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是愈来愈冷了,我又感冒了。倚在阳台的躺椅上,我在午后阳光洒下的满目碎金中享受着难得的静谧。
这静谧的确是难得。这座城市已经被包裹着钢筋水泥的闪亮、精致和华丽,满街的钢铁甲壳虫像善于繁殖的蟑螂在钢铁的怀抱中驰骋。每当想起这些,我就要怀念姥姥家的老房子:远离喧嚣的城区,固执地保留它原始的粗糙,后院出去有一条清澈见底、可以看见细沙间小蟹张牙舞爪的小河,有一颗垂下无数徐根的大榕树,撩拨着我儿时的记忆。曾经不懂感伤,尽情放肆地欢笑,而今爷爷去世,姐姐哥哥们工作去了,老屋只剩姥姥和舅舅婶婶们,似乎失去了记忆里的气息。我回忆着烤地瓜的香味,偶遇素靓山百合的惊喜,以及屋顶上每天携带着悠扬哨音准时回家的鸽子们,告诉自己,曾经有过,便是可以感恩的了。那些带着甜丝丝的笑脸的时光,总是温存地在心里沉淀,沉淀。如今仍能享受这短暂的静谧,也便是可以感恩的了。
隔壁学琴的姐姐放了一首钢琴曲,虽打破了这静谧,却也柔和的让人不禁微笑,微笑这些可爱的音符弹跳与碎金上的活泼。仔细一听,竟是霍洛维茨的《Sonata》。记得有人说,世界上真正能“玩”钢琴的,便只有老霍一人。是啊,孤身一人流亡异国70年,多少愁苦辛酸,多少疼痛郁恨,竟都可以让他当成解脱苏联教条音乐教育束缚的机会,竟都可以化成这般的释然与豁达,这般的活泼与轻盈!感慨之际,猜想着他一定有颗懂得感谢生活的心。不管是偶然的幸运还是多少辛酸和痛苦,都可以融入他指间的乐符,与他欧洲人特有的高鼻梁、大鼻孔和一脸的无表情相映成趣。还有莫扎特,生活的艰辛和无奈,使他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却从未放松对音乐一贯的坚持,他的音乐竟也是那般纯真无邪。靠的是什么?也许就是做音乐时,他们能想到的都是生活的美好,能做到的,都是感恩。
不仅吟起了苏东坡那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吟起了元稹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些豁达、释然,都应来自感恩吧,否则历史给予他们的不公那么多,谁何以堪?
是谁在喊我?噢,母亲。原来我睡着了。天已将黑。母亲送来一碗菜叶、碎肉沫熬成的菜粥,热腾腾的,吃下去出了一身汗,病也好多了。感冒的药从泰诺到快克,唯一不变的药方便是这碗熬进了母亲殷切的心的粥。而这“熬”字,又岂是当今时代的泡面奶粉一冲一泡可以堪的?母亲面带微笑地望着我吃粥的模样,晚霞将她的脸和背都染红了。又想起自己是在阳光中睡着的,便觉得很幸福。
我想,这就是感恩吧。
对 挫 折 微 笑
一曲月光曲是贝多芬报予坎坷的命运最灿烂的微笑,一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报予失明的一生最平和的微笑,一部《史记》是司马迁报予不公的生命最动人的微笑。人生在世,难免有失败与无奈,这需要我们怀抱感恩的心,用对生命所有的爱与希望,对挫折微笑。
低矮的牢房里闪烁着昏暗的烛火,小小的天窗连接着外面沉沉的黑。牢房外冷雨瓢泼的下,雨丝如万箭齐发,大地无处可逃,只能静静的躺在那一片透明的血泊中。牢房中,你独自踱步,内心的泪如万箭齐射,你无所适从,唯有任凭冰冷的泪水淹没你的颈,你的头,等待那最后窒息的一刻。桌上的圣旨静静的躺着,刺眼的大字一点一点灼伤了你的眼睛。当慷慨的死与苟且的活成为你的选择时,你迷茫了。命运待你如此不公,也许你该顺随他意,用一死来了却无尽的屈辱与悲痛。你还依稀记得那天朝堂上汉武帝的盛怒,你还依稀记得那天周围文武百官丑恶的嘴脸,你还依稀记得这期间你受的百般煎熬种种屈辱,你恨,恨苍天无眼恨奸人当道,恨一生多艰命运不公。你不再留恋这黑暗的人世,不再留连这无道的世间,你决定用死来结束这本不该发生的一生。
然而耳畔响起了父亲临终时的遗愿,脑中浮现出那未完成的史记,文中充斥着拘而演《周易》的文王,厄而作《春秋》的仲尼,失明却著有《国语》的左丘……你对生命所有的爱与希望重新被点燃,你对生命的感恩燃起了无穷的勇气。你毅然决定苟且的活下来,用高贵的姿态俯视屈辱,用有意义的一生对挫折微笑。在你余下的一生中充斥着世人的嘲笑,充斥着旁人的不屑,充斥着无数的不理解,但这都不能浇灭你对生命的爱与希望,都不能让你埋怨生活意志消沉,都不能阻止你勇敢的面对不幸,豁达的处理挫折,终于一部《史记》使你能以胜利者的姿态笑对挫折,终于一部《史记》使你的光芒永垂千古。终于一部《史记》让你向世人证明了生命的永生。
那一夜,那一座低矮的牢房,那一颗感恩的心,那一种对生命的态度,造就了你这颗历史长空的启明星,造就了《史记》那一部爱的赞歌恨的诅曲,造就了千百年来笑对挫折的态度,造就了这史坛永远的奇迹。
繁华深处是感恩
繁华深处——心中不禁涟漪泛起,思维在某一个瞬间穿透过往:在岁月的洪波奔腾呼啸之后,是大浪淘尽,洗尽铅华。
午夜霓虹星点,白天车海亘绵,繁华却有着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寂寞。寂寞不是孤独。有一种寂寞是身处高处无人共享媚然的月的清光,有一种寂寞是吟咏诗赋却无人同喝“妙哉”的心的绝响。披上繁华的外衣,将寂寞藏在心底……不,我分明看见有什么闪着微弱的光,渐渐明亮,刺眼!——是感恩。
