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重要讲话的精神,从认真学习、以人为本、真抓实干、厉行节约、胸怀大局、团结和谐六方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健康发展。
今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做了关于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努力实现领导干部作风的进一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保障。通过这一《重要讲话》的学习,公司各级领导干部应深入领会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总书记强调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大意义上来,统一到总书记关于树立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现结合公司实际,我谈几点学习体会。
一、认真学习,提高理论运用水平。重视学习是我们党的一大特点,善于学习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设大党。”各级公司领导干部应从增强学习意识上下功夫,要消除在企业工作中,只要业务学习好就行了,把政治学习当作负担视为累赘的错误思想,走出只关心业务学习,不关心政治学习的误区。要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强调“重视学习”,核心就是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强调”善于学习”,关键就是要提高学习能力,这对于推进公司党的建设,提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保证与党在思想认识上的高度统一,实现公司跨越式发展的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有的公司领导干部不善于学习,时间和精力
花了不少,但收获不大,事倍功半;有的学习理论不深入,抓不住实质,不能触类旁通;有的公司是学用两张皮,学了不会用,书读了不少,词句也会了一些,但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不会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需要认真解决的。各级公司领导干部都要坚持勤奋学习,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应着眼于理论在工作实践中的运用,着眼于对公司发展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公司今后新的长足发展。要多挤出时间来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素质,提升境界,辨别是非,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因为,理论学习不仅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而且也是为了改造主观世界,要常修为人之道、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份之想、常省自身之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规规矩矩做人,踏踏实实做事。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各级公司领导干部要真正做到学懂弄通,把握实质;消化吸收,融会贯通;求真务实,善于应用;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二、以人为本,尊重关心员工利益。胡锦涛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充分发挥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优势,有效防止脱离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危险,关键在领导干部。是心系群众、服务人民,还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是否端正的试金石。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使各项决策既体现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又代表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我们公司发展根基在员工,血脉在员工,力量在员工,各级领导干部要心系基层,情系员工,领导要带头融入全员,要坚持以员工利益为重,和员工打成一片,倾听员工呼声,了解员工意愿,集中员工智慧,使我们做出的决策、采取的措施、推行的工作符合实际,符合员工愿望和利益,让发展果实惠及员工,用实际行动把上下互动的沟通交流机制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永往无前、无往不胜的员工队伍,才能为人保财险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他们的技术和技能。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发展目标上,要追求员工的全面发展和效益的最大化;在建设手段上,要着眼于最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工作方法上,要注重员工的存在,鼓励员工的参与,尊重员工的情感,培养员工的学习情绪,推动员工的价值实现。成功的企业所追求的企业目标,正是要尽可能让每个员工发挥创造力,达到一种心灵的高峰状态,从而将企业不断推向新的高度。因此,我们各级公司领导干部,要彻底改变关心员工政策落实不到位,调动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局面,坚持把基层满意、员工满意、为一线服务体现在公司发展的根本要求上,只要是有利于业务发展,有利于效益提高,有利于员工福祉,就可以大胆闯,大胆试。我们要以公司和员工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所有的决策和措施都要符合基层实际,体现员工利益,让员工共享公司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真抓实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今年,是积极谋求公司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公司已进入了新一轮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关于谋发展这个问题,中国控股公司吴焰总经理近期指出:发展的意识问题,大家都在说发展,但是我认为,我们真正骨子里的发展意识、危机感、紧迫感是不够强的。发展,首先源于在市场竞争中的一种危机感,这种竞争对手对我们形成的压力,是我们应该切身去感受的,并应将其转化为奋发进取的动力。今年我们就是要集中精力谋发展,在增强外部市场竞争能力上下功夫,各级公司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总公司提出的“激活点、强化线、提升面’’的指导思想,以思想的解放开道,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形成上下一心、加快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强大合力。一是真抓实干,要强化“七种意识”、解决“七个问题”。即一要强化责任意识,解决“不干事”的问题;二要强化服务意识,解决“为谁干事”的问题;三要强化发展意识,解决“想干事”的问题;四要强化管理意识,解决“能干事”的问题;五要强化作风意识,解决“干成事’’的问题;六要强化团结意识,解决“干大事’’的问题;七要强化廉政意识,解决“不出事”的问题。二是真抓实干,要改进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改进作风既是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我们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司的生存发展对我们提出的内在要求。我们抓发展要不图虚名,让好思路落到实处,把好计划化为行动,将好机遇变成实果。三是真抓实干,要切实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突出矛盾和问题往往是工作中的”瓶颈”,不能回避,要知难而进,认真解决。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正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攻坚克难能力的考验,面对这样的考验,我们既要从容应对,但关键还要靠真抓实干,求实创新,才能化危机为机遇。真抓实干,凝聚着心血和责任体现着作风和意志,反映着公司的竞争能力,管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就是要靠真抓实干兴业,靠真抓实干强司。四、厉行节约,弘捅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艰苦奋斗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各级公司在开展艰苦奋斗教育时,要着重解决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以下几个突出问题:即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不尽责不作为;漠视群众、基层,脱离实际;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铺张浪费,贪图享受;阳奉阴违,我行我素;独断专行,软弱涣散;以权谋私,骄奢*逸。要紧紧围绕四个方面:一是在政治上,要信念坚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公司的各项工作部署;二是在精神上,要意气风发,勤奋努力,锐意进取,勇于创新,昂扬向上;三是在工作上,要奋发有为,勇担责任,无私奉献;四是在生活上,要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廉洁奉公,自觉抵制和反对金钱至上、唯利是图、挥霍浪费、腐化堕落的思想和行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更需要深刻理解、全面把握艰苦奋斗的科学内涵和时代要求。艰苦奋斗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它的核心是不讲条件讲奉献,是脚踏实地工作,是拼搏进取。艰苦奋斗不再仅仅是勤俭朴素的生活作风,更是奋发向上、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思想品格,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坚韧毅力,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
