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
他继续发起对东夷用兵,打退了东夷向中原扩张,把商朝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特别是讨伐徐夷的胜利,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帝辛对东南夷的用兵,保卫了商朝的安全。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
帝辛之败有两说,其一,说帝辛在位后期,居功自傲,耗巨资建鹿台,造酒池,悬肉为林,修建豪华的宫殿园林,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使国库空虚。他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在上层形成反对派,杀比干,囚箕子,年年征战,失去人心。他在讨伐东夷之时,没有注意对西方族的防范,连年用兵,国力衰竭,对俘获的大批俘虏又消化不了,造成负担。---该段早已无法考究,由周武编写。(对于荒*一说,有一点要说明的是,纣王只有两个儿子,而周文王百子,另,宦官制度起于周文王。)
另一个说法是,帝辛重用奴隶,触犯贵族利益。周武一方给帝辛设立的六大罪状里,排前的便是“任用贱民为官”以及“以贱民辱贵族”。说白了就是纣王提前了一千年企图终结奴隶制社会,提前三千年想要玩民主……试想,商鞅一千年后开启封建制都落个身死的下次,何况一千年前?所以当时以周姬昌等为首的大奴隶主便一起联手抹杀了帝辛。
各位小伙伴,欢迎来到“静姐带你入门思维导图”,这次分享来得有点迟,先说声抱歉,一是因为实在太忙,二是我自己听完课为还蒙圈儿着,无从提笔的感觉,然后就犯了拖延症。
某天早起其实画了一版课程导图,只是不甚满意,有空的时候也许会去再修改一副。
今日高铁出差,得空再次回听课程,洋洋洒洒写了两三页笔记,才理清到底要和你们说些什么。
上一篇,我们聊了 什么是思维导图,在思维导图绘制中如何运用文字和图形,也学习了思维导图的四步曲 ,而今天我们不急着开始画思维导图,我们先来聊聊以下四个部分:
神奇的大脑
发散性思维
大脑的无限存储量
思维的成长之路
不要蒙圈儿哈,因为 思维导图的绘制就是在模拟我们大脑的思考过程,也就是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保持、分析、输出和控制的过程。 搞清楚这些底层知识,我们运用思维导图搭建的思维宫殿才会牢不可催。来,让我们一起来“烧脑”吧!
所谓“ 天才 ”,有很多的解释,单从字面上,是指人拥有一定 天赋的才能 ,这种才能包括 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灵感 。
孩童时期,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丰富的、完整的、连贯的,我们愿意用多维地角度去观察这个多彩的世界;
然而,长大了,我们从书本中学习了越来越多的知识,从老司机身上借鉴了越来越多的经验,被骨干的现实磨平了棱角,我们忘却了回归生命最初的圆满,忘却了调动我们的全脑思维。
所以本次分享“思维为主,导图为辅”,带你走进我们神奇的大脑,走进我们的思维成长之路。
一、神奇的大脑
有部科幻**《超体》,对不同大脑利用率情况下人类所能获得的神奇潜能做了想象与展示,也有很多人探讨过我们的大脑是否只开发利用了15%,10%,甚至5%,听听看看,不做讨论,因为有各种辩论。这部分我们主要探讨 现代大脑的研究、大脑的左右半球、人脑的记忆和人脑的思考过程四个方面。
神经元细胞:
看,和我们的思维导图是否相似? 我们通过思维导图帮助我们的大脑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从而实现更好地学习和记忆。
大脑图谱:
这个研究太复杂,也不在本课程讨论范围之内(主要是我真的不太懂)。只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大脑通过信息传递,形成思路、轨迹和记忆,想法多次产生,阻力降低,外显出来就可以形成习惯。
无限的可能:
研究表明,人脑中的细胞有超过百亿个,单细胞与单细胞之间不断地接触和拥抱,形成创造性思维。
了解以上这些基础知识只是d要告诉大家 我们可以运用像神经元发散一样的思维导图,刺激我们的大脑,从而来开启我们的大脑,帮助我们创造出无限的可能, 是不是很cool?