无须繁华的外衣,那只是宿命不堪一击的饰品,惟有感恩之心,是人性至真至纯的情感。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草庐之中,诸葛先生为报主上知遇之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权利与地位摆在面前,诸葛仍视其为过眼云烟,一心辅佐。——穿越这繁华与浮躁的,是感恩之心。
而能拥有名誉与地位的,却未必能拥有感恩的心。拿破仑,征战沙场,终于夺得一切繁华,却对妻子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快乐过。”——没有感恩之心,当繁华的水珠折射出的幻象破灭之后,人,只剩下空洞的肉体,灵魂是不会快乐的。
相反,肉体上倍受摧残的海伦·凯勒却说:“我是幸福的。我把别人看见的光当成自己的太阳,把别人听见的声音当成自己的交响乐,把别人微笑的嘴角当成自己的幸福。”——尽管处境艰难,与繁华无缘,心怀感恩,就能得到幸福。
我不由想起杜拉斯,一个15岁就陷入无望爱情的女孩,自残身体,靠酗酒和写作维持生命。她的眼睛如此美丽,因为美丽而过早地凋谢。或许,是少了一点感恩吧。
坐上火车,离开这喧嚣的城市,看着对面铁轨上,也停着一列,一张张或许再也不会相见的面孔,偶然地邂逅。淡定的心境,感恩的心——火车缓缓启动。
一些人在你生命的列车上,出现了,又消失了,另一些人在你生命的列车上,出现了,停留了很久,然后,也消失了……人生本是如此,与其悔恨无奈,烦躁抱怨,不如以一颗感恩之心坦然而淡定地笑看云卷云舒。
火车停在小村庄。喜欢看那静谧的夜色中若隐若现的农家灯火,渺远,神秘。躺在麦田,星星在头顶的天空,而我,在天空下选择梦境——以为自己趋于成熟,有意无意将故园和与故园有关的事忘却,或能记起却不愿记起……耳边传来父辈们讲述往事的声音……其实,身处繁华,为何逃避,只是,莫忘记,繁华深处是感恩。
繁华迷离双眼,而只要心怀感恩,就能穿越表象,进入繁华深处,灵魂的家园。
感恩的心
吹面不寒杨柳风,初春不期而至。幼芽们、嫩叶们便携一身尚未退去的寒气,争先恐后地破土而出,探着稚嫩的脑袋,充满希望地仰视着这个世界。人们总是感叹,到底是怎样的力量,才使这些脆弱的生灵熬过凛冽的寒风,战胜刺骨的冰霜?我想,这大概便是感恩的力量吧!这些个生灵怀抱着对拥有生命的感恩,历经无数磨难,终于在春天看到希望。这没有思考能力的生灵尚且如此,而人类是否也该时刻怀抱着这一希望的种子?
千年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不惜做吴王马前卒,只为一朝血洗耻辱。历史都说因为他怀抱野心。其实,那何尝不是一种感恩的体现?!他感恩于百姓对他的爱戴,不因世事的骤变而有所动摇,于是他葬死者,问伤者,吊有忧,贺有喜,尽力为民谋利;他感恩于忠诚良将的常伴左右,于是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委身亲附只为一遇贤才;他感恩上苍的恩赐,留下自己一条贱命,因而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所织则不衣。果不其然,数年之后,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百姓俱三年之食,无人不感恩于越王的仁厚,无人敢不为越王死。可见,因为感恩,君爱民如子,因为感恩,百姓视君如父,因为感恩,举国之内,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为越王最终战胜吴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纵观历史长河,怀抱有感恩之心,最终得以重见希望者,何其多也。正因为怀抱感恩之心,他们面对困难,不曾放弃,面对挫折,不曾言败:正因为怀抱感恩之心,任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仍抹不去他们人性的光辉;也正是因为怀抱感恩之心,他们永久地留在了后世人的心目中,经千年而不朽。
这些无数的往者都在向我们叙述着这样一个道理:日月更替,朝夕轮回。人生百年,转瞬即逝。休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坎坷、挫折、磨难或许让你身心俱疲,你可以选择苟延残喘,但绝不可就此沉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造化注定给生命以劫难,又有谁能逃避得开?唯一的唯一,便是怀抱一颗感恩之心去面对重重困难,坚信不经历风雨无以见彩虹,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过错有时也是一种施舍;怀抱一颗感恩的心,失败便是成功之母;怀抱感恩的心,阴郁中透出希望的光;怀抱感恩的心,生命必将开出绚烂的花。
感恩的心,你可曾拾获?
感谢自我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身缠万贯的我们是他人的铸造,人的一生的支点在于对于他或她隽永的感恩。”
不可否认,人们的成功多多少少需要外界的援助,或物质,或精神……唐太宗从谏如流而致“贞观之治”;苏尔特、马尔蒙筑就拿破仑在战场上的披靡驰骋……
谦虚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自小我们便受到父母及舆论的禁锢,我们小心、谨慎、时时夸赞他人,处处感恩大众。然而一昧的谦和与不断地感谢他人是通往人生意义的最深处的唯一进程吗?