五、胸怀大局,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局部要服从全局,全局要兼顾局部。当前,凡关系到公司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就是大局,关系到广大员工共同利益的问题就是大局。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全局观念,强化大局意识,一是要着手于抓。加强作风建设,就是保障公司发展的大局。各级公司领导要带头,上下要联动,领导干部要增强责任意识,实抓实干,要立足当前,常抓不懈,都要站在公司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性,要认清形势,争取主动,带头贯彻,把心思放在发展上,把精力用在落实上,认认真真抓好作风建设。二是要落实于干。在加快公司发展上必须干字当头,以干为先,少说多干,把思想集中到“想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到“会干事”上,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三是要致力于效。各级公司都要在“提速、提质、提效”上做文章,下功夫,大力提倡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有事快办,提高质量,加速发展,重在实效。
六、团结和谐,共刨协调发展氛围。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树立科学发展观,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和谐公司,把力量和智慧凝聚到推动公司跨越式发展上来。各级公司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和谐,一是讲和谐要提升“一个境界”,即在精神上要提升一个公而忘私的境界;二是讲和谐要实现“两个突破”,即在进取上要实现思维和行为上的突破;三是讲和谐要明白“三个道理”,即在做人上要明白彼此尊重的道理,容事容人的道理,文明谦虚的道理;四是讲和谐要增强“四个意识”,即在政治上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奉献意识;五是讲和谐要坚持“五个为主”,即在团结上要以要求自己为主,以真诚理解为主,以相互支持为主,以承担责任为主,以坚持原则为主;六是讲和谐要做到”三管、四自、过好五关”,即在廉洁上要管住自己的嘴,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脚;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过好政治关、权力关、金钱关享乐关、亲朋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否讲和谐,事关稳定、事关发展、事关大局,坚持与人为善,利人、利己、利公司。人人做到与人为善、与朋为善、与同事为善、与客户为善,就能形成上下内外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合作关系,促进公司的和谐。在这方面,各级公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应该率先垂范,在处理同志间、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上,要多一份尊重和信任,少一点轻蔑与猜忌;多一份支持和帮助,少一点排斥与拆台;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少一点挑剔与苛求;多一份坦诚和关心,少一点掩饰与冷淡,既要讲原则,又要人性化,做到与人为善。我认为,这是***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应有的思想品格。
浅谈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 内容提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本文主要探讨音乐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其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我从欣赏者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体验的深浅这一角度出发进行论证,得出"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这一结论。 关键词:音乐 欣赏 感情 体验 正文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门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欣赏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 一、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 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托尔斯泰曾说:“我喜欢音乐胜过其它一切艺术”。黑格尔曾说:“音乐是精神,是灵魂,它直接为自身发出声音,引起自身注意,从中感到满足……音乐是灵魂的语言,灵魂借声音抒发自身深邃的喜悦与悲哀,在抒发中取得慰藉,超越于自然感情之上,音乐把内心深处感情世界所特有的激动化为自我倾听的自由自在的,使心灵免于压抑和痛苦……”。(引自《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第 26 页)。首先,音乐中的投入、想象、联想、思考的范围是广阔的,是不可造型的艺术,并在瞬间或长期都可以有着不同层次的情感。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得到的音响效果,直接与人的生活经历相撞击,得到对作品的理解、分析,产生对人的影响,还会产生时空的超越,使欣赏者远离此时此景,身临音乐中所表现出的那个环境与时代,能够与表现的内容共呼吸,共命运,共同体验。用自已的情感去思考,得到新的结论(自已认为满意的结果)。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使情感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得以提炼和升华,情感也随之加重。音乐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它所包容的内容万千,是其它任何艺术不可替代的,所以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以上阐述了音乐有着丰富的情感,人类的情感是最丰富的,二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情感的体验使普通高中的学生更广、更深、更自然地接受音乐艺术的教育和培养。 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假如在欣赏音乐时只注意技巧、技术手法、结构形式等方面,而在感情上却无动于衷,那么他对音乐的欣赏也只觇其文而未见其心,见其表而未见其里",并不能完整地感受与领会音乐的美。一位有经验的英国音乐教育家曾告诫说:"不要允许你的批评性的敏捷聪明窒息你的情绪反应。那些专家们经常把他们的注意力局限在技巧上。"① 他还说:"除非你也重新抓住了激动过贝多芬写这一作品(指 Waldstein )钢琴奏鸣曲--引者注)的同样感觉,或是认为你也有这种情感,你才有权利说你欣赏他。"②音乐是一种善于抒情的艺术,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只有当音乐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涵的感情基本相吻合的时候,才能称之为正确的音乐欣赏。因此,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体验,首先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比如,我们在听到一首乐曲的时候,对这首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它或是快乐的,或是悲哀的,或是慷慨激昂的、、、、、、这种伴随着音乐感知而自然产生的感情体验,就是我们所说的感性上的直接体验。 ①布克( PCBuck ):《音乐家心理学》,中译本,第 107 页。 ②同上书,第 104 页。 例如,我们听到这样一个音乐主题: 例 1 快速地 郑路、马洪业:《北京喜讯到边寨》 我们自然会从这个由弦乐器和木管乐器奏出的快速而又活跃的音乐主题中,获得一种欢乐和喜悦的感情体验。 而当我们听到下面这个缓慢的、如泣如诉的音乐主题时,一种悲苦、凄凉的感情会不由自主地在我们的心头涌起: 例2 慢速地 《江河水》 当在钢琴上响起了下面这个在左手持续不断地上下滚动的音型衬托下,由右手奏出的号角般铿锵有力的音乐动机时: 例3 肖邦:《 c 小调练习曲》 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激昂悲愤的感情波涛,会把我们深深地打动。 欣赏者从音乐中获得的这种感情体验,并不是由于标题或文字说明等所引起的,而是一种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当然,欣赏者能够在自己的意识中,把从听觉感受到的音乐音响转化为感情的体验,是要以正确的音乐感知为前提的,而当欣赏者对某种音乐音响及其艺术风格不熟悉,不能正确地进行音乐感知的时候,那他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感情体验。我在为学生讲课的过程中所做的课堂实验表明,学生们对于他们熟悉的音乐风格,尽管预先并不清楚听的是什么乐曲,但还是能够大体上正确地体验到乐曲的感情性质。 例如,在对乐曲不作任何说明的情况下,我为学生们放了一段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中第一乐章副部主题在展开部的变奏段落的录音,然后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的回答分别是: ( 1 )回忆的、欲以挣脱某种纠缠。 ( 2 )悲哀的、带有哭泣的主题音调。 ( 3 )充满深沉的情绪。 ( 4 )悲哀、哀怨。 ( 5 )远方的倾诉。 五个学生的答案用语虽然不同,但他们的感情体验在性质上却比较接近,而且与原作的感情内涵基本上是吻合的。德沃扎克在这首乐曲中所抒发的对祖国的深切思念与身在异乡所感到的孤寂与愁苦的感情,学生们感性的直觉也是能够有所体验的。 然而,学生们对具有他们所不熟悉的音乐音响与艺术风格的乐曲,在感情体验上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在课堂上放了宋代郭楚望的古琴曲《潇湘水云》的主题呈示段落的录音之后,照例让学生们写出自己的感情体验,五个学生却作出了各种不同的回答: ( 1 )叙述某种痛苦。 ( 2 )忧郁而充满一种力量。 ( 3 )典雅而明快的情绪。 ( 4 )喜悦。 ( 5 )酒狂。 这里之所以会产生如此之大的差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感情体验,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很少接触古琴音乐,对古琴音乐还不能正确地进行感知,因此也就不能正确地体验乐曲的感情内涵。 