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外
屋檐如悬崖 风铃如沧海 我等燕归来
时间被安排 演一场意外 你悄然走开
故事在城外 浓雾散不开 看不清对白
你听不出来 风声不存在 是我在感慨
梦醒来 是谁在窗台 把结局打开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 经不起谁来拆
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 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 或许不该 太遥远的相爱
我送你离开 天涯之外 你是否还在
琴声何来 生死难猜 用一生 去等待
闻泪声入林 寻梨花白 只得一行 青苔
天在山之外 雨落花台 我两鬓斑白
闻泪声入林 寻梨花白 只得一行 青苔
天在山之外 雨落花台 我等你来
一身琉璃白 透明著尘埃 你无瑕的爱
你从雨中来 诗化了悲哀 我淋湿现在
芙蓉水面采 船行影犹在 你却不回来
被岁月覆盖 你说的花开 过去成空白
梦醒来 是谁在窗台 把结局打开
那薄如蝉翼的未来 经不起谁来拆
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 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 或许不该 太遥远的相爱
我送你离开 天涯之外 你是否还在
琴声何来 生死难猜 用一生 去等待
东风破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中国风”歌词游戏十六法(全文)
文/方文山
读方文山的歌词是一种享受。他擅长打破语言使用习惯,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中国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更是各种音乐奖项的常客。方文山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
《“中国风”歌词游戏十六法》就如同一个有益有趣的修辞学教材。
为什么方文山歌词被众人所喜欢,这里面有秘密吗?现在,方文山为你解密如何创作“中国风”歌词——
犹记得一年多前曾举办过“歌词大会考”活动,很多网友对于我将自己创作的歌词词句重新批注、溯及源头,以及说明典故出处,并且将其中消化成考题一事,反响颇为热烈,也开始了解到原来“中国风”歌词里竟也有那么多的含义可以发掘。
由于媒体平台的强势,歌词大概是现今流传度与能见度最高的文字了。正因为如此,一方面,你已无法假装它不存在或没影响力;另一方面,歌词也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使用浅白直接的口语,以文章的标准来审视,这种口语文字的内涵经不起推敲,词意的经营显得很薄弱,语法结构松散,并不像新诗般有比较深入、可以咀嚼的文字张力,在我看来并不具备单独被阅读的乐趣。但在经过“歌词大会考”的文字数据汇总后,触发了我的灵感:其实歌词还能延伸出相关含义与知识,让人吸收理解。我想从流行音乐的歌词内容导入文学领域,可谓寓教于乐,比较不那么生硬与八股,教学上也比较灵活轻松,容易引起学生族群学习的兴趣。
我所创作的“中国风”歌词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适合拿来作为修辞学教材。这里,我将做一个详尽的解释,读者可在欣赏流行歌词的同时,轻松了解到16种修辞法的基本概念,并附以《青花瓷》实例,分享歌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技巧。
1感叹:文句的内容除了陈述某种语意,语气上亦明显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强调赞叹、惊讶、伤感、愤怒、讥嘲、鄙斥、恐惧或希望等情感反应。一般常借用叹词、助词,并搭配感叹号,来表现强烈的情感。例如在《刀马旦》中,“一碗热汤,啊,温暖了我一个晚上。”故事中人只身在北大荒中,身寒心更冷,然而一碗热汤,不仅去除生理寒冷,更温暖了一颗孤独的心,因而发出满足的赞叹。“啊!轮回的记忆在风化,我将它牢牢记下。”出现在《千年之恋》中的这句歌词则又是另一种情境的感叹,说明爱情难以得到的思念。
2譬喻:简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象事例,说明或形容抽象的谈话主题。譬喻一般由“喻体”、“喻词”和“喻依”搭配组成。“喻体”即所要记叙、说明的主体;“喻依”是与喻体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另一事物,用来说明、形容喻体;“喻词”则是“像”之类的连接语词。《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之“喻体”、“喻词”、“喻依”分别是“陆羽泡的茶”、“像”、“泼墨山水画”。陆羽为中国的茶神,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艺各个层面,从茶的起源、选择、冲泡到茶具的应用等等,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由如此大家所泡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
3类迭:即反复使用同一个字词或语句的修辞法。而“类”与“迭”还有使用上的差异:“类”表示字词(类字)或句子(类句)非连续出现,而是间隔重复使用;“迭”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都接连重复使用,又叫“迭字”与“迭句”。“类迭”修辞有意识地重复使用同一语词或语句,除了语调上的和谐效果外,也是借此突出某种意念,强调某种感情。例如《小小》:“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其中的“小小”兼用了“迭字”和“类字”,语意上强调童年的天真与童稚,加强“青梅竹马”这个意念;《嘻游记》中“佛总是曰不可说,弟子别问为什么;佛总是曰不可说,凡人只要照着做。”此句则是“类句”,也就是“佛总是曰不可说”这句话间隔出现,强调佛意深邃,多问不如多行。
4转化:也称为“比拟”,是指在描写内文时,“转”变被描写对象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本质截然不同的物类。可以拟物为人(拟人法)、拟人为物(拟物法),或是以物拟物,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法)。在歌词《东风破》中使用了很多“转化”的手法,例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在这两句中,“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名词,被转化成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实体,加重了它们所代表的意境重量。想想,一盏离愁之灯在深夜孤单伫立在窗口,除了孤单,还有苍凉为伴。
5排比: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其字数不一定要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之美,并增加了表达的力度。例如《女儿红》:“长的不是瓜子脸,个性不温柔婉约,我却偏偏爱绣花鞋;天生不是丹凤眼,模样也不古典美,我却偏偏爱绣花鞋。”将相似意义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更能生动传达出“虽然不是古典美人坯子,却更有自己的个性主张”的概念,仿佛一位女子就站在眼前大声说:“这就是我,怎样!”
