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谈幸福观。。

结合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谈幸福观。。,第1张

一颗伟大的灵魂,百年前在俄罗斯的大地上发出光焰,最精纯的光彩照耀我们的心灵。在十九世纪末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心音并抚慰我们青少年的心灵。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他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唯一的真正的友人——列夫·托尔斯泰

在有暇之余,我翻开了《列夫·托尔斯泰传》,从而来体会一下托尔斯泰的人生成长的艰辛历程。

托尔斯泰粗犷的脸又长又笨重,短发覆在前额,小小的眼睛,宽大的鼻子,往前突出的大唇,宽阔的耳朵,因为无法改变丑相,童年时倍感痛苦。他在一个叫卡赞的地方读书,成绩平庸,他是孤独的。

在他家庭的回忆中,好几个人为托尔斯泰采作他的《战争与和平》中的最特殊的典型人物:如他的外祖父,老亲王沃尔康斯基,叶卡捷娜二世时代专制的贵族代表;他的母亲,玛利亚公主,这温宛的丑妇人,生着美丽的眼睛,她的仁慈的光辉,照耀着《战争与和平》。

虽然对于他的父母,他是不大熟知的(他的母亲逝世时,他还未满一岁),但是他至少还能保持若干关于父亲的回忆。这是一个和蔼的诙谐的人,眼睛显得忧郁,在他的城邑中过着独立不羁、毫无野心的生活;他父亲死时托尔斯泰才九岁。这一死,使他第一次懂得悲苦的现实,心中充满了绝望。

然而不知不觉中,他为少年的热情、强烈的情感和夸大的自尊心所驱使,以至这种追求完美的信念丧失了无功利观念的性质,变成了实用的性质与物质的了。他慢慢地也学会了放荡自己。最后,有一样东西救了他:那就是绝对的真诚、坦白和善良。

最终他以自己的努力而成了俄国作家,成为了“俄国的一面镜子”

影响我们成功的决不是环境,或者遭遇。而是我们是否能保持一颗坚强的心,一种不屈的信念。

现实主义作家茨威格通过对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包括:多毛,须发浓密,面部黑,像田野村夫等)来突出列夫托尔斯泰眼睛的敏察和深刻,目光的锐利,从而表明其中丰富的情感既说明列夫托尔斯泰是人民大众的普通一员,又表明了他的聪明,突出了作者对他的崇敬、赞美之情

列夫托尔斯泰主要内容是写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了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而且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丰富而深邃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托尔斯泰的无限憧憬和赞美之情。

1928年苏联举办盛大的列夫·托尔斯泰1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接到苏联作家协会的热情邀请,对苏联进行了拜访。这次行程中最让茨威格印象深刻的是拜访列夫·托尔斯泰的故居和墓地时所见所感。回国后,他把这些感情融入了他著名的《三作家·托尔斯泰》中。

列夫·托尔斯泰是享誉世界的大文豪,文章以此为题,既直接点明了写作对象,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课文解析:

1、“所以说,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是对上文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总结、升华。托尔斯泰相貌平平,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他出生在贵族家庭,却心系平民,已经和俄国人民融为一体,是俄国人民的杰出代表。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喜爱与敬佩之情。

1 列夫托尔斯泰的句子赏析

(1)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犀利的目光”比作“锃亮的钢刀”,暗示托尔斯泰对时代的观察与认识十分深刻(2)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托尔斯泰眼睛中蕴含了深刻的情感,赞美了托尔斯泰能将世间万物尽收眼底的全方位观察力,并在作品中展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3)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既来自于对社会、人生的观察、研究,又经过自己的思想的加工,并用他的笔表现出来,展现社会和人生的真谛(4)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匕首指托尔斯泰的眼睛主人指在社会中生活的人(作品所反映的对象)这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目光敏锐犀利,对现实的批判是极其深刻而准确的,甚至引起统治当局的恐慌(5)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句话充分表达了智者的痛苦,托尔斯泰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苦难及其原因,并尽其毕生去改变,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是他最大的痛苦。

2 课文《列夫·托尔斯泰》摘抄三句好句并赏析

你好,

1、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小屋粗制滥造出自一个农村木匠之手,使人产生遐想,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是这块悲凉之地解冻,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托尔斯泰的胡子。而不是由古希腊的能工巧匠建造起来的。用粗制滥造的小屋比喻脸部的轮廓生动的描写出托尔斯泰脸孔的粗劣。

形象地揭示了托尔斯泰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

2、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3、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存额头上。

为勾画托尔斯泰的面部特征,作者用了大量比喻:脸庞多毛,用“植被多于空地”喻之;黝黑脸膛“皱似树皮”;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灰白的鬈发,像堆在额头上的泡沫;须发覆盖,像热带森林般茂密;大胡子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这些比喻(内含夸张)的大肆铺排,浓墨重彩,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不同寻常的印象。

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

3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赏析

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1·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2· 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去的那个钟点是永远不能回来了。

3·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4· 一个埋头脑力劳动的人,如果不经常活动四肢,那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5· 英雄主义是在于为信仰和真理而牺牲自己。 6· 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7· 人生不是一种享东,而一桩十分沈重的工作。 8·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9· 没有智慧的头脑,就象没有腊烛的灯笼。 10· 人们过于习惯借助力量来维持秩序,因此不可能考虑没有压制的社会组织。

11· 纯粹的、完全的哀愁和纯粹的、完全的欢乐一样都是不可能的。 12· 文明的建立的不是机器而是思想。

13·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 14·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15·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6·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17·我们不但是今天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而且过去生活在,并且还要永远生活在那里,在整体之中。 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幸运的不是始终去做你希望做的事,而是始终希望达到你所做的事情的目的。

(俄)列夫托尔斯泰 没有信仰的人的生活,无非是动物的生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理想是指路明星 。

(俄)列夫托尔斯泰 我之所以想为人民实行教育,只是为了要救援在那里要淹死的许多普希金,奥斯特罗夫得斯基,罗蒙诺索夫。然而在每一个学校里,这些人都 是成群而众多的。

列夫托尔斯泰 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并没有权利只凭自己的意愿放弃它。 (俄)列夫托尔斯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1、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2、劳动能唤起人的创造力。

3、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4、行善必须努力,然而,掏恶更须努力。

5、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6、为了要活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8、任何一个人的生活,都应当受一定法规的制约。

9、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10、做好事的乐趣乃是人生惟一可靠的幸福。

11、随便什么都比虚伪和欺骗好。12、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13、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14、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

15、人生并非游戏,因此我们没有权利随意放弃它。16、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17、人的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18、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