我想,不。感谢自我才是跳脱人生的氤氲,达到人生制高点的支点。
哥伦布在每天的航海日志的结尾总写到:“我们继续前进把!”当他回忆起航海的艰险过程时,他总是激荡着嗓子说道:“我感谢自己,感谢自己与生俱来的大无畏,驱使我坦荡迎接未知的恐惧。”
而我们所缺少的正是一种叫自我感谢的意识。
感谢自我,是逆境中的一剂良药,让人们在挫败的罅隙中得到安抚。患上重度静脉炎的法国舞台剧名家莎拉班哈特,不得不锯去视为灵魂的一条腿。然而,身体的苦痛与意识的摧残并没有使她被苦难所桎梏。她鼓励自己:莎拉,谢谢你,你是坚强的,你是不倒的……撕下绝望的面具,重新融入生命,感谢自我,给她开启另一扇人生之窗。莎拉,重拾那久违的舞台,独腿旋转着……感谢自我,在人生灰色地带中赐予信心与动力,奔向彩色世界。
感谢自我,是成功的推助器,使人们坚定意志,延伸云端。鲁迅文学奖获得者邓一光,写作的光辉与名声地广传,并没有使他随波逐流追求更多的利益,他说:“我感谢自己,我将把我孤高的意识永远贯注于我的写作当中。”作家邓一光,秉持着这种写作精神,,奋笔于永无止境的创作,无论晚年多们贫寒,他在他的世界中永远燃烧。
感谢苍天,感谢大地,感谢你,感谢他,但更重要的是,别忘了感谢自己。感谢自我,是一种拥舞生活的态度。感谢自我,当我们丧失信心、畏惧前行,当我们功成名就、光辉闪耀……这必是我们最靠近生命的价值的一刻。
自我感恩,不断奋斗,达到人生最深的意义……
强者的感恩
看到“感恩”二字,首先想到美国的感恩节,这是美国新英格兰的移民对上帝给予收成的感恩,现今已成了美国的中秋节。往家门里看,中国人也有感恩,自古就有,僧人感佛神之恩,群臣吏民感皇恩,也有佛恩和皇恩两者皆感的。
以上的感恩,尤其是中国式感恩,都是弱者对强者的谟拜, 中国普天下殷殷望治之民,大抵都有“想做稳奴隶”的气息了,僧侣作神的奴隶,草民作皇帝的奴隶,有时顺便也作僧侣的。
但总是看见弱者感恩,并未见有强者的“回馈”。
这大概由于中国等级观念博大而精深,源远而流通长吧。处于高等级的,是决不肯躬身弯腰,去为下等做什么好事,而总变得仗势欺人。例如僧侣作神的奴隶,很不甘心,便自封神的代言人,俨然也是神,殊不知若无信众的香火和斋缘,光头便反射不出生命的光线,“圆寂”了。皇帝老儿每年都要去祭天,乞求社稷永保、江山万世,其实也是当天的奴隶,只不过他们的奴隶主无形,皇帝可以不承认。回宫之后皇帝很不甘心,非要耍一耍威风,或施一施伪善,于是人民就遭遇“龙颜大怒”或是皇恩浩荡。殊不知社稷是田构成的,田是人民耕种的,若人民“罢耕”而斩木为兵,揭杆为旗,于是身死名灭,为天下所笑——他们白感恩了。
以上事例似乎古奥,中国已然共和,且“破除封建迷信”了,但共和好喊,迷信易破,等级观念尚未变。人民(现在多以农民为载体)的职责除了纳税就是顺从,除了顺从就是感恩,除了感恩就没别的了。蒙冤狱中十几年,出狱后竟制锦旗跪赠公安局,这真是中国式感恩啊!公安局的人很以为豪,既不知后怕,也不知感恩,他们应该感恩那些不知可以将公安局诉至法庭,索取赔偿的农民。
感恩其实本应双向,可聪明的中国人“忽略不计”了。于是官们享受着“感恩牌”澡堂,民们边感恩边想方设法爬上官位,自己也洗一回澡。也于是,“水载舟亦能覆舟”的警语式微,“何不食肉靡”的痴言尚存。若是哪一天,强者不去作天和神佛的奴隶,而对草民感恩起来,那么中国的社会便能成就真正的“和谐”了。
希望我们不再听到《茶馆》里这么一句话:我爱我的国啊,可是他爱我吗?
寻找感恩
感恩从心里窜出来,不知去了哪里。我开始了对它的寻找
我来到了医院外。医院外的天似乎暗了下来,从飞在病床上痛苦地挣扎着。癌症最终夺去了他的性命。再也听不到他的歌了,他也无法对贫困孩子提供帮助了。但由始至终同样也看不到那些受到帮助的人的身影,由始至终看不到感恩的影子。他们在哪里?他们在从飞病重时,去了哪里?感恩在哪里?他们的感恩之情为何在恩人面前不见踪影?哦,我知道了他们在那里。一位已是大学教师说,被学生知道自己被帮助会没面子,所以不曾去看望从飞。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在哪里,他活在虚荣心里。一位曾受帮助的大学生说,从飞帮助他是别有所图,自己也不知从飞图些什么,所以不曾去探望从飞。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他在哪里,他活在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心态里。一位受帮助的孩子母亲在从飞病重时说,你为什么还不寄钱。我知道了,我知道了她在哪里,她活在只有自己的世界里。我也知道了,在这里,我找不到感恩之情,找不到的。感恩之情泯灭在自私、猜疑的心态中。
中国圣人历来教导后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当仁爱的人付出了“涌泉”之恩,那些受恩的人们却难以以“滴水”相报。仁爱之人自然不是为了取得回报而伸出援助之手,但接受恩泽的人们就真的因此可以吝啬自己的感恩、消灭自己的感恩吗?
常常可以在舞台上看到各色人物泪留满面说感谢,他们都是在真切地践行感恩吗?我想情况并没这样乐观。总有部分以感恩之名行煽情之实,以此争取观众的同情或赞赏,借此拉选票的更是大有人在吧。难道要寻找的,能找到的就是这样的感恩?就是这样总在“关键”时刻挂着泪水说感谢的景象?也许总有真实的感恩,但在镁光灯下,舞台上,总难免令人觉得矫揉造作,华而不实。
寻找感恩似乎有些困难,而这困难是极大的讽刺。当报纸上可以常常看见忘恩的事件。电视上可以常常出现经过“修饰”的感恩,而那真诚朴素的感恩似乎势微。当人们开始寻找感恩时,即意味着感恩已经淡薄,已经开始为人所遗忘。现今,“感动中国”办得如火如荼。我认为这正是人们难以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发现感动,已经渐渐丧失在平凡中寻找感到的能力才会如此地寄情于此。也正因如此,媒体才抓住这个契机。也许有一天,会出现“感恩中国”而“感恩中国”也会如此吧。