我们上面所讲的欣赏者 二、情感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上讲,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它是人对待外界事物的态度,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从艺术价值上看,音乐是最富情感的艺术,是最容易激发和调动情感的,并能很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从实践教学中,情感体验是可以获得和培养的,因此,在普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中,学生可通过大量的音乐实践得到情感的体验、抒发、产生一定层次的认识、评价、鉴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修养水平。情感体验疏通了教师与音乐,学生与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方面的渠道。情感体验是引导式与自然流露相配合,与音乐紧密相联,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产生的情感呼应就有了音乐知识内容的积累,音乐兴趣的提高,寻找到适合于自已,并与性格相吻合或有差异的音乐去聆听,感悟。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在目前,课时少、内容多的情况下,(一般只在高中一年级开设音乐欣赏课,每周一节,二个学期,共约 35 节课左右,)情感体验教学就更为重要了,音乐大门的开启,要靠教师选择好钥匙,情感的调动和培养则是教学中最好的选择。 对音乐的感性或者说是直感式的感情体验,是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方式。然而,它毕竟是对音乐作品感情内涵的一种初步体验。如果欣赏者仅凭直感去进行体验,虽然有可能体验到乐曲的基本感情,但却往往会局限于喜怒哀乐的感情类型的体验上面,而不能更深入地体验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因此,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进一步要求就是要有理解认识的参与,即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只有在对乐曲感情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才有可能更深刻、更准确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这正如毛泽东同志在他的哲学著作中所说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① 当然,我们这里是指对那些的确表现了深刻的感情内涵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言。而我们之所以对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提出这种进一步的要求,是因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感情既不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没有什么联系的神秘莫测的东西,也不是没有生活基础的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音乐中的感情内涵是由一定的社会生活所引起,并且是和一定的思想相联系的。正如我国古典音乐论著《乐记》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②。但是由于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使得它在表现感情的同时,却不能把感情所赖以产生的思想和生活基础同样明确 ①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四卷本,第 263 页。 ②见《乐记》中的《乐本篇》。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欣赏者在对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凭借感性进行体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理解因素,深入体验乐曲感情表现的内涵。 由于音乐中的感情内涵常常可以在音乐以外的因素中找到理解的根据,例如在声乐作品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在标题音乐中可以在标题和文字说明中找到根据,因此,在对声乐作品与标题器乐作品的感情体验中,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予以充分注意是完全必要的。如果对这些非音乐因素不予注意,而仅凭感性体验是很难深刻领会乐曲的感情内涵,特别是它的社会意义的。音乐是一种表现生活的艺术,为了避免音响材料的局限性,更好地进行艺术表现,它往往需要和其他艺术相结合,这种做法早在音乐发展的原始时代的歌、舞、诗三位一体的形式中就已经开始了。由于这些非音乐因素已经和音乐紧密地融合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欣赏者在对音乐进行感情体验时,就需要运用理解认识这一心理要素去对这个艺术整体加以研究,从而加深对音乐的感情内涵的体验。 有些无标题音乐作品,并没有综合运用非音乐因素,但是却并不意味着这些音乐中的感情表现就没有它们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为了更深入地体验这类乐曲的感情内涵,欣赏者一方面要通过对音乐本身的反复倾听,凭借直感更准确、更细致地去体验乐曲的感情表现,另一方面也要从更广阔的方面,特别是从乐曲产生的社会环境、作曲家的生活经历、创作意图、艺术风格等各个方面去进行研究和了解,以求得对乐曲感情内涵的正确把握。 三、如何使学生在欣赏课中获得情感体验 1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音乐欣赏是心理反映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外部音响感知——想象联想——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音乐欣赏教学必须循着由表及里的心理反映过程。从喜欢听音乐,到用心用情去聆听音乐,再到理解、评价、分析,使学生的欣赏层次逐步提高。最初可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名曲,如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学生直接接受音乐的感染,打破了学生对音乐欣赏的神秘感,使学生感到能听得懂音乐。在反复欣赏时,还会听出不同的乐器,作品的段落——曲式结构,作品的风格等,调动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如欣赏中国的古曲《春江花月夜》,这首作品听过的同学不多,为了使学生能进入音乐,简单地先把作品的标题、分段及每段的大致内容作了简析之后欣赏,并要求学生在欣赏之后写一篇短文或一首诗。(课上欣赏二遍,一遍观看录像片,直观地了解琵琶及民族管弦乐队;第二遍聆听全曲)。在欣赏过程中有的同学在笔记本上点点画画,有的同学用文字记录,下课有的学生主动要求转录全曲。随意摘抄一篇《雨霖铃春江花月夜》——作者王苗苗(高中一年级学生)“皓月凝波,浮云淡雾,寒烟飘渺,忽闻江楼钟鼓,疑仙乐,涛音袅袅,晚风微拂江水,起层层涟漪。望天际,水尽云合,默然生愁人魂消,凭栏望断水迢迢,隐约处,轻舟过长桥。白发渔叟执篙,正高歌,乐得逍遥。渔船争渡,打碎铜鉴惊起银涛。渔歌渐远风波静,冷月上柳梢”。这位同学在最后的体会中写到:“我最欣赏中国古代音乐。它清雅、流畅,唯有用阳春白雪四字方能概括。记得一次老师让同学描写《春江花月夜》的情景,最初我只想交差了事,但是当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一遍又一遍地倾听时,那纤指抚过琴弦而产生的美妙,把我带入一个浮云淡雾,寒烟漂渺的世界”。演唱音乐作品的主题,更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如古曲《长恨歌》中的男生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进行曲的风格,歌词的描绘起伏叠荡,蕴含着激愤的因素在内心。学生们边演唱边体验出强烈的民族意志。作品在音乐表现,力度的变化,调性的变化等方面更能突出地刻化士兵们对君主“重色思倾国,只爱美人醇酒,不爱江山”的昏庸状态的不满、愤慨的情绪,积极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把音乐,文学,绘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抒发、激荡学生内心的情感。音乐赋予了他们展现情感的空间。情感的交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这一首首动人的音乐作品会长时间的保留在他们的记忆中。也许随着时间地推移会有遗忘,但当音乐响起时他们又会投入其中,并会随年龄、阅历的增长而不断提高欣赏层次。 教师在普通高中音乐欣赏课上要尽可能多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的一切教学手段、方法,并且不断地挖掘和提高,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延伸至学生今后对人生、对社会的体验、认识、理解。 2 、通过音乐自身的内容(音乐的要素)来进行情感体验 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这样,音乐艺术自身就应是美的化身。节奏平稳、节奏缓慢、节奏鲜 ①引自《西方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论音乐》第 10 页明、节奏富于民族特色,因此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是声音在时间上的组织。节奏的变化使情绪有很大的差异,节奏缓慢时心情平和或沉重或压抑,节奏鲜明则一般情绪高涨、激动。节奏的快慢也会使生理、心理产生变化,情感体验不相一致。节奏快心跳加快,动感增强,如非洲的音乐,高度发达的节奏快速,复杂多变,多层次这样的节奏代表了非洲部落成员的共同感情和意志;节奏慢则心平气合、稳重,在音乐作品中多用于叙事、抒情等。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做一些节奏练习,体会这些变化。 例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德沃扎克的《大提琴协奏曲》,如果学生们通过理解认识的作用,了解到这部协奏曲是捷克作曲家德沃扎克晚年旅居美国时写的作品,作者通过这部作品倾诉了他对远隔重洋的祖国和亲人的深切怀念,那么,学生们在欣赏过程中就会对这部作品的感情内涵获得更深刻的体验。又如,对贝多芬的《爱格蒙特》所写的十段配乐中的序曲,不了解这部戏剧的主人公爱格蒙特是十六世纪荷兰人民所崇敬的英雄,对他所领导的荷兰人民反抗西班牙统治和争取独立的斗争也毫无所知,那么也就很难体验到这部序曲中戏剧性的感情变化:痛苦的呻吟、激烈的反抗、悲壮的颂歌和胜利的狂欢。如果欣赏者能够充分发挥理解认时的作用,对这部戏剧的内容和人物形象有比较深刻的理解,那也必然会对乐曲的感情内涵有更深刻的体验,而这是单凭感性体验所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对感情体验的这种进一步的要求,却并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能够作到的。对音乐家和音乐作品创作情况的了解也不是每一个音乐欣赏者都有条件进行的。