔!可见路遥先生是付诸了自己全部的 情感 投入到了创作之中。孙少平其实就是路遥先生的原型,同时也是无数个当时 社会 中每个人的影子!对爱情对 社会 对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正是对当时人生人性的理想思考得最好的 历史 纪录吗?
平凡的世界,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我个人认为,田晓霞的死其实是必然的,不在今天就在明天。个人英雄主义那么重要?有为那些个爱你的人着想吗?我个人不是同情田晓霞,只是为孙少平不值。这也是小说曲折情节的发展方式,这样的结局更加跌宕起伏,悲剧发生给读者更大的心理震撼!也是给人心理感伤的地方。同时也说明了平凡的世界本身就是不平凡的!这也是生活的本身!没有遗憾就没有争议!没有遗憾就没有悲伤!这也许就是路遥先生想告诉世人的故事。人生是平凡的!但生活本身并不平凡!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
平凡的世界,电视剧看了两遍,但是没有读原著。 电视剧里,从头到尾都是遗憾,孙少安与润叶不能在一起的,后进来的秀莲死了,孙少安与晓霞不能在一起,大水冲走了晓霞,润叶嫁给了一条腿的男人,润叶的弟弟娶了个寡妇,少安姐姐嫁了个不成器的丈夫… 看剧情,没有一处不是遗憾,但却让我更想去深入地看一遍又一遍。 路遥,或者是自卑的,他从来没有经历过美好,所有的美好好像都与他擦肩。他的经历,他的幻想,或者在那个年代注定就是一个悲剧。 看了你的解读,心里豁然开朗,只有真正的深有感受过,才会把心底最原始的寄托写在文字上,通过勾画的人物形象饰演自己的人生。 不管怎样饰演,结局总改变不了。所以路遥笔下的人物是悲哀的,是值得人们同情的。
田晓霞的热情和智慧,文化的底蕴,一招一式都可以看出她的老练,在路遥的心里一直有她的影子,祈求现实生活的存在,可又是飘渺。只有更加刻画田晓霞的品质,也只有在抗他洪采访中牺牲。 当面对洪水袭来,人民不愿意撤退,她坚决让救援人员举起了枪 ,连前去的高官们都对她另眼相看,请她指挥救援。这些都可以感受到田晓霞忧国忧民,大公无私,理性爱国的形象,她对于政治上的精通让孙少平都不得不佩服。
惠英嫂和少平也不门当户,精神上和灵魂上两个人的差距更大!少平更想追求精神上寄托,惠英嫂只能给予少平生活上的照顾,她不能在精神追求上和少保护一致,即使少平毁容了,俩个人还是不般配。如果结合,少平也不会幸福!在那个年代,孙少平还算知识分子。再说田晓霞、田福军并不迂腐。而孙少平也积极向上,君不见不是还有很多知识相差一点地结合在一起吗?再说那年代知识分子并不多。说到门当户对,其实他们也门当户对,灵魂上的门当户对。对于物质,在那时田晓霞也算富有,一个女人当她物质还算好的时候,他会追求精神契合。不是所有女人都“拜金”的。我条件都过得满足,我为何不找个我灵魂里相应的人呢?写死田晓霞的原因估计是为了对应题目,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所以这也是平凡的人生。让孙少平去接受平凡人的痛苦极限。
不是解脱,是路遥有蒲松龄那种幻想而与现实中的无奈,是路遥爱也不能爱,说也不能说的无奈,是理想遇到现实的妥协,是当时思想进步和现实的束缚。路遥是善良的,是对美好的东西一种冻结。假如过二十年,晓霞和少平结婚了,少平就是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不必要过二十年,过十年, 历史 翻过新世纪,少平成了企业家。然而,路遥没有看到这一天,所以,可怜的晓霞只有叫路遥安排死了,可叹可悲,可敬可爱。
我认为之所以让田晓霞死正是紧扣《平凡的世界》主题,孙少平是平凡人,不可能走进田晓霞的官僚家庭,只能过自己平凡的生活。 路遥本人就是平凡人,他参加造反派,也只能暂时改变一下自己的身份,四人帮一倒台他马上打回原型。我觉得田晓霞死了,整本书就重了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当那么美那么高尚的人,那么纯真的爱情都消失的时候 孙少平体现的对生活的承载和对人生的思考,都使本书的思想高度提升了一大截。 田晓霞的死,即使是我们读者,也很不舍,也很心痛。 但其实这就是生活的真相 随着光阴的流逝 我们生活中很多美好的东西都在离开 只是早和晚而已。
把美好戛然而止,留下唏嘘与遗憾,才能打动读者!无论平凡世界中的孙少平田晓霞,还是孙少安田润叶,还是田润生郝红梅,都会带有深深地遗憾,而读完全书,读者会觉得没什么遗憾,感觉生活就是这样,曲曲折折,奔涌向前!路遥所表达的缺憾才是美。在少平的内心世界,田晓霞的出现无疑是理想的象征,但现实是残酷的,即使如果按理想化的情景俩人结合一起,往后的日子也许并不是圆满的,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了你丰衣足食的物质必然给不了你风花雪月的爱情,一切得到的必然要付出与之匹配的辛酸。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上若有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美好的东西都是不能长久的,包括有差距的爱情(作者本身的婚姻亦然)。少平无疑是真正倾力打造的理想化人物,他不能飘在空中。少平是扎根煤矿的一棵老榆树,晓霞是飘在天空的一朵云——是的,名如其人,破晓时的朝霞再美再持久终将在日出之前消于无形,一如两人的无疾而终的爱情。即便抛开门户地位的偏见结合也未必比得上润叶与向前。不由得想起顾城的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发觉:你看我时很远,看云时很近。晓霞殉职虽然残酷但为对他们的爱情来说,未必不幸——晓霞永久地活在少平的心里。
作为主角光环的孙少平不能死,那死的只能是热情奔放勇敢有理想的田晓霞了。田晓霞必死,那是因为这样的爱情只能存活在理想里,不能存活在现实中。是巨大的门第扼杀了他们的爱情,是赤裸裸的现实扼杀了他们的爱情。这样的悲剧是 社会 注定的。按说孙少平在高中时学习成绩不错,正常情况下应该可以考上大学的。但孙少平连考都没考,不符合常理,感觉作者为了突出孙少平生活的艰难,故意不让孙少平考上大学,这个情节处理得不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