感恩从心里窜了出来,不知是不是摔碎了,不知我们是否能真正把它寻回去。
做一个乐观者,感恩
心灵很小,世界很大;或者,心灵很大,世界很小。宇宙的距离,也许用感恩可以到达。
如果世界黑暗阴霾,人就是不透明的。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就是让自己透明。感恩,让人宽容,让人成熟。
英国著名作家戴顿写过一部名为《舍己树》的作品。说的是一颗树爱上了一个男人。年轻时男人想赚钱,舍己树让他采下自己的果实,中年时他想冒险,舍己树让他砍下自己的树干造成一艘船。当他年老倦怠,舍己树所剩无多,却仍说:“朋友,我有一个不错的树桩,坐下来休息吧。”舍己树一直很快乐,即使貌似卑微,但它确实真诚的诉说着因付出而享受的快乐,因快乐而心怀感恩。
世上有天生的乐观者和悲观者。而感恩,常为乐观者所选择。在他们看来,一片沐浴和煦微风的草原让人感恩,草原上洁白悠哉的羊群让人感恩,温暖草地羊群的太阳让人感恩。因此,乐观者更加乐观。
雨果写过一篇名为《我们都是瞎子》的文章。他在结尾处写道:“我也是瞎子,我只知道说啊说啊,没有看见你们是聋子。”这是多么深沉压抑的一种情感,我仿佛能听见他深邃的悲痛和绝望。他难以怀抱感恩之心,却让自己更加身陷痛苦而不可自拔。
批判世界,是将众人的悲集合在自己身上,而感恩世界,是汇聚每个人微薄的乐趣,再平分给众人。
北极星是晦暗夜空的感恩;含羞草是苦涩草丛的感恩;比塞尔是撒哈拉沙漠的感恩。
感恩着,我们歌唱生活,当有人哭泣,惆怅,悲伤,沮丧,他们都犯了一样的错,就是让别人掌控了他的情绪。而感恩,是有一个跳跃的灵魂,在逆境中驾御生活。
我们感恩青春,而并非年华;我们感恩智慧,而并非桃面,丹唇,柔膝;我们感恩自由,而并非名望,财富。我们感恩,如同年老的骆驼在旅行的前夜咀嚼干草,它即将踏入沙漠,却依然心怀感恩。
爱的拯救
这是两位伟大的音乐家所演绎出的一段动人故事——关于爱,关于感恩。
他,那时还默默无闻。同一切尚未为世人所认知的天才一样,他四处碰壁,只身飘零。直到有一天,他扣开了另一位天才的家门,也打开了自己的命运大门。在舒曼家里,年轻的勃拉姆斯遇到了她的伯乐舒曼,还有舒曼的妻子克拉拉。
当时依然名满音乐界的舒曼初次见到勃拉姆斯,便被这位年轻人神气的演奏才能和入伙的创作热情所深深打动。他和妻子积极地鼓励勃拉姆斯创作,并照顾他的生活。在老师的帮助下,勃拉姆斯开始在音乐界崭露头角,他拥有了事业,也得到了一个可以栖身的家。对于这一切,勃拉姆斯充满感激。
然而,上天总是残酷地将灾难降临到天才身上。就在勃拉姆斯的事业迈向顶峰的时候,舒曼精神失常,住进了医院。此时,勃拉姆斯担起了舒曼整个家庭的重担。他时常奔波两地,探望病重的舒曼,安慰焦虑的克拉拉,照料舒曼的孩子们。他以一颗感恩的心在老师最困难的时候对他默默回报。
但感恩又何时是件容易的事?在面对忙碌与忧虑的同时,勃拉姆斯还要面对世人对于他与克拉拉的闲言碎语。当然,勃拉姆斯不会对克拉拉抱着世人所渲染那种非分之想,但倘若他对克拉拉毫无感情,他也就不必在感恩路上一路挣扎,我们也就看不到一个伟大音乐家的灵魂是如何在巨大痛苦与矛盾中得到新生的。他的确对克拉拉怀抱着爱慕之情,他被克拉拉的高贵与温柔所吸引。但勃拉姆斯知道,克拉拉是他的朋友,是他老师的妻子,于是他在外人的议论里和内心的斗争中坚持着道德的准线。
在舒曼死后的日子里,是勃拉姆斯的鼓励与关怀让一度悲痛欲绝的克拉拉重新振作起来。他用最纯洁的心关心着克拉拉和她的孩子们,向克拉拉寄去了许多的钱和鲜花,惟独没有一纸情书——那些他在痛苦中写下的数十情书最终都被他焚化在了壁炉里,溶解在了他创作的音乐中。他终于找到了一个爱的理由,不是爱情,而是感恩。
他也继承着舒曼的事业,把知遇之恩赐予更多的音乐天才们,就仿佛一刻水珠,把照射到自己身上的阳光投射给更多需要它的人们。或许这是对师恩的另一种报答吧。
在勃拉姆斯的关怀中,克拉拉走完了她生命的晚年,勃拉姆斯也完成了他感恩的历程。这一路的艰辛中,是感恩之心让他不占有,不放弃,最终走出了内心的挣扎,成就了一种超越了一切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情感,那是一种植根于心灵深处最质朴而博大的爱。
勃拉姆斯在他创作晚年写下了著名的《C小调钢琴四重奏》,此曲记录了他感恩路上的心灵历程。当他将曲稿交给朋友时,他还送上了一件古董——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结尾的插图,他说,他曾经像维特一样痛苦。
但维特只有手枪,没有出路,而爱与音乐却使勃拉姆斯获得了重生。
一颗感恩之心也足以温暖他人,也拯救我们自己。
我闭上眼睛,在舒曼甜美如诗的乐章里陶醉,在勃拉姆斯深沉隽永的钢琴曲里思索。我所感受到的不仅是音乐的博大,还有感恩的美丽,人性的光辉……
摘得那感恩的心
高三六班 陈诗颖
有一种神圣的情感,叫做感恩。
神话中,白鹤为感谢樵夫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做了他的妻子,用自己的羽毛织出华美的布料出售,改善樵夫贫苦的生活,这是感恩;战国时,看守城门的隐士侯嬴,被公子无忌所知遇。在公子前去夺兵救赵之时,他面朝北方自刎,以感谢公子的礼贤下士,这是感恩;盛唐时,直谏辅国的魏征去世,唐太宗悲愤不已,叹道:“非卿,何来大唐之盛也”“寡人失一明鉴哉!”并追封缢号,感谢魏征的辅国之功,这亦是感恩……
感恩的心,是最高尚的。只有对生活充满了爱和希望,才能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也正是这感恩的心,给世界带来了爱和希望,给生活带来了美好的祝福。摘得感恩的心,我们便拥有了精神的藏宝洞,便拥有了幸福之神的眷顾。