而且,有许多无标题的器乐作品,作者在创作他们时往往没有留下什么有关记述,作品本身也并没有表现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只是某种情绪的表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难对乐曲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而只能凭借音响感知和对作者总的创作个性和风格的把握来体验乐曲的感情。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音乐欣赏者来说。音乐欣赏中的感情体验更多地还是以感受性的直观形式进行的。象通常所说,欣赏者是处于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的心理状态之中,更何况音乐中所表达的感情,在很多情况下的确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呢!这样判断一个欣赏者是否能够借助于某种概念把体验到的感情表达出来,而是要看要看欣赏者是否对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真正从内心里有所体验,欣赏者的感情是否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而起伏、变化,如果做到了这一点,那就可以说是对音乐中所表现的感受情有所体验了。当然,我们这样说也并不是否认理解认识对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重要作用,而是要说明,这种理解认识只有融注于感受性的体验之中,才能真正有助于音乐欣赏。 3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通过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丰富、完善学生的情感世界 高中学生属于青年初期,生理发育趋向成熟,在心理发展方面走向独立,是一个人开始独立决定自己生活道路的时期。在他们的心理活动的发展过程中,有一点就是情绪、情感的日益丰富,表现为充满活力、有热情、重感情的特点。这些普遍的特征在音乐欣赏课中都能得到体现,为学生提供了一方情感体验的热土。记得一次评优课,欣赏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先分主题、分段落,形象的欣赏,再完整的欣赏全曲,教室中一片“静寂”,只有音乐在师生的心中跳跃,此时学生的主观性被调动运用所学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自身的表现紧密结合,听觉、视觉、感觉、知觉全部被打通,情境交融的去欣赏这首作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的魅力不可回避,不管是否热爱音乐,音乐都会无保留的传送给每一个人,甚至有时会带有一些强迫性,只要是有听觉,音乐会用它特殊的方式与情感连通。音乐结束了,消失了,它留在每个同学的心中这真挚的情感,不正是学生们所应具有的和正在寻找的吗! 4 、与时代相结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别林斯基曾说:“不管哪一种音乐都反映一种情感,只要有情感,机械表达的可怕单调的印象就没有了”①。情感的表现可体现在古典音乐之中,也可体现在通俗、流行音乐之中。学生平日所接触的是大量的通俗音乐。如在课堂上禁止,那就事倍功半了,课上找一点时间、机会给学生们自己, 5-10 分钟,听一些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可以放松他们紧张的神经,建立师生的沟通,使学生的音乐情感得已自由的发挥。课前教师要进行筛选,如雅尼音乐,帕瓦罗蒂与流行歌手共唱《我的太阳》、《饮酒歌》等。小型的音乐欣赏会更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自娱自乐,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同学们欣赏水平和品味在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表演,台上尽情的表现,台下真情相伴反响强烈,情感投入越多,兴趣就越浓厚。学生的性格、爱好等方面有差异所以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与之相适应,相信会在某一时刻与他们相碰撞并爆出火花。 ①引自《乐话》第 258 页。 情感体验是音乐欣赏课中的重要环节。情感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关键,教师、学生抓住并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和音乐自身进行体验,就会产生好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也使音乐欣赏课更具有生命力。综上所述只是音乐教育情感体验的一部分,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下去,任务艰巨但有意义。让我们共同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出谋划策,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奉献出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才智。 综上所述,我认为欣赏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首先对音乐表现为感性上的直接体验,其次欣赏者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和了解乐曲感情的内在含义。换句话说,欣赏者要准确、深刻和细致地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这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中感情体验的基本要求。当然,我又认为问题还有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音乐欣赏者的欣赏能力各不相同,而且每个欣赏者都只能根据自己的不同生活经验来体验乐曲所表达的感情,因此,我们可以再从另外的角度去论证音乐欣赏活动是一种欣赏者的主体活动,欣赏者意识中的乐曲,必然渗透着他自己的主观色彩,而不可能和作者创作这首乐曲时的感情体验完全一样。也就是说,音乐欣赏活动中主体与客体(欣赏者与被欣赏的乐曲)的关系是既一致又不完全一致的辨证统一的关系。f如果想要买高达模型的话,建议你百度搜索一下 “ 最权威的高达模型导购 ” 参考参考
上阙: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下阙: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导读]昨夜之梦,引发了多少悲恨啊。梦境中呈现的依旧是昔日游
上苑的情景:春光融融,和风煦煦,繁花似锦,随从前呼后拥,仪仗车
水马龙,好不气派啊。可眼下……
这首词是作者归宋后的作品,书写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后的悲恨。
其内容虽无可取之处,但从艺术上看,却颇可玩味。
作者起笔便突兀掷出一“恨”字,不知恨从何来及读下句,方知
恨起“昨夜梦魂中”。可是,梦中故国昔日的繁华,游娱活动的盛况,
何以引发其所“恨”者之恨呢联系词人由帝王变为“臣虏”,“日夕
只以泪水洗面”的境况,可知其所“恨”者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
事情,而是昨夜这场梦本身。梦中情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着的生活,但
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更令他倍感悲怆,他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悲恨呢
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可取得“一倍增其哀
乐”的艺术效果。这首词可说是“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成功运
用的范例。
小学生认知的主要特点: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因而在小学阶段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课堂教学常用的组织形式:
一、 纪律组织,采用特殊的信号控制 :
1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看谁坐得最端正?"
2课堂上适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学生受到感染……
二、情绪组织 :
老师鼓励在学习上有进步的学生时,可以这样鼓励学生:"××有进步,我们应该怎样做?"大家拍手说:"向他学习!"
2老师说"表扬他"学生拍手说:"你真棒"并竖起大拇指。
3在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完整时,老师常用的方式是"掌声鼓励",学生有节奏地拍手,以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的情绪高涨,课堂气氛活泼。
三、 在学生动手前后进行课堂组织教学:
如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用到学具时,老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在课堂上,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老师提出要求后,达到了教学目的迅速收起学具,为了避免学生把学具当"玩具",分散学习精力。我采用的组织方式是"看谁最快""谁最守纪"等鼓励语言,来培养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四、在学生"动口"说前后进行组织教学:
如教学过程的"说一说",指名回答,讨论问题(分组讨论和同桌讨论),学生有的回答的与问题相距太远,或未听清楚问题就回答,此时老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教学,在说前可采用"看谁的话说得最完整""看哪个小组讨论的结果最接近答案"等教学要求,并及时表扬,如"表扬他""向他学习"学生说:"你真棒"等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五、在学生练习时进行组织教学:
学生做作业时容易分散注意力,坐姿不正确,做完作业不检查等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所以,学生在做作业前可采用:"看谁坐姿正确,写字时细心认真,做完后还能检查"等激励语言提醒大家。
六、 在集中学生注意力时进行组织教学活动:
在教学知识重点,突出难点时,可采用"哪组最守纪"、"分组夺红旗"、"小眼睛"学生答"看黑板"等语言来提醒学生进行有意注意。
七、 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组织课间小活动:
为了使学生身心得到活动,大脑得到休息,课间安排了唱歌、跳舞、讲故事、做律动等活动。我还把学生有些学习习惯,如上课守纪律,写字的姿势;生活习惯:如早上起床后的一系列动作都编入律动之中,让学生规范行为习惯,学生都很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小动物的叫声,动作学生都喜欢模仿,编入律动中,活跃课堂气氛。