更多知识可以阅读东尼·博赞先生的《启动大脑》。
根据斯佩里的研究,我们的左右半脑分别负责不同的活动。
我们的大脑本能地帮我们把接收到的信息分配给左右半脑不同的区域进行处理。
我们的记忆也很神奇,比如:
首因效应: 刚开始的东西记得比较牢;
近因效应: 快结束的时候记得也比较牢;
产生联系: 有联系的事务记得牢;
内容: 强调、突出、独特的记得牢;
五感: 有涉及视、听、嗅、触、味五感的记得牢;
兴趣: 有兴趣爱好的记得牢。
所以在记忆的过程中一定切记要调动好联想和强调这两大因素。
而思维导图地绘制和运用正好可以通过发挥图形联想与关键词强调来帮助我们记忆。
人脑的思考过程包括了接收、保持、分析、输出和控制。
接收: 任何感受都可以被大脑接收;
保持: 记忆,记是存储,而忆是调取;
分析: 对信息的处理;
输出: 任何形式地联系、创造性行为,强化我们的思维过程;
控制: 对我们身体和精神的控制。
终于叨完了我们神奇的大脑,实际上只是知识的冰山一角,抛砖引玉。
相信不需要我赘述太多,大多数小伙伴应该都希望具有发散思维,那怎么才能够拥有发散思维呢?我的答案是, 你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将思维可视化。
把头脑风暴得到的观点制作成思维导图,明确各观点之间的联系。
举个例子:假设你在为“创业”进行头脑风暴。
第一步:拿一张纸,在中央写上“创业”,把它圈起来。
第二步:假设你由创业这个主题延生出一些二级元素(如:产品/服务、筹资、市场、雇员),然后把这四个二级元素与创元这个主题链接起来。
第三步:假设围绕每个二级标题你又想出一些三级元素(如:由产品延伸出“裙子”和“鞋子”;由“筹资”延伸出“贷款”和“存款”)。这个时候你再把三级元素与具体二级元素链接。
第四步、第五步等等,最终做出一个详细的思维导图。这样一个画思维导图的过程,既练习了发散思维也练习了聚合思维。
来,跟着我一起锻炼起来!
我们的左脑负责语言和文字,是逻辑、推理、理性的呈现;而右脑负责视觉图像,是形象、直觉的判断。
左脑中的每个词加入联想和想象之后,经过不断地强调和训练都可以通过右脑联想到无数的图形。
右脑中的图形结合了我们每个人的经历、经验和故事后同样可以产生出一图胜千言的效果。
所以 只要我们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并不断强化,一定能一键开启我们大脑的无限存储量 ,是不是很美妙呢?
这里主要是想和大家一起学习下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下内容主要来自)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作为个体,我们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后来又增加了存在),但每个人身上的八种相对独立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绝对孤立、毫不相干的,而是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正是这八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
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人们智能的发展方向和程度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加德纳看来,承认智能是由同样重要的多种能力而不是由一两种核心能力构成,承认各种智能是多维度地、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而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应该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本质之所在。
1.言语—语言智能(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指听、说、读和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2.音乐—节奏智能(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3.逻辑—数理智能 (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
4.视觉—空间智能 (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指感受、辨别、记忆和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
5.身体—动觉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6.自知—自省智能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
7.交往—交流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8.自然观察智能 (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指个体辨别环境(不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造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9存在(Existentialist Intelligence,加德纳后来补充 )
人们表现出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小伙伴们是不是又蒙了,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是要干嘛呢?和思维导图有关系么?
当然有!就是要说明我们的智能是多元的,可以多维开发,而思维导图的学习和绘制可以帮助我们至少锻炼以上不少于五到七种智能,当然要好好学习和练习!
不管你现在是一脸蒙圈,还是意犹未尽,这节课的分享学习就到这儿啦。通过上述基础知识的学习,让我们一同开启我们的思维之路,搭建我们的思维宫殿。
期待下一次!
做知识的点灯人,
温暖自己的同时,
也温暖他人!
如果,这本书早出30年,会不会不一样?
可是,人生没有如果。
不如,从自己开始,拥抱现在,拥有未来!