记得在一次过马路的时候,身边有一个5、6岁的小女孩,她的妈妈正教她要学会说谢谢。这时她天真的问:“交警叔叔每天都指挥大家过马路,我们为什么不对他说谢谢?”一句话,使周围陷入了一片寂静。是啊,为什么我们从来不对身边的事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呢?是因为过于平常,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还是我们过于懒怠,寻求借口去逃避感恩呢?感恩决非一件羞耻的事,它是善良的表现、高尚的代表,更是关怀的问候、幸福的使者。我们不感恩身边的事,是因为我们在庸庸碌碌中关闭了心扉,迷失了自己,拘禁在心灵的牢狱中,不去感受世界的美好。认为天就是天,地即为地,海洋便是一汪无穷的水。如此平庸、如此无味、如此悲哀!为什么不打开心扉,睁开原本纯净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呢?有感恩的心,天,是带给我们飞翔梦想的天,我们因它而有了追求;地,是无私奉献出自己,让我们繁衍生息的地,我们因它而得以生存;海洋,是孕育了一切生命的海洋,我们的母亲,我们因它而知晓世界,创造世界……从感谢那些“理所当然”的事物开始,我们会发现,世上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的,都是出于高尚的恩泽、无私的奉献。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摘得那感恩的心。
学会感恩,是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感恩教育,则是感恩社会的起始点。韩国的感恩学最值得我们学习。韩国父母每天早上会要求孩子感谢太阳的普照大地、感谢农民的辛勤耕作;在孩子生日时,让孩子感谢国家、父母和长辈;而在感恩节时,则会穿着传统的礼服,向亲戚邻里感谢他们一年的帮助……让孩子无时不刻的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是童年快乐的催化剂。因为他们先进的感恩教育,韩国已成为世界上的礼仪之国。学习他们的感恩教育,我们能创造一个更文明的感恩社会。
摘得那感恩的心,我们是高尚、纯粹的人……
摘得那感恩的心,世界不止是绚丽而已……
摘得那感恩的心,人间的天堂近在眼前……
用心田培育感恩之种
清晨,多谢那阵小扣窗子的清风把我从睡梦中唤醒。拉开窗帘,拨开那幅依在玻璃窗上用水雾喷洒的抽象画,眼前跳出了个童话般的世界。倚着春俏丽的肩膀,秋,憨厚地笑了……路边儿的小树是第一个发现秋姑娘的,欣喜得在秋风中翩翩起舞。一段华尔兹过后,抬起头望着那一片苍穹,偷偷地嘀咕道:天空啊天空,什么时候才能亲上你一口。天空蓝蓝的小脸上顿时浮过几朵白云,“还是等你明年长高了以后我再考虑看看吧!”天空说道,并留下了一抹甜甜的软糖似的微笑……
天空笑了,小树笑了,风儿也笑了。世界果真如此美妙,春夏秋冬,我感谢你们的运转;小花小草,我感谢你们的幽香;蜂儿蝶儿,我感谢你们的辛劳;陌生的人们,我也感谢你们的微笑……我要感谢这样简简单单的小生活。
《香草山》中余杰曾这样说过:“世事喧嚣,人生寂寞”、“在这个世界上,已再也找不到一片土地容忍我们诗意地栖居了。”或许总有人太悲观
《我的眼泪你不在乎》,由左为作词,赵洋作曲,魏佳艺演唱。
歌词如下:
黑夜漫漫却漫不过孤独,寂寞是你回赠我的礼物。
你的狠心冰冷刺骨,我捂着被子偷偷哭。
回忆残酷心情无法平复,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
寂寞是你回赠我的礼物,你的狠心冰冷刺骨。
脆弱的我捂着被子偷偷哭,回忆残酷。
心情无法平复,眼泪就像断了线的珍珠。
你却不懂情为何物,心碎一地怎么缝补。
就让时间慢慢治愈痛苦,我的眼泪你不在乎。
扩展资料
零落的几下钢琴声,渐渐的引领着你步入《我的眼泪你不在乎》的情感阶梯,在伤感情歌的演绎上,魏佳艺有很突出的表现,伤情伤悲但不过火。
《我的眼泪你不在乎》歌曲有些暗地里忧伤的意思,这种歌曲能充分体现魏佳艺演绎情歌的功力,朴素的歌词,却记载着与爱相关的传说,一段时间,一个地方发生的每个情节,都足以抽动每个聆听者的心,内省与共鸣由此而生。听着听着,你会不禁跟着哼唱起来,你的心亦会随着节拍的跌宕变得波澜起伏。
从整体来讲,这篇诗歌充满着对爱的迷恋和思念之情。尽管有些难,但希望你能坚持你的爱,除非一切真的无法挽回的时候,也不要后悔曾经努力的爱过,只是去好好的祝福和离开。
话说回诗,有几点如下应当注意:
1、诗在我眼里是没有好与坏的。只有表达得完善或者不完善。首先,我觉得你的诗篇确实表露得不错。
2、本文是纯抒情式的诗,从始至终藏着深刻入心的情感。这我认为是好的,尤其是其中有几段类似文段里的排比。增加了不一样的感觉,但是否有想过,在诗歌的格律里,如果加了过多这样的手法,是否会显得多余?这样在视觉上不像一首诗歌,而也许会是一首歌词。
3、本文的意象颇为少,是因为情感的表白太深。从现实到回忆,从繁华到孤寂。但从韵的角度上一定程度的增加了一点音乐里的美。
所以,对于本文,个人意见里没有太多要改。但稍作修改如下:
分手的夜
忧伤着无情的雨
望你消失的背影
和我满眼的迷离
彷徨着
未知的一次相遇
每个夜晚如此孤寂
却也只能长叹抱膝
你我信件里的秘密
像茉香里的缝隙
悄悄
将思念藏匿
我们初遇的地方
依旧情侣在甜蜜
我独自搂抱着空气
假装你还在身旁呼吸
尽管没有了你的娇气
尽管没有了你的言语
抛不了的过去
如今舞落成了思念一缕
随了你的好
随了你的笑
随了你淡淡的味道
将我垂头的思绪
妖娆
我真的真的好爱你
爱你爱得那么彻底
你是我一生的唯一
怎又成了一辈子的回忆?
怎又让我一人摆弄孤寂?