6夸饰:语句中特别夸张铺陈,明显超过客观事实,给人深刻印象。《龙拳》:“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天地由我创造,多么豪气万丈!《千年之恋》:“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因思念而来的牵挂,纠缠千秋万世,完全呼应了歌词名称。《爷爷泡的茶》:“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则形容唐朝人陆羽创作的《茶经》深深影响中华文化。
7转品: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例如《娘子》的歌词“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以及《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中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这种用法,不仅赋予既有的词汇新颖的用法,也使句子的陈述显得简洁扼要,却又包含丰富的语言意蕴,更让人感受时间无情催人老的压力与无奈。
8倒装:特意颠倒文法顺序的句子,如《青花瓷》中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或如《龙拳》中的“渴望着血脉相通,无限个千万弟兄”,一般说法应该是“无限个千万弟兄,渴望着血脉相通”。倒装通常是用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让句法更有变化,增添文章韵味。
9摹写:把对事物的知觉,用文字加以描述形容,记录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等的感受。《双刀》歌词“正上方的月亮,那颜色中国黄”,是视觉摹写,而《上海一九四三》中“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印在斑驳的砖墙。”也属此类,夕阳的昏黄爬在斑驳的砖墙上,更添悲凉。
方文山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习惯,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其创作的歌词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中国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更是各种音乐奖项的常客。方文山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
10.引用:说话时,援引现成的语句叫引用,分为明引与暗引。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明引以括号直接标出引文,而暗引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括号特别标示原文。引用法的功用在于通过读者对经典作品的尊重,进而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使其更加掷地有声。《双截棍》中提到:“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双刀》歌词“以牙还牙的手段”中的“以牙还牙”出自《圣经·旧约》。《祥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则语出《周易》。
11.析字:将文字的形体、声音、意义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语意,产生翻新的效果。在《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歌词后半句“秋心拆两半”指的就是“愁”字,这里将文字的形体进行了变化,加深了歌词的含意。就歌词意境来看,因为“愁”是“秋”跟“心”的结合,隐喻如果被硬生生地拆散,可能再也回不去当初所想象的浪漫了。
12.映衬:把两种不同的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比较,以增强语气,使意义更明显。此外,对比越强烈,印象就越深刻。《花恋蝶》:“你细腻触摸有他的一切,我在你的周围你没感觉。”在这里对列的是一方“拥有一切”而另一方“什么都没有”的概念。《祥龙十八掌》:“把懦弱炼成了炉火。”以“懦弱”对应“炉火”,将“弱者”锻炼成“强者”。
13.设问:使用设问法,目的在于吸引读者的兴趣,让平铺直叙的语气有所变化。《东风破》中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用设问法,多了点悬疑,让层次更加丰富。《千里之外》中的“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千年之恋》中的“你还爱我吗我等你一句话”也都具有同样效果。
14.示现:简单说,就是利用想象力,将过去、未来或想象中不可见不能闻的场景具体呈现出来,增加行文的画面感。如《乱舞春秋》中“妖兽扰乱人间秩序,血腥如浪潮般来袭……人魔开始重出地狱,叛军如野火般攻击”,这些妖孽横行的血腥画面,读者可借文字的描绘,在脑海中逼真浮现。《祭魂酒》中的“烽火人间,战鼓连天。远方飞燕,带来的是,狼烟”描述的则是兵戈扰攘。而《黄金甲》中“旌旗如虹,山堆叠如峰。这军队蜿蜒如龙,杀气如风,血色如酒红。将军我傲气如冲,神色悍如凶。黄金甲如忠,铁骑剽悍我行如轰”则令气壮如山的剽悍直逼眼前。
15.顶真:所谓顶真,就是以上一句的结尾词作为下一句的起始词。如《黄金甲》:“情感漂泊漂泊,漂泊一世如我……千军万马万马,万马奔腾那骨肉相残如错。”通过顶真法,文句更显紧凑。以上句为例,连续使用三个“万马”,仿佛真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势头锐不可当。
16.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的语句。使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双截棍》中的“耳濡、目染”与《祭魂酒》中的“断壁、残垣”,属于句中对,也就是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自为对偶。《祥龙十八掌》“打倒烦恼,攻下忧愁”则属于单句对,也就是同一文句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青花瓷》是周杰伦歌曲中传唱比较多、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首,也是“中国风”歌词特征非常典型的一首,其中运用了以上修辞方法中的8种,逐句分析解读如下: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去
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譬喻:“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依”。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典型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出的意思。“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用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湿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
转化:在《青花瓷》歌词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就是转化,“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飘荡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美丽,已不复见。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变得深刻而丰富。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美丽的女子似乎就这么盈盈笑着站在眼前。
摹写: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人们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仿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的雨声呢
(摘自《读者(原创)》2008·7-8)
1 急需一篇根据蒹葭意境的作文