本书共九章,由于内容太多,一张导图太大,便把导图每一部分都单独截图。
第一章简述什么是积极心理学?为什么要培养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学不是心灵鸡汤,而是一门学科。是有证据、有逻辑的一门变化且发展的学问。
第二章至第九章,每章一个积极品格。
第二章——情绪力(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如何管控好自己的情绪呢?如何更好的处理消极情绪呢?如何激发积极情绪,维持幸福呢?
不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会有消极情绪的产生,如何管理至关重要。
第一步:注意自己的心跳。当心跳加快时,做深呼吸平和情绪,再去解决问题;
第二步:认知觉察,采用自言自语的对话系统。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三步:全然接纳自己和孩子的情绪。不要被情绪所控制;
第四步:反驳不合理认知。 “ ABC理论 ” :A表示发生的事件,B表示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看法,C是指基于这种看法而产生的个体情绪和行为反应。“ABC理论”认为,引起人们情绪困扰的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而是人们对事件的态度、看法与评价等。因此,要解决情绪困扰,不应该只致力于改变外界事件,而应该改变自己的认知,通过 改变自己 对事件 不合理 的认知,进而改变情绪和行为。
第五步:选择积极的行动。
正确对待情绪,正确处理情绪。
第三章——抗逆力(给孩子一颗强大的心脏)
拥有抗逆力便具备了很多优势,尤其是处理问题的能力。
如何提升抗逆力呢?最主要的还是正确对待错误。不要一有问题就责备,而是带着爱,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并实施。
那什么是真正的“爱”呢?不是一味的“宠”就是“爱”,也不是“打击”就是“爱”。“爱”其实也是有技巧的,它兼容了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ABC模型”提升抗逆力:
“A”(Acceptance 接受 )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会了解事实、接受事实,同时超越、战胜这些事实。
“B”(Behavior 行为 ),也就是用积极行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要想提升抗逆力,就要培养 “成长型思维”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①a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批评。(表扬一些后天可以改变的特性。比如努力、用心等。有天赋虽然好,但后天努力不仅可以解决问题还可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天赋。)b合理的因果分析(取自第四章);②a鼓励乐观面对失败(成绩不是唯一标尺,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b允许失败,从失败中获得成长。c对问题合理归因。(b和c取自第四章);③学会在孩子面前适当“示弱”。(知识再渊博、能力再强大的人也会出错,坦然接受、及时改正错误才是最重要的。)。④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言语,学会独立思考和行动。
“C”(Cognition 认知 ),怀抱积极的心理预期,集中在自己能掌控的部分,从而设法改变现状。当遇到困境或挑战时,我们可以这样引导:①接纳这件事带来的所有负面情绪(不要克制,接纳就好);②把注意力放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当你不关注负面情绪的时候,它们会减弱甚至消失);③制定计划 [ 列出哪些是能控制的(比如制定行动计划、优化目标方案等),哪些是不能控制的(比如别人怎么想)];④立即行动(将精力和注意力集中投入到能控制的部分,并努力做好这些事)。
第四章——自我效能感(帮孩子确立“我能行”的人生态度)
自我效能感可以决定人生选择。如果我们从内心深处坚信自己能做成一件事,那么这种信息就会促使我们努力去克服困难,做到最好。相反,认为自己做不成某件事,在做事过程中也容易因为信心不足而失败。
这里想说一下“ 对事不对人 ”这一点。书中讲到了一个孩子玩踩水的故事。爷爷会对小孩说“不踩水,踩水不是好孩子。”这句话表面上看孩子可能真的不踩水了,但是当用“不踩水=好孩子”和“踩水=坏孩子”来定义孩子时,会极大地伤害孩子的自我效能感,也影响了孩子对自己的正确评价。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事不对人,比如孩子玩水时弄脏了衣服,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你很喜欢玩水,但如果下次不弄脏衣服,就更好了。”这样,孩子的消极情绪就不会被放大,并且下次为了不弄脏衣服,他们也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者改正自己的错误。也不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以及影响他们的自我评价。因为孩子清楚:“虽然我把衣服弄脏了,做错了事情,但这不意味着我就是个坏孩子,我仍然是个好孩子。”
还要注意下,一定要分清楚激励(激发、勉励,使之振作)、赞赏(赞同、欣赏)和表扬(对好人、好事的公开称赞)的区别,注意把握分寸。多强调过程,少强调结果。
看到孩子有好的行为时,先把他的行为描述出来,同时表达自己的感受,再把孩子值得激励和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比如:
①你今天自己收拾房间啦,真整洁呀!收拾得很用心哦!