终于发现
有你的日子
你给了我明月
没你的日子
明月给了我思念
我把冗余的地方给简略了很多,但你的韵角我没有改变。当然,你的情感我更不能改变。
说实话,你这篇直白情感的诗,让人很感动,也确实表白得很好。其实不用修改也可以。
愿你能够从思念里找回曾经的一份悦心。加油~
补充:抱歉抱歉。。。我看错题目了。。。我没想到你的是原创歌词,而以为是原创诗歌。不好意思。就当我自娱如乐了一番。另外,还是望你能好好的。
燕 子
故乡的春天是从燕子的第一声鸣叫中开始的。这些黑色的精灵,在天空下疾速地飞舞,用呢喃的燕语唤醒了沉睡的冬日,孩子们也不再做堆雪人的梦了。沙沙的春雨紧随着燕子的脚步而来,在寂静的夜里,细心地梳洗着每一根枝条,大地也一下子变得春意盎然。燕子啊,你是春的使者,你每一次到来,总能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风之前,母亲总要给我们蒸一种名叫“寒燕”的食品。在那个粮食十分匮乏的年代,能吃上用白面蒸的食品,无疑是孩子们最大的期盼了。只见母亲用面团捏成一个个小燕子的形状,放在一个大蒸笼里蒸。等蒸笼出锅的时候,里面的面燕好像活了:尖尖的嘴,圆圆的眼睛,精致的翅膀,甚是可爱。孩子们围在蒸笼边馋涎欲滴,可母亲一个也不让动。她找来缝衣的白线,仔细地将面燕串起,挂到了院内的晾衣绳上。终于,绳上的面燕彻底晾干了。于是,母亲开始坐在炕沿边给这些急不可耐的孩子们分派。由于家中兄弟姐妹多,虽然每次蒸得不少,可分到每个人手里的也就是十来个。没拿到面燕的时候,整天想的是怎样才能吃到它,等拿到了手,却有些舍不得吃了。一个小小的面燕总是让我分成几次来吃,每次只吃一点点,放到嘴里细细地咀嚼,品尝着小麦的醇香味道。
过了不久,南方的燕子就陆续飞来了,人们冷清的屋檐下顿时变得热闹了起来。它们清歌婉转诉说着别离后的相思。这时,总会有几只不识趣的麻雀飞来,似乎想打听些什么。可当它们看到燕子们立刻变得沉默不语,也就悻悻地飞走了。
我家虽然住着几间低矮的土屋,可每年总有燕子来屋檐下筑巢。据老人们讲,燕子在谁家屋檐下筑巢,就会给谁家带来好运。尽管我们不相信这些,但还是喜欢燕子生活在自家屋檐下,喜欢听那精妙的莺声燕语。
又有一对燕子夫妇在我家屋檐下筑巢了。它们每次都结伴飞到村外的泥塘边,用嘴精心地制作着一粒粒泥丸并衔回。大约十来天的工夫,一个漂亮的燕巢就建好了。每当此时,母亲总会让我们猜一个老掉牙的谜语:“从南上来个小木匠,锛锛斧斧没拿上,盖个房子底朝上。”
转眼之间,夏天就要到了。这对燕子夫妇每天早出晚归,不知忙碌些什么。有一天,我忽然听到了雏燕的叫声。寻着声音望去,只见燕巢门口伸出几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来。原来是黄口小燕,憨态可掬,十分惹人喜爱。此时,这对燕夫妇更加忙碌了,它们飞来飞去不停地捕捉青虫,哺育这些幼小的生命。秋天的时候小燕子已经长大了,它们与父母一同出去觅食。闲暇的时候,便在屋檐下欢快地唱歌。
寒冷的秋风一阵阵吹来。树叶也逐渐变得枯黄。伴随着飘零的落叶,燕子们又开始了南迁的步伐。过了不多久,我家的那对燕子夫妇也带着孩子飞走了,屋檐下又冷清了起来。有一次,我看见一只麻雀叼着一根鸡毛鬼鬼祟祟地落在那里,当时并没有在意。而就在那一年冬天,一对麻雀夫妇却上演了一场“鸠占鹊巢”的好戏。它们仅凭借着简单的行李(几根鸡毛),就住进了燕子夫妇辛苦垒起的巢穴里,并美美地过起了冬天。
第二年,我好不容易盼来了去年的燕子夫妇。然而,它们在巢前徘徊了许久,并没有进去。虽然那对麻雀夫妇已经搬走,可它们就是不愿意回自己的旧巢。原来,燕子是十分洁身自好的,自己榻下怎么能容得了别人酣睡。它们毅然抛弃了自己的旧巢,不知去谁家的屋檐下又筑新的巢去了。为此,我还惆怅了好一阵子。打那以后,我吸取了经验教训。凡是我家的燕巢,每当燕子南迁以后,我就急忙用棉布将巢口堵上,以防被爱偷赖的麻雀占用。
自从住到城市里,很少能看到故乡的燕影,更不用说燕巢了。但是,燕子那疾飞的身影却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写到这里,我不由地想起一首歌:“燕子啊,你飞回来了,你飞回来了,我的朋友。”
你飞回来吧,我心中的燕子。
我相信,世间最平凡的物品也有它的美。如不起眼的小草有它的坚强之美;凋落的枯叶有它的奉献之美;玫瑰花下的泥土也有它的滋润之美…… 我喜欢木棉树,喜欢它的自信,挺拔,骄傲。 无论你在众多高大的树木中还是在路边上都很容易发现并认出木棉树,因为它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简单。没有繁枝茂叶的打扮,也没有姹紫嫣红的花的点缀,它的平凡,使人看着舒服,看着喜欢。 世人给这平凡的树起了另外一个不华丽,但是庄严且带有赞颂的名字——英雄树。你不得不感慨这名字的贴切。当你抚摩着它的树身时,树身上的一个个小突起粗糙的树皮提醒着你,这是英雄身经百战后留下的一个个伤疤。我特喜欢看木棉树开花,看那些颜色惹人注目,大得夸张的花,在没有绿叶的衬托下,虽没有什么婀娜多姿、雍容华贵而言,却为这高大的木棉增添了另一份味道。木棉树这样的被染红一片,就像是鲜血浸透了这躯体,被血染的灵魂更能体现它的顽强与不屈。难道你不觉得,它仍然毅然地挺立着,仿佛是一位屹立不倒,为了保卫国家山河视死如归的英雄吗? 然而,虽然这英雄树象征着英雄,但它却没有那种盛气凌人的气概。它给人的感觉是那么的温暖、和谐。与其说它是守卫着国家,还不如说它只是守卫着蓝天下的那一片和平,它维护这样的一片宁静…… 今年,木棉树上的大红花再现,木棉树干依然用它那稳重的粗实的枝干托着这一片生机。抬头仰望,依旧是我喜欢的那片红,开在我喜欢的树上,我喜欢的蓝天下,继续守卫着这一片和谐,宁静。 泥土的联想 谁不希望有个理想的职业?谁不希望有个辉煌灿烂的前途?我苦苦思索着,难道我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真正认识了泥土。于是我的思路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题目是:“泥土的联想”。 在青山水秀,景色迷人的地方,你常可见参天大树,争艳的百花。它令你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发生由衷的赞叹。然而,在此时此刻,你是否留意它脚下培育它的泥土呢? 或许,你不会留意,因为它是那样的默默无闻,终生只知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尽管人们不愿正视它,对它的事业不闻不问,但是,它们仍甘当花木的培养者,俗言道:“视培养花木为己为乐事。”这种无私的精神,这种对事业始终不渝的责任心,不能不说是泥土的可贵之处。 我常常在想,护士这个职业,不正是具有泥土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吗? 清晨,当人们还在甜睡的时候,她们却正在巡视着病房,察看病人病情的蛛丝马迹,病人的房里洒下了她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她们赤诚的足迹。