19、天才的十分之一是灵感,十分之九是血汗。20、有生活的时候就有幸福。

21、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名人名言)那就是精神的成长。22、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

23、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24、脱离劳动就是犯罪。

25、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26、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27、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量去衡量的。28、一个有良知而纯洁的人,觉得人生是一件甜美而快乐的事。

29、幸福在于为别人生活。30、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31、哪里没有朴素、善良和真理,哪里也就谈不上有伟大。32、在富有、权力、荣誉和独占的爱当中去探求幸福,不但不会得到幸福,而且还一定会失去幸福。

33、你必须在额上流汗,以资获得你的面包。34、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35、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36、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37、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38、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39、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40、最伟大的真理是最平凡的真理。

41、竭力履行你的义务,你应该就会知道,你到底有多大价值。42、如果一个姑娘想嫁富翁,那就不是爱情,财产是最无足轻重的东西,只有经得起别离的痛苦才是真正的爱情。

幸福不表现为造成别人的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痛苦,而表现为直接促成别人的快乐和幸福。照我看来,它在这一方面可以最为简明地表达为:幸福在于勿恶、宽恕和热爱他人。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不错,。

4 列夫托尔斯泰传摘抄赏析

1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在法兰西,多少人认为托尔斯泰不止是一个受人爱戴的艺术家,而是一个朋友,最好的朋友,在全部欧罗巴艺术中惟一的真正的友人。既然我亦是其中的一员,我愿对于这神圣的回忆,表示我的感激与敬爱。

赏析:这段话运用深情热烈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钦佩与赞美。他把托尔斯泰比作巨星,表现了托尔斯泰无可比拟的影响力。甚至光是回忆就让作者感到感激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敬意可见一斑。

2他对于民众的爱情,好久以来已使他体味通俗言语之美。童时他受过行乞说书者所讲的故事的熏陶。成人而变了名作家之后,他在和乡人的谈话中感到一种艺术的乐趣。

——罗曼罗兰《列夫托尔斯泰传》

赏析:这段话继续交代列夫托尔斯泰文学语言特点的成因。作者从童年说起,慢慢推究对成长之后写作的影响。不断强调对民众的融入,表现了列夫托尔斯泰文学作品里语言的通俗以及对民众的青睐之情。

选段

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穿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无法遮遮掩掩。

赏析

茨威格用夸张的笔触、形象的比喻从多个角度描写托尔斯泰的目光,让我们更逼真地感受他目光的穿透力。写一个眼神,用“犀利”已经够读者想象那目光的锐利,但是作者觉得还不够。“锃亮的钢刀”“锋利无比”,催眠术慑人心魄,枪弹无坚不摧,这都是把“犀利”最形象最生动的具体化。李白可以用“白发”写愁之深,贺铸也可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写尽闲愁。中外大家能把“一点”多角度渲染多层次刻画,以一孔看见全豹,可见功力深厚。托尔斯泰让任何卑鄙与高尚原形毕现,“入木三分”的目光来源于他批判的现实主义思想,崇高的现实批判精神让任何卑鄙者无所遁逃,所以,他的眼就是思想的手术刀,剖开一切黑暗和肮脏,刀刀见血

5 托尔斯泰传中的好句及其赏析

1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赏析:此句采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我掌控命运,做命运的主人的超强自信和勇气。

2 俄罗斯的伟大的心魂,百年前在大地上发着光焰的,对于我的一代,曾经是照耀我们青春时代的最精纯的光彩。

赏析:运用深情热烈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钦佩与赞美。

3他对于民众的爱情,好久以来已使他体味通俗言语之美。童时他受过行乞说书者所讲的故事的熏陶。成人而变了名作家之后,他在和乡人的谈话中感到一种艺术的乐趣。

赏析:这段话继续交代列夫托尔斯泰文学语言特点的成因。不断强调对民众的融入,表现了托尔斯泰文学作品里语言的通俗以及对民众的青睐之情。

4在十九世纪终了时阴霾重重的黄昏,它是一颗抚慰人间的巨星,它的目光足以吸引并慰抚我们青年的心魂。

赏析:这段话运用深情热烈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托尔斯泰的钦佩与赞美。他把托尔斯泰比作巨星,表现了托尔斯泰无可比拟的影响力。

5 人生唯有面临死亡,才能变得严肃,意义深长,真正丰富和快乐

赏析:这句话写出了他对人生的认识。

6 求列夫托尔斯泰传中的好段赏析,是赏析

好段:“托尔斯泰并不向那些思想上的特权者说话,他只说给普通人听。

--他是我们的良知。他说出我们这些普通人所共有的思想,为我们不敢在自己心中加以正视的。

而他之于我们,亦非一个骄傲的大师,如那些坐在他们的艺术与智慧的宝座上,威临着人类的高傲的天才一般。他是--如他在信中自称的,那个在一切名称中最美,最甜蜜的一个—‘我们的兄弟’。”

“人生唯有面临死亡,才能变得严肃,意义深长,真正丰富和快乐。 他是一个个人主义贵族,而在他的晚年却很不成功地试图过一种穷苦农民的生活。

他起初曾耽于声色,而最终却成为一个彻底的清教徒。他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息息相通的兄长。

他比我们更有自知之明,更富有人情味,思想更缜密,目光更清醒,感情更奔放。这位天才道德家以残忍的狂热和无情的冷峻,对自己灵魂进行发掘。

他一辈子都在努力通过自我写照达到自我完善,从不停息,从不满足,从不让艺术流于形式。托尔斯泰,最伟大的作家、改革家、最有影响的道德思想家。”

赏析:两段文字集中、凝练地概括了托尔斯泰的人生和主张。《名人传》中的托尔斯泰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也有焦躁、愤怒、冲动、放荡。

他并不是一个万人膜拜的神,而应是就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一个艰苦奋斗、历练成长的角色。我们所缺少的并不是他的天分、地位、而应是他的经历、他充满激情的上进心,还有他的真诚、坦率。

年轻时代的列夫•托尔斯泰,学习成绩如此的普通;既无洋溢的激情又横溢的才华,不仅孤独郁闷而且大脑狂热偏执;他对生活不满甚至感到厌倦,于是他变得放荡不羁,他学会了财博,他不得不四处借债……这可真令人难以置信:列夫•托尔斯泰竟然会曾如此!他那善良的心灵呢?他那昂扬的斗志呢?他那闪光的才干呢? 青春的低谷是暂时的!列夫•托尔斯泰怎会永久消觉下去呢?他勇敢地追求意志与肉体、精神与境界的完美结合,而且他还希望得到全人类的敬仰和爱戴,正因为如此,他努力着……终于,用那支桀骜不驯的笔写出了惊世之作。他成功了!是的,他的作品吸引了无数的爱戴者;随之,他的名声也响遍了国内外;很久很久以来,他的价值无人能媲美。