②你把地板擦得很亮,书桌上的书也摆得很整齐。走进你的房间,让人感觉很舒服。
③不用大人帮忙,你就把房间整理得这么整洁,这叫主动。
④虽然你现在没有做好,但这只是暂时的。通过努力,你一定能够达成目标。
成长型思维的内容合并在第三章里,这里就不赘述了,这里只讲一下 成长型思维特征:
不畏挑战,更有勇气挑战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迎难而上,在困难面前不退缩,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足够努力,相信努力是成功的必经之路。
善于反思,失败后会积极寻找自己的不足,并进行弥补。
积极学习,会思考别人的成功之道,并进行积极的学习和探索。
第五章——自控力(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所以,不要事事都使用自控力,用在刀刃上。
有些会消耗自控力的东西,可以有意识的远离它。比如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手机调成静音,远离书桌。
自控力是可以训练的,从自控5分钟逐步10分钟→20分钟→更长,循序渐进。
可以让 好习惯 成为惯性思维,这样就可以减少自控力的使用。
1、设定小而具体的目标,一定要具体,比如不要说多运动,而是说跑3公里;
2、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写下来看得见;
3、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比如我之前说的看书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
4、找到行动的支持者,有同伴更能坚持;
5、设定视觉化的奖励,比如完成的项目贴个小红花之类的,持续地正向反馈可以加快好习惯的养成。
第六章——天赋优势(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这一章给我的惊奇最大,这一章告诉我“ 人人都能具备的 24 项优势 ”。我这才发现,原来自己也有很多天赋优势!
在教育孩子时,有些父母会把注意放到孩子某个明显的缺点或曾经的错误上,进行指责批评,还用“翻旧账”的方式刺激孩子;有些父母习惯在孩子犯错、调皮、表现不好时,对孩子进行言语攻击——“连这都做不好,以后还能干什么”“你真给我丢人”“是个人就比你强”“你笨得像头猪”;有些父母喜欢“人前教子”,动不动就在长辈面前或朋友家中,甚至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育孩子、批评孩子;有些家长当孩子有成就的时候,会“告诫”孩子:“这点成绩没什么了不起,别太出风头!”这些“告诫”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地告诉孩子“不够好”“不值得好”“表现优秀是不对的”等。
孩子本来已经很好,为什么在你们看来,他们总是这样不堪?
有些管教方式不仅会导致孩子丧失自信,还会使孩子丧失对自我的认知,丧失对价值感的探寻。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时给予 理解与宽容 ,在孩子取得成就时不吝惜自己的 赞美 。
关注优势更益于成长,我们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不放,而要多发现孩子身上的优势。并发挥优势,以优补劣。
这里放上“ 人人都能具备的24项优势 ”(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有24项),供大家发现。
智慧和知识:
创造力:喜欢思考一些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好奇心:有很多兴趣爱好,对各种新奇事物充满热情;
思维开放:经常能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好学:喜欢学习和探索,平时喜欢阅读一些非小说类图书;
洞察力:理解事物更全面,别人也认为他具有超越当下年龄应有的理解程度和水平。
勇气:
勇敢:在面对强烈的反对意见时,能够捍卫自己的立场,据理力争;
坚韧:能够坚持完成自己的任务,从来不会在任务未完成前就放弃;
正直:能够获得别人的信任,别人会相信他可以保守秘密;
活力:经常表现得热情洋溢、活力四射,并且还会影响身边的人。
人道主义:
爱:珍惜与他人的亲密关系,能够与他人做到相互关爱、分享;
善良:愿意帮助别人、照顾别人,喜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人际智力:在社交中举止得体,能够洞悉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动机。
公正:
公民精神:能为了集体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
公平:能以公平和公正的态度对待所有人,给予每个人相同的尊重;
领导力:能带动团体成员实现较好的协作,即使他们之间存在分歧。
节制:
宽恕和慈悲:很少对他人产生怨恨情绪;
谦卑、谦逊:不认为自己比他人更特殊,待人平等,为人低调;
审慎:遇到事情后,总是认真思考后再发表意见;
自我规范:能够控制自己的饮食和情绪。
超越:
