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诗歌情感表达效果

如何分析诗歌情感表达效果,第1张

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中展现的画面。

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表达,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

第三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赞美之情.仰慕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之情等。

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 ②饮酒饯别 ③唱歌送别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杨柳、 酒等。

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1、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3、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

 常见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的某一联(某句、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局部考查)

 2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

 解题技巧

 诗歌是通过描述或议论人、事、景、物来表情达意的。探究一首诗的情感可能会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包括标题、作者、注释、题干,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诗歌本身。

 01、标题乃是诗歌情感的风向标突出关键字标题

 古诗词中有大量即事作品,所涉事情常常在文题中体现出来,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也由此可以推知。所以在回答思想情感类题型时应首先看清题目是否有助于答题。

 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9题。

 月圆①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②。

 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②〔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未缺〕指月圆。④〔列宿〕众星。

 9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解析

 这首诗的题目月圆二字对解读诗歌的情感大有帮助。因为中国人最看重月亮,最讲究团圆。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佳节倍思亲,月圆人不圆是旅居在外的游子最大的心头之痛,本诗中的杜甫即是如此。由诗歌尾联中的故园二字就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想象家乡松树和桂花的情态,这应该是虚写;而万里共清辉的景象实中有虚,眼前清辉是实写,故园清辉是虚写。这样虚实结合,把诗人寄居异乡思念故乡的情感就表达了出来。

 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解析

 题目中有新居二字,说明朋友刚刚乔迁新居。从人之常情的角度讲,诗人当然得送上自己的祝贺了,诗歌字里行间透露出了意味深长之意之情之感。根据认得诗人在此间,可以看出作者对窦员外的恭维之意和向往之情;作者和窦员外都喜欢诗歌,都喜欢闲适,可以看出他们志趣相同。

 02、看作者是否为自己所熟悉的诗人

 文学史上大多数知名诗人、词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由于特殊的经历会在创作上形成较为稳定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考生应根据平时所学对名家诗词作品反映的思想内容加以归纳、总结与积累来帮助自己判别、解答此类题目。

 例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解析

 此诗为陆游所作,问诗人的情怀,就是问陆游的理想报负。南宋就那么几个爱国诗人,所以学生对陆游的情怀不可能不了解。第三联写秋夜病卧,天气渐凉,在半梦半醒之间诗歌写成;第四联则写诗人不忘大散关,尤其念念不忘大散关的战斗生活。由此可看出诗人是多么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啊!

 03、凡有注释绝对重要

 题注是作者创作诗词时,用以交代创作的缘由,写作的背景等。尾注由出题者根据解题需要附加的注释,用以帮助考生了解作者、时代背景、文中典故或是关键词意义等。扣住诗词的题注、尾注对解读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大有裨益。

 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雨过至城西苏家

 [宋]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要职。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解析本诗的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对学生有很好的提醒作用。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常受打击,偶有重用,自然高兴,而黄庭坚作为苏轼的学生兼好友,自然也为他高兴。这样就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诗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诗人到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如红花沾雨、柳色葱翠等。诗人这样写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也表达出忙中偷闲的快乐,从颔联还能看出诗人的踌躇满志。

 04、诗若用典,典中必含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多少历史故事、历史典故启人心智。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用一个典故,胜过多少豪言壮语,因此考生务必留意诗中的用典,其中必有诗人寄托于斯的情感。

 例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卜算子

 张元干[注]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注〔张元干〕宋代爱国词人。

 (2)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解析

 这一题命题者问得很具体,针对诗中的一个典故发问,既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又考查学生读题的细心程度。起舞闻鸡酒未醒借用祖逖的典故,表达报国之志,同时酒未醒也显示出作者志向难以实现的无奈。潮落秋江冷以景结情,通过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表达出作者面对国势衰颓、壮志难酬的悲凉。

 05、似曾相识的关键动词能见出诗人情感

 古人炼字,牵一发而动全身。有时抓住了诗句中一个关键的动词或形容词,就能打开作者思想情感的大门。这就叫诗歌鉴赏的敏感意识。

 例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

 [清]黄之隽

 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解析

 高卧仰看,这是两个非常形象的动词,在诗句中很是关键。这两个动词在生活中代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考生不可能不知道。只要稍微去想象一下就能猜到:高卧船头而仰看映入江中的山色,由此不难看出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

 例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解析

 对这首诗进行理解,没有什么外界信息可供参考,能给考生最大帮助的就是最后一联中樊笼这个词。因为陶渊明有一句名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知道的同学就可依此推测作者的情感了。本诗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之情,追求高洁坚贞、自由闲适之志。

 以上从五个角度给同学们解答思想情感类题目提供帮助。当然这几个角度不是孤立使用的,应当视具体情况,有多少角度就用多少角度。只要能最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就去试一试。

 答题模式

 情感题的答题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回答,最基本的答题模式是:

 模式1:通过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了(表现)诗人的感情。

 模式2:表达了作者之情。通过,表明他内心;通过,表明他

 温馨提示:牢记表现诗歌情感的答题术语,这样才会将自己理解的情感与术语对接,从而准确答题。

 

扩展资料:

 高考(全称: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文The National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是由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考于每年的6月7、8日举行,部分地区因其科目安排而将考试延长至6月9日。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2022年1月,教育部发布《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2022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举行。

 历史沿革

 高考是高等学校选拔新生的制度,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

 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

 二是西方现代的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1904年,清政府在张之洞等人的主持下颁行了《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学校自主组织命题,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1952年,中国建立起来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统一高考招生能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国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

 1977年,邓小平出任国家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挽救了中国教育,也挽救了整个中国。

 1981年,理科中增加了生物学科。

 1983年,教育部正式提出“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方法。规定在中央部门或国防科工委系统所属的某些高等院校,要按一定比例面向农村或农场、牧场、矿区、油田等艰苦行业的定向招生。

 1983年,外语(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高考填报时可以自由选择。)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

 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同年,从美国引进标准化考试,并于当年首先在广东省进行了英语、数学两科的试点。

 1985年,上海在全国最先获得自主命题权,实行3+1方案(除语数外,再任选一门)。同年,国家教委决定在北京大学等43所高等学校进行招收保送生的试点。

 1994年,高考生物和地理科目被取消,除语数外,文科加考思想政治和历史,理科加考物理和化学,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导致学生地理和生物知识的贫乏。同年,思想政治被排除在统考科目之外,理科考试中不再考思想政治。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7年,普通高校招生并轨改革。

 1999年,教育部出台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跨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与任务,对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做出了全面部署同年广东率先试行“3+X”改革方案,生物、地理又重新开始出现在高考科目中。从这年起,高校大规模扩招开始。

 2000年,一直由国家“全包”的师范专业也实行收费,招生并轨改革完成。

 2000年之前中国高考一直实行全国一张卷,从2000年到2004年,全国开始实施“统一高考,分省命题”的组织方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自主命题的行列。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岁、未婚的限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也不再限报高等职业学校,也可报考普通高校。报名并参加普通高考将不受年龄及婚否的限制与影响,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决定从2003年起将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高考时间固定安排在每年6月7、8、9日。

 2003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具备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已有90所;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08年,中国开始启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将达到适龄青年的15%。在短短的五六年中,大学招生扩大了将近3倍,“大众化教育”逐渐取代“精英教育”。高校毕业生缺乏技能、就业困难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扩招的反思。

 2010年2月,公布公开征求意见稿,7月发布经中央思想政治局审议通过的全文。文件明确提出要逐步形成分类考试、多元录取、综合评价的考试招生制度,为高考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

 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2014年12月16、17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效自主招生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等四大高考改革配套方案。

 2014年全国有16省市实行分省命题,统一命题的有15个;2015年,又新增江西、辽宁、山东3省实行高考统一命题,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增至18个。

 2016年全国有26个省份选择统一命题,也就是采用“普通高考全国卷试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5省份仍为分省命题。

 2017年10月19日,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立起新的高考制度。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对2018年的高校招生做出部署。《通知》指出,要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及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中央部门所属高校要向重点高校录取比例相对较低的省份倾斜;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等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2019年5月6日,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会上透露,2019年高考报名者达到上千万。

 2020年3月31日,受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考试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7月7日,语文9:00至11:30;数学15:00至17:00。7月8日,文科综合/理科综合9:00至11:30;外语15:00至17:00。湖北省、北京市可根据疫情防控情况,研究提出本地区高考时间安排的意见,商教育部同意后及时向社会发布。

 2020年3月31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今年高考延期一个月,总体上今年高考后填报志愿和录取时间将较往年整体推迟1个月左右,本科录取预计在8月底结束,专科录取预计在9月中旬结束。高校秋季开学时间相应顺延,预计本科高校9月初至中旬陆续开学,高职院校一般在10月初开学。

 2020年7月25日,从2021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增加口语考试,口语加听力考试共计50分,总成绩分值不变。

 2021年,全国高考报名1078万人。

 2021年9月15日,江西省高考综合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江西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采用“3+1+2”模式,不分文理科,使用全国卷。

 2021年9月,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方案发布,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七省(区)作为第四批新高考改革省份发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高考采取“3+1+2”模式。

 2022年1月,教育部发布《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明确2022高考全国统考时间,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1、陆游,辛弃疾的诗词一边表示爱国。

陆游: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贴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2、苏轼多表示人生旷达。

辛弃疾: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面对如画江山和英雄人物,在豪情壮志被激发的同时,他也大发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理想与现实的激烈冲突,为他的词构成悲壮的基调。3、杜甫多表示

忧国忧民、思乡思亲

4、白居易

关心百姓疾苦揭露、批评政治弊端

5、陶渊明

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其洁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安天命”

6、李白

以布衣之身来藐视权贵,肆无忌惮地嘲笑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等级秩序,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以大胆反抗的姿态,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还有部分是感叹大自然的美丽。

7、岑诗的主要思想倾向是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难的乐观精神

8、李清照:前期的词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后期的诗词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悲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也寄托了强烈的亡国之思。

9、李煜: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对“往事”的无限留恋。

10、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诗歌的一个特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胆俯册谎夭荷差捅倡拉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11、欧阳修:恋情相思、离情别绪、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并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

12、李贺: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

13、杜牧: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14、柳永: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景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15、曹操: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慨悲凉为其特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945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