八、 在小结学生学习情况时,进行组织教学活动:一节课学生们很投入,快结束时,对课堂上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评比一下,来个小结是非常必要的,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精神,可采用对得红旗多的小组按教学内容奖励他们"开火车"或"做游戏",对表扬多的学生奖"小红花"等。小学低年级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课堂上热热闹闹,下课后什么也不知道"的现象,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组织低年级课堂教学要做到知、情、意的统一结合,把知识的传授,教师感情的关注,以及学生的习惯的培养,意志的锻炼融为一体,多以鼓励为主,避免生硬训斥批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很容易受到伤害,因此我们应坚持多表扬,不批评。
2组织教学要注意适时,恰当,适度,不能主次不分,不能因为组织教学忽略了教学的目标要求,忽视了教学方法和讲究教学艺术,组织课堂教学好比是一道可口菜肴中的佐料,既不能少,但也不能过多。
小学生安全常识
一、课间活动
1.不跳楼梯,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栏杆,不滑扶手,不做有危险的活动。
2.上下楼梯不奔跑,开展体育活动、课间游戏要到学校操场。
3.上厕所要避开高峰,高年级同学要照顾低年级同学。
4.雨天路滑要小心,同学之间不推搡。
二、教室活动安全教育
1.防磕碰。不在教室中追逐、打闹,做剧烈的运动和游戏,防止磕碰受伤。
2.防摔。需要登高打扫卫生、取放物品时,要请他人加以保护,注意防止摔伤。
3.防坠落。无论教室是否处于高层,都不要将身体探出阳台或者窗外,谨防不慎发生坠楼的危险。
4.防挤压。教室的门、窗户在开关时容易压到手,也应当处处小心,要轻轻地开关门窗,留意是否会夹到他人的手。
5.防火灾。不带打火机、火柴、烟花爆竹、小鞭炮等危险物品进校园,杜绝玩火、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
6.防意外伤害。不准带锥、刀、剪等锋利、尖锐的工具等文具,不能随意放在桌子上、椅子上,防止有人受到意外伤害。
三、交通安全教育
1.行路安全
首先我们要认识并掌握各种交通信号灯的含义:绿灯亮时,准许通过,但转弯的车辆不准妨碍直行车辆和行人通过;黄灯亮时,不准通过,但已超过停止线后车辆和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可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通行,黄灯闪烁时,须在确保安全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的含义:绿灯亮时,准许通过;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通行。
横穿马路时,要养成看交通信号的好习惯。同时,还要注意来往车辆,不要追逐、猛跑,斜穿或突然改变行路方向。不要倚坐护栏和隔离墩,也不要翻越或钻越护栏和隔离墩过马路,而应走过街天桥和过街地道。在没有人行穿越道的路程,须直行通过,主动避让来往车辆,不要在车辆临近时抢行。
在城市里的马路上,一般都用白色或**的线把马路分成机动行驶的快车道,自行车、人力三轮车和其他慢行车辆行走的慢车道,及行人走的人行道,在人行道上不要几个人并排行走,在没有划出人行道的路段,要尽量靠边行走。低年级的同学们出门时,要有家长的带领,在行路时,如果有人在马路对面打招呼,不要突然横穿马路以防发生事故。
走路要专心,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或因想事、聊天而忘记观察路面情况。那样很可能被路面上的石块、木棍伴倒,摔伤或撞倒树上、电线杆上,甚至可能发生车祸。路边停有车辆的时候,要注意避开,免得汽车突然启动或打开车门碰伤。不能在马路上踢球、溜旱冰、跳皮筋、做游戏或追逐打闹,更不要扒车、追车、站在路中间强行拦车或者抛物击车。雾天、雨天走路更要小心,最好穿上颜色鲜艳(最好是**)的衣服、雨衣,打鲜艳的伞。晚上上街,要选择有路灯的地段,特别注意来往车辆和路面情况,以防发生意外事故或不慎掉入修路挖的坑里及各种无盖的井里。穿越公路时,要听从交通民警的指挥,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及“一慢、二看、三通过”。
2.骑车安全
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定,不满12周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三轮车和推拉各种人力车上街。就是满12岁,骑车上街必须遵守交通规则。骑自行车上街走慢车道,不能进入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也不能在人行道上骑自行车。在没有划分机动车、非机动车道的路段,要尽量靠右行驶,不能逆行,也不能到路中间去骑。
骑车要直行,不能忽左忽右地拐来拐去,转弯时不能抢行、猛拐,要提前放慢速度,看清左右及后方,并要打出明确的手势,表示转弯的方向,超车时不能影响被超车辆的行驶。骑车经过交叉路中,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车辆,遇到路口红灯时,要及早刹车,不能越过路口的停车线。
两人或多人一起骑车上街时,不要并行,更不能互相攀扶,不要你追我赶地疯闹,或相互开玩笑。那样既影响别人正常行驶,也容易造成事故。骑车时,不能撒把,来显示自己骑车技术,也不能图省力和好奇,去攀扶机动车辆。
骑车不要带人或过大、过重的东西,也不要手里拿着其它物品骑车。不要在马路上学骑自行车。
3.乘车安全
坐公共汽车时,要遵守秩序,在指定地点依次候车,等车停稳后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不能在车还没停稳时就抢先上下车,否则很容易造成摔伤或撞伤。乘车时,不能向车外乱扔杂物,也不能把头、胳膊或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这样容易被对面来的车或路边的树枝刮伤。同时坐车千万不能携带鞭炮、汽油一类的易燃、易爆物品上车。
下了汽车要先走到便道上去。如果需要横穿马路,就必须从人行横道通过,绝不能一下汽车就急忙奔向马路中间,更不能不等汽车开走,就从车前、车后往马路中间跑,这样看不见路上来往的车辆,很容易出事。打出租汽车时,不要站在机动车道上。一旦不幸遇到翻车事故,不要死死地抓住车厢的某个部位。而要去抱住自己的头,并缩起全身才是上策。如果遇上交通事故,要维护好现场,同时呼喊大人,通知医院,以便迅速抢救伤员,并及时向交通警察或治安人员报警;还要记住肇事车辆的车牌号码。
四、食品卫生教育
1.不要随便乱买零食,特别是不要在路边小店、街头买一些包装粗糙,质量低次的冷饮、冰棍,不吃无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的商贩出售的爆米花、膨化食品、豆腐脑、熟肉、羊肉串、麻辣等食品。
2.隔夜食品要加热,不吃腐烂变质的食品,不要喝自来水,更不要随便乱喝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吃水果前要削皮,不要乱吃野果、野菜、蘑菇等野生食物。
3.要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饭后,上厕所必须要把手洗干净。
4.不要乱吃零食,要时刻保持口腔卫生,这样才能长出坚硬、整齐、洁白的牙齿。
5.在购买食品时应认真看清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
6.家里的餐具经常消毒,厨房要避风,防止发霉。
7.不要偷吃果园的水果, 可能有喷洒的农药,以免中毒。
五、防溺水安全
1.不要私自在海边河边、湖边、江边、水库边、水沟边、池塘边玩耍、追赶以防滑入水中,有句俗语:有事无事江边走,难免有打湿脚的时候。
2.严禁学生私自下水游泳,特别是中小学生必须有大人的陪同并带救生圈。
3.严禁中小学生私自外出钓鱼,因为钓鱼蹲在水边,水边的泥土、沙石长期被水浸泡,而变很松散,有些水边长年累月被水浸泡还长了一层苔藓,一踩上去就滑入水中,即使不滑入水中都有被摔伤的危险。
4.没有大人陪同或配带救生圈的情况下,严禁私自结伙去划船。
5.到公园划船,或乘坐船时必须要坐好,不要在船上乱跑,或在船舷边洗手、洗脚,尤其是乘坐小船时不要摇晃、也不能超重,以免小船掀翻或下沉。
6.在坐船时,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一定要保持镇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能轻率跳水。如果出现有人溺水,更不要贸然下水营救。
7.遇到大风大雨、大浪或雾太大的天气,最好不要坐船,也不要在船上玩。
8.如果不慎滑落水中,应吸足气,拍打着水,大声的呼喊,岸上的人应马上呼喊大人救援,并找附近的有长树枝、竹子、草藤什么的,便于抛向落水的人抓住,如果没有大人来救援,岸上的人应一边呼喊一边马上脱掉衣服、皮带并把它们接起来抛向落水的人。
9.如果不幸溺水,当有人来救助的时候应该身体放松、让救助的人托住腰部。
10.当自己特别心爱的东西掉入水中时,不要急着去捞,而应找大人来帮忙。
六、火灾的预防与自救
1.特别常见的火灾事故:我们的生活处处与火打交道,但火又给我们带来很多危害,所以我们不要玩火,平时不要携带打火机、火柴、鞭炮。
2.家长有很多都是抽烟的,要特别提醒家长不要躺在床上抽烟,特别是烟头不要乱扔。
3.使用电器要小心,使用日光灯、电热器时,要与可燃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用灯泡、电热器烤衣服、手巾等物。
4.使用蚊香要注意,点燃的蚊香放在金属盘、瓷盘或水泥地、砖地上,同进还要注意远离可燃物。
5.使用火炉要小心,炉旁不要放可燃物,千万不要用火炉来烘烤衣服,如果要烘烤,必须要有人看管。
6.使用液化石油燃气灶要注意安全,点火时,要先开气阀,再用电子点火。用完后,要随手关阀门,同时特别要注意用液化气做饭、烧水时要专心看守,以防水把火浇灭。
7.不要私自在野外进行野炊、烧烤等活动,以防引发山火。
8.不要在人口密集,和有油库、炸药、酒厂、化工厂附近燃放鞭炮和烟花。
9.不要乱烧垃圾,同时不要把燃烧的煤渣放在垃圾堆里,这样容易燃烧引起火灾。
10.清明节时,扫墓也要特别注意香蜡引发的火灾。
11.家中发生大火应就立即就地取材,用湿毛巾盖住火焰,并迅速切断火源。
12.如果油锅着火,千万不要用水去灭火,更不要直接用手端锅,以免汤伤,应立即将锅盖盖上,或用沙土、棉被湮灭。
13.如果是电器着火,立即拉闸断电,用干的毛毯棉被捂盖,切记不要用水扑救,因为水是导电的。
14.发生火灾第一件事是拨打“119”,并讲清着火地点。
15.不要慌张,沿墙壁匍匐前进,并用湿毛巾包住口、鼻,如果衣服上着火,不能盲目乱跑,应该扑倒在地来回打滚或跳入近旁的水中。
16.如果在影剧院、商场等公共场所发生火灾,首先要保持镇静,要辨明方向,千万不要拥挤、盲从,不要往座位下、角落里或柜台下乱钻。
17.要学会使用灭火器,常用的有干粉灭火器,使用方法:
A、上下摇动 B、拔掉保险销 C、喷嘴管朝向火焰的根部 D、压下阀门,人离火不要太近,在喷射时人成弓步站立。
七、如何防止意外伤害
1.学习用电常识,不要用硬的物品接触电源,也不要用人体某个部位接触电源,以防触电。
2.不要用湿手去插拔电源插头。
3.要多注意观察家里的各种电器,插头插座、电线、灯是否有破损、老化的现象,如果有应立即告诉家长进行正确处理。
4.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电的,千万不要用这些工具真接与电源接触。
5.不要用湿的手巾擦电器,防止水滴进机壳内造成短路,以免触电。
6.在放学、上学的路上,特别要注意路边的电线是否有脱落,见到一定要躲开。
7.雷雨天气,不要站在树底下避雨,以免遭到雷击。
8.如发现有人触电,千万不能直接用手接触触电者,正确的方法是用干木棍等绝缘的物品,挑开电线,并 拨打120,如患者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如按摩心外,叩击心脏等,直到急救人员到来。
9.不要在拥挤的楼梯上玩耍。