欣赏美:看到美好的事物时,总能触动内心深处的情愫;
感恩:对生活中所有得到的一切充满感激;
希望: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期待新的一天到来;
幽默:可爱、风趣,与别人相处总是充满欢笑;
灵性:相对于物质生活,更关注自己精神方面的满足。
每个人都有很多的优势,有些是与身俱来的,有些是努力之后可以具有的,有些可能是努力了很久都没法达到的。面对这些占比不同的优势,强化优势,取长补短,利用优势弥补劣势。
家长们 切记 :不要跟孩子说“你没有这方面的天赋”“我们家没XX基因”(这是我补充的。)
第七章——专注力(让孩子在投入中体会幸福)
专注力也是一种有限资源,使用方法可以参照“自控力——资源”这一分支。
同时我们需要知道,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专注力差,只是他们选择了注意哪些他们觉得更有趣、更抓眼球的事情而已。所以判断一个孩子是否专注力出了问题,不用非从他在学习上是否分神得出结论,而要看他是否能在某一个感兴趣的内容上长时间保持专注。
“福流” 是一种最佳的投入状态,一种高度专注、浑然忘我的巅峰体验。
怎样才能获得这种体验呢?研究发现一般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挑战与技能相平衡。太难会沮丧、焦虑乃至放弃;太简单会索然无味甚至苦涩。最好是,任务难度稍稍高于现有能力。
②明确每一步的目标。目标不能太大,或者是把大目标切割,分解成具体、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确保行动时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做。
③家长及时反馈。及时了解完成到哪一步。如果完成顺利,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继续努力的信心;若不理想,及时引导纠正错误,提高能力,以便在下一步的行动中能更顺畅地完成目标。
用 SMART原则 专注于目标。
①具体性。无论设立什么目标都必须是具体可行的。当能专注于小的具体目标时,就会逐渐进入福流体验,同时专注力也会一步步获得提升;
②可衡量性。这样才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达到目标;
③可实现性。这一点与挑战和能力相匹配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要内心坚信自己可以达成这个目标(因为坚信才会在过程中更加专注、用心,目标才有可能真正实现。);
④相关性。是指某个目标与其它目标的相关情况;
⑤时限性。设定一个时间范围完成相应目标。这一点是去抗衡拖延习惯的。
专注力是一种有限资源,所以除了使用它,我们还需要为他充电蓄能。其实很简单,就是好好休息、真正的休息。
第八章——善良(锻造孩子真正的竞争力)
善良是一种天性,善良的人更具幸福感、更懂爱,帮助他人能带来快乐。
但是善良 不是有求必应 ,若不加评判的善良,不仅会成为坏人作恶的机会,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一点我觉得很有必要告诉善良的孩子们,毕竟也是有因为善行而给自己带来噩梦的情况,比如根据真实案件改编的韩国**《素媛》)。
所以善良要把握三个 原则 :
①教孩子 保持警惕 。要告诉孩子正确的助人方法,哪些人可以帮,哪些人不要帮。
②教孩子 辨别是否值得帮 。要教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力,分清什么人、哪些行为值得帮助。对于劣迹斑斑的人,不但不应该帮,还应该在适当的情况下予以惩罚。同时正义需要坚守,但智慧地维护正义也是必要的;
③教孩子 保护好自己的利益 。不能为了帮助别人而让自己蒙受巨大的损失,比如看见有人落水,孩子不要自己入水救人,因为孩子可能不但救不上来别人,自己还可能有危险。正确的方法是赶紧请求大人帮助;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好其他人的利益,比如不要搞小团体冷落甚至欺负没有恶行的孩子;有时还要对别人的请求说“不”,如果你能力不够或者十分勉强,不愿做某事,还不得不去帮别人,很可能会害了对方,也害了自己。我们不需要一直都做好事,永远只为别人而活。(这里我还想说一句不要被道德绑架)
与人为善应坚守自己的 底线和原则 。对于那些不值得帮助的人要坚决拒绝。否则,孩子的善行就是在纵容对方的恶行。
任何一件 极小 的事情都可以是善举,比如乘电梯时,看见有人手里提着东西,主动问他去几楼,帮他按下电梯按钮;看见公共卫生间里水龙头没关,顺手把它关上;看到小伙伴伤心,可以让孩子去安慰一下。孩子总会通过观察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来构建自己的行为模式,所以要培养一个善良的孩子,父母首先要 以身作则 ,自己成为有爱心、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让孩子模仿。而且这种影响力在孩子身上也会更持久。
第九章——“王者之力”(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ACE+”理论:Aesthetic(审美感)、Creative(创造力)、Empathy(同理心),首字母拼一起是英文单词ACE,也就是“王牌、王者”的意思。其中,审美感是根,创造力是茎,同理心是叶,而“+”则代表着以“ACE”为基础的人类其他品格优势与美德的补充。