然而,列夫•托尔斯泰一再强调:他只是个普通人,他不是个天才;他只是用了他的“金钥匙”,打开了他的“智慧之门”,才造就了自己的成功。 希腊神话告诉我们: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扇“智慧之门”,只是它常常被暂时地掩埋着,因为一个人本身就是一座潜力巨大的宝藏库,假如你善用你的“金钥匙”,才能发现门后是一片灿烂阳光,有着无穷的热能——这时的你,就奏响了生活的最强音;相反,如果你惰于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你将一辈子是个弱者! 就譬如列夫•托尔斯泰,善用自己的那把“金钥匙”,适时给自己的生命之舟添油加动力,给自己一个理想的前程。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 1873~1877年他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1879一1882,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巨变,写成《忏悔录》。1889~1899年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是他长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

1 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2 人并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

3 了解一切,就会原谅一切。

4 没人对你说“不”的时候 你是长不大的。

5 选择你所喜欢的,爱你所选择的。

6 你能否做到—— 胆大而不急躁,迅速而不轻佻,爱动而不粗浮,服从上司而不阿谀奉承,身居职守而不刚愎自用,胜而不骄,喜功而不自炫,自重而不自傲,豪爽而不欺人,刚强而不迂腐,活泼而不轻浮,直爽而不幼稚……

7 幸福的家庭有同样的幸福,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

8 我们都在等待,等待着别的人来拯救我们自己。

9 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

10 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日子。走运当然是好的,不过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这样,运气来的时候,你就有所准备了。

11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这个世界从来只有更美,而没有最美。而最靠近完美的一刻,就是最容易走向相反的时刻。

12 人们往往把欲望的满足看成幸福。

13 一个人就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是分子,他的自我评价是分母──分母越大,分数的价值就越小。

14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15 每个人都想要改变世界,却没人想过要改变自己。

16 人都是为希望而活,因为有了希望,人才有生活的勇气。

17 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只有他自己理解的东西。

18 聪明人的特点有三:一是劝别人做的事自己去做;二是决不去做违背自然界的事;三是容忍周围人们的弱点

19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20 一个人越聪明、越善良,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美德越多;而人越愚蠢、越恶毒,他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也越多。

21当你意识到自己是个谦虚的人的时候,你马上就已经不是个谦虚的人了。

22 假使每个人只为他自己的信念去打仗,就没有战争了。

23 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你们有多合得来,而在于你们如何处理彼此的合不来。

24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25 与他人共同生活,不要忘了你在独处时所悟出的道理。而在你独处时,要仔细思索你在与他人交往中所得出的道理。

26 人弄坏了自己的胃,总是抱怨伙食。那对生活不满的人也是如此。

27 平庸和矫情之间只有一条窄路,那才是唯一的正道。在我看来,矫情比平庸更可怕,而之所以可怕,原因在于它明明是平庸却偏要冒充独特,因而是不老实的平庸。

28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29 盲目地相信科学,和无知毫无差别。

30 上帝要那些人灭亡,必先使他们发狂。

泰戈尔经典语录32句,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等。

1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2 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打着伞,这就是爱情。

3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4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 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响。

5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错过群星了。

6 我们把世界看错,反说它欺骗了我们。

7 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

8 纵然伤心,也不要愁眉不展,因为你不知是谁会爱上你的笑容。

9 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10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很久了。

11 友谊和爱情之间的区别在于:友谊意味着两个人和世界,然而爱情意味着两个人就是世界。

12 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

13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14 有时候爱情不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才看得到。

15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留下什么,只要你经历过,就是最大的美好,这不是无能,而是一种超然。

16 长日尽处,我站在你的面前, 你将看到我的疤痕,知道我曾经受伤,也曾经痊愈。

17 完全理智的心,恰如一柄全是锋刃的刀,会叫使用它的人手上流血。

18 “可能”问“不可能”道:“你住在什么地方呢?”它回答道:“在那无能为力者的梦境里。”

19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有一天,我们梦见我们相亲相爱了,我醒了,才知道我们早已经是陌路。

20 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场对种种困难无尽无休的斗争,一场以寡敌众的战斗。

21 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22 有一个夜晚我烧毁了所有的记忆,从此我的梦就透明了,有一个早晨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

23 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儿便永远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

24 只管走过去,不要逗留着去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会继续开放的。

25 当你没胃口时,不要抱怨食物。

26 如果你把所有的失误都关在门外,真理也将被关在门外了。

27 一定要小心挑选敌人,因为你会发现,你自己和敌人变得越来越像。

28 刀鞘保护刀的锋利,它自己则满足于它的迟钝。

29 尘世上那些爱我的人,用尽方法拉住我。你的爱就不是那样,你的爱比他们伟大的多,你让我自由

30 沉默是一种美德,但是在喜欢的人面前沉默,就是一种懦弱。

31 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维持下去

32 思念,是一只养熟的信鸽,无论放飞多么长的时间和距离总能飞回原处。

纪伯伦经典语录28句,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纪伯伦,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1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2 一个人有两个我 , 一个在黑暗中醒着 , 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3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4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5 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想。

6 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7 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

8 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东西给我,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东西也给了我。

9 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10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11 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12 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

13 你背朝太阳,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14 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

15 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行;一切才真正开始!

16 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

17 我看到了你,方才知道我为什么来到了这个世界。

18 用记忆拥抱着过去,用希望拥抱着未来。

19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越太阳

20 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21 爱,除了自己,既不给予,也不索取;爱,既不占有,也不被任何人占有;爱,仅仅满足于自己而已。

22 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梦想;一切的梦想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23 我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片黑暗;我张口说话,说出的全是悲伤。

24 假如你把秘密泄露给了风,就不应责怪风把秘密泄露给了森林。

25 我曾对一条小溪谈到大海,小溪认为我只是一个幻想的夸张者;我也曾对大海谈到小溪,大海认为我只是一个低估的毁谤者。

26 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 我不愿站住看着队伍走过。

27 记忆是相见的一种方式。

28 慷慨是超过自己能力的施与,自尊是少于自己需要的接受。

纪伯伦28句,一生至少要读一次

纪伯伦,美籍黎巴嫩阿拉伯作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1 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2 一个人有两个我 , 一个在黑暗中醒着 , 一个在光明中睡着。

3 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4 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一同和你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

5 昨天不过是今天的回忆,明天不过是今天的梦想。

6 再遥远的目标,也经不起执着的坚持。

7 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

8 慷慨不是你把我比你更需要的东西给我,而是你把你比我更需要的东西也给了我。

9 除了通过黑夜的道路,人们不能到达黎明。

10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11 孩子其实并不是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求的儿女。他们借你们而生,却并非从你们而来。

12 思想是天空中的鸟,在语言的笼里,也许会展翼,却不会飞翔。

13 你背朝太阳,就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14 理性独自掌权,是一种局限的力量;热情不加束缚,则是自我焚烧的火焰。

15 如果有一天: 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行;一切才真正开始!