献给你我黎明的殷勤,在河流转弯而新的日子开始的地方,我开始了今日思念的美丽。从一株水草的浓郁笑容,这里的幸福正悄悄走近你。你在昨晚上弦月的上面开始你的梦境,而在一个沐浴了无数水晶的中秋到达这片河滩。
我要作长久的驻留,准备采摘你初次凝结的忧伤,于是就这样穿越这结着白霜的芦苇荡,并且在太阳升高之前我要到达你的村庄。
舞动形态各异的欲望之旗,用犀利的风之言辞引导你独自前来。然而采取一百度的时间让我迅速收拢一个个茕茕孑立的白昼,我保证在夜色最深的夜晚住在诉说着你的河流的旁边,芦叶上那霜迹斑斑的古怪图纹是你曾经的语言。
季节的躯体最终靠拢失眠状态的芦苇天使,它秋天的舞蹈属于原始风格,坚持用光线穿越水的深度,而你奇特的剑状喷泉升自更深的地层那里苦涩的芦根做着甘蔗般的梦,不相信桑树的双色果实。我的等待在水面上悄然爆发,于是以波纹的形式遍及这个早晨。
你的声音让我尽早醒来,你和芦苇的清香让我觉得芬芳。这个天高云淡的早晨食物足够,无怪乎色彩斑斓的草丛作为你出现的背景,你不会在长久漂泊之后的心情有如朝阳,仿佛采自你曾经留下背影的江心洲的黎明。
有如你的一生,驾驶着推力强大的日子航行,在彩色的季节出游却不曾挂起彩色的灯笼。为安然的信鸽织造休憩之所,用巨翅的蝴蝶之风填充各个空白之处。除非丧失了月季花园。我不会不在各个黎明打开悄然张开的玫瑰花瓣而阅读这些月色朦胧的水质寓言。
这是一片最为寻常的水中陆地,它与我的村庄相仿,这里一瞬就是一百年。它的血肉之躯埋藏着丰富的往事,从诞生之地流入星空。并在夜里显现神秘的图像,寻常的风雨无法解密。
收集你的变幻,收集你的动作,收集你的经历,如同生长中的蓖麻,在奇特的硬壳里储存能量,以便打破春天,在旺盛的作物中出现。这是一个个零碎的片断,与不同不同,借助于你手上的初始之斑而还原变异的你。只是沿途挂满了矛笋、苇笛、笠叶和风旗的各个星期天。
没有耗费什么,我们来自同一点,膨胀的同一片云烟。在时间开始而位置疏远的河流转弯之地,除了数行平行的足迹,什么也没有发生。
你在昨晚上弦月的上面开始你的梦境,而在一个沐浴了无数水晶的中秋到达这片河滩。
穿越这结着白霜的芦苇荡,并且在太阳升高之前我要到达你的村庄。
剑状喷泉升自更深的地层那里苦涩的芦根做着甘蔗般的梦,不相信桑树的双色果实。我的等待在水面上悄然爆发,于是以波纹的形式遍及这个早晨。
只是沿途挂满了矛笋、苇笛、笠叶和风旗的各个星期天。
网上找的。
2 以诗经蒹葭的意境写一篇600字散文鉴赏诗歌《蒹葭》蒹葭 年代:先秦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1]:音西,干[2]:音四,水边[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3 关于《蒹葭》的意境 300字意境悠远深挚,颇“哀而不伤”,《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它朴素自然的语言给予人们的丰富美感。
首先是含蓄美。作品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诗人左右求索、寻找伊人的行动来含蓄地表现诗人追求的热烈、痴心的迷恋、焦急的心绪和失望的痛苦。
其次是意境美。诗人追寻伊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神情恍惚的情愫与秋晨雾霭、烟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一体;诗人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的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索的景象浑然一体。
此情此景,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象无穷。第三是朦胧美。
《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朦胧美。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
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随着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全诗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变的精神。
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4 以诗经蒹葭的意境写一篇600字散文鉴赏诗歌《蒹葭》蒹葭 年代:先秦 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1]:音西,干 [2]:音四,水边 [3]:音止,水中的小沙滩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怀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显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泬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的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也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诗歌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5 在水一方——读《蒹葭》有感作文爱情,是世间最高深莫测的东西。
思之如狂的心境,与子偕老的美丽,遂引人颠沛流离,于漫长人世啜饮满杯。“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城倾流年逝,佳人老去,爱情仍在这世间袅袅婷婷,若即若离。 ——题记 “所谓文学经典,无非是对个体生命情感体验最为真实,最为本质也最为独特的一种诗化表达。”
因为经典如《蒹葭》,所以尽管它风尘满面,却难掩生命的光芒。“它不是死的文字,而是活的思想与情感。”
这便是身为现代人的我重新捧读《蒹葭》的动力和意义。 少年读《蒹葭》,爱它的婉转美好,宛若青涩不可实现的情怀与梦境; 青年读《蒹葭》,爱它的憾而不伤,一如曾经沉溺而不得的感情; 中年读《蒹葭》,爱它的诗意放旷,写尽人生无处不在的丧失却无悔; 老年读《蒹葭》,爱它的淡然荼蘼,往事如烟,逝去的终不顾,感慨万千。
人类有一个劣根性,毕生追求拥有,但对那些轻易得到的置之弃履,最耿耿于怀的却是那在水一方,求之不得的东西。《蒹葭》有这样的力量,让每个人从中捡拾自己的眼泪,用诗意面对感情的失却,并获得慰藉。
《蒹葭》描绘了一场浪漫悠久的寻找。这是一场迷失却又坚定的旅程,寻找心的故乡。
待最后,佳人如梦不可考,寻找成了唯一。谁也不知道,他所寻伊人是何,只道那时秋风细润,芦苇摇曳,那个孤独的追寻者,正一如既往在苦苦地穿梭。
穿梭,向芦苇深处漫溯,没有方向的溯游。“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分明似近在咫尺,转瞬便如流光从眼前不见。
他在白茫茫的芦苇丛中踽踽前行,他在恍惚里徘徊不定。那伊人似花非花,如雾非雾,有时在水一方,仿佛只跨越一步便可靠近,俟其接近,佳人又远在水之滨,不可停息,呼唤在耳畔响起…… 空灵意境不得不让人叹服,他在这样若即若离中寻找,只是寻找,没有停止,没有悲哀,仿若时过境迁已千年,一生终了。
《人间词话》中有一言:“《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这种风致,难以言说,只有曾经寻找过的人才能恍然大悟。
世间诸多痴男怨女,却被人苦口婆心劝导,不要去追逐那些缥缈的得不到的,要紧紧握住手中真实的幸福。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有些寻找是永远不可能放弃的。
真实的不一定是最想要的,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爱情,于此时的我们过于遥远,只可远观不可亵玩。
春花秋月,烟视媚行,我们在雾里看花,看不清内里的悲喜交加,但却从《蒹葭》中明白爱情没有平淡,只是岁月静好,那种求而不得的温暖,会让人迷失在其魔力,从而进行“不切实际”的追逐。 生活,于物质中升华的节逐,奏响每日繁忙的劳作。
日日行走于世间的我们追逐着的“伊人”是梦想。目标是心中的欲望,方会持之以恒,像诗人那般即便失去正确航向,也选择心中那股迷恋,坚定走下去,在失望中努力着,用汗水泪水拼命追逐着,纵然时光将我们渡涉万水千山,终不悔当年节逐。
有些梦想,即使不可求,但我们仍会苦苦寻找,世间太多迷惑,寻找的意义之一也是让我们固守心房,守护好心中的坚持,勇敢又执着的走下去。因为那种渴望,会为无奈的生命增添亮色,那种坚持,会让我们即便惘然却不沉溺于失望与麻木的苦海不得解脱。
寻梦,寻找,只要你认为值得并迷恋的东西,便去追逐,那过程一定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光。
6 对蒹葭的意境描写词语 蒹葭
全拼: jiān jiā