她们的柔和、她们的真诚,使忧郁者舒展紧锁的眉头,使消沉者精神振奋,使痛苦者笑脸常开,在这个时候,她们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尽管她们的工作辛劳而平凡,待遇低下,也常为世人瞧不起。但她们却乐在其中。因为,她们的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她们的工作是神圣而伟大的工作。虽然没有为国家生产一吨钢、一粒粮食、一尺布,但是在祖国的各行各业里,却遍布着她们亲手治愈的建设者。她们的成就,就是我们的骄傲,她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欢乐。 以上是第一篇 接下来是第二篇 绿叶赞 独自漫步在公园,你可能看到那一朵朵鲜花但你在欣赏的时候,却不会注意那默默无闻的绿叶 绿叶没有牡丹的华贵艳丽,没有莲花的冰清玉洁,也没有百合的幽香高雅它只有一种颜色----绿,但它具备了美好的品格 初春----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当你走进花的王国时,看见了争芳斗艳的鲜花,却忽视了绿叶绿叶是它用无数的辛勤----吸引光的来源,让花儿有充足的养料它不因为自己为花做出贡献而炫耀自己,而是更努力地让花开得更美丽,更持久又用自己的翠绿的身体衬托他们的美丽花要是没有绿叶的衬托,这些艳丽的鲜花是多么单调啊 炎夏,绿叶们一起手拉着手,紧挨着身子,撑开一把大伞,为人们带来凉爽老人们乘凉小孩们玩耍,都要靠绿叶的保护 金秋,绿叶渐渐枯黄秋风一过,一片片叶子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地飘落下来它们并不埋怨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也不计较人们没有赞赏它们,而是默默无闻地埋在地里,被大树吸收营养,使大树生枝发芽,茁壮成长 人要是能像绿叶那样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那该多好啊做人就是要做个不计较名利,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叫做人的道理 我愿做一片平凡的绿叶!
绿叶赞
独自漫步在公园,你可能看到那一朵朵鲜花但你在欣赏的时候,却不会注意那默默无闻的绿叶
绿叶没有牡丹的华贵艳丽,没有莲花的冰清玉洁,也没有百合的幽香高雅它只有一种颜色----绿,但它具备了美好的品格
初春----正是繁花盛开的季节,当你走进花的王国时,看见了争芳斗艳的鲜花,却忽视了绿叶绿叶是它用无数的辛勤----吸引光的来源,让花儿有充足的养料它不因为自己为花做出贡献而炫耀自己,而是更努力地让花开得更美丽,更持久又用自己的翠绿的身体衬托他们的美丽花要是没有绿叶的衬托,这些艳丽的鲜花是多么单调啊
炎夏,绿叶们一起手拉着手,紧挨着身子,撑开一把大伞,为人们带来凉爽老人们乘凉小孩们玩耍,都要靠绿叶的保护
金秋,绿叶渐渐枯黄秋风一过,一片片叶子像一只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地飘落下来它们并不埋怨自己的生命如此短暂,也不计较人们没有赞赏它们,而是默默无闻地埋在地里,被大树吸收营养,使大树生枝发芽,茁壮成长
人要是能像绿叶那样默默无闻,不计较名利,那该多好啊做人就是要做个不计较名利,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才叫做人的道理
我愿做一片平凡的绿叶!
泥土的联想
谁不希望有个理想的职业?谁不希望有个辉煌灿烂的前途?我苦苦思索着,难道我自己的一生就这样度过?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真正认识了泥土。于是我的思路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题目是:“泥土的联想”。
在青山水秀,景色迷人的地方,你常可见参天大树,争艳的百花。它令你心旷神怡,诗兴大发,发生由衷的赞叹。然而,在此时此刻,你是否留意它脚下培育它的泥土呢?
或许,你不会留意,因为它是那样的默默无闻,终生只知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尽管人们不愿正视它,对它的事业不闻不问,但是,它们仍甘当花木的培养者,俗言道:“视培养花木为己为乐事。”这种无私的精神,这种对事业始终不渝的责任心,不能不说是泥土的可贵之处。
我常常在想,护士这个职业,不正是具有泥土的这种高贵的品格吗?
清晨,当人们还在甜睡的时候,她们却正在巡视着病房,察看病人病情的蛛丝马迹,病人的房里洒下了她们辛勤的汗水,留下了她们赤诚的足迹。她们的柔和、她们的真诚,使忧郁者舒展紧锁的眉头,使消沉者精神振奋,使痛苦者笑脸常开,在这个时候,她们真正体会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尽管她们的工作辛劳而平凡,待遇低下,也常为世人瞧不起。但她们却乐在其中。因为,她们的事业是人类崇高的事业,她们的工作是神圣而伟大的工作。虽然没有为国家生产一吨钢、一粒粮食、一尺布,但是在祖国的各行各业里,却遍布着她们亲手治愈的建设者。她们的成就,就是我们的骄傲,她们的幸福,就是我们的欢乐。
咏竹
松树,它让我想起了志士;芭蕉,它让我想起了美人;槐树,它让我想起了将军……那么竹子呢?它又让我想起了什么? 来自:作文大全 青翠的竹子常年生长在荒山野岭中,面对风霜雨雪,它毫不畏惧,无论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她总能顽强地生存下来。几千年来,竹子坚贞不屈、高风亮节的品质深受人们的爱戴与崇拜。
我十分喜爱竹子,爱它的清新高雅,爱它的虚心劲节,爱它的朴实无华,也爱它的高尚品格。竹子从不追求奢华与虚名,它自然的天性为世人所青睐。
古代有许多文人雅士常常写下赞美竹子的佳句。如郑板桥的《题墨竹图》:“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句子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却把竹子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古人会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样的感叹。
在我看来,不同季节的竹子往往代表着不同的品格。然而不管是春夏还是秋冬,竹子“四季常绿”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走进竹林,你一定会惊叹于眼前的一番景象。看啊!遍地都是竹笋,它们静静地依偎在那挺拔俊秀的竹子身边,贪婪的允吸着雨水。等到竹笋长大后,就变成了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人们可以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这时的竹子呀!是勇于奉献的,更是茁壮成长的!