16 应站在一起,但不要靠的太近。因为廊柱分立才能撑起庙宇。橡树和松柏也不能在彼此的阴影中生长。

17 我看到了你,方才知道我为什么来到了这个世界。

18 用记忆拥抱着过去,用希望拥抱着未来。

19 苍鹰不携巢禾,才能独自飞越太阳

20 虽然言语的波浪永远在我们上面喧哗,而我们的深处却永远是沉默的。

21 爱,除了自己,既不给予,也不索取;爱,既不占有,也不被任何人占有;爱,仅仅满足于自己而已。

22 生命的确是黑暗的,除非是有了激励;一切的激励都是盲目的,除非是有了知识;一切的知识都是徒然的,除非是有了梦想;一切的梦想都是虚空的,除非是有了爱。

23 我睁开眼睛,看到的是一片黑暗;我张口说话,说出的全是悲伤。

24 假如你把秘密泄露给了风,就不应责怪风把秘密泄露给了森林。

25 我曾对一条小溪谈到大海,小溪认为我只是一个幻想的夸张者;我也曾对大海谈到小溪,大海认为我只是一个低估的毁谤者。

26 我愿意同走路的人一同行走。 我不愿站住看着队伍走过。

27 记忆是相见的一种方式。

28 慷慨是超过自己能力的施与,自尊是少于自己需要的接受。

你好。

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表现他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写托尔斯泰眼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希望能帮助到你,,谢谢~

我们对着镜子,看到了自己;风对着镜子,看到了风;云对着镜子,看到了云;只有雨说:有时也有例外,我对着镜子,看到了雪。

  当我们面对情人时,就很高尚;当我们面对金钱时,有时是非常卑鄙的,所以,我们常常要照镜子,寻找自己的真实模样,于是我们发现,自己的影子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所以,我们活得很辛苦。

  1857年7月7日,在琉森一家头等阔人下榻的瑞士旅馆门前,有一个流浪乞食的歌手,曾唱歌弹琴大半个小时之久,约有一百位人士听他演唱,歌手曾三次求大家给他一点东西,却没有一个人伸出同情的手,甚至有许多人还嘲笑他,歌手只好走了。托尔斯泰为此而感到揪心地痛苦。他追上那个歌手,和他谈话,了解他的身世,跟他一起喝葡萄酒。就在托尔斯泰和不幸的流浪歌手喝酒谈话时,那些阔绅士、太太们并没有忘记对穷人表示轻蔑和嘲笑,这种轻蔑和嘲笑甚至移到托尔斯泰身上,因为托尔斯泰在和那么一个流浪歌手打交道,居然同情他,和他一起喝葡萄酒。托尔斯泰在那些人身上找到了一面镜子,他用它映照了自己,也从那些人中间拯救了自己。

  “我常常不知不觉地陷入绝望,感到这个世界是不会给这样的一个丑陋的人以幸福的;鼻子这么宽,嘴唇这么厚,眼睛小小的,还是灰颜色。还有什么比一个人的外貌更能影响他的前程呢?”胸襟装一颗博大爱心的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这样感叹。很明显,他是以别人的目光和社会习俗为镜子来关照自己而得出悲观的结论的。他后来把自己当作镜子,才消除了自卑的心理倾向。

  托尔斯泰的书桌对面有一面很大的镜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他常常会凝神注视镜子中的自己,看着看着,就会有泪水浸满双眼。他看到了自己悲怆的脸,看到了渐渐枯萎的年华,看到了铺满芳香的夜,看到了渐渐浮出水面的他的灵魂。

  关于这面镜子,托尔斯泰说,那是为了映照良心。

  镜子,看似透明,其实它比任何事物更能守紧秘密。那些修过形整过容或者戴着面具生活的人只能骗自己,镜子洞悉一切。但它闭紧嘴巴,它会把赞美和嘲讽都装在心里。

  为了专心写作,免受干扰,他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并对佣人说“从今天起我死了,就在这房间里。”

  托尔斯泰的镜子始终在他的对面,渗出冷冷的光。

  托尔斯泰对镜子的理解或许就是从少年时打碎一面镜子开始的,镜子碎了,不流一滴血,却生出更多的自己,每一块镜子的碎片里都有一双眼睛深深地注视他,让他不敢把良心偷偷地贩卖一钱。

  镜子,它的品质与生俱来。像玲珑剔透的骨头,看不见的高贵的骨髓在它身上流淌。

  托尔斯泰,他紧紧盯住镜子中的自己,他从不迷失。他还善于在镜子中捕捉到美与丑,发现善与恶,镜子很忠实,不会说谎,目睹世间万物偏偏守口如瓶。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镜子疾恶如仇,当恶毒的王后最后一次对着镜子歇斯底里地问道:“谁是世界上最美的人”时,镜子发怒了,“是白雪公主,永远是白雪公主”。它燃着了那个恶毒女人的头发,燃着了她的脚,让她在火焰里不停地挣扎。

  一张面孔就是一个世界,它常常露出脸颊里埋没的消息,并迸出真相令你震惊并折服。一个人对着镜子,说几句真实的话,便是给镜子装上了灵魂。

  晚年的托尔斯泰,思想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憎恶社会上的纷扰,讨厌亲友间应酬,对自己优裕的物质生活感到良心不安。他一再希望离开故乡,实现平民生活的理想。到他晚年时,开始干农民的活。人们经常能看到白发苍苍的托尔斯泰赶着牛犁田,或者砍柴、运水,干各种农活。他穿一件宽大的白衬衫,腰上系着皮带,下身是土布裤,树皮鞋,头上戴着草帽,完全像一个农民。他不再出席贵族们举办的社交晚会,甚至也不在自己家里接待那些高贵的客人了。