释义: 《诗·秦风》篇名。一般认为是一首情诗,写对“伊人”反覆追求而终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忧伤。诗的意境优美深长,有“一唱三叹”的情致。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7 蒹葭改写成作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
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
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
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之人,
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寻寻觅觅,
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
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8 蒹葭中描写蒹葭和白露的用意是什么1、《蒹葭》是一首思慕情人的恋歌本诗运用重章复沓的方式,借助对深秋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同时烘托出诗人无限惆怅的情思诗中蒹葭、霜露、秋水等景物描写,渲染出清秋的气氛,为人物的情感和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了人物凄婉惆怅的情感 2、“白露”这一意象在诗中被反复咏叹:“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白露从凝结为霜到消融为水进而逐渐干涸,这三种状态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则在这时间中徘徊瞻望,进行着无尽的求索与探寻意象的设置不仅提供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构成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而且随着意象的变化,诗人因可望不可及产生的情感逐层加深,愈加惆怅而无法自抑,怀人之情表达得愈发飘渺,耐人遐想 3、文章中由秋景起兴,“蒹葭”、“白露”、“秋水”的意象既点明了节令,表现出秋意的萧瑟,又渲染出全诗朦胧迷离的情感氛围,这种具有飞跃性与呼唤性的起兴正是民谣语言诗化的早期形态,是中国文学借景抒情传统的萌芽 4、此诗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尽其志意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之中,上下求索,排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9 《诗经蒹葭》的意境美蒹葭》是秦国的民歌,这是一首爱情诗,写在恋爱中一个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实、曲折、动人。
“蒹葭”是荻苇、芦苇的合称,皆水边所生。“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诗集传》:“伊人,犹彼人也。”在此处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来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没有,可由于牵肠挂肚的思念,他似乎遥遥望见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边,于是想去追寻她,以期欢聚。“遡洄从之,道阻且长”,主人公沿着河岸向上游走,去寻求意中人的踪迹,但道路上障碍很多,很难走,且又迂曲遥远。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那就从水路游着去寻找她吗,但不论主人公怎么游,总到不了她的身边,她仿佛就永远在水中央,可望而不可即。这几句写的是主人公的幻觉,眼前总是浮动着一个迷离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陆行,还是水游,总无法接近她,仿佛在绕着圆心转圈子。
因而他兀自在水边徘徊往复,神魂不安。这显然勾勒的是一幅朦胧的意境,描写的是一种痴迷的心情,使整个诗篇蒙上了一片迷惘与感伤的情调。
自媒体软文推广平台非常多,特别是在近一两年出现的自媒体平台是越来越多,只要流量还可以的平台,基本上都推出了自媒体平台,但因为太多锦随推这边就不全部给大家进行讲解,主要抽出来几个大平台的讲解一下就行了,那自媒体软文推广平台有哪些呢?下面锦随推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五个。
1、百家号
百家号是百度旗下的自媒体平台,它的好处是注册简单,同时发布出来的文章可以同步到百家平台的各个渠道当中,百度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流量比较大。所以在这个平台发布文章是可以给品牌增加不错的曝光度的,同时发布出来的文章很容易被百度收录,可以获得一定排名。
2、搜狐号
搜狐号属于搜狐新闻那边的自媒体平台,同时因为搜狐是互联网公司做的比较早的,所以平台的权威性和知名度大家也众所周知,在搜狐自媒体发出来的文章是很容易被百度收录,所以很多做推广宣传的人喜欢在搜狐自媒体去发布自己的广告文章,收录之后得到排名后期很容易带来客户。
3、头条号
头条号属于今日头条那边的自媒体平台,发布的文章也可以同步到好几个渠道,当然重点是同步到今日头条app当中。但因为头条号跟百度那边是竞争关系,所以今日头条这边发布的文章是不会在百度中出现的。
而今日头条在近些年推出了头条搜索功能,所以在头条号发布的文章是可以立马同步到头条搜索那边去的,后期搜索关键词也是可以找到自己的文章。
4、快传号
快传号跟上面几个也是一样的,但它是属于360搜索引擎的平台,对比前面三个,快传号不是太好,因为就算在快传号发布的文章也很难同步在360搜索结果中,当然这是个人觉得,具体网友们根据情况使用即可,具体锦随推就不做太多介绍了。
5、企鹅号
企鹅号它是属于腾讯旗下的自媒体平台,大家都知道社交做的最好的也就是腾讯,所以流量方面腾讯那边基本上是不缺的。所以在企鹅号发布出来的文章它是可以同步到很多渠道的,比如说qq看点,腾讯新闻,qq浏览器等各方面的渠道。
因为发出来的文章会同步到腾讯新闻,所以文章方面也很容易被百度收录,当然具体百度收不收录具体也要看文章的整体质量问题,如果质量很差的话,百度那边也是不会收录的,这里就涉及到百度算法规则,锦随推这里就不多说了。
以上就是锦随推这边所总结的自媒体软文推广平台有哪些的相关知识,虽然锦随推只讲述了五个自媒体平台,但是自媒体平台在网上来说还是比较多的。其他的小平台这边就不做太多的相关介绍了,只要运用好,上面五个平台也够用了。
意识主体对人或物的想念就叫做思念。
思念就像歌里的一样,是一种很悬的东西,让人琢磨不定,对朋友的思念只是希望看到他过的好不好,想跟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想跟他玩一玩、聚一聚。爱意的思念是很奇妙的,想要知道他的一切,有时候会想到他有没有在安静的时候想起你来,想拥抱他,给他幸福,想与他以前相处的一点一滴,情不自禁的脸上有笑有泪,这是思念一个最爱的人的最美妙的时候,不论你做什么事情都会想到他,尤其是做和他在一起做过的事情,你可能就会停在那里慢慢被回忆占据。也会在清晨醒刚睡醒的时候就莫名的失神,因为你还没有从梦中醒过来,还没有习惯没有他在你身边的生活。而亲人间的思念又是另一番模样,那是带着浓浓的暖意的哀愁。
人有很多种感觉,
包括欢喜、伤悲、厌倦、憎恨……
而最叫人魂牵梦萦的,
莫过于思念的感觉。
一件挂在橱窗内的衣服,美丽但昂贵,
由于暂时无法拥有,我们会开始思念,
每次路过都要多看它两眼。
一个志趣相投的老朋友,
举家决定移民去了,
由于将会很久不能再见,我们于是会思念,
曾共渡的时光亦显得特别珍贵。
思念可以是甜蜜的,
很温柔,
也可以很残忍,很磨人,
只因当中都蕴含了无限的情感。
有了爱就有了思念
有一个人——她很幸福,又有一个人——他很痛苦!
她幸福,是因为有人在想着她,有人在记着她!!!
他痛苦,是因为他想着的人见不了,他思着的人不知道是否忘记了这世上是否还有一个人在想她!!!
他他他,她她她!!!
思念包括对家的,对亲人的,对爱人的,对朋友的,对故土的,祖国的思念。当你漂泊在外时,当你晚上躺在床上难以入睡时,当你获得很高荣誉的时,都会不自觉的产生思念的感觉,她是那么强烈,引领我们回到那个充满回忆的地方。
[编辑本段]渡我过你,思念的河
作者:逸野
很久很久以前,我做了一个梦。梦中的花园开满了白色的姜花,是的,是白色的姜花。你穿过花丛,朝我翩然而来。为了你的到来,我已经等候了许多年,在等候中度过了我的前生。我心中的神曾经告诉过我,等到园子里的姜花全部盛开,你就会到达我的身边。神还这样对我说,为了这一刻的相会,我将在后世被化成一块石头,孤零零地在凄厉的寒风中沉默。为了你,我心甘情愿,哪怕是让我化作尘土,我也无怨无悔,只要能在姜花灿烂的时刻与你相会!你是我三生的缘,是我在神的面前叩拜了千年,神赐予我的爱人!
