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爱上一个人,就会无条件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这种心理正常吗?

只要爱上一个人,就会无条件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这种心理正常吗?,第1张

爱情是一种很神奇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慢慢的坠入爱河,一起体验爱情所带来的酸甜苦辣咸,正是因为有了爱情,我们与动物有了很大的区别,我们能够掌控自己的情感,能够和所爱之人在一起。只要爱上一个人,就会无条件满足他的所有要求,这种心理正常吗?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因为特别爱一个人的时候,就想把自己能给的都给对方,但是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自己在这段感情里面受伤。

真正爱上一个人,感觉对方就是自己的全世界,所以很多时候总是想把自己的全部都给对方,就是希望能够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爱,也希望自己的每一天都能和对方一起度过。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但是这样的爱可能会让对方感觉到束缚,甚至让对方不珍惜这份感情。

爱得太满,物极必反。在感情里面,我们一定要注意爱情的度,有时候我们太爱一个人,会让对方感觉到这份爱是理所应当的,就会肆无忌惮的享受这份爱,最后甚至丢弃这份感情,所以在感情里面还是要保留自己的初心。

在爱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爱自己,在爱情里面总是表现的特别主动,那么会让对方感觉到有束缚感,也会让彼此觉得这么爱越来越淡。爱情是需要双向奔赴的,两个人一起经营的感情才能越走越远,爱情不是一个人的狂欢,而是两个人的幸福。

爱一个人当然想把全世界都给对方,但是有时候我们也需要讲究方式方法表现的太明显,可能会让自己更早的失去这份爱。双向奔赴的爱情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再爱一个人,也不要把自己全都搭进去,也要学会爱自己。

热恋中的男方总是无条件的顺从女方,我觉得这并不利于感情的发展,因为我觉得无论对于谁来讲,每个人都有独立自主的思想,不可能每个人都会因为其他人的思想,而每次都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女朋友,但如果两个人相处,其中一方一味的妥协,一味的顺从,那么我觉得这样的无条件顺从像是被迫,并不是真心的,而且在日后的过程中,可能极为可能出现问题,而且一旦出现就是大问题。

两个人当然在一起肯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但是如果一方只是无条件的顺从另一方的话,久而久之,只会另一方产生反感,同时,这种一味的顺从,只会让她觉得只是复合,并没有真心的是想要去改正,所以女朋友一旦想到这里的话,就只会越想越气,根本不会去理解你。

与其这样,还不如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两个人只有在不断的沟通,不断的磨合,才能彼此进步,而且我觉得一味的顺从,只是想要避开问题,避免麻烦,是一种逃避的行为,然后久而久之的话,也会让女朋友觉得你只是在敷衍,并没有真正的想要去解决问题。

我相信很多人在相处的过程中,无论如何还是难免会有些分歧的,但是两个人嘛,在一起肯定是互相宽容,互相理解,只有当真正理解对方的时候,问题才能得到解决,一味的顺从的话,我觉得在最开始的时候是有效的,因为这样会让女朋友觉得非常的有安全感,她会认为,无论她怎么打,怎么闹,你都不会生气,但是后来的话,她只会觉得你是在说反话,这样逐渐下来,她的怨气就会越堆越深,所以有的时候只会适得其反。

我觉得不应该,不能什么事都偏向于朋友,就好比朋友和她的男朋友闹矛盾吵架了,假如确实是朋友做的不对,而你还要一直偏向于朋友,反而就会害了朋友,自己做错了事就要自己来承担,不然你的不知道自己的错,而你却也助纣为虐。

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个性,不要想着将孩子的培养成千篇一律的人。有些爸爸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有一些与其他的同学不同的地方,于是就对自己的孩子产生了担忧,因为爸爸妈妈觉得小孩子表现出了自己的不同,以后就会让其他的人觉得孩子是特立独行的,于是就不愿意和自己的孩子玩耍了。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小孩子有独立的性格才更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喜欢。

坚守自己的个性

爸爸妈妈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尽可能地鼓励着孩子去追求自己想追求的东西,让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且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孩子自己去对于一些事情做决定。爸爸妈妈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引导着孩子走上更好的道路,这样的话孩子不仅能够坚守自己的个性,而且还能够感受到爸爸妈妈的支持