10.严禁在楼梯的扶手栏杆向下直滑或追逐奔跑, 踩空或撞人都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11.严禁爬高或在阳台护栏上探取东西,特别是擦窗户时不要将身体探到窗户外面。
12.严禁用仿真手枪对准人或路灯、窗户、玻璃射击这样伤害他人和损坏物品。
13.抬餐、打开水时防止烫伤,应小心谨慎,在家使用高压锅前,一定要先检查气阀是否通畅,打开锅盖 时,防止蒸汽烫伤,应侧过身朝另一个方向打开。
14.家长炒菜时,不要站在油锅边,以防油星飞溅烫伤。
15.不要在建筑工地玩耍,地上杂物较多,容易扎伤脚,楼房上面随时可能掉砖瓦砸伤头。
16.不要在垒放的木材、油桶、木箱等地放玩,以免物品倒下压着人。
17.不要在危房旁玩耍或捉迷藏,以免发生事故。
18.跟陌生人保持一定距离。
19.不要离家出走,与大人赌气出门在外,让大人操心。
20.放学回家不要在外面玩,应先回家,如果有什么事需外出应与家长商量,让家人知道你的去向。
21.严禁进入电游室、录像室、桌球室、歌舞厅、卡拉OK厅和网吧、以免接触到一些不怀好意的人。
参考资料:
1. 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P8)
重点:管理角色中人的因素---亨利 明茨伯格(人际关系角色、信息传递角色和决策制定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和象征性的义务。
信息传递角色: 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决策制定角色: 共四种。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
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P11)
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重点:三层含义是——
第一,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第二,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
第三,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雨果 芒斯特伯哥: 其《心理学与产业效率》标志着工业心理学的创建,开创了对人的行为进行科学研究、解释个体差异的新领域。
梅奥:霍桑试验。 人群关系理论。揭示了人群关系是提升劳动生产率的重大因素。开辟了管理研究的新领域,导致了管理中对人的因素的重视。
产生: 最近20年来,行为科学主要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理论的综合,也是围绕着组织行为的一些课题发展的,因而目前比较流行把这个学科称为“组织行为学”
第二章 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第一节 关于人的理论
1 人性假设理论(区分每一种假设背后的理论是什么)(P38—P40)
经济人假设------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将该假设称为 X理论。
社会人假设------梅奥等人依据霍桑试验的结果提出来的。
自我实现人假设------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一层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阿吉雷斯的成熟---不成熟理论中所谓成熟的个性,麦格雷戈的Y理论。
复杂人假设------埃德加 沙因等人经过长期研究提出来人是复杂、多变的。
2 需要层次理论(P4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不要求掌握6、7:求知需要、求美需要)和自我实现。
第二节 需要、动机和行为
1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P51)
五个关系是:
(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
(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3)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4)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5) 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第三节 价值观与行为
1 价值观体系的来源(P55): 一部分是遗传,其余则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民族文化、家庭教育、教室、朋友等。
2 价值观的分类(P56):
(一) 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
(1)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强调通过理性批判的方式发现真理;
(2)唯美的价值观,以形式、和谐为中心,强调对审美、对美的追求;
(3)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利和地位为中心,强调权力的获取和影响力。
(4)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他人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友好、博爱。
(5)经济价值观,以有效实惠为中心,强调功利性和实务性,追求经济利益。
(6)宗教性价值观, 以信仰教义为中心,强调经验的一致性以及对宇宙和自身的了解。
(二) 罗可齐的价值观:
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
工具价值观:指的是人喜欢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
第四节 知觉与行为
1 社会知觉的分类(P62)
社会知觉就是对人的知觉,就是对人和社会群体的知觉,就是对社会对象的知觉。
四个类型:
(1)对人的知觉
(2)人际知觉
(3)自我知觉
(4)角色知觉
2 影响直觉准确性的因素有哪些?(P63) 三个方面:知觉者的主观因素、知觉对象的特征、直觉环境的特点。
知觉者的主观因素:1兴趣和爱好 2需要和动机3知识和经验 4个性特征
知觉对象的特征的几个遵循规则(P64):1接近律 2相似律 3闭锁律 4连续律。
3 社会知觉中的若干效应(P67)
(第一印象效应--首因效应)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对比效应)
(与我相似的效应)
(严格、宽大与平均倾向)
(定型效应—定势效应)
第五节 态度与行为
1 态度的心理结构由三种成分构成(P72):认知、情感和意向。
2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特征(P78):
(1)工作本身。
(2)公平的薪酬和晋升政策。
(3)上级的管理。
(4)同事。
(5)工作条件。
第六节 人格与行为
1 气质的四种类型(P88):
(1)多血质类型。外倾性
(2)粘液质类型。内倾性
(3)胆汁质类型。外倾性
(4)抑郁质类型。内倾性
2 气质和性格的联系(P91):
气质和性格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首先,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使同一性格内容有不同的表现色彩。
其次,气质可以影响性格形成的难易和速度。
另外,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掩盖或改造气质,使气质的消极因素得以抑制,积极因素得以发展。
第三章 组织承诺与个体行为
第一节 组织承诺的概念和结构
1 组织承诺的结构是什么(P128)
三因素结构:
1情感承诺¬---是个体对组织认同的程度,包括认同组织的价值观和目标、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愿意为组织利益做出牺牲等。
2连续承诺---是个体为组织连续工作的要求,是一个累计的维度。这种承诺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具有浓厚的交易色彩。
3规范承诺---是社会规范对个体遵从组织程度的影响。
中国提出的的五因素承诺:1感情承诺 2规范承诺 3理想承诺 4经济承诺 5机会承诺
2 凝聚力(考大题—重点—如何提高凝聚力? )
(P133)
所有的组织都要面临两个基本问题:一是适应环境,以求得生存与成长;而是内部整合,以维持正常运转,并获得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所谓的内部整合,最重要的就是凝聚力。
国外学者认为,凝聚力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体现为团队在追求其目标的过程中团结一致,并保持一体性的趋势。团体凝聚力包括三个维度:人际吸引力、任务承诺、团体荣誉感或自豪感。
国内学者从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研究了组织凝聚力的概念,认为它是组织在追求其目标的过程中齐心协力,并保持一体性的一种状态或倾向。从个体层面来看,组织凝聚力体现在员工对于组织有归属感(基本等同于情感承诺),以及成员认同组织最高领导;从团队层面来看,组织凝聚力体现在团队成员之间能够在工作中体现出的相互合作的行为,而且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谐;从组织层面来看,组织凝聚力体现在成员认同组织的目标与价值观,成员分享组织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因此,组织凝聚力可以分成六个维度:归属感、领导感召力、任务协作、人际和谐、利益共享和价值认同。
(P160 第四章 第三节 群体的特征)
凝聚力
凝聚力是成员被群体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内的程度。顾名思义,凝聚力指的是群体成员彼此之间的“黏合力”。没有凝聚力,一群人不能被称为一个群体。
(一) 影响群体的凝聚力的因素
1 态度和目标的一致性
2 外部的威胁
3 群体规模
4 奖酬体制
5 班组的组合
6 与外界的关系
7 群体的绩效
8 领导作风
(二) 凝聚力的作用
1 满意度
2 沟通
3 生产率
4 群体意识
第 四 节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 组织承诺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的建设途径是?(P143)
(1)通过招聘甄选合适的员工
(2)通过内部晋升来培养情感承诺
(3)通过培训和宣传来培养情感承诺
(4)通过沟通和支持来培养组织承诺
第四章 群体心理与群体行为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
1 群体的类型(P149)
(1)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根据群体规模的大小,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大型群体和小型群体。
(2)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可以把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根据群体的开放程度的原则,可以把群体划分为开放群体和封闭群体。
第 三 节 群体的特征
1 群体角色的种类(P152)