终于看见你了,我的爱人!没错,是你,我的爱人!你的面容是那样的熟悉,已经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在花丛中舞蹈,用我最明丽的笑容迎候你。你说,我来了,亲爱的!你温存地看著我,向我张开怀抱。我白色的衣裙在鲜花中盛开,我欢快的笑声撒落地上,化成一朵朵美丽的姜花。我羽化成一枚花瓣,悠悠地飘向你,飘向你……
突然,在我们的中间出现了一条河,一条汹涌的河!你在我的眼前飞速地远去,模糊成一片白色的雾。雾中,传来你隐隐约约的呼唤:亲爱的,等我,我来背你过河!我朝你扑去,却只见苍茫的河流,雾蒙蒙的波涛。我等你,等你,我的爱人!你听见了吗?听见了吗?!
一直以为,这个梦是神给我的暗示。神把你带到我的身边,让我感受你的温柔,你的挚爱,让我那么深那么深地爱你。你是我三生的缘,我的爱人!你跨越浩瀚的大海,停靠在我的港湾;你飞越时空,穿梭来到我的世界。可是,神却又把你安置在那么远那么远的天涯,中间有滔滔的河流,让我们永远无法到达彼岸。多少个白昼,我遥望著河对岸的你,把我对你的思念倾倒河中,希冀那边的你能够捧在掌心,把我的思念从你的掌心细细地滴落,滴落在你每一个日子。多少个夜晚,我在河边轻轻呼唤你的名字,期盼晚风捎去我的问候,我的相思。我的爱人,你收到了吗?记得天明到河边看看,你会发现,河水里有我思念的泪。
我求神把我化作一株姜花,让我生长在河岸,日夜守候著你的到来。既然不能永久地陪伴你,就让我默默地守候你的脚步,远远地凝望你吧。我愿意为你盛放,为你零落,为你再等候一生!浓雾散去,一个朦胧的身影来到了河边,那么的陌生,却又那么的熟悉,莫非,你听到了我为你唱起的歌谣,特意赶来的吗?你是那样的忧伤,思念消损了你的容颜,我只是轻轻地看了你一眼,心就已经破碎。别忧伤,好吗?我的爱人!我相信,神终有一天会被我们的真诚和爱感动,渡我过你思念的河!等著我,亲爱的……
[编辑本段]浮云
独卧寒窗前哀风拂面悲怅心中万千念
割脉痛饮誓苍天一生不变
博爱无边海波涛澎湃梦中圣洁如云烟
痴情伊人不再现!换人间
梦蝶悠悠。思念,从来就是最美的缄言。那么多逝去的日子里,言语和思想的默契,成为灵魂燃烧的姿势,如火红的枫叶,环佩在纷纷舞蹈的风中,随风飘飞 思念,浓缩了所有的岁月;泪,抖尽所有的朦胧
[编辑本段]思念的麦子
九月的麦田,金灿灿的景象已经消失在视野中,犁耕阡陌,杂乱颓废。九月的相思,伴随着早已,飘散在远方的那两个称呼,响彻而生;那个麦上归人的身影总是牵动着思绪的眼神,飘落在河面,一圈一圈地传递到河的对岸;麦土散发在空气中的气味,不时地骚扰着,一呼一吸间,留恋在那麦上归人曾经飘荡的淡淡气息的记忆里。九月的某天是个月圆的时节,细水流逝的河面,丝毫没有影响秋月的圆脸。月色照染着,显现出来的黑。一个人,两个悲凉的影子,一个倒在犁耕中的麦田,一个映在河面的镜里。一阵阵冷颤的秋风,呼啸着河面,层叠起的月辉,让人辨不清自己的容颜。转身看去,那倒在麦田上的身影,抖动的双手,将自己的心埋在了这片麦田下。从此,化作思念你的麦子,金灿灿的飘洒着为你诗写的名字。
思绪秋月麦田情
念念往昔恋旧人
阮心藏爱不染尘
斯意化作麦子见
丽色伴君来往生
[编辑本段]思念的小诗:
思念(一)
多少次梦里出现你的身影
多少次独自内心呼唤你
多少次佛前苦苦跪拜 多少次神前竭力哀求
今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将要做你的新娘
两颗相依的心 终于可以汇合了
两尊相爱的体 终于可以相拥了
虽然上苍只答应 今晚做你的新娘
我心已足……不求天长地久 但求曾经拥有
缭开轻纱 我含羞的闭紧双眼
任凭你雨滴般的狂吻
今夜那颗漂泊的心 终于有了避风港湾
静静的享受 那份渴望已久的温存
爱情之酒 醉易醒难
当我清醒之后才发现
那晚我曾经是你娇羞的新娘
思念(二)
望着你熟悉的面孔你含情脉脉的眼神 是我永远的幸福
我明了其中的一切 请你别把我熔化
我对你的爱 漂浮在空气中
亲爱的深深的吸口气 让我飞进你的心里
张开你的臂膀让我躺进你的怀里感受你的气息
亲爱的 你知道吗
我日夜寻找的那个梦想 正静静的躺在你的心田
他在等候我用特制钥匙来开启
任何人都无法解密
亲爱的 我将用我柔软的身体
用我天真烂漫的语言
用我娇柔甜嫩的歌声
来迎接你
痴情的凝望你至 地老天荒
思念(三)
窗外淅沥的小雨下个不停
今夜 又将无眠
思念是我的唯一 愿它化作缠绵的雨滴
滋润着我们爱的旅程
绵绵细雨 是你我丝丝情意
慢慢地 渗透我的新房
推门走出户外 让轻柔的细雨将我通体浇透
为的是感受你的存在
潮湿的日子潮湿的心
入夜 我会仰望星空
对着善解人意的星星说话
让它闪烁的眼睛
折射我对你无悔的牵挂
思念(四)
仰望星空 惆怅许久
思念的泡沫 充满回忆的天空
在记忆的经纬里最美丽的就是有你的影子
思念之舟驶不出你的影子 企盼你不经意的目光
能停留在我深情的眼中
人海茫茫山长水阔知何处
浪迹天涯何时并肩看彩霞
朝朝暮暮 相思两心各一方
在这个充满相思的季节里
我再次放飞我的遐想
好想让解人的清风 捎去
我对你深深的挂念
捎去我对你此时的心声
来草原上与我相会
那时 我将毫不考虑的投入你的怀抱
用我灼热的红唇抵住你的
就这样慢慢变老
……
思念(五)
浅浅言语 浅浅情
我不在逃避了 我不在退宿了
虽已错过花期
但你是我在佛前跪拜500年求来的异物
是上苍恩赐我的极品
谁说花期过后不言爱
今天我要大声喝:回来!我的爱
一个真实的我一颗真诚的心
一片真挚的情 一份浓浓的爱
所有的一切都属于你的因为你已经融入我的生命
寻寻觅觅觅觅寻寻
好不容易在人海茫茫中将你搜索出来
此生你将在劫难逃
让我们共同拾起那 久违的爱
捧起那已过花期的爱
小心呵护 精心打造
也让它如同初恋一样饱满绽
思念(六)
此时的我
心已疲惫
留下的只是一具空壳
任凭思念 将我的心
一次次撕碎
好想让调酒师 为我调一杯特制酒
能让我偿到你 醉人的浓情
把我迷醉在你眼中
永远也不要走出来
就这样静静的老去
你是风儿我是沙
我永远做你风中
那粒 微不足道的沙粒
只因想让你 紧紧地
紧紧地 将我包裹住
思念(七)
仰望星空 惆怅许久
牛郎织女 也有相会之日
我与你为何 迟迟没有归期
道不尽的相思 言不尽的爱
句句相思语 字字缠绵情
人海茫茫山长 水阔知何处
浪迹天涯 何时并肩看彩霞
朝朝暮暮 相思两心各一方
在这个充满相思的季节里
我再次放飞我的遐想
好想让解人的清风 捎去
我对你深深的挂念
捎去我对你此时的心声
来草原上与我相会
那时我将毫不考虑的投入你的怀抱
用我灼热的红唇抵住你的
就这样慢慢变老
……
思恋 sī liàn
释义:想念;怀念;怀恋。
相关例句
晋·葛洪《神仙传·李常在》:“儿舍我去数十年,日夜思恋。”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涑水》:“ 禹娶涂山氏女,思恋本国,筑台以望之。”