支持孩子

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可能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孩子做这些事情其实首要原因就是希望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可。爸爸妈妈在发现孩子做了一些事情以后也要对孩子提出相应的认可,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孩子有勇气去面对接下来的考验。如果爸爸妈妈都不支持自己孩子的话,那么孩子今后很有可能就会变得唯唯诺诺,而不敢去发展自己的独立个性了。

有的时候小孩子明明可以有着更好的发展,但是爸爸妈妈害怕孩子不同于常人,于是就对孩子做出了一些限制性的行为。这些行为对于孩子而言更不利,所以说爸爸妈妈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的个性,让孩子好好地去发展自己的道路,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对孩子的支持,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孩子真正的爱。

感情是两个人平等的交流,谁也不应该在恋爱当中卑微。

在一段情感当中,男生女生都应该为情感付出。如果你觉得真的特别爱对方,男生可以接受女生的无理取闹,但一定需要有自己的底线。

感情当中没有谁应该卑微,两个人是平等的存在。在一段感情当中,确实应该有足够的包容。可这里所说的包容是两个人互相的,而不是某个人单方面的包容。

恋爱中的两个人,本身就应该是平等的存在,也许因为互相爱着对方,生活中可以多一些包容和忍让。可这绝不是无条件的,至少需要有一个原则和底线。

一旦无条件的去忍让女方的无理取闹,那这段感情,男方会觉得特别的累。而一段让人疲惫的感情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没有人会愿意一辈子疲惫下去,除非那个人有病。

我们恋爱是为了幸福,而不是纯粹为了付出。如果说人做的一切都是有目的性,可能稍微有些过火。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所做的一切确实都是有目的性的。

我们找个人谈恋爱,是为了让生活不再那么孤单,是为了让精神世界不再那么寂寞,也是为了能有一个包容照顾自己的人存在。从来没有人说恋爱是为了闲的,想找个人去对人家好。

既然恋爱的目的这么纯粹,那我们在恋爱过程中的行为也相当纯粹。包容可以,但需要有底线,体谅可以,但应该是互相的。

如果男生能够无条件的承受女生的无理取闹,那说明真的够爱。可如果女生自己意识不到这个问题,总是这样去压迫男生的精神世界,那这段感情真的很难走到最后。

爱情是为了让彼此都幸福,我们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美好幸福的将来。

巴甫洛夫曾经指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在进行各种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一些主观的体验,这些主观体验是脑的产物。动物通过大脑对外界刺激产生某种否定或肯定的选择倾向性,称为情感反射,可分为无条件情感反射和条件情感反射两大类。

无条件情感反射是先天的、不学而能的一种情感反射。它非常简单的,毋须附加任何条件。例如,当老鼠看见猫时,天生就会感到恐惧,因而撒腿就跑。条件情感反射是在生活中形成的、随条件而变化的情感反射。情感反射活动可以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含激素调节)来共同完成,并以神经调节为主导。其中,体液调节适用于长期性、规律性情感,神经调节适用于短期性、随机性情感。

各种体液和内分泌腺素从相应的分泌器官分泌出来后,对特定的植物性神经产生作用,并转化为神经冲动传送到大脑相应区域的兴奋灶,接通与边缘系统及网状结构的固定神经联系,使大脑产生特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反射行为。

某些动物的脑已高度发达,甚至有些已接近人类。这些动物已能形成与情感过程密切联系的条件反射,它们的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情感过程的基础)已高度发展,不但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的萌芽,有一定想象力,还有言语的潜能。既然情感萌芽所应有的生理、心理基础动物已基本具备,那么动物能产生情感也是毋庸质疑的

  我想,情感支持不同于别的支持,就是这种支持不是建立在单纯的理性和证据链上的,如果你是因为我说的有道理,逻辑严密而支持我,那这种支持不叫情感支持。因此,情感支持包含着一种超越(狭义的)逻辑之上的支持,一种近乎无条件的支持,这种支持是对另一个人本身的信任。婴儿什么都做不了,但妈妈看到婴儿就想要去支持他,反馈他的情感,婴儿感到了妈妈的信任也会更加敢于探索和学习。

  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信任。信任别人其实是需要以信任自己为前提的,但在外人看来这与过度依赖的表面差别好像不大。在普通人看来,如果某甲完全相信某乙,完全配合乙的决策,那么,很容易产生“甲支持乙肯定是因为甲太不独立、太没主见了,所以才会永远不直接地反对乙”的想法。