(1) 自我中心角色
包括 阻碍者、寻求认可者、支配者、逃避者。
(2) 任务角色
包括 建议者、信息加工者、总结者、评价者。
(3) 维护角色
包括 鼓励者、协调者、折中者、监督者。
2. 群体规范的影响因素(P156)
群体规范的建立和发展受其他因素影响。一是个体的特征。二是群体的构成。三是群体的任务。四是地理环境。五是组织规范。六是群体的绩效。
第 四 节 群体内行为
1 激发群体创新的方法(P171)
主要掌握两个。
(1) 头脑振荡法
头脑振荡法也称为头脑风暴法,用于群体决策时指的是让人敞开思想、畅所欲言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把有关的人员召集在一起,让他们就某一专门问题无拘束地发表意见。
采用这种方法人数不可过多,以十几个人为宜,时间不可过长,以半小时至一小时为宜。
一般来说,采用这种方法应针对单一明确的问题。
从头脑振荡法中还派生出另一种方法,叫做反向头脑振荡法。
(2) 德尔菲法
得尔菲法是一种集中各方面专家的意见,预测未来事件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程序如下:
(1)就预测内容写成若干条含义明确的问题,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
(2)根据情况,选择有关方面的专家数十人,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求他们的意见。
(3)讲专家的意见收集起来,对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处理,找出答案中的中位数和分布情况。
(4)将统计结果再反馈给专家,每个专家根据统计结果,考虑其他专家的意见,对自己的建议进行修改,但全部过程都需要保密。
(5)将修改过的意见再寄给专家。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
由此可见,得尔菲法也可称之为有控制的反馈法。
第 五 节 群体间的行为
1 冲突的来源(P176)
罗宾斯认为冲突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沟通因素、结构因素和个体行为因素。
(一)沟通因素
(二)结构因素
1规模 2参与 3直线机构和参谋机构 4奖酬制度 5资源相依性 6权力
(三)个人行为因素
2 减少冲突的策略(P178)
(一)设置超级目标
(二)采取行政手段
1管理当局可以通过改变结构来减少冲突
2设置综合领导
3向上级申诉,向上级仲裁
(三)处理冲突的二维模式
1竞争型方式
2回避型方式
3体谅型方式
4合作型方式
5妥协型方式
3 引起冲突的策略(P180)
1委任态度开朗的管理者
2鼓励竞争
3重新编组
第五章 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
第 一 节 非正式组织
1 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P199)
非正式组织是一种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不是由法定的权力机构所建立,也不是出于权力机构的要求,而是在人们彼此交往的联系中自发形成的。一般而言,非正式组织可以存在于任何一种群体之中。
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直接原因:
(1)暂时利益的一致。
(2)兴趣爱好的一致。
(3)经历背景的一致或相似。
(4)亲属关系。
(5)地理位置的一致。
第 二 节 非正式沟通
1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问题是:各有哪些途径?(P212)
正式沟通系统是指经过精心谋划而建立的信息沟通渠道及媒介。正式沟通是组织内的信息交流,沟通的方式是有组织规则、制度保证的,正式沟通的内容以及程序是固定的。
信息沟通可按信息的流向分为三个基本形态。
下行沟通,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沟通,由上级直接向下级发布命令和指令。
上行沟通,是一种由下而上的沟通,是由下级向上级报告工作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的沟通方式。
平行沟通,主要指组织中同级之间的沟通。这是一种横向的沟通,是在纵向指挥链之间的沟通。
组织中的正式沟通常常借助于以下媒介:口头联络、备忘录和信件、文件流转、记录和报告、手册等。
非正式沟通系统是围绕组织成员间的社会关系建立的,脱离了组织结构的层级次序,主要以口头沟通方式为主。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小道消息和越级报告等。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的补充。
第 三 节 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
1 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P219)
第一, 接受并理解非正式组织。
第二, 采取行动时要注意引导非正式组织发挥积极作用。
第三, 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利益发生分歧时,要适当考虑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利益。
第四, 注重培育合作的非正式组织,但不应当使其居支配地位。
第五, 正确影响非正式组织的组织规范。
第六, 重视非正式组织中核心人物的作用。
第七, 加强与非正式组织成员的沟通。
第六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这一章有案例分析即 “激励理论” 应该自己看看书。P229)
第 二 节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P232)
1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包括哪些因素?哪些内容?(这题可能会出选择题)
(1)保健因素:公司政策、行为管理和监督方式、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
(2)激励因素: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较大的责任、在职业上能得到发展等。
第 三 节 弗隆的期望理论(P237)
1期望理论的基础是,人之所以能够从事某项工作并达到组织目标,是因为这些工作和组织目标会帮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
弗隆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他所能得到结果的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到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表示为: M=V•E
M-激发力量,这是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
V-目标效价,这是指达到的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
E-期望值,这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的主观判断,达到目标并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这个公式提出了进行激励时要处理好的三方面的关系,这些也是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的三个条件:
第一,努力与绩效的关系。
第二,绩效与奖励的关系。
第三,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第 四 节 亚当斯的公平理论(P239)
公平理论又称为社会比较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横向比较:
OP/IP = OC/IC
OP-----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
OC-----自己对他人所获报酬的感觉;
IP-----自己对个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IC-----自己对他人所作投入的感觉。
纵向比较:
OPP/IPP= OCL/ICL
OPP-----自己对现在所获报酬的感觉;
OCL-----自己对过去所获报酬的感觉;
IPP-----自己对个人现在投入的感觉;
ICL-----自己对个人过去投入的感觉。
第 六 节 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P243)
1. 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又称为 成就需要理论。
(一)成就需要
(二)权力需要
(三)归属需要
第 七 节 波特和劳勒的激励模式(大题! P246)
☆分别对应的理论是哪些?(结合图)
1 期望理论---觉察的努力和获得奖励的概率;奖励的价值。
2 公平理论---觉察的公平奖励。
3.强化理论---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对所需完成任务的了解程度。
4 双因素理论---- (1)激励因素: 内在的激励 ;(2)保健因素:外在的激励
5 需要层次理论---- 从努力到达到绩效再到满意的过程。
该模式的几个结论:
第一,努力来自于报酬、奖励的价值,以及个人认为需要付出的努力和受到奖励的概率。
第二,工作的实际绩效取决于能力的大小、努力程度以及对所需完成任务理解的深度。
第三,奖励要以绩效为前提,不是先有奖励后有激励,而是必须先完成组织任务才能导致精神的、物质的奖励。
第四,激励措施是否会产生满意,取决于受激励者认为获得的报偿是否公平。
第五,满意将导致进一步的努力。
第 八 节 激励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1 人员激励的原则 (P247)
激励是一门科学,其理论基础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正确的激励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标结合原则
(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三)外激与内激相结合的原则
(四)正激与负激相结合的原则
(五)按需激励原则
(六)民主公正原则
第七章 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第 三 节 组织结构的类型(P264 看图以及结合战略管理记忆)
(一)直线职能结构,按照一定的只能专业分工,这种结构分工细密、任务明确,且各个部门的职责具有明显的界限。但是这种结构导致权力高度集中,最高领导者协调工作量大。我国大部分企业采用此类结构形式。
(二)事业部结构,所谓事业部结构,就是一个企业内对于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独立的责任和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形态。是欧美、日本各大企业所采用的典型组织形态。
(三)模拟分权结构,介于直线职能结构和事业部结构之间的一种模拟分权结构。它与事业部的重要差别是——事业部门变成生产阶段;每个生产阶段有自己的管理层,自己的利润指标;这些生产阶段之间的关系很密切。
(四)矩阵结构
(1)二维矩阵结构
(2)三维矩阵结构
(五)委员会
第八章 组织文化与组织行为(这一章出大题~! 多看书~!)