宋·司马光《为孙太博乞免广南转运使判官状》:“念臣二亲垂白,思恋乡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云栖》:“生归,思恋綦切。”
我个人认为,思念一般用在家人方面,思恋一般用在恋人方面或物品方面
我也要问这个问题!!!天文学家们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发现外星微生物存在的证据,在火星上、木卫二上……太阳系内一切有条件的地方都是他们寻找的对象。但最近几年最激动人心的外星生命探索的进展却是在地球上完成的。外星生物学家来到地球最恶劣、最极端的地方,在智利最干燥的阿塔卡马沙漠中、在环境最恶劣的岩洞里、在南极洲的千年冰架下面、在几千米的深海下面、在几万米的高空上,他们发现了形形色色的与世隔绝的细菌,它们生命力之顽强令科学家惊叹不已。在南极的古老冻岩中,有一种细菌舒舒服服地躲在石头表面下多孔的空间里,活得跟花店橱窗里的牵牛花一样旺盛;法国科学家曾在太平洋底3000米处,水温高达250℃的热泉口,发现多种细菌;1969年降落月球的“阿波罗12号”太空船,收回了两年半前无人探测船“观察家三号”留在月球上的相机,竟然发现其底部有地球上的微生物“缓症链球菌”,这种来自地球的微生物,在几近真空、充满宇宙射线的月球表面生存了两年半!
许多种类的细菌无需空气,它们或是通过分解(而不是氧化)有机食物,或是从硫酸盐或硝酸盐等氧化合物而不是从空气中获得氧;有的细菌通过转换铁化合物和硫来保持生命的延续,生存下来;有的细菌在沸水中滋生;有的细菌则在0℃以下的盐水中生存;有的细菌在不可思议的高压下存活。看上去,多数细菌的生命是永无止境的,某些细菌的孢子可以休眠几千年。
它们生命的潜能与地球上其他生命的潜能完全或者几乎不同。正是这一不同,向我们暗示着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或许是生命在宇宙间其他星球上的另一种可能。
生命的无数种可能
既然地球细菌展现了如此丰富的生命形态,那么宇宙中的生命该有多少种可能性呢?地球上的生命都是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但这是否是生命存在的惟一形式?可以有基于别的化学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其他生命吗?
这个问题无疑是对生物学家的一项重大挑战。因为地球上的“蛋白质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一些科学家于是翻开元素周期表,看看哪一种元素的性质与碳最为相似———当然是同一族中的硅。硅基生命甚至可以不摄取有机物,而只从宇宙空间中吸收星光维持生命,他的身体是由多数光线粒子和少数物质粒子组成,物质粒子在必要时也可以转化成光线粒子。可以设想,既然我们这些以碳为基础的生物呼出的废气是二氧化碳,那么,火星上那些以硅为基础的生物,呼出的自应是硅和氧的化合物———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其实就是我们平时在沙滩上所见的沙,也就是说,这些火星生物在呼吸时所喷出的是沙粒!
还有一些科幻作家留意到,元素周期表中的硫与同一族的氧在性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那是否表示,在一些较高温的星球上(硫在地球上的室温时是固体),生物呼吸所需的氧气可以被硫所代替?
此外,水是一切蛋白质生命所必需的溶液和介质。有没有一种其他化合物可以取代水的地位呢?有!那就是氨。由于氨在冰点以下仍是液体,一些科幻作家遂推想,在一些寒冷的巨型气态行星的表面下,可能存在着由氨组成的海洋,而海洋中则充满着以氨为介质的生命形式。
以上都只是个别的、零星的构想,真正对问题作出全面性的考察和系统性的分析的,是著名生化学家阿西莫夫所写的一篇文章《并非我们所认识的》。他在文中提出了六种生命形态:
一、以氟化硅酮为介质的氟化硅酮生物;
二、以硫为介质的氟化硫生物;
三、以水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氧为基础的)生物;
四、以氨为介质的核酸/蛋白质(以氮为基础的)生物;
五、以甲烷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
六、以氢为介质的类脂化合物生物。
其中第三项便是我们所熟悉的———亦是我们惟一所认识的———生命。至于第一、第二项,是一些高温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另外,地球上曾经出现过的那些生活在硫矿里的、厌氧的古细菌就很有可能是以硫作为自己生命的介质;而第四项至第六项,则是一些寒冷星球上可能存在的生物形态。
宇宙中的生命可能有着不同的化学基础,使我们认识到,生命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有不同———所谓“甲之熊掌,乙之砒霜”,我们认为舒适宜人的星球,对一些生物来说可能是酷热难耐,而对另一些则可能是寒冷难当。
更不可思议的设想
然而,科幻作家仍不满足于生命的这些多样性,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充分发挥了想像力,为我们创造出一些更不可思议、但细想之下又似乎不无道理的生命世界。一些作家设想,在某些极寒冷的星球之上,可能存在着以液体氦为基础,并以超导电流作联系的生命形式;另一些作家则认为,即使在寒冷而黑暗的太空深处,亦可能有一些由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并由无线电波传递神经讯号的高等智能生物——霍耳的科幻小说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还有一些想像力更丰富的作家甚至认为外星生命也许根本不需要化学物质基础,他们可能只是一些纯能量的生命形式,比如一束电波。
最为有趣的是著名科幻作家福沃德所写的《龙蛋》,这部构思出色的作品描述了一颗中子星表面的生物。这颗中子星直径仅20公里,但表面的引力却等于地球上的670亿倍,磁场是地球的1万亿倍,表面温度达到8000多摄氏度。什么生物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呢?是由“简并核物质”组成的生物。所谓“简并”,就是指原子外部的电子都被挤压到原子核里去,因此所有原子都可以十分紧密地靠在一起,形成超密物质。中子星上的生物身高约半毫米,直径约半厘米,体重却有70公斤,这是因为他们由简并物质所组成。此外,他们的新陈代谢是基于核反应而非化学反应,因此一切变化(包括生老病死和思维)的速率都比人类快100万倍!