  托尔斯泰把整个生命里的泥土筛遍,只为寻找一粒真理的金子。谁也不会想到,那个凄清的小火车站竟然成了他去见上帝的最后一个台阶,一棵高大的树成了他自己的玫瑰墓地。他拥有了一切,但他把这一切都抛掉了。甚至,他不让后人为他举行告别仪式,他“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托尔斯泰死的时候,依然在用生当镜子。

  托尔斯泰的镜子里,始终是一张悲怆的脸,一段似水年华,一个对生命的深刻的探寻:灵魂的复活之路。

《黑暗的势力·[俄国]列·托尔斯泰》作品提要|作品选录|赏析

作品提要

富农彼得出场时四十多岁,死了妻子,前妻给他留下了个十六岁的有点傻的女儿阿库里娜。后来彼得续了弦。他的年轻漂亮的妻子阿妮西娅给他生了女儿阿妞特卡。彼得体弱多病。阿妮西娅生性风流,又不安分,与家里的长工尼吉塔有染。尼吉塔抛弃了深爱他的穷姑娘玛莉娜。尼吉塔的母亲玛特列娜鼓动阿妮西娅毒死了彼得。尼吉塔娶了阿妮西娅,成了一家之主。但他又与阿库里娜鬼混。阿库里娜的亲家翁来相亲,可阿库里娜却始终不露面,亲家翁怏怏不乐地走了。当天夜里阿库里娜在家里的粮仓产下了一个婴儿。尼吉塔想把婴儿送到育婴堂去,可是阿妮西娅和玛特列娜怕丑事败露,不准送走,要他自己做事自己当。她们逼着他在地窖里挖坑,用木板盖着婴儿,让他坐在木板上压死了婴儿,埋进坑里。阿库里娜出嫁的日子,乡亲们都来喝喜酒,大家等尼吉塔去给阿库里娜祝福,他迟迟不去。最后他出现了,向所有的人忏悔自己的罪行,说是自己伤害了玛莉娜、阿库里娜,毒死了彼得。尼吉塔的父亲阿吉姆对儿子敢于忏悔非常满意,说上帝会怜悯他。村长和警察下令将尼吉塔抓了起来。

作品选录

第四幕

第十二场

前场人物和阿妮西娅

阿妮西娅(从门里)怎么样,他挖了没有

玛特列娜你跑出来干什么把它搁在哪儿了

阿妮西娅用粗布盖上了。声音听不见了。他怎么样,挖了没有

玛特列娜他不干。

阿妮西娅(狂暴地跳出来)不干!难道他想到监狱里去喂虱子吗!那我马上就去把什么话都跟警察说了。要完一块儿完。我马上就去都说了。

尼吉塔(惊慌失措)说什么

阿妮西娅说什么什么都说!钱是谁拿了你!(尼吉塔沉默。)毒药是谁下的是我下的!可是你知道,知道,知道!我跟你是同谋共犯!

玛特列娜好了,好了。米吉图士卡,为什么你要这么死心眼儿唔,有什么法子呢必须辛苦一下。宝贝儿,去吧。

阿妮西娅哼,多高尚啊!不肯干!你欺侮我也欺侮得够了。你一直都骑着我走,可是这回该轮到我了。我跟你说,去,要不然,我说得出就做得出!……喏,铁锹拿去!去吧!

尼吉塔真是的,有什么可啰嗦的呢(拿着铁锹,可是犹疑不决)我不愿干——就不去。

阿妮西娅不去吗(喊起来)街坊们!喂,喂!

玛特列娜(捂住她的嘴)你怎么啦!疯了吗他会去的……好儿子,去吧,亲儿子,去吧。

阿妮西娅我这就喊救命了。

尼吉塔得了吧!唉,有这种人!你们快点好吗。反正一样。(向地窖走去)

玛特列娜对啦,宝贝儿,事情就是这样: 会寻欢作乐,就会消声灭迹。

阿妮西娅(还是激动)他跟他那个臭 作践我,可真够了!现在不光是我自个儿了。让他也做个杀人犯。尝尝这个滋味儿。

玛特列娜好了,好了,真急了。少奶奶,你别生气吧。最好是冷静点儿,宽心点儿。到姑娘那儿去。他会干的。

打着灯笼跟着尼吉塔。他爬到地窖里去。

阿妮西娅我要叫他勒死他那可恶的小杂种。(还是激动)想起彼得的骨头,我一个人简直苦恼透了。让他也知道知道。我不姑息自己;我说了我不姑息自己。

尼吉塔(从地窖里)拿灯照照,好不好!

玛特列娜(举灯照着;对阿妮西娅)在挖哪。拿去吧。

阿妮西娅你看着他。不然,他会跑掉的,这个无赖。我去拿去。

玛特列娜记住,别忘了给那东西受洗。要不然我去办。有十字架没有

阿妮西娅找去,我会办。(退场)

第十三场

玛特列娜(一个人)和尼吉塔(在地窖里)

玛特列娜这个女人的话多刻毒啊。可也难怪她发脾气。嗳,谢天谢地,这件事就可以掩盖过去了,罪迹也都消灭了。姑娘可以毫不费事地打发出去。只剩下我儿子安安乐乐地过日子。家里呢,谢天谢地,又挺富裕。他们也忘不了我。要是没我玛特列娜,他们会怎么样呢那他们就什么主意也想不出来。(对着地窖)孩子呀,好了没有

尼吉塔(爬上来;光看得见头)你在那儿干什么快抱来,好不好干吗那么磨蹭要干就干。

第十四场

前场人物和阿妮西娅。玛特列娜向过道走去,和阿妮西娅相遇。阿妮西娅登场,抱着用破布裹住的婴儿。

玛特列娜喂,施了洗礼没有

阿妮西娅不施怎么行我好容易才夺过来了,——她不肯给。(走过去递给尼吉塔)

尼吉塔(不接)你自己抱去。

阿妮西娅喂,拿去。(把婴儿扔给他)

尼吉塔(接着)活的!亲妈,还动呢!活的!我把它怎么办……

阿妮西娅(从他手里把婴儿夺过去,往地窖里一扔)快闷死它,那它就活不了啦。(推尼吉塔下去)自己的事,自己了。

玛特列娜(在台阶上坐下)他心软。可怜的孩子,他下不了手。可是,有什么法子呢!这也是他自作孽。(阿妮西娅站在地窖上。玛特列娜坐在台阶上,一面望着她,一面说。)哎—哟—哟,他吓成那个样子!可是,有什么法子呢就是下不了手,除此,又能怎么办往哪儿搁呢想想看,还常常有人求孩子!可是,瞧,老天爷偏不给,老让他们生死孩子。现在,牧师娘子就是这样。这儿呢,不想要孩子,却生下个活的来。(朝地窖张望)准是干完了。(对阿妮西娅)怎么样

阿妮西娅(注视着地窖)盖着块板子,他坐在板子上。准是干完了。

玛特列娜唉,唉!谁也不愿意犯罪,可是有什么法子呢

尼吉塔(爬出来,浑身发抖)还活着呢!不行!活着呢!