第 一 节 组织文化的内涵
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为组织多数成员所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基本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
1 组织文化的层次有哪些?(P293)
一、 观念层(内隐层次)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主体,是形成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一)组织最高目标(组织愿景)
(二)组织核心价值观
(三)组织哲学
(四)组织精神
(五)组织风气
(六)组织道德
(七)组织宗旨
二、 制度行为层(中间层次)是组织规定的行为规范,它约束组织成员的行为维持组织活动的正常秩序。
(一)一般制度
(二)特殊制度
(三)组织风俗
三、 器物层(外显层次) 又称为符号层。是组织文化在物质层次上的体现,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群体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第 六 节 群体价值观与组织凝聚力(P305 注意:凝聚力!)
一、 组织凝聚力是组织活力深层次的动力
MA曲线: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组织凝聚力是正相关的。
二、 物质凝聚与精神凝聚
(一) 物质凝聚。生存、安全的需要。物质凝聚是组织凝聚力的基础。
第一, 提供员工满意的劳动报酬。
第二, 提供员工满意的公共福利。
第三, 提供员工满意的劳动保护。
第四, 提供员工满意的劳动保险。
(二) 精神凝聚。社交、自尊、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的需要。精神凝聚是组织凝聚力的根本。
第一,为每一位员工提供施展聪明才智的舞台,使其取得成就、增长才干,从工作本身受到激励。
第二,尊重每一位员工的民主权利,倾听其建议和意见,给他们提供参与管理的机会和渠道。
第三,尊重和鼓励员工钻研技术、探讨经营、提高个人才干和素质,并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培训。
第四,在组织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员工感受到群体的温暖、组织的关怀。
第五,培养良好的组织文化,使员工在此微观文化中形成高尚的追求、高雅的情趣、良好的道德和作风,从而感受到人生的真正价值。
三、 群体价值观在形成组织凝聚力中的作用
(一)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整合
(二)职工之间个人目标的整合
第 七 节 组织道德与组织公共关系(P310)
1 组织道德的作用
第一, 调节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组织的内部的人际关系。
第二, 调节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影响员工对组织的向心力、组织对员工的吸引力。
第三, 调节组织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包括组织与不同层次的公众的关系、传播媒体的关系、与社区的关系,塑造组织的公共形象,影响组织的公共关系。
2 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人际关系环境是人们社交需要、自尊需要得到满足的关键因素,因而将显著影响员工的劳动积极性,影响组织的凝聚力。
3 组织道德建设可以改善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作用)
影响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主要有:地理位置、接触频度;态度和兴趣的类似性;利益相关性;人际反应的个性心理品质;所属组织的道德风尚。
人们的人际反应特质可分为:
(1)合作型
(2)竞争型
(3)分离型
组织道德风尚类型繁多、大体可以分归纳为:
(1)帮派式道德风尚
(2)封闭式道德风尚
(3)分离式道德风尚
(4)家庭式道德风尚
(5)上下融洽,左右逢源,大家庭温暖和谐。
第 八 节 组织风气与员工行为管理
1 组织风气对群体行为的影响(P312)
组织风气一旦形成,就对群体行为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有四种作用。
(一)潜移默化作用
(二)规范作用
(三)筛选作用
(四)凝聚作用
第 十 节 组织文化建设的步骤(P315)
所谓组织文化建设,就是组织领导者有意识地倡导优良文化,克服不良文化的过程。
组织文化建设一般有三个步骤。
一, 文化盘点
文化盘点的方法主要有访谈、座谈、问卷调查和典型案例解剖等。文化盘点的成果是“组织文化现状调研报告”。
二, 文化设计
文化设计的任务是根据组织发展战略,兼顾组织历史传统和现实文化,设计出其目标文化——包括观念层、制度层、器物层的完整的组织文化体系。
关键环节有四个:
第一, 对组织发展战略的整体把握,目标文化应体现企业的战略方向。
第二, 对组织传统的正确识别(科学总结),目标文化不能割断历史。
第三, 对组织现实文化的清晰确认(深入剖析),目标文化应以现实文化为基础。
第四, 对组织未来文化的科学展望,目标文化是面向未来的,考虑的是历史的走向和组织的必然发展。
三, 文化实施
(一) 文化实施的步骤
1. 解冻(导入阶段)---批判现有,大造变革
2. 变革(变革阶段)---制度创新,组织建设
3. 再冻结(固化阶段)----固新制度,稳新地位
(二) 文化实施方案的内容
一般而言,一个完整的组织文化实施方案包括:
第一, 建立组织文化的领导体制,确定实施机构;
第二, 编写“组织文化手册”,依此对各层次员工进行培训;
第三, 建立组织文化建设责任制度;
第四, 搞好组织文化的传播网络;
第五, 建立组织文化的奖励和惩罚制度;
第六, 制定完整的组织文化计划和预算,并付诸实施;
第七, 制定组织文化建设的配套措施。
第 十一 节 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P317)
★每个组织中都存在着两种文化:个人文化和组织文化。
个人文化是指一个人带入工作的行为规范、态度、价值观和信念。
组织文化则是群体的行为规范、态度、价值观和信念。
组织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心里规律来进行,才能事半功倍。
一, 运用心理定势
二, 重视心理强化
三, 利用从众心理
四, 培养认同心理
五, 激发模仿心理
六, 化解挫折心理
词的上片主要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开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两句,点明饮酒赏月。接下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表面上好像是赞美月夜;也有当今朝廷上情况不知怎样的含意。
末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两句是说,既然天上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好,这里所谓“人间”,即指作地方官而言,只要奋发有为,做地方官同样可以为国家出力。这样想通了,他仰望明月,不禁婆娑起舞,表现出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千里共婵娟”,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以美好境界结束全词,与上片结尾“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一方面是对兄弟不能团聚的安慰,同时也是对自己政治遭遇的安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扩展资料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自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