  “人是社会的动物”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这两句话怎么可能都是真的呢?对于正常人来说,同时认同这两个观念确实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太不可思议了。

  毕竟,对于习惯从“人是动物”的角度来进行自我定位的人来说,“世界”是外在于“我”的,“人心隔肚皮”,所有外在于“我”的身体的东西都是“非我”,怎么能有人狂妄到认为“世界”内在于我。

  但对于具体的人来说,这世界确实是经由“我思”及“我感”才“存在起来”的。譬如楼下的清洁工大叔,如果我不曾对之投之以情感,并因为这一情感关切而展开层层剖析,那么,在我未来的回忆中,这位大叔便从未在我的世界存在过。即使曾经短暂地存在于我的世界,但如果我不曾用语言将之详细叙述,那么,对于未曾关切过这个特定个体的人来说,他也算是从未存在过。

  从另一个角度,当我从关切楼下这位具体的大叔到反思清洁工群体乃至更大的农民工群体或世界上林林总总的各式体力劳动者,我的世界便越来越丰富起来。我既能时时以一个“读书人”的视角去感受世界,也能以一个“苦力”的视角去感受世界,推而广之,当我关心一个又一个不同的个体,由此关心一个又一个不同的群体,甚至是一只狗狗,一只猫咪,一只小仓鼠,我感受世界、诠释世界的方式将越来越少地受限于我的小小的有限的女性身体。

  每次当我对一个“非我”投以关切,我都将自我的边界打碎,将曾经陌生的“他者”纳入到我的世界中来,纳入到我的自我概念中来。所以我不仅为我所在的“生于农村的女孩”发声,我也为生活优渥的女孩发声,我不仅为女人发声,也为男人发声,不仅为年轻人发声,也为老人、孩子以及种种与我看起来不同的人甚至动物发声。

  我的边界是我认知的边界,那个边界让我知道我还有许多“暂时不知”,但那些“暂时不知”的,也是我关切的,也是我想要将之在我的世界确立起来的。

  我的情感没有边界,因为我知道我理解世界、爱世界的方式,就是我确立自我、爱自己的方式。

  我为了更好地爱自己而去爱这世界上的一切,爱一切我熟知的及暂时陌生的。

  “敞开心扉去爱”不必然导致自我边界的破碎,反而,更可能导致“我”的边界的扩张。

  关注情感的女性会相对男性来说更容易理解我在说什么(虽然多数女人与男人一样被束缚在竞争之中,暂时无法关注自己的情感,也可能会认为我说的话是天方夜谭),也更可能对我的世界观表示认同。但对于许多男性来说“女人更关注情感”则是一种“性别的劣根性”,认为“女性总在求关注、求认同,这太幼稚了。”

  女人真的“比男人需要更多的情感”吗?

  我想到“The Women’s Room”中的米拉与诺姆的故事。他们在双方一穷二白时相遇,妻子米拉在情感、事业上都一直无微不至地支持着丈夫,婚姻初期还独自挣钱养家以负担诺姆的学业,担当了ATM、保姆、奶妈、whore等多个角色,还一直小心翼翼地保护丈夫的自尊,在每次表达否定意见前都深思熟虑,在丈夫每次表达想要冒险时都全力支持,结果丈夫时而因为觉得妻子太过冷静而觉得她一直在控制自己,时而觉得因为妻子对自己事业的参与度不高而觉得妻子“无能”,偶尔在妻子表达负面情绪时觉得“女人家歇斯底里真是幼稚”,但又经常觉得妻子很冷静理性,是难得地与他平等交流的人,只是当他进入“平等交流”的状态的时候,他看不见妻子,只把妻子当成抽象的、自己的精神的外在投影。

  到后来,他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妻子“过于关心琐碎的东西”,没有自己“大气”。而对于他曾经获得过的来自妻子的大量的物质与情感的支持,他没有印象。

  他们只是全世界无数被认为是“模范夫妻”的一类男女关系的一个缩影(存在与此不相同的模范夫妻的案例,这里暂时讨论这一个类型)。

(我觉得Marilyn French将这本小说命名为“The Women’s Room”实在是很天才,因为这个词组不仅暗合了“男人属于辽阔的公共空间,女人只属于厨房与卧室”的社会偏见,同时还可以被理解为是“女性的(窘迫)空间”,或是“这本书为女性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空间,以及看到同类的空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261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