阿妮西娅要是活着,那么你上哪儿去(想拦住他)

尼吉塔(向她扑过去)你滚!我宰了你!(抓住她的胳膊,她挣脱开了;他拿着铁锹追她。玛特列娜迎面冲到他跟前,拦住他。阿妮西娅跑上台阶。玛特列娜想夺下铁锹。尼吉塔对母亲)宰,我也要宰了你,滚!(玛特列娜向站在台阶上的阿妮西娅跑去。尼吉塔站住。)宰,把你们都给宰了!

玛特列娜这是因为他吓坏了。不要紧,一会儿就好了!

尼吉塔她们这是干什么她们叫 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啼哭的啊……它在我脚底下是怎样嘎吱嘎吱地响着啊。她们叫 的是什么!还活着呢,真活着呢!(不出声,听着)在哭……喏,在哭!(向地窖跑去)

玛特列娜(对阿妮西娅)去了,大概要去埋去了。米吉塔,你还是拿灯笼去吧。

尼吉塔(不理睬,在地窖旁边听着)听不见。瞎想。(走开又站住)那些小骨头在我脚底下是怎样嘎吱嘎吱地响着啊。嘎……嘎……她们叫 的是什么(又听)还在哭,真在哭。这是干什么呢妈,喂,妈!(向她走去)

玛特列娜乖儿子,怎么啦

尼吉塔我的亲妈,我再也不行了。什么也不行了。我的亲妈,您可怜可怜我吧!

玛特列娜唉,心肝,你吓坏了。去,去。喝盅酒壮壮胆子。

尼吉塔我的亲妈,大概我的劫数到了。你们叫 的是什么那些小骨头是怎样嘎吱嘎吱地响着啊,而且,它是怎样哭的啊!……我的亲妈,您叫 的是什么!(走开,坐在雪橇上)

玛特列娜亲儿子,去喝一杯吧。的确,晚上干这种事真是可怕。等天亮了,那么,你知道,过上一两天,这种事也就想不起来了。等到姑娘出了嫁,这种事也就想不起来了。你去喝一杯,喝一杯吧。我自己到地窖里去收拾就是了。

尼吉塔(打起精神)那儿还有剩酒吗我是不是喝得下去呢!

他退场。一直站在过道里的阿妮西娅,默默地让开。

第十五场

玛特列娜和阿妮西娅

玛特列娜去吧,去吧,宝贝儿,我去干;我自己爬下去埋去。他把铁锹扔到哪儿去了(找到铁锹,下到地窖的半中间)阿妮西娅,到这儿来,拿灯照一照,好不好

阿妮西娅他怎么啦

玛特列娜吓坏了。你逼得他太厉害了。别理他,就会清醒过来的。随他去吧,我自个儿干去。把灯笼放在这儿,我就看得见了。

玛特列娜走进地窖里。

阿妮西娅(对着尼吉塔由那儿进去的门说)怎么样,玩够了吗你老是东招西惹的,现在,好,你自己知道这是什么滋味了。泄气了吧。

第十六场

前场人物。尼吉塔从过道里向地窖跳过去。

尼吉塔妈,喂,妈!

玛特列娜(从地窖里伸出头来)乖儿子,什么事

尼吉塔(倾听)别埋了,它还活着呢!难道您没听见吗活着呢!听……在哭哪。听,声音清楚极了……

玛特列娜怎么会哭呢你已经把它压成肉饼了。整个脑袋都压碎了。

尼吉塔这是什么(掩耳)还在哭!我这辈子算毁了。毁了!她们叫 的是什么!我上哪儿去呢(坐在台阶上)

第五幕

第二景

换景。第一幕的木房。挤满了人,有的坐在桌子对过,有的站着。在前边的犄角上,阿库里娜和新郎坐着。桌上摆着神像和面包。客人中有玛莉娜、她丈夫和警察。女人们唱着歌。阿妮西娅在倒酒。歌唱停了。

第一场

阿妮西娅、玛莉娜、她丈夫、阿库里娜、新郎、马夫、警察、媒婆、傧相、玛特列娜、客人们和人们

马夫要走就得走了。教堂不近哪。

傧相别忙,后父要来祝福的。可是他上哪儿去了

阿妮西娅来了,马上就来了。诸位,再喝一杯,别见怪。

媒婆干吗这么慢呢我们等得工夫不小了。

阿妮西娅来了,马上就来了。说话就来了。诸位,请吧。(敬酒)马上就来了。美人们,现在请再唱个歌吧。

马夫等这么半天,所有的歌都唱过了。

女人们唱。唱到半中间,尼吉塔和阿吉姆登场。

第二场

前场人物、尼吉塔和阿吉姆

尼吉塔(揪住阿吉姆的手,推他在头里走)去吧,爸爸;没您是不行的。

阿吉姆我不喜欢,这就是说,这个……

尼吉塔(对女人们)好了,别唱了。(环视屋子里所有的人)玛莉娜,你在这儿吗

媒婆去,捧起神像祝福吧。

尼吉塔呆一会儿,别忙。(向四周看看)阿库里娜,你在这儿吗

媒婆你挨个儿叫人干什么她不在这儿,在哪儿呢真是个怪人……

阿妮西娅我的天呀!他光着脚干什么!

尼吉塔爸爸!您在这儿吗瞧着我!诸位正教信徒,你们都在这儿!我也在这儿!我就是这种人!(跪下)

阿妮西娅米吉图士卡,你怎么啦哦,真要命!

媒婆唉呀!