夏天来临了,人们实在受不了盛夏的炎热,便纷纷躲进了那凉爽的小竹林里。啊!那青翠的竹林好似一台巨大的冷气机,不时给人们送来徐徐的清风。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做游戏,青年人聊天乘凉,老人们下棋喝茶,大家都感到无比的惬意。茂密的竹林遮住了天空中火红的太阳,并且为人们驱走了炎热,尽管它们自己被晒的发烫,也始终毫无怨言。这时的竹子,难道不是乐于助人的吗?
一到秋天,无论是小草还是树叶,又或者是田里的稻子,都会变成单一的金**,这样的景致似乎缺少了一些生机,好像任何事物都会显得比较乏味。然而,令人欣然的是,不是每个角落都是这样的,比如说竹林。走进竹子的世界,仍然是一片春意盎然,因为在竹林里,只要是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便处处都是青翠的绿色。在这个丰收的季节里,竹子随时都准备着献出自己的生命。人们把它们制成竹筐、竹篓、竹席、竹筷、竹家具等,既环保又耐用,最重要的是能为人们提供方便。这时的竹子呀,是无私奉献的!
冬天来临了,平日里雍容华贵的花儿们再也抵挡不住寒冷的威胁,纷纷垂下了脑袋。然而竹子却不甘被严寒击败,勇敢地与风霜雨雪搏斗。它被大雪压低了,却不曾倒下;它被大风吹弯了,却不肯放弃信念。渐渐地,刺骨的寒风让我感受到:这时的竹子是坚强不屈的!
转眼间,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过去了,冬天也过去了。就在下一个春天快要来临的时候,不知不觉,已经度过了一年的岁月。暑去寒来,竹子仍旧生机勃勃、绿荫葱葱。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题窗竹》:“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正如人们说得那样,竹,的确拥有不消失的春天!
石缝中的生命
林希
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潜然泪下。
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再能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这一线石缝里。尽管它们也能从阳光里分享到温暖,从雨水里得到湿润,而惟有那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土壤却要自己去寻找。它们面对着的现实该是多么严峻。
于是,大自然出现了惊人的奇迹,不毛的石缝间丛生出倔强的生命。
或者就只是一簇一簇无名的野草,春绿秋黄,岁岁枯荣。它们没有条件生长宽阔的叶子,因为它们寻找不到足以使草叶变得肥厚的营养,它们有的只是三两片长长的细瘦的薄叶,那细嫩的叶脉告知你生存该是多么艰难;更有的,它们就在一簇一簇瘦叶下又自己生长出根须,只为了少向母体吮吸一点乳汁,便自去寻找那不易被察觉到的石缝。这就是生命如果这是一种本能,那么它正说明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地不可扼制。
或者就是一团团的山花,大多又都是那苦苦的蒲公英。它们的茎叶里涌动着苦味的乳白的浆汁,它们的根须在春天被人们挖去作野菜。而石缝间的蒲公英,却远不似田野上的同宗生长得那样茁壮。它们因山风的凶猛而不能长成高高的躯干,它们因山石的贫瘠而不能拥有众多的叶片,它们的茎显得坚韧而苍老,它们的叶因枯萎而失却光泽;只有它们的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似那柔中有刚的藤蔓,深埋在石缝间狭隘的间隙里;它们已经不能再去为人们作佐餐的鲜嫩的野菜,却默默地为攀登山路的人准备了一个可靠的抓手。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梦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如果石缝间只有这些小花小草,也许还只能引起人们的哀怜;而最为令人赞叹的,就是在那石岩的隙间,还生长着参天的松柏,雄伟苍劲,巍峨挺拔。它们使高山有了灵气,使一切的生命在它们的面前显得苍白逊色。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盘旋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痴着伤痕,向上,向上,向上是多么的艰难。每生长一寸都要经过儿度寒暑,几度春秋。然而它们最终长成了高树,伸展开了繁茂的枝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成长是一次多么艰难的拼搏。那粗如巨蟒,细如草蛇的树根,盘根错节,从一个石缝间扎进去,又从另一个石缝间钻出来,于是沿着无情的青石,它们延伸过去,像犀利的鹰爪抓住了它栖身的岩石。有时,一株松柏,它的根须竟要爬满半壁山崖,似把累累的山石用一根粗粗的缆绳紧紧地缚住,由此,它们才能迎击狂风暴雨的侵袭,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如果一切的生命都不屑于去石缝间寻求立足的天地,那么,世界上就会有一大片一大片的地方成为永远的死寂,飞鸟无处栖身,一切借花草树木赖以生存的生命就要绝迹,那里便会沦为永无开化之日的永远的黑暗。如果一切的生命都只贪恋于黑黝黝的沃土,它们又如何完备自己驾驭环境的能力,又如何使自己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中变得愈加坚强呢?世界就是如此奇妙。试想,,那石缝间的野草,一旦它们草籽撒落到肥沃的大地上,它们一定会比未经过风雨考验的种子具有更为旺盛的生机,长得更显繁茂;试想,那石缝间的蒲公英,一旦它的种子,撑着团团的絮伞,随风飘向湿润的乡野,它们一定会比其他的花卉长得茁壮,更能经暑耐寒;至于那顽强的松柏,它本来就是生命的崇高体现,是毅力和意志最完美的象征,它给一切的生命以鼓舞,以榜样。
愿一切生命不致因飘落到石缝间而凄凄怨怨。愿一切生命都敢于去寻求最艰苦的环境。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才能锤炼自己、成长自己,直到最后完成自己、升华自己。
石缝间完全的生命,他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它又是美学的,作为一种美学现象,它展现给你的不仅是装点荒山枯岭的层层葱绿,它更向你揭示出美的、壮丽的心灵世界。
石缝间的顽强生命,它具有如此震撼人们心灵的情感力量,它使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星球变得神奇辉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