审美感: 美的体验成就健康人格。培养:①引导孩子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各种美(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②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真正的美源于内心,真正的强大是接纳自己的任何模样);③鼓励孩子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人(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事物,不要只看事物表象)。
创造力: 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概念、新事物,想象未来、计划未来。创造力的生产需要把新颖性和适宜性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培养孩子的敏感力、流畅力、变通力、精进力和想象力来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
同理心: 即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产生认知性的觉知与理解。同理心对于孩子未来人际关系的建立、社会竞争力的提高以及幸福感的感知等,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培养:①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感受(例:我知道你们都想要那个玩具,但你推倒了小明。小明摔了一跤,多疼啊!他受伤了,玩具也被你拿走了。如果是你,你会不会很伤心?);②在生活中激发孩子的分享与奉献意识;③保护孩子的好奇心;④和孩子一起欣赏文学和艺术作品。
后记:
收到书的那一刻,我有一丝丝的后悔,毕竟我还没小孩呢,看了又能有什么用呢?
等到看完,我有些后悔,后悔我拿到书的时候为什么有后悔的想法。
接着是一丝丝的遗憾,遗憾这本书没能早三十年出版。
最后是觉得自己很幸运,能遇上一本“赞赏”我的书。书中很多案例也能引起我的共鸣,加强了我读下去的兴趣。
我们无法改变父母,但我们可以 改变自己 。
这本书不仅适合有孩子的父母,也适合没有孩子的成年人。(或许也适合能看懂的未成年人。)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
•与小朋友相处,不考虑别人的感受,随便向朋友发脾气?
•一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发脾气、哭闹;
•动不动就在地上耍无赖,家长就拿你没辙;
诸如此类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个时候家长单纯的去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试着用性格情绪类的绘本故事,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引导孩子,会事半功倍哦!
孩子在6岁以前的情感体验,对其一生具有很久的影响。
但,情绪看不见摸不着,我们该怎么给孩子去讲解各种情绪呢?
这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这本3D立体绘本曾入围2016年英国图书设计奖(最佳幼儿图书)、获得2017年第三届中国图书博览会“年度好书榜TOP80”、2017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童书”等多项大奖。
《我的情绪小怪兽》围绕一直由红色、**、蓝色、绿色和黑色混合的小怪兽展开。小怪兽感觉非常的糟糕和混乱,就去向朋友求助。朋友告诉他应该先把各种情绪的颜色分开,于是他就变成不同颜色的小怪兽。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终于把不同的情绪整理好了。
这本书以线条分明的简笔画、明快温暖的涂鸦颜色、童真质朴的绘本语言……即使是给低幼的孩子讲,他们也能理解,以后也会更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俗话说:“三生四岁,磨人刚回”,三四岁的孩子,有时就像一只狂暴的小怪兽,因为他们不知道怎么正确的表达情绪。那么,怎样帮助孩子认知、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呢?今日通过这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有趣的故事,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和自己的情绪做朋友,成为比将军还伟大的人。
好,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 我是英妈,欢迎关注!一起优质陪娃阅读,成为更好的妈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