玛特列娜我告诉你们: 他喝法国酒喝多了。醒醒吧,你怎么啦

想扶起他来。他不注意任何人,只朝前望着。

尼吉塔诸位正教信徒!我犯了罪,想忏悔。

玛特列娜(摇他的肩膀)你怎么啦,疯了吗诸位,他的神志昏迷了。应该把他带走。

尼吉塔(用肩膀推开她)不要管我!爸爸,您听我说。首先: 玛莉恩卡: 瞧这儿。(在她脚前跪下,起来)我对不起你,我答应了娶你,勾引了你,骗了你,丢了你,请你饶恕我吧!(又在她脚前跪下)

阿妮西娅干吗这么胡说八道的简直不成样子。又没人问你。你起来,胡闹什么呀

玛特列娜哎—哎哟,他中了邪了。这是怎么回事哪他不行了。起来。干吗说这些废话(拉他)

尼吉塔(摇头)别碰我!玛莉娜,我对你犯了罪,饶恕我吧。请你饶恕我吧。

玛莉娜用手捂着脸,沉默。

阿妮西娅我说,起来吧,胡闹什么呀。忽然想起从前的事来了。别翻腾了。丢人!哦,要命!他真疯了。

尼吉塔(推开妻子,转身对着阿库里娜)阿库里娜,现在我要跟你说了。诸位正教信徒,请听着!我是个万恶的罪人。阿库里娜!我对不起你。你父亲是横死的。他是被毒死的。

阿妮西娅(急叫)要命!他怎么啦

玛特列娜这人疯了。你们把他带走吧。

人们走过去,想拉他走。

阿吉姆(用手搪开)慢着!小伙子们,你们,这个这个,慢着,这就是说……

尼吉塔阿库里娜,我毒死了他。请饶恕我吧!

阿库里娜(跳起来)他胡说!我知道是谁。

媒婆你干什么呀你坐下吧。

阿吉姆哦,主啊!罪孽,罪孽。

警察把他押起来!叫村长和证人来。要写封公文。你起来,到这儿来。

阿吉姆(对警察)您,这就是说,这个这个,带亮纽扣的,这个这个,这就是说,请等一等。让他,这个这个,把话说完,这就是说。

警察(对阿吉姆)老头儿,你小心点,别打岔。我得写公文。

阿吉姆你,这个这个,我说,请等一等。公文,这个这个,不用说。这是,这个这个,上帝的事……这就是说,有个人正在忏悔,而你呢,却这个这个公文……

警察叫村长来!

阿吉姆等上帝的事完了,这就是说,然后,这就是说,您就,这个这个,办公事,这就是说。

尼吉塔还有,阿库里娜,我对你犯了大罪: 我勾引了你。请你饶恕我吧!(在她脚前跪下)

阿库里娜(离开桌子)让我走,我不嫁了。是他叫我嫁的,可是现在我不嫁了。

警察把说过的话再说一遍。

尼吉塔警察老爷,请等一等,让我说完。

阿吉姆(狂喜地)说吧,孩子,全说出来,那就踏实了。对上帝忏悔,不要怕人。上帝,上帝!他在这儿!……

尼吉塔我毒死了她父亲,我这狗,又毁了女儿。在我的逼迫之下,还弄死了她的孩子。

阿库里娜这是真的,真的。

尼吉塔我在地窖里用板子压死了她的婴儿。我坐在它上面……压……它那小骨头嘎吱嘎吱地直响。(哭)我把它埋在土里。 的,我一个人干的!

阿库里娜胡说。我叫他干的。

尼吉塔别护着我。现在我谁也不怕了。诸位正教信徒,请饶恕我吧!(跪在地下)

(沉默)

警察把他捆起来。这场喜事取消了吧。

人们拿着腰带走过去。

尼吉塔别忙,有的是工夫……(在父亲脚前跪下)亲爸爸,请您也饶恕我这个万恶的罪人吧!最初,当 这种荒* 的事情的时候,您就对我说:“一只爪子被网住了,整个鸟儿就算完了。”我这狗,没听您的话,结果,完全和您所说的一样。请您饶恕我吧!

阿吉姆(狂喜地)我的亲儿子,上帝会饶恕你的。(拥抱他)你没怜惜自己,他会怜惜你的。上帝,上帝!他在这儿!……

第三场

前场人物和村长

村长(登场)这儿有很多证人。

警察马上开始讯问。

尼吉塔受缚。

阿库里娜(走过去,站在他旁边)我会说实话。也审问我吧。

尼吉塔(被缚)用不着审问了。全是我一个人干的。主意是我出的,事情是 的。任凭把我带到哪儿去吧。我再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芳信译)

赏析

过去的论者评《黑暗的势力》,或将它看成是对一桩谋杀案的艺术报道,或将它视为俄国农奴制解体后的现实的直接反映。他们的观点固然没有错。剧中确实包含了两次谋杀,第一次是地主彼得被杀。彼得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了,与尼吉塔鬼混的阿妮西娅四处寻找他藏的钱,可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彼得叫阿库里娜去叫姑姑玛尔法来。阿妮西娅知道,丈夫想把钱交给玛尔法,就设法阻止阿库里娜去。这时尼吉塔的母亲玛特列娜来了。她得知阿妮西娅没有找到彼得的钱之后,鼓动她毒死彼得。阿妮西娅开始还犹豫不决,在她的一再怂恿之下终于下了决心。她们给彼得喝了放了毒药的茶,阿妮西娅从他身上搜出了钱。玛特列娜让她把钱交给尼吉塔藏起来。玛尔法赶到时,彼得已经命丧黄泉。第二次是尼吉塔在这两个女人的胁迫下压死了他和阿库里娜苟合而生的婴儿。但是过于拘泥于谋杀或外在事件的观众实际上是走入了盲区。如果这样来观剧、找看点,人已被遗忘,精神亦复阙失。因此我们要“向内”看,首先应该同情地理解托翁的意图,庶几不辜负他澄澈的灵府、博大的慈爱。

1886年列夫·托尔斯泰发表了剧本《黑暗的势力》,向公众做了一次真诚的灵魂告白。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托尔斯泰历经了痛苦的精神探索,最后皈依了他自己顿悟到的“爱”的宗教。托尔斯泰在《艺术论》中曾说:“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经历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种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黑暗的势力》正是要表达托尔斯泰自己所体验的刻骨铭心的情感。艺术家托尔斯泰的表达确实不同于神父布道,并不直言相告,而是以戏剧的形式,艺术地展示了主人公尼吉塔的痛苦的精神历程。在情感的真实上,在心理的真实上,而不是在传记的相似上,尼吉塔的精神历程与托尔斯泰本人的道德、伦理和神学心路几乎是平行的,也可以说,文学形象尼吉塔是对剧作家本人内心的模拟,剧作家则通过尼吉塔宣泄了内心的郁积。