让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医学院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所作的有趣的讲演:在我们星系的另一边的什么地方,有一个遥远的行星,离一个其等级和温度都正合适的恒星恰好不远不近。此时此刻,那上面有一个委员会正在开会,研究着我们这个小小的偏远的太阳系。会议进行了一年之久,现已接近尾声了。那地方的智慧生物们正在一份文件上签名(当然是用某种数字),文件断言,说在我们这地方,生命的事是不可思议的,而这地方也不值得来一趟远征。他们的种种仪器已经发现,这儿存在最最致命的气体、就是氧气,这样一来,什么戏都没了。
这并非纯粹的胡思乱想,厌氧生物在地球上就存在。对它们来说,氧气不但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致命的“毒物”。对地球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氧气尚且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认为,只有与地球环境相当的星球才能产生生命呢?
今天,人类对外星生命的搜索虽然还是两手空空,一无所得,但我们仍应坚持不懈地探寻下去,至少,它大大拓展了我们对宇宙生物原理的认识。
!555555
“中国风”歌词游戏十六法(全文)
文/方文山
读方文山的歌词是一种享受。他擅长打破语言使用习惯,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充满强烈的画面感和浓郁的“中国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更是各种音乐奖项的常客。方文山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
《“中国风”歌词游戏十六法》就如同一个有益有趣的修辞学教材。
为什么方文山歌词被众人所喜欢,这里面有秘密吗?现在,方文山为你解密如何创作“中国风”歌词——
犹记得一年多前曾举办过“歌词大会考”活动,很多网友对于我将自己创作的歌词词句重新批注、溯及源头,以及说明典故出处,并且将其中消化成考题一事,反响颇为热烈,也开始了解到原来“中国风”歌词里竟也有那么多的含义可以发掘。
由于媒体平台的强势,歌词大概是现今流传度与能见度最高的文字了。正因为如此,一方面,你已无法假装它不存在或没影响力;另一方面,歌词也必须要有相当一部分使用浅白直接的口语,以文章的标准来审视,这种口语文字的内涵经不起推敲,词意的经营显得很薄弱,语法结构松散,并不像新诗般有比较深入、可以咀嚼的文字张力,在我看来并不具备单独被阅读的乐趣。但在经过“歌词大会考”的文字数据汇总后,触发了我的灵感:其实歌词还能延伸出相关含义与知识,让人吸收理解。我想从流行音乐的歌词内容导入文学领域,可谓寓教于乐,比较不那么生硬与八股,教学上也比较灵活轻松,容易引起学生族群学习的兴趣。
我所创作的“中国风”歌词有相当一部分比较适合拿来作为修辞学教材。这里,我将做一个详尽的解释,读者可在欣赏流行歌词的同时,轻松了解到16种修辞法的基本概念,并附以《青花瓷》实例,分享歌词中所使用的修辞技巧。
1感叹:文句的内容除了陈述某种语意,语气上亦明显表现出内心的喜怒哀乐等强烈情感,强调赞叹、惊讶、伤感、愤怒、讥嘲、鄙斥、恐惧或希望等情感反应。一般常借用叹词、助词,并搭配感叹号,来表现强烈的情感。例如在《刀马旦》中,“一碗热汤,啊,温暖了我一个晚上。”故事中人只身在北大荒中,身寒心更冷,然而一碗热汤,不仅去除生理寒冷,更温暖了一颗孤独的心,因而发出满足的赞叹。“啊!轮回的记忆在风化,我将它牢牢记下。”出现在《千年之恋》中的这句歌词则又是另一种情境的感叹,说明爱情难以得到的思念。
2譬喻:简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象事例,说明或形容抽象的谈话主题。譬喻一般由“喻体”、“喻词”和“喻依”搭配组成。“喻体”即所要记叙、说明的主体;“喻依”是与喻体具有共同类似特点的另一事物,用来说明、形容喻体;“喻词”则是“像”之类的连接语词。《爷爷泡的茶》中“陆羽泡的茶,像幅泼墨山水画”之“喻体”、“喻词”、“喻依”分别是“陆羽泡的茶”、“像”、“泼墨山水画”。陆羽为中国的茶神,他探访各处,深入研究茶艺各个层面,从茶的起源、选择、冲泡到茶具的应用等等,将茶的精神发挥到极致。由如此大家所泡出来的茶,宛若中国泼墨山水画,颜色虽单一,却拥有细致的风味与丰富的层次。
3类迭:即反复使用同一个字词或语句的修辞法。而“类”与“迭”还有使用上的差异:“类”表示字词(类字)或句子(类句)非连续出现,而是间隔重复使用;“迭”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都接连重复使用,又叫“迭字”与“迭句”。“类迭”修辞有意识地重复使用同一语词或语句,除了语调上的和谐效果外,也是借此突出某种意念,强调某种感情。例如《小小》:“小小的感动雨纷纷,小小别扭惹人疼,小小的人,还不会吻。”其中的“小小”兼用了“迭字”和“类字”,语意上强调童年的天真与童稚,加强“青梅竹马”这个意念;《嘻游记》中“佛总是曰不可说,弟子别问为什么;佛总是曰不可说,凡人只要照着做。”此句则是“类句”,也就是“佛总是曰不可说”这句话间隔出现,强调佛意深邃,多问不如多行。
4转化:也称为“比拟”,是指在描写内文时,“转”变被描写对象原来的性质,“化”成另一本质截然不同的物类。可以拟物为人(拟人法)、拟人为物(拟物法),或是以物拟物,化抽象为具体(形象法)。在歌词《东风破》中使用了很多“转化”的手法,例如:“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在这两句中,“漂泊”、“浪迹天涯”、“思念”、“离愁”、“孤单”等抽象名词,被转化成几乎可以触摸得到的实体,加重了它们所代表的意境重量。想想,一盏离愁之灯在深夜孤单伫立在窗口,除了孤单,还有苍凉为伴。
5排比:用两个以上句法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其字数不一定要相同,使句子富有节奏之美,并增加了表达的力度。例如《女儿红》:“长的不是瓜子脸,个性不温柔婉约,我却偏偏爱绣花鞋;天生不是丹凤眼,模样也不古典美,我却偏偏爱绣花鞋。”将相似意义的句子排列在一起,更能生动传达出“虽然不是古典美人坯子,却更有自己的个性主张”的概念,仿佛一位女子就站在眼前大声说:“这就是我,怎样!”