在剧本中,尼吉塔多次大裂变,几度悲与喜,纵观全剧,他所经历的纯洁——被诱惑、堕落——犯罪——顿悟——忏悔的精神轨迹清晰可寻。尼吉塔世代务农,尽管戏剧在展示人物“传记”时有所掣肘,但在第五幕尼吉塔与玛莉娜重逢时,他真诚地说:“唉,玛莉鲁什卡,只有跟你在一块的时候,我才真正算过了生活。”在铁路上务工的他诚实劳作,与玛莉娜真诚相待,不失人之初的本分与纯洁。后来他到富农彼得家当长工,诱惑出现了,他成了女主人、有夫之妇阿妮西娅的情夫。一出场,他便打情骂俏、举止浮浪、行为不端。“黑暗”开始统治他了。应该说明的是,可以将本剧的名称(Власть тьмы)直译为“黑暗的统治”。这里的“黑暗”作为典故当出自于《路加福音》第一章:“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即有一种与人的生命本源相对立的邪恶的力量开始支配尼吉塔,诱惑他一步步走向犯罪,走向毁灭。后来他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谋杀彼得,但他从阿妮西娅手中夺走了彼得的钱,这就成了他进一步犯罪的源头。他在彼得被谋杀、与阿妮西娅结婚之后,又与阿库里娜苟合,为了掩盖丑行,他终于在妻子和母亲的胁迫之下压碎了阿库里娜生下的婴儿的脑袋。但是托尔斯泰更看重的是尼吉塔的“复活”: 阿库里娜出嫁的日子,乡亲们都来喝喜酒,谢明也被邀请来了。谢明的妻子玛莉娜来找丈夫,遇到了躲在一边的尼吉塔,她告诉尼吉塔,她向谢明忏悔过了,老头子对她也很好。尼吉塔却说,他自己简直想上吊。大家等尼吉塔去给阿库里娜祝福,他迟迟不去。最后他出现了,向所有的人忏悔自己的罪行。可见在阿库里娜的婚礼上尼吉塔开始从罪恶的深渊里醒悟了: 先是与玛莉娜的相遇似乎使他酣睡的良心开始复苏,因而他羞愧得想上吊自杀,终于他跪在众人面前忏悔了自己的罪过,甚至将他人的罪过全揽在自己身上。这是灵魂极幽微的震颤,良知最真诚的袒露,在世界文学史上大概只有《红与黑》和《罪与罚》可以与之媲美。前者有于连在法庭上慷慨陈辞,后者有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广场上亲吻大地。

托尔斯泰的精神历程与尼吉塔的上述精神轨迹确乎有几许相似。童年的作家曾在自己的庄园里同哥哥们玩“找绿杖”的游戏,找到绿杖,就可以知道全人类如何能得到幸福。可见他曾是沉浸在人类大同梦幻中的孩童。后来黑暗开始统治他,他一度放浪形骸,沉沦幻灭,引诱良家妇女,然后弃之不顾,沉溺赌场,输掉自己的庄园。终于,他走出了黑暗,将人生的沉沦升华为艺术创作,创作了传世的《战争与和平》等大作。但死的恐惧使他陷入了极度的精神痛苦,因找不到人生的价值几乎要上吊或开枪自杀。他经过漫长的探索,终于从农民的劳作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新的宁静。在1879年至1880年的两年间他陆续记录这一精神裂变,是为坦陈胸臆、直指心性的《忏悔录》。在该书中他还记录了一次在教堂忏悔的经验(尽管他后来基本否定东正教会的各种繁文缛节):“我是这样高兴,躬身伫立,谦卑地站在神父面前,从我的灵魂里把肮脏一扫而空,供述了我的罪状;我是这样开心,把我的思想沉入了那些早期写祈祷词的神父的谦卑之中;我是这样喜悦地觉得我跟以前和现在的信徒结合起来了。”他自己体验过的忏悔的愉悦,未必没有在尼吉塔最后的自白中得到淋漓畅快的再现。

托尔斯泰的人生经历和《黑暗的势力》都表明,沉沦不足畏惧,甚至犯罪也不足畏惧,只要翻然醒悟就得救了。因此在《黑暗的势力》的第五幕第二景第二场里,在尼吉塔的忏悔中,光明照进了黑暗,道德正趋向于自我完善。

尼吉塔的精神觉醒固然为黑暗王国透进了一线光明,但其母亲玛特列娜则让黑暗的势力笼罩了自己,更染黑了每一个剧中人。玛特列娜炮制和推动着一桩桩罪行,又振振有辞地自我辩护: 人们都在干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否则就无法活下去。她对阿妮西娅说:“或是你把垂死的彼得的钱抢走,或是彼得的亲戚这么干,他们会把你像癞皮狗似的从家里赶出去。”她给儿子尼吉塔出主意: 你要想当家的话,就得把阿妮西娅当枪使,可以有现成的钱过舒服的日子,你得帮忙把彼得的钱夺过来,你不这样干也会有人这样干。《黑暗的势力》问世后,俄国评论界很快就对玛特列娜作出了形象的描述,说她是怪物、恶棍,是图拉省农村里的麦克白夫人,是穿裙子的梅菲斯特。托尔斯泰不同意这样的简单比附,他说:“不能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把玛特列娜演成一个凶恶如麦克白夫人那样的人。她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婆,有头脑,也是为了自己的儿子好。她的作为不是性格特别恶劣的结果,只是她的人生观的反映。”确实,玛特列娜暴露了某种人生观: 与其让他人占便宜,不如让我占。这深刻地揭示了犯罪心理: 杀人越货或贪赃枉法之前的自我辩护是犯罪的最有力的推动因素,多少清白之人就这样失足为作奸犯科之徒。玛特列娜的幽灵逾越了俄国,逾越了19世纪。

《黑暗的势力》的艺术感染力非常强烈,第四幕,尤其是尼吉塔被迫杀婴的那一场,风高夜黑,阴森瘆人,舞台上只有如豆灯光,似乎风吹即灭,后台传来挖坑的声音、婴孩的惨啼。邪恶者玛特列娜和阿妮西娅不断施加压力;浑浑噩噩者尼吉塔已然半疯半傻,鬼使神差犯下滔天大罪;善良的米特利奇自顾自讲着妖魔鬼怪的故事,徒然地想把后台的惨叫和“狼嚎”掩盖住;天真的阿妞特卡的幼小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活脱脱一幅人间地狱的惨境。苏联时代的戏剧大师丹钦柯说: 《黑暗的势力》“给我们的震人的印象,是不可能忘掉的”。

从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看,本剧中,托尔斯泰在不自觉的状态中揭示了19世纪70—80年代俄罗斯农村的大分化、大组合: 农民破产,被迫进城,资本主义侵入,道德沦丧,法制松弛,展开了转型期俄国农村的全景画。女权主义批评家不必借用波伏娃的法眼,就可以在本剧中找到许多可以大加攻击的靶子,因为其中似乎暗含着女人是造成剧中一幕幕惨状的根本原因。

(刘亚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46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