6夸饰:语句中特别夸张铺陈,明显超过客观事实,给人深刻印象。《龙拳》:“我把天地拆封,将长江水掏空……我右拳打开了天化身为龙,把山河重新移动填平裂缝。”天地由我创造,多么豪气万丈!《千年之恋》:“温热前世的牵挂,而我在调整千年的时差。”因思念而来的牵挂,纠缠千秋万世,完全呼应了歌词名称。《爷爷泡的茶》:“唐朝千年的风沙,现在还在刮。”则形容唐朝人陆羽创作的《茶经》深深影响中华文化。
7转品:在构句时,改变词汇原来惯用的词性,譬如将形容词或名词转成动词来使用。例如《娘子》的歌词“家乡的爹娘早已苍老了轮廓”,以及《发如雪》中“我等待苍老了谁”中都出现的“苍老”一词,就是从形容词转成了动词。这种用法,不仅赋予既有的词汇新颖的用法,也使句子的陈述显得简洁扼要,却又包含丰富的语言意蕴,更让人感受时间无情催人老的压力与无奈。
8倒装:特意颠倒文法顺序的句子,如《青花瓷》中的“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或如《龙拳》中的“渴望着血脉相通,无限个千万弟兄”,一般说法应该是“无限个千万弟兄,渴望着血脉相通”。倒装通常是用来加强语势、调和音节,让句法更有变化,增添文章韵味。
9摹写:把对事物的知觉,用文字加以描述形容,记录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等的感受。《双刀》歌词“正上方的月亮,那颜色中国黄”,是视觉摹写,而《上海一九四三》中“黄金葛爬满了雕花的门窗,夕阳斜斜印在斑驳的砖墙。”也属此类,夕阳的昏黄爬在斑驳的砖墙上,更添悲凉。
方文山擅长拆解语言使用的习惯,重新浇灌文字重量,赋予其新的意义,纺织出新的质地,建构后现代新词风。其创作的歌词充满强烈的画面感、浓郁的“中国风”,是华语歌坛“音乐文学”的创作才子,更是各种音乐奖项的常客。方文山独树一帜的文字,促发了音乐创作的另类革命,歌词在他笔下,不再是单纯的流行文化,更是一种文学现象。
10.引用:说话时,援引现成的语句叫引用,分为明引与暗引。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明引以括号直接标出引文,而暗引只引用原文大意,不加括号特别标示原文。引用法的功用在于通过读者对经典作品的尊重,进而增强自己文章的说服力,使其更加掷地有声。《双截棍》中提到:“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仁者无敌”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双刀》歌词“以牙还牙的手段”中的“以牙还牙”出自《圣经·旧约》。《祥龙十八掌》中的“亢龙有悔”、“潜龙勿用”、“见龙在田”、“飞龙在天”等则语出《周易》。
11.析字:将文字的形体、声音、意义加以分析,打破固定的语意,产生翻新的效果。在《菊花台》中:“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歌词后半句“秋心拆两半”指的就是“愁”字,这里将文字的形体进行了变化,加深了歌词的含意。就歌词意境来看,因为“愁”是“秋”跟“心”的结合,隐喻如果被硬生生地拆散,可能再也回不去当初所想象的浪漫了。
12.映衬:把两种不同的特别是相反的观念或事实对列比较,以增强语气,使意义更明显。此外,对比越强烈,印象就越深刻。《花恋蝶》:“你细腻触摸有他的一切,我在你的周围你没感觉。”在这里对列的是一方“拥有一切”而另一方“什么都没有”的概念。《祥龙十八掌》:“把懦弱炼成了炉火。”以“懦弱”对应“炉火”,将“弱者”锻炼成“强者”。
13.设问:使用设问法,目的在于吸引读者的兴趣,让平铺直叙的语气有所变化。《东风破》中的“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用设问法,多了点悬疑,让层次更加丰富。《千里之外》中的“梦醒来,是谁在窗台,把结局打开”,《千年之恋》中的“你还爱我吗我等你一句话”也都具有同样效果。
14.示现:简单说,就是利用想象力,将过去、未来或想象中不可见不能闻的场景具体呈现出来,增加行文的画面感。如《乱舞春秋》中“妖兽扰乱人间秩序,血腥如浪潮般来袭……人魔开始重出地狱,叛军如野火般攻击”,这些妖孽横行的血腥画面,读者可借文字的描绘,在脑海中逼真浮现。《祭魂酒》中的“烽火人间,战鼓连天。远方飞燕,带来的是,狼烟”描述的则是兵戈扰攘。而《黄金甲》中“旌旗如虹,山堆叠如峰。这军队蜿蜒如龙,杀气如风,血色如酒红。将军我傲气如冲,神色悍如凶。黄金甲如忠,铁骑剽悍我行如轰”则令气壮如山的剽悍直逼眼前。
15.顶真:所谓顶真,就是以上一句的结尾词作为下一句的起始词。如《黄金甲》:“情感漂泊漂泊,漂泊一世如我……千军万马万马,万马奔腾那骨肉相残如错。”通过顶真法,文句更显紧凑。以上句为例,连续使用三个“万马”,仿佛真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势头锐不可当。
16.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有时还讲究平仄相对的语句。使用对偶,能使文章形式工整,读起来悦耳顺口。《双截棍》中的“耳濡、目染”与《祭魂酒》中的“断壁、残垣”,属于句中对,也就是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自为对偶。《祥龙十八掌》“打倒烦恼,攻下忧愁”则属于单句对,也就是同一文句中,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
《青花瓷》是周杰伦歌曲中传唱比较多、读者比较熟悉的一首,也是“中国风”歌词特征非常典型的一首,其中运用了以上修辞方法中的8种,逐句分析解读如下: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譬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去
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譬喻:“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依”。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典型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出的意思。“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用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湿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
转化:在《青花瓷》歌词中使用最多的修辞手法就是转化,“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飘荡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美丽,已不复见。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变得深刻而丰富。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了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漏一字一句。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作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美丽的女子似乎就这么盈盈笑着站在眼前。
摹写: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人们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仿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的雨声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